爱美丽的生命范文

2022-05-27

第一篇:爱美丽的生命范文

爱“你”就像爱生命——《美丽的生命》教学设计说明

浙江省平阳县中心小学 池昌斌

老师们:非常高兴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和大家交流我最近所设计的《美丽的生命》一课的一些教学设想。我把今天的发言内容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爱‘你’就像爱生命,希望老师们能喜欢!首先让我来说说我为什么要上这样的一节课?

一、我为什么要上这样的一节课

记得半年前我看了一部新生代导演陆川拍的影片——《可可西里》,曾被这部片子深深感动。我觉得《可可西里》所传递的一种生命与信仰的感动,有必要和我的学生共同分享。后来又看了法国导演雅克·贝尔所拍的纪录片《天、地、人》三部曲(《微观世界》、《迁徙的鸟》和《喜玛拉雅》),陆陆续续读了一些德国思想家阿尔贝特·史怀哲有关“敬畏生命”的著作,则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史怀哲认为:一切生命都有生命意志,每个生命都是应当敬畏的。敬畏生命的原则不应当仅仅适用于人类,而应当适用一切生命。人类应当像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珍爱一切的所有的生命。他认为道德教育应以敬畏生命为出发点,教育我们的学生对所有的生命应保持最基本的善意,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避免伤害生命并救助生命;我们的道德教育应当教育学生以敬畏生命的态度对待生命,让学生在体验到自己生命存在的同时体验到所有的生命的存在,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动植物都是生命,每个生命在除去各自的角色与名称外最本质的就是生命。

当我带上这些想法走进学生关于“如何面对生命”的生活世界时,不禁感慨万千!在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一些学生在随意的捕捉动物,随意的践踏草木。当问他们时,许多的学生回答:“它们不是我们人类!它们只不过是一些草木,一只蚂蚁,一条虫子,一朵花„„仅此而已。这清楚地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包括许多大人)总是用“它们”指除了人以外的一切生命。主观的认为它们是低等的,人类可以随意的剥夺它们的生存权利。我想:假如我们把珍爱生命作为道德教育的出发点时,我们也就对生命产生了爱,善良,平等这样的美德,我们的道德教育也就成了爱的教育。那么如何在一节品德课中实现这些想法呢?我觉得让学生去感受自然的生机和活力,感受生命的美丽与神奇,在人与自然人与各种生命的对话中唤醒学生的生命良知将会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后来我在反复研读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美丽的生命》这一课时,终于为我有关“珍爱生命教育”杂乱无章的思绪中找到了一个落脚点,因此也就有了这样的一节课。

二、教学任务分析 《美丽的生命》(第一课时)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教学主题为:珍爱生命。共分三个课时来完成,分别是:美丽的生命,我们的生命,呵护我们的身体。“美丽的生命”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珍爱大自然的生灵万物。引导学生从如何对待大自然的生灵万物的生命开始来探讨关于生命的话题。本课教材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

(一)生命使世界更美丽。通过几张画面展示了生命的多样性及世界因为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生机勃勃的场景,充分展现了人类与动植物和谐相处的生命之美。

(二)它们也需要爱。通过几张画面展示植物动物与人类一样都有生命,它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向我们表述它们的友善,同时也用了另外几幅画面来展示学生生活世界中不能善待动植物的场景。本课教材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自然保护活动”。通过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观察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让学生初步了解生命的多种形态,感受生命的美丽。初步感知世界上每一个生命都有生活的权利,都值得珍爱,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关爱、善待动植物。

三、教学目标设计分析

根据单元内容编排和本课教材设计。我们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位为以下三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让学生初步了解生命的多种形态,感受生命的美丽。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初步感知世界上每一个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都值得珍爱。

3.行为与习惯目标:懂得关爱、善待身边的动植物,学会和它们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感受生命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懂得关爱、善待动植物。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世界上每一个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都值得珍爱,要善待每一个生命。

四、教学过程设计分析

根据《美丽的生命》这篇课文所安排的教学内容和所要实现的目标,我们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鲁洁教授在关于《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的解释中曾有过这样两段论述:其一:新课程要求教材实现的功能是“激活”,要成为一种“活性因子”,它的主要功能是要能提高、增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建构的机能——“造血机能”。正如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所说: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感、价值感唤醒。其二:“无论是课程或教材,我们强调的都是儿童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努力促使他们在自身的经验,体验中学习。强调儿童在身自活动中获得经验,对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体验与反思。”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同属经验型课程,采用体验性学习,主要让学生借助体验生成新的意义,改造和重组自己的生活经验。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道德只有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细细品味以上两段论述,结合前段时间我对生命教育等相关理论的思考,当我反复揣摸《美丽的生命》这篇课文所安排的教学内容,我便有了以下一些想法:

其一,教材的第一内容是“生命使世界更美丽”,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及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让学生去了解生命的多种形态,感受生命的美丽。而课堂的时间与空间都是有限的,而这个环节又是本课的重点之一。那么如何让学生去感受生命的美丽与神奇呢?如何通过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去感受生命,“激活”学生心灵深处沉睡的生命意识呢?

其二,我们的孩子只是四年级的小学生,而“生命”又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话题。如何让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活动体验,并对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改造并重组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建立起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又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所在。那么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几经思考,思路逐渐清晰,只有创设一个活动,让学生真正地走进自然,才能真正感受生命之美,只有让学生感受了生命消失之后的恐怖,才能真正从心灵上感受到生命的重要性及各种动植物存在的意义,于是我大胆整合教材,安排了以下六大板块的教学内容。

(一)实践:寻找生命,亲近生命,记录生命

课前布置为期一周的《追寻美丽的生命》实践方案,让孩子们到身边的生活世界中去寻找生命,发现生命,亲近生命,去观察生命、认识生命,并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生命形态的美丽,去表达生命,感受生命。可以拍下有关生命形态的照片,也可以画画眼中的生命,写下生命的日记。

(二)交流:我看到的生命

1.从一张地球的图片说起导入新课学习。

2.学生从多方面来展示他们所发现的生命,师生共同欣赏美丽的生命,畅谈感受。

3.师小节,导入欣赏“美丽的生命,美丽的世界”

(三)欣赏:美丽的生命、美丽的世界 1.观看小片:《美丽的生命、美丽的世界》

一个从陆地,空中,海洋,宏观及微观等方面来展示生命之美,世界因为有了生命才更美丽的小影片。

2.学生谈感受,深度认识世界因为生命的存在而更美丽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 3.小结:

(四)体验:没有生命气息的世界

1.学生猜想,假如这个世界没有了这些美丽的动植物,那世界会变成怎样呢?那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2.观看“无生命世界”的小片:

(整体上这个小片通过视觉、听觉,打造一个毫无生命气息的世界。) 3.畅谈感受: 4.小组活动:取地名

5.对比感悟:回想刚才那个生机勃勃的美丽世界,看看现在这个孤独荒凉的悲伤世界,在如此鲜明的对比中。你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 6.师小节

(五)畅谈:我和我的动植物朋友

1.导入:

2.小组之内交流(要求学生带上自己的动植物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3.生上台讲讲自己与动植物的故事,介绍自己最亲密的动植物朋友。 4.小结:

(六)发现:寻找不和谐的音符

1.生交流讨论。

2.生汇报:生活中所见的不能善等动植物的情况,师引导学生谈感受。 3.看一段短片。(片段选自《可可西里》)

4.同学们!当你们看了这样一段画面之后!有什么感想?你们想说些什么? 5.生谈体会。

6.老师的体会:的确,面对这样令人愤怒的场景,老师也有很多体会,在这老师非常愿意把我的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七)老师的体会

音乐起:低沉缓慢(藏族的和音)

背景为黑色:字幕:这个世界的存在就是生命的存在,大自然的生机就是生命的体现,生命没有了,世界也就没有了!(然后淡去) 生命如此美丽 世界上

每个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 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 每个生命都是值得珍爱 让我们

珍爱自己的生命 珍爱一切的生命!!!

总而言之,《美丽的生命》这一节课的设计,我是本着以儿童的现实生活经验为基础,真正实现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体验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生活性、实践性、活动性来构建课堂教学实施策略,从课前实践追寻美丽的生命,到学生带上实践的体验进入课堂,展示他们所发现的美丽的生命,接着在欣赏美丽的生命,体验美丽的世界中,充分感受生命的美丽,然后,引导学生在无生命气息的世界中对比感悟,让他们深深地从反面体验到生命存在的意义。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讲述自己与动植物朋友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懂得关爱和善待动植物。最后通过寻找不和谐的音符,让学生表达对不能善待动植物现象的愤怒,初步感知世界上每一个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都值得珍爱,从而有利于儿童构建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生命意识,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五、教学反思分析 老师们,这节课我从有这样的一个想法到创作草案,最后到成形历时半年左右,在各级领导与专家的悉心指导下,有很多方面作了改革与探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上了课再实践为实践了再上课,让学生带上实践的收获进课堂上课。

课前实践方案《追寻美丽的生命》真正体现了品德学科新课程所提倡的生活性,实践性,体验性及活动性相结合的特点,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这个打破了时空与地域限制的实践活动把学生带到了平时很少注意的生命世界中,认识了身边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充分感受到生命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这一点无论从学生的课堂表现还是学生在自己生命日记中的表白都可以说明。

(二)如何让多媒体的应用效果在课堂上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本课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恰当应用也收到了明显的辅助教学效果,这一点从学生看了“美丽的生命,美丽的世界”,“无生命气息的世界”,及有关藏羚羊被无辜杀害的场景后的激情表现都可以得到证明,他们的情感得到了极大的激发,课堂的氛围也不断呈现高潮。当然本课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遗憾与困惑,如:课堂中源于学生生活世界的生命感悟还不够丰富,教学中老师张弛的度把握的还不够纯熟,课的结构还不够缜密等,真诚希望各位专家及各位教师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

第二篇:一个美丽的生命

一个美丽的生命,还未来得及仔细品味人世的韶华,还未来得及与亲人哪怕是一句简短的告别,就在城市的街头,被无盖下水道的滚滚急流卷走了。

尽管在她遇险后,长沙这座城市给了她尽可能的拯救与

,,,,谁

第三篇:爱读书的女人最美丽

张志玲

有一种女人,衣着朴素,没有金银首饰的点缀,从不需要浓妆艳抹,但却时常透露着一种别致的,无与伦比的美。这种美格外的引人注目,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是什么灵丹妙药使她具有这样独特的气质,这么高雅的修养,这么无穷的魅力呢?有句名言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这把金钥匙打开了女人美丽的宝库。

古代倡导女子无才便是德, 我觉得在当今社会女人读书更是美。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好多女人将大半时间浪费在了美容院,服装店。女人懂得包装自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滋润和灵魂的塑造。用脂粉和名牌包装出来的女人,就像一个供人们观赏的花瓶,外表好看,里面是空的,怎么能经得起风吹雨打呢?我有这样一位表姐,天生丽质。漂亮的脸蛋,修长的身材,项链耳环金光闪闪,看起来雍容华贵,一副标准的贵族太太模样。但你若与他交谈,你会发现她美中不足的地方,缺少书卷味。每每此时,我都为时叹息,如果内涵才丰富一点的话,那就是世界最美丽的女人了。

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秀,

数学使人周密, 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学使人善变。 凡是去读书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收获的。用一颗豁达的心去读书,才能体味书中的微妙之处,汲取书籍中的养料。使自己变得聪慧、灵秀庄重、坚韧、成熟。记得那天,陪女儿到“三人行书店”买书,售货员是一位其貌不扬的姑娘,她使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大中午,她却手捧一本很厚的书在津津有味的品读着,,女儿在选书,我就随意坐下,心想,这位姑娘三天读完一本名著的话,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她要读多少本书获得多少知识呢?我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像她一样去读很多书的话,那就会给我的学生不断不得传授更多更广泛的知识,一定是一位让学生敬佩的好老师。

在学校里,我也时常会看到这样忙中偷闲去读书的女老师,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油然而生敬佩之情,我觉得她们才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幽雅的谈吐超凡脱俗,清丽的仪态无需修饰,那是静的凝重,动的优雅;那是坐的端庄,行的洒脱;那是天然的质朴与含蓄混合,像水一样的柔软,像风一样的迷人,像花一样的绚丽„„

对于书,不同的女人有不同的品味,有的女人,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增长才干,这样的女人,本身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有的女人,读书是为了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这样的女人,清新素净非常可爱。还有的女人,读书只是一种娱乐和消遣,这样的女人也惹人喜爱,因为好歹她们能读点书,通晓事理,明辨是非。

喜欢读书的女人,一定有文化修养,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一定处事冷静,善解人意。经常读书的女人一眼就能从人群中分辨出来,经常读书的女人,从不胡乱讲话,信口雌黄。尤其在如今错综复杂的社会下,女人急需读点书来修身养性。

好书与好女人相伴一生,书是女人最好的美容剂,书是女人的知心人,姐妹们,要想把自己打扮的可爱、漂亮、具有吸引力,那就去读书吧!他会使你显得神采奕奕、风姿绰约,秀色可餐。所以我喜欢读书,我也喜欢读书的女人。

第四篇:生命的意义--美丽心灵

《美丽心灵》——生命的意义

摘要:《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确实是世界电影史上的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影片讲述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的故事。这是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却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以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也会经历各种磨练和困难,我会以约翰纳什作为人生奋斗的榜样,相信风雨过后总能见彩虹,永远带着一颗充满希望的心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奋勇航行。

关键词:《美丽心灵》;生命的意义;成功;爱情;友情;执着

究竟什么是生命的意义,很多时候,我们会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忽略了真正意义上的重要,我们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却以为自己还是正确的,我们每天努力的很辛苦,殊不知我们正在错误的追求些无所谓的东西。如果有人问我,幸福是什么,你现在幸福吗?我的回答是我不幸福,因为我每天都在挣扎于琐碎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不能扔掉这些,去寻求生命的源头,去寻求我们真正想要的。看完《美丽心灵》这部电影,我的内心充满平静的感动,为约翰纳什的成功所感动,为他的爱情所感动,为他的坚强与执着所感动。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之所在。

一、剧情简介

《美丽心灵》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影片的男主人公约翰纳什,是一个聪明但又古怪的学生,在普林斯顿他一直致力于发表一篇原创论文(博弈论),以此作为进入惠勤研究室的基石。他桀骜不驯,讽刺同学的论文不具有发展和创新性,他不喜欢优雅的社交场合,不去上课,他为了自己的原创理论哪怕是压力到极致也绝不妥协。在一个小酒吧里,一个金发女郎唤起了他的灵感,使他盘旋在头脑中的理论变得越来越清晰起来,他最终发表了博弈论,推翻了亚当斯密150年来牢不可破的经济理论。这个巨大的成就无疑使他成功的进入了惠勤研究室,令他的事业达到了巅峰。他在麻省理工学院教学的过程中结识了他的学生艾丽西娅,他们之间产生了浪漫的爱情并最终成功的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故事

1发展到这里看似非常美好和圆满,然而约翰纳什并不满足于现状,他工作的并不快乐,他一直渴望为国家效力,长期的压力使他产生了幻觉,他幻想自己为美国国防部破解密码,他被这个工作深深的吸引着而无法自拔。他的幻觉越来越严重,甚至以为自己被追杀,严重的影响了家庭生活。经诊断,他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他的长官威廉帕彻、他的室友兼挚友查尔斯和可爱的小女孩玛西都是他幻想出来的。艾丽西娅得知她的丈夫的遭遇后,内心悲痛不已,曾经的令人羡慕不已的美满家庭也就此消失了。然而艾丽西娅并没有放弃她的丈夫,坚贞不渝的爱情和忠诚支撑着她,也感动了约翰纳什,他最终决定要与病魔作斗争。斗争的过程是艰难的,约翰纳什回到了自己熟悉的普林斯顿,遭到了无数的嘲讽,但是他坚持了下来并最终战胜了自己。晚年的约翰纳什,不仅获得了众人的肯定还获得了诺贝尔奖,成为了一个拥有美好情感和美丽心灵的人。

二、成功

成功在于坚持,在于不断的努力,在于浴火重生,在于勇往直前。约翰纳什的成功就在于这些。他在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完成论文的情况下仍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原创理论,哪怕是顶着人们的嘲笑,顶着错失去惠勤研究生的机会,他仍然在坚持。最终他成功的发表了博弈论,推翻了亚当斯密的理论,取得了万人瞩目的成就。在教书期间,他认识了艾丽西娅,并产生了浪漫的爱情,爱情修成正果并成就了一桩美好的婚姻。约翰纳什的人生发展到这里似乎可以用完美来形容,然而上天注定是要锻造他的,让他历经重重难关,最终凤凰涅槃,欲火重生。由于内心长期的压力无法释放,纳什最终得了精神分裂症。内心的迷失让原本美好的婚姻与事业变得破碎不堪。为了事业,为了家庭,纳什放弃了吃药,用毅力去战胜病魔。在与病魔斗争的这段时间里,他懂得了爱情对于他的意义,懂得了友情的价值,即使遭到嘲讽,他仍坚持不懈,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还有家庭和朋友的支持。他放下了自己的骄傲,选择做一个平凡的人,正是这种选择,让他获得重生,他开始与同学交流,并从中获得了快乐,他的坚强与蜕变让他战胜了病魔,让他受到了人们的肯定并最终成功的登上了诺贝尔讲台。他的一生是艰难的,也是荣耀的。成功的人往往要经历更多的痛苦,人的意志往往和勇气成正比,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最终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三、爱情与友情

爱情是美好的,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爱情,约翰纳什亦是如此。当美丽的艾丽西娅向他询问问题的时候,纳什显得格外紧张,不敢抬头正视艾丽西娅,还借用杂志来遮掩自己的不知所措。此时的约翰纳什是可爱的,他放下了孤傲,展现出了自己羞涩的一面,尤其是纳什借星星向艾丽西娅传递爱情时,场面是前所未有的浪漫。爱情最终修成了正果,成就了美满的婚姻,然而在这看似美好的表面下,纳什患了精神分裂症,现实的残酷考验着这份爱情。艾丽西娅经受住了考验,她没有放弃她的丈夫,没有将她的丈夫送去精神病院,也没有丢弃丈夫一人在家忍受煎熬,而是选择陪丈夫一同面对苦难。纳什要求妻子离开他,因为他不确定是否会伤害到妻子,而妻子却说,“医生让我在你要杀我的时候给他打电话”。一句简短略带些幽默式的回答温暖了我的整个心,大爱无言,世界上最真挚的爱情亦不过如此,不抛弃不放弃,这样的爱情也只有纳什在诺贝尔讲台的那一翻对妻子的答谢才足以匹配。纳什何尝不是幸运的,他拥有一位伟大的妻子在背后永远的支持他,当他跌入低谷的时候,当他快要放弃的时候,他的妻子用双手抚慰他的心灵,“我们明天再试试看”,温暖而坚定的话一直支撑着纳什,使他重新找回了自己,重拾对生活的信心。纳什幻想出的玛西其实也是他对于情感的向往,查尔斯是玛西唯一的亲人和寄托,艾丽西娅又何尝不是纳什的唯一亲人和寄托呢。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向往那种无欲无求、不掺杂质、互信互助的爱情。但问问自己的内心,我们自己又何尝做到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过多的被欲望所摆布,却忽略了那些本该我们珍视的东西,比如爱情,比如亲情,这些才是我们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学会珍惜,不要等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约翰纳什是一个孤僻和古怪的人,他不喜欢看似文雅的社交场合,他的话语直白刻薄,他上课经常迟到,对待学生表情孤傲,没有人敢亲近他。然而,他也是需要朋友的,渴望自己在满是压力的情况下能有个人谈谈心,于是查尔斯出现了,这是他幻想出的友情,是那么的真实可感。年轻时的他不懂得如何交友,太过轻狂,然而友情却解救了他,生病时有朋友的探望,重返校园有马丁汉森的帮助。最终他重新的找回了自己,开始认真的上第一堂课,开始为学生真正的传教、授业、解惑,他重新获得了大家的尊重和理解,他不再迷失,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四、执着与幻想

天才源于执着,尤其在约翰纳什身上。对于博弈论,他近乎疯狂,他连在酒吧里娱乐的时候都不忘思考,这种执着的精神造就了博弈论,也正是这种执着令他精神分裂。即使遭受这样的痛苦,他也不忘记学习。为了学习,他放弃吃药,仅凭借自己坚强的毅力来战胜病魔。然而他成功了,因为他相信凡事都有解决的办法,不放弃就意味着还有希望,他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不断的努力和进步,最终造就了非凡的成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幻想,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对立的一面,然而当这种对立无限的放大就会衍生出疾病。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平衡体,是什么打破了这种平衡,是我们自己。长期的压力或内心的失调都会导致失衡,失衡一旦产生,我们就要自我调节,自我更正。纳什为什么会有幻想,因为他缺乏朋友,所以他幻想出挚友查尔斯;因为他不满足于现状,渴望被人们认可,所以他幻想出威廉帕彻,赋予自己使命。这一切都源于内心的欲望,纳什分不清现实和幻想,他无疑是痛苦的。然而纳什最后真正做到了自我调节和自我更正,他放下了自己的骄傲,选择做一个平凡的人。他对查尔斯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但我不能再跟你说话了”, 他选择接受自己的疾病,不去逃避。当有陌生人找纳什的时候,纳什会笑笑的问周边的人“你看得到他吗”,这种坦然的接受自己生命的缺陷,是人生的一种豁达,是对自我的一种解救和释放。当纳什站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的时候,他称自己的探索让他从形而下到形而上最后到了妄想症,这种看似的自我调侃却赢得了大家尊重的掌声。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缺陷,只有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脱去身上重重的壳,才能活出人生的精彩。

五、生命的意义

人生曲折而且漫长,一个人心灵的痛苦远比肉体的痛苦要难以承受的多。我们出生于这个世界,必然要经历许多的困难,这不仅是一种历练,更是一种蜕变。我们面对生活的种种问题,有时问题本身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寻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点上,约翰纳什显然做得不好,他没能正确排除自己心中的压力,反而让它愈发滋生,当这种压力大过自己内心承受的极限时,人的心理就会扭曲,精神就会崩溃。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怀有梦想,追求梦想的道路不会一

帆风顺,我们只有战胜道路上的各种荆棘与坎坷,才会体会到生命的真谛和快乐。约翰纳什从年少轻狂不去上课和认为上课教书浪费时间,到他主动提出上课,这种变化是他对人生的一种新的理解,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深化;他从被学校所嘲笑到被大家所尊敬,是他对于自己人生态度的一种端正;他在课上所说的同样的两句“稚嫩饥渴的脑袋”,却隐含着不同的意义,这是自己对于人生的一种新的感悟。当纳什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奖时,他的表情是如此的淡定,这种对于生命的释然是没有历经过磨难的人所无法想象的。记得纳什说过,“那些幻想都是过去,每个人都会被过去缠绕”,的确,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我们给自己设置了无限多的障碍,导致我们忘记了生命本身的意义。反思我们平常的生活,我们日复一日的奔波忙碌,为的仅仅是一点点财富跟荣誉,难道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吗?我想不是。人活着就要不断的发现自我的价值以及去实现它,带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所拥有的,爱我所爱的人,为自己的目标而不断奋斗。同样的人,不一样的人生态度,就会创造出不一样的人生。不要每天抱怨、指责,要知道存在即是道理,接受它,你便活得轻松自如。蜗牛之所以行动缓慢,是因为背着重重的壳,我们唯有将内心的重担抛去才能真正活得坦然快乐。别被困难吓倒,别让梦想夭折,与纳什相比我们是如此的幸运,请珍惜这种幸运吧,美好的明天就在远方。

《美丽心灵》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看完这部电影我收获颇多。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也会经历各种磨练和困难,我会以约翰纳什作为人生奋斗的榜样,相信风雨过后总能见彩虹,永远带着一颗充满希望的心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奋勇航行。

参考文献:

[1] 袁玉琴,谢柏梁. 影视艺术概论 [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2] 黄会林,周星.影视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薛凌. 电影艺术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 杨拓. 从观众学角度分析电影《美丽心灵》的成功 [J].电影评介,2010(2).

第五篇:美丽的生命之花

初三(3)班

田斌

还记得那个用72秒钟的时间挽救一车乘客生命的客车司机吗?还记得那个用自己的双手挽救孩子生命的‘托举哥’吗?这是一次生命之花的完美绽放,她的芳香传播到了整片中华大地,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中华儿女因这‘芳香’而感到骄傲。

那是2008年的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沉重打击了汶川人民的心。那天大地在晃动,人民的心在颤抖,一栋栋的屋子和高楼垮塌了下来。一些不幸的人们被压在了废墟下面,不见踪影,只能听见在废墟下面传来一阵阵呻吟和呼喊…汶川地震的第二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接到消息赶往汶川灾区,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只为在第一时间拯救更多的人,有的人会去捐款资助,有的人会去灾区支援救援,无论怎样,人们团结一致的心使得灾区受

难人民感到无比的温暖。‘生命之花’的韵味也因此越来越浓,沁人心脾。

还记得那一次一位老人溺水了,一位农民工兄弟冒着生命危险跳入水中拯救老人,后来老人被救了上岸,而农民工却因体力不支身亡。虽然斯人已逝,但是那生命之花的芳香依旧弥散。

生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歧视、鄙视了。生命是高贵的,任何事物的发生与发展都是建立在生命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更要珍惜生命,不能轻言放弃。雷锋同志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所做的贡献是无限的。我们要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社会奉献上去。’是的,正如雷锋同志所说的一样,我们要奉献社会,回馈社会,让我们的生命之花绽放的更加精彩,美艳。

生命之花是美丽的,每个人都有一朵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花,我们要去学会报答祖国,让我们的生命之花绽放。人们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孩子是温室的花朵,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去爱我们的祖国,让我们的国家因我们而骄傲,让我们的芳香布满整片大地吧!

美艳的生命之花,芳香的生命之花,让你的芳香遍布世界大地,让我们都能和谐共处,幸福生活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无间道1影评范文下一篇:月是故乡明1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