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2022-10-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其多次重要讲话中也曾强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国家富强、国民素质培育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高校作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其意义不言而喻。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中华文化悠远流长、博大精深,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首先,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所在, 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其次, 传统文化推崇以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为核心的奋斗精神, 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必须以这种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第三, 传统文化中饱含着大量德行仁善的伦理道德观、坚韧刚毅的人生观, 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 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教育方法、教学方式的经典内容, 能够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方式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传统文化教育强调“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这对任何一个学科和专业教育来说都是一种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除了普遍适用的教育内容外, 还要针对不同特征、不同专业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做到有教无类, 同时又因材施教。这种一视同仁、但又分类教学的教育方式和原则, 如果运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将显著提高教育效果。[2]

(三) 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儒释道作为基本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博大精深, 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 对人格、人性塑造和锤炼作用重大, 甚至在培育理想人格和道德品质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当代大学生作为在全世界范围内构建起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中流砥柱, 不仅仅需要了解、深刻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更需要向世界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由于处于成长的特殊时期, 其思想和行为均具有可塑性, 可学习性。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 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有利于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存问题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 也包括一些传统文化的公共选修课。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传统文化公共选修课两者的教育目标来看, 它们都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目的, 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宗旨。所以, 本质上讲, 两者的教育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然而现实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还有待完善。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3]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对优秀传统文化涉及较少, 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开设不齐全、开设力度不够, 甚至有些高校不仅挤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时间, 还排斥开设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 导致这方面的教育体系不健全。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很多高校把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纳入选修课课程, 导致任课老师的教学时间非常受限,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就会出现断层的情况。而要真正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因素, 就必须对传统文化有较为系统的了解。所以, 授课老师如果只是简单地讲授一些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 或者是一些偏理论性的知识, 课上课下与学生的互动较少, 这样当然难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 传统文化课程也应该多尝试研发一些信息化教学手段, 使用翻转课堂、慕课等多种形式。也可以利用一些课外辅助读本, 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改善现在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不全面的局面, 引导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知行合一。

(三)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

首先, 知识储备较为欠缺。目前有些高校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 依然有部分没有受过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系统培训和学习, 甚至有些学校还由本校在读研究生来负责。其次, 教育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当前, 有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够重视, 往往敷衍了事, 也不及时关注时事政治, 甚至还对西方一些思想和价值进行宣扬和认可, 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却予以忽视, 给大学生造成了错误的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力量, 如果出现政治方向不坚定、知识储备不充足、职业能力较低的情况, 也就很难做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了。

(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

大学不同于过去的学习阶段, 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行为更自由了, 思想也更自由更独立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再仅仅局限于课程上, 而应该挖掘更多课程之外的形式。当前这种融入的单一化主要体现在:首先, 校园实践活动过于单一, 没法真正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兴趣点, 不利于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之后, 在现实生活中去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就难以真正实现知行合一。其次, 对网络育人模式的探索还不够深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网络环境。甚至可以说, 网络环境的教育方式可能更受学生群体的喜爱, 更能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育人作用。

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途径

(一) 立足思想政治理论课, 发挥主渠道作用

首先, 要建设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除了要具备本专业的知识外, 还要大量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运用, 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多了解和运用经典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 增强学生们的认同感,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 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及自豪感。

其次, 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高校首先应该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 给予专项的配套经费, 用于教师队伍交流学习, 培养具有深厚传统文化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时,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注重过程性考核, 使学校、教师和学生都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化使命和政治使命。

(二) 改进课程与教学体系, 融入课堂教学

首先, 选取部分重要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作为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 高校要统一推广《中国文化概论》这门课程, 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选择具有人文学科背景知识的专业老师担任任教老师。必修课程的设置可以使学生较为系统、全面的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传统文化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从而提升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

其次, 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 开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程。可以围绕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传统节日、古代文学、诗词赏析等主题, 开设一些具体的选修课程。在选修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重传统文化与实际相结合, 用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时事热点启发学生思考, 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感染力和吸引力。[4]

最后, 利用多样化的授课方式, 引导学生自觉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改变过去传统的纯理论说教和灌输, 引入“翻转课程”模式, 以学生为主导, 老师为引导, 让学生融入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课前发布某一话题, 学生在课前积极查阅资料、自主学习, 课中进行展示, 老师加以点评、引导和讲解, 课后加深学习程度、反思教学效果。

(三) 丰富校园社会实践活动, 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首先, 高等学校要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常态化的考核机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 不能随机性、偶尔性地安排, 除国家规定的部分文化活动外, 高校要根据校情、学情和地区特色, 自觉主动挖掘一些有文化类活动, 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安排实践活动, 使其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校园氛围。[5]同时, 要以德育综合测评作为一种奖励机制, 对学生实践实行过程化考核, 避免部分学生以应付了事的心态对待社会实践。

其次, 社会实践活动的载体要丰富多样, 充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除社会调查、公益服务、勤工助学等传统的社会实践形式之外, 还应围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开展一些文娱比赛, 如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征文比赛等;组建传统文化社团, 如诗词社、汉服社等;充分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 开展情景教育, 如编排表演话剧、小品、相声、歌剧等。用丰富多彩的形式, 既吸引学生的参与, 又在实践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起来, 做到寓教于乐。

(四) 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 打造双育人途径

首先, 可以建设有校园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网站。通过校园文化网站, 定期向大学生群里推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也可以根据地区特色, 加入一些富有地区文化特色的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等。其次, 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易班等等大学生使用较多的社交软件, 在这些社交软件上建立公众号, 并号召全体同学关注, 公众号以推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 同时可设置讨论话题, 引导同学们积极讨论学习, 并可通过这些社交软件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对有正能量的相关学生消息进行转发传播, 弘扬传统文化。第三, 将经典的优秀传统文化制作成学习易学易懂、喜闻乐见的小视频、音频、快闪等, 在新媒体上进行播放转载, 让学生课下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自觉学习、弘扬传统文化, 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总而言之,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是历史发展的选择, 也是时代进步的要求。通过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和精髓, 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作用, 以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将进一步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前, 由于教育体系、教学内容、教育者的不完善, 融入的效果不甚理想, 应通过课堂教学、课程改革、实践活动、网络育人等多种途径积极促进两者的融合, 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育人功能。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迟成勇.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融合[J].思想理论教育, 2016 (12) :63-67.

[2] 赵玉琳, 赵洪武.新时期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研究[J].文化研究, 2015 (35) :88-89, 98.

[3] 朱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4 (23) :67-6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良好的教学语言能力下一篇:澳大利亚被没收财产分享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