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肩挑如何挑范文

2022-06-10

第一篇:一肩挑如何挑范文

致广大村民一封信(一肩挑)

大力推进村级班子“一肩挑”和“交叉任职”

实现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有机统一

————致黄屯街道广大村民一封信

广大村民朋友:

你们好!自今年3月下旬黄屯街道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正式启动以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严格按照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要求,认真研究部署,精心组织实施,严格规范操作程序,通过街道办事处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止目前,大部分村已经完成了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各村均依法推选产生了村民选举委员会,通过召开选举委员会会议,确定了选举大会时间、地点,完成了参加选举村民登记工作,并进行了公示。

村“两委”换届,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农村基层民主进程的一件大事。选出的班子是否顺民心、合民意,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此,中央和省里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文件。在今年的换届选举中,省里提出:大力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一人兼”,村党组织、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最大限度地精简村干部职数,改革和完善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理顺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形成工作合力,把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落实到位。

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一人兼”,村党组织、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是解决当前村"两委" —1—

矛盾的现实选择,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制度创新和突破。

(一)实行“一肩挑 ”,有利于消除矛盾,维护村班子团结和稳定。实行“一肩挑”,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双重职务于一人,不再为职能划分、责任分工而操心,不再为权力的大小而忧虑,不会出 现“一山二虎”现象,消除了不必要的矛盾和磨擦,使村“两委”班子团结一心,协调一致,共谋发展。实行“一肩挑”后,村里的领导核心显而易见,村级各类组织在党支部的直接领导下,“两委”合一,目标同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合作,协调配合。

(二)实行“一肩挑”,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和推进村民自治的有机统一。首先,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是广大党员和群众信赖和推选出的优秀分子。由于广大党员和群众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通过依法选举,两委“一把手”的职务完全可以在一个人身上得到完全体现。其次,实行“一肩挑”,作为村里的一把手完全可以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过硬”,一方面实施党的领导,一方面履行村委会的职责,不会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再次,党的宗旨与村委会工作目标是同一的,其工作方式可以有机相融,二者并不矛盾,并不冲突。可以说,“一肩挑”是实现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的最佳结合方式。

(三)实行“一肩挑”,有利于体现精简效能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实行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 原则,可以减少干部职数,进而减轻农民负担,这在规模较小的经济薄弱村,显得尤为必要。但就深层次的思考,其重要意义更在于对工作环节的精简,便于加快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在分设

情况下,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支书必须先与主任商量,然后再分别召开两委联席会,党员大会研究,重要事项再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表决,贯彻执行的中间环节较多,同一件事往往要经过 4-5 轮的会议,同一个人往往也要参加 4-5 次会议, 浪费人力物力。“一肩挑”实行,村党支部书记可以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统筹考虑,作出合理安排;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协调沟通,在最短时间内拿出体现党的意志,又反映群众意愿的措施和意见。这种统

一、协调、高效的决策机制,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四)实行“一肩挑”,有利于村干部着眼全局,提高服务效能。村支书是村里的各项工作和各项事业的“第一责任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部署的工作任务完不成要被“打板子”;村主任是民选的“村官”,村民自治不到位,村委会的工作做不好,群众就不满意。同时,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工作目标又是一致的,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党支部、村委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往往顾此失彼,各自带有片面性,客观上影响了村级各项工作的开展和村民自治的运行。实行“一肩挑”,有利于实现村级各个组织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一致性,促使村干部讲究领导方法,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

在今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大力提倡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目的就是为了较好地实现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村民自治的有

机结合,从制度上减少村“两委”产生矛盾的因素,切实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整体快速发展。

在农村推行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的做法,是当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一种有益尝试。这种新模式,对于促进村“两委”的工作协调、改善村干部待遇、减轻村级负担、提高办事效率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相信,在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这次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祝广大干部群众身体健康,生活美满!

黄屯街道村“两委”换届

选举工作领导小组

二〇一一年四月

第二篇:一肩挑四担的“当家人”

71岁的老父亲干不动了,她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为拔掉穷根,四处奔走,竭尽所能;村民缺医少药,她背起药箱当起了赤脚医生,走街串巷,治病救人;村里孩子没人教,她拿起教材当起了代课教师,燃烧自己,照亮未来;村两委换届,她挑起了村委会主任的担子,从此心中装满百姓,舍小家为大家。39年间她的身份经历了四次转变,但唯一不变的是她那颗为了群众默默奉献的心。她就是山西省代县段家湾村一肩挑四担的“当家人”刘桂珍。

今年54岁的刘桂珍,身高1米53,体重80多斤,看上去很是瘦弱。两鬓斑白,皮肤黝黑。刘桂珍不善言辞,说话之前总是先露出腼腆的微笑,朴实无华这个词用在她身上再合适不过。刘桂珍常说自己其实什么都没做过,但是每个人都知道,她不但做了,还做了很多。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担起了这四副沉甸甸的担子,把每个村民都装在自己的心里,撑起了这个小山村的一片天。

“桂珍心好,跟着她干我们心里踏实”

位于代县南山深处、峪河上游的段家湾村,山大沟深,土地贫瘠,6个自然村零星分散在方圆10多公里的沟沟岔岔中,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全村69户118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92人,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村,村里穷怕了的年轻人都梦想着能够走出大山,刘桂珍也不例外。

1996年刘桂珍的父亲刘白小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辞去村党支部书记的职务,组织上推荐了刘桂珍,她第一时间就拒绝了,因为她走出大山的愿望太强烈了。之后乡党委领导多次找她谈话,党员们一致推举,她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面对组织和村民们的信任,刘桂珍放弃了自己走出大山的梦想,从父亲手中接过了这副沉甸甸的担子,一干就是19年。

刘桂珍刚上任时的段家湾村,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集体无收入,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三无”村,村民们世代种植玉米、谷子、红薯等作物,辛辛苦苦种了几年,村子还是那个村子,百姓的日子过得还是那么穷,刘桂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刘桂珍深知,要彻底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单一的种植结构。于是她远赴内蒙古、太原等地考察,了解市场信息,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村民代表多次开会,分析研究村里的地理条件、气候特点和比较优势,决定在村中的河滩地上搞油松育苗。然而,受多年生产习惯和封闭思想束缚,大家都怕搞不好赔钱,谁也不敢干。

刘桂珍决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认为只有自己干好了,村民们才有信心跟着一起干。她跟丈夫商量,丈夫一听火了:“搞油松育苗是个技术活,咱们从来没有搞过,不懂技术也不懂管理。育苗周期又长,忙活上两三年,要是搞砸了,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可是刘桂珍不死心,多次与丈夫商量,终于做通了丈夫的工作。他们凑齐了培育油松苗的费用,在自家最好的3分河滩地上种了营养袋油松苗。经过两年的精心管护,小树苗长势喜人,第三年春天一出圃就见到了成效,3分地树苗竟然卖了7.5万元,这可是种庄稼收入的近百倍。

刘桂珍种油松挣了“大钱”的消息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不少村民都想跟着她发展育苗产业。刘桂珍便挨家挨户落实育苗面积,积极调购育苗种子、肥料,对准备育苗的村民进行技术培训。“要不是桂珍,我们家现在还欠着外债,过着苦日子。”杨锁文激动地说。杨锁文是村中的贫困户,在刘桂珍的带动下种了6亩树苗。可眼看着树苗马上就要出圃了,老杨却始终高兴不起来,树苗是种成了,卖不出去可咋办。刘桂珍了解情况后把到村委会洽谈购苗业务的客户直接带到老杨家的地里,让他先卖,这下老杨的心算是踏实了。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2015年,“那一年,有人看上了桂珍家的树苗,但是她让我先卖。那一年我?u了5000元,她却一棵都没卖出去。”村民邓润才激动地说。

在刘桂珍的帮助下,短短两三年时间,很多村民的收入就达到数十万元,很多还在县城买了新房,过上了小康生活。

今年,刘桂珍牵头在村里成立了“代县刘桂珍种植合作社”,带动了相邻的王家会、石家湾、殷家会等村发展育苗产业。但刘桂珍并不满足于这些,她还要为乡亲们开辟更多的致富门路。“最近几年,苗木市场不太景气,村民们的树苗不好卖了。我打算在村里发展中草药种植。”刘桂珍向记者介绍道,段家湾周边山坡上长着不少野生中草药,且周边林地以及当地气候适宜中药材种植,部分中药材亩产可达100多斤,按照当前最低价格每公斤80元计算,生长期满后全村每年可增收40万元以上。“种,我们肯定种。跟着书记种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她人好,净为我们想。”说起跟着刘桂珍一起种植中药材,村中74岁的贫困户侯换生没有丝毫犹豫。

“村里就你一个高中生,你不干谁干”

干村党支部书记之前,刘桂珍还有三次人生选择,但她均选择了为村民服务,而非走出大山。

1978年,刘桂珍高中毕业,一心想要考上大学走出大山的她满心欢喜,没想到父亲却坚决不同意。

原来,位于大山深处的段家湾村,多年以来一直缺医少药,乡亲们有病得不到及时医治,经常是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重病。当时县里正在培养赤脚医生,分配给段家湾村一个名额,父亲想让她去参加培训,回来当赤脚医生,解决村民看病难的问题。刘桂珍一百个不愿意。

“村里就你一个高中生,你不去学谁去学?你不干谁干?”因为这句话,从小深受父亲为人民服务精神影响的刘桂珍放弃了自己的大学梦,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半年之后,刘桂珍学成归来,从此问诊开药、扎针输液,背着药箱,风里来雨里去,尽心尽力照顾着方圆十几里的乡亲们。

“有一年春节,下着大雪,离我们村十几里的武强村的张忠虎生病了,请桂珍去输液,她不放心,在他家守了一夜。”“有一天晚上12点,我发烧了,给桂珍打电话,没一会儿她就过来了。”“桂珍给我们看病从来不收出诊费,药钱也是按进价。”“我家日子过得不好,桂珍给我输了7天液,一分钱也没要。”刘桂珍大夫的好大家全记在心里。

而刘桂珍对大家的好远不止这些。2006年初,国家实行新农合制度,有的村民认为自己身体好,一年几十元的保险费也不愿意交,村民陈智良就是其中一个。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当年陈智良得了一场重病,光住院费就花了3万元。在那个年代,3万元可是一个农家辛辛苦苦几年的收入。正当老陈为医药费发愁时,刘桂珍打来电话让他去报销医药费。老陈这才知道,原来刘桂珍早已悄悄地帮村里没有参加合作医疗的户都交了费,一下子帮老陈报销了1万多元。从此,村民们大多主动参加新农合,有些生活实在困难的户一时拿不出钱来,她就主动帮他们垫上,有时垫着垫着就成了一笔“糊涂账”,因为给谁垫了、垫了多少钱刘桂珍根本不在意,她总会说:“现在不给他们交上,等以后生病就晚了。”刘桂珍的丈夫杨宏生告诉记者,这两年刘桂珍为村民垫交的新农合保费有八九千元。

1998年段家湾村唯一的老师辞职不干了,村里生活条件差,工资水平低,没有新老师愿意来,眼看着村里15个孩子面临失学,又是父亲的那句话让她主动担起了代课教师的职责,这个担子一担就是29年。

在段家湾村当代课教师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由于村子小、学生不多,段家湾小学一直采用复式教学,刘桂珍每天白天要按年级去上课,晚上还要备课到深夜,比单式班教学要辛苦得多,但刘桂珍没有抱怨过一句。后来段家湾小学被撤并,刘桂珍又到王家会小学当代课教师。“王家会离我们村还挺远的,刘桂珍每天都是带着我家孩子去上学,晚上放学再给带回来,从来没有收过一分钱。”村民曹计财说。

“办好学校、教育好孩子是斩断穷根、彻底改变段家湾村贫穷落后面貌的关键,只要孩子们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干下去。”这是刘桂珍一直挂在嘴边的话。在她的努力下,段家湾小学没有一个学生辍学,不少她曾经教过的学生考上了高中、大学,改变了家庭贫困落后的状况。

“温和而坚定,瘦弱而坚强”

2006年7月,一场大雨引发了山洪,很多老人被困在家里。这对依山而建的段家湾村来说,是最危险的事。刘桂珍冒着大雨冲出家门,挨家挨户指挥村民撤离避险,又冒着生命危险抢救没跑出门的老人娃娃,一直把大家都送到安全地带她才松了一口气。这时,她才猛地想起家中的老父亲和小女儿还没有撤出来。当她拼命地跑回家中,发现屋里的水已经快没过膝盖,父亲和小女儿都蜷缩在桌子上,看到这些刘桂珍流泪了。当时年幼的小女儿不理解,冲她发脾气:“你只管别人家不管自己家,你不是个好妈妈!”听到这些刘桂珍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对不住自己的家人,但她觉得只要乡亲们好,一切都值得。

2012年段家湾村实施移民搬迁,不少群众都不愿意搬。刘桂珍知道大家都在看她,只要她一搬,村民们就会跟着她一起搬。于是她咬牙拿出自己省吃俭用存下的8万元积蓄,又借了4万元,在县城里的移民小区买了一套房,后来村里就有10户村民跟着她一起搬到县城。有乡亲劝她:“桂珍,花了这么多钱,费了这么大劲,好不容易在城里买了新房,别再住家里的土窑洞了,跟我们一起去城里住楼房吧。”但刘桂珍却说:“只要有一户还没搬走,我就不能走,我走了怕乡亲们没了主心骨。”留下来的刘桂珍继续全心全意为乡亲们服务着。

在刘桂珍的抽?侠镉幸桓雎家艋?,每次去镇里开会回来,她都会把会议精神整理出来,录成录音,挨家挨户地放给腿脚不便的老党员听。

刘桂珍还经常把自己的工资、补助用在村里的公共事业和村民的生产生活上,自己却过着清贫的生活。看病、上课、处理村中事务……身兼数职的刘桂珍太忙了,忙到把家中的所有事都推给了丈夫,忙到连跟丈夫吵架的时间都没有。有人问过她丈夫杨宏生有没有怨言。杨宏生说:“心里没想法不可能,但是两口子,我不帮衬她谁帮衬?”

“刘桂珍有个本子,上面记录着所有村民的全部信息,这个本子她时时刻刻带在身上。她每次出门之前都会主动找我问最近有什么工作没做,她是怕她不在,落下工作,乡亲们有好的政策享受不到,她是真的把每一位乡亲都放在自己心里。”分管扶贫工作的副乡长张丽生告诉记者。

真心换真心,刘桂珍对大家的好,换来了大家无条件的信任。2017年段家湾及周边6个自然村被列入县里的“十三五”搬迁计划。“我们这个项目是2017年下半年才开始的,10月份就完成了全部46户的房屋拆除和土地复垦。很多村民在没有确定补偿款的情况下就签下了房屋拆除协议。乡亲们都表示,他们信刘桂珍,刘桂珍让他们拆他们就拆。”说起这些,张丽生的眼中满含泪水。

为群众服务的刘桂珍从没有说过自己对别人有多好,却一直在诉说着乡亲们对她有多好。

刘桂珍说过这么一件事:“有一次我去外村看病,半路上自行车坏了,自己扛不动,又怕耽误了病人,干脆把车子锁好停放在路边,徒步向病人家走去。一位邻村的村民路过,认出是我的车子,怕被小偷偷走,就主动扛着给我送回家里。”每每说起这件事,刘桂珍都会流下感动的泪水。

“温和而坚定,瘦弱而坚强。”代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会平这样评价刘桂珍,而这个温和坚定、瘦弱坚强的女人打算让自己学医的大女儿在外积累两年经验之后,回到段家湾村继续为乡亲们服务,将刘桂珍从父亲刘白小那里继承的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继续延续下去……

第三篇:“一肩挑”模式效果迥异背后的体制根源

href="#">

摘要:实行村民自治之后,出现了“两委”关系不协调的现象,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难以发挥。为解决这一问题,实践中产生了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模式,但实际效果好坏迥异,其根源在于体制上未从二元权力结构模式向三维权力结构模式转变。只有从党组织、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委会三维权力结构中定位党组织的角色和功能,才能真正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关键词: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一肩挑”;体制根源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0)06-0008-04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建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重大课题,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就是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中国农村基层治理实现了由人民公社体制到村民自治的根本性转换,农村权力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即从党组织一元化领导模式向党组织和村委会并存的二元权力模式转变。由于农村内部的权力资源和公共利益资源有限,这种二元权力结构在现阶段的农村治理过程中,出现了村委会和党组织围绕农村内部权力资源和利益资源的控制权之间的博弈。在当前村民自治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村委会和党组织关系不协调的问题,即所谓“两委争权”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就成为一个在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要厘清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认识,需要从农村权力结构模式的历史变迁入手。建国以后,我国建立了党的一元化领导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权力实际上都集中在党的各级组织部门。这种党政不分的体制片面地强调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权。1958年起实施的人民公社体制,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功能于一体,兼有基层行政管理与社会生产管理的双重功能,其显著特点是领导权力高度集中,由党组织自上而下地支配公共资源,使得党组织角色被极端地泛化,功能被过分地夸大。这样,在基层农村实际上的权力中心只有党组织,而没有其他的组织。这就是所谓的一元权力结构模式。上世纪八十年代撤社建乡以后,村委会逐渐发展起来。村委会的建立,使农村基层权力结构由一元结构转变为二元结构。在村委会取得法律地位特别是在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后,村民直选得以确立,两委关系问题随即出现,可以说两委关系问题是我国基层民主发展的产物,也是党政分离在农村引发的必然结果。由于“两委”的性质和权力来源不同,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村党组织“越权”、村委会“夺权”以及村委会和党组织“争权”等关系不协调的问题。显然,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能很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为使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能够有效得以发挥,各地都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进行过积极的创新和探索,核心问题是解决在村委会实行民选情况下农村党组织权力合法性的制度化途径问题。无论从哪种意义来解释民主,治者的权力均需被治者的同意或认可,投票选举就是表达这种政治认可的一种制度化渠道。与民选的村委会相比,党组织的权力还缺乏这样的制度机制,因而许多村庄的村民认为上千人选出的村委会主任当然比几十人选出的党组织书记更有权威。部分村民和村委会不服从村党组织领导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因此,解决党组织权力的合法性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把村民直接选举的制度机制纳入党组织的选举过程,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制度化途径。就目前的情况看,这种创新探索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由山西河曲县首创的“两票制”,又称“两推一选制”。所谓“两票制”,指凡是党组织选举的候选人,首先都要在村民代表会议上进行推选,让村民投信任票,获得50%以上选票的党员才有资格参加党组织选举。这种做法的立意是要解决党组织选举的民意基础问题。1990年“莱西会议”以来,山东省莱西市逐渐形成的从“三配套”到“三结合”再到“三三制”的“莱西模式”,针对“两委”关系不协调的问题,在村党组织选举中普遍推行了“两推一选制”,并一直坚持先选村委会,后选党组织,最大程度地把村党组织成员交给群众去检验、去选择,以扩大村党组织的民意基础[1]。目前,这种制度创新得到了普遍认同,在实践中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是起源于广东和山东的“一肩挑”,或称“二选联动机制”,也称“两委合一”模式。这种做法将两种权力的人格化代表重合,使两种权力集于一身。其具体的运作方法是:鼓励在职的党组织书记竞选村委会主任,如果当选了,在获得群众投票的基础上一身二任。如果是一个普通党员当选村委会主任,因其民意基础强于在职的党组织书记,通过党内民主选举程序由当选的村委会主任出任党组织书记。如果是非党员当选村委会主任,则将其作为重点入党培养对象,发展入党,并争取培养成党组织书记。“二选联动机制”的实质就是“一肩挑”,又称“两委合一”。这种模式解决了人格化权力的矛盾,使得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在人际关系方面的矛盾得以化解。“‘两委合一’意味着党支部直接行使管理职能,减少了党支部和村委会两者分立情况下的摩擦,提高了党支部的管理效力。也减少了乡村干部的职数,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2] 因此,有些地方采用这种模式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在村民自治的条件下的领导作用。

不可否认,在一些村民自治活动开展较早、较好的地方,村党组织和村委会之间相互尊重、互相配合,协商一致开展工作,促进了乡村经济和社会各项工作的开展,上级布置的任务也能较好地落实,既体现了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又展示了村委会的作用,真正体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村民自治精神,达到了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但是,这种模式在不少地区实际运行的结果并不理想,学界对这一模式也存有异议。这种模式“虽从表面上化解了村‘两委’矛盾,但也使辛辛苦苦选出的村委会失去存在的必要,二十多年来国家与政府‘还政于民’的努力也付诸东流,又回到党政不分的计划经济年代,使‘村民自治’名存实亡,其实质就是取消村民自治,其结果必然是对村民民主权利的一种制度性的侵犯。同时,也存在着‘一肩挑’的人有可能独断专横,在当前农村政治格局中难以实施有效监督等问题”[3] 。“一肩挑”虽然化解了村委会主任和党组织书记在人际关系上的矛盾,但还存在不少问题。“第一,自上而下的权力和自下而上的权力统一在一个人身上以后,在有些情况下可以做出很好的协调,做到上下都满意,但有些情况下,他必须有所倾斜;或者说,有的人可能会向上倾斜,有的人可能会向下倾斜。第二,两种权力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如果来自选民的监督很软弱,甚至没有什么监督的时候,新的‘一言堂’领导就要产生了,一些地方已经出现这种问题,农民对于干部的不满比选举前更加激烈。”[4](P473)??并且这种选举办法如果被制度化,或者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推行,“它会使基层党组织将内在地产生一种新的冲动,即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将是为保证自己的候选人当选为自治组织的负责人而努力,党组织的一部分功能将演变为竞选机器的功能。”[4](P473)?? 在这种情况下,对基层党组织角色和功能的认识实际上是向一元权力结构模式下的认识复归,造成党组织角色和功能的无限扩大和泛化。

为什么同样一种模式,实际运行的效果却截然不同呢?深入分析会发现,大凡运行效果比较好的地区,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较好,农村社会公共资源相对充裕;当选的党组织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具有较高个人素质和政策水平。而运行效果较差的地区,一般缺乏这些主客观因素。不难看出,由于各地主客观因素的差异,造成了“一肩挑”模式运行效果迥异,使其不能保证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和村民自治的有效运行。因此,要有效地解决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问题,不能建立在上述主客观的偶然因素上,必须深入到根本体制的层面上去思考。而从体制层面上看,“一肩挑”的模式中有两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一是在村民自治的背景下解决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问题是走集权的路子,还是走分权的路子?如果从党中央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大思路来分析,调整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关系,走分权的路子似乎更符合党中央的精神,即“明确划分出各自不同的活动领域,使两者的权力在不同事务范围内有效,双方不可以随便进入对方的领域。”[4](P472-473)??

二是这里有一个更加深层次的问题――村民自治的权力归属问题,即在村民自治的制度框架下,决定村级公共事务的最高决策权的归属问题。如果把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理解为党组织拥有对村级公共事务的最高决策权的话,这显然反映的是在一元权力结构下对领导作用认识的思维定势,已经不符合村民自治形势发展的要求。如果是在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关系之间去探讨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问题,当然很有意义,但是,我们从上述“一肩挑”的模式中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个认识误区,即把党组织和村委会谁具有领导权的争论理解为谁具有对村级公共事务的最高决策权和管理权的争论。“一肩挑”的模式只是解决了“两委”矛盾的问题,但村民自治的一个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即村级公共事务的最高决策权的归属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因为所谓“两委”矛盾,说到底无非就是党组织和村委会在争夺村级公共事务的决定权、拍板权和管理权。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在村民自治的制度框架下,党组织所具有的是领导权,而不是决策权;村委会则不但没有领导权,而且也没有决策权,只具有执行权和管理权。按照民主政治建设要实现“由民作主”的目标和“还权于民”的要求来看,真正具有村级公共事务最高决策权的,应当是全体村民。

于是,我们在探讨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体制环境时,所面对的就不仅是二元权力结构,而是三维权力空间了,即在党组织、代表全体村民的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委会三者的体制架构之中去思考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问题。

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天津市武清区沿着这一思路,将制度建设的重点由党组织、村委会转向了第三极――村民代表会议,大胆地进行了制度创新。在三维权力结构的思维下,天津市武清区创立了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代表会议为权力中枢、村委会为执行机构的村民自治机制的制度框架,在这种创新的制度框架下去思考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问题。

这种三维权力结构的制度框架是一种分权的制度框架。这种制度设计十分清晰地表明:村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具有对村民自治的领导权;村民代表会议是权力中枢,具有对村级公共事务的最高决策权;村委会是执行机构,具有行政管理权。由此也不难看出,这种制度安排是对党组织领导权内涵的明确厘定,即不能把领导权理解为对村级公共事务的拍板权、决策权和行政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条的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即是说,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并不体现在对村级公共事务的直接拍板决策和具体管理上,而是体现在领导全体村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村上。

天津市武清区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村民自治示范章程》等一整套村民自治制度体系,被誉为武清区自已的“小宪法”。在这部“小宪法”中,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民代表会议主席。村民代表会议主席有权召集村民代表会议,对村政事务进行表决,并在决策过程中把关定向。为从体制上消除“两委”不和谐的弊端,促进村级党组织领导方式、工作方法的转变,保证村民自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党的领导下健康运行,武清区在研究探索和有效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民代表会议主席的新尝试,并具体明确了村民代表会议主席的主要职责。各村村民代表会议主席定期和适时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内重大事项;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组织的决议决定,对村民代表会议有关决议进行把关定向;组织村民代表贯彻执行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决定,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随时听取和反映村民代表的意见、建议;定期组织村民代表学习,教育引导他们依法依规进行科学民主决策等。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民代表会议主席,既充分地发挥了村民代表会议的职能作用,又使党的领导更加具体、紧密地融入到村民自治之中,强化了党对村级事务的管理,巩固和加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是党组织有权提出并统一受理村级决策议案。村党组织可以提出村级民主决策的议案,各个村级组织和个人提出的议案都要交由村党组织统一受理。

三是党组织书记主持“两委”联席会。村党组织书记是“两委”联席会的召集人,主持研究村里各项工作。受理的议案,要由党组织在“两委”联席会上进行说明,确定村民代表会将要议定的事项和决议草案。

四是对村民自治的实施进行监督把关。实行村务公开,每季度首月10日为上季度村务活动内容“统一公开日”,一般村务事项在公开日公开,日常性、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重要村政事务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公开。对村级财务实行“两笔一章一把关”:“两笔”即村书记、村主任两人同时在收支票据上签字;“一章”即村民理财小组审核无异议的,加盖小组专用章下账;“一把关”即村财镇代管把关。遇到大额度资金支出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重要财务活动,提前介入,随时审核,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参与。

上述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避免了党的领导被虚化的倾向,将党对村民自治的领导落到了实处,同时也避免了党组织把握村民自治决策权、执行权和管理权的权力泛化现象。武清区在村民自治实践中形成的认识是:在党组织对村委会的领导核心作用体现上,主要是三个方面:政治领导、工作指导、思想引导。在基层党组织工作定位上,坚持领导不包办,把握方向不旁观,保障自治不违法,支持工作不拆台。

参考文献

[1]从“三配套”到“三结合”再到“三三制”,山东莱西村级组织建设的创新实践.[DB/OL].[2008-11-15].http:∥news.sohu.com/20081115/n260652157.shtml.

[2]党国英.两委合一是个好办法[J].中国改革(农村版),2004,(2).

[3]任旭东,舒军. 村民自治背景下村“两委”班子矛盾问题的研究.[DB/OL].[2003-08-19]. http://.

[4]徐勇,徐增阳. 乡土民主的成长[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责任编辑:李放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第6期

第四篇:冰桶挑战将如何改变慈善捐款

ALS冰桶挑战将如何长久改变慈善筹款?

原文译者 Enchant_ed 编辑 齐磊 时间:2014-8-19 15:10 导读:别管什么冰浴了,你只管写下支票就可以了。

别管什么冰浴了,你只管写下支票就可以了。

ALS冰桶挑战赛现场,希德·巴特勒(Syd Butler)和赛斯·迈尔斯(Seth Meyers)将一桶冰灌在演员米基·洛克(Mickey Rourke)身上。

据 《时代》周刊杂志网站8月18日报道,美国人每年都会向慈善机构提供至少3000亿美元的善款,这么看我们确实很慷慨。话又说回来,很多慈善组织也向人们 伸出了求助资金之手,至少有100万慈善组织要求我们提供资金支持慈善活动,即使他们秉着善意的原则行事,但事实上很多组织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失败连连,或 者两者兼具。

这就是让ALS冰桶挑战赛更为世人瞩目的原因。从7月29日到8月18日,侧索硬化症协会(ALS Association)筹集了将近1600万美元(约9848万元)的资金——鉴于与2012年全年才筹集到1900万美元的资金相比,这确实是一笔大 数字。该协会也需要与其他通过步行、骑车、游泳和马拉松等抵御其他疾病的筹款活动相竞争以达到消除贫困、保护环境的目的。如此,冰桶挑战赛成为一个有效 的、几乎无冲突、无成本的筹款方式,别忘了,很多慈善机构将50%的资金收入都用于筹款活动中去了。

ALS协会并不是发起冰桶挑战赛的一 方,实际上这一方式通常是为其他慈善机构筹集善款所用。但是ALS组织却能够在不治之症与不可抗力汇合的关键时间点先发制人获得了活动所有权。这就要从彼 得·弗拉特斯(Peter Frates)说起了,自2012年被诊断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起,那些认识他的人们都表示他有决心有所作为。当他的纽约朋友同时也是ALS患 者帕特·奎因(Pat Quinn)告诉他这个想法时,弗拉特斯便成为波士顿冰桶活动的强力推动者。

在这场活动中弗拉特斯可谓是在个人社交 网络中“单打独斗”,成长在波士顿郊区的他在本地的圣约翰预科学校和波士顿大学上学,正是在这里,他开始了棒球生涯。凭借广泛的朋友圈,运动以及其他方面 的擅长,他组织起了弗拉特斯训练队并开始广泛沟通交流。在朋友和其他大学校友布莱恩·博伊尔(Brian Boyle)和克里斯·克莱德(Kris Kreider)效力的波士顿棕熊队(Boston Bruins)和纽约流浪者队(New York Rangers)中,作为曲棍球迷的弗拉特斯能够与球员取得联系,这些体育明星又能与其他名人关联起来。正如时代网站早些时候报道的新闻,弗拉特斯在7月 31日将自己的视频上传至Facebook,并使用#StrikeOutALS和#Quinnforthewin的标签发起话题,由此,一场全球性的活动 如火如荼地开始了。

观看冰桶挑战赛的人们正试图从中提取适用经验——美国任何一家慈善机构都想弄清它究竟是怎样运作起来的。作为一个专注于 寻找类似ALS等缺乏治愈药物的疑难杂症的智囊团,Fastercures执行主任玛格丽特·安德森表示:“没有人知道这背后的规律,就我们而言,还始终 在思考这些问题,”“为什么我们能够把一桶冰灌在头上并立刻写张支票,就不能始终如一做慈善呢?”

当然,帮助冰桶挑战赛成功的原因在于其本 质上具有盲目性。我们都可以做到此事,这种既简单又有趣的活动让孩子和名人们都能参与到活动中,视觉上的显而易见也使它能够在更广阔的社交平台上实现共 享。与跑马拉松和爬麦金利(Mt.McKinley)山不同,这种活动人人都能做到而且没有竞争之下的失败者,如果你的头脑足够麻木,重复数次就能让这场 活动变得永无止境。

这不是一个慈善样板,但是其他看似十分愚蠢的想法也迅速获得了成功,借Movember为例,这场活动通过让男人们承诺留胡子来对前列腺癌等男性健康问题筹集资金。这场由一群澳大利亚人创立的活动很快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并由Mosister推广传播。

最 大的问题就在于:这种通过噱头活动的筹款能成功提高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并能够治疗类似于ALS的疑难杂症吗?弗拉特斯正一同和妻子期待着第一个孩子的出世, 但他不太可能能战胜病魔看着孩子长大。而由于ALS病症的潜在市场还很狭小,大制药公司还没有在该领域开始投资,着手于转化型研究的ALS治疗发展研究所 等组织将在投资潜在治愈药品方面处于更强有力的地位。

目前还有数以百计的这种疾病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正如安德森所说:“拔下针头将会花费多少钱?这个大问题将会降临到所有的医学研究中。”在ALS案例中,冰桶挑战的好处就在于它可能会提供给我们一个寻找答案的机会。

第五篇:在村级组织中推行书记主任“一肩挑”心得 体会

在村级组织中推行书记、主任“一肩挑”,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的重要保障。通过“一肩挑”,加强了党的领导,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同时有效化解了村“两委”班子内部矛盾,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但“一肩挑”带来的问题也应引起警惕。

“一肩挑”易形成“一言堂”。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势必造成权力的集中,权力的集中很容易形成“一言堂”,久而久之,容易形成大事小事“一人说了算”的独断专行,不利于民主集中制的落实,甚至造成民主集中制流于形式。同时,“一肩挑”容易造成监督人员成为“一把手”管理的“圈内人”,导致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对村级财务缺乏实质性的监督检查,更容易滋生腐败问题。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一”的本领。要揽瓷器活,得有金刚钻。面对党的重任,必须交由思想素质过硬、“战斗”本领过硬的“挑担人”手中。县级组织部门、民政部门要结合农村实际,以县级党校、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为依托,定期组织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村书记参加集中培训,重点加强理想信念、道德品行、廉洁自律和法治意识教育,提升党性修养,提高防腐拒变能力,以解决党性不强、素质不高、能力不足的问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加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服务意识和议事规则培

训,注重加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定向培训,提高理论水平,提升专业技能。按照“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的原则,采取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名村挂职”、乡镇党委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实践能力,提升干事本领。

健全监管机制,提升“肩”的担当。解决“一言堂”“微腐败”问题,关键在制度,重点在监管。建立健全“按流程办事、以制度管人”的工作机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抓手。规范村级议事规则,健全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等工作法,明确议事内容和议事程序,扩大农村基层民主,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用制度破解“一言堂”难题。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出台完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实施办法、村集体经济规范使用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健全村级事务规范化运行机制。同时,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完善乡镇监管机制,确保作用发挥,强化监督约束,预防“微腐败”。强化执纪问责力度。制定并严格落实村干部问责办法,列出问责清单,明确问责情形,对侵害群众利益、“损公肥私”等作风问题从严从重进行问责,加大执纪问责,强化“不敢腐”的威慑力度。

提高待遇保障,提升“挑”的底气。全面推行书记、主任“一肩挑”主要制约因素仍是人才不足。如何把优秀人才“引得进、干得好、留得住”是解决部分“一肩挑”书记“难胜任”的有效举措。拓宽选人渠道。对没有“一肩挑”合适人选的村,建立选派、选聘等人才引进机制,通过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面向社会公开选聘等方式,拓宽

“一肩挑”村书记选配渠道,切实解决“能人不足”“瘸子里头挑将军”等问题,确保“一肩挑”真正能挑起任务、挑起责任、挑起担当。提高待遇保障。适当提升“一肩挑”书记的待遇报酬,同时购买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人身意外险、住房公积金等,切实提升待遇保障,让“一肩挑”书记“不想腐”。拓展晋升渠道。健全晋升选拔机制,建立“一肩挑”村书记考录乡镇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机制,制定优秀“一肩挑”书记可享受乡镇副科级待遇或直接进乡镇领导班子等激励措施,让“一肩挑”书记有干劲、有盼头,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演讲社月计划范文下一篇:音乐剧猫赏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