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推广体育非语言行为的应用分析

2022-09-12

非语言行为, 是指运用眼睛神态、举止行为等无声语言将众多信息传递给对方的行为。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显示, 人们在见面或谈话时大约有38%用语言来表达, 而55%的内容是通过非语言来表达。因此,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非语言行为的运用, 与其他教学相比尤为重要。

1 体育非语言行为的概念界定

本文将体育非语言行为定义为协议的体育非语言行为和广义的体育非语言行为。狭义的体育非语言行为是指在体育活动中, 能传递信息的人类身体或肢体动作, 如眼神与表情、形貌与服饰、手势与动作等。广义上的体育非语言行为还包括环境与色彩、时空与距离、音响与标志等。

2 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非语言体育行为的特点

非语言行为较之抽象概括的语言更生动、更形象、更具体, 表现在体育教学中有以下特点。

(1) 调控课堂气氛。作为一种极富表现力的交流手段, 非语言行为对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 非语言行为可调节教学的氛围和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教师站在队伍前, 一言不发, 仅用目光注视每一位学生, 就能使学生迅速做好上课准备, 并利用眼睛的相互对视来传递一种“友好、关切”的信息, 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其次, 体育非语言行为能够调控教学的过程。如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常常是利用目光、手势向学生传递调整项目的进程。

(2) 传递信息的直观性。在技术动作的教学过程中, 体育非语言行为以其独特的表现力而具有独特的表达能力。教师利用合理的身体动作、姿态来进行示范, 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这是语言不能表达的信息。尤其在体操教学中的保护和帮助, 师生间的身体接触, 更能产生“只能意会, 不可言传”的微妙效应。同时, 伴随口头语言的讲解示范能够扩展或增进口头语言的信息, 增添一些附加信息量, 与口头语言在传递信息方面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并且对非语言行为表达所带来的信息, 更易于为学生所理解、掌握。通过直观、形象的体育非语言行为来传递信息, 使得非语言表达成为体育教师教学一种手段。

(3) 替代和强化语言。在人类的长期生活实践中, 非语言行为已自成体系, 具有了一定的替代语言的功能。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往往是使用诸如手势、动作等非语言行为来代替语言传递的各种信息, 并用以调控教学过程。如点头表示赞同, 摇头和摆手表示不行, 鼓掌表示赞赏和鼓励等等。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讲解教学内容的同时, 加进手势、姿态以及表情等非语言行为动作, 可以强化将要传递的信息, 然后利用肢体动作进行示范, 更能加强、印证教师想要传递的信息, 使教师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明确, 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要求。

3 体育非语言体育行为在体育教学中的功能

在体育教学中非语言行为具有特殊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它是对语言的必要深化和补充。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熟练地运用非语言手段, 体现着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 并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 非语言行为对于体育教学和管理有重要的意义和特有的功能。第一, 具有建立完整的技术动作表象功能。在体育教学中, 动作示范是最常用的直观教学方法之一。它是教师以身体动作为范例, 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技术动作要领的途径准确地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由于人类对事物的认识首先是通过感觉器官开始的, 因此, 教师在运用语言手段讲解技术动作的同时, 以非语言的身体动作来向学生展示技术动作的结构、顺序、技术要领和完整的方法等, 对于学生及时掌握动作要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第二, 情感表露和对动作或行为进行调整的功能。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各种身体姿势具有一定的象征性、说明性和调节性的功能, 并具体表现在表达思想、补充润色语言、表露感情和对学生的动作与行为进行调整方面。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为了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态度, 可以通过特定的体育非语言行为来实现。如教师与学生目光较长时间的接触, 表示极大的关注;避免或中断目光接触, 是对某些学生的动作没有兴趣;长时间斜视表明不满意等等。教师的各种身体姿势也能表露自己内心的种种感觉、情感、态度和意愿等。如背向学生, 表示不屑理睬;拂袖而去, 表示拒绝、不满意;面带微笑拍打学生, 表示赞赏、肯定和鼓励等。相互距离的控制也可以表现出教师的态度和情感。例如, 走近某学生, 表示对其关心、重视;远离学生表示不感兴趣、不予重视等。辅助语言和有声语言的结合也能够表露教师的情感和态度。比如, 教师可以运用作为辅助语言的音调、音质、音量和音速来传递各种微妙的情感。第三, 师生互动的操纵功能。师生互动的操纵功能, 就是以非语言行为影响、掌控学生及师生交流效果的功能, 各种非语言行为都具备这种操纵功能。例如,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可以运用点头、摇头、手势和语言停顿等代替自然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指示, 也可以在讲授的同时借助特殊的手势和身体姿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教学。教师通过有意识地运用控制人和空间来达到组织、管理教学秩序的目的, 使学生与教师在不同空间距离的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时间的安排、控制, 先要求什么、后要求什么, 注意讲解与纠正动作的时机, 控制学生完成动作时间等, 向学生传递不同的信息, 以此操纵师生间的互动。恰当、适时、合理地运用辅助语言和类语言也能有效地传递各种微妙的内心感受, 从而使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做出相应的反应或改变, 达到操纵、控制学生活动的效果。

4 体育教师的体育非语言行为的教学艺术

场地器材的布置, 直观教具的使用, 体育教师的言谈、举止等都与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创造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意志力和良好情绪的教学情景, 以清晰地解释, 优美的示范和渊博的知识来吸引学生, 结合教学内容, 经常给学生以新鲜感, 以使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 尽量给学生提供机会, 使学生主动学习, 尝试学习, 从而增加自信, 提高求知欲。

(1) 得体的服饰。服装是装扮自己和烘托他人的最好武器。一个体育健美的人在运动服饰的衬托之下, 就意味着向人们展示优美的体型和健美的体魄, 同时还向人们传递一种信息, 那就是在人们眼中获得一种得体、和谐、健美的升华, 成为一种理想化的典范, 使学生产生心灵振荡, 从而加强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再认识:即运动—体型美—健康美, 从而达到美学价值的功效。

(2) 眼神与微笑。体育教学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活动, 体育教师以特定的面部表情表达一定的意愿, 输送不同的信息, 充分表达好与差、美与丑、对与错等观点。同样会起到语言难以表达的效果。如微笑可以沟通人们的心灵, 架起友谊的桥梁, 表达一个人的乐观、自信、积极向上、和蔼可亲的心理感应。在教学中, 用微笑调节课堂气氛, 给学生创造愉快的氛围。用微笑来提问, 会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用微笑来面对学生的练习失误, 使学生能感到教师的理解、宽容和鞭策, 给学生以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 教学中利用微妙眼神的变化和微笑, 恰当地表达和传送信息, 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空间位置的调整。教师在教学训练中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站位形态、部位形态与学生的远近距离、站位移动路线、幅度和角度都可以帮助和影响学生完成动作。空间距离是人际关系亲疏程度的重要标志。在课堂上, 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目的, 随时改变自己的空间位置。要严肃课堂纪律, 教师可以站在远离学生的正前方, 以示教师的尊严或威信。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创造和谐的情景、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以示亲密无间。

(4) 创造轻松的心理氛围。体育教师要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学生。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情绪状态可以与学生产生共鸣, 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使体育课出现某种心理气氛。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板着脸孔, 给人以非常严肃的样子, 学生看到你就望而生畏, 教师与学生就无形中拉开了距离, 和谐的课堂气氛就无从谈起。如果体育教师上课时和颜悦色, 以情动人, 使学生感到可亲可敬, 师生之间感情融洽, 就能创造一个非常愉快的师生环境中, 整个体育课气氛就是另外一种意境了。

5 结语

体育非语言行为的合理运用, 可以有效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 保持体育运动中信息传递的畅通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学校体育非语言行为具有调控课堂气氛, 传递直观形象信息, 替代和强化语言符号的特点。作为体育教师的非语言行为的教学艺术包括得体的服饰、眼神与微笑、空间位置的调整、提高示范艺术和创造良好的体育心理氛围等功能。因此, 恰当地运用体育非语言行为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引导学生喜欢体育课并主动锻炼身体, 从而形成终生体育的运动思想, 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

摘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师生间的交流是通过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实现的, 在体育教学的课堂环境中, 恰当的非语言行为将对语言行为起到必要的补充和深化, 有时则会起到语言行为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就体育课堂教学的辅助性教学、教学过程的信息就流域反馈及教师对课堂的有效控制等方面, 非语言行为在其教学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非语言行为,体育教学,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 朱维祥.非语言行为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辽宁体育科技, 2006, 28 (6) :111.

[2] 李永祥.体育教学中非语言行为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 2005 (5) :4.

[3] 高秋平.冰上教学中的非语言行为及其功能[J].冰雪运动, 2007, 29 (1) :53~56.

[4] 李爱真.略谈教师非语言行为的运用技巧[J].科技信息, 2006 (7) :159.

[5] 贺长盛.浅谈教师非语言行为对学生的影响[J].吉林教育, 2003 (5) :5~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试论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新发展下一篇: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