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13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阶梯式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现在,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愈加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作文教学是体现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写作要求学生能够在作文内抒发真情实感、合理安排作文结构、组织作文语言,并能够中心突出。但长久以来,初中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进步缓慢,与作文教学目标相距甚远。

第一篇:阶梯式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音乐阶梯式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音乐学科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路径。文章对小学音乐阶梯式教学策略展开具体探索。以阶梯式教学为策略开展综合艺术实践课,要求教师深度分析音乐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探索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方法的实效性,科学地把握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在规律;还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深化音乐实践与生活实践的融汇,以促进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音乐;阶梯式;教学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具体需要,不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如今,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以教师为主体,让学生被动地接受音乐知识,只重视教学形式,没有把握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调动,难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阶梯式教学理念的渗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一、简析阶梯式教学的理念

阶梯式教学可以通过图表、视频、数据、文字等方式客观地记录下学生在不同阶段阶梯任务的完成情况,有效地、突出教学评价的作用;为不同级别的学生提供不同层级的目标任务,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而通过一个个阶梯任务的达成,反过来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为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提供了紧扣音乐主题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展示平台,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一种关注“课堂链”(先由教师带优生,再由优生带中等生,再由中等生带后进生,然后教师再布置新任务的循环反复的递进向上)的新型教学模式,最后达到不同个体的最佳状态。阶梯式教学能以简单、有效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到晦涩难懂的音乐知识,增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阶梯式教学是学校音乐课堂教学、艺术教育教学的创新改革,是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是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20多年来,该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欧美国家和亚洲许多国家的幼儿教育上,并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可以分为语言智能、空间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然认知智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因此,针对学生来讲,某方面的差别不代表能力的差别;某时期的差异,不代表终身的差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入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的学生,分层设置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置不同的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自信,有利于深化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阶梯式教学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科学性有机结合,发挥个体的内在力量;也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水平的发展机会,操作性比较强,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阶梯式教学中,教师注重过程的价值,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阶梯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定目标、自找办法、自我评价、自我负责,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避免片面追求成绩的局限性,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音乐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音乐成绩,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阶梯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极强,符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尤其兼容基础较弱的学生需要,容易入门,且能帮助学生快速提高,也能满足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的难度需求和强度训练。阶梯式学习法的真谛主要是为学生建构科学的阶梯水平体系,引导学生积极认识自身的发展水平,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地设置阶梯式教学目标,实施自我教育,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简析阶梯式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阶梯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以班级授课制为前提,为学生从多个层面与角度搭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与个性发展需求的阶梯教学方式。有效地将阶梯式教学法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分别设计和搭建适合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平台,以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获得审美的体验,陶冶高尚的情操,进而确保实现音乐课堂教学价值的最大化。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在阶梯式教学模式下自主学习、主动求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层层递进地设计纵向的教学环节;在帮助学生在轻松掌握基本音乐知识的同时,分级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完成从简到繁的音乐目标。各层次学生在适合自己的空间中学习,这能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要求,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挖掘较高层次学生的音乐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来说,难以有效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學质量的提高。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可能会出现自信心降低的情况,不利于开展后续的学习活动。因此,在阶梯教学中,教师要避免片面追求成绩,应更注重过程的价值,强调各层级阶梯以及各教学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学生内在世界的整体发展。

(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特点,促进学生认知思维的发展

阶梯式教学以《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新理念为导向,是对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可以增强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阶梯式教学中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可以为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是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创新,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将音乐实践与学生的具体生活实践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探究式学习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道德素养、创造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认知特点入手,在相同内容的教授阶段,教师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把学生分为若干阶梯,不同阶梯的学生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梯学生的变化,定期对阶梯成员进行调整重组,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活动中取得进步。按照人的具体认知,要对规律进行反复深化,应用环绕式阶梯的展示方式,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高梯生通过不断示范来影响带动低梯生进步,帮助其环绕向上,学生通过完成不同的目标促进认知水平的提升。

(三)彰显人文价值的主题,深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通过阶梯式的研究活动,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将社会实践、文化教育、艺术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强化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彰显人文价值 主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寓教于乐,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应着重从开展教学设计、转变教学模式、抓住教育核心、培养学习动力和注重素质培养入手,进行阶梯式教学研究。教师通过一系列新的课题引入、问题引导、逻辑推理、兴趣激发等思维阶梯的设置与教学过程,来创造"以学生个体发展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创建思维型课堂,开发教学资源,提供横向、纵向、循环向上的个体与集体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平台,从而使学生更加自觉主动,更有学习活力,更具个性。这样更符合个体的学习特点,确保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也为高效音乐课堂的顺利实现提供重要的基础。

综上所述,阶梯式教学是深入音乐学科的反思性教学;阶梯式教学是触及心灵深处的对话式教学;阶梯式教学是促进持续建构的教学;阶梯式教学是建构深沉意义的理解型教学。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音乐实践与学生的具体生活实践有机结合,有利于深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通过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探究式学习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新世纪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和掌握阶梯式教学法则,将之作为音乐学科课堂改进的着力点,变被动课堂为主动课堂、变任务式课堂为创新型课堂、变接受式课堂为学习型课堂、变灌输式课堂为思维型课堂。

参考文献:

[1]顾 燕.小学音乐阶梯式教学低年级合唱启蒙初探[J].当代音乐,2015(23):35-37.

[2]周 珺.制作小学音乐多媒体课件的方法[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7(2):79-80.

[3]王 晔.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問——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关于提问的思考[J].教育界,2015(2):172.

[4]李秀文.也谈音乐课中的创新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4(3):173.

[5]吴康亚.基于教材阶梯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11):205.

[6]徐慧娟.初中作文教学阶梯式训练的策略[J].语文教学之友,2019,38(11):38-40.

[7]高爱华.阶梯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9(2):43-44.

[8]倪静巍.有效的律动:打造中学音乐卓越课堂[J].中学教学参考,2017(15).

[9]林中训.注重阶梯式上课行为培养初中生学习能力[J].无线音乐·教育前沿,2012(12):40.

[10]谢金华.浅谈流行音乐对初中音乐教育的影响及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1):58.

课题项目:1.宁德市普通基础教育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小学音乐梯台式教学研究”(XD102);2.霞浦县教育科研立项课题“以体验为重点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2019X—169)。

作者简介:徐小兵(1979—),女,福建霞浦人,本科,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学。

作者:徐小兵

第二篇:初中作文教学阶梯式训练的策略

现在,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愈加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作文教学是体现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写作要求学生能够在作文内抒发真情实感、合理安排作文结构、组织作文语言,并能够中心突出。但长久以来,初中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进步缓慢,与作文教学目标相距甚远。作文阶梯式训练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写作水平。鉴于此,分析初中作文教学阶梯式训练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课程统整,目标教学

开展阶梯式训练首先要明确作文教学目标,确保作文训练过程中的作文学习方向性,能够全面落实初中作文教学要求。但目前来看,初中作文教学时间短,主要利用初中语文教学碎片化时间进行作文教学,教学内容缺乏明确的目标,学生作文知识学习连贯性差,相比于传统作文教学模式,阶梯式作文训练,更具有连贯性以及综合教学效益,帮助学生整合作文知识。教师在应用时,要以初中作文教学课程标准为纲领,设置明确的作文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作文学习过程中了解教学进度。阶梯式训练教学目标与传统作文教学目标差异性明显,设置目标时需要注意两点:第一目标统整性,教学目标要与初中作文教学需求相一致,确保其教育价值;第二目标阶梯性,阶梯式训练,一定要有科学的阶梯式作文教学目标,才能够指导阶梯式训练顺利开展。

例如:在对初一学生进行阶梯式训练时,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调整,设置“夯实初中生作文写作基础”的目标,与初中作文课程教学标准相契合。同时,教师将目标细化为语句训练、手法掌握、文章实践三个具体的目标,确保阶梯训练的可行性。教师要保证训练活动的可行性,设置具体的作文教学计划,并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及时纠正阶梯训练过程中的不足。在所举案例中,教师在设置初一学生作文学习目标时,充分考虑其教学目标与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要求,并将其细化为三个目标,推动了阶梯训练的可行性。

二、阶梯细化,个性教学

不同年段的初中作文教学都有极大差异性,每个学生在作文学习过程中的进度也有很大不同。在传统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阶梯教学的必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班级学生平均作文水平为基础开展阶梯训练,导致学生并不能够真正内化相关知识。阶梯训练要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让阶梯训练真正服务于初中作文教学。

在开展阶梯训练个性化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三个步骤:第一,评估学生作文水平,为学生进行作文水平定位;第二,按照学生作文水平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制定阶梯式训练方案;第三,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组员互助下,逐渐缩小作文水平差距。教师在开展三步骤教学时需要严格把握教学进度,并结合学生个人作文学习需求,随时给予帮助、指导,为学生创设个性化初中作文学习的课堂。

例如,在进行“人物细节描写”作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练习卷,评估学生对“人物细节描写”写作知识的掌握程度,练习卷可以包括人物形象段落描写、人物形象鉴赏两个部分,初步定位学生的写作水平,并将学生进行分层(强、中、弱)。最后,教师可以將学生分成多个作文学习小组,确保各个小组以“强+弱”“强+中”两个层次组合。根据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通过组内合作实践的方式学习。在此过程中,对于作文能力特别弱或者问题突出的学生,教师要进行专门辅导,并监督各个小组的执行情况。

三、阶梯实践,自主学习

阶梯训练的关键在于实践,它确保阶梯目标、阶梯计划能够稳步实现。但在传统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忽视这一点,忽视培养学生自主作文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无法形成真正的作文自主学习能力。开展阶梯实践教学的核心在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在实践中实巩固学习到的写作知识,提升写作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将作文评价融入到阶梯式作文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个人阶梯式训练效果,为下一步开展作文训练提供必要的方向。

例如,教师设置“词语积累—段落仿写—作文实践”这一学习目标,在执行过程中,首先,让各个学习小组将课内文章的优美词语、语句以及段落摘抄积累,并定期交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其次,教师以课内文章为统整基础,让学生对经典段落进行仿写,掌握一定的语言构建能力。最后,教师选择特定作文主题,让学生就此进行作文实践,并让组内学生交换点评,指出优势与不足,并进行修正,让学生反复整理后摘抄到特定的作文素材本中。

结语:教师要把握阶梯训练的精髓,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学情的变化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在阶梯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注学生,及时发现他们在阶梯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随时调整进度,让学生真正实现作文能力的提升,满足初中作文教学的需求。

作者:杨旭初

第三篇:“阶梯式”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作为课程的数学并非是指教材中那点结论性的知识点,例题、习题绝对不是数学学习的全部。而阶梯式教学模式,它通过因材施教充分发挥自我价值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此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阶梯式;教学模式;数学教学

一、“阶梯式”导入,引领学生扬帆起航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自然巧妙的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阶梯式”的导入能更好地体现出这样的效果。此课的导入我设计了三个层次。

层次一:(课前谈话)教师和初次见面的学生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后面上来的同学争取把把都赢老师。(老师的出拳规律是:石头、布、石头、布)这一层次是让学生在课前游戏中初步感知一一间隔排列,体会在玩中也能学数学,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层次二:玩“猜一猜”的游戏。绿灯笼、红灯笼、( )、红灯笼、绿灯笼。这一层次是通过整体观察得到绿灯笼和红灯笼是一一间隔排列,然后应用此规律解决局部一一间隔排列问题。通过学生的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局部到整体一一间隔排列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层次三:在学生列举生活中一一间隔现象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说出谁与谁是一一间隔排列的。(手帕与夹子、兔子与蘑菇、木桩与篱笆)这一层次是通过寻找生活中的一一间隔现象,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的原型,使学生感受到只有学好数学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

此课的导入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通过划拳、猜一猜和找一找的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猜测和验证得到一一间隔排列的表象,也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二、“阶梯式”新授,推动学生乘风破浪

“阶梯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数学新授知识的可操作性。

本课在学生通过观察物体位置后知道夹子、兔子、木桩是两端物体,手帕、蘑菇、篱笆是中间物体,并统计出夹子有10个、手帕有9块,兔子有8只、蘑菇有7个,木桩有13个、篱笆有12个。然后,我分三个层次展开教学。

层次一:通过夹子的个数比手帕的块数多1,兔子的只数比蘑菇的个数多1,木桩的个数比篱笆的块数多1,得到两端物体的个数比中间物体的个数多1。这一层次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数量让学生感知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层次二:(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以夹子和手帕为例说一说。这一层次要求学生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数量多1。第一方面是从局部到整体理解“一一间隔排列”:如从夹子、手帕、夹子,得到2-1=1;夹子、手帕、夹子、手帕、夹子得到3-2=1。然后,根据此规律推出结论:夹子的数量总比手帕数量多1。第二方面是以“夹子、手帕、夹子、手帕……夹子、手帕、夹子”为例,根据数学上的一一对应的思想,一个夹子对应一块手帕,到最后一个夹子没有手帕和它对应,所以夹子的数量就比手帕数量多1,即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数量多1。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局部观和整体观,还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层次三: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排一排,如果首尾不相同,又会有什么样的规律?这一层次是对所学知识的延伸,运用刚学的一一对应思想就能很快地得出结论: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排一排,首尾不同,那么这两种物体的数量是相等的。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辩证思维的能力。

通过“阶梯式”新授,教师能把学生所学的知识讲熟、讲透并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全面掌握所学内容中促使学生由“知”向“能”的发展。

三、“阶梯式”练习,促进学生挥戈深入

数学“阶梯式”练习既能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又能使知识点更系统全面,从而更具实效性。在本课练习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

层次一: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共有多少个广告牌?如果题目的已知条件改成有25个广告牌,那有多少根电线杆呢?这一层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觉到这两题因为已知和所求的对象的不同,导致最后的结果不同。

层次二: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如果要锯成3段,需要锯几次?这一层次从显性的一一间隔排列过渡到了隐性的一一间隔排列,锯的段数是两端物体,锯的次数是中间物体。通过这一层次使结论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

层次三:用你喜欢的方式画一组两端物体相同一一间隔排列。根据学生画的(大多数学生画的个数偏少),出示教师画的两端物体相同一一间隔排列图示(篇幅所限,图略)。提问:(1)老师画了多少个圆片和多少个三角?(2)如果我要使得圆片和三角一样多可以怎么办?(3)出示变式(篇幅所限,图略)。如果老师把刚才的“100个圆片”这个条件去掉,你还知道有多少个三角和多少个圆片吗?根据排列的规律你能知道什么?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通过这一层次训练让学生感觉到无论两种物体的数量怎样变化,只要它们是一一间隔排列成一排,两端物体总比中间物体数量多1。

总之,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多运用“阶梯式”教学模式,那么我们的教学质量一定会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程鸿勋.生命发展阶梯——阶梯式学习法[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

作者:陈玉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下一篇:生理学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