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研究

2022-09-1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探究性学习, 让学生经历其过程, 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知识建构,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它是在一定情感或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育心理学表明, 当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时, 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强烈欲望, 注意力集中, 思维主动, 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学习效率明显提高。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 教学中寓趣于教, 创设愉悦的问题情境, 可以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内驱力。教师要重视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真诚地接纳、尊重和理解学生, 共同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以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积极思考, 主动发言, 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过程, 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由学习的被动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者。

2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智慧的窗口, 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而一定的情境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表达的环境条件的动力源。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 而创造性思维就是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而探究学习的实质是解决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因此, 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起点, 创设问题情境是语文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条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 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创设情境, 启发和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 经过收集资料,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 或独立探究, 或协作讨论, 或在教师指导下, 最终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 得出问题结论, 获取新知识。同时也在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 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和创新能力。同时, 要坚持把问题的选择确立在学生的兴趣爱好之上, 只有这样, 才能使小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始终保持巨大的内在动力。

3 让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

“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 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这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的一句话, 指出了学生学习的本质。实现主动探究, 必然要以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为基础。为确保学生探究学习的顺利进行,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时间, 拓展探究的空间。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只有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才能主动地参与当前的学习活动, 积极地进行探索, 学得深入, 学得有效。

4 阅读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阅读的本质就是:“一种以理解和创造为旨归的探究活动, 即读者通过与文本作者的对话来自主理解探究文章内容, 创造作品意义。”因此, 语文教学, 特别是阅读教学, 其本质就是一种探究式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探究性阅读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 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意识、习惯、能力的重要载体。阅读中的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对课文的主动阅读, 是学生与课文作者的倾心交谈, 是学生与学生不同阅读理解的自由交流, 是学生与老师、与文化的平等对话。在课堂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进行积极引导, 努力让阅读争论成为学生乐此不疲的生命活动。

5 教师角色转变

探究式学习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极大的冲击, 促进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最突出的问题仍是耗时多、效率低。语文课堂教学经常处于“老师问, 学生答;老师讲, 学生听;老师写, 学生记;老师考, 学生背”的“师授生受”状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知识, 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陶行知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在探究性教学中, 教师的定位是学习共同体。教师必须组织与到具体的、开放的学习中, 教师的个性和专业修养都必须不断提高, 才能习情景。小学语文探究性教学不是简单的认知过程, 还包括情感的、心理的、个性的形成过程, 教学活动正是通过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作用而进行的。教师在教学中是组织者, 参与者与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并给予学生质疑、问题的机会;要留给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时间;教师不再仅是专业知识的权威, 知识的传授者, 而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倡导者。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关心学生的终生发展, 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己, 改变和完善自己。

6 结语

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语文学科中渗透探究性学习方式, 既能极大地促进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又能给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增添新的内容和活力。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必须打破传统的学习方式, 将自主式、探究式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入课堂, 使学生主动参与, 合作思考, 勤于动手, 乐于探究。探究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 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学科中渗透探究式学习, 既能极大地促进探究式学习的开展, 又能给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增添新的内容和动力, 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 从而使学生形成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能力, 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阅读: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下一篇:5G移动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的应用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