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扶贫工作汇报

2022-08-17

工作汇报不是事无巨细的流水账,也不是情况概述,而是有选择性的对不同侧重进行汇报。而在不同阶段的汇报重点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掌握工作汇报的撰写方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扶贫工作汇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关于扶贫工作汇报

关于“三城联创”工作汇报

关于寻乌县创“省级卫生县城”工作汇报

我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十七大精神及中央、省、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立足实际,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三城联创”活动,坚持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为重点。现将我县开展创“省级卫生县城”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充实爱卫办工作机构,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今年4月份,县卫生局从本系统内抽调2名精干人员及见习大学生2名,共4名工作人员成立了创“省级卫生县城”办公室充实了爱卫办,并购置了4台电脑和一台打印机及档案橱柜等办公用品等硬件设施,保证爱卫办正常的日常工作。由于临时从其他部门抽调人员到爱卫办,所以对爱卫办工作不是很熟悉,因此,分管领导组织爱卫办工作人员学习了《江西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以及创“省级卫生县城”相关文件精神,这极大的提高了爱卫办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二、制定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确保工作的有序开展。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示,结合创“省级卫生县城”的实际情况,爱卫办草拟了《寻乌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实施方案》,分管副县长刘元春召开了各创“省级卫生县城”成员单位协调会议。按照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立足实际,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爱卫办征求了相关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并重视提出的意见和要求,不断完善《寻乌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实施方案》。

三、抓落实,促成效,稳步推进创“省级卫生县城”工作。

按照《寻乌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实施方案》的文件要求,成立了寻乌县消杀中心。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杀灭病媒生物和消毒工作的通知》开展全县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四害密度,保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四、已启动农村改厕工作。

与农工部联合,今年将在澄江、水源、三标东江源头重点村指导农村改厕工作。

五、加强了省、市爱卫办的沟通协调。

我县创“省级卫生县城”的工作已列入市爱卫会的工作议事日程。

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我们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做好创“省级卫生县城”工作,爱卫办将在省、市爱卫办等业务部门的指导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总结经验,深化“创建卫生县城”思想理念,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增强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部门的组织协调督办、检查力度;

(二)落实各职能单位责任,创新工作模式,巩固和发展创建成果;

(三)5月份争取市爱卫办的支持,准备到已命名的1-2个“省级卫生县城”的先进县市学习创“省级卫生县城”的经验做法。

(四)加强对外宣传,形成社会合力,提高我县创“省级卫生县城”的意识。

寻乌县卫生局 2012年5月9日

第二篇:关于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一、工作完成情况

20**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扶贫系统认真贯彻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扶贫开发系列指示精神,以中办发25号文件为指导,把扶贫开发责任扛上肩头,把贫困识别落实到户头人头,把改革创新机制抓在手头,把贫困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全面推进综合扶贫改革进程。共启动实施88个重点贫困村和39个重点老区村整村推进工作;完成扶贫搬迁4000户、1.6万人;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基地10万亩;完成雨露计划1.3万人;全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3亿元,预计减少贫困人口15万人,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

(一)围绕精准扶贫政策创新,扎实推进试点工作。一是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思路。按照国家"低保靠救助、发展靠扶贫"的制度设计,将新阶段明确的108万贫困人口实施分类指导,形成了"特殊困难对象实行基本保障、低收入贫困对象实行扶持救助、一般贫困对象实行产业扶贫"的精准扶贫工作思路,率先制定出台《恩施州瞄准特殊困难对象实施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试行)》,全面实施低保提标、大病救助、教育扶持等10项具体帮扶措施。目前,已识别认定特殊困难对象10.72万人,各项扶持措施正在陆续跟进到户到人。二是探索建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量化识别标准。制定了《恩施州农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配套开发《恩施州贫困对象识别认定管理系统》。按照"客观计分加民主评议"的方式对农户进行综合量分,采用"划线定贫"的方式,由高到低确定贫困户名单。在贫困户识别认定基础上,同步推进贫困村的识别认定。截止10月底,通过对全州2532个建制村、330多万农村人口全面摸底、普查、评议、录入、量分、公示,较为客观、科学、精准的锁定了全州729个贫困村和108万贫困人口,并识别建卡到户到人。三是积极推进金融扶贫改革试点。着力开展"金融扶贫改革路径探索"试点。XX县与金融部门合作,将每村的15万元扶贫互助社资金转化为担保基金,按照1:10比例为贫困农户提供贷款担保,已累计向34户农户发放担保贷款164万元;XX县与商业银行对接,为贫困户提供最高5万元产业发展担保资金,为带动贫困户发展的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20万元担保资金;州农发担保公司今年共落实担保贷款达18亿元,基本实现了全州有产业担保贷款意愿的企业应贷尽贷。四是积极探索资源整合、连片开发扶贫模式。参照国家片区扶贫攻坚做法,聚焦重点贫困区域,探索连片扶贫模式。XX县以当阳片区(辖13个高山村,贫困发生率为61.6%)为平台,整合财政资金5000余万元,同步统筹推进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产业发展和交通设施等连片开发项目;XX市以西南片区(辖忠路、沙溪、文斗三个贫困程度较深的乡镇,138个行政村,51861户、20万人)为平台,开展连片开发精准扶贫示范区工作,目前已启动4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有序牵引其他扶贫项目统筹推进,可望在3至5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二)突出精准扶贫工作实效,扎实开展专项扶贫。一是圆满完成贫困对象建档立卡工作。认真组织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截止10月底,全州729个贫困村和108万贫困人口的识别认定、建档立卡和数据录入工作已全面完成。近期从省扶贫办评比信息获知,全省29个重点县市中共有9个被评为质量优秀等次,其中我州有6县市上榜。二是建立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采取"1名州(县)级领导带领3-4个州(县)直部门,连续2年对口帮扶1个重点贫困村"的方式,分制定《州(县)直单位整村推进驻村扶贫方案》,推行驻村帮扶责任落实。2013年,州、县两级定点帮扶单位为514个贫困村直接投入资金3.4亿元,落实扶贫项目301个。今年,在原有"1321"帮扶机制的基础上,完善出台《关于在全州开展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的实施方案》,按照"统筹规划、全面覆盖、一次启动、逐步实施、分年考评、限期脱贫"的思路,对全州所有贫困村、贫困人口实行"领导联片、部门联村、干部联户"全覆盖,分3轮启动实施整村推进工作。目前,前期对接、摸底、调研和制定帮扶计划等工作已全面展开。三是扎实推进精准扶贫专项措施。坚持以国家精准扶贫三个主打专项品牌政策实施为牵引,扎实开展以整村推进到村,雨露计划、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到户为主要内容的"1+3"专项扶贫工作。"十二五"以来,共启动实施352个重点贫困村和156个老区村的整村推进,完成"雨露计划"劳动力转移培训3万余人,整村推进重点贫困村村平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0万元以上、整合各类行业部门资金200万元以上。通过专项扶贫,全州共减少贫困人口48万余人。今年,省下达我州减贫任务为11.05万人,实际减贫可达15万以上。四是以产业扶贫带动贫困人口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大力推进特色农业开发,积极推动"121"产业发展模式(即:在贫困村发展1门产业+2个合作组织,对接1个龙头企业)。目前,全州烟、茶、畜、果、药、菜等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达到560多万亩,产值超过150亿元。初步建成了富硒产业集群,富硒特色农产品基地达到200多万亩,从事硒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企业121家。旅游产业逐步发酵发力,一大批曾经落后、偏远的贫困乡村逐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成为旅游扶贫的示范。

(三)深入贯彻落实州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共同建设宜居家园。一是通过覆盖贫困村的驻村干部将《中共恩施州委、恩施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恩施的决定》精神送进千家万户,通过"千村书记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活动强化基层生态文明意识。二是以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为中心任务,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治本之策,大力推进生态移民。在农户自愿在基础上,对生存环境恶劣,基本生产生活和发展资源严重匮乏,通路、通电、通水等基础设施成本过大地区的贫困户实施扶贫搬迁。采取集中或分散安置模式,突出生态优势和民俗文化,整合资源建设风情小镇和特色村庄。三是规划和审批扶贫项目时,要求坚持资源集约原则,以不突破生态环保为底线,努力降低对能源、水、土地等的消耗,坚决禁止建设高耗能、高污染的扶贫项目。四是加强考核。今年共完成扶贫搬迁1.6万户、6.4万人。在对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检查验收时,把扶贫搬迁项目中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进行考核。

(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精细化管理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格执行"一岗双责",结合扶贫工作实际,制定了《关于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实施办法的工作方案》、《州扶贫办党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实施细则》,将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纳入扶贫系统考核目标。州级扶贫部门充分发挥指导监督职责,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等六个管理办法》等规定,切实强化对各县市专项扶贫项目精细化管理监督。认真组织考核县市党政主要领导扶贫目标责任制和州直行业部门扶贫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制定了《县市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指标》和《2013-2014州直部门扶贫工作责任制及驻村扶贫工作落实情况考评方案》。加强对专项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审计问题整改,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五)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意见",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州扶贫办没有出现违纪违规情况。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认真查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多占办公用房、公车私用、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三公"经费开支过大等奢侈浪费和贪图享乐行为,党组班子共查找出10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班子成员共查找出37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并按照要求,立行立改。同时修订作风建设制度44项,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一、工作完成情况

20**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扶贫系统认真贯彻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扶贫开发系列指示精神,以中办发25号文件为指导,把扶贫开发责任扛上肩头,把贫困识别落实到户头人头,把改革创新机制抓在手头,把贫困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全面推进综合扶贫改革进程。共启动实施88个重点贫困村和39个重点老区村整村推进工作;完成扶贫搬迁4000户、1.6万人;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基地10万亩;完成雨露计划1.3万人;全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3亿元,预计减少贫困人口15万人,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

(一)围绕精准扶贫政策创新,扎实推进试点工作。一是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思路。按照国家"低保靠救助、发展靠扶贫"的制度设计,将新阶段明确的108万贫困人口实施分类指导,形成了"特殊困难对象实行基本保障、低收入贫困对象实行扶持救助、一般贫困对象实行产业扶贫"的精准扶贫工作思路,率先制定出台《恩施州瞄准特殊困难对象实施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试行)》,全面实施低保提标、大病救助、教育扶持等10项具体帮扶措施。目前,已识别认定特殊困难对象10.72万人,各项扶持措施正在陆续跟进到户到人。二是探索建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量化识别标准。制定了《恩施州农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配套开发《恩施州贫困对象识别认定管理系统》。按照"客观计分加民主评议"的方式对农户进行综合量分,采用"划线定贫"的方式,由高到低确定贫困户名单。在贫困户识别认定基础上,同步推进贫困村的识别认定。截止10月底,通过对全州2532个建制村、330多万农村人口全面摸底、普查、评议、录入、量分、公示,较为客观、科学、精准的锁定了全州729个贫困村和108万贫困人口,并识别建卡到户到人。三是积极推进金融扶贫改革试点。着力开展"金融扶贫改革路径探索"试点。XX县与金融部门合作,将每村的15万元扶贫互助社资金转化为担保基金,按照1:10比例为贫困农户提供贷款担保,已累计向34户农户发放担保贷款164万元;XX县与商业银行对接,为贫困户提供最高5万元产业发展担保资金,为带动贫困户发展的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20万元担保资金;州农发担保公司今年共落实担保贷款达18亿元,基本实现了全州有产业担保贷款意愿的企业应贷尽贷。四是积极探索资源整合、连片开发扶贫模式。参照国家片区扶贫攻坚做法,聚焦重点贫困区域,探索连片扶贫模式。XX县以当阳片区(辖13个高山村,贫困发生率为61.6%)为平台,整合财政资金5000余万元,同步统筹推进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产业发展和交通设施等连片开发项目;XX市以西南片区(辖忠路、沙溪、文斗三个贫困程度较深的乡镇,138个行政村,51861户、20万人)为平台,开展连片开发精准扶贫示范区工作,目前已启动4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有序牵引其他扶贫项目统筹推进,可望在3至5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二)突出精准扶贫工作实效,扎实开展专项扶贫。一是圆满完成贫困对象建档立卡工作。认真组织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截止10月底,全州729个贫困村和108万贫困人口的识别认定、建档立卡和数据录入工作已全面完成。近期从省扶贫办评比信息获知,全省29个重点县市中共有9个被评为质量优秀等次,其中我州有6县市上榜。二是建立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采取"1名州(县)级领导带领3-4个州(县)直部门,连续2年对口帮扶1个重点贫困村"的方式,分制定《州(县)直单位整村推进驻村扶贫方案》,推行驻村帮扶责任落实。2013年,州、县两级定点帮扶单位为514个贫困村直接投入资金3.4亿元,落实扶贫项目301个。今年,在原有"1321"帮扶机制的基础上,完善出台《关于在全州开展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的实施方案》,按照"统筹规划、全面覆盖、一次启动、逐步实施、分年考评、限期脱贫"的思路,对全州所有贫困村、贫困人口实行"领导联片、部门联村、干部联户"全覆盖,分3轮启动实施整村推进工作。目前,前期对接、摸底、调研和制定帮扶计划等工作已全面展开。三是扎实推进精准扶贫专项措施。坚持以国家精准扶贫三个主打专项品牌政策实施为牵引,扎实开展以整村推进到村,雨露计划、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到户为主要内容的"1+3"专项扶贫工作。"十二五"以来,共启动实施352个重点贫困村和156个老区村的整村推进,完成"雨露计划"劳动力转移培训3万余人,整村推进重点贫困村村平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0万元以上、整合各类行业部门资金200万元以上。通过专项扶贫,全州共减少贫困人口48万余人。今年,省下达我州减贫任务为11.05万人,实际减贫可达15万以上。四是以产业扶贫带动贫困人口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大力推进特色农业开发,积极推动"121"产业发展模式(即:在贫困村发展1门产业+2个合作组织,对接1个龙头企业)。目前,全州烟、茶、畜、果、药、菜等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达到560多万亩,产值超过150亿元。初步建成了富硒产业集群,富硒特色农产品基地达到200多万亩,从事硒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企业121家。旅游产业逐步发酵发力,一大批曾经落后、偏远的贫困乡村逐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成为旅游扶贫的示范。

(三)深入贯彻落实州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共同建设宜居家园。一是通过覆盖贫困村的驻村干部将《中共恩施州委、恩施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恩施的决定》精神送进千家万户,通过"千村书记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活动强化基层生态文明意识。二是以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为中心任务,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治本之策,大力推进生态移民。在农户自愿在基础上,对生存环境恶劣,基本生产生活和发展资源严重匮乏,通路、通电、通水等基础设施成本过大地区的贫困户实施扶贫搬迁。采取集中或分散安置模式,突出生态优势和民俗文化,整合资源建设风情小镇和特色村庄。三是规划和审批扶贫项目时,要求坚持资源集约原则,以不突破生态环保为底线,努力降低对能源、水、土地等的消耗,坚决禁止建设高耗能、高污染的扶贫项目。四是加强考核。今年共完成扶贫搬迁1.6万户、6.4万人。在对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检查验收时,把扶贫搬迁项目中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进行考核。

(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精细化管理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格执行"一岗双责",结合扶贫工作实际,制定了《关于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实施办法的工作方案》、《州扶贫办党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实施细则》,将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纳入扶贫系统考核目标。州级扶贫部门充分发挥指导监督职责,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等六个管理办法》等规定,切实强化对各县市专项扶贫项目精细化管理监督。认真组织考核县市党政主要领导扶贫目标责任制和州直行业部门扶贫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制定了《县市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指标》和《2013-2014州直部门扶贫工作责任制及驻村扶贫工作落实情况考评方案》。加强对专项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审计问题整改,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五)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意见",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州扶贫办没有出现违纪违规情况。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认真查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多占办公用房、公车私用、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三公"经费开支过大等奢侈浪费和贪图享乐行为,党组班子共查找出10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班子成员共查找出37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并按照要求,立行立改。同时修订作风建设制度44项,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二、工作打算

2015年是深化扶贫改革创新关键年,是精细化管理扶贫项目规范年,减贫任务到人到户工作落实年。我们将继贯彻落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和《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全省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鄂发〔2014〕12号)精神,围绕实施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深入推进综合扶贫改革,瞄准贫困对象实施精准扶贫,提高贫困人口收入和扶贫对象能力,努力共建生态恩施、美丽恩施。启动实施243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重点支持39个革命老区村建设,完成扶贫搬迁4000户、1.6万人,"雨露计划"培训1.4万人,新建和改造特色产业基地10万亩,贫困人口减少15%以上。

(一)认真编制"十三五"规划。组织专班编制"十三五"扶贫规划,以精准扶贫为重心,落实精准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的衔接,研究制定差别扶持具体办法,实现减贫任务到人、到户。从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探索研究促进扶贫事业迅速发展、取得实效的新政策、新机制。

(二)继续加大机制体制创新。一是创新产业扶贫方式,扎实推进重点贫困村的产业化扶贫。坚持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70%以上集中用于发展产业,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贷款贴息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力度,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辐射牵引作用,拓展和壮大产业发展链条。探索产业扶贫措施精准到人到户。二是大力发展贫困村旅游扶贫,对纳入旅游扶贫试点的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和多方支持,完善基础设施项目、开发乡村旅游富民项目、培训旅游扶贫带头人,通过发展旅游实现脱贫致富,为全面开展旅游扶贫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三是扩大金融扶贫覆盖面,在总结宣恩、XX县金融扶贫试点的基础上,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在全州全面展开。三是加强社会扶贫力度,积极组织开展"村企共建、定点扶贫",进一步拓展帮扶内容,改进帮扶方式,提高帮扶效果。

(三)加强扶贫系统建设。一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抓在手上,与扶贫工作同部署、同考核,把"务虚"的工作"抓实"。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总结推广扶贫先进典型,特别是州直单位、企业、个人等驻村扶贫先进事迹,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全社会参与扶贫积极性。三是充实基层扶贫队伍。选好配强扶贫部门领导班子,扶贫任务重的乡镇要有专门干部负责扶贫开发工作。四是加强项目监管,州级扶贫部门充分发挥指导监督职责,严格按照《湖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等六个管理办法》等规定,切实强化对各县市专项扶贫项目精细化管理监督。

第三篇:关于学校卫生工作检查汇报

教育局

关于督导检查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工作汇报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各检查组通过采取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实地查看的方式对各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主要成绩

(一)卫生工作

通过检查发现,各学校领导重视程度较高,机关工作人员和学校管理人员责任心较强,学校卫生工作管理力度不断加大,基本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到目前,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等级评定工作基本完成;学校食堂硬件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食堂、小卖部基本上杜绝了不规范和违法经营;比较好的单位:高阳宏润中学、金鑫小学、集英学校。

食品卫生方面:一是学校幼儿园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突出抓了学校食堂的规范化管理。二是加大了学校食堂的投资力度,学校食堂的硬件设施建设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三是食品从业人员培训工作正常开展。四是台帐建立基本规范。五是进货渠道、操作流程、索证(票)、个人卫生、食物留样、炊具洁净、炊具放臵、环境卫生等基本符合要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学校幼儿园卫生管理工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部分学校、幼儿园仍存在一些问题。

1、个别单位领导重视程度不高。有的学校主管领导对分管业务不熟悉,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管理不深入、不细致。

2、一些学校的卫生管理工作不规范。不同程度存在卫生状况差、索证不全或过期、从业人员健康证过期或未体检、从业人员无培训证、台帐不规范、餐具消毒摆放过密、案板发霉、食品留样数量不足和记录不全、生熟混放、硬件设施差、标识不清、主副食房混用、剩余饭菜暴露存放、防蝇设施不完善、食品过期、现金售饭等问题。

3、部分学校校长食品卫生意识淡薄,强调客观原因或资金困难,对学校食堂改建和改造只求过得去,不追求高标准、高质量,对学校食堂、小卖部监管力度不够,只签订了责任书,没有形成良好的监控机制和网络。

三、下步措施

1、进一步强化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制。要认真执行已建立的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学校卫生安全管理机制,强化工作责任制,对失职行为严格进行责任追究。

2、加强管理工作。要进一步抓好学校食品卫生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推动学校卫生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一是不断完善学校食堂卫生设施,使之与其服务功能相适应。二是切实做好新建、改建、扩建学校食堂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符合食品卫生量化

布局流程。三是严格落实各项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尤其是要坚持和不断完善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制度,定点采购食品原料。四是对不能按要求取得许可证的学校食堂、小卖部要坚决予以关闭,决不允许出现未体检或健康证过期的从业人员上岗。

3、加大培训力度。一是教育局将继续组织全县学校食品卫生和食品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二是各学校幼儿园要组织本单位内有关人员每周至少培训学习一次,提高食品卫生管理和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强化食品卫生意识,自觉遵守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坚守职业道德。

4、抓好食物中毒预防控制工作。进一步强化学校内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保持食堂环境卫生清洁,物品摆放有序,消除卫生死角,彻底清理各种食品库房,清除变质或过期食品。学生自带餐具的学校须增设统一的消毒保洁设施。食物留样必须做到每餐次每品种100-150克,在0-4℃条件下冷藏保存48小时,设专柜(上锁)专人负责管理,并做好记录。

5、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一是各学校要结合本单位情况及时修订各种处臵预案,特别要制定并尽快完善疫情报告制度和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二是对学校食堂要经常进行彻底的检查,清除过期、变质食品原料和调料,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保证食堂内外环境整洁。三是做好供水设施的清洁、消毒工作。自备水源、二次供水设施提供的学生生活饮水水要经当地卫生部门水质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要加强对自备水源的防护,自备水源离独立设臵厕所等污染

源30米以上。水井要设有井盖,加固上锁。四是做好学生日常饮用的管理工作。学校购买的桶装饮用水,必须要有提供桶装水企业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报告等;学校使用的饮水机必须有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或涉及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饮水机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定期清洗、消毒;从事饮水机清洗消毒人员应有有效健康体检证明;在教室放臵饮用机时应远离黑板,防止二次污染。五是要认真核查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明,确保食品从业人员已经进行健康体检,且健康证明在有效期内。六是加强宣传教育。各地、各学校要利用多种时机、场合、形式开展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控的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七是继续抓好传染病防控工作,要针对疫情发展情况及时修订《工作预案》和《应急预案》,做好晨检午检的上报工作。

第四篇:关于注税培训工作的汇报

××地方税务局关于注税培训工作的汇报

尊敬的 ,在座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上午好!

注税考试培训作为业务培训的重要方式和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抓手,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今年以来,我们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来激发大家对注税考试的报考热情、复习热情,现将我们的相关措施和大家进行一下交流:

一、成立学习小组,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2013年我局共有25名35岁以下干部报考注税,共计46科目,我们将参训人员组成一个青干班,成立班委会,根据报考科目成立学习小组,学员根据自身报考情况确定一份详细的学习迎考计划,由班长定期抽查学习笔记,保证大家的复习进度。

二、积极鼓励,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一是开辟课外学习园地,为大家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每周

一、

三、四晚6:30—8:30由县局组织集中自习。二是外聘辅导老师每周一次跟堂答疑,并由老师定期准备相关习题对学员学习成果进行检验。三是充分利用培训网站资源,让大家接受名师培训。考虑到在线听课的诸多限制,我们把课件下载后统一发给大家或鼓励大家在手机上下载“会计移动课堂”,保证大家工作之余,及时接受名师培训。

三、制定硬性目标,确保学习效果。为加强对考学情况的跟踪和督促,每一到两周举行一次考试,并将考试成绩在内网公布。同时根据考试成绩对参训人员能级实行动态管理,新近招录公务员,平均成绩前两名者下一月份能级奖直接定为一级,后两名者下一月份能级奖直接定为末级,其他参训人员其考试成绩将作为下年度能级评定的重要依据。同时明确激励政策,当年考试通过一门及以上的,按照省、市、县局人才激励办法进行奖励,对没有取得合格成绩的,由个人负担报名费、教材费、培训费和考试过程中一切费用的30%,年终绩效考核扣50分。

以上就是我们县局针对注税培训工作采取的几点措施,不科学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第五篇:关于农建工作汇报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XXX对莅临检查指导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将机械深翻情况向各位领导做如下汇报: 一是高度重视,积极落实。按照农建要求,高度重视,积极组织,率先打响了农建工作的攻坚战,共出动农机车XX余辆、劳动力XXX人次,完成了耕地深翻任务XX余亩。

二是大力宣传,提高认识。大力宣传机械深翻对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截至目前,举办了培训班XX期,培训农机手和农民群众XX人次。强大的舆论宣传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机械深翻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进一步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大生产的顺利开展。

三是发动群众,开展自救。积极组织发动群众,针对遭受风灾严重地块进行了集中连片深翻,组织发动群众XX人次,出动机车XX余辆,为明年农业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汇报完毕,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个人简历技能专长下一篇:加强干部学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