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小论文范文

2022-05-17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艺术概论小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在不断地进步着,三维艺术也是在受到社会的关注大众的喜爱,那么,做一个3D艺术家需要什么呢?好吧,很明显,你要一定有艺术眼光。大多数人谁开始学习如何做三维有一些绘画和素描的背景。本文讲述三维艺术家需要了解知识及学习流程。也希望大家对于三维艺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第一篇:艺术概论小论文范文

高校小教专业的发展与“文学概论”教材建设

摘要:“文学概论”课程是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中文方向的必修课程,目前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已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在“文学概论”课程建设,特别是教材建设方面没能很好地满足新的需求。为了适应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发展,我们应加快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文学概论”课程建设步伐。

关键词:小学教育;本科;文学概论;教材建设

一、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发展及“文学概论”课程的设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障。教育部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开创教师培养的新格局,提高新师资的学历层次。”[1]现代小学教师教育大致经历了从三级(中师)→二级(大专)→一级(本科)的发展轨迹。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是新世纪基础教育的迫切要求。

1998年,具有七十年中师办学历史的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依托南京师范大学的师资力量,成立了南京师范大学晓庄学院,首开招收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以下简称小教本科)学生,培养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①

当时,由于小教本科是新办专业,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上缺少可参考的先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该校在探索中采用了2+2的培养方案。即前两年采用大专业通修制形式,主要设置公共类课程、教育类课程和教师技能类课程。后两年采用分科制形式,设置中文、数学、英语三个方向性学科,主修各学科专业课程。中文方向的课程设置主要依据传统中文本科的课程设置模式运行,其中“文学概论”课程作为重要的基础必修课。

此后几年,小教本科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高师院校开办,培养模式也各自为政。

一是“模块模式”。将课程设置为几个“模块”,前三年为综合性课程模块,后一年为学科方向模块,学生在综合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学科方向课程模块。方向模块分为:教育管理、小学中文、小学数学等。中文模块中设置了“文学概论”课程。

二是“分科模式”。其特点是学生一进校就分为文科和理科两个专业方向,两个专业方向分别有各自的课程设置。文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以中文专业课程设置为参照,其中“文学概论”课程为专业主干课。

三是“分段模式”。即将四年的培养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前两年为基础教育阶段,后两年为学科专业教育阶段。其中“文学概论”课程为中文方向必修课。

小教本科的培养模式虽然多样,但中文学科都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学科方向,而在该方向的课程设置中“文学概论”课程在所有的小教本科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小教本科“文学概论”课程建设情况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专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指出:“教育部将组织制订专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规格,完善和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组织编写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建设。”[1]

“开展小学教师培养工作,课程教材建设是关键。”[1]面对小教本科“文学概论”课程的新领域,如何建设适合小教本科的“文学概论”教材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

较早涉足小学教育专业“文学概论”教材建设问题的是扬州大学姚文放教授。1999年为了解决小学教育专业本、专科的课程建设问题,江苏省教育委员会组成了“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编写委员会”,负责编写一套适合小学教育专业本、专科使用的教材,姚文放承担《文学概论》教材的主编任务,但最终这部教材的使用定位在小学教育专业专科(五年制)的层次上,参加教材编写的主要人员均为江苏省一些中等师范学校的语文教师。

主编姚文放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该教材的编写理念:“力图贯彻一些积极的因素,如何适应跨世纪五年制师范教育的要求,力求做到前瞻性、科学性、生动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结合师范学校中文课程的内容进行理论阐述,在表述上做到简洁、明确、形象、易解等”,[2]411全书的编写思路是:文学的本质→文学的特性→文学的功能→文学的起源、发展和交流→文学创作→文学的风格、流派和思潮→文学作品→文学语言→文学鉴赏→文学批评。

姚文放的编写思路基本上遵循了M·H·艾布拉姆斯的四个世界学说,“从第一章到第四章涉及‘作品’与‘世界’的关系;第五章、第六章涉及‘作品’与‘作家’的关系;第七章、第八章涉及‘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关系;第九章、第十章涉及‘作品’与‘读者’的关系。”[2]9

姚文放主编的《文学概论》教材是我国较早专门为小学教育专业编写的“文学概论”教材,在内容的编排方面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比如考虑到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他们不以学习汉语言文学课程为主,接触的文学作品普遍较少等。教材在每一章增加了文学作品的感性材料,以及文章所引用的理论学说佐证资料,这些资料用独立的专栏凸显出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的基本理论。但“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尤其是教材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2]3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小学教育专业文艺学教师的思考。

此后,各省高师院校都在探索建设小学教育专业“文学概论”教材问题,也各自编写出版了适合各自培养方案的“文学概论”教材,但纵观这些教材,基本都沿袭了传统中文专业“文学概论”教材的思路。

2000年,为了适应不断壮大的小教本科发展趋势,由教育部师范司组织有关高校成立了“面向21世纪培养本科程度小学师资专业建设研究”课题组,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材编写委员会”。“文学概论”课程的教材建设列入其中。2003年5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以东北师范大学王确主编的“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文学概论》教材,诞生了第一部专为小教本科使用的“文学概论”课程教材。

为了体现小教本科的特征,王确在教材建设的理念上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一是体现小教本科培养目标的针对性;二是注重体系性和实用性的统一,而以实用性作为第一选择;三是注重将民族文化遗产与当前文学新观念结合在一起;四是注重知识性的讲授[3]。以此理念形成了教材的建设思路:文学观念→文学创作→文学形象→叙事性作品→抒情性作品→文学风格及其流派→文学类型→儿童文学→文学阅读→文学批评。

王确主编的小教本科《文学概论》教材,在承纳传统中文专业“文学概论”体系之外,内容上凸显了“儿童文学”部分,这部分主要阐述儿童文学的产生、发展、特征和分类。这种编排确实体现了小教本科的某些特性,小教本科是培养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这一思路也有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各高等师范院校在小教本科的培养方案中,一般都将“儿童文学”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来设置的,有的高师院校甚至把它作为一门主干课(学位课)来开设,如果再在《文学概论》教材中安排这一内容,是否重复呢?此外,“儿童文学”本来应该是文学类型的一种,把它游离于文学类型单独设置,是否缺乏体系的严密性呢?第三,在教材的第八章“文学类型”中,除了编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四大传统体裁之外,又将“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翻译文学与母语文学”、“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并列于四大文学体裁中,这种并列在文学分类上是否合适?会不会给教学对象造成对文学体裁内涵的误解呢?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文艺学教师进一步思考。

当然,王确主编的《文学概论》课程毕竟是我国小教本科第一部,具有探索性价值。

三、小教本科“文学概论”课程建设的思考

小教本科专业作为新世纪的新事物,从诞生到现在仅十年左右,目前我国对于小教本科的专业建设仍然处于建设初期,还有许多问题仍然处于发展探索过程中,各高师院校小教本科的培养方案仍然各自为政,缺少规范的相对成熟的课程设置体系。自然,“文学概论”课程的建设也存在许多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1.师资问题。小教本科“文学概论”课程的师资力量来源有其特殊的一面,目前大部分高师院校中的小学教育专业师资都来源于以前的中等师范学校。20世纪末,为了提升小学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为了中等师范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各中等师范学校纷纷合并到高等师范院校,以此为契机,各高师院校也纷纷依托原中等师范学校的师资力量成立小教本科专业。因此,承担小教本科课程的教师基本上来自中师,这些教师有其特殊的教学经历,教师的教学技能比较出色,但他们在中师时期承担的多是基础语文课程,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与“文学概论”课程所要求的理论层次有一定的距离。

2.课程内容体系问题。目前各高师院校小教本科“文学概论”课程的设置基本上是比较单一的,一般只设置一门独立的“文学概论”课程,而与“文学概论”课程相配套的“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马列文论”、“文艺心理学”等课程则不设置。这样,“文学概论”课程理论的延展性就不足,导致课程理论系统性的缺失。当然,由于小教本科专业的特殊性,我们不能完全按照传统中文专业的课程体系来设置小教本科的课程体系,但可以在课程建设中考虑这个问题。

3.教学内容问题。由于目前只有一部王确主编的小教本科《文学概论》,主编和编者大都是中文专业教师和中师教师,编写思路自然受到了限制。而且这部教材本身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在教学过程中操作性也不是很强,所以选用该教材的学校并不是很多。据笔者了解,目前大部分高师院校小教本科仍然借用童庆炳主编的《文学概论教程》以及其它高校主编的中文专业《文学概论》作为教材。因此,建设适合于小教本科、具有小学教育特色的“文学概论”内容体系就显得尤为迫切。

小教本科建设中的课程设置问题、师资问题是一项长期的探索任务,本文暂不探讨这一问题。我们目前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小教本科各学科教材的建设问题。

目前,对于如何建设小教本科“文学概论”教材问题成了热门话题,许多有识之士在一些学术会议上也提出过很好的建议。如集美大学的金文伟教授曾经在2006年11月召开的“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小学教师教育委员会学术年会”上呼吁:高师小教本科的文学概论教材,应该结合小学语文的特点,便于学生在以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在教学内容上增加小学语文文体的解说,例如童话、寓言、神话故事、记叙文、童谣、歌谣等类,而减轻其它方面的分量。同时,注意与儿童文学的巧妙结合(但又要与儿童文学区别开来),并有一些小学语文课文的例证(但又要与小学语文教学论区别开来)。一方面要区别中文专业的教材,另一方面理论上、实用性上又要高于专科教材。也有其他一些学者认为,高师院校小教本科“文学概论”教材的教学内容从理论层次、知识层次看要略浅于中文专业的“文学概论”,属于基础性的理论导向课。从总体框架、内容广度而言,又要略大于中文专业的“文学概论”课。

确实如此,小教本科的“文学概论”教材建设是新世纪给我们小教专业文学概论教师的新任务。小教本科“文学概论”的教材要有小学教育的特色,不能等同于大学中文专业的“文学概论”,但又不能脱离“文学概论”学科本身的理论体系,这是建设小教本科“文学概论”教材的前提。因此,在建设小教本科“文学概论”教材时应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应该明确“文学概论”课程的授课对象。小教本科培养的是具有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一直以来小学教师的特点是角色较多。小学语文教师除了教学语文之外,往往还需要承担其它课程的教学任务,有的学校小学语文教师甚至还要承担数学课程的教学,他们的学科性特征没有中学教师明显。另一方面,他们所授予的是教育学学士学位,而不是文学学士学位,对中文专业课程的学习要求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文学概论”课程教材建设首先就要考虑这方面的特点,在理论的深度上,在框架的完整性上应该体现小学教师教育的特色。

第二,又要符合“文学概论”体系性特征。小教本科的“文学概论”教材建设一方面要体现小学教师教育的特点,另一方面又不能失却“文学概论”课程本身的系统性。在教材建设过程中,不管是增加内容还是减少内容,首先不能紊乱“文学概论”教材本身的系统性。我们知道任何理论总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理论系统,我们在教材建设中,如果为了适应小教本科的特点从而打乱了“文学概论”教材本身的理论体系的话,“文学概论”就不成为“文学概论”了。

第三,还要注重针对性。高师院校中文专业的“文学概论”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学理论体系和相关的理论背景,并能够具有较高的对作品的评价能力,中文专业学生要求掌握的理论层面较深。而在小教本科的培养方案中,开设“文学概论”课程的目标相对较低,往往认为小学教育专业开设“文学概论”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提高解读语文的能力。我们知道,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是比较浅显易懂的,在小学语文的选文中,除了古代诗词,很少选入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即使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中选入的一些文学作品,也是通过改编以后的文学作品,更多的是童话、故事、记叙文、儿童作品等文章。因此,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进行小教本科“文学概论”教材教学内容建设的过程中就要注重针对性,要以帮助学生提高文章的解读欣赏能力为根本。

2008年12月,高等教育出版社肖冬民编辑策划召开了“高师小教本科《文学概论》教材建设会议”,会议强调了小教本科《文学概论》教材“要适应小学教育专业的实际特点,可教、可学,知识性、理论性与应用性尽可能地统一起来。”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科教材建设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小教本科专业学科教材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小教专业各学科教师的长期探索,需要我们长期的交流和学习。

注释:

①姚文放主编《文学概论·前言》:“1998年,通过联合办学形式组建南京师范大学晓庄学院,在全国率先进行培养本科程度小学教师的试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总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姚文放.文学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王确.文学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jor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and the building of teaching material ‘conspectus of literature’

Zhong Ming-cheng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of Xiaozhuang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1171,China)

Key words: elementary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conspectus of literature, the teaching material construction

作者:钟名诚

第二篇:三维艺术概论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在不断地进步着,三维艺术也是在受到社会的关注大众的喜爱,那么,做一个3D艺术家需要什么呢?好吧,很明显,你要一定有艺术眼光。大多数人谁开始学习如何做三维有一些绘画和素描的背景。本文讲述三维艺术家需要了解知识及学习流程。也希望大家对于三维艺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关键词:三维艺术; 艺术家

事实上,对于3D工作室来说,仅仅依靠铅笔画作品集的实力,雇佣没有3D艺术经验的艺术家并非闻所未闻。雕塑家,以前只限于动画和粘土,以进入真人表演艺术领域,也往往有一个容易的过渡到三维。即使你没有正规的艺术训练,这超出了你在高中或大学为“轻松A”所上的几节课,你仍然可以在3D中做伟大的工作。三维艺术是通过操纵多边形网格并将其造型为对象、角色和场景来创建的。从平面广告到网站、电视、电影、视频游戏等等,3D艺术无所不在。

一、耐心。做3D的艺术家需要大量的耐心。很多初学者不切实际把自己与有多年经验的老牌艺术家相提并论。虽然说它可以是一个伟大的动力,和宝贵的灵感来源,审查他人的工作,不要痴迷;但是它上三维艺术是一个多元化的主题,必须大量的工夫和实践,来获得大众的认可和本身能够接受的结果。有人说3D就像围棋,古老的战略游戏:学习需要几分钟,掌握却需要一辈子。

二、锋利。与做二维或者平面的艺术家来说,3D艺术家不光光在计算机方面有很强的背景而且在空间上也凌驾于这二者。虽然说计算机编程方面的经验在3D领域很常见,但是这肯定不是必需的。3D艺术家需要对细节有敏锐的洞察力,并且非常足智多谋和自信而并非自负。很多时候,你在3D中遇到的问题在传统艺术中是没有任何类比的,而且可能没有人能帮助你。

三、需要努力工作。如果你想要简单的东西,拿起铅笔和纸开始涂鸦。结果是,进入21世纪,3D艺术家可能是最受欢迎的创意工作者。

四、接受批評。最终你的作品会面向大众,所以在此之前要给其他艺术家评价及建议修改。每个艺术家都会对自己精心做出来的作品很满意,但是一万个人眼里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艺术家的审美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及时更正自己的错误。如果你打算有一天在工作室工作,你能够从容地接受批评对团队的整体成功至关重要。三维艺术类型如前所述,3D是一个广泛的主题,一幅典型的完成图片将由几个小时(也许几十个小时)的工作和一系列技能组成。下面是一个要成为全方位的3D艺术家需要学习和认识的科目的叙述。

模特-不,你不会很快在t台上炫耀你的东西。至少,我希望你不会这样做。三维建模是一个必须要经历的过程虽然它由一个一个的网格组成,但是无论是一个汽车还是一个简单的桌子,它都是你在这个软件的认识上和操作上体现对你水平表现最具有意义的方法。

动画也是三维表现艺术手法的一种直接的方式,它通过物体的移动,镜头的旋转给人一种不一样的画面,这些年来三维动画在行业里非常受欢迎。

纹理(贴图)-纹理艺术家使模型看起来很漂亮。纹理可以是一个模型上升一个高度,没有纹理的艺术,就是一种单色调的变化,为模型添加纹理为模型创建纹理的最常见和最精确的方法是“展开”网格(将其展平)并在应用程序(如Photoshop)中对其进行绘制。根据模型的创建方式,每个部分可能有自己的纹理,即手的单独纹理、手臂的纹理和角色躯干的纹理,这些纹理都是为了无缝地融合在一起。

三维场景的渲染-渲染图像无论在二维还是三维上都是最后一步,在我的感觉上应该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创建场景的良好最终渲染有许多方面,镜头的移动和摄像机位置的摆放、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情绪和阴影的照明选择、反射和透明度,以及特殊效果(如流体或气体)的处理。其他一切-有许多其他方面创造一个好的最终产品。场景的制作时一个好的舞台及一个好的动画成功的开始,通常是通过平面手绘快速的打好一个基础进行一个可视化的渲染角色模型必须为动画(动画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进行适当的装配。在很多动画公司中有很多艺术家唯一目的是装配模型师创建的模型,供画师使用。学习3D是成为一名3D艺术家的第一步。您将需要学习动画的原理,软件的认识及操作。以及如何在完全渲染的场景中结合您的技能。三维艺术是一个非常需要大量练习的课题,它需要你日积月累的知识积累加上大量的练习,这当然也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法对您本身也有很大的帮助,而且随着艺术越来越多地在计算机上创造出来,它也越来越有用。与传统艺术形式相比,数字艺术,尤其是3D艺术,仍处于起跑阶段。风景是不断变化的,作为一个3D艺术家,你将不得不改变它。也许,总有一天,你的创作会塑造3D艺术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尾泽直志  图说动画规律一给角色赋予生命力[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56-60.

[2]Karen Sullivan.动画短片创意设计[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5-36.

[3]邓永坚.光与材质的视觉艺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30-68.

作者简介:

俞韶阳(1997年5月),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精确到市):安徽省无为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三维艺术.

作者:俞韶阳

第三篇: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摘 要:艺术概论课程是一门高等院校的必修通识类理论课程,其涵盖美术、音乐、舞蹈、戏曲等众多艺术门类,且涉及政治学、历史学、哲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该课程有较强的理论性,其涉及的知识点大多比较抽象。艺术概论课程设立的初衷不仅是为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未来的研究和创作提供基础的理论支持,从长远的人才培养角度来看,更是为了培养具有较高艺术素养的艺术行业从业人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该课程往往会遇到学生学习兴趣低、课堂氛围沉闷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进而无法达到该课程的培养目标。要解决以上问题,让学生对该课程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关键,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则需要任课教师采用更多元、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基于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专业特点,以南京传媒学院电影学专业的学生为例,探讨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

关键词:艺术概论;电影学专业;教学方法;南京传媒学院

一、艺术概论课程教学遇到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较单一,课堂氛围较沉闷

艺术概论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跟实践类的课程相比,比较难设置互动和实操环节。以南京传媒学院电影学专业的艺术概论课为例,该课程和影视制片实务这类实践课相比,影视制片实务课可以设计“课上器材使用指导与练习”“教师带队现场勘景”“教师带队指导拍片”等实践教学环节,而艺术概论课程则较难植入这些实践性和互动性较强的教学环节,因此不少任课教师在讲授该课程时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环节常常以练习写作的方式进行,互动环节则以上课提问为主。

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以讲授为主的较为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上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具有思维较活跃和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以南京传媒学院电影学专业的学生为例,当教师以这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时,常常会出现“台上教师慷慨激昂,台下学生鸦雀无声”的局面,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专注度都较低,课堂气氛较为沉闷。

(二)教学缺乏针对性,学生学习兴趣淡薄

艺术概论这门课研究的是各类艺术的共性问题,涉及众多艺术门类,任课教师如果不有所筛选且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的讲授,很可能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泛泛而谈”“没有重点”“平淡无趣”等问题。在现实的教学中,这几种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造成上述问题大致有两方面原因。第一,艺术概论课的任课教师的专业背景未必和授课对象的专业完全吻合,比如给南京传媒学院电影学专业的学生授课的艺术概论课教师,他们所取得的学位大多是艺术学学位,但是每个教师具体的专业则各有不同,有的教师的专业是戏剧影视文学,有的教师的专业是文化产业管理或者艺术管理。在教学中,大部分任课教师都会选择与自己的专业背景相关的知识和案例进行教学,如果任课教师的专业背景不是电影学,那么他们选取的相关知识和教学案例和电影学专业学生的专业领域就会有一定偏差。第二,艺术概论课的教材已经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案例供教师选择,某种程度上容易造成教师“就地取材”进行教学,实际上这些案例和授课对象的专业领域也不够匹配。比如《艺术概论》这本教材的第一部分“艺术观念论”选取的相关案例就几乎没有涉及电影作品,涉及的更多是书画和文学领域的作品。如果教师只按照教材中的案例进行授课,那么电影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点时会比较难理解,亦比较难产生兴趣。

久而久之,很多学生会把艺术概论课看作一门与自己专业关联度不大的艺术鉴赏课,甚至有的学生会对该课程不够重视,课上不认真听讲,课后亦不温习和思考,到了学期末“临时抱佛脚”地复习以应付该课程的考试。

二、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一)把握授课对象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解决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氛围较沉闷的问题,根据授课对象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丰富教学方法是关键。以南京传媒学院电影学专业的学生为例,把握授课对象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根据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第二个层面是针对南京传媒学院电影学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个性指的是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即个体具有独特倾向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个性的倾向性(需要、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心理过程(认识、情感、意志过程)、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心理状态(人在某时刻的心理活动水平)。艺术生的个性特点是:思想活跃,富有激情和创造力;追求个性,自律能力较弱;独立意识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自我意识强,缺乏合作精神等。

南京传媒学院电影学专业的学生除了拥有以上艺术生普遍具备的个性特点之外,还具备因其专业的招生要求和培养方向的特点而具备的相应的个性特点。南京传媒学院电影学专业目前有两个专业方向,一是影視制片方向,二是院线管理方向。这两个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都是面向传媒与文化艺术领域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同的是影视制片方向学生的就业方向侧重于影视创意策划、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工作,院线管理方向学生的就业方向则侧重于从事影视宣传与发行、院线经营管理、广告与市场推广等工作。无论是哪个专业方向都旨在培养有一定电影艺术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管理型人才,而管理型人才需要和不同领域的人打交道,需要具备整合资源、拓展人脉的能力。因此,南京传媒学院电影学专业在招生时,除了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外,亦比较看重学生的沟通及组织能力,对于考入该专业的学生亦着重培养其整合资源、组织策划的能力。这就使得南京传媒学院电影学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艺术生普遍拥有的诸如有个性、有激情、思想活跃、自我意识较强等个性特点外,还具备较同龄人思想更成熟、对人际交往感兴趣、与人相处主动大方等个性特点。

面对拥有以上个性特点的学生,授课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方法是很难吸引其注意力且满足其课堂需求的,应采用能够展现学生自我、实践环节多且能促进学生协作的教学方法。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在展现学生自我方面,应定期设置演讲环节。在授课过程中,要做到使学生展现自我,多给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除了在课堂上多向学生提问以外,教师每学期应设置一到两次让学生上台演讲的机会。演讲主题既可以是围绕该课程中某一学说的辩证性思考,也可以是就某一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印证,还可以是对本门课程的整体感受。任课教师不要限制学生进行演讲时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学生既可以选择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领域,亦可以选择其感兴趣的专业领域,这样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为了调动学生演讲的积极性,任课教师还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在参加演讲的学生中评选出一些表现优秀的,为其设定一些奖项。以南京传媒学院电影学专业为例,演讲练习的设置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不仅上课听讲的专注度有所提高,还有不少学生会就其演讲主题及构思在课后找任课教师进行讨论。总的来说,有激励机制的演讲练习对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积极作用。

在增加实践环节方面,应将课程与学生未来就业紧密结合。如上文所述,相比实践类课程,艺术概论课比较难设置实践和互动环节,但是不代表该课程完全不能设置实践環节。任课教师可以选择“艺术创作”或“受众分析”这类与实践经验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实践教学。以南京传媒学院电影学专业为例,任课教师在讲到“艺术创作论”中“集体创作”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布置一项让学生们能真正感受到“集体创作”的内涵,且与其未来就业领域相关的实践任务。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若干影视短片的选题,针对影视制片方向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围绕其中一个选题去分组完成一份制片团队分工的策划案;针对院线管理方向的学生,则可以让他们围绕其中一个选题去分组完成一份有关营销发行工作安排的策划案。这样的实践设计,不仅能让学生从实践层面对“集体创作”这一知识点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能让他们更加了解日后相关工作的具体细节,并能够培养学生撰写策划案的能力。

在促进学生协作方面,应多设置小组合作式的练习项目。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协作能力,除结课论文和考试外,其他的练习项目都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比如上文提到的演讲和策划案撰写项目都可以设置成小组合作的形式。任课教师在为学生完成的练习打分时,也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分,这样能使各个小组更有凝聚力和荣誉感,亦能更好地促进各组员之间的团结协作。以南京传媒学院电影学专业为例,从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和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都很投入,尤其当学生自己的小组获得了较好的成绩时,他们会表现出很强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因此,小组合作式的练习项目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方面有积极作用。

(二)结合授课对象所学专业,做好教学案例设计

由前文可知,在艺术概论课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如果缺乏教学的针对性,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对课程不够重视等问题。艺术概论课研究的内容并没有针对某一专业领域,其研究的是各个艺术门类的普遍规律,所以教师选取的教学案例涉及哪个专业领域,该课程则会侧重于哪个领域。该课程的针对性取决于任课教师选取的教学案例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因此,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案例设计,是提高该课程教学针对性的关键。以南京传媒学院电影学专业为例,笔者认为做好艺术概论课的教学案例设计需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教学案例要贴合授课对象所学专业。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时,首先需注意多选择一些与授课对象的专业关联度高的案例。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亦能增长其未来就业所需的相关知识。以南京传媒学院电影学专业为例,任课教师在讲授知识点时应多选取电影领域的案例或作品。比如在讲授“艺术观念论”中儒家“美善统一”的艺术观念时,可以运用中国经典的主旋律电影作品加以讲解。因为儒家“美善统一”的艺术观念内涵是“艺术作品既要能满足个体的感性需求,也要传递具有社会价值的东西”,许多经典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刚好具备这一内涵。比如1951年上映的由王滨、水华导演执导的电影作品《白毛女》就是恰当的案例,该作品以饱满的人物、动人的情节、讲究的视听语言使观众对其主角巧儿的遭遇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即观众能够从该作品中获得个体体验。同时,观众也能从该作品中看到中国封建社会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看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充满了希望,有着光明的前途,还能够从中体悟到遭遇不公平待遇的老百姓必须勇敢地站起来进行抗争,去掌握自己的命运。这部分内容便是该作品传递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东西”,即拥戴共产党,追求自由平等的时代精神。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电视剧《功勋》这类影视作品也都可以作为讲解这一知识点时的案例。

二是教学案例要先进、典型。当下大学生大多出生于2000年以后,他们成长于物质充裕、社会发展迅速、媒体发达的互联网时代。这一代的大学生获取各类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其认知水平也处于“感知的精确性趋于完善”的时期,他们开始能够周密、深入地观察事物的诸多细节,并且能对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给予准确的解释和说明,可以说任课教师面对的是比较见多识广且有一定思维能力的学生。因此,任课教师在选取教学案例时,应注意其先进性和典型性,应选取与当今社会热点相关的且有一定深度和典型性的案例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关注和共鸣。

三是要让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在艺术概论课程中引入教学案例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学生能够更形象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是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因此,任课教师除了通过引入的教学案例去讲解抽象、晦涩的知识点外,也要让学生加入案例的讨论中来,使其能够真正掌握实际案例和理论之间的关系。

三、结语

因为艺术概论课的课程性质和研究内容的特点,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学生学习兴趣低、课堂气氛较沉闷等问题。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任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笔者以南京传媒学院电影学专业的学生为例,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所学专业出发,探讨了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当今大学生思维活跃,知识积累较为丰富且善于思考,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需更加贴合学生的个性和专业需求,才能让学生对该课程更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40-41.

[2]宋书文,孙汝亭,任平安.心理学词典[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

[3]郑霞.浅谈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J].大众文艺,2021(6):177-178.

[4]罗豪畅.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思考[J].艺术教育,2019(12):34-35.

[5]汪青.论高师艺术生的个性特点及其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5):105-108.

作者单位:

南京传媒学院

作者:蒋昫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批评艺术论文范文下一篇:培智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