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妊娠对母婴的影响

2022-09-12

为探讨高龄妊娠对母婴的影响, 回顾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226例高龄妊娠孕妇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孕妇共计3155例, 其中高龄孕妇226例 (高龄组) , 非高龄孕妇2929例 (非高龄组) 。2组就合并症、巨大儿、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剖宫产率的情况进行分析。

1.2 诊断标准

(1) 高龄孕妇指分娩时年龄≥35岁的产妇; (2) 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约<2500g; (3) 早产指分娩孕周≥28周, 且<37周; (4) 巨大胎儿指新生儿出生体重≥4000g; (5)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糖尿病诊断标准按人民卫生出版社妇产科第6版教材执行[1]。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分析及χ2检验。

2 结果

(1) 高龄孕妇的发生率。近2年高龄孕妇逐渐增多, 2008年高龄孕妇比例为89/1373 (6.48%) , 2009年比例为137/1723 (7.95%) , 高龄孕妇逐年增加。 (2) 高龄孕妇与非高龄孕妇母婴情况见表1。 (3) 高龄组与非高龄组剖宫产率比较。近2年剖宫产率逐渐增高, 高龄组上升较快156/226 (69.03%) , 非高龄组增加缓慢1189/2929 (40.59%) , 高龄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 差异非常显著 (χ2=68.1939, P<0.01) 。

3 讨论

(1) 高龄妊娠对母儿的影响。报道2001年至2005年高龄初产发生率为3.78%[2]。本组资料显示, 近2年高龄孕妇发生率逐年增加, 现已达到8%。随着年龄的增长, 妊娠与分娩的危险系数升高, 首先是妊娠成功率下降, 易流产, 与20~29岁的年轻孕妇相比, 自然流产率增加了3倍。年龄超过35岁的孕妇, 机体功能逐渐衰退, 妊娠病理随之增加, 妊娠后期易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致使胎儿生长受限, 围生儿死亡率也随之升高。孕妇年龄接近40岁甚至40岁以上时, 卵子本身逐渐老化, 孕妇发生染色体不分离的机率比适龄孕妇高, 胎儿流产及畸形率较高。孕妇年龄越大, 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甲状腺或肾脏疾病等并发症的机会越多, 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不利[3]。本资料高龄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虽然高龄妊娠对母儿有一定的影响, 但现代医学能给高龄孕妇提供足够的保障, 大多数高龄孕妇也能安全渡过妊娠期, 生出健康的新生儿。 (2) 高龄孕妇的分娩风险高。2003年北京的调查显示剖宫产率为52.54%[4], 本组资料显示近2年高龄组剖宫产率上升较快。高龄孕妇分娩过程中出现胎位异常的机会多, 最常见的原因是高龄孕妇骨盆和韧带功能退化, 软产道组织弹性减弱, 子宫收缩乏力, 胎位异常, 容易导致产程延长引起难产, 造成胎儿窘迫。为避免难产, 很多高龄孕妇选择剖宫产。本组资料高龄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 <40岁的高龄孕妇仍有近30%阴道分娩成功, 说明这部分孕妇具有阴道分娩的可能性。由于剖宫产对孕产妇和胎婴儿的健康存在诸多不利影响[5~6], 因此, 对40岁以下的高龄孕妇应鼓励阴道分娩。 (3) 关注高龄孕妇确保母婴安全。 (1) 定期做孕期检查, 加强孕妇和胎儿的监护, 如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治疗或终止妊娠; (2) 有针对性的进行羊水脱屑细胞的核型分析、胎儿血液检查、细胞染色体检查等, 以排除遗传方面的疾病; (3) 适时行超声检查或孕妇血浆甲胎蛋白的测定, 确定胎儿是否畸形; (4) 加强高龄孕妇的孕前保健, 及早发现内科疾病并在孕前得到有效治疗和控制。尽管年龄对妊娠结局有一定的影响, 但高龄孕妇只要加强产前检查及监护, 及时发现妊娠合并症, 及时治疗, 仍然可生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

摘要:目的 分析高龄孕妇妊娠期合并症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分娩的226例高龄孕妇与非高龄孕妇就合并症、巨大儿、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剖宫产率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高龄孕妇的发生率逐年上升, 且妊娠合并症、巨大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剖宫产的发生率增加。结论 对高龄妊娠孕妇应加强围生期保健, 及时发现妊娠并发症与治疗, 正确指导分娩方式。

关键词:高龄孕妇,分娩风险,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97~104.

[2] 章小维, 郭明彩, 杨慧霞.高龄初产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5, 21 (2) :111~112.

[3] 周莉, 张为远.高龄妊娠与糖尿病[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6, 22 (10) :734~736.

[4] 王军华, 武明辉, 谢争, 等.826例产妇剖宫产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32) :4537.

[5] 沈艳辉.剖宫产在世界的流行[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2, 13 (3) :108.

[6] 黄旭.剖宫产对儿童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4, 15 (1) :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对音乐课教学整体布局与细节设计的思考下一篇:浅谈公路边坡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