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山西考察的心得体会

2023-03-18

时间的流逝过程中,我们不断接触各种事物,这些事物会带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对于这些心得体会,我们应当记录下来。如何让自己的心得体会更具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去山西考察的心得体会》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去山西考察的心得体会

学习考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运城政协机关第一党支部 解 楠

今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对于世界和中国来说,也是一个极不平凡的年份,在历史的关键时期,在山西转型发展的重要时刻,时隔三年,总书记再次来到山西,进行了一系列视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发表了重要讲话。作为一名三晋儿女,我非常感动,因为总书记始终牵挂着大家,尤其是我们的困难群众,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近期,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在线学习平台等渠道,自觉学习重要讲话,总书记对山西的亲切关怀、工作的充分肯定、提出的希望要求,更加激发了我的工作激情,我要把这深深的鼓舞转化成工作的强大动力,立足岗位,学以致用,积极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现谈以下几点学习体会。

一、细心学习,提高认识和站位。认真学习,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是党章要求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之一,也是做好工作的必然要求。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上来。要充分认识我省之所以发生重大变化、实现重大转折、迈上实现“四为四高两同步”新征程,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领航掌舵,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奋发有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坚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基础,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坚持不懈抓好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等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与学习贯彻“三篇光辉文献”结合起来,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结合起来,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综合素质。

二、努力工作,把知党恩感党恩转化为工作的不竭动力。党章规定,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党员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这是我们必须履行的义务和责任。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要更加自觉的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引,艰苦奋斗,努力工作,不负韶华。我总在想,除了生存的本能,我们为什么要积极工作,我们怎样才能保持积极的工作热情,怎样把工作做得更好。与过去相比,与世界上有些地方相比,要知道,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从哪里来,我们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安逸的工作场所从哪里来,共产党领导人民、依靠人民,为了心中的信仰,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拯救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成立了新中国,再经过历经风雨的艰难探索建设了社会主义,如今,党领导人民勇毅创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向新的伟大目标扬帆起航、接续奋斗。作为中华儿女,我为祖国的富强感到无比自豪和自信,作为党员干部,深知责任重大,使命在肩。平凡的工作造就不平凡的人生,与那些为了新中国成立和建设事业英勇牺牲的人们、默默付出的人们相比,我们做的还很不够,特别是我们年轻党员,应该有一种危机感、紧迫感,始终鞭策、鼓励我们不断前进。每当遇到困难,要放弃知难而退的时候,首先要想一想过去,想一想比我们更难的人们是怎样取得成功的。虽然我在政协不同岗位工作了14年,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做了不少工作,挨了不少批评,当然,也成长进步了不少。但是,回过往忆,真的要感谢那些真诚帮助我的人,工作中的意见建议,生活中的关切关心;要感谢那些批评教育我的人,使我及时改正错误汲取教训,积累了成长经验;更要感谢组织的培养和信任,使我有机会在更高的舞台上华彩重章、谱写新篇。在今后的工作中,在新的岗位上,要求知求新,摆正位置,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感情,遇事多请示、多汇报、多商量,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围绕服务大局,立足实际,开动脑筋,根据办公室工作特点和要求,着力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在工作细节上做文章,在机制创新上求突破,努力提高上传下达、服务保障、协调配合、办文办会办事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实效。

三、严格自律,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为此,我要时刻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协机关党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首先要坚持严以律己,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做到警钟长鸣。其次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奢侈浪费行为,克服不作为慢作为,懒政怠政行为,珍惜劳动成果。再次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树立党员良好形象。

二0二0年五月三十一日

第二篇:习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五篇

【篇一】

5月11日,在山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坊城新村,同村民坐在炕沿上拉家常。

“炕”是承载中国北方群众衣食住行的生活原件。从东北到关中,在城市以外,土炕用它的厚实与炙热散漫着乡村的烟火。

从同群众一起坐在炕上“唠嗑”的镜头里读懂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炕头话家常、问冷暖,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访贫问苦、解锁问题的一把“钥匙”。在山西岢岚县赵家洼村特困户刘福有家,习近平总书记坐在炕沿上,招呼老两口在自己身旁坐下,对他们说,“来,咱们拉拉话。”从种地、旱情到打工,习近平都细致询问,关切一家人最重要的生计。同群众一起坐在炕上“唠嗑”的镜头,还出现在内蒙古困难林业职工郭永财家、宁夏杨岭村村民马克俊家、甘肃元古堆村马岗家……在“唠嗑”的点滴细节里,习近平总书记把党中央的牵挂送到了乡亲们心里,把群众的困难和诉求记在了自己心里,把“炕”上唠的大事小事转化为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从亲自摸一摸、看一看乡亲们的炕头里读懂总书记的人民情怀。2017年,在河北张北县小二台镇的贫困村德胜村里,看到群众徐万家烧的炕,习近平总书记特意用手摸了摸,试试暖不暖。在新疆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家,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他们住的抗震安居富民房,俯身摸了摸起居室炕上的地毯,特地问了一句,家里的炕热不热。总书记用亲自摸一摸、看一看乡亲们的炕头来感知群众生活的冷暖。从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甘肃、内蒙古、陕西、江西、河北、四川、北京、云南等地调研,深入到群众当中,拉家常、问冷暖,听民声、解民意,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心系人民的思想,从一举一动、一问一答中更能深深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浓浓的人民情怀。

从炕上那最通俗、最朴实的群众语言里读懂总书记的人民情怀。2012年,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村民问:“会不会盘腿?”习近平总书记笑着说:“我会,试试嘛,盘腿是没问题。”“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心里装着人民,才会走到人民中间;对人民有感情,才会说人民说的话,做人民想做的事。习近平总书记常用、善用“群众语言”,在每一次的考察中,都会留下许多精彩的对话。“习大大,彭麻麻呢?”今年春节前夕,在云南腾冲和顺古镇,沿途游客询问。习近平总书记笑着回答说:“没来。过年了都在家里忙着呢!”对话,亲切家常、巧妙幽默,群众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关怀。习近平总书记用最通俗、最朴实、最真实的语言与群众交流,看似平实简单,实则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亲民爱民之情。

一方炕头,散发着感动人心的温暖,映照出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

【篇二】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既要当好乡村产业项目的组织者、推动者,又要当好群众利益的维护者。”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对党员干部的殷殷嘱托,久久不绝于耳。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当下,真正考验党员干部的不是“无米之炊”,而是“如何炊”,怎么“炊得营养”到成了考验党员干部的关键。

“心灵”,开动脑筋,精心谋划。“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无论种地还是干事,“思”是成就事业的一个重要环节,“思其始而成其终”。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脑子里装着事,心里想着事,怎么能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腰杆子直起来、笑容多起来,要懂谋划、会安排、精管理,时常开动脑筋,多思索,想得远则谋得深,只有多思善思巧思,不断总结,才能在学习与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成功的真谛!现实中,有些干部既不学习也不思考,既罔于自己也殆于工作,终会被“请”出干部队伍。

“手巧”,措置有方,众口不再难调。俗话说,“众口难调”,当前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防疫之战……一件件大事均要精准施策、措置有方,要干好干成基层工作更是如此,不能用力蛮干,而是要讲究方法艺术,不仅是想干事、敢干事,而是会干事、巧干事、干成事,切忌“一刀切”。党员干部要有抱负、敢担当,在其位、谋其政,不能充当撞钟和尚,而要真正把岗位当责任、把工作当使命,时时兢兢业业、事事如履薄冰,“在位一分钟,干好60秒”,做到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不仅认真做事更要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思考,少一些盲干、多一些巧干,才能以细心谋事、用恒心成事。

“身勤”,扑下身子,真践实履。在古代,“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在当代,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掏地、挑粪、耕种、锄地、收割、担粮……渐渐地所有农活都熟悉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七年知青岁月,为他治国理政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如今,我们基层干部更要立足当下,走进田间,蹲在地头,和群众聊聊“知心话”;走进千家万户,坐在炕沿,听听群众“心里话”。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大事”的“枝”“叶”,只有“枝繁叶茂”,“树的根基”才能扎得更深!“小小村庄,大有学问”,只有在基层这个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沉下心来,以务实作风、踏实态度,“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经过一番实干、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朝前走,基层党员干部才能锻炼出真本领、积累出真经验!

“巧媳妇不怕挑剔婆”,这句谚语用在家庭是获取幸福的钥匙,用在党员干部身上何尝不是做好基层工作的箴言。只要我们党员干部扑下身子,踏实干,就不怕群众不满意。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我们要铆足劲,劈波斩浪,乘势而上,一举夺取“双胜利”!

【篇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既要当好乡村产业项目的组织者、推动者,又要当好群众利益的维护者。这既为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党员干部在产业扶贫中的职责作了更为精准、精细的定位。

要依靠党组织,发挥组织优势,做登高看远的组织者。毛泽东同志曾在《组织起来》中指出“把群众力量组织起来,这是一种方针”。实践已充分证明:农民一旦被组织起来、激发起来,就能为农村建设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当前脱贫攻坚正处于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要紧紧依靠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把群众进一步组织起来,团结动员起来,进一步凝聚起做好产业发展“大文章”众志成城、所向披靡的强大力量。“思者虑远,远虑者安。”脱贫攻坚既要胜在“当下”,更要赢在“未来”,要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党员干部要有登高望远的思考,要聚焦产业发展顶层设计。产业前进一步,就要看到十步。用好发展的观点,在全局中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不断推动产业发展朝向更高目标,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基础。

要立足地区资源,差异化发展,做产业兴起的推动者。“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为什么有的地方相对富裕,有的地方相对贫困,产业是关键。有了产业,民心就稳,社会就安,经济与社会就会更加相促共进,发展也就更加可持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要立足于区域资源优势,尤其是自然资源,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区产业与生态和谐发展但又不同质竞争的新路子,发展好新产业。不仅要立足新产业的推动和提升,也要关注本区域产业中的“老品牌”,要通过创新创造,赋能升级,技术推广,振兴本地区的“老品牌”,重拾人们对“老品牌”的记忆。以脱贫攻坚为契机,要让“老品牌”发新芽、长新枝、结新果,进一步推动“老品牌”走向全国,甚至是走向世界,为中国创造再添活力。

要站稳群众立场,以人民为中心,做脱贫成果的维护者。“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把为民实事办实、为民好事办好。在脱贫攻坚中,要采取各项积极举措,以村规民约等方式主动维护好来自不易的脱贫成果,尤其是对脱贫后极易返贫的群众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保障,做到未雨绸缪防返贫。要维护好脱贫成果,根本在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强,群众抗风险的能力就强。要充分挖掘好资源集中优势、抱团发展规模效益等长处,积极盘活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吸引群众参与集体经济建设,进一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共建共治共享,让村级集体经济更加“活”起来、“兴”起来、“强”起来,成为群众发家致富的坚实保障。

【篇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书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及“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既是决胜期,也是攻坚期,这是现行环境下的形势喜人。但受疫情影响,各条战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难点、痛点和堵点,这又是现行条件下的形势逼人。干事创业,人是第一核心要义。组织部门肩负抓队伍、管干部的重责,要在关键时刻、重要阶段、非常时期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努力造就一支符合形势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砥砺精气神,在教育干部思想状态上乘势而上。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在半山路更陡。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决定性成就,但离全面胜利还有一段距离,远远没到歇歇脚、喘口气的时候,还有更多的险滩需要跋涉、更多的难题需要攻克。面对疫情之下贫中贫、困中困的新形势新挑战,组织部门要突破方式方法、模块模板,通过典型示范与反面警示相结合,静态学习与动态体验相结合,沉心思考与开阔眼界相结合,教育引领党员干部发扬斗争精神,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把全体党员干部干事状态、谋事心态调整到最佳,思想集中统一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去。

练就宽肩膀,在培养干部实践锻炼中乘势而上。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中练。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培养干部、历练干部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把疫情防控一线、脱贫攻坚一线、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一线作为大熔炉和练兵场,让党员干部在领题解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凝聚沉着稳重之气,增长成材胆识谋略。另一方面要把具备实践基础、斗争经验的好干部放到重要的地方、重要的部门、重要的岗位上去,让他们接受更大的挑战,完成更加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树立有为才能有位的鲜明用人导向。如此反复,呈螺旋式增长,从而在新形势下激发干部队伍结构功效最大化,激励干部在奋进中一路披荆斩棘。

书写大格局,在锻造干部攻坚克难时乘势而上。只有接几回烫手的山芋,做几回热锅上的蚂蚁,碰几回硬钉子,才能练出铁手掌、铁肩膀、硬脑袋。要把疫情影响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效成果作为检验干部是否勇担当、是否敢作为、是否能成事的“试金石”。要在困难时局、危机时段,建立更加符合形势所需的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考准考实干部的格局、情怀、能力,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干部保驾护航,用坚强的组织担当为干部干事创业撑起一片天地,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汇聚更加磅礴的组织力量。

【篇五】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越到关键时候越要响鼓重锤。”因此,每一名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征程上,不仅要扶贫,更要“频”扶,要在民生谋事、精准扶贫、创新取经三方面持续“频”发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在“民生谋事”上要“频”俯身。“俯身问民需,事事总关情。”为民谋事不是一时之事,要形成“频”谋事、多做事、解难事的为民准则,把扶贫工作中的民需作为“频”谋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于贫困群众的“大事小情”都是我们十分关注的重点任务,为群众解决生活上的难事,不应怕繁琐、反复,只有“频”俯下身子“不耐其烦”地为其解决生产生活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其燃眉之急,除其后顾之忧,不惧“频烦”,真正用实际行动让贫困群众的心头上“温暖如春”,努力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以真挚感情打动群众,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认可,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夯实群众基础。

在“精准帮扶”上,要“频”动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离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还有几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以说形势逼人、时间紧迫,越是如此,我们就越要压榨推进,保证时间,“频”动脑想对策,啃下脱贫攻坚最后的“硬骨头”。首先,精准帮扶要把转变群众思想作为基础,在精准识别、实时掌握贫困户信息的基础上,加强对党和国家扶贫政策的宣传解读,主动倾听群众心声,真实了解群众诉求。在掌握贫困群众第一手资料后,还要做到精确式指导、精准式帮扶,对哪个贫困村、哪个贫困户,该走什么样的脱贫路,做到“私人订制”“对号入座”,还要“频”动脑结合用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和保障兜底等帮扶新举措,用“最强大脑”“频”发力,做到把脉诊断、循因施策,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提高帮扶实效。

在“创新取经”上,要“频”抬眼。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在脱贫攻坚中,要把创新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坚实依托,“频”抬眼、望八方,不断地向各地的好经验、新做法取经,并依靠资源禀赋,扭住产业扶贫不放松,积极探索创新“旅游+扶贫”“农家乐+扶贫”“电商+扶贫”等脱贫新模式,千方百计地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真正让困难群众的腰包逐渐鼓起来。近来,县长直播卖农产品、第一书记直播带货,成为了精准扶贫工作中具有技术创新性的一种扶贫方式,各地纷纷“频”抬眼,借鉴成功好经验,大力推进产业创新的同时,还不断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盘活已有的产业资源,又给后续脱贫带来更多的支撑和力量,更有利于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助力实现产业发展和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双赢目标。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让所有中华儿女兴奋的重要时间节点,标注着历史前行的足迹,让人心向往之、行亦趋之,为了我们全体中华儿女的这一历史性伟大目标,我们必定在民生谋事、精准帮扶、创新取经三方面“频”俯身、“频”动脑、“频”抬眼,久久为功、“频频”发力,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这场“综合大考”中,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最满意的答卷!

第三篇:山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共)

越是面对困难,越要有顶风冒雨、百折不挠的韧劲。然而,当前部分年轻党员干部恰恰相反,做事瞻前顾后、畏手畏脚,遇到难题绕道走、遇到大事倒着走。一起来看看山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欢迎查阅!

山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1

“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把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推进能源革命、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统筹起来,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持续用力,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山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各地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

“治山、治水、治气、治城”的环保“四治”要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山西考察中首次提出的。环保“四治”既是对“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延续,同时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的具体诠释。环保“四治”不仅是对太原生态环境治理的具体要求,同时也是对现代化城市治理、高质量发展理念的综合要求。当前,一体推进环保“四治”,要把握整体性,提高联动性,突出责任性。

一体推进环保“四治”要把握整体性。治气,就是要打好蓝天保卫战,让蓝天白云成为城市的“标配”;治水,就是要打好碧水保卫战,构建起“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城市河道水系;治山,就是要打好青山保卫战,形成“山城相依、绿色绕城”的生态屏障;治城,就是要打好城市环保综合整治攻坚战,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让城市成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环保“四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其中任何一方面滞后,都会影响到城市生态环保综合效果,必须一体推进,实现城市生态功能的整体提升。

一体推进环保“四治”要提高联动性。一体推进环保“四治”是系统工程,协调联动正是精细化治理的一个重要维度。“四治”涉及的内容多,协调联动要落点于城市规划合理安排之上,统一规划、同步推进,避免重复建设。相邻城市、流域内城市要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立足于全局视角,突破“楚河汉界”,在措施上加强对接、节奏上步调一致、标准上统一执行、进展上实时衔接,保证“四治”事半功倍。“四治”是整个社会的共同事业,政府、社会、市民要同心同向行动,寻求民意支持,形成社会合力。

一体推进环保“四治”要突出责任性。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近年来,各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稳中向好,但也不可否认,还是有个别地方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只顾当前,不计长远,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增长。生态环境保护出了问题,攻坚任务没有完成,触碰了生态环境高压线,首先要问责党政主要领导。一体推进环保“四治”要增强责任性,促进党政领导干部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把扎实推进“四治”摆在生态环境保护突出位置。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各地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提高环保“四治”能力,用务实扎实真实的工作成效换回和留住青山绿水蓝天,建设美丽城市,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在生态环保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山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2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作为推动党的事业接续发展的实践者和带头人,党员干部要传承弘扬好“右玉精神”。

积蓄“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久久为功不懈怠。右玉曾经长年风沙成患,被称为“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县委书记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换届不换方向,换人不换精神,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的工作思路始终没有变过。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把重显绩与重潜绩结合起来,把着眼当前与放眼未来贯通起来,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矢志不渝朝着既定目标笃定前行。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为子孙后代计,为长远发展谋,多干做铺垫、打基础的事,不贪一时之功,不为一时之誉,不图一时之名,跑好属于自己的接力赛。

强化“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担当,真抓实干不畏难。左顾右盼等不来事业发展,花拳绣腿换不来群众口碑,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长达70年的追梦路上,右玉历届县委领导班子带领人民战天斗地,硬是将一片林木覆盖率不足0.3%的沙洲种植成了森林覆盖率54%的绿地,昔日不毛之地变为塞上江南。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党员干部要增强狠抓落实的能力和本领,不当坐而论道的空谈者,要做起而行之的实干家,努力把嘴上说的、会上定的、纸上写的化为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举措和真真切切的行动。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在困难面前逞英雄,涵养直面矛盾的勇气、知难而进的锐气、动真碰硬的豪气,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涵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为民造福不变焦。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右玉走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2018年8月,右玉摘掉了国家贫困县的帽子。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效益日渐彰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得到生动体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和利益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搞有名无实、劳民伤财的工程,不做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蠢事,杜绝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繁荣的短视行为。要在联系服务群众上多用情,在宣传教育群众上多用心,在组织凝聚群众上多用力,多办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山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3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把群众受益摆在突出位置,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既要当好乡村产业项目的组织者、推动者,又要当好群众利益的维护者。

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有时代紧迫感,更要有长远战略谋划,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产业发展,久久为功、利在长远,蹚出绿色发展之路,形成绿色生活环境,改善乡村面貌,助力脱贫攻坚。

区域党委联动,根植红色基因,提高战斗力。“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区域内各级党组织,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首位,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党员干部们要多走在田间地头、多去产业园区,闲谈交流、疏导心理,发现困难、寻找原因,宣传政策、制定计划,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在党组织引领下,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让贫困户树立致富信心,通过努力获得的成绩,调动创业积极性,推动大家互帮互助,营造全员行动氛围,从“要我富”变成“我要富”,主动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项目,铺就致富路。“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以“党建+”模式为载体,由镇党委牵头、村党支部发力、“两新”组织参与,寻找特色农产品、建立优质产业链,搭建农产品供销平台,助力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山西大同的有机黄花标准化基地、陕西秦岭山区金米村的“小木耳大产业”、陕西老县镇蒋家坪村的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河南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这些曾被习近平总书记肯定过的扶贫协作项目,基本上都是“党支部+龙头企业或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有党和政府支持、企业或社会组织指导,特色农产品质量稳定,销路和价格也有保障,使贫困户的收入越来越多,实现贫困村“销号”。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形成长效机制。“霞光万道山映红,碧水青山是宝藏。”自然资源不可替代、历史文化遗产不可再生,过度开发利用自然必然会走上弯路,甚至伤及人类自身。因此,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比如,发展农产品特色产业,也要注意保护土地,合理使用土壤肥料、进行农田灌溉;发展乡村旅游业,要注意保护传统文化、莫要过度商业化,真正实现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目的。只有坚持红色党建引领,持续高质量绿色发展,才能带领人民群众走向美好生活的明天。

山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4

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出京考察,来到了山西之行的第一站大同,大同市云州区用小小一株“忘忧草”,干出了万户脱贫的大天地。上个月,总书记在陕西柞水考察时,就为“小木耳,大产业”点赞,云州区也利用“黄花饼”“黄花酱”“冻干黄花”等,把一朵朵小黄花做成了大产业,利用云州区的模式,大同全市15000多名贫困户因此脱贫致富,这样的成绩真是让人不禁竖起“大拇指”为这些扶贫工作点赞。

三年前考察山西时,总书记就说,要统筹解决好人往哪里搬、钱从哪里筹、地在哪里划、房屋如何建、收入如何增、生态如何护、新村如何管等具体问题。这一个个问题,是老百姓的小账,也是国家的大账,向广大党员干部强调“脱贫攻坚要强化落地,吹糠见米”。党员干部在推动脱贫攻坚步伐,时至今年决胜之际,更要学习“小黄花”“小木耳”的思路,落实扶贫工作的“小问题”,闯出带民致富的“大天地”。

党员干部要把眼睛看向“小处”,“小处”往往蕴藏“玄机”。“古之达人,推而通之,大而天地山河,细而秋毫微尘,此心无所不在,无所不见。是以小中见大,大中见小,一为千万,千万为一,皆心法尔。”扶贫工作也可谓“错综复杂”,我们常常期盼自己能“一呼令可聚诸侯,一出手可翻转乾坤”,可事实往往是困难如“山海”,从“大”处去抓,反而如“手捧沙,篓打水”。党员干部要定下心来,把眼睛盯向“症结点”,是“交通阻塞致贫”就主攻道路建设,是“销路不通致贫”就要精准“撒网捕鱼”找到目标客户,是“群众消极乏工”就要做出激励机制提升主观能动性……发现小的智慧,“恒河沙数,一尘观之”。

党员干部要把心放在“小处”,“小处”往往反映事实真相。中国哲学理论中,有一种重要思想,便是“以小见大,咫尺千里。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心在“小处”,便能洞察群众的切身感受和真实需求,党员干部不做虚有其表的“假把戏”,而能落地为群众做到“雪中送炭”“天寒加衣”。“张伯家中的鱼塘鱼苗病死率极高”“李叔种出的水果有些农残物超标达不到验收标准”“王姨家还有两个小娃就业问题还没解决”……所谓“心往一处想,劲儿一处使”,党员干部心系群众,更要把这些“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来做,解决困扰农民群众最为突出的问题,实现“党民同心”,才能共同努力致富。

党员干部要把手搭到“小处”,“小处”使劲才能带来“大机遇”。“天下之事,必作于细。”那些我们忽略的“小物件”,却常常有着“大机遇”。谁也不曾想过“小木耳”“小黄花”会带领上万户农民脱贫,但看到“小物件”价值的那些人,把手放到了这上面,“精耕细作”却带来了别样天地。湖北重启之时,出现了不少党员干部直播卖货,卖的也不是传统意义中的“大家伙”,而是货真价实的荆楚风物“小锅巴”“小龙虾”“小土豆”“小皮蛋”等,却创造出了日销“1W+”的好成绩。党员干部要把手放到这些小地方、小物件上来,扎扎实实地办好事办实事。人生也应有这种“小的态度和智慧”,从这“小”里,做出大滋味。

山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5

什么是魄力?词典中的解释是:临事的胆识和果断作风。恽敬的《刑部尚书金公墓志铭》中写到:“公常语敬曰:‘欲知文成之为人乎?’敬起立拱而俟。公久之曰:‘心地厚。’复久之曰:‘魄力大。’”笔者认为,干别人不敢干的,成别人不敢成的,这才是新时代年轻党员干部应有的魄力!在基层工作亦是如此。

做“魄力型”干部,要立志干“大事”。“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这是孙中山先生讲过的一句话。笔者认为,这里的“大事”不是指惊天动地、世人皆知的事件,而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提出,要发扬“右玉精神”。何为“右玉精神”?简单来说就是要干大事的“魄力”所在。从“不毛之地”到“塞上绿洲”,经过几十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右玉县的森林覆盖率从不到0.3%提高到现在的54%。同样,基层这个“大舞台”也需要“右玉精神”,不管是疫情防控、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年轻党员干部想要成就“大事”,就要拥有“右玉”的魄力,久久为功不懈怠、真抓实干不畏难、为民造福不变焦。

做“魄力型”干部,要立志破“难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是毛主席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写下的诗句。5月6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再次向珠穆朗玛峰发起挑战,克服重重阻碍,历经种种磨难,“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登上去”是几代“攀登者”的共同目标。做新时代的“魄力型”干部,就要有“攀登者”精神,不断提升攻坚克难的本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越是面对困难,越要有顶风冒雨、百折不挠的韧劲。然而,当前部分年轻党员干部恰恰相反,做事瞻前顾后、畏手畏脚,遇到难题绕道走、遇到大事倒着走。人生道路从来不会“顺风顺水”,遇到再多“难事”不去破解,只会积少成多。所以,年轻干部要拥有这种魄力,向已知的、未知的艰难困苦叫板,主动到艰难困苦的一线去“蹲蹲苗”“补补钙”,抓住机遇,一展风采。

做“魄力型”干部,要立志做“新事”。“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做“新事”是美好的,如果没有过硬的本领来支撑,都不过是镜花水月。因为,创新就意味着改变,改变意味着付出,也就意味着有风险、有失败。据统计,60%的初创公司在成立一年之后会倒闭,最后剩下的“独角兽”企业看似风光,其背后有更多倒下去的公司。做“新事”虽然存在风险,但是我们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充满变革的时代,创新可能会失败,不创新肯定要失败。年轻干部要有搞创新、做“新事”的勇气和魄力,多向“失败者”取经,大胆提出新思路、新举措。同时,在基层工作中也要多下机关去调研、多到田间听心声,让创新更“接地气”,让基层这个“大舞台”也能“怒花绽放”。

山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第四篇:赴山西炼铁项目的考察报告

赴山西对冶炼(炼铁)企业的考察报告 2009年11月23日-25日,由师国资公司康生福总经理、师晋太冶炼老总郜建军、师环保局副局长吴新成和屹利公司副总赵有武一行抱着见见世面、增进了解、学习的态度远赴山西省进行了考察。时间虽短,只考察了洪桐县一个炼铁企业和翼城的几家企业,对山西的炼铁业状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对山西省在环境治理、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对他们的一些做法我们深受鼓舞和启发,这对每个考察成员在今后的环境综合整治方面有新思路,新境界,对我师的工业项目建设及职工生活提高到一个新台阶有积极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山西有着良好的支撑钢铁工业发展的资源、能源和人才优势,全省煤炭保有量2600多亿吨,占全国煤炭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年产煤炭4亿多吨,居全国之首。铁矿保有储量38亿吨,居全国第4位。年产焦炭9000多万吨,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 此外,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500万千瓦,年发电量1000多亿度。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和能源优势,加上钢铁产业在山西起步较早,是一个传统产业,并且技术普及面广,专业人才济济,这些都为山西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奠定了山西钢铁工业在行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然而这么多年来,山西钢铁工业企业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低、规模小、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产品结构单

一、产业链条短, 1

竞争力不强。到目前,山西仍有200多家钢铁企业,规模在100万吨以上的13家,其中200万吨以上的5家,而小型铁厂更多,这些企业分散在山西7市60多个县(市、区)。

山西钢铁工业的鼎盛时期,当属2000年以后,这一时期山西历史上冶金工业发展最快,山西冶金工业实施以增量调整为主、增量投入带动存量优化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在生产规模、品种质量和技术装备水平上都有了快速发展和提升,在国内乃至国际产业和市场分工中的比较优势初显端倪,成为山西省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与2000年相比,2005年重点钢铁企业炼铁工序单位能耗(平均)由498千克标煤/吨下降到455千克标煤/吨;入炉焦比(平均)由482千克/吨降低到412千克/吨;综合焦比(平均)为514千克/吨,下降了24%;高炉利用系数由2.43提高到2.75,特钢企业(太钢)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2.09吨标煤,普钢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2.7吨标煤,分别比2000年降低了27.2%和15.7%,平均每年节约75万吨标准煤,临汾、晋中、晋城、吕梁等地加大了对小高炉的整治力度,近两年关闭小高炉320余座。

由于一些钢铁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低;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产品结构单

一、产业链条短,竞争力不强,推进省内钢铁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显得十分迫切。省委、省政府因势得导提出了冶炼行业要进行控

制总量、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新政策。主要是:

一、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

截至2007年7月底,仅晋城市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实施重拳硬手对1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全部进行了关停取缔。拆除100立方米以下小高炉炉体和旧烟囱512座,关停100立方米以上高炉1座。同时还提前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第一批关停和淘汰落后钢铁生产企业71户、设施77座、产能57万吨的目标任务。

为确保这项工作顺利推进,晋城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职责,层层落实了责任。对不按期关闭的淘汰企业,通过停水、停电、停运、停贷、停煤等措施强制淘汰,同时吊销其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强制予以关闭,并对生产设备进行废毁处理,防止转让、变卖。

“十一五”期间,将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2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电炉,通过产能置换、企业联合重组,建设一批符合国家准入条件的钢铁项目,使山西省钢铁企业由目前的370多家减少为60家左右(300多家企业的炼铁高炉在300方以下),届时钢铁企业将可能只保留10家。形成若干个500万吨以上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优特钢生产基地,大幅提高产业集中度,基本实现铁、钢、材综合配套。

从我们实地考察来看,大部分冶炼企业都已停产。

二、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不再核准和支持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

今后,所有新建钢铁项目必须以淘汰落后产能为前提,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到2010年年底前,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2011年年底前再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

提高准入门槛,山西省提出到2011年,钢铁行业主要装备达到当前国内先进水平,通过置换落后产能,建设炼铁高炉容积3200立方米及以上,焦炉6米及以上,炼钢转炉容量200吨及以上、电炉容量100吨以上。

山西省要在2011年底前,淘汰3600万吨产能、既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的目标,相对于国家《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到2011年年底前,按照国家要求,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000万吨,山西提出的淘汰目标要大得多。

就目前山西钢铁企业现状来看,高炉超过3000立方米的仅有两座,超过1000立方米的也只有八九座。

山西省要通过提高设备水平,靠技术取胜。既要通过装备技术和产品质量来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大力推行创建最佳宜居城市和最佳人居地活动

日前,翼城县大力实施了创建省级最佳宜居城市和最佳人居地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城乡环境百日

综合整治工作,对全县所有工业污染源进行集中整治,取得良好的效果。

他们首先对全县所有冶炼企业进行全面治理,全县冶炼企业的烧结机完成了烟气脱硫工程建设,原料堆放场所采取了防渗漏、防扬散、防流失等措施,铸造企业完成了烟气、粉尘治理任务;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选矿企业一律关停取缔,对符合产业政策及已办理环保手续但防污染设施不完善、不能达标排放的选矿企业,立即停产限期治理,对未办理环保手续的选矿企业,限期完善相关手续,逾期未办理的,一律关闭,对尾矿库不符合标准,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选矿企业,立即停产整治;做到烟粉尘达标排放;加强矿山行业整治,煤矿及非煤矿山做好煤矸石、矿渣的综合利用和生态植被恢复,煤矿企业的煤场全面建设防尘抑尘设施。

截至目前,城乡环境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天蓝了,水清了,翼城环境有了根本好转。

三、几点建议

一是继续加大对环境综合整治的专项投入。与山西相比,我师环境整治专项投入较少,整治力度太小,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和老百姓对政府期盼。希望这样今后几年,我师的环境整治任务仍然较重,师必须加大对环境整治的专项投入,以奖代补,进一步改善我师基础设施,惠及更多职工。

二是尽快完善二道湖工业园区发展规划。虽然二道湖工业园区规划已经兵团发改委审批,经过几年的建设,实际与规划有很大的出入,原有的规划已经不能说明实际情况,需要重新组织专家进行编制规划,建议要尽快组织专家学者结合二道湖工业园区实际,编制二道湖工业园区统筹发展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按照二道湖工业园区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促进我师经济社会全面、统筹发展。

三是建立节能减排工作长效管理机制。通过三年来的环境整治工作,尤其是以环评及“三同时”为主要内容的项目整治,为改善二道湖工业园区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离彻底改善二道湖工业园区环境卫生面貌,让广大职工过上干净、舒适、卫生的生活,巩固师团社会主义村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果,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适应二道湖工业园区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刻不容缓。必须严格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对项目进行严格的“三同时”制度。杜绝口内落后淘汰产品设备转移到我区。

四是让兵团基层干部多出去走走,能增加许多知识,增长才干,开拓眼界,对兵团各团场的小城镇及连队建设都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建议今后兵团多开展一些这样的工作。

考察人:农十三师环保局吴新成

2009年12月5日

第五篇:关于山西左云平遥等地的考察报告

为加强左云和路桥友好县区之间的了解,寻求在更新层面和更深领域进一步推进两县区的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应左云县委、县政府的邀请,2005年6月18日至21日,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金志率区四套班子领导代表、部分区级机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企业代表等15人,赴山西左云县参加当地“两会一节”活动,并到大同市周边、平

遥县等地考察,重点考察当地自然生态、社会人文、古城保护等方面的成功实践。此次考察时间紧凑,行程较长,左云及其周边地区的高原风光、生态地貌、深厚人文、丰富资源,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引发深思,启示良多。

一、考察地概况

(一)左云县:左云县古称武州,位于山西省西北边缘,地处晋冀蒙三角地带,境内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县城东距历史名城大同市54公里,西去呼和浩特市120公里,是山西通往北部边陲的门户。左云县辖3镇6乡、266个行政村,总面积1315平方公里,总人口13万,其中农业人口9.3万。

左云资源禀赋优越。探明矿产资源有煤炭、高岭土、粘土、石灰岩、浮石等,尤以煤炭资源最为丰富,且品质优良,储量约100亿吨。现有各类煤矿174座,年生产能力在1200万吨以上,属全国优质动力煤基地县。拥有天然牧坡和人工草地38万亩,畜牧业成为县域特色的支柱产业。农副产品独树一帜,是优质燕麦、甜荞、豆类、谷黍、土豆、胡麻等小杂粮主产区。全县林业建设卓有成效,有林地面积63.4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32,1995年跨入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行列。左云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古长城、古堡等,周边30公里内有世界著名的古迹云岗石窟、焦赞寺、金沙滩古战场遗址等。

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土地广阔和矿产资源丰富两大优势,加快推进体制、环境和管理三大创新步伐,深入实施效益型农业稳县、煤炭深加工强县、民营经济活县、科技教育兴县四大发展战略,实现了国民经济每年20以上的快速递增和社会全面进步。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4亿元,财政总收入2.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95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二)平遥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晋中盆地、汾河之滨,北接文水,西邻汾阳,南靠沁源、沁县,东南与武乡毗连。全县辖9乡5镇,6个居委会,349个行政村,总面积126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9万亩,人口47.7万人。

平遥县是全省著名的旅游胜地,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现已基本形成铸造、橡胶、煤焦、针织、牛肉、皮革、旅游等八大支柱产业,集约型、扩张型、开放型的经济新格局已初具雏形。

平遥相传最初是帝尧的封地,后称为中都,于2700多年前的周宣王时代开始筑城,如今保留下来的古城是明洪武3年重筑,已有600余年历史,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确认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平遥古城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带城墙的4座古城之一,保存得非常完整,古城周长6公里,墙身高10米,外部用特制的城砖修成。墙顶开阔舒展,可以6马并行。最具特色的是外墙每隔一段距离筑有堞楼一座,称之马面。其街道和民间建筑基本上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形式。平遥城古色古香,十分规整,几条主要街道仍铺着当年整齐的青色条石。城内布局十分严谨,“主”字形的街道,分作4大街、8小街、72条“蚰蜒巷”,互相交错,贯通全城。

平遥在清代中叶以后,是我国金融业(当时称作“钱庄”或“票号”)的发源地之一。当时一些经营金融业的富商在平遥城内建造了不少十分讲究的深宅大院,商号店铺,如今虽已百年以上,仍坚固如初。平遥城内的民间宅院,大部分是砖木结构,饰以木雕装饰,油漆彩画,院落开阔,并有古树花坛。很能代表北方庭院建筑的特色。如今这些宅院大部分都保存得十分完好。

二、几点启示

此次山西之行的初衷并不在于学习考察,主要是通过走访,不断加深了解、互通信息、交流经验、增进友谊,同时推动两地的经济合作与社会交往,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为路桥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考察团对考察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未作深入的考察,但在短短的5天走访中,考察团一行不仅亲眼目睹了山西各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发达的农牧业生产和深厚的人文积淀,而且切身感受到山西各地借西部开发大潮,不断解放思想、迎难而上、大胆实践的浓厚氛围,其在发展过程中的某些成功与不足,对路桥完善自身的发展很有启发。

启示一:要强化生态环境和国土资源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考察团一行在北京首都机场乘汽车上高速公路,经八达岭进入河北境内,直达山西大同市及至左云县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下一篇:砌体工程中的质量通病

热门文章

山西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