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问题分析

2022-09-13

渭南地处关中平原的东部, 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区和陕西省第二人口大市。境内辖1区2市8县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196个乡镇, 3 221个行政村。总人口556万, 其中农业人口占70%以上, 农业劳动力251万。总耕地面积58.2万hm2, 人均耕地0.13 hm2。粮食、棉花年产量分别占全省的20%和90%, 素有陕西“粮仓”“棉库”之称。

1 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 是指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农业经营管理能力, 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 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 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几个特征》中指出:“与传统农民、兼业农民不同, 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具备以下3个条件:一是新型职业农民是市场主体, 他们充分地进入市场, 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最大化, 一般具有较大的经营规模和较高的收入水平;二是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 而且后继有人;三是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 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还要求其行为对生态、环境、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

新型职业农民可以划分为3大类:一是生产经营大户, 如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加工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民经纪人等;二是农村发展带头人, 如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产业化企业领办人等;三是技能服务人才, 如农机手、植保员、防疫员、沼气工、水利员、信息员和园艺工等。

近年来, 渭南市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先后组织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培训班。例如, 由政府财政补贴的“阳光工程”培训班、被征地农民实用技能培训班、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训实训班、渭南技工学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班等。这些不同的培训班次有的由政府牵头组织, 有的由合作经济组织承办, 还有的是其他组织承办的。这些培训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农民的技能和素质, 实现了预期的培训目的。然而, 瑕不掩瑜, 渭南市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1]。具体有以下几点。

2 渭南市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尽管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各地加强职业农民培育;省委、省政府也下发了相关配套文件, 促进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落实;渭南市委、市政府更是做了大量的工作, 各市、县、乡、镇领导干部都在积极行动, 极大地推动了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但有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思想比较保守, 认识不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只图安稳、图省事, 不愿打破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 给自己加大工作量, 更不愿意对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投入过多的人力、财力[2]。看不到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在短期内产生的农业经济效益, 更看不到它对现代农业发展所产生的强大推动力。因而, 在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方面缺乏主攻精神, 工作中得过且过, 应付差事, 使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成了搞形式, 走过程。

2.2 接受培训的农民文化素质过低

渭南市地处西部落后地区, 也是传统农业地区。在这里, 千百年来, 用传统的行为和方式经营农业生产, 天经地义。因此, 很多农民子女未能很好地完成初中学业, 步入农村社会, 投入农业生产, 导致了初中生从事农业生产的比例还不到50%, 高中毕业生更是寥寥无几。由于文化水平太低, 学习能力不强, 学习意识又差, 许多接受培训农民对现代农业的新理念、新技术、新管理摸式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尤其对理论学习毫无兴趣, 不能把“要我培训”的大好机会转变为“我要培训”的主观理念, 因而, 很难适应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这一人生的再教育学习过程, 给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加大了难度[3]。

2.3 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不完善

在传统农业经济条件下, 由于对农民教育重视不够, 若大的农村, 几乎没有供农民接受农业知识、农业技能培训的专用场地。就是专门的农业学校和农业大学培养的农业人才, 也都毫无悬念地流入了机关、部门或者其他行业就业。即使有像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大学这样专门培育农民的教育机构, 也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农民根本不可能个个都能去参加培训。在这样的条件下, 当然不可能形成完善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网络教育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更不可能及时跟进。在渭南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中, 就政府主导的培训而言, 或者是由某个部门牵头, 利用农民农闲时间或种植关键时期, 聘请相关专家现场指导, 组织部分技术骨干培训, 再由技术骨干传授给农民;或者是简单的场地租赁、聘请专家、教授课堂辅导;或者是技术人员现场操作, 农民现场观摩学习等。由此可见, 渭南市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既没有做好长期思想准备, 也没有做好长远打算, 更没有为这项工作的稳步推进做好扎实细致的基础保障工作, 还只是处在早起发展阶段。因此, 这样的农业教育基础设施根本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更不可能培育出高素质的职业农民队伍。

2.4 资金不足是最大的瓶颈

由于渭南市的经济以农业为支撑, 工业所占比重不大, 渭南市多数人又不善经商, 如果没有政府财政支助, 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就会受到很多制约, 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大的起色。更何况要邀请专家、教授的讲课费、车辆接送运输费、食宿费;农民的培训补贴、交通补贴、食宿补贴;场地租赁更需要一定的租金, 这就形成了一个培训全过程的资金投入。由于各部门经费紧张, 经费不足问题就成了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最大障碍, 也无法保证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持续性。

长期以来, 在我国, 农民这个概念是和落后、苦难、贫穷分联系在一起的, 农民是我国社会最弱势、最落伍的一部分群体, 而且这个群体的人数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今天, 要使这部分人群接受再教育, 要把他们培育成新型的职业农民, 这不仅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也是我们社会进步的具体表现。

摘要:目前, 渭南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刻。按照中央提出的“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要求, 渭南市委、市政府积极行动, 明确提出要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目标, 以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带头人、龙头企业负责人和农村经纪人等为重点, 以集中培训、田间操作、异地参观和技能考核为手段, 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展开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活动, 为渭南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问题分析,陕西省渭南市

参考文献

[1] 尹凝瑶.新型职业农民待毕业[J].农家书屋, 2015 (8) .

[2] 吴建设.城镇化视野下地市高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定位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3) .

[3] 蒋唯民.大力培育现代职业农民[J].中国乡镇企业, 2012 (1)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血脂检验对糖尿病患者诊断的临床效果分析下一篇:2型糖尿病患者脑出血后脑水肿应用甘油果糖联合吡拉西坦治疗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