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基本实验报告

2023-01-02

由于报告格式复杂,内容要求简要明确,很多人对写作报告,甚是感到苦恼。非常需要一份正确的报告格式范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物理基本实验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初中物理基本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基本操作小结

1、三个"零"

1.1 天平调零前,游码应放在横梁的零刻度处。

1.2 使用弹簧秤、电压表、电流表、欧姆表时要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处。

1.3 一切非零数字和非零数字后的零都是有效数字。

2、四个"不估读"

2.1 秒表在读数时无须估读。

2.2 欧姆表读数时无须估读。

2.3 电阻箱读数时无须估读。

2.4 游标卡尺读数时无须估读。

3、五个"位置"

3.1 测单摆周期时,应从摆球经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时。

3.2 选择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时,要估读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1/2到2/3为宜。

3.3 使用万用表的欧姆档测电阻时,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尽可能使指针处在中央附近。

3.4 在"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中,入射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

3.5 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入射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

4、五个"标志"

4.1 天平平稳的标志是: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或指针左右摆动的格数相等。

4.2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摩擦力平衡的标志是: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3 在"验证玻意耳定律"的实验中,气体不漏气的标志是:用像皮帽堵住小孔,将活塞拉至某一刻度后再放开,能恢复到原刻度处。

4.4 在"用描点法画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的实验中,待测等势点与基准点等势的标志是:电流表的指针不偏转。

4.5 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选择"分压电路"的标志是:"零电压"标志(如果题目明确要求待测电路电压变化范围较大,如电压从零开始连续调节,则必须使用分压式电路,因为限流式电路不可能使待测电路的电压为零。)、

"大电阻"标志(如果滑线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远小于待测电阻的阻值,若使用限流式电路,则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范围很小,不利于多次测量,测量偶然误差较大,因此,必须采用分压式电路)。

5、五个"应大"

5.1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小车包括砝码的质量应远大于砂和砂桶的总质量。

5.2 在"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中,入射球的质量应大于被碰球的质量。

5.3 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为减小误差,玻璃砖每一侧的两个大头针距离应大些,入射角也应大些。

5.4 在"验证玻意耳定律"的实验中,封入气体的体积应尽可能大些,每次体积的变化也应尽可能大些。

5.5 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使用弹簧秤测拉力时,拉力应适当大一些,但不要超出量程。

6、六个"平行"

6.1 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拉弹簧时一定要使弹簧与木板平面平行。

6.2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细绳应与木板平行。

6.3 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方木板应竖直且与小球下落的平面平行。

6.4 用游标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时,应使狭缝与线光源的灯丝(或灯管)平行。

6.5 用公式法或共轭法测凸透镜的焦距时,应调整物体、透镜、光屏的位置,使三者中心在同一平行于光具座的直线上。

6.6 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和"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中,要保证斜槽口必须与水平面平行。

7、七个"不变"

7.1 在"验证玻意耳定律"的实验中,要保证气温度不变。

7.2 在"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中,白纸铺好后位置不能改变。

7.3 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玻璃砖与白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

7.4 在"共轭法测凸透镜焦距"的实验中,物和屏的距离是不变的,且物和屏的距离大于4倍焦距。

7.5 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后结点位置应不变。

7.6 在"验证玻意耳定律"的实验中,要保证气质量不变。

7.7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平衡摩擦力后长木板的倾角不变。

8、八个"数据"

8.1 10分度游标卡尺的精确度是0.1mm, 20分度和50分度游标卡尺的精确度分别为0.05mm和0.02mm.

8.2 螺旋测微器读数要准确到0.01mm,估读到0.001mm。

8.3 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

8.4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测量下落高度时要从第一个点的位置算起,纸带第

一、第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mm.

8.5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摆球的摆角应小于50。

8.6 打点计时器使用4---6V的交流电,如果电源的频率是50Hz,则每隔0.02s打一次点。

8.7 用卡尺观察光的衍射宽度一般小于0.5mm.

8.8 10分度游标卡尺上刻度总长为9mm, 20分度游标卡尺上刻度总长为19mm,50分度游标卡尺上刻度总长为49mm。

9、九个"不宜"或"不能"

9.1 在"验证玻意耳定律"的实验中,移动活塞不宜迅速,不能用手握注射器。

9.2 电流不宜长期接在电路中。

9.3 手拿玻璃砖时,不能触摸光洁的光学面。

9.4 打点计时器不能接直流电。

9.5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时,不宜将电流调得过大。

9.6 使用万用表的欧姆档测电阻时,待测电阻不能与别的元件和电源相连;两手不能接触表笔的金属部分。

9.7 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测电阻时,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宜过长。

9.8 使用温度计时,测量时间还过短,应有足够的时间让其达到热平衡。温度计不能做搅棒。

9.9 在"用描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的实验中,探测等势点不宜靠近导电纸的边缘。

10、十个"顺序"

10.1 用游标卡尺测工件时,应先用制动螺丝把游标尺固定后再读数。

10.2 使用打点计时器时,要先接通电源,再让纸带运动。

10.3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先加大砝码,后加小砝码;取下时应先取小砝码,后取大砝码。

10.4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安装完实验器材后,首先应平衡摩擦力。

10.5 在"用描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的实验中,在木板上铺纸的先后顺序是白纸、复写纸、导电纸。

10.6 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应先查明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再连接电路。

10.7 连接电路实物图时,应先画电路图,再连接实物;先连接干路,再连接支路;电键先断开,最后再合上。

10.8 换用欧姆档的另一量程时,先要重新进行欧姆调零,再测量。

10.9 使用多量程电表测未知电路的电压、电流时,先用大量程试探,再用小量程测试。10.10 测凸透镜焦距,先用太阳光初测后再用一次成像法和共轭法精确测量。 -----------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改实验报告

【教改实验报告】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浅论

岚城中学崔永明

当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推行素质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我作为一个物理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物理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些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一、教育观念要转变与更新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可以说教育中的每个问题都存在着观念问题。它有正确和错误、先进与落后、积极与消极之分。先进的教育观念产生积极的教育行为,使教育获得成功和进步;而落后的教育观念则产生消极的教育行为,导致教育的失败,甚至害了我们的受教育者,因此,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教师单向学生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应试教育制度。冲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主动、全面和健康发展,牢固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现代教育观念。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的新观念不能只是社会舆论,只是教育家、教科书等所宣传的“应该如何做”的观念;而是应该倡导新的教育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与实践,做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程改革的实践者、研究者、推动者。

(一)基本功的训练永远不可少

我们必须要搞清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 ? 这次课改改的是什么 ? 是不是对以前物理课程及其教育方式的否定 ? 明确地说这次课改绝不是对以往课改的否定,事实上力图准确地把握和反思。物理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它系统性强,有些知识又相对抽象且不易理解。基本概

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方法等基本功的训练,永远是物理教学的核心。基础打得是否扎实,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对飞速发展变化的世界有较强的适应,能否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有效地学习和运用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能否开创新领域,探索新问题。现代科学技术是在各门基础科学之上发展起来的,基础不牢固,直接影响到人们进一步学习,以我国扎实的“双基”教育本身就是我们优秀的传统和经验,摒弃它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二)经典物理学可不能松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时代赋予我们必须更快地了解和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物理知识面不能太窄,否则会影响学生的眼界和思路的。有的人认为现在中国的教材过于陈旧,现在教材应该更多地讲解那些现代科学技术,但是各种现代科学技术都离不开经典物理学。经典物理学是学习现代物理学以至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我国现行物理课内容,与世界上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相比,他们的知识面比我们的宽,个别内容甚至比我们的深,有的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尽管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而作为物理知识核心部门仍是稳定和巩固的,所以物理课的“现代化”,不能以脱离经典物理为代价。

(三)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不能成为口号

从新课改来看,如何使教师和学生从灌输和被灌输的“填鸭式”教学中走出来,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等等有利于学生将来乃至有利于整个民族的能力,国家提出了多么迫切的期望,特别是现在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大家都不希望看到“创新教育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的结果。科学训练的方法是为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时间久了,有些知识会被忘掉,但通过学习培养起来的能力却对人们起着久远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科学技术从发现到发明,到实用,周期越来越短,科学要尽快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为适应这种新形势,初中物理教学要密切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要提倡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物理教

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善于把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鼓励学生和培养学生爱动手,敢动手,敢手脑并用。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形势,在信息社会中查寻资料,及时吸收和处理某些信息,会运用学过的知识,用物理和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二、培养学生爱好、激发学习兴趣

如何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极其重要的。人生来对外部世界就充满好奇,而刚接触物理这门新科学的初中生更是好奇心十足,想学好物理的欲望很迫切。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首先给学生演示好课本引言中的“鸡蛋会随纸片一起飞出吗 ? ”,“冷水能使烧瓶中的热水沸腾吗 ? ”等实验。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观察实验过程中,我就立即围绕这些实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不自觉的去努力回顾与实验有关的物理知识。在这些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简单回顾一下学过的其他物理知识和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使学生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到物理知识,用到物理知识。这对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物理时对物理学科的神秘和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产生的畏难情绪等心理障碍,使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三、利用感官,培养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物理教学中,实验的作用非常大。用实验来展现物理学规律,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用实验可以呈现科学事实,可以辨析真伪,可以引发认知冲突,还可以培养操作能力。初中学生的年龄在十三四岁,稚气未脱,活泼好动,朴素的唯物主义思维在头脑中占据主要位置。感受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沃土,是用实验来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实验可以将物理知识和规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通过听觉、视觉、感觉的调动,使学生获得最直接、最准确的信息,形成良好的学习探索气氛,培养观察能力。如讲“电流”时,采用了听到喇叭的嚓嚓声,看灯泡的发光,摸通电铅笔芯的发热,使大家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电流有了

充分的认识。在讲“压强”这一节时,为了理解压强,我让每位同学用大拇指和中指拿着铅笔的两端,感觉手指的疼痛,当大家做完这个实验时,群情激昂,都感到物理就这么简单,就在我们身边,对压强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很快就理解了。讲“电磁感应”更为有趣,我展示了法拉第实验器材,他们个个跃跃欲试。几位同学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操作,结果都失败了。这时大家在下面议论开了,有的惊叹,有的失望,在老师的指导下,最后终于产生了电流,教室里爆发了掌声,同学们不仅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同时知道了探索的艰辛,都认为是上了最有意义的一课。

四、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出一大批勇于创新的学生,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本身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打破常规,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在每一节物理课,每一个物理实验知识点的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现成知识,而是注重怎样将它灵活应用,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例如在学习“液体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后,引导学生讨论探索几个问题:(1)气压降低则沸点越低,那么在真空中水的沸点可以是多少呢 ? 讨论结果为:真空中气压为0,水的沸点可以低到任何温度(直至宇宙中的绝对零度:﹣ 27 3 ℃),(2)月球上没有空气能有水吗 ? 讨论结果:凡是没有空气的星球上,就一定不可能存在着水。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使他们为自己的探索成果而感到自豪。

五、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

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物理课本中不仅有丰富的物理知识,而且渗透了大量的物理学思维方法,如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奥斯特从通电在导线下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发现了电流的磁场等。学习物理,应该学习物理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维能力,缜密的推理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学习物理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法。同时还应该学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

想化模型法,虚拟假定法等。并自觉地运用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与众不同新观念,新思维,然后归纳总结,从中筛选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逐步培养学生乐于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改革中要引导学生拓展和深化知识,教师要提出一些拓展知识的思考题,鼓励学生思考后抢先回答,对课堂上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课后共同讨论,甚至争辩,使知识不断拓展,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拓展能力增强了,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挥独特见解,显现创造才能。

第三篇: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姓名: 日期地点:合作者:实验名称:

一、实验原理: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三、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设计):

4、收集证据(数据表格设计):

5、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6、实验评估(经验与教训):

7、合作与交流: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姓名:日期地点:合作者:实验名称:

一、实验原理: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三、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设计):

4、收集证据(数据表格设计):

5、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6、实验评估(经验与教训):

7、合作与交流:

第四篇: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弹簧测力计 2 个(规格相同),钩码 2 个,铁架台。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实验器材。

2.测量手的拉力。

3.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4.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分度值

,指针是否指零刻线

2.记录数据:

手的拉力F /N 钩码受到的重力G /N A 弹簧测力计示数 F 1 /N B 弹簧测力计示数 F 2 /N

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相同的钩码 5 个(质量已知),铅笔,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支架上。

(3)将钩码逐个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

(4)将 5 次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与结论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N,分度值为

N。

实验次数 物理量 1 2 3 4 5 质量 m/ kg

重力 G/ N

G /m

实验结论:

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

探究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毛巾。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处。

(2)当木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测出压力 F=G 木块 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3)改变压力,将砝码放在木块上,测出木块压力 F>G 木块 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4)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将毛巾平铺在水平桌面上,测出压力F=G 木块 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0-5N,分度值为 0.2N。

(2)实验记录:

实验次数 接触表面 压力 F

滑动摩擦力 f /N 1 木—木 F=G 木块

2 木—木 F>G 木块

3 木—毛巾 F=G 木块

(3)实验结论:

在接触面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接触表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实验目的: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带刻度的杠杆和支架,2 个细铁丝环,钩码(6-8 个,每个钩码质量相等并标明质量大小)。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 1 ×L 1 =F 2 ×L 2 )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

(2)调节杠杆平衡。

(3)杠杆两边挂不同数量钩码,杠杆平衡后测出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4)改变钩码数量和位置,杠杆平衡后再次测出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杠杆标尺上的分度值是

cm,每一个钩码的重力是

N。

(2)数据记录:

实验 次数 动力F 1 /N 动力臂L 1 /cm 动力×动力臂/(N·cm)

阻力F 2 /N 阻力臂 L 2 /cm 阻力×阻力臂/(N·cm)

1

2

(3)实验结论:

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一、实验目的: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是否有关?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毫米刻度尺,长木板,木块(附挂钩),弹簧测力计,细线、木垫(或塑料垫)。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

η=W 有 /w 总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测出木块所受重力。

3.组装斜面。

4.用弹簧测力计将木块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

5.测出木块上升的高度 h 和木块沿斜面移动的距离 s 。

6.计算有关物理量的数值,并得出结论。

7.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木块所受重力

N。

上升的高度h /cm 沿斜面的距离s /cm 弹簧秤的示数F /N 有用功 W有 /J 总功 W 总/J 斜面的机械效率 η

实验结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

关。

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

设计实验方案 (1)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用同一铁球从斜槽上不同的高度滚下,观察从斜槽上滚下的铁球在水平槽上运动的速度有何不同?(越高铁球滚下的速度越快) 在靠近斜槽下端的水平槽上放一木块,用同一铁球从斜槽上不同的高度滚下,观察铁球碰上木块后,将木块撞出的距离。木块被撞得越远,表明铁球运动

,具有的做功本领

,动能

(2)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用质量不同的铁球从斜槽上相同高度滚下,观察从斜槽上滚下的铁球在水平槽上运动的速度。(速度相同) 在靠近斜槽下端的水平槽上放一木块,用质量不同的铁球从斜槽上相同高度滚下,观察铁球碰上木块后,将木块撞出的距离。木块被撞得越远,表明铁球质量

,具有的做功本领

,动能越大。

实验结论:

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

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

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

,它的动能也越大。

第五篇:初中物理课实验教学模式探究结题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我们课题组教师在教研组长王海军主任的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理科组全体老师的努力下,本着自主合作的原则,以《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研究》为课题进行有效的探索。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观念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重实验结论、轻实验过程的倾向。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演示实验通常由教师独揽,学生没有动手操作机会;用“做实验题”代替“做实验”等现象。

初中物理新课程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际,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注意将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引入物理课程。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课题呢?

第一、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是物理新课程的一大突出特征,而实验教学活动是物理课程中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是与科学内容并列并处于上位的内容,因而,科学探究贯穿于新课程始终。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基础课的实验课堂应当也必然是开展探究活动重要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实验过程的体验来激发兴趣、感受方法,学生也需要实验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不是忽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实验教学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所以学生课堂上的实验活动是需要设计的,这种设计并不是将学生带入一个固有的套路中,而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器材,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思考和估计,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课程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重视人的发展和培养,注重人文主义的教育。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是仅注重知识研究的结果,而是更重视研究知识的过程;不是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不是课堂上教师为中心,而是重视师生的互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时俱进的形势要求我们冷静思考,如何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第三、科研应该为实践服务,我们的实践是实验教学,也就是说,要通过我们教师的实验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提升我们整体水平,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取得实质性的好成绩,那就不会辜负父老乡亲对我们的厚望。从这一点上说,我们更应该实事求是,认真地去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重新定位和认识。本研究将使我校一线物理教师对于如何开展实验探究教学七大环节、如何备课评课、如何开展物理教学研究给予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和定位。

2.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作用。课程开发与实施水平是教师的专业生长点所在。引导教师尝试开发自己独有的教材、学材和习材,及时发现原生态的宝贵经验,及时挖掘自身的隐性特色和创新优势,及时对这些重要资源进行总结升华,尝试通过对教材、学材、习材的研究,帮助教师从传统课程的纯实施者转化为现代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设计者,把对照图纸“按图索骥”施工的劳力者转化为自我意识觉醒的创意修改图纸的设计师,激励广大教师积极走到“教师即课程”的改革前沿。

3.为学生提供真正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平台,让学生有机会亲近真实的物理,使他们在真实的探究中培养科学精神。

4.有助于更好地体现我校的文化特色。根据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钟启泉教授提出的“教师即课程”的理念,课程特色是学校的生命力所在,课程领导力是学校管理者的能力增长点所在。本研究将为学校营造一种开放的、生成的、发展的、合作的、沟通的课程文化。

实验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习合作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协作完成,凭借学生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大脑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学习,不断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使学习内容有更强的内在联系、更容易理解,同时实现学生认知策略的发展。为达到目的也应重视实验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通过多样化的物理课堂实验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实现课改新课标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无疑是有很大现实意义的。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实验教学的目的研究、实验原理研究、实验设计研究、实验步骤研究、实验数据研究。

2.设计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3.设计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活动的原则和切入点。

4.设计物理实验课堂的组织与实施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其主要特色与创新

1.调查研究法——对多区域、多层次、多类别、多特征的课型状况进行充分地调查与研究。创新:通过听课、座谈、问卷调查等手段搞清目前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现状,并经过综合分析,构建物理实验教学的模式。

2.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关于课型的大容量相关文献作以收集、梳理、研究和综述。

3.理论建模法——对实验课型的理论加以系统性研究,对课型的模型加以系列化构建。

4.资源推广法——开发课型优秀资源,对课堂问题与现象加以集成,为课型实施与优化搭建平台。

5.实证分析法——把传统课型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机结合,在多样本实证研究中完善课题成果。

6.网络动态法——通过课题研究网,呈现研究过程、开辟课题博客、动态修订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进程

1.课题研究的准备(2016年1月~2016年3月)

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加对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2.课题开题报告会(2016年3月)

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

3.课题实验(2016年3月~2016年10月)

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近两年的实践中,课题组成员除了正常的工作外,经常挑灯夜战,见缝插针,不厌其烦,带病工作,为教研课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

4.汇报成果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2月)

课改教师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课件、论文、材料、数据等。

5.修改完善阶段(2016年12月~2017年1月)

在大量数据、案例、实验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

6.上交学校评审(2017年1月)

7.进行课题结题报告。(2017年1月)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1.探索尝试出实验课堂教学模式。

其课堂结构是“情景激趣→问题导引→活动探究→反馈交流→应用活化”。 具体概括如下:

(1)学生围绕教师创设的物理情景或现象引发学习兴趣,教师设法激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提出探究问题;

(2)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探究问题,形成和检验假设,解决问题,解释观察结果;

(3)学生分析、解释数据,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综合归纳;

(4)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与评价所学内容与学习方法;

(5)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情境,以拓宽理解,形成新技能。

2.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设计出了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活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为切入点着手进行:

(1)选取适当的物理情景,以“激疑导问”为切入点,培养实验意识和实验态度。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了实验的乐趣,领略了实验的方法,初步学会了自主的用探究的、实验的方法去研究物理问题。

(2)选择适当的物理问题,以“竞猜遐想”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与实验室文明。

(3)通过实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的兴趣,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作用。选取适当的物理实验,以“自主设计”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方法。

(4)联系生活和技术,以“学会应用”为切入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通过实验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获得信息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6)通过实验活动培养了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和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七、成果的影响

1.活动开展以来,保持了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增强了学生对物理实验课的兴趣,许多同学在活动中始终有一种兴奋感、满足感,激发了学生质疑和探究的兴趣。我们感到许多学生学习物理的劲头提高了,喜爱物理学科的人数更多了。

2.某些所谓的“差生”也在实验活动中崭露头角,使得其他同学刮目相看。问问题的人多了,学生的分析和观察能力提高了,学生中常常可以看到为了某一个物理问题许多人为它争论的面红耳赤,学生间的交流多了,相互合作多了,关系更融洽了,更自信更富于挑战了。原来很难开展的小制作,小论文的活动现在日益增多,逐渐丰富起来了。

3.课题开展以来,特别是那些活动积极份子的观察能力,思辩能力,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因而使得我校在市、区等各类和物理有关的竞赛中获得了好成绩。

4.活动开展以来,学生所提的问题不局限于课本,不局限于初中物理知识,对我们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逼着我们教师去不断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要去改变自己教学和辅导的手段及方法,来适应新的情况。活动中培养了我们教师要去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和善于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思想付诸实践,去探究,去实验,活动的过程中要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把活动进行下去等能力。

活动消除了师生的对立的情绪,联络师生关系,密切了师生的感情。取得了一定的开展实验教学的经验,为新课程的教学做了有益的准备。

通过活动,促进了物理教师的成长,构建了实验课的有效模式。

实验教学有其显著的优点:一是“广泛性”,无论定性的物理概念还是定量的物理规律,都可以由演示实验或学生探究实验来完成;二是“参与性”,实验探究过程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三是“高效性”,实验教学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益,提高课时利用率,优化课堂教学。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资源等要素促使学生对知识主动地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主要思想。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学,改进教法,突出学法,充分发挥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在意义建构中培养科学实验方法。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我们感到由于受现行教材和考试制度的限制,实验活动目前还未能在大面积的在课堂全面推开,特别是初三年级下学期因中考的压力,课后的实验活动也因学生没有时间而无法正常进行了。所以迫切希望使用新的教材和实行新的评价制度。

2.要在课堂上大量的开展实验活动,实验仪器要做到尽可能基本配套,取用方便。要靠课后或课前的老师或同学自备自制一学期搞数次还可,多了老师和同学在准备费的时间太多,实际操作上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步设法解决。

3.一堂优质高效的科实验课需要时间作保障,这正是有效进行实验课的矛盾所在,也是本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实施实验教学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这些都是本课题今后的研究方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下一篇:初中学校德育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