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022-07-07

第一篇: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姓名:沈梦婷

班级:12级新闻0班

学号:20121045 大众传媒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摘要]新闻媒介不仅是信息交流沟通的工具,而且经常充当公众舆论的引导者和代言人。新闻媒介作为舆论工具,往往能够影响国家政策。在国际关系中,则影响国家的对外政策,进而影响国际关系。世界各国政府利用大众传媒向外部传递信息,展现自己的外交活动。既以此来塑造国家形象,又以求赢得战略主动,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大众传媒;国际关系;议程设置;舆论导向

大众传媒,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西方出现的一个概念。一般来说,大众传媒可以分为以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媒介和电影、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两大类。互联网的出现又使大众传媒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众传媒作为“第四种权力”,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一、大众传媒影响国际关系的方式

(一)通过媒介议程设置的功能

议程设置理论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题目是《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

这个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新闻媒介提供给公众的是他们的议程。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受众会因媒介提供议题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首先采取行动。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是简单的相吻合,这与其接触传媒的多少有关,常接触大众传的人的个人议程和大众传媒的议程具有更多的一致性。也就是说传媒的效果和作用在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大众传媒只要对一些问题给予重视,集中报道,就能影响公众舆论。大众传媒注意的那些问题并按照大众传播媒介给问题确定重要性次序,给问题分配注意力。议程设置功能通过知觉模式、显著性模式和优先顺序模式发挥作用。

在国际关系中,大众传媒通过议程设置功能,使得某些国际事物的重要性显现出来,引起公众普遍关注,从而也影响政府、外交决策目标和重点的设立,有时甚至直接促成了政府的重大决策。

如1998年11月,由于伊拉克拒绝联合国的武器核查,美国准备14日对伊拉克进行轰炸。轰炸时间定在美国东部时间9点。8点刚过,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伯格就在家里接到电话:CNN记者萨德勒正在巴格达进行直播,他从一位伊方官员处得知萨达姆已对安南秘书长要求伊接受核查的信作了“积极的”反应。8点15分,伯格赶到白宫,克林顿一边收看CNN的报道,同时与他的安全顾问们正在通话讨论。8点45分,克林顿下令五角大楼推迟这项计划。后来,这项轰炸计划被取消了。这个例子表明,大众传媒可以影响通过影响公众舆论进而影响一国政府的对外政策。

(二)舆论导向作用

除了议程设置之外,大众传媒还有极强的舆论导向作用,在国际问题和外交政策上这种独特的功能更能凸显出。

我们普通公众对国际问题的了解相对较少,外交政策对我们来说过于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新闻报道不仅告诉人们世界上发生的哪些事件更为重要,而且还能按照自己的选择来强调或隐瞒或暴露某些事实,支持或批评政府的外交政策与行动。从而影响公众对国际事物或外交政策的看法。这样就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导向,给外交政策带来推动或抑制的影响。

如1993年底,美国的电视上充满了索马里内战造成的杀戮不止、饿殍遍野的画面。克林顿紧急下令美国军队参与一项在那里的维和行动。然而,没有多长时间,电视上几个美国兵的尸体被愤怒的索马里人拖过大街的镜头立即令全美哗然。公众要求撤军一浪高过一浪。美国政府匆匆终止了这次不成功的维和行动。美国的政治分析评论家说,是“CNN”把美国拖进了索马里,也是“CNN”把美国拉了出来。舆论导向对一国的对外政策有重要的影响。

二、大众传媒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塑造国家形象

塑造国家形象,是新闻传媒对外报道中最重要的和长期目标。国家形象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大众传媒有意无意、客观或非客观地“塑造”出来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世界的目标聚焦中国,这是塑造国家形象的良好契机。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在2007年1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要求,中国大众传播媒体要立足于服务执政党和政府,围绕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我国的新闻联播节目,也致力于塑造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正面的报道远远多于负面报道。

(二)大众传媒促进国际冲突缓和

大众传媒在消解国际冲突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功能。传媒通过信息的传递,能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国际关系的良性发展。

在国际冲突的解决过程中,各国政府都会利用大众传媒宣传本国的策略、政策。影响本国大众、对象国的政府和民众,从而赢得民心,形成有利于本国的公众舆论。

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还展示了大众传媒作为危机解决中的非官方管道的不可或缺作用。古巴导弹危机前后历时两周,之所以能在短期内迅速解决,除了对核战争共同的恐惧心理使得美苏双方基本上都保持克制和忍耐的态度外,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美苏之间建立了迅速、有效和秘密的大众传媒沟通渠道。1962年10月26日,苏联驻华盛顿克格勃官员福明与美国广播公司记者斯卡利秘密接触,首次提出苏联将从古巴撤出导弹,条件是美国保证不入侵古巴。会谈打破了美苏两国之间的僵局,首次提出了谈判的方案,为此次危机的最后解决打下了基础。

(三)大众传媒能加剧国际冲突

大众传媒具有一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色彩,容易导致国际冲突的发生。任何国家的大众传媒都是为一定国家利益服务的,受本国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制约。

例如,在阿以冲突中,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相互展开的传媒攻势,成为中东地区战略互信难以真正达成的原因之一。巴以民众对巴勒斯坦地区的要求已经上升为宗教追求,尤其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右翼犹太复国主义的宗教价值取向,使得阿以冲突的政治解决困难重重。尤其是,阿以各自“具有针对性”的传媒宣传,成为国内滋生极端民族主义的温床。埃及前总统萨达特因为签订承认以色列的戴维营协议而遭自己士兵的枪杀;同样,因提出“土地换和平”的以色列前总理拉宾重蹈萨达特覆辙,最终为和平运动而献出生命。 国际范围内传媒力量的不对称发展,明显不利于国际冲突的彻底解决。长期以来,大众传媒

几乎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垄断,因此,大众传媒尤其是在关注发展中国家事务或国际事务时,总是难免要戴上工业化国家自己准备好的有色眼镜。大多数情况下,报道或是不全面的,或是不真实的。这种现象引起了发展中国家的极大不满,容易导致冲突发生。

(四)媒体自身成为国际事务的主角

大众传媒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也进入国际关系漩涡的核心。最著名的就是丹麦漫画事件。2005年9月30日在丹麦销量最大的日报《日德兰邮报》上刊出了一组漫画,该组漫画由讽刺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12幅漫画,由此引起伊斯兰世界的强烈不满,该组漫画也被称为丹麦漫画。

在伊斯兰世界,刊登先知图像已是亵渎先知,因此丹麦报业此负面描绘穆罕默德的12幅漫画,导致穆斯林民众的抗议,也带来部分极端分子的恐怖威胁。丹麦政府尽管谴责这样的污损行为同但也指出丹麦民族的幽默特质,并强调捍卫民主与言论自由。随后,丹麦、德国、瑞典、挪威、比利时、冰岛及其他部分欧洲国家及美国的报纸也陆续刊登这些漫画,立场同样是捍卫言论自由。伊斯兰世界的抵牾情绪与动作亦逐步升温,该事件成为国际瞩目的新闻及政治事件。后来经过各方努力,丹麦漫画事件渐趋平息。

在国际关系中,传媒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大众传媒积极投入到报道事件本身,也对国际关系起到一定的作用和影响。各国应正确利用大众传媒的作用,让传媒推进国际关系良性发展。

第二篇:中东北非局势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010年12月17日,由突尼斯一个失业大学生与警察发生的冲突引发了国家骚乱,烧遍了整个突尼斯,本﹒阿里政权下台。更加出人意料的是,突尼斯**,一石激起千层浪,震动了阿拉伯世界,引起了连锁反应,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被迫辞职,阿尔及利亚、也门、巴林和利比亚等多国也出现一系列**。中东进入了敏感的政治动荡期。目前北非中东动荡已经持续数月,不仅对阿拉伯世界造成直接和广泛的影响,对国际形势也将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阿拉伯世界由22个国家组成,总面积约142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4亿。阿拉伯世界覆盖北非、中东,盛产石油,扼守地中海重要运输线。阿拉伯世界既自成一体,又与外部世界密切相接。这一地区历来十分复杂,各种内外部因素相互渗透,矛盾交织,宗教组织庞杂,传统的种族宗教冲突始终难以平息,加上近年来恐怖势力以此为基地,可谓是热点密布,一触即发。

此次被外界称之为“茉莉花革命”的突尼斯内乱引发阿拉伯世界的整体动荡,反映了阿拉伯世界所具有的共同性的一面:这些国家发展水平相似、经济结构单一,管理方式不足,政治、经济与社会模式相对封闭和脆弱。而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静水深流,使得潜在的冲突易燃突发,且难以控制地播散。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一些国际**并非由国家间冲突引发,却可能从国家内部冲突催化外溢为地区冲突。这是当前北非中东**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

由此可见,地区内和地区间的相互交往合作的加深,一个国家内部的稳定与发展不单单是国家自己的事情,其对于地区的安全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当前北非中东**可能产生的影响,可以从偶然性、联系性和有限性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其一是偶然性。诚然,中东北非**有其深刻的国内社会背景,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事件发生的时间、引发**的直接诱因都具有偶然性,并不是蓄谋已久或外部势力长期策划、设计和控制的结果。看待这一事件不能忽略偶然性因素而单纯强调必然性因素。这对于我们分析事件的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影响都至关重要。

其二是联系性。我们不能误用因果,但我们又必须看到那些我们没有足够重视的联系性,对可能产生的影响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在这里必须强调此次**对非传统安全的影响。首先是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此地并非国际著名产粮区,但却是小麦生产不可缺少的化肥原料磷酸盐的重要产地。北非占有全球57%的磷酸贸易、46%的磷酸盐贸易;其次是石油价格出现重大波动。埃及与其近邻都是传统的产油国,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主要的石油供应地之一。埃及还拥有苏伊士运河等世界重要的石油通道和物流中心,每天有100多万桶原油从这里通过。自利比亚动荡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超过每桶100美元,达到二年半以来的最高值。第三是有可能对欧洲造成新一轮难民潮。据意大利相关结构估计,中东北非动荡将可能出现一百万难民涌向欧洲邻近国家。第四则是恐怖活动。由于中东北非动荡与政权更迭相关,一些支持恐怖主义或恐怖主义势力、政治组织可能掌权,这将有可能对国际反恐形势直接产生颠覆性影响。伊斯兰教激进派势力也可能由此坐大。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国家间合作。

其三是有限性。此次事件的重要影响不会造成中东政治格局或全球政治格局的根本改变,事件不可能对全球力量格局造成根本性影响,对大国战略调整的影响也是有限的。对于全球政治或全球治理具有重要影响的G20成员中,虽然有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但没有一个是处于此次**中的国家。

从地区政治格局看,由于埃及穆巴拉克的下台,美国可能会加大与北约中唯一的伊斯兰教国家土耳其的合作,土耳其在这一地区中的地位和影响将会加大。但对于地区稳定的作用仍有待评估。此外,由于中东出现乱局,这一地区出现反美情绪,伊朗内贾德政权稳定程度不降反升。

美国对于中东北非**的政策陷于困境:一方面表示支持,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政策谨慎犹豫。虽然美国在言语上支持中东的民主进程,但由于美国在中东的利益错综复杂,政治后果尚不确定,采取何种具体政策还处于讨论之中。

美国与欧盟北约等组织在对待这一地区局势的军事介入方式以及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等问题上也有分歧。值得注意的是在埃及为期18天的倒穆风暴中,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群众参加示威游行,虽然矛头指向穆巴拉克,但反美反以情绪贯穿其中。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说,反美情绪在埃及浮现,美国的风险是正在失去对这一地区的影响力。

中东乱局会对美国总体战略产生影响。美国的中东外交是考验奥巴马外交的关键,是其谋求外交得分的核心地区之一。因此,没有确定把握,奥巴马不会轻易出牌。

美国会投入相当精力做好中东的维稳工作,将更多的资源投入中东新秩序的构建。埃及和中东**必将损耗美国的外交资源,牵制美国的精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在东亚战略的部署。

但从根本上说,除非中东地区出现了大规模反美行动,否则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的总趋势不会改变

第三篇: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

不良的师生关系会损伤学生的身心健康。当师生人际关系不和谐,或发生矛盾冲突时,学生就会感到心存压力,心情抑郁,长此以往,必然导致身心健康的损伤,主要是:(1)生理功能紊乱,身体不适,有饮食障碍、睡眠障碍、肌肉紧张性疼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2)心理功能下降,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降低等;(3)负性情感增加,过分压抑造成学生心理紧张、烦恼、易激怒、焦虑等负性情感;(4)情感迁移泛化,迁怒于他人,形成抑郁状态等。

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学习动机中有一种重要成份是交往动机,交往动机包括愿意和别人相处,而不愿意一个人独处,愿意跟语言、兴趣、习惯相同的人相处而不愿意与意趣观点不同的人相处,交往动机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两种相反的作用,学生与教师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动机就会起积极作用,学生就会特别努力地学习他所喜欢的教师的课程;如果师生关系不良,交往动机就会起消极作用,学生就会不愿意学习该教师所教的课程。

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师生关系良好,学生感到安全、轻松、愉快,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师生关系不好,学生就会感到焦虑,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构建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平等、信任、理解、宽容、真诚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教师要以平等的观念对待学生,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以自己健康的人格去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成为心理健康的一代。

第四篇:论中东北非局势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摘要:目前中东北非局势的地区影响和国际影响来看,其巨大的影响力无疑仍处在持续发酵的过程之中,美国中东战略调整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东北非 美国 国际形势

当前,中东北非地区一些国家局势动荡,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美国表现尤其活跃,再次以“支持民主”为由,直接介入该地区事务。国际舆论认为,美国这步“险棋”不仅可能使当地局势更乱,麻烦更多,更不排除引发新的矛盾、冲突和对抗,对国际和中东北非地区的和平稳定局势不利。

对于当前北非中东**可能产生的影响,可以从偶然性、联系性和有限性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其一是偶然性。诚然,中东北非**有其深刻的国内社会背景,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事件发生的时间、引发**的直接诱因都具有偶然性,并不是蓄谋已久或外部势力长期策划、设计和控制的结果。看待这一事件不能忽略偶然性因素而单纯强调必然性因素。这对于我们分析事件的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影响都至关重要。

其二是联系性。我们不能误用因果,但我们又必须看到那些我们没有足够重视的联系性,对可能产生的影响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在这里必须强调此次**对非传统安全的影响。首先是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此地并非国际著名产粮区,但却是小麦生产不可缺少的化肥原料磷酸盐的重要产地。北非占有全球57%的磷酸贸易、46%的磷酸盐贸易;其次是石油价格出现重大波动。埃及与其近邻都是传统的产油国,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主要的石油供应地之一。埃及还拥有苏伊士运河等世界重要的石油通道和物流中心,每天有100多万桶原油从这里通过。自利比亚动荡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超过每桶100美元,达到二年半以来的最高值。第三是有可能对欧洲造成新一轮难民潮。据意大利相关结构估计,中东北非动荡将可能出现一百万难民涌向欧洲邻近国家。第四则是恐怖活动。由于中东北非动荡与政权更迭相关,一些支持恐怖主义或恐怖主义势力、政治组织可能掌权,这将有可能对国际反恐形势直接产生颠覆性影响。伊斯兰教激进派势力也可能由此坐大。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国家间合作。

其三是有限性。此次事件的重要影响不会造成中东政治格局或全球政治格局的根本改变,事件不可能对全球力量格局造成根本性影响,对大国战略调整的影响也是有限的。对于全球政治或全球治理具有重要影响的G20成员中,虽然有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但没有一个是处于此次**中的国家。

从地区政治格局看,由于埃及穆巴拉克的下台,美国可能会加大与北约中唯一的伊斯兰教国家土耳其的合作,土耳其在这一地区中的地位和影响将会加大。但对于地区稳定的作用仍有待评估。此外,由于中东出现乱局,这一地区出现反美情绪,伊朗内贾德政权稳定程度不降反升。

美国打着“支持民主”的口号介入中东北非地区事务,终究是为了维护美国自身的利益。有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美国在中东北非地区的所作所为大致有三方面考虑:第一,宣扬、推行美式价值观和政治体制;第二,通过所谓“支持民主”的行动,力图在动荡局势中掌控先机和主动,消解反美力量;第三,通过在中东北非国家扶持新政权力量,维护、巩固美国在该地区的既有利益。美国对于中东北非**的政策陷于困境:一方面表示支持,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政策谨慎犹豫。虽然美国在言语上支持中东的民主进程,但由于美国在中东的利益错综复杂,政治后果尚不确定,采取何种具体政策还处于讨论之中。

美国与欧盟北约等组织在对待这一地区局势的军事介入方式以及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等问题上也有分歧。值得注意的是在埃及为期18天的倒穆风暴中,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群众参加示威游行,虽然矛头指向穆巴拉克,但反美反以情绪贯穿其中。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说,反美情绪在埃及浮现,美国的风险是正在失去对这一地区的影响力。

中东乱局会对美国总体战略产生影响。美国的中东外交是考验奥巴马外交的关键,是其谋求外交得分的核心地区之一。因此,没有确定把握,奥巴马不会轻易出牌。

美国会投入相当精力做好中东的维稳工作,将更多的资源投入中东新秩序的构建。埃及和中东**必将损耗美国的外交资源,牵制美国的精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在东亚战略的部署。但从根本上说,除非中东地区出现了大规模反美行动,否则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的总趋势不会改变。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处理国际问题,要本着对国际社会高度负责任的态度,要遵循公道,坚持公义,尊重主权、领土完整的原则。任何基于私利的外部介入,无论旗号多大,调门多高,都无助于地区和国际的局势稳定。

第五篇: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艺术设计学院 、

环境艺术设计本科一班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给人际关系带来了新的冲击。它扩大了人们之间的交往范围,使人际交流能够双向互动或多向互动,交流更直接、更快捷。但它同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应采取如下措施:建立健全法律制度,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观,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推开21世纪的大门,网络狂潮呼啸而来。网络,这道科技革命最亮丽的风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冲击影响着我们周围的一切。它正把人际关系引入一种新的结构之中,使人际关系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

现在社会的人际交往变的更加的微妙,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蛮对面,被视为所谓时尚的是一种新的方式,那就是网络交际。科学是把双刃剑。虽然让我们有了一种特殊的精神支持,拓宽了交流的方式和路径,也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寄托和享受。但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负面效应。科技让我们感触到人类再往思维机器发展。

宿舍往往是同学们休息交流的主要场所,却有一样东西悄然侵入其中。这就是“该死”的网络。它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沉寂,越来越走向迷途。现在取代老方式的方法是,熄灯后每人拿着一部手机上网。上网、聊天成为每日必不可少的生活消遣。

在网络背后有着怎么的一个世界?每个人都能随遇而安的肆意的找个网络空穴驻扎。每个洞穴里都有一批“怪兽”在徘徊、戏弄、恶搞。我所说的每日晚上空洞的手机生活就是其中之一。看着身边的人,面对这样的生活很少有人感觉厌倦,而是无遮拦的强化放大。这就是每天晚上沉浸在里面各自追寻自己的“事业”。

以自己为例。贴吧生活占领了我几乎所有的网络生活。这里是我网络的家,这里有与我一样爱好的人,我们疯狂地进行着一切人与人交往所会遇到的问题。这里有纯真无邪的友情、敢于付出的甜蜜爱情、也有思想、行动各异的帮派和无休止的合作分裂拼取的争斗。完全可以看成是一座“光明”与“黑暗”并存的宫殿。。我一直都把它看的很高,就向对待自己的事业,用心呵护着。让我自己都无法理解的是竟然把它当成一个小“国家”。对贴吧的管理和发展也被我驾驭上了“政治”色彩。想起来很搞笑,却很难更正。

最近的贴吧生活让我感觉厌倦。每日的短信、飞信、qq、电话连绵不断。不管是联系感情的还是问事情的,他们占据了我的大片生活。我的现实生活开始被打乱。还是庆幸自己是比较早觉醒的。我把精力都放到这里,可以说取得了有极少数人能达到的人际关系网。自己是满足和欢愉的。可辨证的想下,却发现自身失去的太多了,我的现实生活哪里去了?多久没和同学、朋友联系了?难道把他们都给忘记了吗?每日相见挤在一起的同学所说的话竟然少于一个从未见过面的“陌生人”,难道我们都开始异化了?

现在的我不仅开始讨厌甚至憎恨自己的这种行为,于是开始试着去改变自己和身边人的做法。但我失败了。一是自身还不能完全的控制,二是他们根本不了解我的意思,还用极度有理的狡辩理由为自己辩护。有时竟有抽他们的冲动,每当这样想又感觉不值得。为什么因别人而气自己,自己也太亏了。冷漠就冷漠吧,不是我一个人的错,因为我试着改变了。我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有绝对的信心,貌似我故事的毛病再次复发,但我愿意任由它放纵。

黑夜的网络生活让我们陌生了,沟通减少了距离便拉来了,感情自然也就淡了。矛盾便也像雨后春笋滋长了。我庆幸觉悟的早,看透网络的本质不难发现,虚拟的世界往往把自己好的一面献给别人,而多少隐藏了自己的一些东西。感觉自己是看透本质的一个先进者。

让那些人们继续卖弄自己为是的“网络”吧。得到的只是虚拟的触及不到的具有心里幻想色彩的所谓朋友,而失去生活中的能切身帮助自己的实实在在的亲人,孰轻孰重显然意见。有人说两者能调解的很好,首先说不否定这样的事情,但是对于多数人来说最好的检验办法就是身边的朋友给你的答案。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农村的孩子为了上网去一对老夫妇家偷东西,正好被老夫妇撞见,孩子于是残忍的杀了这对夫妇。一个老婆婆路过看到这情景,孩子冲上去砍了老婆婆30多刀。事后警察问为何这么残忍时,他的话惊呆了,杀他们的时候我感觉是种享受,有无比的快感,因为游戏里就是这样的。

这个问题不能说明太多问题,有人会说偏激,我们的自制力不会如此。我从不玩游戏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为了改变吸毒者的状况,多少健康的人去吸毒想把亲人和朋友带出毒瘾而最后一起沦陷的。你对你最好的朋友了解吗?你对自己了解吗?一时的好不代表什么,每天亲的和螺丝和母一样就是好吗?记得古人用实践验证的真理:君子之交淡如水。从哲学上讲,任何东西都是运动的,如果一样东西不动了那么就证明它已经小时。今天的我是我,而明天的我就是一个崭新的我。人的观念会随着时代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化而变化的。身边亲眼亲眼看到的都不能完全相信是真的,何况是对面相隔万里的“他“。网络的创建目标是实现资源的共享。而人的感情不是物品,更不能用来共享的。从各个角度来说还是把精力和时间都放到实际生活中,使网络成为为我们建设人际关系的服务的工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德国申根签证申请下一篇:第二届广场舞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