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防控

2023-06-12

第一篇: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防控

汇小贷分析企业融资与银行信贷风险防控的问题

在当前国家宏观调控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解决企业融资与防范银行信贷风险问题已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汇小贷对此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发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值得关注和警醒。

企业融资新动向值得关注

据调查,目前,小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融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小额贷款通过农村信用社取得,二是民间融资。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减弱。目前,由于国内证券市场股指持续走低,交易低迷,企业上市步伐放慢,短期内,银行信贷风险点有增多。尽管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加强对企业的信贷风险管理,但是由于企业与银行间信息严重不对称,使企业资金使用和流动缺乏有效的跟踪监测手段,银行很难掌握企业交易的真实资料,特别是对具有复杂关联关系的集团企业资金监控难度更大,银行贷后检查基本流于形式,如果企业经营出现异常,银行资金将面临较大风险。银行授信集中程度高,风险积聚。

由于大企业具有抗风险能力强、市场风险小、管理规范的优势,成为各家银行竞争的对象,企业的授信和风险集中尤为明显。融资呈现大额化、集中化和频繁化的趋势。企业跨区域融资缺乏有效统计监测。当前监管部门无法对异地银行机构对本地企业的授信情况进行统计监测,一方面造成本地区银行信贷统计失真;另一方面银行机构和监管部门不能准确判断企业的真实融资情况,加大了银行机构对授信企业的资金管理难度。民间融资加大了资金体外循环,一方面助长了社会非理性投资,大量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高污染、高能耗、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得以上马,加剧了社会投资风险。另一方面不利于社会资金的宏观调控,不利于经济金融稳健运行。须从点到面综合治理

完善法律法规,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障碍。商业银行必须尽可能了解和掌握申请贷款企业的经营情况和非财务信息,学会识别和判断一些企业制造的假信息。学习借鉴外国银行的先进经验,区分大、中、小型客户,采取不同的信息收集策略。同时,应建立健全经济法律体系,对造假的企业采取道义上的谴责及严厉的法律制裁。探索对大企业科学授信方式,防范企业多头授信、过度授信风险。建议商业银行采取银团贷款或主办银行方式,由各家银行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和负债能力,共同确定一个动态的综合授信额度,在总授信额度下,由各行具体提出授信数额。同时,银行监管部门提供一个商业银行之间及银行监管部门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加强表外业务监管,防范操作风险。从商业银行内部讲,就是要防范操作风险;作为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监管,密切关注发展趋势,严查违规办理票据融资业务。建立区域外银行机构对辖内企业授信的登记备案制度,定期为授信企业所在地监管部门提供授信信息,以便掌握和了解辖内企业的银行授信总体情况,加强银行货币信贷运行分析,提高银行机构和监管部门对相关企业的授信监控能力,防范银行信贷风险。

引导民间资本有序流动,切实解决小企业融资难。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社会集资,必须与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结合起来,需政府、企业和银行等多个部门联合起来,共同采取措施,加以研究解决。应尽快研究建立和完善民间融资管理体制,正确引导民间资本的合法有序流动。

第二篇: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心得

风险防控心得

随着2011年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CPI指数屡创新高。国家为了稳定物价和打压房价,大幅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息,银根大幅紧缩。在这种大背景下,温州作为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地方之一,民间资本就变得非常活跃,民间借贷的主体,逐渐从熟人过渡到陌生人之间。由于缺乏相互了解,导致借贷资金给对方必然会要求提高借款利率以弥补自己这部分风险。民间借贷的市场化造就了民间资本成本也急剧上升。在高额利息收入的引诱下,温州大批企业陷入了民间借贷的泥潭,近期不断传出企业老总出逃的信息。与此相对应,银行的大量信贷资产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在保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更应加大部门营销力度,争取早日完成分行给我部门的任务指标,通过部门已有的优质客户去拓展新客户,越是在银根紧缩的背景下,越是要加大营销力度,通过和优质客户合作,在其关系网中再寻找几家优质客户。在部门老总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共同营销,利用我行授信效率高,公银线产品较为丰富的特色,为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以此为契机开展我行和这些优质客户的合作。争取提前完成今年分行给我们部门的营销任务,同时也是为我部门完成明年的营销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于客户风险的失控。我们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机构,如果谈风险色变,那么这将会极大的约束我行的业务发展。我们应该以一种科学发展的态度来认识风险,只要我们认为风险是可控的比如客户提供了足值且变现能力较强的抵押物,或者

客户向我行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在客户生产经营状况正常的前提下,我们当然可以大胆的和客户合作。并不能因为最近一段时间银行业风险加大,而对拓展新客户心有余悸。

在具体操作业务流程上,客户经理更要树立风险意识,因为对于企业总体风险的控制,法律合同风险和程序风险都是企业总体风险的重要表现,虽然客户的实质风险主要有客户经理掌握,但是在经手具体合同、具体业务时也存在很多内控的风险。在合同的签订时,一定要确保当事人当面签字,在不认识对方的前提下,一定要通过身份证来进行核实,避免人情世故代签或在客户经理不在场的情况下签字和盖章,以免产生脱保的情况,关于合同的签订在和有关部门的衔接下,一定要最大限度的保障我行的风险,在具体业务办理,比如客户提供的购销合同和各种发票,客户经理必须核实其真实性,在抵押登记方面更要亲自把关,在他项权证的领取上更要亲自领取,避免客户带领而导致抵押失效的情况,有时候在经办具体业务时,会出现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客户一方面急于放款,而另一方面公司法人的签字或者保证公司的签字盖章没有落实到位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要如何学会向客户解释我行内控规章制度,让客户意识到一笔业务的快慢并不是我们业务部门一个人的事情,只有我们业务部门和客户相互合作才能真正快速的办理。

我们银行业作为一家经营资金的企业,从表面上看我们是从事资金借贷生意的企业,但是从本质来说我们是一家经营风险的企业,银行通过承担受让企业的经营风险而向企业收取相关费用。因此我们银

行的信贷业务从实质上来看就是在风险和利润中左右摇摆。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银行业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必然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欲望。

银行从业人员一定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财富观。我们平时接触的都是各种企业家,他们动辄上千万上亿的财富,这是他们一生辛劳所得,并不是通过高利贷和赌博所能带来的。我们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针对社会上各种不良习气特别是黄赌毒,我们客户经理一定要远离这些,因为我们是直接和资金打交道的人,如果在心态上出现问题,那么必然是大问题,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良好的心态,任何案件的出现所牵扯的当事人都是从小事的自我要求不高开始的,必须从源头断绝这种现象的出现。

第三篇:农村信用社多措并举防控信贷风险

农信社信贷业务是最重要的业务品种之一,信贷风险管理自然成为全面风险管理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可见从理念上提高认识,行动上采取多种举措防控信贷风险,显得很有必要。信贷业务始终与风险相依相伴,信贷资金运行中无论采用何种机制或何种措施,其作用只是在于降险、控险和防险,不可能做到绝险,没有一剂灵丹妙药可以防控所有的贷款风险。笔者就如何防

控贷款业务风险,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管理理念上提高思想认识

信贷风险控制不仅仅是管理层、风险部门以及信贷员的事,每位员工都应参与风险管理并履行职责。只有全员参与,人人都深刻认识“规避风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才能形成机构合规经营。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大力开展岗位操作和职业道德培训,使全体员工对“合规经营”、“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等基本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准确的理解,了解自己在操作中的职责边界和风险点,培养责任意识,在行动上杜绝违规,防范风险。

信贷风险根源剖析

信贷风险主因是贷款的“三查” 制度执行不力,信贷管理中普遍存在“三查”制度流于形式或“三查”工作做得不够深入的问题。贷前调查是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调查人员须深入客户查阅帐簿、凭证,核实数据,掌握企业的产品、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各种情况,对大量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形成客观、公正、有决策价值的结论,而很多信贷人员没有作出有深度的调查,不对相关的数字进行核实,只是根据企业提供的相关文字材料,对于企业提供的报表数据轻易采信和运用,按照银行信贷管理的要求进行摘录、整合,做出表面文章,造成贷前调查报告做出的结论失真使贷款失去了安全性。贷后检查作为风险控制的关健环节,需要信贷人员深入企业监控其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向、认真分析其贷款风险变化情况。实践中有的信贷人员对贷款企业后续管理不到位,很少到企业了解情况,无法随时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情况,贷后管理主要是为了应付日常制度检查的需要,只要填好表格就行,这种检查是企业报表数据的移位和凭印象做出的书面反映,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失去了贷后检查的真正意义,是造成贷款预警机制失灵的主要原因。

防控信贷风险的有效举措

建设信用工程。信用工程建设可从某个区域甚至全社会倡导信用社会,结合全国征信宣传活动的开展,大力进行农村地区的信用工程建设,显得非常必要,一旦形成人人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的良好氛围,从全社会角度创举良好的信用环境,为农信社防控信贷风险奠定信用社会基础,特别是信用村、信用户测评要抓紧抓到实处,充分发挥信用村、信用户的优势,保障农信社农村小额贷款额小、流动、分散、风险小的特色,历史实践证明小额贷款是农信社业务发展状大进程中质量最好的资产。

贷款三查制度执行落到实处。信贷风险管理应当贯穿于整个贷款周期,在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管理的全过程,形成相应的风险防范理念和风险监控机制。

首先是加强贷前调查,出具真实全面的调查报告,做出正确决策。

查清客户家底,看资产负债盘清客户家底。对客户的资产负债情况进行逐项核实,在工作底稿中详细记载,如:货币资金余额多少;应收账款余额多少,其中应收对象是哪些客户(如果太多就列出前几名大户),分别列出账龄及余额;存货金额是多少,按类别记下进价;固定资产余额是多少,其中房地产有哪些,设备有哪些,车辆有哪些等等,一一列出明细。同样,负债情况也要按上面要求列出明细及相应说明,然后初步算出该户资产的负债率等相关情况。

查明客户基本情况,包括法人代表个人品质、信用度、家庭基本情况,产品技术含量,经营管理方式,企业信用度、市场前景、发展后劲及经营管理能力。

查清客户收入情况及经营状况,首先逐项分析客户收益情况。如果是企业客户,要对其损益表进行调查核实,为此可以通过对客户在各银行间的结算与货款回笼情况、水电费缴纳情况、应付工资与实际用工人数是否匹配和工资是否发放到位情况、应缴税款是否缴纳情况等来分析损益表的相对真实性。如果是个人客户还应列出家庭其他收入及开支,算出其可支配收入。

通过对以前经营业绩及成果的调查可看出其历年经营情况,并与同行业相比较,分析其所处行业地位及持续发展前景。

充分运用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及现金流量指标来做好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加强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预测企业发展前景和趋势。企业的盈利能力从长远看,是决定贷款安全性的根本。

进行以上调查时,应要求客户提供佐证资料来验证数据及信息的直实性,为信贷人员出具真实的调查报告打下基础,并据以作出正确的决策,将贷前风险防范降到最低。

其次是认真执行贷时审查。审查人对信贷员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查,主要审查资料的齐全性、合法合规性;审查该笔信贷业务是否符合法律法

规、信贷政策及有关规定,对该信贷业务的整体风险进行评价,提出防范风险的意见,将审批资料提交有权人审批决策。

再者是加强贷后检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贷款发放后,如何进行贷后检查,在资金投向跟踪检查,收集、整理、归纳导致变化的因素,形成系统化的预警信号,进行风险预报,可以为控制化解风险争取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在信用风险预警上,

一般包括财务风险预警和非财务因素预警两个方面。财务因素预警,通过对借款人财务会计数据关注,计算其财务指标值,并与标准值对比分析指标变化,揭示指标值变化隐含的实质。非财务因素预警,通过对借款人行业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分析,总结归纳出影响贷款归还的早期预警信号,并建立预警模型,形成风险预警提示报告制度。

提高信贷管理工作效率防不良

信贷管理工作的效率决定了信贷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关系着信贷资产的质量水平。由于缺乏复合型的信贷客户经理人才,一个信贷客户经理要承担一定数量客户的贷前和期间管理的全部工作,工作种类多,任务繁重,无法有效地提高信贷管理工作效率。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要按照业务的流程特征划分单一性的岗位,一个客户经理只负责办理同一属性的工作。另一方面采取派单式的工作方式,合理分配信贷客户经理的工作量,才能充分发挥信贷管理人员风险防范

多种举措化解不良贷款

(1)开展“小额不良贷款笔笔动”活动。对所有农户、个体工商户及其他自然人类小额不良贷款进行全面清理,分类采取清收保全措施,能收则收,应收尽收,逐户上门,逐家见面,逐笔核对,不留死角,做到“笔笔动、户户到、村村清”,有收回可能的小额不良贷款,争取尽量收回,对一时不收回的采取必要措施,延续时效,保住债权。

(二)三点齐发攻不良。强化风险管理意识,确保新增贷款质量优化;多措并举盘存量,坚持“清收、盘活、置换、核销”八字方针,强化考核奖惩,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在清收的基础上,加大呆账核销力度,最大限度地消化历史不良;运用法律手段强制执行促清非,每季梳理法院执行案件进度,做到季季有进展,月月有绩效。

(三)精细管理防不良。改善信贷结构分散风险,从传统大额贷款为主传向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努力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小额贷款模式,优化信贷结构,保证新增贷款质量。把好投向三增压,增加农业贷款、新农村建设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压缩大额非农贷款、项目贷款、冒名及跨区跨片等违规贷款。策略到位保质量,目前各地都有市、区级开发区,经济活跃,新增贷款需求量大,借款人为三教九流、各路神仙云集于此,要从中筛选信用度高、经营能力强、贡献度大的客户也确非易事,严防新增贷款风险有策略:严格认定客户信用等级把好源头关,执行信贷审批制度、落实物权担保规则守好发放关,利用社会关系、法律制度清收不良贷款堵住不良反弹关,落实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履行问责关,防微杜渐堵不良。

第四篇:关联企业信贷风险2

关联方交易对企业信贷风险的影响与对策

[日期:2011-03-29] 来源:会计论文网 作

者:

根据关联交易的目的、性质和交易条件,可将关联交易分为正常关联方交易和非正常关联方交易。目前,我国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大多属于非正常关联交易。这种交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调节利润、粉饰报表、转移资产、转移利润、逃税避税、甚至逃废债务等。因此,作为多数集团企业主要债权人的商业银行,亟须研究并做好企业关联交易中的信贷风险防范。

二、关联交易对信贷风险的影响

(一)信贷过度集中风险。目前,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制度及多数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制度都规定了对单一客户的最大贷款或授信额度,银监会也发布了《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控制对单一客户信贷过度集中的风险。但由于关联方关系日趋隐蔽、复杂,增加了银行控制关联贷款的难度,并且我国多数银行都实行分支行管理体制,分支机构遍布各地;企业集团随着业务的发展也不断通过投资、参股等形式在各地建立关联企业,其形式各异,仅凭表面现象很难判定其间的关联关系;加之目前银行的客户信息系统不够健全,这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同一银行的分支机构与同一企业集团的关联企业之间的交叉贷款、重复贷款现象。由于关联企业之间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具有较大的同质性和关联性,整个债务链十分脆弱,如果一家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问题,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使整个企业集团的贷款安全受到影响。

(二)财务信息不对称风险。由于关联交易在企业集团的业务活动中占有比重很大,因此企业集团的财务报告很难客观地反映集团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且目前无论内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在关联方交易的披露上也极不规范。这样,银行就很难对企业财务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也就影响了银行贷前及贷后管理决策的准确性。主要表现有:

1、虚增资本。企业高估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虚增资本。关联企业之间的投资通常是以非现金形式投入的,在此情况下,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就会影响企业资本的真实性。很多投资方在以固定资产、设备、技术、商标使用权等投资时,往往高估资产价值,从而虚增了企业的资本。企业集团之间通过关联企业相互投资和参股,导致双方的资产和资本都出现了虚增,进一步影响了银行对企业资本实力及资产规模的正确判断。

2、虚增资产。在进入正常的生产经营期间,关联企业之间的资产重组、交易也较为频繁。例如,有些上市公司的母公司以大大高于公允价值的价格将商标权、专利、技术及其他资产出售给上市公司,或抵偿对于上市公司的债务。很多外资企业的母公司也是通过高价向外资企业出售设备、技术、原材料等,虚增了资产的账面价值。

3、虚假利润。关联方交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交易价格的可控性和非市场性,从而使得关联方之间可以通过不合理的转移定价来调节利润,改善财务状况,蒙蔽贷款银行。同时,关联企业之间还通过大量的应收应付账款的提前或延后确认造成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从而影响银行对其财务状况的分析与判断。

(三)担保虚化风险。集团企业担保的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保证人的履约能力问题。在保证担保的情况下,借款人的保证人是其母公司或其他关联企业,由于这些关联方之间在生产经营和财务等方面关系密切,因此当借款人不能偿还债务时,为其担保的关联方也会陷入困境,丧失偿还能力;二是关联担保的法律效力问题。目前,我国对公司为股东提供担保的法律效力存在一些争议。《公司法》规定:“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董事、经理违反公司法第60条规定,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规定:“上市公司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股东、股东的控股子公司、股东的附属企

业或者个人债务提供担保”。但现实的司法实践中,对于公司股东大会、章程明确批准、授权的担保的效力还是予以确认的。而除此之外的担保,则存在法律效力问题。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出于竞争等方面的原因,往往还要办理该种担保贷款,这类贷款也呈不断增长趋势。但其中有很多关联担保手续并不完备,如未经公司章程或股东大会授权,存在法律效力缺陷,所以作为债权人的银行的利益就很难得到保障。

(四)抽逃资金,转嫁风险。在借款企业取得银行贷款并建成投产后,投资方为了尽快收回投资并赚取高额利润,就会利用关联交易和不合理的转移定价,向投资方转移资产、资金,这违背了资本确定、维持和不变的真实性原则,降低了借款企业的偿债能力,把风险转嫁给了贷款银行。投资方提前收回投资的方式主要有:向被投资企业高价出售设备、技术及其他资产;向被投资企业高价出售商品,低价购买原材料;收取不合理的房地产使用租金、商标权使用费、社区管理费、技术使用费、管理费等;低价购买甚至无偿占用被投资企业的资产等。这样,投资方很快就收回了投资,而该投资企业看上去经营得很红火,但实际偿债能力很弱。

(五)关联企业在破产、清算中侵害银行等债权人的利益而带来的信贷风险。有很多企业在破产清算前,通过关联交易向关联方转移资产、利润,使包括银行在内的债权人利益受到侵害。例如,破产企业在破产清算前向关联方分配、无偿转让资产;以较低价格向关联方出售商品或资产;对原本没有财产担保的关联方债务提供担保;提前清偿关联方债务;放弃对关联方的债权或拖延行使债权等。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会减少银行等债权人的可分配资产,增加了银行贷款的回收风险。

(六)关联企业重组中的道德缺失加大信贷风险。关联企业通过破产逃废债务、企业分立、将债务留在原企业,悬空债务、抽逃优质资产、资金组建新的企业,将不良资产留给原企业,并由其承担债务,从而达到“金蝉脱壳”的目的。根据中央银行的统计,截至2000年底,在工、农、中、建、交五家银行开户的改制企业为62,656户,经过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的逃废债务的企业为32,140户,占改制企业的51.29%。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必然增加银行的不良贷款,加大信贷风险。

三、防范关联方交易风险的对策

(一)充分了解关联方交易的实质及其影响,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

1、理清借款企业的关联方关系。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在存在控制关系的情况下,关联方如为企业,无论他们之间有无交易,都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披露以下事项:企业的经济性质或类型、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地址、注册资本及其变化;企业的主营业务;所持股份或权益及其变化。银行信贷人员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企业会计报表附注;企业的合同、章程;企业业务往来的合同、协议、交易信息;要求借款企业提供关联方关系的资料等途径充分确认企业的关联方关系。同时,银行还要对借款企业所在企业集团的经营、财务状况进行总体的调查了解,以分析整个企业集团的经营风险、关联企业的担保能力等。另外,银行要注意收集和保存关联企业的资产、账号、股权分布、法定地址等情况,以便将来因借款人违约引起诉讼时,采取及时的资产保全措施。

2、了解关联交易的实质和影响,认清借款企业财务及经营状况的真实面目。首先,了解关联交易的性质及目的,分清其是正常的关联交易还是非正常的关联交易,交易的目的是什么,是否存在套取贷款、转移资产、逃废债务等侵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其次,对关联交易的金额或比例、定价政策等具体情况及影响进行调查了解;再次,运用关于关联方交易会计处理的有关规定和做法,对借款企业的销售额、利润、资产、资本等进行重估,挤干水分,对显失公允的交易获取的利润一律不予以承认。

(二)健全商业银行综合授信制度,防范信贷集中风险。对于企业集团客户的信贷业务,要纳入银行的综合授信体系。由总行或分行核定该企业集团的最高授信额度,包括各种形式的授信业务,如贷款、担保、承兑、开证等,既要包括表内授信业务,也要包括表外授信业务,从总体上控制住对该企业集团的风险缺口。该集团的任何关联企业从本系统取得的任何信用便利,都要计入授信额度内。建立与完善银行信息系统是综合授信制度得以有效运营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此,商业银行应建立起自己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来识别关联方关系,充分反映对企业集团的授信情况。

(三)在企业破产、重组过程中保全债权,防范企业的“败德行为”。一是要加强贷后检查工作,掌握关联企业资产、债务重组的动态。尤其要关注企业重组、破产、清算等方面的法律公告,及时申报债权;二是依法参与借款人在兼并、破产、改制过程中的债务重组,参加破产企业的清算和处置工作,最大限度保全银行的债权,防止借款人借改制、重组之机逃废债务;三是在借款人合并、兼并、分立、合资、联营前,应要求其清偿债务、提供担保、或由变更后的主体签订新的借款协议,落实贷款本息的偿还事宜;四是要充分运用《合同法》、《担保法》等有关债权保全制度,依法行使撤销权、代位求偿权,阻止借款人放弃债权或无偿、低价转让债权、财产等有损债权人利益的不道德行为,恢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五是对于在借贷活动中通过违规关联交易骗取贷款、逃废银行债务等造成贷款重大经济损失的借款人,要及时提起民事或刑事诉讼,借助司法部门的力量尽量挽回损失,打击逃废银行债务的违法、犯罪行为。

(四)规范关联公司担保业务,确保担保的法律效力。对于各类贷款担保,第一,应通过贷前调查、核保等过程,来确定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是否存在关联企业相互担保的行为。对于关联担保、尤其是公司为股东担保的,则要审慎处理。关联担保有一定的缺陷,如可能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等,但其最大好处是可以防止关联企业之间通过转移资产、利润来逃避债务。所以,银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接受关联担保。一般情况下,应要求借款企业较高层次的控股公司(至少是母公司)来提供担保;第二,要严格按有关法律规定办理相关担保手续,落实担保合同的法律效力。主要审查担保是否经公司董事会授权、公司章程是否明确规定董事会有权决定对外担保,担保是否经过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如股东大会等决议通过。审查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决议的合法性,担保决议是否由符合法定人数的股东或董事表决通过。为避免欺诈行为,应该要求担保人出具附股东或董事签名、且印章齐全的决议,必要时送律师、公证机关予以见证或公证;第三,规范担保合同文本,争取有利于银行的合同条款。例如,在借款、担保合同中规定出现不利于债权人的关联交易时银行有权宣布贷款提前到期并行使追索权的条款等;第四,在担保人不履行保证责任时,适时采取保全措施,尤其要充分运用股权查封等法律手段。在此情况下,银行可以就其在国内关联企业中的股权采取保全措施。

(五)多方联手共同防范关联方交易风险,保护银行等债权人的利益。财政部门要规范、完善关联方交易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财会监督检查,要求各类企业都要按《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披露关联方关系及关联交易的有关内容。工商、税务等行政管理部门要在企业兼并、合并、分立等过程中,依法行政,从严审查,规范程序,充分保证债权人的利益。海关、商检、评估、审计等部门要对企业投入的资金、设备、技术及商品交易等做好检验、审查和验资工作,确保企业资本的真实性。司法、执法部门要加强司法和执法力度,加强司法控制,保护债权人利益,打击借款人利用关联交易逃债、赖债等行为。尤其是要充分运用《合同法》、《破产法》、《担保法》、《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中的相关条款来防止借款人转移财产等侵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切实维护银行等债权人合法利益。另外,各商业银行之间要加强协调与合作,做到信息资源共享,避免对单一企业集团过度竞争或重复贷款。(作者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建萍.公司为股东担保的法律效力及商业银行的对策建议.金融论坛,2004.2.

[2]盐城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企业关联交易与银行应对方法.农村金融研究,2003.10.

[3]王梨,俞秋玮,龚达夫.论关联交易中的贷款风险防范.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0.

[4]李端生.关联交易会计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0.

[5]刘建民.上市公司非公平关联交易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11.

第五篇: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

一、原则:

建立小企业信贷六项机制,解决流程机制问题。六项机制是:利率定价、独立核算、高效审批、激励约束、专业培训、违约通报。

在指导思想上,应该从防范风险、对风险零容忍的思路向管理风险、经营风险和适度容忍风险的思路转变,处理好风险与效率、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充分运用高收益来覆盖风险。

在管理原则上,要树立全面风险管理、全员风险管理的理念,做到内控有标准、部门有制约、操作有制度、岗位有职责、过程有监控、风险有监测、工作有评价、事后有考核。

在信贷流程上,要树立全流程风险管理的理念,即从客户定位、行业选择、市场营销、贷款调查、贷款审查、贷款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等多个角度去防范信贷风险。

在信贷调查技术上,要摒弃依赖财务报表的调查方式,把客户真实的还款能力做为贷款调查的重点,加强对客户的诸如银行对账单、日常流水、增值税发票、个人存折、销售款回行等反映客户经营现金流的内容的考核,财务报表只作为参照。

在信用风险的计量上,探索运用客户前端风险评分卡及后端行为评分卡等手段,从企业自身指标和企业主指标、财

务因素与非财务因素等多个维度量化小企业信用风险,实现小企业信用风险计量的精细化和规范化。

在贷款定价方面,要坚持收益覆盖成本和风险的原则,对微小企业贷款等风险较大的无抵押担保贷款实行较高利率,但同时也反对无原则上浮利率,防止出现贷款客户逆向选择的风险,根据客户信用等级的评定结果,对那些评级较高,综合回报率较好的优质客户,实行优惠利率。

在对信贷人员的考核上,要建立立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考核机制,即在对各类客户经理的考核过程中,既注重对客户数量、贷 款余额、产品定价等因素的正向激励,同时也注重对贷款新增不良、贷款不良率等指标的考核,把业务拓展与风险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

在对不良贷款的责任追究机制上,要树立适当的不良容忍文化,对于小额信贷特别是小企业客户而言,因为小企业客户本身固有的资产规模小、从事行业窄、经营管理不规范等特点,有一定的违约是正常的,要规定适当的容忍额,这样客户经理才敢于去拓展小企业客户;否则,如果责任追究机制过于严格,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客户经理营销就会向大中客户集中,对小企业信贷整体发展是不利的。

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从客户定位已开始。科学设定制度、以及资源调配,最终达到收益覆盖风险的目标。

风险管理文化中主要有:

全面的风险管理文化:即内控有标准、部门有制约、操作有制度、岗位有职责、过程有监控、风险有监测、工作有评价、事后有考核。

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即不论前台、中台和后台部门;不论总行、分行还是支行;不论是营销经理、产品经理还是风险经理;不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一般信贷人员,都把风险管理当成自己的事,形成人人管风险,人人重风险的文化氛围。

重现金流的风险管理文化:即在客户还款能力考核、贷款调查、贷款审查、贷款审批包括贷后管理过程中,始终把客户的银行对账单、日常流水、增值税发票、个人存折、销售款回行等反映客户经营现金流的内容作为考察的重点,财务报表只作为参照。

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考核文化:即在对各类客户经理的考核过程中,既注重对客户数量、贷款余额、产品定价等因素的正向激励,同时也注重对贷款新增不良、贷款不良率等指标的考核,把业务拓展与风险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 小企业信贷风险管控十大法则:

1、第一还款来源和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是授信决策的主要依据。

2、不做当铺,不能有抵押就做。

3、申请人交易对手的资质与往来记录,是反映客户真实情况的有效途径。

4、与企业财务报表相比,非财务信息更具有价值。非财务信息包括独立的第三方信息。例如包括信贷卡信息、人行个人征信系统,网络信息以及周围对申请人实际控制人的评价及其它银行对申请人的授信状态。

5、一笔被挪用的贷款往往是不良贷款的开始。

6、盲目多元化经营往往是中小企业的自杀行为,我们支持的对象是主营业务突出的中小企业;

7、我们需要与它行竞争,但决不接收它行退出的客户;

8、产品的标准化是控制操作风险的重要措施:流程的标准化是控制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的重要举措。每个产品都要有具体的参数要求,产品设计得好,可以有效控制信用风险。每个产品都要有标准化的操作流程,通过流程控制,可以有效控制操作风险。

9、操作风险在中小企业风险防范中比一般公司客户风险防范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合理的流程设计、符合内控要求的岗位划分,严格的操作程序控制是防范风险的重要途径。

10、操作风险在中小企业风险防范中比一般公司客户风险防范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合理的流程设计、符合内控要求的岗位划分,严格的操作程序控制是防范风险的重要途径。

二、方法

(一)小企业信贷业务贷前调查技术

1、一个原则、两个重点、三个辨别、四个关注、五个方法。

调查以注重实际为原则;

重点调查还款来源,重点调查借款用途;

辨别证照合同真伪,辨别经营场所真伪,辨别抵押物真伪;关注现金流、关注上下游、关注产品质量和企业发展、关注企业主的人品和口碑;

多点核对法、明知故问法、逆算倒推法、见微知著法、比较分析法。

2、调查关键点 调查时“五重”

重法定代表人、重需求分析和用途判断、重实际业绩(毛利率检验)、重销售及回款(营业额检验)、重发展(前景分析) 关键点有: (1)经营场地

包括经营面积,经营场地是自有还是租赁。其中,租赁尤其注重租赁期限、租金额、租金缴纳方式,以及租金的年递增率;

(2)经营年限

需重点了解客户在相关行业的从业年限,尤其了解客户在当前经营场所的经营年限; (3)销售情况

了解客户的年销售额,产品的年销售量,产品成本,相关费用,并要求客户提供相应的凭证证实,客户的年销售额是客

户授信额度的重要依据,一般客户授信额度在年销售额的10%-20%。 (4)库存情况

库存量是当一个客户贷款出现逾期时银行实现债权最重要的保障,可根据相关行业的淡旺季情况,选定特定的时间考察客户的库存量,了解客户在月中、月末、季末、年末的库存量,

(5)上下游客户情况

上下游供应商的稳定性能体现出客户经营的稳定性。 (6)银行流水

注重银行流水,但是不应充分依赖银行流水。银行流水未必能体现出客户真实的经营情况,但却能比较准确的表现出客户参与民间借贷的情况; (7)客户资产情况

由于现在大部分客户都与多家银行进行合作,了解客户的总资产状况,针对客户的授信应该首先考虑将客户的资产负债比控在一个相应合理的水平。

(二)小企业信贷业务审批技术 “10+2”审贷法

1、基本情况分析

对客户提供的身份证明、授信主体资格、财务状况等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认真核实。主要包括营业执照、税务登

记证、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贷款卡、财务报告、企业验资报告等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2、信用记录分析

对企业的信用记录情况和借款人法定代表人的信用情况进行分析。如有在其他金融机构的融资,要找出背后的原因。对于自然人逾期记录,要辩证分析,非恶意拖欠可适当放宽。若是法人客户不允许逾期。

3、行业分析

对于行业特征及定位,行业成熟期、行业周期性、行业成本及盈利性、行业竞争力及替代性、行业监管政策及有关环境分析分析。国家宏观调控行业、多元化战略的企业、与环保政策有违背的企业、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等一定要谨慎进入。优先发展各类商圈、商贸市场的专业小企业客户群,以及产业集群度高区域内围绕核心骨干企业的上下游贸易链及产业链配套的生产型、贸易型、服务型小企业客户群体 。审慎进入建筑、装修、工程承包、理发、广告中介、小型物流公司等行业客户。严禁进入歌厅、洗浴等娱乐业客户

4、生产经营情况分析

通过对企业主营业务、结算方式、主要销售市场及上下游客户的分析来了解企业的主营产品及周转过程,全面分析企业的经营情况,看是否存在影响企业偿债的经营问题。

5、财务分析

重点考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增长能力、营运能力。

6、融资情况分析

融资情况分析主要是通过申请人在我社和他行的授信融资分析,进而判断申请人的整体融资能力,决定是否为申请人设定融资限额。融资多不一定是好事。

7、借款用途分析

主要分析借款用途是否符合企业的经营范围,是否合法、合规根据财务情况、购销合同材料等信息匡算借款用途,确定合理的借款金额及期限。

8、担保分析

对保证人的审查:审查保证人资格及其担保能力;审查保证人是否具有合法资格,避免不符合法定条件的担保主体充当保证人;审查保证人的资信情况,核实其信用等级等 对抵押物的审查,审查合法性、所有权属、评估价值、能否登记、变现能力、保管和处置方式等 。尽量不介绍客户给担保公司,担保公司推荐的客户也要慎重。

联保时尽量是行业协会推荐或自愿组成,银行不要配对,以免以后留下证据。

9、风险防范措施分析

主要针对调查报告撰写人提出的各项风险防控措施进行分析。

10、融资方案分析

对授信期限、额度、定价、担保、还款方式、组合收益等进行分析。

外部合法:

合法性原则是指开展信贷业务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监管部门的各项政策、规定、指导等。

例如:对信贷合同主体的风险防范:法人类客户、个人类客户。对担保条件的法律审查:担保主体资格问题、抵押担保的风险、质押担保的风险、公司法、物权法、最高法关于借贷案件司法解释、关于婚姻法司法解释

内部合规:贷款审批时还要遵守联社内关于授信业务的总体风险管理制度及小企业金融条线的各项规章制度。

小企业信贷审批重点

由于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等缘由,在贷款审批时要注意把银行对账单、日常流水、增值税发票、个人存折、销售款回行等反映客户经营现金流的内容作为审批时比对的重点,非财务因素则主要考察法定代表人及主要股东的从业经验、人品、个人爱好、诚信度、授信动机、经营能力及道德水平等。

(三)独特的小企信贷业务贷后管理技术 六维贷后管理技术

1、细分管理对象——根据不同客户主体资格(小企业法人

客户和个人经营类贷款客户)和产品特点,实施贷款差异化检查和逾期清收方式;

2、联动交叉检查实——根据小企业贷款的授信额度、担保情况、风险分类情况,采取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的检查方式、中心与金融部检查相结合、风险经理与营销经理交叉检查、客户服务与电话回访机制相结合的检查方式。

3、适时风险预警——风险信号识别、预案式风险预警传导,风险预案准备。

4、贷后管理监管——设立贷款管理三道防线:营销经理、风险经理贷款调查为第一道防线;金融部风险管理岗为第二道防线;联社统一督导为第三道防线。

5、实施递进清收——采用短信提示、电话催收、上门催收、债务重组和转化、发送律师函、诉讼等法律手段、债务核销等递进清收措施对逾期贷款进行催收。

6、多元手段的处置——通过贷款展期、重组等方式促进不良贷款转化盘活;探索风险代理清收,招投标清收、“以物抵债”、资产打包处置等方式进行清收;对于确实不能收回的不良贷款,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核销,做到“帐销、案存、权在”。

三、独特指标

科学设定以下指标,化解风险

1、金额大小

2、担保方式

3、 到期日设定

4、抵押率

5、费用指标

6、差异化利率

7、存贷比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最新生产成本控制方法下一篇: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