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与人文教育论文

2022-04-13

小编精心整理了《高校体育教学与人文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不但反映了高校体育对学生身心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彰显的也是高校体育对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终极关怀。鉴于此,本文就针对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进行了分析。

高校体育教学与人文教育论文 篇1: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加强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已经进入攻坚区和深入去,通过有效的改革,可以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达到体育训练目标。基于此,深入分析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趋势,寻求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是现代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身体素质

在现代高校教育体系中,体育教育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很多教师不主动探索,导致了体育教学的滞后性,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1]。

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存在的一般性问题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普遍教学方法的应用过于形式化、缺乏实质性意义的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初步成效,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一些较为新颖的高校体育教学方式也逐渐涌现出来,这些教学方式中有很多都是非常有效的,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观念,大大提升了教学的整体质量[2]。但是在此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一些教师的固有教学观念影响,对这些全新体育教学形式的接受程度较低,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又受课程改革趋势的影响,追求教学形式创新,仅仅进行形式上的应用,有些教师甚至过于追求体育教学形式,从而忽略了教学的最初目的,表面上看,老师较好的应用了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实际上却并未发挥教学方法的预期作用,有时甚至因为追求教学形式而耗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这是得不偿失的,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大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意义

(一)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的实际作用,引导学生主动的体育学习和探索新知识,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之下,学生普遍对老师的依赖程度比较高,一直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创新型教学方法在高校体育中的应用,可以改变这种低效率的教学形式,有效挖掘学生自身体育潜力,激发出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探索欲望,使学生逐渐树立起良好的主体性意识,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心,不断提升身体素质。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体育知识的趣味性与学生接受程度成正比关系,也就是说,新知识点的趣味性越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接受和理解的程度也会越好,越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利影响,由于老师的教学方式枯燥无味,教学手段单一,因此学生容易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这对于后续教学的有效开展是非常不利的[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背景下多元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老师可以在充分关注体育教学趣味性的基礎上,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发展情况,结合高校体育知识的本身特点,采取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调配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和弊端,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从而达到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实质作用。

(三)符合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育发展趋势下,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给传统教学形式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素质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是教育形式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基本要求,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和变革已经势在必行[4]。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形式逐渐暴露出了较多的不和谐因素,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严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实现自主学习,身体潜能激发也受到了较大的局限,这显然不符合当前教育的主流趋势。多元教学方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突出了学生体育运动的自主性,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突破能力提升的瓶颈,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运动体系,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整体要求。

三、通过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策略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校体育教学规划

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保证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为了有效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应该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在此过程中,老师应该在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成长和心智发展特点,这是在制定体育学习计划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因为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教学进度,这对教学计划具有较大的不利影响[5]。老师应该在教学计划制定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个性和共性特点,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突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并且根据教学计划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合理安排课时进度,及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在充分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情况下,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真正实现体育教学与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养成的有机结合,切实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二)系统性的开展高校体育教学

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知识都是具有较强系统性的,因此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过程中也应该遵循系统性原则,以免割裂知识的整体性,造成运动障碍。当前部分老师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也实施碎片化教学,不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都是片面性的,缺乏体系性理解,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也不能及时想到有关知识,对学习效果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6]。因此,为了有效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发挥创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际作用,应该注重体育训练的系统性,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合理规划,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运动体系,缕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以课程教育目标为主线,找出关键连接点,将教学改革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把握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三)体育教学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生并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根据自己既有的知识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新知识,构建体育运动框架,从而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这些都是学生应该主动完成的。但是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观念之下,学生的主动性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完全被老师的讲解所取代。同时,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也将学生限制在既有的体育空间之内,体育创造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影响了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老师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弊端,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信心,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强化训练,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四)开展有针对性的体育训练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进行适当的针对性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这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深化教学效果,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实效性,老师应该对体育知识的实际应用过程给予重点关注[7]。具体来说,在学习完一个新知识点以后,传统教学形式为了追求教学进度,都是继续学习下一个新知识,这对于学生是不利的,老师应该在学生学完新知识点以后,针对这个知识点开展体育强化训练,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然后对于个别存在的问题,高校体育老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体育指导,对于一些共性问题,说明大部分学生掌握的都不好,老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讲解,解决影响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要障碍。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程中,要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放在首位,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与接收程度,通过强化学生的体育认识,达到体育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俊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分析[J].体育时空,2017(24):115.

[2]王晉刚.浅议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大众文艺,2017(24):229.

[3]闫升.高校体育人文教育中茶文化的融入与贯通[J].福建茶叶,2018(2):259-260.

[4]孙春利,付思雨.浅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J].大观,2017(12):172.

[5]吴小茂.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生态化建设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8(2):182-185.

[6]张玉波.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与高校体育课教学之间矛盾问题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15): 41-42.

[7]陈雪燕,孙海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J].体育科技,2017(3):122-123.

作者:杨大本

高校体育教学与人文教育论文 篇2: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

摘 要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不但反映了高校体育对学生身心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彰显的也是高校体育对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终极关怀。鉴于此,本文就针对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进行了分析。文章首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入手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具体表现,然后又据此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重构策略,希望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人文关怀 高校体育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不但反映了高校体育对学生身心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彰显的也是高校体育对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终极关怀。但是,综观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却可以发现,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却始终处于缺失的状态,绝大多数高校在开展体育教育工作时,都存在工具化、技术化的问题,很少关注到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发展。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必将影响到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健康良性发展。鉴于此,本文就针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问题和重构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所启发。

一、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

首先,从宏观的层面来说,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高校体育的学科地位和学科作用存在明显不匹配的问题。高校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学生身心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很多高校在体育教学的课程安排和学分认定上却并没有给予其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始终将其作为次要科目对待,如何通过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也很少有人去关心,以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人文关怀长期处于被忽略、被遗忘的状态。二是,高校体育教育中普遍存在体育手段和体育目标相混淆的问题。很多高校在开展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时,都将“增强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而却忽略了高校体育的人文教育功能。虽然说,体育教育的本质功能决定了“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高校体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如果高校体育连这一基本功能都无法实现的话就失去了其存在的首要理由。但是,同时也要意识到,高校体育不应该仅仅只停留在增强体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层面上,将其作为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目标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实际上,高校体育的最终目标与高校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育人”,增强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只是实现“育人”目标的一种手段,同样的利用高校体育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同样也是实现“育人”目标的一种手段。将目标和手段相混淆,忽略了高校体育人文教育功能和其它价值功能的做法无疑是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缺失的一种体现。

其次,从微观的层面来说,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现阶段很多高校在开展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时,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需要。如,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开展等等,仍然是以教师为主的,并没有将学生置于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位置,这显然是与人文体育教育所秉持的理念背道而驰的,从而反映了人文关怀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缺失;二是,高校体育教学中对于特殊群体人文关怀的缺失。目前,多数高校对于身体素质较差或者是患有某种疾病无法参与剧烈体育运动的学生,并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任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将他们与其他的学生“一视同仁”,忽视了他们的特殊性和困难性,不但没有通过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这部分学生的有效发展,甚至使得体育教学成为了这部分学生的负担,而这实际上也是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

二、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重构策略

针对上文所分析的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特提出了如下几点重构策略:

首先,要注意改变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学科地位与作用不匹配的问题,将体育教学与其它科目的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根据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需求来科学的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将与高校体育中人文关怀相关的内容纳入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范畴。

其次,要注意改变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手段和体育目的相混淆的问题,一是要注意理清体育手段与体育目标的区别与联系;二是,要注意改变传统的生物体育观,树立科学的人文体育观,从而跳出体育教学始终围着学生体质转的不利循环,将高校体育的目标与高校教育的整体目标统一起来,为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而服务,为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而服务。

第三,要注意人文关怀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渗透。也就是说,高校体育任课教师在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活动时,要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置于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位置,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科学的设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评价,将人文关怀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第四,要注意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和关怀。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生中的特殊群体虽然在参与体育教学和锻炼活动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困难,但是他们同样也具有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需求。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为了满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应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教学安排。例如:可以有针对性的组织适合这部分学生实际情况的关于人体健康知识、自我保健知识等方面的教学内容,重视精神上的关怀与鼓励等等。

参考文献:

[1] 冯霞著.人学视野中的人文体育观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2] 张明,罗英.以人本主义角度探讨体育教学的人文关怀[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04.

作者:岳栋 关宇 李海龙

高校体育教学与人文教育论文 篇3:

试论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摘 要 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问题,是近些年我国体育教育研究领域和教学实践领域的一个重点。本文在阐述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三点建议,即:注意更新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理念、注意避免矫枉过正的错误、注意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氛围三点,希望能够为体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人文精神 高校 培养建议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首先,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决定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工作的开展。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康的体魄、健美的形体、健康的心理以及健全的人格的高素质人才。而这一点与人文精神的内在追求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因此,科学的高校体育教学是具有人文色彩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注重学生人文教育的活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其次,高校体育教学并不是孤立的、与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相割裂的,而是与多个学科、多种教育活动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的关联,这一点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来说亦是如此。如果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只重视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传授,而却不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但会因此影响到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深度,而且还会因此制约高校体育教学的水平。由此可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可行性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可行性则主要表现在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促进作用和高校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的独特性两个方面。

其中,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促进作用能够在教学活动的多个环节和多个层面得到体现。例如: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和沟通交流情况,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习惯和交往意识;再如,高校体育教学中很多团体性活动的开展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责任感,而这些实际上均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而高校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独特性则主要在于以下两点:一是,高校体育教学“寓教于动”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从自身的实践和体验出发来更好的领悟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二是,高校体育教学综合了教育学、心理学、运动学、解剖学以及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有着更为宽泛的学科基础,为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融入和渗透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促进作用和在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方面的独特性是毋庸置疑的,其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了切实的可行性。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建议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体现对学生的关怀,为了帮助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学会对待和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自身之间的各种矛盾与问题的正确态度和方法。而在实际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为了实现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培养,笔者在基于自身教学经验和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建议:

首先,注意更新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理念,重视人文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存在着知识化、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等一系列问题,以至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过于笼统,流于形式,而针对体育教学来说,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缺失的问题更是十分普遍。而要改变这种情况,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学校领导和高校体育教师要注意更新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理念,将人文教育的观念融入教学理念和实践之中,切实做到人文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其次,注意避免矫枉过正的错误。重视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并不是要忽视“生物体育观”的科学性和理性实施。没有了身体健康的发展,人文精神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因此,重视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要在“生物体育观”的基础上,引入学生的人文精神内容,两者都要重视、两者都要抓,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真正得到全面的发展,才能体现学生人文培养的真正意义,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现矫枉过正的错误。

最后,要注意在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氛围。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时,注意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氛围不但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影响,促进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成效的提高,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学习中的紧张感、压力感得到舒缓,从而唤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时,一定要注意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氛围。例如: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在教学训练活动的场馆里张贴与教学训练相关的名言警句或是口号,悬挂体育名人的画报的方式在无形中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也可以通过教学训练中体育名人轶事的穿插讲解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感悟等等,这些方式均能够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唐英等.人文科学与人文素质导论[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 尤西林.人文科学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 唐超.关于教育中人文精神缺失问题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作者:宣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科学使用实习生人力资源论文下一篇:非政府组织发展扶贫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