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心智修炼

2022-07-12

第一篇:管理者的心智修炼

管理者心智修炼

管理者的(素养)心智修炼

(孙子兵法始记篇读后感)

原文: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智:智谋才能。

智慧:对事物能够迅速地、灵活地、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

1.人人都有智慧,隐藏的深浅不同,有的人深藏没有得到开启,发挥不出来,有的人显得聪明实际上很浅显。

2.天才、聪明不等于智慧,只是对某一事物特定能力的表现,因此聪明的人,不得矜于智而忽略了用心,因为生活会使人衰老,但智慧是永存。同样不是天才的人,也不能拘于愚而怠慢了用心。

3.孔子说:“求学近于智”,学习与书本的人,因书而智慧,学习于实践的人因实践而智慧,求教于人的人,因他人的教导而智慧,学习于外物的人,因外物而智慧。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无所不学,则无所不智――智慧从学习中可以得到。

4.智慧从修养中得到: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毁人的善以为善、狡奸怀诈以为智,希望他人出错,耻于学又羞于无能,非君子也!因此也得不到智慧,智慧要有品格的修炼。

《兵经新论》中说:“智者因为尊重德行,所以能辨别是非,辨别善恶,知己知彼,明白顺逆,所以能知舍取,定计谋,判胜负,决生死”。

智则先知,知上、知下、知己、知彼。

知上:正确理解了解领导的工作思维。而不是在领导发怒的时候,心烦意乱的时候,提出自己

认为最好的提案。不瞽。“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没有识别能力。

知道上司优点,学与引鉴,取之长补己短;知上司之短,在工作中发挥己之长补充整体大局至长。知上之短:不能投其所好,知上之短不能自夸炫耀己之长。知下:了解下属优点、缺点,尤其在选拔人才的时候,知善阿谀谄媚的人而离之。了解员工所想,发自内心的关心员工的成长。

知下面:知滥竽充数者,弃之。

知强者:启用、挖掘重点培训、培养,使之成为以后的领导者接班人。知己:知己最难,虚谦听取他人意见帮助了解自己。

知己品行弱点,通过修身弥补;自责自己,反省自己。

知己能力弱点,通过苦练增加。

知己长处:扬长避短,发挥淋漓尽致,有成求感。

知彼:知己、知彼是辩证关系。

彼可以是同仁、彼也可以是竞争对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信:取得上司信赖:不说假话,不做里表不一的事,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巧作不如拙成。有困难求助于上司,是对上司的尊重,隐瞒害怕不等于尊重;

不弦耀自己和上司的关系亲近于他人之上。

取得下属信赖:坦承、率直、果断,“得人心者得天下”;不夸口,因客观因素而改变原方案时主动解释。

取得同事信赖:给同事一个热情帮助,合作的印象,对问题即注重自己的观点,又明确、 委婉已提出不同的看法。一件事情成功后是集体的智慧力量,而不是自诩。失败了不要推卸干净。

言必行:赏罚有信,说话算话。

行必果:说到要做到,讲信誉即使付出代价,不可雷声大,雨点小。

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的就是仁人了”。

庄重:庄重就不能遭受侮辱;

宽厚:宽厚就会得到大家的拥护;

诚实:诚实就会得到人们的信任;

勤俭:勤俭就会提高工作效率;

慈惠:慈惠就能调遣他人。

宽仁、豁达,在员工面前注意良好的形象,惠泽与枯骨――既要关心有能力的属下,又要关心能力比较弱的属下;

在于同事交往中,利和义的选择上克服本位主义,重利轻义;共同利益时避免寸土不让,咄咄逼人积习。在工作调动调整中,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做什么工作,能力如何,都用自己的行动感化他,用自己的心胸先接纳他。有大海的心胸方能纳百川;有宽广的心胸才能纳新。所谓:“你不贪财天不能穷你,你不拒才天不会绝你”。不要人为划分‘你的人’、‘我的人’、‘他的人’。狭思一切,甚至达到拉帮结派害人害己的地步。

勇:勇于提出不同的观点,无论是来自那个方面,什么样职位的人,但注意方法及效果。

勇于接收别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接纳别人的有效地方法。

勇于打破自己过去是成功的方法和思维方式,重新认识自己。

勇于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暴露自己。

严:严格要求自己,正人先正己。

严格履行职则。

严格要求下属。

严历惩治违纪,品质工作质量劣者。

有严历的手段才能吐陈。

古人说:“没有霹雳手段,不显菩萨心肠”!

工作案例:有一位管理人员,因工作问题指标没完成,上司要求他停职反省,他在反省书上面引

用了《孙子兵法》一段话:“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它的意思就是说,他的工作没做好,是客观的原因,是保修机难做,而不能责怪他。我就对他说,“故能择人而任之,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之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有能力的管理者,可以将不同的人用于不同的地方,就能充分发挥人的潜力,达到异想不到的效果,就是“故善战人之势,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而造出轰轰烈烈的气势。

第二篇:思辨企业文化塑造的心智管理

清流县烟草公司 罗尚喜

如果"企业文化建设"的这只腿迈了出去,另一只"企业管理"的腿不跟着迈出,哪怕企业文化设计蓝图再好,也只能变成“阳春白雪”,不是真正的“企业”的文化,而是企业的“文化”,最后导致拖着企业蹒跚而行,甚至会被经常绊倒在地。

当前,面对企业文化建设此起彼涌的热潮,尤其是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把企业文化涂脂抹粉的费力打扮,企业文化已经变成了一帮文人骚客酒桌上的谈资,这让人从心理由衷的感到悲哀。客观的说,烟草行业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一直摸着石头过河,在这几年的企业文化塑造过程中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浮眼烟云的不和谐音符,主要体现几个方面:

●“虚”和“实”不同步。表现为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企业哲学等一些面上的都有了,而不少市、县公司本身在经营管理上却没有很好的措施保障,企业文化建设根本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员工和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塑造的共识不同步。表现为下发文件容易、执行难;开会容易、落实难;管理者意识清晰、员工意识朦胧;领导层力不从心、员工层敷衍了事等。

●不少管理者和员工对企业文化认识存在误区。表现为只看到企业文化的表象形式,或只看到了企业文化的载体。如: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就是文体活动;企业文化就是标语口号;企业文化就是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标志等。

什么是企业?企业是以市场为向导,以赢利为主要的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1 因此,企业文化就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项事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由于企业文化具有灵魂、凝聚、约束、向导、激励等几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以做大做强企业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发展观点和经营理念。而要达成这种观点的一致性认识,就必须通过管理手段来实现。也就是说,管理是形成企业文化的主要手段。

一、依靠管理手段来塑造企业文化----必须用愿景导航

抛开功利的经济学而以管理学的视角来看待企业,我们很容易发现人生哲学与企业哲学是如此之统一协同。人生哲学无非围绕人存在的价值、存在的目标以及如何活着更有意义;企业同样如此,高瞻远瞩的企业无不需要时常审视自身存在是为了什么、存在的价值是什么以及如何存在。愿景就是告诉人们企业将做成什么样子,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一种期望和描述。只有清晰地描述企业的愿景,员工、社会才能对企业有更为清晰的认识。一个美好的愿景能够激发人们发自内心的感召力量,激发人们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愿景就是这样的一个企业的梦想。当五百年前有人说想飞向天空翱翔的话,你肯定会认为他神经病,到现在,这个梦想已经完全实现,那我们又如何理解在五百年前有一个疯子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呢?三明烟草分公司在2003年提出“建立数一数二地市级烟草公司”的企业愿景,有些员工也觉得不可思议。试问,假如愿景是那么轻意就可以实现的话,那愿景又怎么会激动人心呢?

其实,愿景的力量应该是在于它是处于可实现而又不可实现的模糊状态,如果愿景是一种立即就被人所能把握实现的目标,那它充其量只能说是一个战略目标,而不是我们所说的愿景。因此,愿景既是宏伟的又是激动人心的,是会不由自觉被它的力量所感染的。

与发达国家企业愿景中充满诸如“最佳”“最好”等等的壮志凌云式的表述截然不同的是,我们行业的统一愿景还处于创建过程中,各地风格迥异的愿景难以让人感觉 2 一个统一的方向感。在这里,笔者想表明的是,目前烟草行业在开展共同价值观大讨论活动,似乎有很多员工已经把行业共同价值观当成了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当成行业共同价值观了。但事实上笔者必须指出的是行业共同价值观是支持共同行为模式的基本假设判断,它只是告诉我们怎么去做是最适合的问题,它并没有告诉我们方向在哪里的问题。烟草行业是专卖体制保护的行业,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行业,面对部分基层员工对企业发展前景不看好,认为是夕阳产业的不良氛围中,我们更需要明确企业的愿景,让员工工作有方向、有想法、有盼头,直至为这些想法而去努力奋斗。所以,企业愿景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分支,它的哲学意义就在于“你想成为什么,所以你能成为什么”,而不是“你能成为什么,所以你想干什么”。愿景哲学的智慧给予企业激发人群无限潜能的力量去实现人生哲学和企业哲学的终极发挥,这就是企业文化塑造过程中愿景管理的根本原则。

二、依靠管理手段来塑造企业文化----必须以人为本

“企业企业,没有了人,就成了止业”,这是一位企业家对企业中人的精辟理解。可以说,人是企业的主宰和命运,同样,企业文化的塑造也不能脱离人的因素而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现阶段,烟草行业企业文化塑造正处于雏形阶段,用管理手段塑造企业文化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体现:

◆“因岗找人”而非“因人设岗”

作为企业领导必须清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岗位,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然后再考虑从哪里找到这样的人。有了岗位,就有了相对稳定的责任、报酬、利益和风险,这些不会因人而改变。而受专卖体制保护的国有烟草企业,以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形成企业内部人与人的关系,而不是人与作业的关系。这对于成功的企业文化塑造是很危险的隐性因素,因为在现阶段法律还没有完备的时候过头的讲人道,可能就会出大问题。基于烟草行业自身背景的问题,用制度来明确企业文化塑造,明晰岗位标准,先 3 因岗找人再让人“动”起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仍是行业目前最原始的也是最基础的管理。

◆“激励”和“约束”两手抓

无论什么时候,“激励”和“约束”都要两手抓。这两者实际上是一个硬币的两个侧面,都是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博弈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

不排除少数人有长远的眼光和自觉的意识,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需要激励。激励重在是否足够有效,太大,企业的成本过高;太小,起不到相应作用。要做到适度、适量,这就是技巧问题。同时,对于这些人还有一个假设,那就是有私心,可能会犯错。这就需要约束,约束也要有技巧,否则会扼杀人们的活力和创造性。约束应当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总悬在头顶上,但不要落下来杀人;总爱用剑杀人的企业不是好企业。应该让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些约束,而去主动遵守,如此最好。约束“宜软不宜硬”,不要像捆绑手脚的绳子一样,而要像足球场的边界线:一旦出界,裁判就会吹哨;而在足球场内,无论怎样踢都行。约束肯定会对激励形成副作用,这就要求平衡。

对象不同、目标不同,具体的激励和约束方式也会不同。比如,对于管理层而言,上级公司可以和下级公司签订责任状,明确履行的职责,通过奖惩进行激励和约束;对于三线基层人员,可以用通过规范行为准则和完善考核制度等方式进行激励。这些方式是互为补充、此消彼长的关系。

◆重视企业中层

企业领导好比车头,牵引整辆列车前进。企业各个流程好比车厢,越规范越能保证列车稳定行进。而拉动车厢的关键是车厢挂钩,企业中层就好比车厢挂钩。车头固然重要,挂钩也是万万不可缺少。

所有的挂钩都要能够拖动整个车厢,也就是说,整个中层要足够有能力带动下属。 4 足球运动中有“中场发动机”的说法,企业中层的角色就像“中场发动机”,他们既要理解高层的意图,领会企业发展的前景,还要有领导力,带动下面的员工。任何一个挂钩坏了,后面所有车厢都要趴窝;同样,企业在贯彻执行力方面出现问题,往往不是出在下层,而是出在中层。中层这个环节的人很难选,受中国传统的“官本位”体系的影响,中层一旦有些业绩,往往就被提到企业的高层去了。这就涉及到中层的激励问题,对那些在团队中威信很高、能很好领会领导意图、高效完成工作的人中层干部为什么不可以采取更大的物质激励,比如待遇超过一般的高层,而不要一味地提升职务呢。笔者以为烟草行业在分配方面的传统惯性需要突破,因为激励只有一个原则,即依据对企业的贡献大小,相应地给予激励,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框框。

三、依靠管理手段来塑造企业文化----必须改变思考模式

如果你想让列车时速再快10公里,只需要加一加马力;而若想使车速增加一倍,你就必须要更换铁轨了。资产重组可以一时提高公司的生产力,但若没有文化上的改变,就无法维持高生产力的发展。为了使企业能更具竞争力,能更好地沟通,从企业文化“务虚”管理上,试图改变烟草的文化与员工的思考模式,是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要素。

(一)做真正该做的事。笔者曾经听过不少员工在谈论工作的“忙碌”与“闲适”时说:“累坏者有之、无所事事者有之”。笔者以为,撇开不同工作性质,想同岗位的忙碌和闲适就得究其原因了,值得反思的是,如果写下20件每周让你忙碌90小时的工作,仔细审视后,你将会发现其中至少有10项工作是没有意义的,或是可以请人代劳的。 相比之下,我们就太喜欢“形式”了:赞美“勤奋”而漠视“效率”、追求“数量”而不问“收益”,甚至有些企业的薪酬考核也只是简单地依据所谓“工作量”来制定。“勤奋”对于成功是必要的,但它只有在“做正确的事”与“必须亲自操作”时才有正面意义。我们不妨“勤奋”之前先问问自己: 这件事是必须要做吗?是必须由我自己来做吗?

在明确了我们该做什么以后,企业更多的应该结合“两烟”生产经营和专卖管理,进一步激发管理者和员工的工作动机,挖掘一些对企业发展很棒的想法,并充分利用有效的管理手段和信息平台,以光的速度将想法扩展到系统全体员工,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不断超越自我。员工的工作潜能是可以挖掘的,管理者在提高员工潜能时,可以不断向员工提一些似乎过高的要求。只要稍有责任心的员工想要达成这些看似不可能的目标时,往往就会使出浑身解数,展现出一些非凡的能力;而且,即使到最后自己仍然没有成功,相信最终的表现也会比过去更加出色。年终时,企业所衡量的并非是否实现了目标,而是与前一年的成绩相比,在排除环境变量的情况下是否有显著的成长与进步。当员工遭受挫败时,企业应该以正面的酬赏来鼓舞他们,因为他们至少已经开始改变。若是因为失败而受到处罚,大家就不敢轻举妄动了。当然这种管理方式只是一种激励的手段,而不能成为考核的主要标准。

(三)更精简、更迅捷、更自信。精简、迅捷、自信,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必备条件。

“精简”,这里所说的精简不是企业人事和机构的精简,而是内心思维的集中和外部流程的明晰。内心的思维集中指的是使员工明白自己真正该花时间去思考的到底是什么;外部流程的明晰是要求员工为所做的工作勾画出流程图,从而能清楚地揭示每一个细微步骤的次序与关系。当流程图完成后,员工便可以对全局一目了然,也可以理清哪些环节是可以被删除、合并与扩展的,使工作的速度与效率大大提高。对于“迅捷”,是为了应对外部环境的,因为世界的脚步在不断加快,世界正变得越来越不可预测,而惟一可以肯定的就是,烟草人必须先发制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信息共享的速度,提高科技含量。而精简的目的,也正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迅捷。简明的信息流传得更快,科技含量高的技术更易为烟农和消费者接受。

对于自信,笔者以为迅捷源于精简,精简的基础则是自信,而培养员工自信心的 6 办法就是放权与尊重:“掐着员工的脖子,企业是无法将自信注入员工心中的。企业必须松手放开不必要的锁链,给员工赢得胜利的机会,让员工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获得自信。”

四、依靠管理手段来塑造企业文化----必须从操作流程开始

真正有效的企业文化不是虚无缥缈的玄虚,不是道貌岸然的说教,更不是口不应心的标语,而应从实实在在的流程操作开始。

某总经理走马上任一电器开关生产厂。他了解到该厂生产的开关合格率比较低,经常遭到顾客投诉和经销商退货。而产品不合格的原因是开关里面的螺丝钉经常少上。为了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历任领导什么严厉的惩罚措施都用过,但效果总不明显。于是新任总经理到车间观察了解整个开关的生产操作流程后,就吩咐下去:在每个上螺丝的工人面前,放上一个小盘,并规定:改变过去那种直接从筐里拿螺丝、上螺丝的操作程序,必须先拿两个螺丝放在盘子里,然后再从盘子里拿起螺丝一个个上,如果盘子里没有螺丝了就表示上完了。只添加了这么一道程序,开关的合格率便大大提高。

为什么历任总经理都没有解决的问题,新任总经理却解决了呢?差别在于过去的领导多是从处罚员工的监管角度来解决问题,而没有从根本的业务流程角度来考虑。如果业务流程不科学,再严厉的处罚也都是治标不治本。

一个企业之所以在正常运转,首先是有各种各样的操作程序做基础保证。组织操作程序是一个企业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这就像电脑,如果里面没有各种运营程序,就什么也不能做。而程序的好坏也决定了企业的运营状况。因而企业文化的操作,首先要从组织的操作流程入手,尊重客观事实。这是一个企业构建企业文化的基础,否则就都是纸上谈兵。

企业的业务操作程序,对应的是业务标准。企业的服务程序,对应服务标准。操作程序当中的每一个小环节都有服务规范要求,也就是服务标准。企业的管理程序,对应管理标准。没有管理标准,就会随意而为,就成了人治,就会走样。所以企业文 7 化最核心、最基础的操作流程就是以上三个程序和三个标准。有了这些程序和标准,企业文化的特征也就有了基础。

设计操作程序最能体现一个企业的智慧。而国际企业巨头,之所以令目前的中国企业难望其项背,最根本的原因是其现代化的、科学高效的业务操作流程。

五、依靠管理手段来塑造企业文化----必须从行为影响开始

有人说,先改变张瑞敏,再改变海尔;张瑞敏改变了,海尔也就改变了。这就告诉我们,企业领导不仅是企业文化的首倡者,也是企业文化的“航标”。

行为影响主要在于形成两个辐射中心,也就是企业文化的两个太阳,一个是企业领袖,即省公司;一个核心团队,即市、县公司。这三级公司的企业领导人就是塑造企业文化的榜样,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子,他们的所作所为传播出去,被员工所接受,就会影响员工的行为、习惯,员工的行为传播出去,也就代表了企业,也就形成了企业文化。“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古训就是这个道理,特别是当前行业共同价值观、诚信经营、关爱烟农等一些企业的经营理念的传播,领导的“影子”树得好,便可以使企业员工从内心接受并认可它,认可企业文化“务虚”的理念精髓,从而转化成一种自发的动力和行为习惯,形成一种力量,近而通过一线员工的行为影响,传播给广大烟农和消费者,提升企业形象,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这种力量往往是依靠制度管理所远非能及的。

第三篇:管理者的十项素质修炼

任何组织的中层管理者都是充满了责任和挑战的经营群体,他们承上启下、协调资源,为组织的长久发展而尽职尽责。中层管理者没有一定的级别界限,这主要是指能准确的理解上层领导的计划意图,并运用各种素质确保下属和自己共同完成任务的中层管理人员。作为中层管理者,既要严格贯彻组织高层的战略意图,又需要结合本部门具体状况合理配置资源,充分调动下属积极性,发挥团队的合作能力与创造能力,坚定地执行计划,进行具体的操作运营。这是任何组织中难度颇大的工作,那么,成功的中层管理者一般要具备以下十项基本素质。

一、灵活贯通的关照

中层管理者的首要素质不是所谓的学习、创新、执行力等,而是对上层领导、下层员工和同级别其他职能管理者灵活贯通的关照。这项素质要求中层管理人员对所有的同事都给予充分的关心和照顾,能根据不同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赞扬和鼓励,包括对各个层次人员的事业发展、生活琐事、学习计划都给予关注,站在他人的立场关心他人的长远发展上,替他们筹划谋略。这样做的效果是更多的同事会在工作中保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感恩之心的包围中,每位同事都会站在你的立场中,协助你完成计划,主动的努力工作,积极的解决困难,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高效率的工作团队。

二、坚定不移的执着

执着是成功者的通行证。对中层管理者来讲,坚定不移的执着尤为重要。相信很多管理者的成功秘诀就在于关键的时刻还有自己一如既往

的执着。执着就是要对组织的长远目标清晰认识,对领导的战略规划坚决支持,对部门的各项事务合理安排,对下属的具体工作不厌其烦的指导,更为重要的是对自己和所在部门设定的目标要自始至终的坚持,面对诸如市场状况的变化、组织结构的调整、人力资源的整合等现象,大胆的声明自己在事业中的执着态度,决不放弃个人和组织既定的目标。

三、必不可少的宽容

睚眦必报者不能管理。所以,作为中层的管理人员还要有必不可少的宽容之心。这里强调的必要的宽容是对同事和下属的疏忽大意、不重细节、方法迟钝甚至妄言是非的宽容,但又不能无限制的宽容,尤其是不能对那些消极应对、满腹牢骚的工作态度予以宽容。方法不先进可以磨砺,态度不端正确不能容忍。在必要的宽容中,以极大的耐心帮助周围的这些方法落后人,以坚定的勇气批驳那些态度倾斜的人。不但如此,中层管理者还要宽容那些团队中性格张扬、才华卓越的人的某些做法,无论是不拘小节言语唐突,还是能力非凡气质昂扬,其实需要的恰恰是别人的宽容,给他们必要的宽容则收获惊诧的成就。

四、合理适度的创新

中层管理者不是优秀的技术人员,也不是精英式的市场人才,更不是一呼百应的企业领袖,侧重于日常经营的常规性工作。所以,要在工作中以创新的思维开创新鲜的思路和方法,但不能过分的追求创新的程度和数量,保持合理适度的创新,既活跃了工作的基本程序,又不会靡费太多时间。把创新交给钻研创新的人去,把精力放在耗费精力的事上。

五、近乎偏执的仔细

近乎偏执的仔细是中层管理者的一件法宝。管理者,管人理事也。管人无大事,理事不可轻。对工作的仔细,近乎偏执的仔细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从细节中关注每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情绪,从细节中分析任何一件事务的处理方法和效果。对于企业制度的建设、企业文化的锻造、突发事件的处理、危机管理的实施,我们不能粗劣地对待任何一个环节。

六、长期共同的学习

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个人的概念决非一个时髦的词语,而是要管理者无时无刻不关注的一种理念。对中层管理者而言,只有长期不断地学习才能保证自己地管理方法先进、管理技巧灵活,能已合乎时代的思想启发上司、带动下属。另外,我们更关注的是管理者带动全体的共同学习思潮,特意组织和安排相关的人员参与集中式学习,在日常工作中采取现代多媒体手段实施日常化学习,让组织及其成员感受到时代的气息和学习的巨大能量。

七、融洽欢畅的沟通

中层管理者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沟通,应该如此讲,能否在一种融洽欢畅的氛围中和上下层进行沟通反映出管理者的基本能力。工作计划的传递、执行困难的反馈、日常经营的现状都必须在沟通中反映出来,更要在沟通中不断地加以解决。融洽欢畅就意味着思路开阔、代表着不急不燥,管理者要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协调,创造沟通中地融洽和欢畅。

八、决不彰显的奉献

面对各种升迁、学习和表彰的机遇,中层管理者要能够表现出决不

彰显的奉献精神。其实奉献是一种精神,但决不彰显的奉献就是一项难能可贵的素质。从组织整体的发展来讲,这种奉献素质有利于协调整体的利益,增强组织成员的工作动力。但是,我们中层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的是——决不彰显,否则容易被别人误认为故作姿态、炫耀而已,非但达不到奉献的目的,甚至有可能弄巧成拙。

九、大智若愚的智慧

领导者自有谋略,管理者无缺智慧。对于广泛接触各个层面的中层领导者而言,更需要智慧,而且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而不是精明算计的智慧。这种智慧表现在对上层保持本色不谄媚,对下属中正仁和不摆谱,对惊喜之事由衷地欣赏不遮掩,对烦扰的事保持冷静不厌烦。体现出这样的智慧会让所有的同事都坚信你在管理岗位的合适和必要,既能找到和睦的归属感,又能看到组织环境的稳定。

十、勇敢沉着的果断

中层管理者的第十项必备素质是处事果断,风格鲜明,决不拖泥带水。日常工作中的果断体现在对制度的熟悉和坚持,对责任的分析和承担,对不合理现象的明确和批评,尤其是在关键时刻,作为直接面对员工、外界甚至危机的直接责任人和处理者,必然要求中层管理者具备勇敢、沉着、果断的作风,给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一个赏罚分明、有章有度、责任明确的形象。

第四篇:管理者领导力的六项修炼

引子案例:部门经理刘力先生的当官情结困惑

1.刘力面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2.刘力该如何面对这些问题?

3.刘力需要得到什么帮助?

第一章 领导力的一般原理

一.领导权力与领导能力

1.领导权力

2.领导权力不等于领导能力

3.领导能力的内涵

案例讨论:冯经理做企业领导的故事

二.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1.管理与领导有哪些明显差异

案例:韦尔奇的名言

2.传统管理手段难以替代领导力 案例:红星美凯龙的掌门人

三.从管理走向领导

1.领导风格类型

集权型/参与型/宽容型/权变型

2.情景领导风格

引言:风靡世界的情境领导

关系行为与任务行为

四种领导模式S1—S

4第二章 部门经理的六大领导力

(一)

第一节 远见卓识能力

一.前瞻力是中高层主管不可或缺的素养与要求

1.为什么需要前瞻力

案例:中国短命企业现象--达利克摩斯之剑 前瞻力的三大方向-我是谁?到哪去?如何去? 案例:三国中的刘备和曹操

2.前瞻力就是审时度势

案例:戴高乐将军的预见

案例:孙中山先生的英明

二.卓越领导前瞻力的思维方式

1.系统论方法:注重结构,注重层次

案例:蒋介石的教训总结

案例:史玉柱的教训总结

案例:张瑞敏—海尔的国际化

2.竞争论方法:提高市场驾驭能力

案例:长虹彩电的危机

案例:波特评中国企业进军世界500强

对手意识和竞争意识

竞争对手分析与产业预测

案例:珠海格力空调不降价

竞争分析中的博弈论

案例1:顶牛博弈

案例2:智猪博弈

案例3:囚徒博弈

3.蓝海论方法:提高市场判断能力

“红海战略”与“蓝海战略”的比较

案例:郭德刚的相声为什么红?

案例:三星和索尼产值的巨大落差,三星收购索尼?

案例分析:“谭木匠”的传说

蓝海战略的两项工具

案例:美国黄尾葡萄酒品牌的崛起

第二节 识人用人能力

一.为何说:“识人第一,用人至上”?

组织执行力的最大前提是三大流程的有机结合

案例:微软比尔盖茨的择人任事

二.如何做到“择贤而任,知人善用”

1.剑桥人力资源管理最高理念

比尔盖茨为何选对用对人

案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2.选择团队成员的总体要求

对管理干部的贤才要求案例分析:刘军的烦恼

3.如何做到知人善任

多在人才问题上花些时间

深入分析工作性质摆脱个人好恶

案例分析:刘军的烦恼(续)

勇于处理绩效差的人

案例分析:刘军的烦恼(续)

案例:韦尔奇的用人

第三章 部门经理的六大领导力

(二)

第三节 变革创新能力

一.如何在变革创新中成就自我?

变革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

案例:韦尔奇的变革

案例:艾柯卡的成长

二.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1.系统思维

珍珠与项链

创意=A+B

案例:蒋介石的教训总结

2.逆向思维

案例:大禹治水的故事

案例:西方的妓女注册制

案例:潘石义卖现代城

3.九大简易创新思维路径

4.创新思维是对传统思维的突破

案例: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

游戏:分图游戏

游戏:解绳游戏

三.企业变革与创新的实际运用

1.战略创新

案例:新疆德龙集团的崛起

案例:海尔的战略扩张

案例:蓝海战略的创新原理

2.制度创新

案例:联想集团的会议制度

案例:许继集团的激励机制

3.组织创新

案例:艾柯卡拯救克莱斯勒

案例:中国石油和天然气企业的重组

案例:惠普与康柏的重组

4.观念创新

当前企业应当建立或更新的观念

案例:邓小平的观念创新—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

案例:凯恩斯主义---计划调控不是社会主义的专利

案例:大庆的改革

案例:新疆石油

5.技术(产品)创新

案例:创新不讲理—索尼公司随身听的发明

6.营销创新

案例:邵亦波的“易趣网”

案例:美国戴尔计算机公司的成功

7.人力创新

现代企业面临的社会人文环境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目标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思路

案例:某知名民营食品企业的人力创新

8.激励创新

案例:韦尔奇的通用管理模式

案例:联想的天条

9.融资创新

案例:海航的创新,陈峰1000万元办起航空公司

10.文化创新

案例:郭士纳对IBM公司的文化改造

第四节 善于用权能力

一.驾驭之道在于适度用权:怎样实现真正授权?

1.为什么要授权?

高效地完成企业的工作任务

案例:中国某企业总经理的一天

员工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

案例:韦尔奇的提拔政策

授权也是激励手段

授小权是为了更好地掌大权

2.有效授权的原则和方法

1)信任2)评价风险3)权责对等4)授权与控制的平衡5)职能的重新定义

二.如何运用权力之外的“权力”

1.传播企业愿景,导引员工职业生涯

彼得圣吉的名言

案例:石匠砌墙与教堂

2.以身作责,遵纪守法

要注意用“行动”去昭示部下

案例:卡耐基的教导

3.个人修养,魅力人格

案例:周恩来总理

第四章 部门经理的六大领导力

(三)

第五节 沟通包容能力

一.为什么经理人要注意对部下进行有效沟通

沟通对于领导者来说更具有特殊意义

案例:毛泽东善于和群众沟通

案例:某经理人内向,不善与部下沟通

二.遵从有效沟通的六特性

1.双向性

沟通游戏:闭眼撕纸

2.明确性

3.谈行为不谈个性

案例:某经理人教训员工

4.积极聆听

倾听也能提升领导力

现场测试:聆听的能力

聆听的技巧

5.善于提问,不要质问

6.善用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的方式

三.如何把沟通的原则性与包容性相结合

1.有效沟通与情商

案例:钢铁大王查尔斯.施瓦布惩罚工人吸烟 案例:《财经时报》记者对张锡民的采访

2.应当克服的痼癖与习惯

几大痼癖与习惯综述

案例:一位著名散文家的精彩描述

案例:富兰克林的著名自述

3.如何解决内部破坏性冲突

一般解决方法案例:龟兔赛跑的最终结果 对待有问题部属的原则—情、理、法三结合

4.正确处理员工的抱怨和歧见

总原则:就事论事,尊重任何员工的抱怨和歧见 四大处理步骤讲解

第六节 培育辅导能力

一.要做教练型领导

1.经理人作为辅导员的作用

2.辅导就是授予能力

1)员工实际工作能力的产生

2)领导作为辅导员角色的工作内容

3.员工辅导的障碍分析

下属的几种错误态度简析

二.运用情景领导法对员工进行辅导

1.方法一:我示范,你观察

2.方法二:我指导,你试做

3.方法三:你试做,我指导

4.方法四:你汇报,我跟踪 案例:肖经理辅导小李

三.如何辅导知识型员工

1.共同找出弱点

2.鼓励创新,教和学共长

结束语: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提高领导力

第五篇:海尔集团管理者的五项技能修炼

海尔集团管理者的五项技能修炼是作为一个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必修课,很有必要提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目标管理。在企业中每个部门都要根据自己的工作范围,有计划的制定本部门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服从战略的需要,不能光看现状条件。当目标模糊不清时,要放慢脚步;当没有目标时,要停下脚步。否则可能就是背道而驰。

二、问题管理。在项目管理中,最终端的问题就是领导的问题,作为中层管理干部,最重要的是能够发现问题,通过切实可行的方法去完善解决问题,并且能够形成固定的解决模式,不能重复错误。

三、日清管理。日清管理的核心是全方位的对每人每天每件事进行控制和清理,班前要明确目标,班中要适时控制,班后总结清理,并填报日清表。

四、激励管理。激励机制有三大方面:物质激励做基础,晋升激励定方向,精神激励创文化。通过各种制度进行考核,即时激励。通过竞聘和末位淘汰,确定晋升。通过年度综合、合理化建议等激励创文化。

五、文化管理。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的最核心内容是价值观。有了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才能确保物质文化的不断增长。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国企如何做大做强下一篇:国内航空公司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