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管理特色

2022-08-06

第一篇:学生工作管理特色

高校学生管理特色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与总结

摘要:教育应“以人为本”,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将受教育者塑造成为积极向上、身心健康的、“完整的人”;在于开发个体智力、智能、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应保持价值中立,平等对待每一个个体,多关注学生的“闪光点”,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多重视角、多重纬度、全方位衡量每一个个体,引导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关键词:以人为本;问题学生;突发性事件;心理危机

近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使学生管理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成绩的背后,我们不能忽视隐藏的种种弊端。如:大学生虽已成年,但他们的鉴别力与自控力低下,容易受市场功利思想驱动,产生一些浮躁情绪,而社会竞争激烈,有时会使他们手足无措,产生心理压力,同时家庭环境的差异也会使他们产生心理歧视、自闭、抑郁等心理困惑等等。这些问题有时让我们很被动,却是我们目前学生管理工作的重心。如何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应对学生日常管理中的各类问题和危机,现提出以下几点,愿与同仁们交流。

一、“以人为本”、张扬个性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代表着时代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和历史必然,当然也应该是现代大学教育的主流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学校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科学管理的根本所在。在高校管理工作的系统工程中,应当确立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充分重视人的因素,不断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逐步探索出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推动学校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1]当代高等教育只有将“以人为本”作为自身的价值选择时,才能更好地解决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各种现实问题,从而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更多关注学生个人的生存需要,努力促进学生个人的心智发展,使之达到个性完善,进而以学生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当“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价值选择时,教育便具有了创造人的价值的意义。

二、建立突发性事件预警机制,利用突发事件进行思想教育

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导致大学生思想、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各类突发性事件频繁发生,并具有类型多样性、“群体极化”现象、影响深远等特征。

高校突发性事件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发性”,即出乎意料,让人措手不及。这也就决定了突发事件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具体影响难预料。并且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其量能、声势、规模会迅速的扩散。一旦达到某一临界值就要求学校有关部门必须迅速作出反应,稍有迟疑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事态的急速扩大。高校突发性事件预警机

制必须顺势而行,它的构建必须遵守及时、全面、高效和创新的原则,而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善于发现漏洞,抓住细节,勇于创新。

针对高校日常生活中,有可能发生的各类事件,可采取以下措施来及时发现和补救:周点名和常报到。周点名,每周在规定时间对全体学生进行清点,这样可以对不在校的学生有个大体掌握;同时,常报到,就是要求班级中的班干部在固定时间或周期内报告班内情况,尤其缺勤情况,或者,对于即将毕业在外寻找工作的学生,要求其在一定周期内汇报自己的情况。采用这两种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可以掌握班内学生的学习、思想动态,还可以掌握在外学生的安全、生活现状,也可以杜绝一些突发问题,如某一学生踏入非法传销组织,最起码不至于造成人失踪几天甚或几周还没有发觉的失职现象。

三、正确识别与干预心理危机,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据调查得知,目前高校学生由于心理调节能力较差,独立性差、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人际交往困难,部分同学对生命的意义缺乏认识,不懂得生命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心理落差大,理想失落,从而造成世界观、人生观的扭曲,不能正确面对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失恋等造成的问题,较易产生急躁情绪,甚至过激行为。

面对存有心理危机的学生,作为辅导员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应认真关注,通过对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和疏导,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科学的人生理想和思维方式,开发自己的潜能,全面发展。

1、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机制。心理建档是指把对学生心理测验的结果、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等材料进行集中保存,将这些资料按照一定的程序,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做到如实反映学生的心理面貌。它是学校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每个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设立起来的档案材料。每年在新生入校时,学校要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发现心理素质方面有问题的学生,就有针对性地展开心理辅导和跟踪观察,进行预防和治疗,必要时加以及时干预。

“问题学生”、“后进生”是受教育者中的弱势群体,是在应试教育的大气候中被忽视、被冷落的那一部分,他们往往和教师有隔阂,存在抵触和逆反心理,表现出焦虑、不安、自扰,还有的表现出紧张、挫折、神经质,在压力面前容易惊慌失措。对待这些学生,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善于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学生树立自信,以求进步。

2、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彰显的是对学生的关怀与呵护,从这个层面上讲,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到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化为其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觉行为。第一,重在普及。主渠道之一就是将心理健康知识引入课堂,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相关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帮助学生认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问题,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保健。第二,各高校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预防心理危机的能力。如创办一个校报心理专栏、每学期办一份心理简报、开通一个心理网站、放映一部心理电影。这些实质性的工作着眼于未雨绸缪,使大学生关注自我发展,增强了自身抗危机的免疫力。第三,采用赏识机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赏识激励的教学策略,是以挖掘、激发、调动学生内驱力为主旨,使不同差异学生都能在愉悦的学习状态中茁壮成长的

一种教学策略”。[2]赏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发潜能,但是在采用赏识策略时要注意沟通艺术。首先要对一些外显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矫治,树立自爱自信,树立对学习的兴趣。其次,课余时间多加沟通,尽量创造师生间、生生间相互沟通的环境,帮助学生放松精神,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客体。遵循教育规律,把“私爱”播向每位学生,采用“感化———转化———优化”的系统强化管理使“问题学生”,“后进生”得以改进。一般来说,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都普遍存在着“向师性”,即愿意受到教师的注意、关心、爱护和指导,特别是对他们崇敬的老师,这种“向师性”表现的更为明显和强烈。“向师性”是学生心理需要的一种反映,其中包括爱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成就的需要。付出爱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健康的成长。

3、建立大学生心理自助与互助机制。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工作要以学生为主体和出发点,依靠学生自身主动正视与适应现实,鼓励学生自我选择和自我指导。这需要学生树立危机意识,在心理危机发生前对危机有足够的认识,面对危机临危不惧,能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能自我调控、自我鼓励,及时消解消极情绪和心理困惑,提高自知、自觉、自助的能力。“问题学生”、“特长学生”是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应该注意的“两极”,而“抓两极”则是我们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在日常学生管理中,要充分发挥“特长学生”的优势来组织学生活动,帮助“问题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心理困惑,将一些细小的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大学生心理调节的途径主要有自我调解与知心朋友调解两种。面对简单的心理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通过自我调解来排解,而对于那些较大的心理困惑,他们则更希望通过交流来获得别人的理解与支持,进而达到消除困惑。大学生之间由于鸿沟小、防御性低、共性大而易于互助。每个班级所设的心理委员,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都经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具有辨别他人是否处于心理危机的能力,能及时发现危机线索,能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直接监督与干预,并能将同学中存在的一般性心理困惑情况及时反馈到上一级机构。他们是大学生心理互助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络员。因此,大学生心理自助与互助机制的完善,对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健康心理乃至个性的完善都是至关重要的,可使大学生在思想、意向、态度等方面进行积极的心理交换,促进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效应。

此外,也要完善学校与社区及社会各界的关系,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从更广阔的社会范围内获得有力帮助。高校应利用社会的机构、设施为大学生提供环境支持与技术支持。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通力合作,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才能发挥它的功效,才能保证大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3]。施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家长、社会全身心的爱护、关心、帮助学生时,施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有了施爱,教师和家长就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就乐于接受教育,朝着社会需要的道路发展,教育也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成功和被人尊重的感觉,从而产生追求上进的源动力,再从行动上付诸实践。

总而言之,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应保持价值中立,平等对待每一个客体,无条件地关注学生的积极方面,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多重视角、多重纬度、全方位衡量每一个个体,引导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二篇: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特色汇报材料

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学生从小就应该养成各种良好习惯,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个人要服务社会,首先得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学会自我服务,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和劳动习惯。这才能使学生将来立足于社会。

现在家长很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高教育,也很努力地培养孩子们在各方面的兴趣。但往往忽视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目前,社会上大多家庭为独生子女。四位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孩子们都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家长们宠爱着,孩子们依赖着,他们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生活自理困难,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很少为他人着想,缺乏责任感等。其中依赖性强表现得较为普通。究其原因,来自于几个方面:

1、孩子的依赖强。入学年龄段的孩子独立性不强,自觉性不够,哪怕自己会做的事情也想依赖家长。如果家长稍微迁就一下,孩子就会变本加厉地希望得到帮助,帮助一次就希望第二次,„„,直到家长全依了他,顺了他为止。

2、长辈的溺爱重。据调查了解,有40%的学生与长辈生活在一起,有些父母由于工作忙,从小就由爷爷奶奶照管,“隔代亲”的现象较为严重,带孩子往往重养轻教。不管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有些小事对家长来说是举手之劳,但对孩子来说却是失去了一次又一次自我服务能力的锻炼机会。如我班中李潇逸是个单亲家庭,爸爸是农民,秋天地里很忙,爷爷专门在街上租房陪孩子读书,爷爷每天到学校送他,而且每天都要送到教室把书从书包中掏出来,安顿好孩子再走。这个孩子不会整理自己的书包、桌面,每天桌上乱七八糟,座位下也掉的是书本,尽管我多次教他,但他仍旧老样子,每天写作业找不见本子,一问他就会说,我爷爷没给我装。

由此看来,低年级学生的自我服务自理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将班级自主管理特色制定为自理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到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中,以课本为依托,以课堂为起点,以家庭为途径,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自

我服务劳动能力的培养。

本学期,我是这样做的:

一、举行班队会主题活动,提高认识。

孩子们在班队会主题活动中通过行为指导、讨论交流、汇报、比赛等形式,提高对劳动意义的认识、增加劳动观念,学会各种劳动技能、体会自己创造劳动成果的喜悦。在有趣的活动中快快乐乐地接受养成习惯的教育。作为中队辅导员,我设计了许多有关养成教育的主题班会和队会。有的活动让孩子们自己教育自己热爱劳动。比如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谁有一双小巧手”、“劳动最光荣”、“今天我当值日生”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中激发对劳动的浓厚兴趣。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队员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让他们体验到劳动的快乐。有的活动让孩子通过比赛提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积极性,比如:比赛“系红领巾”、“穿衣服”、“整理书包”“系鞋带”等活动。

二.开展常规活动,融入实践

除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之外,平时的常规教育不可放松,否则孩子所得难以实践,劳动也不会成为习惯。 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我重视培养和形成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在爱集体的情感意识下主动做集体的事,为大家服务。我向学生提倡“搞好卫生,人人有责”,自己也以身作则,早上都提早到校,督促孩子们扫地,并且和他们一起打扫卫生。起初,有些学生不会打扫,我就一点一点教他们,刚开始,他们扫的并不令人满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好。还有的同学搞卫生时很马虎,专门偷懒,但看见老师在一旁督促,并且亲自参加劳动,他们也来劲了,和老师一起清洁,很快就把教室打扫干净。对于学生这些点滴的进步,我注意及时予以表扬,渐渐地,那些原来不爱劳动的学生,也能认真自觉地参加劳动了。

三、利用家长会,共同督促教育。

学生自我劳动观念淡薄,劳动习惯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家长宠爱造成的。家长常在孩子想做家务时,训斥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别的都无所谓。其实这观念的危害性是很大的。因此,要提高学生自我服务劳动意识,首先,让家长转变观念,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于是我们学校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会这一优势,向家长宣传小学生自我服务劳动的策略,如今的孩子与我们过去一代或几代相比,有

哪些不足?他们的这些不足影响今后的发展吗?面对孩子们缺乏自我服务能力,我们该怎么培养?通过讨论,思考,大家形成合一,培养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理能力,得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得从家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然后与家长们一道,根据孩子的年龄及实际情况,共同制订出有关自我服务劳动技能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目标,每个家庭针对自己孩子的不同情况,还制定出机动目标,我力求家长要求按目标去实施。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家庭主要是督促孩子完成任务,如实填好记载卡,通过一学期来的努力,家长终于改变了陈旧的观念,使学生在家庭中能真正做生活的小主人。

四.通过家庭生活,培养自理能力 孩子生活在家庭中与父母朝夕相处,父母的言谈举止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众所周知学校教育获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而家庭教育对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有为重要。至于怎样在具体行动中训练落实到家庭,在家长的配合下才能实现。因此我们每周规定学生完成两项自我劳动内容,家长负责督子女按要求完成任务,并对孩子每周的达标情况作出小结、打分,进行评比。以此作为连接学校和家庭的纽带。每周还开一次班级家务劳动汇报会,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汇报家中做家务的经过,把每个小组做得最好,最有特色的同学请到班集体中来汇报,并进行表扬。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参与到劳动中去,并且学生之间暗暗较劲,比赛谁的事例展出多。实践证明,这种学校和家庭实行同步教育,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有力地促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只有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学生良好的个性才能形成。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使孩子能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负责。提倡自我服务劳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由于低年级学生做事坚持性差,在培养自我服务劳动方面需要老师与家长经常提醒,适时鼓励,来增强低年级学生学习做事的兴趣。

总之,只有我们切实重视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自我服务劳动的教育,才能真正使我们的孩子茁壮成长,才能推动素质教育的迅速发展,才能使我们培养的一代新人更好地担负起开创新世纪的重任。

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特色汇报材料

实验小学 任美俊 2016.12

第三篇: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品牌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品牌 ——大邑县外国语学校推行“自主德育”纪实 让德育的力量直达人心, 润泽优质养分,唤起心灵觉醒,激扬精神潜能。构建适宜生命优化成长的德育环境、课程、途径,孕育道德生长力,大邑县外国语学校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自主德育之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多年来,学校探索出以“管理自治—活动自主—行为自律—精神自强”为基本内涵的“自主德育”模式,以学生自律委员会为代表的学生自治管理机构,涌现了自治管理、关爱行动、活动文化、健康促进、“五好少年评选”及“人人争当升旗手”等德育品牌。如今该校已声名鹊起,再次吸引教育界、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该校不仅教学质量进入一流名校行列,而且探索出“自主德育”经验,让校园成为莘莘学子的幸福家园,学生在这里健康成长,张扬个性、发展潜力、收获成功,成为全面发展的阳光少年。

学校自主德育模式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充分挖掘学生自主管理潜能,对过去僵化教条、说教式、警察式、保姆式的德育形态进行改革、创新,其成功的做法深受学生欢迎。这就是教育领域的科学发展观,并已成为该校一面鲜艳的旗帜。 “大外自主德育模式”概括起来就是“4588”。“4”,就是四个德育目标:管理自治、活动自主、行为自律、精神自强。“5”,就是五个突破方向:自主式德育、体验式德育、养成教育、现代公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8”,就是八大学生自主管理机构:团委、学生会、学生自律委员会、校园之声、健康促进协会、环保志愿者协会、大众爱心协会、红十字分会;“8”,就是八大德育活动平台:自主管理、健康促进、班级文化、社团联盟、爱心行动、文体活动、同伴交友、自主评价。

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体验成功

学校育人,德育为先。当代中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他们喜欢在实践中明辨是非、善恶与美丑,渴望在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发展兴趣和特长。按照国家课改新要求,根据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和建设世界田园城市的需求,该校凝炼出适合学校实际和发展的“得法养习,自主自立”办学理念,提出了培养具有善良、平等、公正、友爱、宽容、聪颖、诚实优秀品质,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在竞争的同时进行合作,在合作的同时竞争”的二十一世纪新人。

据介绍,“自主德育”模式的内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让学生无条件地服从的德育形态,鼓励和引导学生接受理性的自我指导,对自己提出一定的奋斗目标,培养优良思想品德,克服不良习性,提高他们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正能力;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理性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决策,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强化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实行全方位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使学生自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自主德育四大目标是:管理自治、活动自主、行为自律、精神自强。

“把校园还给学生,让校园洋溢诗情画意;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涌动生机活力。”这是学校教师的共识。多元化推荐、评价学生,让他们人人争当升旗手,就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一个方式。 在“自主德育”模式里,学生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判断。学校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度引导,如同学们自主组织英语节、体艺节等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但不能使时间跨度较大,学生投入精力太多;学生在参加校外活动中,学校提前做好学生保护工作。班主任老师是一个班级的灵魂,该校拥有一支作风正派、管理有方、乐于奉献、精明强干的班主任队伍,对学生“严格管理,严而有爱,严而有方”,保障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为学生活动搭建平台 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答;给学生一点压力,让他们自己去承担;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点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近年来,该校打造了八大活动平台,让“行为自律、活动自主、管理自治、生活自强”成为莘莘学子的行动纲领。

【自主管理】

该校有八个学生自主管理机构。每天早上,学生礼仪队在学校大门口,把最美的微笑和亲切的问候带给全校师生;学生自律委员会干部,认真负责地检查学生出勤和仪容仪表规范情况。课间,“环保卫士”在教室校园里督查,禁止乱丢垃圾、提示大家保护花草树木,确保环境卫生。中午,学校广播站播音员用甜美声音播报 “当天学风点评”等 校内新闻,贴近学生生活、心灵,深受到大家欢迎„„从班级管理到日常行为习惯,从学习秩序到课间纪律,从环境卫生到教学设备管理,都由学生自己管自己,展示着该校学生“我选择,我承担,我发展,我奋进”的自主自律精神风貌。

【班级文化】

走进学校的每个班,你都会发现学生自己设计的班牌、口号和班训。“创特色班级,树优良校风”,全校近50个班级都开展了创特色活动。各班定期举行辩论会、晨会课、班团主题活动课,结合社会热点话题,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讨论中自我教育。学校开展以“十大常规”(校风、两操即广播操眼保健操、大课间、课堂常规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班级考核,培养同学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团队精神,变他律为自律。而“班级文化建设大赛”,则激发了学生爱班级、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的一片赤诚,温馨而富有个性的教室,展现了学生多彩的生活、丰富的心灵世界,也展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爱心行动】

学校有一支青年志愿者队伍,他们利用休息日到社区街道、养老院、县新世纪广场等地,开展爱心宣传、便民服务活动,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扬。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后进生、问题生,“关爱就在身边”,学校有一个“三加一”帮扶模式,即一个贫困生有一位责任导师、一个优秀学生、一个德育管理干事来共同参与帮扶转化工作。

【文体活动及社团联盟】

“五四”青年节、“英语节”、“体育文化艺术节”是学生展示才艺、增强体质、增加知识、提高国际理解的重要途径。“校园之星”,莘莘学子一展青春风采;“圣诞英语文化周” 多彩的节目,使每个班级、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洋溢了浓郁的“异国”情调;丰富的社团文化活动给学生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校园班级歌咏比赛、班级篮球赛、足球联赛、国学经典诵读、作文赛等学生自行组织的赛事,更是搞得红红火火。在教师的指导下,每年的运动会都由学生负责,从建立组委会、编制秩序、准备器材、裁判安排等都靠学生自己。学生们还相继自建了20多个社团,其中,该校的情景作文文学社、科技创新社,闻名县内外,并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

【健康促进与同伴交友】

为帮助学子排解成长中遭遇的困惑,学校配备了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定期对学生进行预防心理问题辅导,并首批成为成都市心理健康示范校,培养学生懂得如何关心他人、面对各种压力,怎样去挑战人生。今年9月,学校开展“同伴交友”活动,对首批10名自愿者进行培训。“阳光驿站”心理辅导室唐安定评价,指导学生开展同伴心理咨询的好处在于同龄人之间的共同点多,所以同伴榜样比说教更有说服力,学生彼此的帮助更能被接受。

【自主评价】自08年开始,学校在“五四”青年节期间进行“五好少年”评选活动,通过自荐和海选,已评选出两届“五好少年”。他们中有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爱心少年;有孝敬长辈,尊重邻里,诚实守信的孝心少年;有勤奋好学,成绩优异的勤奋少年;有家境贫寒或自强不息的自强少年„„从评选“班级五好少年”到 “年级五好少年”,最后评选出全校“五好少年”,全校学生积极争取,表现出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青春风范。

阳光少年多元发展健康成长

给学生适当的自我发展空间,为他们提供广阔的活动舞台,让也们在校园中阳光成长,该校涌现了一批批志存高远、富有创新精神的阳光少年。“你们学校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在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也进行了教育改革的创新。”这是全国教育专家考察团对学校的高度评价。

“春风化雨勤润物,桃李芬芳香满园。”学校将以“好快并举”,继续演绎自主教育的个性魅力,洋溢自主管理的活力,以人为本、彰显个性、多元提升、科学发展,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征程中,用心灵与智慧、用热情与执着去谱写绚丽的华章,用辛勤去创造未来的辉煌!

第四篇:民办高校学生特色管理制度建设的论文[精选]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民办高校也在持续发展当中。各地民办高校的发展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基于民办高校蓬勃发展的背景条件下,其管理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总体而言,我国的民办高校在管理上是进步的,但是毕竟民办高校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因而在管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特色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党团功效进行探索与研究,希望能够更好的推动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特色管理;制度建设;党团功效;探索研究

1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特色管理现状分析

1.1民办高校的管理水平不高

民办高校的学生结构成分比较复杂,与公办学校相比,不管是在政治观念上还是在思想观念上都存在不同的发展模式。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是民办高校能否在党团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1]。高校管理不仅仅是对学生行为上的规范以及文化知识的一种保障,同时更应该从政治思想观念以及组织纪律等方面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民办高校的举办成功与否。随着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其管理工作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同的民办高校在发展的时间、师资力量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因而其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区别,需要在管理的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摸索。

1.2民办高校的管理面临很大的冲击力

第一,基于全球化经济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条件下,我国民办高校的管理也面临很大的冲击力,学生管理的手段相对落后,在一定程度上是适应不了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的[2]。第二,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学习与生活方式都产生很大的变化。第三,其管理工作必须与党团建设工作有效结合,才能在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上实现全新的突破。第四,伴随着教育的多元化,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新的变革。民办高校管理工作之所以面临这些冲击,不仅是因为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由于思想上缺乏科学的引导。仅仅面向学校开展学生的管理工作而不与社会时代产生一定联系,必然会导致管理工作的失误。

2党团功效对于民办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团功效对于民办高校管理工作的意义是巨大的,可以说是从更深层面影响着我国民办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了学校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革新。第二,当代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单纯的学校管理制度对于学生而言只是简单的约束,起不到真正的管理效果,因而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建设好团支部,通过团支部的建设来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更好的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

3将党团建设纳入民办高校学生特色管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转变管理理念

想要使得高校特色管理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首先必须要对管理的思路进行有效的更新,要加强教育疏导工作。要认识到党建工作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在管理工作中,要加大思想教育的比重,在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渗透思想观念,进而促进思想观念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结合。因而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学校就要对学生的心态进行教育疏导[3]。

3.2要特别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党团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学校要围绕信念、理想以及人生观等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3.3注重日常的点滴教育

民办高校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与分析,通过观察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进而发现问题,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党团建设在我国民办高校的管理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而需要将党团建设纳入我国民办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去。在管理中要突出情感管理,加强对学生的理解与信任[4]。

4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办学效率的提升,我国很多地方的民办高校都办得风生水起。虽然民办高校办学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办学的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但是就整体的办学效率来讲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上文对我国当前民办高校学生特色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办高校在管理层面上面临的巨大的冲击。通过民办高校不断的管理实践得知将党团建设纳入高校的特色管理中是民办高校管理上的一种创新。同时党团建设在我国民办高校的管理建设中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程春.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5,(2):137-141.

[2]曹天平,周倩,宋博.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的特点与组织系统变革[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2):130-133.

[3]丁度浩.对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20):63-64.

[4]王小红,雷搏.民办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现状分析[J].亚太教育,2016,(18):252-254.

第五篇:班级管理特色-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特色

经过二十多年的班主任管理经验,我认为,做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除懂得教育教学理论,管理知识,心理学知识外,更应该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使自己形象更完美。我认为班主任工作中重点做到四个字:爱、严、新、细。

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能吸引学生努力学习,不懈奋斗。班主任对学生,不仅要“晓知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当二者之间的感情融洽时,形式的学习和生活不感到有压力,不感到厌倦,作为班主任,要热爱并理解学生,关心形式的身心健康,重视学生的各方面的成长,及时发现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并给予正确的指导,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和知心人,共同推动班级各项工作地开展。

严:“严师出高徒”,严是爱,松是害。严就是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明纪律。针对学生的缺点,应及时批评指出,并给予其改正的机会。当然,学生有时会一时不接受批评甚至产生对立情绪,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班主任对学生严格要求要讲究科学性。要做到:因时而异、因人而导、因事而导。即抓住有利时机,掌握形式的个性特点,就事论事,科学得进行疏导。同时,要寓爱于严,寓严于爱,严爱结合、互为载体。只有这样,才能严爱相济、教书育人,收到良好的效果。

新: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切忌一个模式,一成不变。要针对学生的特点,不断推出一些新的活动不断创造新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陶冶情操、塑造学生有当代风采、健康完美的形象。这种方式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感染力、说服力。另外,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细:这里指教师要心细。细心观察,留心身边每一件小事,分析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某些不良倾向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身为人师,不能不明白这个道理。象“捡到一截铅笔头、一块橡皮交给老师”这样的小事得不到表扬,学生中的好风气就得不到弘扬。所以,我们班主任要以敏锐的洞察力,投过小事看实质、见精神。

班级管理是一门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的一门艺术,要当好班主任,教师本人既要懂得管理知识,更要有较高的自身修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生公寓管理系统下一篇:销售公司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