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市拆迁范围范文

2022-06-19

第一篇:海门市拆迁范围范文

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和档案保管期限表

一、综合管理类

1 本级政府有关征地拆迁工作的常务会、办公会议的文件材料

1.1 公报、决议、决定、记录、纪要、议程、领导人讲话、讨论通过的文件、参加人员名册 永久 1.2 讨论未通过的文件 10年 2 本机关、本单位召开有关征地拆迁工作会议、专题会议的文件材料 2.1 请示、批复、通知、名单、日程、报告、讲话、总结、决议、决定、纪要 永久 2.2 典型材料、代表发言材料、交流材料、简报 30年 3 机关、单位联合召开会议或联席会议的文件材料 3.1 本机关、本单位为主办的

3.1.1 请示、批复、通知、名单、日程、报告、讲话、总结、决议、决定、纪要 永久 3.1.2 典型材料、代表发言材料、交流材料、简报 30年 3.2 本机关为协办的

3. 2.1 请示、批复、通知、名单、日程、报告、讲话、总结、决议、决定、纪要的复制件或副本 30年 3.2.2 典型材料、代表发言材料、交流材料、简报的复制件或副本 10年 4 上级机关、上级领导检查、视察本地区、本机关、本单位征地拆迁工作时形成的文件材料

4.1 重要的 永久 4.2 一般的 10年 5 本机关、本单位征地拆迁工作业务文件材料

5.1 本机关制定的有关征地拆迁工作的方针政策性、法规性、普发性等业务文件 永久 5.2 本机关、本单位的请示与上级机关的批复、批示 5.2.1 重要业务问题

5.2.1.1 土地征用及批复文件 永久 5.2.1.2 征地拆迁安置实施方案及批复、审核文件 永久 5.2.2 一般业务问题 30年 5.3 同级机关、下级机关的来函、请示与本机关的复函、批复等文件材料 5.3.1 重要业务问题的 永久 5.3.2 一般业务问题的 30年 5.4 机关联合行文的文件材料 5.4.1 本机关为主办的

5.4.1.1 重要业务问题的 永久 5.4.1.2 一般业务问题的 30年 5.4.2 本机关为协办

5.4.2.1 重要业务问题的 30年 5.4.2.2 一般业务问题的 10年 5.5 本机关、本单位编辑、编写的征地拆迁工作文件材料

5.5.1 征地拆迁工作大事记、组织沿革等 永久 5.5.2 征施拆迁工作简报、情况反映、工作信息等 10年 5.6 征地拆迁工作中形成的重要业务文件材料

5.6.1 项目立项、可研等项目前期工作文件材料 永久 5.6.2 征地拆迁红线图、坐标图,行政区域图 永久 5.6.3 征地拆迁原始调查表及统计表 永久 5.6.4 省、市下达的征地拆迁和安置概算 30年 5.6.5 原始土地地形、地貌,房屋、文物古迹等物(构)筑原貌的影像图、片材料 永久 5.7 征地拆迁行政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5.7.1 行政管理工作制度、程序、规定等文件材料 永久 5.7.2 行政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审批、审查、核准等文件材料

5.7.2.1 对不动产、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确认的文件材料 永久 5.7.2.2 征用土地数量、地面附着物数量登记确认表、统计表 永久 5.7.2.3 房屋及特殊构筑物拆迁测绘、调查登记表,补偿测算确认表,房地产评估报告、图纸 永久 5.7.2.4 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合同及协议书、临时搬迁过渡费用及协议

永久 5.7.2.5 征地拆迁资金补偿登记表、发放表、清册 永久 5.7.2.6 拆迁安置实施计划、方案、情况表、登记表、汇总表 永久 5.7.2.7 征地计价管理、征地及拆迁计价单(总费用表、概算内费用表、地方出资表) 永久 5.7.2.8 测量、拆迁及安置现场,群众领取补偿款现场音像资料 永久 5.7.3 行政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备案文件材料 10年 5.8 行政执法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5.8.1 执法检查情况汇总、通报,整改通知等 永久 5.8.2 行政处罚、处分、复议、国家赔偿等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5.8.2.1 重要的 永久 5.8.2.2 一般的 30年 5.9 本机关、本单位征地拆迁工作计划、总结、统计、调研等方面的文件材料

5.9.1 年度和年度以上的计划、总结、统计材料 永久 5.9.2 年度以下的计划、总结、统计材料 10年 5.9.3 重要职能活动的总结、重要专题的调研材料 永久 5.9.4 一般活动的总结、一般问题的调研材料 10年 6 征地拆迁机构编制、人事、奖惩、纪检、信访工作文件材料

6.1 机构设置、机构撤并、名称更改、组织简则、人员编制、印信启用和作废等文件材料 永久 6.2 人事任免文件 永久 6.3 受县级(含)以上表彰、奖励的先进单位、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文件材料 永久 6.4 受县级以下表彰、奖励的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的文件材料 30年 6.5 征地拆迁工作纪检监察文件及涉及征地拆迁工作的违纪、违法案件查处材料

6.5.1 重要的 永久 6.5.2 一般的 30年 6.6 征地拆迁稽查工作文件材料 永久 6.7 征地拆迁来信来访的信件、原始记录、调查处理材料、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材料

6.7.1 有领导重要批示和处理结果的 永久 6.7.2 其他有处理结果的 30年 7 上级机关制发的文件材料

7.1 上级机关制发的属于征地拆迁工作的业务文件材料

7.1.1 重要的 永久 7.1.2一般的 10年

7.2 上级机关制发的非征地拆迁工作业务但要贯彻执行的文件材料 10年 7.3 上级机关制发的关于本机关机构设置、领导人任免、人员编制等文件材料 永久 8 同级机关制发的非本机关主管业务但要贯彻执行的文件材料 10年 9 下级机关报送的文件材料

9.1 重大问题的专题报告 30年 9. 2年度和年度以上的计划、总结、统计材料 10年

二、安置项目建设类

1 安置房屋项目(具体的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按照国家有关项目档案管理规定执行)

主要包括:项目立项审批、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及移交等文件材料

2 无主坟墓安置建设协议、验收文件 30年 3 解决铁路建设造成地方遗留问题形成的文件材料

3.1 线外工程(如改路改渠、修复、塘堤、道路工程等)补偿(补助)协议书、预算图表、报告、确认文件等 30年

3.2 施工造成房屋损坏、改变地类、水田旱化等补偿、报告、确认文件 30年

三、财务管理类

1 征地拆迁财务管理文件材料

1.1 征地拆迁补偿的有关规定、办法 永久 1.2 征地拆迁资金管理工作的有关法规、政策、办法、意见、通知 永久 1.3 征地拆迁会计工作规定、办法、细则 永久 1.4 征地拆迁资金审计、稽查工作规定、办法 永久 1.5 征地拆迁资金使用自查报告、审计通知、意见 永久 1.6 征地拆迁资金及专项经费计划申请、下达、拨付的请示、报告、批复、通知 30年 1.7 其它有关资金与经费会计文件材料 30年 2 会计业务(具体的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按照国家有关会计档案管理规定执行)

2.1 征地拆迁资金与经费会计凭证、帐簿 2. 2征地拆迁资金与经费会计报表(包括年报表、季报表、月报表) 2. 3财务会计移交表与会计档案保管销毁清册

注:《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包含了以感光材料、磁盘、磁带、光盘为载体形成的照片、录音录像和文本、图形图像电子文件等征地拆迁工作文件材料。

第二篇:海门市数字城管

近年来,我市投资了1000多万元建设了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采用数字技术手段和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相结合的全新的现代化管理城市的方法,改单纯依靠传统手段管理为传统与科技相结合,改发现问题靠投诉为主动出击找问题,实现精确化、精细化的管理,有效提高城管水平,荣获了省“优秀管理城市”的称号。在城市管理实现新跨越的同时,我们还清楚的认识到,数字城管主要解决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解决问题,提高信息共享效率,但要真正做到发生问题少,解决问题好,关键要靠抓源头,抓管理力量的配臵。目前,城市小区、公共场所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不容乐观。其主要原因为:

1、居民环境卫生意识不强。由于小区相当一部分居民长期农村生活习惯的影响,瓜皮果壳等生活垃圾随地乱抛,杂乱物品舍不得丢弃,房前屋后喜欢种些蔬菜,于是小区内的花园绿。

2、建设部门配套改造不快。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已进入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 由于小区的楼前屋后没有停车场,规划建设部门没有及时规划建设草坪、走道便成了小区停车场的首选替代品,导致小区绿化损坏情况严重。地便成了他们的垃圾场、堆物场和菜地。

3、数字城管运行机制不全。数字城管只把握了问题的发现关,忽视了问题的发生关,同时对解决问题的力量还不足。 要提高数字城管的成效,除了充分发挥好其硬件设施的功效外,还要效切实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要加强宣传教育。城管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强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促使广大居民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城市管理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2、要加强规划建设。建设主管部门落实老小区的停车场地、小区道路等配套设施的进行规划建设。将小区楼前楼后走道边的一部分草坪改造成草坪砖式停车场,这样做既可最大限度减少原有绿化面积的降低幅度,又能方便居民的生活,实现车辆的有序停放,减少绿化的人为损坏。同时,要加强小区内服务性管线的规划建设,避免经营单位各自为政,造成小区道路等公用设施经常性破坏。

3、要创新管理模式。要转变工作作风,在城市管理上要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三个到位:户籍民警到位、社区管理到位、城管人员到位,即每个户籍民警、每位社区干部、每名城管队员都要进社区、入楼道、包住户,深入开展“警民共建”、“干群共建”活动,提高“警”民亲和力,提升城市管理的共创力。

4、要加强队伍建设。要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社交能力培训,切实提高社区民警、社区干部和城管队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数字城管新水平,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以上建议当否,请会议研究决定。

建议中对城市管理中存在问题原因的调查分析十分确答 复 切,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症状所在,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案十分可行,我们将充分吸收合理化建议,进一步完善数字城管运行机制,致力提升我市城市管理水平,努力营造和谐宜居优美的居住环境。

一、目前我市数字城管运行情况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近年来各地在城市管理工作中推行的一种新模式、新手段。我市于去年5月底正式建成数字城管平台,6月份试运行,十月份正式运行。按照市政府 “打造全省一流的数字城管平台”的工作要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系统运行以来,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大批积存的城市管理问题,特别是一些公共设施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截止3月底,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通过信息监督员,12319城管热线以及视频等方式共上报各类问题6337起,立案5620起,已办结案4558起,其中12319城市管理热线问题共受理368件,立案332件,立案率90.22%,有效处臵了311件,热线案件的群众满意度达到了96%。通过数字化城管这一平台,有力促进了城市管理工作精细化、长效化、高效化,从中心内部运行情况来看,信息采集量不断上升,派遣准确率不断提高,流程更为顺畅,各项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目前已进入良性运行状态。

二、运行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

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刚起步不久,只有短短半年时间,在初显成效的同时,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处臵率尤其是按时处臵率不高,处臵标准不达标,甚至个别部门有推诿现象等问题,影响了数字城管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这些方面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组织保障不到位。二级部门(各城市管理职能部门)对业数字城管的运行模式不熟悉,工作方法和业务流程还不掌握,有为数部门领导重视不够,在工作机制、人员、设备配备方面还没有抓好落实。

2.工作责任心不强。部门之间配合不够,存在扯皮推诿的现象。主要体现在遇到一些职能交叉以及比较棘手的问题时,如处理老小区内的暴露装潢垃圾等问题时,主动承担的工作责任心不强,个别专业部门甚至采取假报处理案件,有消极应对行为。

3.监督考核未正式启动。由于数字化城管考核办法还没有正式出台,一些相关部门没有严格按照《海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手册》中规定处臵时限和标准进行处臵,直接导致了案件的按时处臵率和按时结案率较低,使得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市民的正常生活。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和举措

为了让数字化城管平台在破解城市管理难题、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市民守法观念和积极参与城市管理意识。城管城管,名义上是管城,其实质是管人。因此,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提高人的文明水平,培养广大市民的交通意识、卫生意识、环保意识、法律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等城市意识。我们将通过各类宣传媒体,运用“两台一报”的城管专刊,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参与进来;定期组织户外宣传活动,发放城市管理宣传手册,与广大市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引导他们人人争当城市管理的监督员;同时充分运用好学校这个阵地,通过“小手拉大手”这一形式,使宣传教育渗透入每个家庭,共同为城市环境的提升而努力。

2.优化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数字城管平台作用。对数字城管内部运作流程作进一步的优化,提升数字城管运行效率。一是建立联席会议机制。通过定期由分管市长主持召开数字城管运行情况讲评会,对重点、难点案卷专题研究解决,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提高数字城管成员单位和职能部门的认识,形成“无缝对接”,确保处臵及时、高效。二是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督促各部门建立数字城管问题处臵专项小组,相关职责人在规定时间内到场,快速处臵,限时办结。三是建立全天候巡查机制。延长数字城管信息监督员在各自的职责网格内巡查的时间,同时接受广大市民的投诉和举报,及时快速发现、上报各类城市管理问题。

3.加强监督考核,真正构筑职责清晰、整体联动的大城管格局。目前,数字城管考评结果纳入市委“三个文明”考核,但具体的实施细则还没出台,我们将提请市政府尽快出台《海门市数字化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评办法》,中心将严格按照考评办法,对各部门履职情况进行及时的监督、考核,全面实行奖优罚劣。建立科学严谨的案件督办督查机制。对未达到处臵标准和要求的,由中心向相关责任单位下达《督办通知单》;对下达《督办通知单》后仍未在规定时限内处结的,实行督查曝光制度,同时要对各部门处臵城市管理问题不力、拖拉、推诿等现象,及时通过数字城管简报、新闻媒体等途径进行曝光。

4.健全制度体系,不断提升数字城管工作效能。加强队伍的业务知识培训,逐步规范监督员信息上报和案件核查工作,提高信息采集的准确率;加强对平台操作员的业务培训,使其进一步熟悉、掌握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指挥手册和数字化城管系统操作流程,提高案件派遣的准确率。同时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以及制定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等,不断提高各类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技能。建立起一支业务过硬、素质精湛的队伍,切实提高“数字城管”系统平台内部运行效率。

第三篇:海门市四甲镇卫生院

医疗不良事件(隐患)报告制度

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生命健康,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特制定我院医疗不良事件(隐患)报告制度,具体如下:

一、医疗不良事件(隐患)的定义

本制度所称医疗不良事件(隐患)为由于医疗干预或医院体制、设施、设备缺陷而不是患者疾病本身造成或可能照成患者发生损害的事件。

二、报告范围

1、可能导致病人残疾或死亡的事件。

2、各类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如手术同意书患者未签名等事件。

3、不符合临床诊疗护理规范的操作。

4、有助于预防严重医疗差错的发生的事件。

5、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隐患。

三、接收不良事件(隐患)报告的单位

1、医疗质量、管理不良事件(隐患)上报医务科。

2、护理不良事件(隐患)上报护理部。

3、感染相关不良事件(隐患)上报感染管理科。

4、药品不良事件(隐患)上报药剂科。

5、器械不良事件(隐患)上报设备科。

6、设施不良事件(隐患)上报总务科。

7、服务态度及劳动纪律事件上报党办。

8、安全不良事件(隐患)上报保卫科。

9、体制原因所致不良事件(隐患)报告院办。

四、报告形式

1、书面报告。

2、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不良事件(隐患)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紧急情况使用。

五、报告内容

不良事件(隐患)报告人员须认真填写《四甲镇卫生院不良事件(隐患)报告表》,应详细、如实说明以下内容:

1、受不良事件累及的患者的身份资料;

2、不良事件发生时段;

3、报告不良事件类型(药物、跌倒、手术、输血、医疗作业、公共意外、治安、其它意外事件);

4、患者目前状态;

5、目前的处置情况;

6、若为医疗安全隐患报告应具体指明引起隐患的事由。

六、分析、反馈、制定整改措施。

职能科室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对不良事件(隐患)的调查和核实工作,并将核实结果上报分管院领导。根据分管领导的指示,积极制定整改措施,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消除隐患。

七、奖惩措施

1、本制度为非处罚性,鼓励当事人主动报告不良事件。

2、每季度由各职能科室对收集到的不良事件(隐患)报告进行分析并报分管院长,对阻止重大医疗安全事故发生的优秀报告者予以500元现金奖励。

2、每年底各职能科室将不良事件(隐患)报告送院部汇总,对一年内提供不良事件(隐患)报告达5次以上的个人或科室给予500元现金奖励。

3、个人报告者在评优晋升时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

海门市四甲镇卫生院 2011年1月1日

第四篇:海门市第一中学食堂大宗物品

定点采购招标公告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确保学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维护广大师生合法权益,根据教育局《关于实行学校食堂大宗食品定点采购招标的意见(暂行)》的通知规定,我校将对“食堂大宗食品定点采购”项目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进行招标,诚邀各生产厂商、经销商、代理商和个体户参加投标。

一、本次招标实行定点采购的食堂大宗原材料为以下项目:

猪肉、鸡肉、 鸡蛋、大米、油、面粉、豆制品、调味品、冷冻食品等

二、招标方式:本项目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

三、供货服务期:2个月

四、配送地点及要求:

需配送到学校食堂内,所供产品须提供检验报告。投标人的投标包含所投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装卸、仓储、配送、税费、抽检和售后服务等,肉类需持动物防疫合格证。在配送过程中须无条件更换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损耗品。具体配送数量由学校公布。

五、资格要求:

参加本项目的投标申请人须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并具有完成该项目能力的生产厂商、经销商、代理商。投标人须拥有稳定可靠的经营场所和优质的大宗食品的供应货源,产品必须符合国家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投标人在经营活动中没有违法记录,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须的规模和仓储、运输、配送能力。

六、报名时需提供投标申请人的证明文件:经销商、代理商报名时须提供以下资料(复印件须加盖公章):

(1)《企业营业执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营业执照副本及副本复印件; (2)《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及副本复印件; (3)《税务登记证》副本及副本复印件;

(4)《食品流通许可证》原件及复印件或食品卫生许可证原件及复印件; (5)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原件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6) 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委托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报名除外); (7)健康证原件及复印件;

七、公告时间:每个月开标前1星期

八、报名截止时间:每个月27号前

九、开标时间:到时另行通知,投标方可派1--2名人员参加。

十、报名地点:海门市第一中学食堂办公室;开标地点:1号楼4楼会议室

十一、保证金缴纳时间、方式等:

1、金额:2千元人民币。

2、保证金缴纳方式:现金。

3、保证金缴纳地点及时间:投标现场,投标半小时前交纳。

4、未中标单位在公布结果后退还保证金(不计利息)。有串标、撤标行为的中标单位经查实后保证金不予退还。

5、中标单位的投标保证金自动转为风险保证金。

6、若中标者不签订合同投标保证金不予退还。

二、评标原则

1、按照单类商品总价排名进行评标和宣布中标人和预备中标人。

2、评标的主要依据为全部投标人所出标价中的最低价。

3、评标时除考虑投标报价以外,还将考虑以下因素:

(1)投标人的综合实力、业绩和信誉。(2)投标货物的质量和适应性。 (3)配送周期和供货能力。(4)售后服务承诺。

如果投标单位少于三家,将视具体情况取消本次投标。另行组织招标或根据学校《大宗物品采购办法》采用其他采购办法。

十三、中标后应完成的工作:

1、根据评标小组的评分,得分最高的投标人中标。学校将通过现场通知中标人,中标人接到中标通知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与学校签订书面协议。

2、本项目不允许转包。若中标经营户在规定的时间内不签订协议书或对学校提供的协议书有较大异议、协商不成的,视为弃权,由下一名递补中标. 弃权的投标保证金不予退还。

3、 采用最高分中标,确立中标人(第

二、第三高分者由学校存档备用),履行合同期间学校将对第一中标方从质量、价格、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督,质量达不到标准或价格高于市场同品牌同期批发价格或服务态度不好的或不按要求提供商品的,学校食堂管理小组将及时发出整改通知单,总计达到三次,则学校将单方面终止合同并书面告知,并由第二中标人进行供货,以此类推。

4、本文件内容由学校食堂大宗商品采购小组负责解释。 十

四、投标咨询电话:蔡老师:13962878792;苏先生13862940684

海门市第一中学

2018年3月

第五篇:海门市注重选拔培养党外后备干部队伍

施 雷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和党的十七大提出“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有关精神,海门市委统战部着力加强党外后备队伍建设,注重党外后备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努力建立一支“政治素养高、工作能力强、群众评议好,与党亲密合作”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为推进党外干部工作夯实了基础。

一、抓推荐,从源头上加强党外后备干部的选拔

党外后备干部的选拔,是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制度的基础性工作,事关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百年大计。加强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人员是关键;人员的选拔,则是关键之中的关键。

1.提前安排,做足功课,盯牢一个“早”字。把党外后备干部的选拔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和基础工作,本着早发现、早培养、早安排的理念,从源头上把优秀人员留在党外。在选拔党外后备干部人选时,不限制年龄、职务,着重关注人选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群众评议,一发现符合上述条件而又没有入党的,就立即上门谈心,做其思想工作,鼓励其留在党外。

2.从严把关,结构合理,注重一个“好”字。在选拔党外后备干部时,从长远出发,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和任职资格,注重后备干部的知识化、年轻化。在学历上要求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在年龄上严格控制在35周岁以下(30周岁以下占30%比例),同时还要求具有基层一线或者重点工程实践锻炼的经历。在数量上严格按照中组部后备干部队伍中党外后备干部占15%的要求,乡科级党外后备干部的数量掌握在20名左右,其中女干部不少于20%。

3.广开渠道,招揽贤才,做到一个“公”字。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程序进行选拔,认真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扬民主,广开推荐渠道,扩大选人视野,通过民主推荐、公开选拔、个人自荐等方式进行选拔。民主推荐时,参选人员包括本单位全体人员、下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等,民主推荐得票率不低于60%,民主测评优秀得票率不低于80%;公开选拔时,笔试成绩不低于80分,面试成绩不低于60分,并邀请党外特约人士全程监督;个人自荐时,要求出具单位相关证明,由组织部、统战部协同考察,并专门安排考试,通过后方可作为后备人选。

二、重培养,从举措上提升党外后备干部的能力

党外后备干部人选确定后,分类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摆在首位”的原则,有计划地进行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

1.定期培训,突出持续性。将党外后备干部培训列入全市干部队伍培训总体规划,建立定期培训制度,每年对他们进行1-2次专题培训,内容包括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以及经济、科技、法律和其他相关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2009年10月,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举办了一期党外后备干部培训班,邀请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专家为他们讲解。通过互动交流的形式,运用学习实践活动中出现的先进典型事例进行集中讨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形式多样,突出灵活性。在培养时,注重调动党外后备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做到集中辅导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参观考察相结合,专题调研与座谈讨论相结合。2009年5月,组织举办党外后备干部培训班,在进行理论培训的同时,还参观了南通市改革开放30周年成果展;6月,组织赴浙江横店进行“重走长征路、参观一大到七大会址缩影”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下半年组织党外后备干部就民生、民情、发展等课题开展调研,组织座谈,引导他们积极建言献策。

3.安排锻炼,突出实践性。针对部分党外后备干部缺乏实践经验的实际,通过铺设台阶、早压担子、多岗轮转等形式,把他们放到一线进行培养锻炼,以丰富工作阅历,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处理棘手问题的能力。实践锻炼主要采取以下形式:实行领导干部与党外后备干部挂钩的“青蓝结对”培养;实行岗位轮换,安排分管工作或其他与培养方向相关的重要职务;分配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选派到信访局、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和镇(乡)、村(社区)等情况复杂的重点部门和岗位挂职锻炼,到新农村建设、城市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基层及发展一线实践锻炼。2009年,共安排30名党外后备干部到基层或重点部门进行实践锻炼,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工作能力。

三、建制度,从机制上推动党外后备干部的工作

党外后备干部工作的落实,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建立一套长远有效的制度,有利于从根本上、从全局和长远上切实解决党外后备干部素质的提高和健康成长的问题。

1.实行党外后备干部预选制度。为加快发现和培养优秀年轻党外干部进程,从源头上抓紧抓好党外干部选拔培养,在2009年试行党外后备干部预选制度。预选人选每年确定一次,不受单位职务限制,先由基层党委推荐,经统战部与组织部审定后确定人选,留在党外进行培养。预选时间为1至3年。同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党外后备干部预选人才档案库和党外后备干部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统一管理,逐步实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

2.制定《公推公选乡科级党外后备干部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拓宽识人选人渠道,创新党外后备干部选拔机制,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裕、结构合理,能够担当重任、有发展潜力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2008年10月,制定《实施意见》就党外后备干部的选拔名额、结构要求、选拔范围和条件、选拔程序和方法、培养管理和工作要求做了详细规定,各单位都十分重视,落实专人负责,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第一批全市共推荐乡科级党外后备干部15人,都是单位的工作骨干,有力地充实了全市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力量。

3.印发《乡科级党外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和管理暂行办法》。2009年5月,与组织部一起印发《暂行办法》,就党外后备干部的组织领导、选拔原则、条件和资格、数量和结构、选拔方式、教育培养、日常管理及任用等做了详细规定,并建立党外后备干部工作责任制,明确各单位党组要将党外干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人负领导责任,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负相应责任,做到齐抓共管、细化责任、层层落实。2010年初,有3名党外后备干部被提拔到副科职岗位上,8名党外后备干部担任单位中层正职。

四、创条件,从形象上扩大党外后备干部的影响

为进一步扩大党外后备干部的影响力,努力创造条件,主动把党外后备干部推向社会,引导他们在工作中服务社会,在形象上自我提升,不断提升党外后备干部的社会影响力。

1.开展服务活动,扩大党外后备干部的社会影响。2009年8月,组织党外后备干部开展“我为社会做贡献”活动,做到“四个一”,即走访一批群众、办好一件实事、解决一个困难、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9月,组织无党派人士法律、农业、卫生方面的10位党外后备干部开展“送法、送农、送医”三下乡活动,为农民提供法律、农技、卫生方面的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活动中,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000多份,深受群众欢迎。目前,组织党外后备干部开展三下乡服务农村活动已经作为培养党外后备干部的一项常规工作固定下来。

2.引导建言献策,提升党外后备干部的参政能力。定期组织党外后备干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考察调研,积极建言献策。2009年,我们按照党外后备干部的专业进行分组,组织党外后备干部分头开展“进万户门、听万人言、解万家难”、“应对金融危机、履行社会责任”等主题调研活动,汇总整理建议80多条,提交市委、市政府领导参阅,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在每年《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过程中,组织党外后备召开意见征求座谈会,就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议,得到市政府领导的好评。

3.创办专业刊物,宣传党外后备干部的先进事迹。为了给党外后备干部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平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于2008年创办会刊——《同心》。会刊主要报道党外后备干部开展活动的情况、调研成果、最新动态以及所提的意见建议等。会刊寄送全市所有无党派知识分子,同时呈送给市委分管领导和各机关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阅读,充分提升了党外后备干部的形象,扩大了党外后备干部的社会影响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合同履行保证书范文下一篇:好书推荐指导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