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教研室管理探讨

2022-09-12

1. 日常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1.1.1 对教学质量重视不够

在各大高校中, 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是教书和育人, 但对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可以说, 在教学的过程中, 往往不注重教学质量, 而更在乎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存在忽视教学质量, 只顾草草教学、不顾教育的思想和行为。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会对高校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所以根本没有必要重视教学质量。

1.1.2 忽视集体备课

在制订教学计划上, 教学管理人员根据自己对任课教师的了解, 凭借对相关学科教师科研、任课水平的了解, 提出集体备课的要求。然而现实情况是在很多院系的教学工作中很难看到各学科教师聚集在一起进行集体备课。很多教师认为集体备课会耽误自己的时间, 而且也没有什么意义, 甚至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已经很高, 不需要与其他教师集体备课。

1.1.3 不注重教学经验交流

虽然大学生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和专业水平, 但是由于近年来各大高校学生的扩招规模逐渐增大, 大学生的数量是现有教师数量的几倍, 加上教师水平不同, 不同教师的教学经验差别也比较大。有些教师责任淡薄, 还忙于其他工作;还有些教师身兼数职, 还任职于其他高校的教学, 从而会忽略高校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等工作, 根本不注重教学经验交流。

1.1.4 教师重视学历文凭而忽视实践

在权衡学历和实践的问题上, 许多教师都认为学历远比实践更重要, 他们认为原因很简单, 现如今的学校会拿学历来挑选进人, 所以拥有一个高学历才是最重要的, 而拥有实践对于教师来说并不是主要的任务。所以说, 从思想上, 大多数教师都倾向于拿更高的学历与文凭, 对于专业实践内容经历很少, 于是在讲授中出现理论性强而实践能力与经验不足的状况, 较难适应市场就业需求。

1.2 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1.2.1 研究方向不够稳定

由于各级课题发布时, 总会把某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经济、技术或社会问题作为课题研究, 但教研室成员可能不熟悉该专业, 所以大量时间与精力浪费在与成员方向有偏差的项目研究上。再考虑到科研考核的压力, 成员经常会去做与本团队科研方向有一定距离的课题, 所以研究课题与方向变化是经常的事情。

1.2.2 研究精力与时间不够充足

因教师都承担教学工作, 教学任务较重。有科研能力的教师往往也是教学骨干, 长期超负荷的教学工作使不少教师失去了进修、学习、学术交流的机会, 也使许多有潜力的教师错过了科研训练的大好时机, 所以教师研究精力与时间投入不够, 影响科研。

1.2.3 成员之间缺乏知识互补与成果交流

现有的科研团队是以教研室为基础形成的, 专业背景基本相同, 要懂得都懂, 不懂得谁也不懂, 缺乏知识互补。另外科研项目通过鉴定、发表论文等形式拿到成果后, 主要是作为晋升职称的资本, 没有与他人分享“蛋糕”, 大多结局都是束之高阁, 缺乏成果交流。

1.2.4 研究方法与写作技巧运用不熟练

课题研究是需要有效方法与技巧的, 但由于成员专业背景限制及培训的不足, 致使研究中不能很好地将有效方法运用于研究内容中, 从而影响申报课题获成果质量。

2. 教研室教学科研管理措施

2.1 组建纵横向课题小组

作为教研室组织, 可以根据成员的个人特长、意愿及课题任务的需要, 将成员划分为以纵向课题为主和以横向课题为主两个小组。组建这样的科研小组, 能够发挥每个人的优点与长处, 发挥协同效应。

2.2 发挥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的作用

由于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在科研团队中作用巨大, 所以要按照教研室教师专业设立几个研究方向, 构建科研梯队。学术带头人要起到引领科研方向的作用, 带领专业队伍开发新的研究项目和确定新的发展方向

2.3 要加强与国内名校、企业的学术交流与联合, 建立调研基地

一方面, 要与国内名校名家建立联系, 了解、探讨、交流前沿知识或理论趋势, 特别是学习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另一方面, 要与本地企业建立联系, 确定调研基地, 或对其进行广泛的、深入了解后, 依据要求为企业定制完成横向课题。

2.4 开展常规性的育题工作

教研室根据每年各级各类课题申报时间, 编制课题申报计划表, 提前一季度或二个月进行育题。计划经过团队讨论选题——主持人论证——成员论证——主持人修改——研究所团队提异——个别专家提异——修改完善等环节。对教育教学教改等方面的项目, 每个学期举行一次研讨会, 以促进成员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2.5 注重教学经验交流, 开展集体备课

高校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教师们应该更加注重教学经验的交流, 互相探讨教学方式、方法, 取长补短, 经常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讨论备课内容,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2.6 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加强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教师应该树立起强烈的实践意识, 使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成为从管理层面到操作层面的自觉行为。同时, 高校教师应清醒的认识到提高个人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应该去校外参加或实习半年以上以提高实践能力。

2.7 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衡量教学好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教学质量的高低。高校应该注重“以老带新, 以强带弱”, 提倡在教学研究中有不同呼声、不同思想, 鼓励教师大胆创新, 各抒己见。通过学术带头人、教学骨干教师和课程主讲教师等示范作用, 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

3. 教研室管理具体方法

3.1 运用“逆推法”, 提高效率性

“逆推法”, 主要指先建设后申报。比如要成立一个研究所或研究基地, 先让教研室成员在发表论文时, 个人简介标明一条:“某某是研究所的骨干成员”, 当成员积累了一定成果后, 再提出正式组建申请并按正式规定运行;在进行调研基地建设中, 先联系企业, 后进行深度课题合作;在各类课题研究中, 先育题, 后申报。这些都是“逆推法”的体现, 据此做法, 可以提高教研室工作的效率性。

3.2 运用“目标法”, 提高明确性

我们可以根据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条件所列要求, 具体分析每个人的短板, 将明确的目标告知成员, 以目标管理方式提出要求及需要完成的任务, 如此能明确地实现预期效果。

3.3 运用“激励法”, 提高积极性

教研室成员的激励应该采取团队激励与个人激励、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可根据不同岗位的人才进行区分激励, 实现薪酬的合理分配。在制定奖励标准过程中要与团队成员进行充分交流, 可以通过树立业绩标兵的形式对业绩突出的个体进行重点奖励, 建立知识成果明晰制, 明确知识产出, 正确评估和认可成员劳动成果。

3.4 运用“示范法”, 提高效率性

在教学活动中, 实行老教师“传帮带”, 通过示范教学, 让年轻教师学习。在科研活动会上, 请有经验、科研成果突出的专家, 进行示范讲解如何选题、如何论证、如何填报等具体内容, 也可以示范核心期刊目录及内容、板块及投稿技巧等, 实现年轻教师科研水平的快速提升。

3.5 运用“矩阵法”, 提高灵活性

“矩阵法”, 主要指成员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在教学与科研组织结构上可采用矩阵结构。即从学校科研处和二级学院纵横向两个方面结合组建与培育, 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协调沟通容易、灵活性强、积极性高。

3.6 运用“平衡法”, 兼顾全面性

教学与科研工作是高校专任教师的两项主要任务, 在工作中一定要搞好平衡。一方面完成教学任务, 另一方面要完成科研任务, 不能顾此失彼, 要兼顾全面, 做到以教学为中心, 发挥科研促进教学的作用。

摘要:高校教师承担的主要工作包括教学与科研, 而基层教研室落实该任务的组织单位, 加强教研室管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日常教学、科研工作存在的若干问题, 进而提出管理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基层教研室,管理措施,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艾术林.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若干思考[J].科学与管理, 2008 (3)

[2] 窦剑, 陈莉.高校学术创新团队建设应注意的问题[J].合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9)

[3] 刘冰.加强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对策研究[J].青少年研究 (山东省团校学报) , 2008 (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陈穆个人作品赏析下一篇:论夸张教学法在激发学习兴趣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