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2023-05-11

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不断面临机遇与挑战,而一份好的计划能让我们抓住机遇,翻越障碍,那么你会拟定一份合格的计划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小学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波那小学 继续教育一德四新课程计划

波那小学“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计划

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继续教育工程任务,根据上级指示及相关文件精神,特依据上级相关文件作为指导,制定本工作计划。

培训计划

培训分全员培训、专项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

(一)全员培训

拟用五年时间对我校在职小学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总学时的培训,年均不低于72学时。其中,师德教育不少于60学时,学科培训 (含“四新” 不少于300学时。在总学时中,县级及其以上集中培训)不少于240学时。

1. 师德教育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必须在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方面下大功夫。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使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做到以生为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人师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每学期4个学时的校本培训,至2014年底不少于30学时)。

2. 新理念

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每学期4个学时的校本培训,至2014年底不少于30学时)。

3. 新知识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使教师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每学期4个学时的校本培训,至2014年底不少于30学时)。

4. 新方法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培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研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每学期4个学时的校本培训,至2014年底不少于30学时)。

5. 新技能

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及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具备引导学生课堂上倾听、思考、提问、交流等能力;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

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每学期4个学时的校本培训,至2014年底不少于30学时)。

(二)专项培训

专项培训以打造骨干、整合学科为重点,努力构建我校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骨干教师队伍,推动学校校本研修有效开展。

1. 骨干教师培训

“十二五”期间,积极选派教师参加省、市、县骨干教师培训。按教师总数的3.5%选拔培训我校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培训中,将统筹安排和规划,使选拔、培训的骨干教师覆盖所有学校和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学科。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 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2. 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培训

加大对紧缺薄弱学科的培训力度,为学校构建一支校本研修骨干团队,扎实推进校本研修。加强对特岗教师的培训。

3.学前班教师培训

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实施学前教育教师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对学前班教师和教师全员培训。

4.小学班主任培训

“十二五”期间,通过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全校所有班主任进行不少于30学时的培训。2011年对刘东玲、蔡发秀、刘玲进行培训。以后各年按新任班主任进行培训。通知到的随时启程。

5.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

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在普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级培训,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到2015年,力争80%以上的小学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并取得合格证。

6.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

按照《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和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要求完成对所有教师的全员培训。

7. 新任教师岗前培训

对新任的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不少于120学时的集中培训,新教师培训由县级负责。

(三)学历提高培训

在职为主、脱产为辅。按照专业对口、学用一致、按需培训、对口提升的要求,推进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培训。到2015年,我校教师学历全部达到专科以上。部分教师达到本科以上。

五、培训主要形式

(一)上级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

根据年度计划和教师发展需要,按要求选派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 开展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为宗旨的校本培训,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潜力,激发创造热情,提高在实践中反思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全员培训与分类培训相结合

以校本培训为基础,通过“研训一体”模式,不断完善教师知识体系;充分利用教研活动进行学科培训,帮助教师积累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遵循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进行分类培训,选派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专项培训,实现各个层面教师素质的同步提高,达到教师培训全员化的目的。

(三)自主学习与交流互动相结合

针对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和学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实践和反思,并通过课题研究、课堂展示、案例分析、专题论坛等有效形式带领教师进行交流互动,从而实现教师自主学习和交流互动的有机结合,达到统一教育思想、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综上所述,是我校课程计划的雏形,以后该计划在上级相关文件的指示和变更中将不断完善。

马场镇波那小学

第二篇:《小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个人实施计划

仁怀市中枢三小:文 素

一、研究的课题:

《小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研究》

二、研究目标

抓住学校以科技特色活动的开展带动科技教育为主线,从培养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为抓手,通过教师有步骤、有重点、可持续地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探究活动进行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基础性培养的实践探索,强化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养成教育,从而整合学校的科技活动,提炼培养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方法。

三、研究内容

本项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小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开展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基础性培养的实践和探索。具体研究内容分为两大方面:

1、进行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开发与利用,主要5个板块:科普教育、科技种植、发明创造、气象观测、天文观测。指导实践科技活动,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基础科学能力。

2、通过实践和研究,整理完成科技活动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并有效利用。

四、研究重点

1、小学科技教育的活动载体形式的开发与利用。

2、小学科技教育环境开发与利用。

五、研究措施:

1、不断学习: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认真阅读一些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让自己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学习中深化自己,在学习中提高素养,抓住一切可学习的时机与同事们交流探讨。

2、 积极参与:认真参加课题组组织的各种研究活动。参加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活动,与全组成员一起探讨成败得失,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3、 扎实工作:认真备课、精心设计作业。

4、多多动笔:在学习、研究中,不断地自我反省,反思自己教育教学中的成功和失败之处,及时把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想法撰写成文

六、工作安排:

课题研究初期:

(1)学习课题组课题总方案。

(2)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3)积极参加培训,学习。

(4)上一堂研讨课。

课题研究中期:

(1)完成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2)注意及时收集、整理、上传资料。

(3)针对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总结。

(4)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结题阶段:

撰写课题研究论文,交流课题论文。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

作者:王万良 编辑:studa0714

摘要:根据十年来小学数学教育理念及教学内容所发生的变化,小学教育专业理科方向数学类课程应包括以分析、代数、几何为主线的必修基础课程;以概率统计、最优化理论及应用、模糊数学应用、数学建模为基本内容的必修应用类课程;以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数学问题论、数学文化等为构成的数学教育类课程;与数学及数学教育相关的选修类课程群,以培养师范生较高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

一、小学数学教育的理念及其变革

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小学数学课程的设置乃至全部数学活动,都要遵循其课程目标。1992年国家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规定,通过学习,学生应该“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生活、社会常识,初步具有基本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生活处理,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劳动工具”也在不断赋予新的内容。 伴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教育部于2000年3月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紧接着,又于2001年7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比前后三个课程目标可以看到,短短几年,小学数学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00年教学大纲与1992年教学大纲相比,有以下两个主要变动。 一是用“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代替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种变化首先体现的是数学教育理念的进步。多年来,数学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从小学到大学的数学教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各学科知识相互沟通、紧密联系,数学知识更是渗透到科学技术乃至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相应地,数学教育承担的也不再仅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其他形式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在数学教育中加以培养、延伸。同样,原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只是通过数学教育来实现。因此,在数学教育中仅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是不合适的。另外,即使不考虑人们的生活实践和其他学科领域,我们处理数学问题时,也不仅只是依靠逻辑思维,形象分析、直觉思维等综合能力的结合运用是我们早已常用的做法。

二是以“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代替原来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里更加强调了知识的传播向能力培养的过渡。过去,常常是讲完某一学科知识以后,寻找几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照书本对比联系即可。而这里强调的是“探索”的过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思索将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表达出来,指导他们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提高的不仅是数学能力,而且加深了对整个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2001年,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育的理念与目标又进一步发生了变化。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新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提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目标,并且强调这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实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而又健康发展的根本目标。这里,特别强调对学生数学兴趣和数学素养的培养,一切要符合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要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一切,可以归结为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这两种途径是相互结合的:第一,要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这是多年来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第二,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从而达到学习的目标。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数学化的过程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数学教育的过程应当成为数学化的过程。

今天,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教育理念。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尽早接触“学会生存”这一课题,以奠定能力训练的基础。据此,数学教育则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机会,让学生在具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中去研究,去探索。探索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6~12岁的儿童虽然年龄小,但他们的求知欲极强,正是“启蒙”的绝佳时机。使学生“初步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并非天方夜谭。在某些时候,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比什么都重要。华罗庚曾经说过:“唯一推动我学习的力量,就是兴趣与方便,因为数学是充满了兴趣的科学。”我们都知道,“兴趣”大多先是来源于“好奇”,继而产生探索的欲望。如果在儿童产生“好奇”的阶段适时加以“激发”,那么,由一点小小的成功得到鼓励,再通过“成功的体验”,必定会使最初的“兴趣”引发为不可估量的“动力”。

二、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安排及其发展

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不仅要依据课程标准,满足学生需要,同时还应尽可能地反映数学学科的发展。小学数学是为学生打基础的学科,其课程内容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奠基作用的小学数学教育也必须与此相适应。小学数学课程中引进统计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内容不仅顺理成章,而且十分必要。 有研究指出,对于数学学科知识的安排,各国各地区各有特色,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全都包括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探索、认识与交流,希望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我国1992年实行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设定的内容主要有:量与计量,数与计算,几何初步知识,代数初步知识,比和比例,数的整除,应用题。2001年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将原来的知识进行了整合,增加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总体上含有四个领域的内容: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可以看到,课程内容结构的变化反映在两方面:一是数学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地变革;二是人们对数学课程的理解和数学课程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地变化。总之,在我们设计课程时,既要考虑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又要考虑学生对这一学科的理解、情感和接受能力以及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

三、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设计

由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是“综合培养、学有专长”,所以数学课程的设置,也不能单纯地适应将来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而应将数学课程分成两类:一类是通识课程,面向所有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可根据各地区情况有所不同);另一类,面向理科方向的学生。 我们仅对第二类数学课程设计进行探讨。

(一)必修基础课程

我们知道,作为数学学科的基础课有三条主线──代数、分析、几何。在高等代数中,多项式的理论起源于求方程的根。历史上,求解一元二次、三次、四次方程都先后获得成功。数学家在研究一元五次方程的根的过程中,引入了许多新的概念和结果,从而形成了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抽象代数。几十年来,它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在数学的诸多分支,以及在通信理论、计算机理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高等代数讲授的知识,大多是

17、18世纪的成果,而抽象代数讲授的知识则是

19、20世纪的成果,它不仅在代数课程这一主线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为近代数学奠定了基础。抽象代数的主要思想早已渗透到基础教育的多门学科中。所以,讲授高等代数之后,必须安排72学时左右的抽象代数。

以现代几何的观点审视几何学,在保持各分支的自身特点与相对独立性的基础上,将几何学主线的五门课即几何基础、解析几何、微分几何、射影几何与点集拓扑学有机结合。 而对于数学分析,应将其核心内容极限理论、微积分和级数理论进行认真的选择与组织,不宜照搬。基本理论的讲授要紧密结合应用;同时穿插反映微积分发展历史的数学家传记介绍,这方面丰富的内容一定会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在保证数学基本训练的基础上,要大胆删繁就简。对传统知识,也要尽量用现代数学方法表现,如“级数的展开”等。

(二)必修应用类课程

必修应用类课程适宜安排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最优化理论及应用、模糊数学应用、数学建模。 概率与统计的知识是近年来基础教育逐渐增加的内容,新课程标准做了具体的描述。虽然统计学的研究基础是数据,但是研究要借助概率论的结果,因此必须先安排讲授概率论基础知识。讲授数理统计时,要精心设计教学,努力使学生能够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预测和最后决策的过程;使学生不仅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还可以解决简单的问题。要告诉学生,无论获得数据还是分析数据,总是要渗透随机与概率的思想。

最优化理论包括了线性规化以及最优化基本理论及主要算法介绍,它是现代管理、决策、经济、金融乃至评估等工作领域的基本工具,也是数学应用的最广泛的学科之一。讲授过程最好结合实际应用模型。

模糊数学思想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研究和处理模糊现象。所谓现象的模糊性是指事物间差异的中间过渡中所呈现的“亦此亦彼”性,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我们知道,数学联系实际的最初形式是解应用题。所谓数学建模,就是对现实中的具体问题抽象、简化,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一个数学结构,进而提炼为数学模型,然后求解,并验证其合理性,从而解释最初的现实问题。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包括国外学者)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及数学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总结为“问题解决”(problem sloving)。在此教育与学习的理念下,逐渐将学生的数学竞赛发展成数学建模竞赛,并逐渐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实践证明,这是训练学生应用能力的极好方式。仅仅十多年工夫,现在已经形成几十万学生参加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及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在数学建模课程中,将综合介绍各种数学方法,包括代数的、分析的、统计的以及计算机应用软件能力,其中最优化理论必不可少。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补充新的有效的数学工具。

(三)小学数学教育类课程

小学数学教育类课程包括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数学问题研究、数学文化。

我们之所以主张安排“数学文化”这门课,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小学教育阶段,单就数学知识教学来说,时间是充裕的,内容也不难。但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中有两点完成起来更重要,一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一个看似普通的学生,在适当的时候被他的老师的“不经意”指点,可能激发起强烈的“特殊兴趣”,再加上悉心的引导,将来可能成长为“有天赋的”人才。

数学是有着丰富内容和不断发展的知识体系,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几乎遍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不断更新的理论、思想、方法和技术。它拥有多个分支,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文化,丰富和推动着世界文化的发展。这里,我们推荐课程教材研究所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数学文化》。该教材展示了数学文化多姿多彩的内容,着力介绍了大自然中的数学情趣、艺术家的数学美感、科学技术中的数学威力、数学文化中的思维与方法以及数学文化的核心精神──创新。同时,以数学特有的形式美、结构美、方法美等独具的魅力,引领学生到数学王国浏览一番,相信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由于教材涉及多个数学分支的知识,所以这门课程适宜安排在第四学年讲授,教师也可以根据本地区情况,增补或删减一些内容。

学习完这门课程,我们有理由接受这样的观点:到今天,数学不再仅仅是“工具”,它更是一种“文化”,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

(四)选修类课程

选修类课程包括初等数论、常用数学软件介绍、小学数学竞赛指导、离散数学、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史。

关于数学史的讲授是十分必要的,适宜安排在第四学年。由于学时所限,数学各个分支的知识学习有限,但是在学习完数学主干课程之后,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史的讲授,将数学整个学科知识比较完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把几年来学习的数学各分支的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使学生有“一根线”贯穿在心中,并产生一种“历史感”,不仅增强对数学的理解,而且对于今后的学习意义深远。

此外,关于小学教育专业理科方向的数学课程设置及其内容安排,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要满足国家课程标准对小学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要求;(2)要使我们的学生具有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初步“探索、求知、创新”精神的热情与能力;(3)课程的设置可根据各个地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而每门课程的内容更是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的改革、实践,加以编排。要注意将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及时反映到教材之中。

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直接服务于基础教育中的小学教育,即使在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综合化的改革背景下,它仍然是学校最具特色的专业之一,它所承载的历史使命与重担,越来越被更多的教育界人士所认识。我们这里探讨的小学教育专业中的数学课程设计,也只是处于刚起步不久的思考,实践时间也不长。相信随着专业的建设和更多学者的加入,将会使这种设计更加合理,人才培养方案也将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黄伟娣.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比较[J].课程·教材·教法,2005,(2):79—8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王长纯.世界初等教育发展的宏观线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2):105—109.

第四篇: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与内容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学段目标与内容 北关小学 李娟

1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2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采用合适方式,提高评价效率。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 3 活动。终结性评价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对教学活动作出总结性的结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与发展的资料,可采用成长记录袋等各种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及水平。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有平时的行为观察与记录、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等各种方法。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成长记录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等级或分数以外,还可用代表性的事实客观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并提出建议。

各种评价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适应性,在评价的客观性和深刻性上也各有差别,因此,评价设计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琐,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评价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根据需要,可让学生家长、社区、专业人员等适当参与评价活动,争取社会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

(五)具体建议

1.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

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 4 第

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

三、第四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

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第四学段还要关注学生基本行楷字的书写和对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对学生写字学习情况的评价,当以本标准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字表一”为依据。

评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减少错别字。

2.关于阅读的评价

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的要求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

诵读的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在不同学段,可在诵读材料的内容、范围、数量、篇幅、类型等方面逐渐增加难度。

默读的评价,应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第四学段侧重考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 5 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

略读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浏览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

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第一学段侧重考察学生能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第二学段侧重考察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第

三、第四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3.关于写作的评价

写作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写话兴趣;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第

三、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对于作文的评价还须关注学生汉字书写的情况。

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

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也要考察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

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采用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

6 提倡学生在成长记录中收存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和有价值的典型案例分析,以反映写作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4.关于口语交际的评价

口语交际的评价,须注重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和表达沟通的水平。考察口语交际水平的基本项目可以有讲述、应对、复述、转述、即席讲话、主题演讲、问题讨论等。

口语交际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要求,综合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意态度和表达能力。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与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第

二、第三学段主要评价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内容,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评价宜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并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考察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5.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主要着眼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积极参与活动,是否能主动提出问题,还有搜集整理材料、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问题、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等方面的情况。第

一、第二学段要较多地关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兴趣与态度。第

三、第四学段要多关注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以及展示学习活动成果的能力。各个学段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都要着眼于促进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效率,并有助于他们扩大视野,更好地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要充分注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有新意的思路和表达以及有特点的展示方式,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第五篇:《小学德育教育校本课程》

德 育 校 本 课 程 DEYUXIAOBENKECHENG

目 录

一. 小学办学理念-----------------------------4 二. 小学生守则(国家版)---------------------------5 三.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国家版)----------------5 四.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国家版)-----8 五. 小学学生八荣八耻 ----------------------9 六. 小学升旗礼10 七. 小学文明教师标准---------------------- 10 八. 小学文明学生标准---------------------- 11 九. 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规--------------------12 十. 小学文明班级公约----------------------12 十一. 小学学生礼仪常规 -----------------13 十二. 小学学生课堂礼仪

--------------14 十三. 小学学生往返学校礼仪

----------15 十四. 小学礼仪教育三字歌 --------------15 十五. 插上理想的翅膀---小学校歌歌词--16 十六. 教师发表的格------------------------------17

《小学德育教育校本课程》

小学办学理念

奋斗目标: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位教师都拥有创新的舞台,让每一个家庭都得到满意的回报。

指导思想:以德治校,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素质,发展特长。

办学宗旨: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办学原则: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完善人格和不求人人成才,但愿个个成人。

校训: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校风:团结、勤奋、求实、进去。 教风:为师为范,求真求爱。

学风:乐于学习、善于合作、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育人目标:培养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善于交往,身心健康,敢于创新,具有中华美德的现代人。

办学思路:全面培养,打好基础,因材施教,提高质量。 办学模式:学校全面加特色,学生合格加特长,教师优秀加特色。

治校方略: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中心,以精神文明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强化德育,注重教研,深化改革,谋求发展。

班子作风:以先进理念、精湛业务带动人,以文明的仪表影响人,以朴实作风、高尚人格感染人,以一流水平、严格管理协调人,以和谐的态度对待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以团结协作,务实奉献赢得人。

学校口号:我以校为荣,校以我为荣。

小学生守则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1、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教导,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动打招

3、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接受老师的教导,与老

4、尊老爱幼,平等待人。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欺负弱小,不讥笑、戏弄他人。尊重残疾人。尊

5、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讲普通话,会用礼貌用语。不骂人,不打架。到他人房间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不随意翻动别人的物品,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6、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

7、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不嫉妒别人。遇到挫折和失败不灰心,不气馁,遇到困难努力克服。

8、爱惜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节约水电,不比吃穿,不

9、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

10、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要请假,放学后按时回家。参加活动守时,不能参加事先请假。

11、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回答问题声音清楚,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课间活动

12、课前预习,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

13、坚持锻炼身体,认真做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坐、立、行、读书、写字姿势正确。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

14、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庄稼和有益动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

15、爱护公物,不在课桌椅、建筑物和文物古迹上涂抹刻画。损坏公物要赔偿。拾到东西归还失主或交公。

16、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少先队员服从队的决议,不做有损集体荣誉的事,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学会合作。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多观察,勤动手。

17、遵守交通法规,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乱穿马路,不在公路、铁路、码头玩耍和追逐打闹。

18、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不拥挤,不喧哗,礼让他人。乘公共车、船等主动购票,主动给老幼病残孕让座。不做

19、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不做有危险的游戏。

20、阅读、观看健康有益的图书、报刊、音像和网上信息,收听、收看内容健康的广播电视节目。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远离毒品,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进入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入内的场所。敢于斗争,遇到坏人坏事主动报告,敢于斗争。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小学学生八荣八耻

以热爱学校,

高唱国歌为荣; 以站姿歪扭,

逗闹嬉笑为耻。 以认真思考,

积极发言为荣; 以做小动作,

荒废时间为耻。 以正当游戏,

不扰他人为荣; 以追跑打闹,

高声尖叫为耻。 以遵守纪律,

服从管理为荣; 以违反规定,

自由散漫为耻。 以积极参与,

不怕脏累为荣; 以逃避劳动,

拈轻怕重为耻。 以诚实守信,

互帮互助为荣; 以不守承诺,

背后议论为耻。 以书写工整,

成绩优秀为荣; 以字迹凌乱,

抄袭作业为耻。 以衣着整洁,

座位干净为荣; 以乱扔纸屑,

破坏卫生为耻。

小学升旗礼仪

一、 唱国歌,升国旗(老师行注目礼,学生行少先队礼) (旗手由四人组成:上周评出先进班集体两个,每班两名。高年级班的一名同学负责主持升旗,另一名当旗手,低年级班的两名同学当护旗手)

二、 国旗下讲话(以德育教育为主,每周一个主题)

三、 请上周值周老师总结工作,为先进班集体颁发流动红旗

四、 请学校领导安排全周工作

五、 升旗仪式结束

小学文明教师标准

1、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 服从学校组织领导,服从工作分配,遵守考勤制度。

3、 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创造性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4、 积极参加政治、法制、业务学习。

5、 安教、乐教、善教,教师之间团结协作。

6、 热爱、尊重、了解学生,不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7、 衣服整洁,仪表端正,课堂语言准确、简洁,条理清楚,板书工整、美观,使用普通话和电化教学。

小学文明学生标准

1、 做到五热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养成五个心(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

2、 遵纪守法。

3、 学习勤奋,目的明确,认真完成作业。

4、 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

5、 仪表整洁大方,生活俭朴。

6、 热爱集体、爱护公物、讲究卫生。

7、 积极参加学校公益劳动,乐做家务。

8、 尊老爱幼,团结同学,待人有礼。

9、 诚实谦虚,有错就改。

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

1、 三分钟铃到位:三分钟铃响,教师站在教室门口等候(候课:组织学生,检查学生学习用具,稳定学生情绪)。

2、 微笑进入课堂:三分钟铃结束,教师微笑进入教室,组织学生上课。

3、 课前问好:上课铃响后,教师微笑走上讲台,环视全体学生后,教师:上课。值日生:起立。教师:同学们好。全体同学:老师,您好!老师鞠躬或点头示意或:请坐。

4、 课堂礼仪站姿、礼貌用语、礼貌手势:课堂上站立讲课,反对不雅姿势;课堂语言不得用刺激性语言对待学生,不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礼貌用语,规范用语;不应过于频繁的走动,过多赘语、提示语,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应掌心向斜上方指向学生,不用手指指向学生,递接物品手势标准。上课时,不穿拖鞋、不吸烟、不带手机、不端茶杯进入教室。课中不接待客人,不随意离开教室。

5、 不拖堂。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调课和停课。

6、 下课时,教师:下课。值日生:起立。全体同学:谢谢老师!(感恩教育之一)

小学文明班级公约

室内布置健康整齐,墙面门窗干净完美, 学校工作及时完成,各类竞赛优胜领先, 同学之间和睦相处,尊师爱幼蔚然成风, 学业成绩较快提高,德智体等全面发展, 校纪校规自觉遵守,言行举止礼貌文明。

小学学生礼仪常规

1、 参加升国旗仪式,衣着整洁,脱帽肃立,行队礼;唱国歌严肃、准确、声音宏亮。

2、 着装整洁得体,坐正立直,行走稳健,谈吐举止文明。

3、 使用好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

4、 用好体态语言: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礼让,回答问题起立。

5、 进校第一次见老师,行礼问好,上下课向老师行注目礼,上课时,齐声问:老师,您好!下课时,齐声道谢:谢谢老师!课上,发言先举左手,课余,进老师房子喊报告,经允许后再进入;离校与老师、同学道别。

6、 家中吃饭,请长辈先就座,离家或归家与家人打招呼。

7、 对待客人或外宾,主动问候,微笑致意。起立欢迎,招手送别。

8、 对待老、幼、弱、残,行走让路,乘车让座,购物先尊重、帮助残疾人。

9、 递送或接受物品起立并用双手。

10、参加集会时肃静,大会发言先向师生或听众致礼,发言结束道声:谢谢。观看演出、比赛时适度鼓掌致意。

小学学生课堂礼仪

1.学生不得在教室内进行任何有碍教学的活动。 2.预备铃响,立即归位,准备学习用品,等候上课。 3.老师进入教室上课时,值日生施“起立”口令,全体起立行注目礼,并问一声“老师,您好”,待老师回礼后,听口令后坐下。迟到者要在教室门口喊“报告”,待老师允许后入座。

4.上课专心听讲,中高年级认真作笔记,积极思考大胆答问。向老师答问或发问,必须举左手并起立,经允许后立刻坐下,不准瞌睡或无礼取闹。

5.上课时,要穿戴整洁,保持正常姿势,不准穿背心、短裤衩、拖鞋,不准披衣散扣,不准悬脚舞手,歪头搭颈。

6.上课或自习要准时到堂,保持安静,不准擅自下位,不准随便出入。

7.下课铃响,老师宣布“下课”,值日生施“起立”口令,并齐声道谢:“谢谢老师”。待老师离开后,学生方可离开教室。课间休息不准追赶打闹。

小学学生往返学校礼仪

1. 遵守路队纪律,听从路队长的指挥,监督坏人坏事,树立良好个人形象。

2. 放学站队时,不吵不闹,认真听老师讲话。 3. 三人以上排成一队,不出队列,不在队伍后面逗留,不追赶打闹,不踏群众的庄稼,不折树枝。

4. 往返靠右行,不东张西望,不爬车,带领小朋友安全往返。

5. 过马路左右看,不在路上跑和玩,有序过往。 6. 时刻想到安全最重要,我的安全就是对社会的负责,是对生命的珍爱。

7. 如果我是路队长或一日负责人,有问题及时汇报和处理。

小学礼仪教育三字歌

新时代,讲文明,好少年,树新风。 懂礼仪,在言行,行如风,姿态正。 文明语,记心间,十四字,挂嘴边。请和您,最常用,字虽少,意无穷。致歉意,贵心诚,表谢意,话先行。谈话时,身端正,话诚恳,意简明。听人言,要专注,不插话,获友情。手势语,含义广,宜含蓄,用恰当。笑甜美,挂脸上,人见爱,心宽广。肢体语,流传广,宜优雅,重大方。入校门,衣冠整;情绪昂,步履正。见师长,问您好,遵校纪,护校风。铃声响,进课堂;互致礼,起勿响。坐姿正,勿摇晃;专心听,细心想。要发言,先举手;起立答,声洪亮。写作业,贵独立;老师见,心欢喜。课间时,要活动;文明玩,会放松。遇老师,要让路;与师谈,要谦恭。花儿美,草青青;爱校园,护环境。班集体,是个家;同学们,爱护它。同学间,互关心;善理解,乐助人。要诚实,懂谦让;团结紧,有力量。敬人者,人恒敬;集体荣,我才荣。接开水,有规矩;勿喧哗,不拥挤。爱公物,惜粮米;讲卫生,防病疾。节水电,互相比;好习惯,在自己。有集会,守时间;明纪律,姿态端。入有序,听仔细;好风格,要发扬。升国旗,要庄重;身肃立,情感浓。降国旗,止步行;爱祖国,记心中。少先队,是先锋;红领巾,飘在胸。手高举,把礼敬;红火炬,伴我行。父母恩,比海深;对父母,要称您。若外出,先告知;做事情,多请教。学自理,助父母;是生日,要记住。亲有疾,侍身旁;吃和用,知礼让。兄和弟,手足情;兄爱弟,弟敬兄。家餐饮,手要勤;先长辈,表孝心。待亲人,要热情;去做客,仪态恭。打电话,意专注;先问好,再称呼。敬老人,如家亲;爱幼小,如自身。乐交往,重感情;邻里间,互尊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做四有,明志向;新一代,在成长。

插上理想的翅膀

(小学校歌歌词) ,,美丽的名字,可爱的家乡.少年,少年,祖国的希望,明天的栋梁!我们幸福,我们快乐,我们勤奋好学,我们探索,小学为我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啦,啦啦,啦啦!展翅飞翔! 啦,啦啦,啦啦!去实现梦想!

,,美丽的名字,可爱的家乡.少年,少年,祖国的希望,明天的栋梁!我们幸福,我们快乐,我们勤奋好学,我们探索,小学为我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啦,啦啦,啦啦!展翅飞翔! 啦,啦啦,啦啦!去实现梦想! 啦,啦啦,啦啦!展翅飞翔! 啦,啦啦,啦啦!去实现梦想!

教师发表的格言

在竞争中创一流教学,培育一流人才,是我们对人民的最好回报! 竞争虽然是残酷的,但它能使人奋进,更是推动社会进步、文明的强大动力。

一个人有了好的行为习惯,就会拥有用不完的利息;一个人养成了坏的行为习惯,就会有偿还不完的债务。

一个人千万不要做错事,因为有些错误是无法改正和挽救的。

——陈宝元

中国基础教育“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负责人:陈宝元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一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课例反思下一篇:小学语文跟岗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