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管理论文范文

2022-05-11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保险管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随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如何实现保险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英国、美国及日本保险资产的分布结构看,普遍存在着保险投资方式灵活多样、投资证券化趋势明显等共性。而我国目前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还非常狭窄,显然与保险资产管理的要求发生严重冲突。加快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政策调整、逐步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成为当务之急。

第一篇:保险管理论文范文

保险科技赋能保险资金运用管理

摘 要: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为代表的保险科技正在改变保险公司的展业模式,从保险资金运用管理的角度分析保险科技如何帮助保险公司高效展业。首先介绍了保险科技的内涵,然后简要说明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现状,最后分析了保险科技如何从4个方面为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增效赋能,并为实现保险资金智能化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保险科技;保险资金;运用管理

1 保险科技概述

保险科技泛指能够从多方面为保险产品定价、营销、承保、理赔、保险公司日常管理以及保险资金投资运用赋能增效的科技。保险公司依托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为代表的保险科技挖掘海量数据,提升数据的分析和利用能力,准确描绘交易对象的行为特征,实现风险的实时监控,促进保险科技与传统保险业务的深度融合。

1.1 大数据平台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改变了数据的记录媒介、存储方式和传输途径。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数据呈爆发式增长,海量异构数据中蕴藏大量高价值信息。数据是保险公司展业的前提,大数据平台是其他保险科技发挥效用的基础。大数据平台就是在数据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产生的用于挖掘、存储、整合、分析和利用数据的平台。保险公司深耕数据云田,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抓取互联网中出现的多样化数据,从表格、图片、报告、网页和语音等非结构化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将其加工成标准化数据进行存储。公司各部门人员通过智能搜索引擎进行关键词的搜索,自动匹配大数据平台捕获的关键信息。

1.2 云计算

云计算是指将大型数据计算任务通过网络云分解成无数个小任务,由多台服务器组成的系统执行分解后的小任务,并将得到的结果反馈给用户。云计算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方法,先将计算任务分解执行,然后再把执行结果进行组合。在分布式计算模式下,系统可以按照需要动态地扩展服务器数量,实现算力的快速提升,保证系统算力与公司成长速度相匹配。同时,云计算是一种虚拟化的计算技术,在虚拟平台完成数据备份和迁移工作,保存在云端的数据灵活可靠、安全性高。云计算服务模式包括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服务和软件服务。基础设施服务主要是向使用云计算的组织提供操作系统等计算资源;平台服务主要用于开发和管理应用程序;软件服务允许终端用户登录云计算软件访问存在网络云中的数据。

1.3 区块链

区块链的本质是分布式账簿记录系统,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特征:去中心化特质可以重塑信任构建机制,用数字信任代替情感信任,降低保险公司在营销获客中的道德风险;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数据为保险公司持续追踪和监控保险标的提供支持,也为保险监管机构规范保险公司业务流程,为保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提供监管依据。区块链技术集合哈希算法、共识机制和非对称加解密机制等密码学知识,保证数据安全以及数据访问获得授权。区块链历经数字货币、智能合约和产业化3个时代,正朝赋能实体经济、优化供应链和提供去中心化方案方向发展。

1.4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指运用计算机实现和扩展人类思考能力的技术,集合了人类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知识:自然语言学习和机器学习算法赋予计算机学习和理解人类知识的能力;知识图谱和深度学习等算法赋予计算机类神经网络,使计算机能够挖掘、处理、分析数据,并根据分析结果作出反应和判断。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保险公司可以实现多流程智能化。例如保险公司智能投保平台在互联网为准保户提供投保咨询服务,准保户在保险公司门户网站进行智能投保咨询时,投保平台人机对话机制根据准保户输入的条件判断准保户的特征和保险需求,从数据库中寻找满足条件的保险产品,供准保户参考。

2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

保险资金运用是指保险公司秉承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相平衡的原则,在保证资金安全流动的基础上将其注册资本金、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以及各项准备金和其他盈余资金投资于符合监管要求的资产,实现保险资金保值增值的过程。按照《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规定,保险公司可以将保险资金投资于银行存款、达到规定信用级别的债券、股票、投资基金、不动产、股权和符合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根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8月,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175 740亿元,其中,银行存款余額为25 132亿元,债券余额61 158亿元,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余额为22 330亿元。2019年1—8月,全国27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共注册债权投资计划和股权投资计划145只,合计注册规模达2 580.14亿元。

保险资金作为我国资本市场长期资金和实体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在稳定资本市场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1]。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的2018—2019年保险资产管理业调研成果显示,我国保险资金仍以固定收益类证券为配置主力,其中债权投资占比39%,银行存款占比12.3%。不动产投资占比2.3%,股票投资占比5.8%,未上市股权投资占比5.7%,海外资产占比4.6%。从资产配置类型来看,随着银保监会逐渐放宽保险资金运用范围限制,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类别朝多样化配置方案发展;从资产配置比例看,固收债券依然是资管机构投资的首选,在利率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非标资产成为保险公司规避利率风险的新选择。保险公司和资管公司在股权和海外资产的投资比例偏低。

我国保险公司和资管机构经过近20年的实践探索,逐渐找到一条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和公司特点的险资运用之路,在助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服务民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我国保险公司在选择和配置资产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保险资金中以寿险资金为代表的长期资金比重较大,然而资本市场中优质长期资产不足,保险资金期限错配问题严重[2];在资金运用过程中资管公司违规关联交易和资金输送现象严重,资产配置比例超过监管红线的现象时有发生;资产交易透明度低,资管机构难以掌握发行方的完整信息,面临高违约风险和信用风险。

3 保险科技赋能保险资金运用管理

为应对保险资金投资管理中出现的信息披露不透明、资产负债难匹配以及监管失效等问题,应提高资管机构风险管控和资产匹配能力,提升监管效果,增加违规成本,保险公司、保资管机构、监管部门以及保险科技公司积极探索和开发保险科技在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中的应用场景,为保险资金运用管理赋能增效。将保险科技融入保险资管平台可以发挥保险科技在挖掘、分析和利用数据和舆情监测方面的天然优势,为保险资金运用与管理打通数据通道。

3.1 保险科技赋能数据挖掘与分析

目前,各大资管机构都在积极部署智能投资与智能投研平台,利用爬虫等工具从互联网上抓取海量数据,对形式各异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获取投资相关信息。智能投研平台利用自然语言学习算法对图片、年报、网页等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研读,主动掌握宏观经济运行数据、中观产业发展数据以及资产发行方没有披露或披露不全的数据,这些数据形成投资机构选择资产和评估与应对风险的基础。

3.2 保险科技赋能资产选择

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金的重要供给源,其最佳投资策略是实现与资产负债久期相匹配的长期持有和价值投资策略。我国资本市场有效性不足,资金需求方与供给方之间沟通不足:一方面保险资金总量不断积累,寿险资金久期延长,缺少大量优质长期资产与长久期负债相匹配;另一方面,许多长期建设项目缺乏资金支持,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大,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为了降低信息搜寻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保险公司和保险资管机构可以借助保险科技积极参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接触更多的优质投资项目,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发挥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增加收益来源。

3.3 保险科技赋能风险管控

保险公司和相关资产管理公司在运用保险资金投资时面临各种风险,其中以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最为普遍。为应对市场风险,保险公司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大数据平台爬取的宏观经济运行和中观产业发展数据进行分析和利用,积极识别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和经济政策指引方向,判断融资方所在产业的发展机会和潜在风险,为确定保险资金投资领域和调整资产配置比例指明方向。智能投研平台利用已挖掘数据分析融资方的经营行为和关联交易,主动识别融资方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实现对融资方的动态监管,促进融资方稳健合规经营,降低违约可能性,有效规避信用风险[3]。智能投资平台自动为投资研究员提供分析报告,提高了研究员的分析效率和准确度。同时,在智能投资平台中嵌入区块链技术存储交易信息,实现投资操作全流程的记录,增强投资行为的可辩护性和可追溯性,规避非理性投资和违规行为引发的操作风险。

3.4 保险科技赋能行业监管

在保险资金运用监管过程中,披露不当、资产配置比例超红线、违规关联交易等问题一直是监管难点和痛点,监管机构通过引入保险科技搭建保险资金资产交易管理平台实行统一监管,借助科技的力量破除监管难题。区块链技术在保证信息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方面有独特优势,可以用于对交易记录的追踪和审计。在交易平台中嵌入智能合约,可以对交易行为进行事前监控,不满足监管条件的交易不予通过并自动触发风险提示。2017年9月,上海保险交易所公布了《保交链底层框架技术白皮书》,开启了区块链赋能保险监管之路。2018年10月,保交所完成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另类投资债权计划交易系统的区块链技术验证,区块链技术将会在资金运用监管中发挥重要作用。

4 实现保险资金智能化管理的政策建议

4.1 把控技术风险,培养专业人才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技术变革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风险。保险科技一方面提高了保险公司挖掘和利用数据、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加了保险公司的技术风险。智能投资平台中的程序设置关联性强,交易操作瞬时完成。如果研究员操作失误或没有及时发现程序漏洞,会影响整体资产配置的结果,造成重大损失。借助保险科技赋能资产管理对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高,技术失误造成的损失往往难以弥补。保险科技开发专业性强,应用场景落地难度大,保险公司应该看到科技的两面性,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大型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股权投资的形式设立保险科技公司[4],研发保险科技赋能资产管理的应用场景并实现落地,为母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小型保险公司可以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借助科技公司的技术团队打造资产管理平台,实现跨业合作。高校作为科研和人才培养重点,可以发挥其人才优势开展校企合作,积极促成科研成果转产,为企业输送高端专业人才。

4.2 完善相关立法,营造安全环境

对监管机构而言,保险科技同样具有两面性,其在提供监管新思路和新方法的同时也为保险公司提供了规避监管的新渠道。无论是数据开发还是智能投資、智能投研平台,都是金融业务与网络技术的结合,我国现有的保险法律条例、资产管理法律条例等都没有明确的条文对保险公司和资管机构的网络技术平台作出具体的监管要求。保险资管与保险科技的结合加大了监管难度,特别是增加了对应用平台底层技术合规性的监管难度。保险科技时代的到来势不可挡,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也不再局限于业务合规性的监督。保险监管机构应当与工信监管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制定保险科技的技术标准和法律规范,完善保险资管法律体系,实现保险监管有法可依,规范保险资管智能平台开发行为。

4.3 回归资管本质,服务经济发展

科技始终是实现高效投资的工具,保险公司借助保险科技连接数据孤岛,发现优质资产,规避风险,实现保险资金保值增值。近年来,科技热潮持续升温,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成为炒作新噱头,大量资金从实体经济流向科技概念股。许多企业以科技之名大量融资,却没有将资金用于科技研发。面对科技热潮,资管人应当明确保险科技的工具定位,把握保险资金运用方向,坚持保险资金的价值投资理念,既要为快速发展的优质科技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发挥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又要规避科技热背后的融资陷阱,保证保险资金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军辉.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创新[J].中国金融,2019(18):34-37.

[2]唐金成,庞雪松.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研究[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7,31(2):34-39.

[3]王小青.人工智能在保险资产管理行业中的应用[J].保险理论与实践,2019(3):25-37.

[4]吴 杰.我国保险机构开展保险科技股权投资研究[J].中国保险,2019(9):45-48.

作者:李美华

第二篇:拓宽保险资金渠道 提高保险资产管理效率

随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如何实现保险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英国、美国及日本保险资产的分布结构看,普遍存在着保险投资方式灵活多样、投资证券化趋势明显等共性。而我国目前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还非常狭窄,显然与保险资产管理的要求发生严重冲突。加快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政策调整、逐步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成为当务之急。

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及面临的问题

2003年7月19日,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保险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保险公司内部保险业务与投资业务正式分开,使保险资金管理业务向专业化的模式和方向迈进。这对推进我国保险投资尽快建立新的决策体系和运行机制,有效地提高投资收益和控制投资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使我国保险资金在管理模式、业务范围、风险控制等方面都将有所创新。

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系形势所迫,主要是为了提高保险公司的资金运作效率。保险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和偿付能力都因此受到影响。但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仅仅在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上为提高保险资金收益奠定了基础,要从根本上解决保险资金收益率过低及保险业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问题,还必须在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上有所突破。

但从目前人保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范围看,目前保险资金的运用形式仅限于银行存款、购买国债、投资证券投资基金、回购业务、购买企业债券,其中银行存款和国债占整个保险资金投入的七成。2003年6月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保险公司可以购买的企业债券的范围增加,不再限于信用评级达AA+以上的铁路、三峡、电力等中央企业债券,投资占比可以提高到20%。但事实上,这种变化对保险资金收益影响不大,因为企业债券在资金运用中占比较低。

二、国外保险资产分布状况及启示

国外保险业机构大都设有专门为资金运作服务的资产管理公司。它们接受母公司委托,独立从事资产管理工作。跻身2002年全球500强的34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中,有80%以上采取这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模式运作保险资金。纵观其发展情况,保险资产的投资形式主要包括储蓄存款、有价证券(包括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贷款(包括抵押贷款、流动资金贷款、技术改造项目贷款、寿险保单贷款)、不动产投资以及项目投资等。通过对保险投资方式的合理搭配运用,保险业发达国家的保险投资收益很好的弥补了承保业务的亏损,有利于保险业持续稳定经营。以美国为例,从1975年到1992年,其承保业务的盈亏率平均值为一8.2%,而同一时期的保险投资收益率平均值为14.4%。

下面我们通过对英国、美国、以及日本保险资产结构的发展进程的分析,抛砖引玉,以便于对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英国的保险资产分布状况

英国是历史悠久的保险大国,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发达、最有竞争力的国际保险中心之一,同时也是保险投资十分活跃的国家。一直以来,英国庞大的保险资产都偏好于投资于有价证券,二十世纪70年代末保险资产的有价证券投资就达到全部投资的2/3,到1996年该比例高达88.9%。而抵押贷款、不动产等投资方式一直不看好,而且随着保险投资的逐步完善而日益萎缩,以抵押贷款为例,1996年只占到O.3%的微小比例。

(二)美国寿险公司资产分布状况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头号保险大国,1996年保费收入为6529.92亿美元,占世界总保费的31.01%。在保险竞争日趋激烈、陪付率极高的美国保险市场上保险资产在投资方面取得的良好收益成功地扭转了美国保险业持续亏损的局面。美国保险资产的投资对象包括联邦政府债券、州或市政府债券、抵押贷款、公司债券、股票和人寿保单等等。但投资比例按大小依次为债券、抵押贷款、股票、不动产。

(三)日本的保险资产结构发展

日本1996年保费总收入为5195.89亿美元,占世界的24.67%,继续保持其自1975年以来的世界第二保险大国的地位。日本保险业的投资比率极高,而证券与贷款始终占抛着日本保险投资的主导地位,尤其是证券所占的比重直线上升,其它投资所占比重则不大,其中房地产所占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这种结构反映了当代世界保险资产分布的总体趋势。

从上述保险业发达国家保险资产的投资方式演进过程来看,尽管各国各有自身不同的发展特点,但仍然存在着以下几点带有普遍性的经验值得借鉴:

(1)保险投资方式较为灵活,为保险资产管理提供了较大空间。金融市场的投资工具种类较多、期限不一,在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侧重。在这种环境下不同的保险公司都可以依据金融市场的成熟程度和自身业务的特点来选择投资工具,将各种投资方式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以期真正实现保险资产的增值。

(2)投资证券化趋势明显。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保险资产分布情况来看,有价证券与贷款投资一直占主导地位。以日本为例,1978年至1985年间,保险公司用于有价证券的保险投资占整个保险投资基金的比例为30%一35%;1986—1995年该比例达到47%:到1996年同一指标达到50%。同时,美国和英国保险投资的显著特点是资产证券化程度很高,有价证券在70%以上,这有利于资产的盈利性,同时还可兼顾流动性,从而为保险公司资产实现有效管理提供了条件。

(3)保险业与证券市场及产业经济将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随着保险资产的日益雄厚,保险投资规模日益扩大,保险业与证券业、银行业相互渗透紧密联系,并直接影响着其它产业经济部门的发展,这种密切的联系是保险资产管理活动的直接后果之一,同时也必然会促使保险业的组织结构产生深刻的变革。

三、有步骤有比例地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

相比之下,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还显得非常狭窄,投资方式还很不灵活,这显然与我国目前保险业的发展现状格格不入,加快保险资金运用政策的调整已成为当务之急。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也必将成为推动政策调整的中坚力量。

可以看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能否改变资金运用收益偏低状况,仍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如何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笔者认为首先可以根据保险资金的特点及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借鉴国外的经验,适当放开证券投资和产业投资领域。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业务范围,除现有的投资业务外,还应逐步放开保险资金在直接投资、外汇投资及其它金融领域的投资业务,如允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不动产投资、市政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股权投资、股票及可转债投资、开展金融租赁业务、保单贷款、不动产抵押贷款、外汇投资业务、购买信托产品、开展财务顾问等业务。

其次为了有效控制投资风险,在拓宽投资方式的同时,规定风险较大的投资方式占总投资的比例,进一步规定某一投资方式投资于某一筹资主体的比例。这样既可以控制有关投资方式所带来的投资风险,又可以有效控制相关筹资主体所带来的投资风险。对于高风险的投资方式、高风险的筹资主体,比例可以规定的相对偏低一些,如购买股票不得超过总投资的20%,购买同一公司的股票不得超过投资的5%。而对于投资方式较为安全的投资方式如银行存款等,可针对存在一定风险的筹资主体规定一定的比例,如在每一家银行的存款不得超过投资的10%,等等。

当然,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也必须与投资环境的完善同步进行。公平的交易规则、有效的多样化投资工具、灵活的投资方式以及高效专业的监管机构都是保证保险资产安全、有效运行的必备基础。

同时在我国整个金融市场日趋成熟的进程中,新成立的保险资产管理也必须从内部入手,加强公司内部的风险控制体系,以保证保险资产的安全性。具体来讲要从法人治理结构、内控制度和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加强风险控制能力。同时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的监督和引导也可以起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作用,从而有助于资产管理公司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贾 焱

第三篇:完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促进保险事业发展

摘要:在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办理保险业务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社会保险档案,从中可以看到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的全过程,所以必须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当下需求,还需进一步完善。因此,本文主要对完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措施进行探究分析,以促进我国保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保险事业发展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险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参保人数不断增加,使得社会保险档案数量越来越多,大大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为了保障保险事业的稳定发展,应不断完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

一、社会保险档案概述

1.社会保险档案的内涵

社会保险是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办理保险业务的统称。通过社会保险,可以反映出一个员工工作变更情况,因为随着其工作变动,保险关系也会发生变动,同时,也能看出其待遇情况,因为社会保险中包含其保险种类和上缴的费用情况。因此,社会保险档案具有重要作用,必须要确保保管的合理性。一般情况下,社会保险主要分为政策依据类和社会管理类等多种类别,需要根据人员所在的组织集中进行管理。

2.社会保险档案的特点

社会保险档案主要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涵盖的人群范围非常广泛。虽然当前我国社会保险主要面临的对象是城市职工,保障其就业和医疗等各方面的权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也在发生变革,逐渐涵盖农村人口。其次,社会保险档案具有动态性特点。随着职工工作变动,它也会发生相应变动。同时,居民医疗保险费用变化,也能够从中体现。再次,社会保险档案能够保障公民的一生,一旦参加社会保险,相应参保信息就会伴随公民的一生,并且通过保险档案提供所需的各项服务。最后,社会保险档案具有规范性。从办理到参保的各项环节,都要遵循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具有标准的流程。

二、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能够保障参保人员的信息安全。通过有效管理工作开展,可以避免公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也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发展。一旦参保人员的个人信息泄露,不仅会给当事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性。因此,相关档案管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严格杜绝出现参保人信息泄露的事件,不仅能够为社会保险行业带来更好的社会影响,也能够保障社会稳定发展。其次,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高价值的文献资料。通过对社会保险档案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记录着详细的发展历程,可以为管理工作的改善提供支持。所以通过完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可以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文献,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存在不足,不断进行优化改进。另外,通过完善档案管理,便于监督工作的开展,加强对社会保险业务的监督。并且纸质档案具有一定的法律效益,可以作为保障参保人员一项重要信息,有效管理工作的开展,也能避免出现档案信息被篡改的情况[1]。

三、社會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误区

在实际开展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导致部分管理人员在缺少对档案管理工作了解的情况下开展相应工作,不仅不够熟练,对自己职责范围也没有清晰的认知,严重影响了管理工作的质量。甚至部分单位将档案管理工作等同于文书工作,而让文书人员同时兼任档案管理工作。但其实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专业人员才能开展相应工作。由于管理上的这一误区,大幅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也不能保障工作质量。除了管理上存在的误区,在管理载体上也存在一定的误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电子档案不仅便于整理,查询也非常方便。但带来这些便利,很容易让档案管理人员认为纸质档案已经没有作用。但其忽略了纸质档案的法律效力,一旦发生司法纠纷,纸质档案是能够得到认可的,而电子档案并不具备这一点。此外,在操作上也存在一定的误区。一些管理人员在进行归档处理时,没有正确认识到归档的要求,而选择将所有档案进行归档,导致归档工作丧失了价值。因为在实际进行归档时,应将具有较高价值的档案进行归档,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充分发挥归档的作用。

四、完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措施

1.加强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重视

要完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关键还是要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重视。从国家到相关部门都要认识到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对于社会保险相关经办机构而言,应提高工作人员的认识,确保其能够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保障第一手档案资料收集的有效性。同时,相应机构应加大相应的资金投入,将社会保险档案储存至专门的资料室,规范保存相应档案资料。同时,要求相关管理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系统化地开展管理工作,保障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为了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要积极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推动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在进行人才选拔工作的过程中,应加强对人才的筛选,确保选出的人才具有较高的素质,能够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同时,也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其工作素养,也要培养其责任意识,确保其能够规范开展管理工作,保障参保人员的信息不被泄露[2]。

3.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

为了更好地开展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应建立数字档案库。同时为了保护实体档案,加强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应建立档案全文数据库,对于一些比较经常使用,或者比较容易受到损坏的档案,可以使用扫描仪将其输入到相应的工作站当中。在建立社会保险档案信息数据库使,要保障资源的共享性,并便于信息查询,以提高工作效率,为参保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另外,参保人员也可直接登录相应网站进行查询,工作效率和质量更有保障。

4.健全管理机制

在对社会保险档案进行管理时,应根据档案的形成规律,结合相应的分类方法进行整理,明确归档范围。对于已经破损的档案,应根据相应档案管理办法,重新进行装订,并按照具体分类有序入柜。对于电子介质档案,为了更快查找,也要制定相应的检索目录。另外,由于社会保险业务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所以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应加强规划布局,制定统一的标准,健全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机制,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落实。根据实际社会保险档案的特点,结合与其他相关业务的联系,合理制定业务规范标准,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并将其加入到岗位责任制当中,确保工作的有效实施。在管理社会保险档案时,应按照相应程序统一进行,并将职责划分到每一个部门,以免出现交叉管理的现象,降低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完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影响着参保人的隐私安全,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相关政府和机构必须重视该项工作的开展,积极完善管理工作,加强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重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健全管理机制,通过不断优化档案管理工作,保障档案资料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炜.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加强的对策建议[J].中国市场,2020(36):31-32.

[2]李靖,王峰.数字化信息技术在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中的创新[J].科技风,2020(34):104-105.

作者:贺晓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化工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社会体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