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推陈出新——“外国文化概论”课程研究初探

2022-09-12

“外国文化概论”是文传学院所有专业的平台必修课, 是为了拓展文传系学生知识面, 提高文化素养, 为培养“技术型”文科人才打下基础。本门课程开设已逾十年, 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课题组, 并且在学校理念的指引下, 对课程进行了各方面的改革, 成为一门校级精品课。本文通过对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总结, 教学目标的定位和教学方法的思考, 以图进一步完善本门课程的教学。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

由于本门课程内容庞杂, 涉及面广, 所以对教师水平要求较高。经过十年的人才积累, 我们教研室成立了一个“外国文化概论”课题组, 由文传系4位年轻骨干教师组成。其中文学传媒博士后1名, 文艺学博士1名、艺术学在读博士1名、外国文学硕士1名, 3人为院聘副教授, 1人为讲师, 平均年龄33岁, 是一支年富力强、学科知识丰富、学术背景深厚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队伍。课题组共同备课、统一命题、切磋讨论, 基本形成了一套符合我校“应用型大学”定位, 具有自己文传专业特色的教学体系。在课题组老师的努力下, 正在积极筹备编写符合我们自己学科建设的自用教材。

由于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非常庞杂, 时间跨度也很大, 所以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而每位教师的学科背景不一, 且专业领域也不尽相同, 所以我们设想在将来的教学当中引入“多师同堂”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多师同堂指由三名或三名以上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组成协同教学团队, 共同分担同一门大学本科或研究生教学任务, 展开共同授课的研讨式教学模式。 (1) 因为本门课程是文传系所有专业的通识平台课, 所以对教师人才储备和教师队伍稳定性都要有所考虑。并且现在比较前沿的“多师同堂”的方法确实能在本门课程当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因为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毕竟是有限的, 个人的兴趣点和学术专长也不一样,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将每位老师的优势集中发挥出来。

二、对象的因材施教

虽然是全专业的平台课, 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发现,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所以我们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比如同样是讲西方文学中的荷马史诗专题, 对新媒体和新闻专业更多的是背景介绍和史诗内容的梳理, 并结合西方神话故事和艺术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针对汉语言专业和国际汉语教育的同学则更多的是挖掘荷马史诗的深层结构和意义, 并结合历史政治背景去更深刻地了解史诗, 列举荷马特殊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领会其作品语言、修辞、结构的精妙, 并意识到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不同专业的学生, 我们布置的作业可能也不一样。比如其他专业我们都要求撰写读书报告, 而在广告专业, 我们则采用了另一种作业完成方法。我们要求广告专业的学生结合本门课程所学知识, 完成对“外国文化概论”这门课程的LOGO设计, 并且要附上1千字的文字说明, 这样就让学生对这个作业兴趣大涨, 而且也将本门课程与他们的专业课程联通起来, 认识到通识课与专业课的关联和重要性,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革新

锦城学院最近几年一直致力于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革, 而六大教学法也贯彻到了我们这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 本文仅以海量平台法为例进行说明。

我院在全校率先推出了“海量平台教学法”, 引领了一股新风尚, 紧接着, 学校引入了一个更完善、更先进的“锦城在线”平台, 方便了师生的学习。我们这门课程所有的教学大纲、教案、课件已实现全面上传, 并且老师会不定期地在平台上布置相关的讨论话题, 所有的作业也要求在平台上完成, 此外正在建立本门课程的题库, 让学生能够随时测验自己的水平。在学校推行“翻转课堂”的理念下, 本门课程每个老师都进行了翻转。有自制视频, 也有网络视频, 更有一些知名大学的网络公开课程, 让学生课下自学, 然后在课堂上以汇报和教师提问、当堂完成作业的形式来检验课下学习的情况。海量平台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基本不受限制进行学习, 而且可以对上课有疑惑的地方进行反复学习。而翻转课堂则让学生在互联网+的时代找到一种自学的方法。当然, 我们对这些教学方法改革的贯彻并不是尽善尽美的, 也是在摸索中成长。

四、结语

“外国文化概论”在我院多位老师近十年的不懈努力下, 已初见成果, 成为全校第一批校级精品课, 并申报了一个省教育厅的相关课题。我们课题组还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西方文化”的通识选修课, 已连续8个学期, 让更多的同学能对西方文化发生兴趣并获得乐趣。但是, 我们开设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不是紧跟随西方的步伐, 亦步亦趋, 而是要教学相长, 推陈出新, 最终回到我们自己的文化之根, 吸取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 来理解我们当下的文化困境, 并寻求解决之道。正如陈衡哲先生所说, 中国学人要摆脱“以西洋人眼光看西洋史”的梦魇, 不能“失去中国人的眼光”。 (2)

摘要:“外国文化概论”是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通识平台课, 已逾十年, 笔者在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基础上, 从师资队伍、因材施教、教法改革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以期探索出一条更符合我校应用型大学特色的教学之路。

关键词:多师同堂,因材施教,翻转课堂

参考文献

[1] 高卫红.关于西方文化史及其研究的几点思考[J].国外理论动态, 2009 (7) :89—93.

[2] 王鉴.近年来西方多元文化课程与教学研究简论[J].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9) :50-54.

[3] 刘小英.武汉大学“西方文化系列”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 2009 (11) :43-45.

[4] 马渭源, 范祖民.西方文化史教学核心主线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 2006 (9) :32-3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乡村振兴战略视野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下一篇:浅析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