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学模拟试卷

2022-11-12

第一篇:学校心理学模拟试卷

《学校管理心理学》模拟试卷(A)

一、名词解释

1、学校管理心理学:学校管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2、个性:个性也称为性格,是一个人基本的精神面貌,即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一个人在外在条件和内在真实自我

3、动机:动机是引起行为、维持行为并将行为指向特定目标以满足人的需要的心理动力系统,

4、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心理关系。这种关系体香为人与人的心理距离,即交往的双方式相互吸引还是相互排斥,是接近还是疏远,是尊敬还是轻蔑,是爱还是恨,等等。

二、填空题

1、学校管理与人的___心理活动_____是紧密相连的,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_____人___的管理与__人的心理______的管理。

2、在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中应把教师心理放在_主导_______作用位置,应重视与强化学生的___主体_____意识。

3、活泼好动、敏捷、灵活是人的___气质_____特征。勤奋、刻苦、认真、敬业是人的____性格____特征。

4、双因素理论的两类因素是___保健_____因素与____激励____因素。

5、态度的三个成分是___认知_____、___情感_____、和__行为倾向______。

6、“三个和尚没水喝”说的是群体中的____责任分散____现象。

7、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是___教育目的_____。

8、领导影响力因素有__权利性影响______和__非权力性影响______两大类。

三、单项选择题

1、最新管理理论阶段也被称为( D )。

A、人际关系阶段

B、行为科学形成时期

C、“管理科学”阶段

D、综合的现代管理学派

2、独立型和顺从型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C )

第 1 页 共 4 页 A、阿德勒 B、荣格 C、威特金 D、卡特尔

3、阿Q被人打了以后说是儿子打了老子,这属于下列哪种防卫方式?(C )

A、反向行为 B、压抑 C、合理化 D、升华

4、挫折后嚎啕大哭、撕衣咬手„„属于下列哪种反应?( C)。

A、攻击 B、冷漠 C、退化 D、幻想

5、血压高、心脏病是压力的(A )。

A、生理反应 B、心理反应 C、行为反应 D、情绪反应

6、法治社会强调对(B )的服从。

A、权威个人

B、社会规范

C、小群体规范 D、单位领导

7、“先入为主”说的是对人知觉的(B )。

A、晕轮效应 B、首因效应 C、投射效应 D、近因效应

8、适应和( B)是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基本立足点。

A、交往 B、发展 C、生存 D、学习

9、根据卡曼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论,当职工比较成熟时,应采取(C )。

A、命令式 B、说服时 C、参与式 D、授权式

10、管理心理学中的校园组织文化的含义是(C )。

A、学校中的文娱活动是否多

B、学校中教师学历达到高标准

C、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管理方式 D、学校具有悠久的历史

四、判断题

1、现代学校管理应把学校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结构系统,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 )

2、气质是最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3、赫茨伯格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是)

4、当认知和情感不一致时,情感将决定人的行为。(是 )

5、群体的凝聚力越强,工作效率越高。(否)

6、在人机交往中,一方的攻击、惩罚和责骂可能引起对方的尊敬和服从。(否)

第 2 页 共 4 页

7、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是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否)

8、领导行为与效能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等因素组成的复合函数。(是)

9、施恩认为,价值观是学校深层组织文化。(是)

10、管理方格模式中,“9.1”型是任务型的领导方式。(是)

五、简答题

1、 什么是性格?如何评价性格?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

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性格特征,从而构成一个人完整的性格统一体。性格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与个性倾向性练习最密切,与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人生观等高层次心理成分练习密切,代表着人的本质属性。

2、 学校领导者应享有那些权力?

(1)办学自主权 (2)决策自主权 (3)人事自主权 (4)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科研的自主权与指挥权

(5)经费筹措自主权和财务的管理使用权

六、论述题

1、 以人际关系理论为指导,结合实际谈谈领导者应遵循那些原则,才能提高领导的影响力?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实现的。对人的知觉是人际交往的开端,而且贯穿于始终。人们通过对人的外表、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等有关的信息的加工形成对人的印象。人们都希望能够准确地知觉他人,然而,在对人的知觉中却存在着若干效应,这些将就导致偏见。了解各种知觉效应并圆心建设性地利用,即克服其消极影响,利用其积极影响,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要建立好的的关系,受到群众的欢迎,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必须从自己做起,加强自我修养,使自己具备优秀的个性品质,增强个性魅力。

2、 结合实际谈谈学校领导应如何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

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通过以老师动机的激励,唤起唤起教师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激发起教师对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第 3 页 共 4 页 和工作效率。保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通过对教师动机行为的心理强化,使教师的工作行为处于积极状态。这就是关系到学校领导做好激励教师工作动机,方式方法有如下:

一、目标激励。通过目标管理指导教师的行为,使老师的需要和创造性目标紧密地联系,并由此而激励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管理过程就是目标激励,例如我校的总体目标明确为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农村新型小学 ,其他目标以这一总体目标为中心,既有各科级的教学目标,也有个人的目标,个人目标既有奋斗目标、近期目标、还有不同类型的目标,不断地完善与修改,使之科学地、艺术地建立一个目标系统。

二、奖惩强化激励。奖励是一种对人的行为给予肯定、表扬,使这种行为得以巩固和保持的下强化激励。奖励的作用比惩罚收到的效果要好得多,这是因为奖励激励人的行为,使人更明确自己的行为方向、内容丰富,并使这一行为可以重复出现,奖励还能代理人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学校是最适宜进行奖励激励。而惩罚是一种圣人的行为给予否定与批评,使人消除某种错误的行为的负强化激励,在学校领导在惩罚的使用要因时因地因事制宜和筹谋掌握。

三、竞争与评比激励。竞争是调动老师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措施。竞争状态会使人的心理状态呈现出动机强烈、目标清清晰、兴趣浓厚、注意力高度敏锐、记忆效果好、思维活跃、肌肉紧张、活动效率高等特点,学校要适当地制定竞争评比的项目,评比标准合理,做到评比公平公开公正,竞争评比的目的是激励与上进。

四、其他激励。包括领导行为激励、组织关怀的激励、需要满足的激励,素质提高的激励、支持教职工进取的激励以及先进模范的榜样激励等,学校领导者均可运用。

第 4 页 共 4 页

第二篇:《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A)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A)

1.学前心理学是研究___从初生到入学前___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一般以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__蒲来尔___的《儿童的心理》 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3. 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可以分为各种类型,以研究时间为标准,可分为_纵向研究__和__横断研究 ;

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可分为_整体研究__和_分析研究_;以研究课题为标准,可分为__差异研究__、__相关研究__和__因果研究__。

4. 儿童心理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一般将入学前分为三个阶段:0—1岁为__婴儿期__、1—3岁为____先学前期_、3—6岁为__学前期或幼儿期_ 。

5. 动作、形象和语词的关系在学前儿童思维中的规律性变化,使得其思维方式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形

态:__直观(觉)行动思维__、__具体形象思维__、__抽象逻辑思维,其中___具体形象思维___是幼儿期儿童思维的典型方式。

6. 以传统的气质类型为标准,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有四种,即抑郁质、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

7.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二、名词解释

1.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

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2. 守恒:皮亚杰把概念的稳定性称为守恒,即一定数量(如长度、重量、体积、面积、数目、质量等)的

物体,在其外形或空间位置改变而其数量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儿童能确认其数量的恒定性(不变性)而不受其它无关因素变化的干扰。

3. 社会性:是人的一种特性,它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守社会行为准则,

以及人们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性。

4. 亲子交往:是指儿童与其主要抚养人(主要是父母)之间的交往。

5.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6.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7. 最近发展区: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

水平之间往往有一个距离。前者水平不及后者。这一段距离或差距,称为儿童心理的最近

发展区。

三、简答题

1. 简述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2. 试用实验说明婴儿深度知觉发展的特点。

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常用工具是吉布森等创设的“视觉悬崖”。吉布森等对36名6.5-14个月的婴儿测验的结果,有27名婴儿从平台爬向了浅滩,只有3名爬到深滩。大多数婴儿虽然听到母亲在深滩一侧呼喊,他也不过去,或只是哭叫。说明幼小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

3. 简述幼儿个性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

(1)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2)心理活动倾向性的形成。(3)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

(4)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5)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4.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

(1)从简单到复杂。(2)从具体到抽象。(3)从被动到主动。(4)从零乱到成体系。

5. 简述幼儿言语发展中句型发展的趋势。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4)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四、论述题

1. 试述幼儿言语发展中句型发展的趋势。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4

不完整句。最初,儿童句子的结构时不完整的。儿童的不完整句包括单词句和电报句。单词句是指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一般出现于1-1.5岁。电报句又称双词句,时是由2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3个词组成。一般出现在1.5-2岁左右。

完整句。幼儿2岁以后,逐渐出现比较完整的句子。到6岁左右,儿童98%以上使用完整句。

(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从2岁以后,简单句逐渐增加。学前儿童使用的简单句主要有主谓结构句、谓宾结构句、主谓宾结构句、主谓双宾结构句。

幼儿复合句的发展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儿童最初的句子是没有修饰语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语句中修饰语逐渐增多。

(4)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儿童最初掌握的是陈述句。在整个学前期,简单的陈述句仍然是基本的句型。此外,还有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2. 幼儿同伴交往主要存在哪几种类型?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是不同的。根据研究,幼儿的社会地位已经分化,主要有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一般型。每种类型的表现各具特点。

幼儿同伴交往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

(1)早期亲子交往经验

大多数儿童从出生之日便开始了与父母的交往,这种亲子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满足了儿童的生存需要,而且为他们学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技能和行为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2)儿童自身的特征

儿童自身的特征一方面制约着同伴对他们的态度和接纳的程度,另一方面也决定着他们自身在交往中的行为方式。

(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活动材料,特别是玩具是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婴儿期到幼儿初期,儿童之间的交往大多围绕玩具而发生。同时,玩具对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还体现在玩具的不同数量和特征能引起儿童之间不同的交往行为上。活动性质对同伴交往也有影响,因为活动情境本身已规定了同伴间的合作关系,对其行为提出了许多制约性。

五、案例题

例1:一个幼儿画小孩放风筝,把小孩子的手画得很长,比身子几乎长3倍。

例2:一个孩子的妈妈生病住院了,幼儿很想去看妈妈,但是,大人不允许。过了两天,幼儿告诉老师:“我到医院去看妈妈了。 ”

试用幼儿想象的有关特点分析上面两个例子,并指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例1说明幼儿在想象中常常把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加以夸大。例2 说明幼儿常常把自己想象的事物当成真实的事情,即混淆假象与事实。以上两个例子说明幼儿的想象具有夸张性。

幼儿想象的夸张现象是其心理发展水平的反映。幼儿想象夸张的原因主要有:

1、认知水平的限制。

2、情绪对想象的影响。

3、幼儿想象在认知中的地位。

4、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

1. 试用实验说明婴儿深度知觉发展的特点。

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常用工具是吉布森等创设的“视觉悬崖”。这是一种特殊的装置,把婴儿放在厚玻璃板的平台中央,平台一侧下面紧贴着玻璃放有方格图案,另一侧则在一定距离下面布置了同样方格图案,造成一种视觉印象:前一侧是浅滩,后一侧是深滩。试验时,母亲轮流在两侧呼唤婴儿,试验记录婴儿的爬向。

吉布森等对36名6.5-14个月的婴儿测验的结果,有27名婴儿从平台爬向了浅滩,只有3名爬到深滩。大多数婴儿虽然听到母亲在深滩一侧呼喊,他也不过去,或只是哭叫。说明幼小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

2. 幼儿同伴交往主要存在哪几种类型?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是不同的。根据研究,幼儿的社会地位已经分化,主要有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一般型。每种类型的表现各具特点。

幼儿同伴交往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

(1)早期亲子交往经验

大多数儿童从出生之日便开始了与父母的交往,这种亲子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满足了儿童的生存需要,而且为他们学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技能和行为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2)儿童自身的特征

儿童自身的特征一方面制约着同伴对他们的态度和接纳的程度,另一方面也决定着他们自身在交往中的行为方式。

(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活动材料,特别是玩具是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婴儿期到幼儿初期,儿童之间的交往大多围绕玩具而发生。同时,玩具对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还体现在玩具的不同数量和特征能引起儿童之间不同的交往行为上。活动性质对同伴交往也有影响,因为活动情境本身已规定了同伴间的合作关系,对其行为提出了许多制约性。

五、案例题

例1:一个3岁的孩子由于得不到心爱的玩具而哭泣,这时妈妈给他一块糖,他立即破涕为笑。

例2:新入园的幼儿,看着妈妈离去时,会伤心地哭,但是妈妈的身影消失之后,经老师引导,很快就愉快地玩起来。如果妈妈从窗口再次出现,又会立刻引起幼儿的不愉快情绪。

例3:新入托的一个孩子哭着要妈妈,会引得早日习惯了托儿所生活的孩子们都哭起来。

试用婴儿情绪发展的相关特点分析上面子3个案例。

例1说明婴幼儿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易变是其主要特点。婴幼儿的两种对立情绪,常常在很短时间内互相转换。

例2说明婴幼儿情绪和情感具有情境性的特点,其易变性与此有关。婴幼儿的情绪情感常常被外界情境所支配,某种情绪往往随着某种情境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消失。

例3说明婴幼儿的情绪情感易受感染,其易变性亦与此有关。即情绪情感非常容易受周围人的情绪和情感的影响。

第三篇:幼儿教育心理学zxq27模拟试卷A含答案

1.幼儿学习动机的主要特征有:内在动机以_好奇与兴趣_为主,__外在动机_逐渐增长,较稳定的__学习成败归因__的形成。

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由言语创造性思维测试、图画创造性思维测验以及__声音和语词创造性_思维测试构成。

2.个别化教学的策略可归纳为调整儿童的学习速度、提供多样性的教材和调整教师的角色三种。

3.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YEC)认为,适宜性包括年龄适宜和个性差异适宜两方面的适宜。

4.动机的强度 适中能激发儿童的学习成效,动机 过高却易使儿童产生焦虑,而动机 过低则难以激发儿童学习的欲望。

1、1840年,福禄贝尔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专门设计了一套称之为恩物的玩具,形成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

2.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中,把强化区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并根据强化原理设计了两种强化技术,即塑造与消退。

3.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学习就是获取、保持、加工信息的过程。 4.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记忆,往往是无意记忆,幼儿学习具有很大的随机性。

5改善感觉统合功能的关键在于控制感觉的输入,特别是通过运动的方法。

1.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

2. 幼儿学习者、 幼儿教育者 、环境与教学是幼儿教育心理学必然涉及的三大变量(即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的过程看做是个体在外部刺激下的反应过程,研究刺激—反应之间连结的学习过程是行为主义的最主要特征。

4.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以奥苏贝尔的_意义学习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为代表。

5.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提出,幼儿有三种长时记忆:即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和程序记忆。

6.人本主义心理学者把教育视为发展个体内在潜能的过程。

1、韦纳的归因理论提出了因素来源、稳定性和可控制性答案三个维度。

2、大脑的左半球是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中枢,右半球则是进行具体形象和创造性答案思维的中枢。

3、孕妇吸烟、饮酒、饮食与营养答案都是影响幼儿早期脑机能发展的因素。

4、0-3岁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有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和模仿。

名词解释1.随机通达教学:随机通达教学是儿童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的时间多次进行,且每次情景都需要有一定的变化,不能雷同,每次情景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

2.内隐学习:内隐学习是在偶然的、意想不到的条件下,尤其是当刺激结构高度复杂,关键信息不明显的情况下产生的,它是在无意识状态下,无目的、自动化的加工活动,具有随意性,学习活动能自发进行,无须耗费心神。

1、幼儿创造性学习:幼儿创造性学习是指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创造性人格特征与创造性思维过程。它强调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强调自我建构、自我发现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2、正强化物: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个体某种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物。

1.动机:动机是指激发、引起个体活动,引导、维持已引发的活动,并促进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作用。

2.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指在经历消极体验之后,再面临同样或类似情景时个体所产生的一种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

1.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也就是个体在面临某一任务活动时的胜任感及其自信、自珍、自尊等方面的感受。自我效能也可称作“自我效能感”、“自我信念”、“自我效能期待”等。 2.负强化物:当某种刺激(通常是令人感到厌烦的刺激)消退或消失时,个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负强化物。

三、简答题

1、教师在幼儿社会能力学习中怎样指导?141 答:一是通过理解能力促进幼儿社会能力发展:引导幼儿关注他人感情;指导幼儿理解他人行为;二是通过交往能力指导促进幼儿社会能力发展:教师应指导幼儿用正确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给予幼儿轮流活动的指导,给予幼儿角色扮演的指导;给予幼儿分组配对的指导。

2、促进婴儿语言发展的有效策略?192

答:积极回应,运用非言语交流,使用儿化语,帮助婴儿拓展语言,适应每个婴儿的发展与需要,运用图画书喝讲故事,使用语言游戏,创设良好环境。

3、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 答案:(1)容易被扼杀的学习主动性;(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3)学习的无意性与内隐性;(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6)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7)不容忽视的个别差异性。

4、促进幼儿创造性学习的方式有哪些。 答案:(1)鼓励幼儿对假设提出质疑;(2)鼓励幼儿冒一些合理的风险;(3)鼓励幼儿坚持不懈;(4)允许犯错误;(5)为创造性思考提供时间和机会;(6)奖励创造力。

1、社会能力学习的价值?

答:有助于幼儿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幼儿情绪情感、人格的积极发展和心理健康,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2、儿童严重的学习困难症状有哪些?

答:感知觉障碍,精细运动障碍,言语发育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情绪障碍,社会适应不良。

3、简释儿童学习的不同类型。

答案:儿童学习类型有五种,分别是视觉型、听觉型、身体型、书面型和群体互动型。“视觉学习者”当学习内容以图像的形式出现时,学习得最好;“听觉型学习者”通过音乐和谈话,学习得最好;“身体型学习者”当他们能全身运动、体验和实验时,学习得最好;“书面型学习者”喜欢阅读,他们喜欢从书本上吸取知识,偏好自己阅读而不愿意别人为他们解释;“群体互动型学习者”偏好讨论或其他需要大家一起参与的活动,喜欢交换意见。

4、如何激发和保持孩子的好奇心。 答案:(1)提供有趣的东西让幼儿自己去发觉;(2)在日常生活中制造一些惊奇;(3)户外活动;(4)提供多元化的信息;(5)以开放式的问题与孩子讨论。

1、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主张?46

答:如何看待知识——知识是生成的,如何看待学习者——幼儿是有主体性的;如何看待学习过程——学习是主动建构的

2、3-6岁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答:观察模仿学习,操作学习,语言理解的学习,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交往中的学习

3、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 答案:(1)容易被扼杀的学习主动性;(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3)学习的无意性与内隐性;(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6)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7)不容忽视的个别差异性。

4、奥苏内尔意义学习的两条标准。 答案:(1)新知识必须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经验发生非临时性的联系,即实质性的联系;(2)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必须形成非随意性的关系,即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形成联系。

1、罗杰斯关于学习的基本主张?31

答:人类生来就具有学习的潜能;在安全的氛围中学习效果最好;涉及学习者个体因素(包括情感和理智)的学习最持久、深刻;意义学习大多数是做中学;幼儿意义学习包括四个要素(个人参与性、自我发起、全方位、以儿童自我评价为主)

2、幼儿多动症一般有哪些表现?67

答:活动过度;注意力集中困难;情绪不稳定,任性冲动;学习困难。

3、简述惩罚与负强化的区别。

答案:惩罚是剥夺幼儿获得奖励性刺激,或是当幼儿做出不适宜行为时给予厌恶性刺激的一种“教育”方式,而负强化是当幼儿做出适宜行为时,取消厌恶性刺激的方式。惩罚往往与幼儿的消极情绪体验相联系,而负强化则与幼儿的良好情绪相联系。

4、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4

答案:幼儿教育心理学揭示了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依据所学内容,你认为在促进幼儿学习时应遵循哪些原则?(可任选其中5个原则)

1)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2)激励社会性学习3)促进有意义的学习4)投入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5)自我激励的学习者

答题思路:进行阐述,加之自我观点的参与论述。

2、结合幼儿教育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动机。100

第 1 页 共 1 页

答:

1、设置“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和求知欲;

2、重视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游戏动机;

3、为幼儿学习创设安全、开放、温馨的氛围;

4、让幼儿体验学习与成功的快乐;

5、运用适宜反馈激发幼儿学习动机。(以上各项展开论述,并酌情结合实践进行分析)

3、试论述如何对幼儿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219

答:有效幼儿教学评价应该是整体性评价;多元评价;动态的发展性评价;个别化评价;在学习中评价,在评价中学习。(参加教材219—221页展开论述)

1、根据期望动机理论,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评述自己参加本次考试的动机。 答题思路:

期望动机理论是什么——如何理解期望动机理论——自己的实际情况如何——综上所述给予自我评价

(1)期望动机理论以其特有的公式而著称:动机=估计成功的概率x成功的诱因价值。这就是说,学习的动机,取决于对自己成功机会的估计,以及对成功价值的评估。如果认为成功的机会是零,那么成功的价值再大,也不愿意去做;相反,如果认为成功了也没有任何价值,那么成功的可能再大,同样也不会去做。 (2)期望理论还指出,在某些情况下,成功概率太高,对动机是有害的。只有当成功的概率处于适中时,动机才是最强的。 (3)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加以自我评述。

2、请评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幼儿学习和教育的启示。28

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非常关注儿童的学习潜能及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习的目的是让儿童更好地感受接纳自己,首先,教师要接纳每一个儿童,把每个儿童都看作是独特的,他们有不同的情感和看法。其次,教师要帮助儿童认识到自己与他人都是有价值有能力的个体,每个儿童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最后,每个儿童都具有极大的学习潜能,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引导儿童发掘自身的学习潜能。

人本主义教学方法在幼儿学习中的运用:教师效能感训练;吸引学业成功;价值澄清;非指导性教学。(以上内容酌情展开论述,也可加入马斯洛、罗杰斯等的理论观点)

3、如何针对幼儿的个别差异开展适宜性教学126

答:

一、个别差异的适应性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差异:能力差异;文化差异;兴趣差异;发展差异。(参见教材128—129页表格内容展开论述);

二、适宜性教学法的主要方式:资源利用模式、补偿模式、治疗模式、性向与教学交互作用模式;个别化教育方案。(以上内容酌情展开分析)

1、如果你是幼儿园教师,你会采用哪些方法促进幼儿学习的迁移?110

参见教材110—111页:关注情感因素对幼儿学习迁移的影响;幼儿学习迁移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丰富幼儿日常生活,使其在学习中发生迁移;提高幼儿分析和概括能力。(可联系实际展开论述)

2、试述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的有关动机理论对幼儿学习的启示。91

参见教材91—98页: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与幼儿的学习;人本主义的需要理论与幼儿的学习;认知主义的归因理论与幼儿的学习。(分别将各动机理论简单分析介绍,进一步讨论对教育的启示)

3、幼儿创造性的影响因素和教育培养。170

答:参见教材170—175页。

一、影响因素(第一,过分重视幼儿模仿,„„第二,限定幼儿思路„„第三,过分苛求秩序„„);二幼儿创造性教育培养(

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有意识支持并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好奇心和想象力;蒙台梭利的感知训练和幼儿创造力)。(题中各项内容酌情展开分析)

1、结合实践,谈谈幼儿阶段教师应担当的角色。238 答:参见教材238—240页:教师是幼儿的养护者;教师是幼儿的榜样;教师是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以上内容展开分析,并联系幼儿教育实践)

2、3-6岁幼儿语言发展的有效促进。193

答:参见教材193—197页:指导幼儿掌握正确语音;帮助幼儿进行阅读准备;培养幼儿的言语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以上内容展开分析)

3、联系实际,分析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原则。151 参加教材151—156页:情感支持性原则;行为实践原则;榜样作用原则;一致性原则;随机教育原则。(以上各原则展开分析即可)

第四篇:文艺心理学试卷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08-09文艺心理学试卷

选择题

“自下而上”的美学研究方法重点研究审美活动的 审美经验 中国文艺心理学的真正发展史载20世纪

20年代

“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观我亦如是”可以理解为一种艺术观察中的 情感交流 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文艺被看成是 力比多的升华

“采着花瓣时,得不到花的美丽”强调审美心理活动的 整体性 司马迁“发奋读书”说,从创作动机讲 缺失性动机

热恋中的姑娘在柳条中看到了温柔,从格式塔看,这是一种 异质同构 阿恩海姆认为从静止对象中看到“运动”是因为

视觉经验的张力

从经验中见出生命的意义,深刻的思想和动人的诗意,这种经验就称为 体验 P75 体验生成的重要形式是 回忆 P90 王国维所说的“出乎其外”,就是体验主体对体验的 反刍

李清照在南渡后的作品中,外界劲舞几乎都化成了类似“人比黄花瘦”的形象,这是因为她心中形成了一种 艺术范式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体验是一种 崇高体验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了一种 归依体验

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既要表现他对法西斯的愤怒,又要实现他对立体主义的追求,从创作动机上看,属于 双趋式动机矛盾

多选题(其余都是诗歌)

母爱对作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情感的熏陶 心灵的培育

解释下列命题的文艺心理学内涵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P8

1、P83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一句中,说的是体验的忘我和艺术的“移情”,意思是作家体验不同于站在对象的旁边,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作外部的观察和描写,而是进入对象,物即是我,我即是物,物我同一,这样作家对描写的对象就有了极为真切的理解,简直就像理解自己一样地理解对象,那么作家笔下的艺术形象自然自然生气勃勃,就像活的一样。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说的是体验主体对体验的“反刍”与艺术的“诗意”。出乎其外就是跳出去,与自己原有的带有功利性质的经验保持距离,再次感觉自己的感觉,感受自己的感受,或者说吧先前自己的感觉,感受拿出来“反刍”、“再度体验”。当作家的体验达到“出乎其外”的境界是,所写事物的根本性质就会显著地突显出来,放射出诗意的光辉。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谓作也。 (缺失性体验作为创作的动机)

简答题 鲁迅说:“我以为感情正烈的时候,不宜作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简述其中包含的文艺心理学原理 P81体验的反刍与艺术的诗意

贝多芬在和伯爵女儿特丽莎热恋时,创作了《热情鸣奏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名曲,从创作动机上看,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P102丰富性体验

双趋式动机矛盾

问答题

有人问海明威:“一个作家最好的早期训练师什么?”海明威回答说:“不愉快的童年”,其中包含什么文艺心理学内容

P95 童年经验与艺术家体验的生成

分析王之涣《登鹳雀楼》的崇高体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P105遭受挫折后的异常体验)

参考资料

李清照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体验生成的意向性P89

把文艺看成是一种纯粹的无意识活动的是 弗洛伊德 用集体无意识来解释文艺创造的的 荣格

马斯洛认为人的存在最高最美的状态的“自我实现”,最容易在产生于 审美活动 人类情感体验的基础是 需要

在情感与形式饿关系上,格式塔心理学提出了 异质同构说 艺术想象是有目的、自觉的 表象活动

愤怒出诗人的说法,其实只出了创作的缺失性动机

文艺心理学是介乎文艺学与心理学(美学)之间的学科。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中,文学艺术是本能升华和满足 马斯洛认为在创造活动中达到自我实现,是人的存在最高最美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最容易在审美活动中产生

艺术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它又是人类心灵的自由创造 艺术感知是艺术感觉和艺术知觉的合称。 人类情感体验的基础是需要。

在情感与形式的关系上,格式塔心理学提出了异质同构说。 艺术想象是有目的,自觉的表象运动 集体无意识是由荣格提出的

形成审美心理定势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需要,二是经验 创造动机一般可以分为缺失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 艺术灵感的思维方式包括跨越性思维和越轨思维 艺术直觉的心理机制首先是感觉与知觉功能的转变

第五篇:心理学往届试卷

试卷

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 20 分

1、心理学是一门边缘性质的科学,兼具有自然科学和( D )的性质。 A.生理科学 B.实验科学 C.人文科学 D.社会科学

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描述的是心理学中的( C )现象。 A.感觉迁移 B.感觉对比 C.感觉适应 D.感觉差异性

3、下图反映的是知觉的( A )特征。 A.选择性 B.恒常性 C.整体性 D.理解性

4、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听讲的情况;汽车司机在双手操纵方向盘的同时,两眼还要注意道路上的行人、车辆、障碍物和灯光信号等,这些现象都是利用了注意的( C )品质。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5、“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是要培养学生的( B )。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6、在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 )。 A.社会环境 B.家庭 C.学校 D.职业

7、“人逢喜事精神爽”描述的是哪一种情绪情感状态( B )。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狂喜

8、新版三国中广纳贤才的刘备第一次见到凤雏庞统时,不太相信相貌比较丑陋的他能写出如此好的文章,这是受到( B )的影响。

A.近因效应 B.第一印象 C.光环效应 D.刻板印象

9、一群人一起干活时,精神更好,效率更高,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 B )。 A.旁观者效应 B.社会干扰 C.投射效应 D.社会助长

10、心理学家( D )的心理发展观认为人的一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共有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要面对一个主要冲突或危机。 A.弗洛伊德 B.荣格 C.罗杰斯 D.艾里克森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 30 分

1、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E )。 A.认知与学习 B.动机与情绪

C.心理特征 D.社会心理与心理健康 E.心理发展与职业规划

2、情绪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BCD )。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调控功能 D.信号功能

3、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 ABCD )。

A.动机的强度需要有一个适宜的水平 B.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

C.对于中等难度的任务来说,中等强度的动机最利于任务表现 D.对于高难度的任务来说,动机过高不利于行为表现

4、关于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中说法不正确的有( BC )。

A.知识与能力都是成功地完成活动的心理因素 B.知识与能力属于相同的范畴

C.知识的掌握与 能力的发展是同步的 D.知识与能力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5、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为( ABC )。

A.能力的类型差异 B.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C. 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D. 能力不存在个人差异

6、以下属于人格测评中投射法的有( CD )。 A.测验法 B. 情境测验 C.罗夏克墨渍测验 D.主题统觉测验

7、下列动机中属于社会性动机的有( AC )。AC A.成就动机 B.饥饿 C.亲和动机 D.睡眠

8、社会态度的构成包含以下哪些成分( ABC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意向成分 D.行为成分

9、费斯汀格认为不同的认知因素之间的关系有( BCD )。 A.相互一致和不和谐的 B.相互一致和协调的 C.相互冲突和不和谐的 D.无关

10、职业选择的原则有( ABCDE )。

A.现实性原则 B.兴趣原则

C.胜任原则 D.人—职匹原则配 E.发展原则

三、判断题(每小题 1分,共 10 分

1、意识是一种觉知也是一种心理状态。(对)

2、生活中常出现的“舌尖现象”是记忆在提取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对)

3、需要是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诱因是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对)

4、催眠师诱导下的催眠状态是一种睡眠状态。(错)

5、气质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好与坏之分。(错)

6、偏见是对他人或群体的一种敌意或负面的态度。(对)

7、概念内涵的大小与概念外延的大小成正比关系。(错)

8、“压力”在心理学著作中一般被称为“应激”。(对)

9、心理学对心理异常、变态心理的定义,和人们日常的理解是一样的。(错)

10、心理学家提出“中年危机”的概念,认为人到了中年,关注的领域开始从自身转向外界。(错)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共 10分

1、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定义。广义的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乃至死亡的生命全程中所发生的心理上的变化。简言之,即是人的一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成年早期)所发生的心理变化。

2、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包括改变情绪的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和外在表现三个层面。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小题,共 30 分

1、什么是“遗忘曲线”?联系实际谈谈在学习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增强记忆,避免不必要的遗忘。

遗忘曲线:遗忘是时间的函数,记忆的保存量会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遗忘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这就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著名的遗忘曲线。(3分) 增强记忆的方法有: (1)有效的复习

复习要及时、正确分配复习时间、试图回忆、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 展开说明!(3分) (2)PQ4R方法

预览、设问、阅读、反思、背诵、回顾 展开说明!(3分) (3)记忆术

利用组块、关键字法、谐音法、位置法、轨迹法 展开说明!(3分)

联系实际举例说明。(3分)

2、联系实际举例论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1、理解问题的方式 展开说明!(2分)

2、定势的作用

展开说明!(2分)

3、功能固着的作用 展开说明!(2分)

4、迁移的作用

展开说明!(2分)

5、知识和经验的作用 展开说明!(2分)

联系实际举例说明。(5分)

试卷

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 20 分

1、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以下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C )。 A.能力 B.气质 C.情绪情感 D.性格

2、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受到开水推动水壶盖原型的启示,鲁班发明锯子是受到锯齿状的植物丝茅草原型的启发,这些现象在心理中被称为( C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原型启发 D.表象

3、新版三国中广纳贤才的刘备第一次见到凤雏庞统时,不太相信此人能写出如此好的文章,这是受到( B )的影响。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刻板印象

4、围棋选手在对弈时、外科大夫在做手术时都能长久地集中注意力,一直到任务的完成为止,这突出体现了注意的( B )功能。 A.选择 B.保持 C.调节 D.监督

5、绝对感受阈限和绝对感受性在数量上呈( A ),绝对感觉阈限越小,绝对感受性( )。 A.反比,越大 B.反比,越小 C.正比,越大 D.正比,越小

6、记忆一般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把它们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称为( D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7、“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是要培养学生的( B )。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8、在选择大学时,一所大学是名牌大学,但离家太远;另一所大学离家较近,但知名度小了一些,这样的选择就面临着(突。

A. 接近-接近 B.接近-回避 C.回避-回避 D.双重接近-回避

9、以下不属于情绪状态的是( A )。

A.情感 B. 激情 C.应激 D.心境

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 A )。 A.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B.心理是神秘的、虚无飘渺的

C.心理是脑之外的,不依赖脑而独立存在着的 D.心理具有与生理现象相同的实质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 30 分

1、下面关于性格与气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BC )。 A.都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B.它们相互深透、彼此制约

C.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 D.具有不同气质类型的人不能形成同样的性格特征

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有( ABCD )。 A.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 B.对活动的合理组织

C.培养间接兴趣 D.用坚强的意志同干扰作斗争

3、以下各心理现象中,属于认识过程的有( ABD )。 A.知觉 B.记忆 C.意志 D.思维

4、概念由内涵和外延两部分组成,以下属于“笔”外延的有( BCD )。 A.书写工具 B.钢笔 C.毛笔 D.圆珠笔

5、以下关于感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BD )。 A.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 B.感觉反映的是过去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 C.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D.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

6、心境是人的情绪状态之一,其特点主要有(ACD )。

A.微弱 B.短暂 C.持久 D.具有渲染性

7、下列动机中属于社会性动机的有(AC )。 A.成就动机 B.饥饿 C.亲和动机 D.睡眠

8、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关系是(ABC )。 A.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注意

B.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在实践活动中是紧密联系、互相转化的 C.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协同作用,交替进行,才能使注意持久 D.有时只凭无意注意也能获得系统的知识

9、每一个正常人都具有丰富的表象,表象的特征主要有(ABC )。 A. 形象性 B.直观性 C. 概括性 D. 稳定性

10、以下各能力中属于一般能力的有(BC )。

A. 绘画能力 B.观察力 C. 记忆力 D. 音乐能力

)冲 D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手机更换新号码后,人们在记忆新号码时还常常受到原先号码的干扰影响,这是倒摄抑制现象。

1、错误。(2分)这在心理学中属于前摄抑制现象,指先前的学习与记忆对后继学习材料记忆的干扰。(2分)

2、社会性需要受社会生活条件所制约,具有社会历史性。

正确。(2分)社会性需要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阶级,不同民族和不同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社会性需要也会有所不同。(2分)

3、思维与感觉、知觉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错误。(2分)思维虽然与感觉、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感觉、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映。(2分)

4、个体的社会化过程是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正确。(2分)个体社会化过程并不是个体消极被动地接受社会影响的单向过程,而是在接受社会影响的同时,也积极的反作用于社会环境。(2分)

5、无意注意是注意的一种初级表现形式。

5、正确。(2分)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动物也有无意注意。(2分)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共 15分

1、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2、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也叫感觉记忆,是指当刺激物停止作用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保持它的印象,这种存储信息形式便是瞬时记忆。

3、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也称求异思维,是指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活动。

4、接近—接近冲突

接近-接近冲突时指个体同时被两个事物所吸引,两个具有大致相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冲突介于两个目标之间。

5、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指人们习惯性地赋予某物体某种或某些固定的功能,而忽略该物体的其他功能。

五、论述题(1小题,共 15 分

联系实际举例论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理解问题的方式 展开说明!(2分)

2、定势的作用

展开说明!(2分)

3、功能固着的作用 展开说明!(2分)

4、迁移的作用

展开说明!(2分)

5、情绪和动机状态 展开说明!(2分)

联系实际举例说明。(5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选修语文理解性默写下一篇:小学语文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