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医疗服务论文

2022-05-03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时代医疗服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大判断同样适用于卫生健康领域包括医疗服务领域。

新时代医疗服务论文 篇1:

互联网时代我国医疗服务工作中的问题与策略

摘 要:我国医疗服务工作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出现新的局面,在互联网信息发达的今天,对医疗服务工作的影响越来越深入。以往的医疗问题在社会发展中出现更多复杂的因素,在医疗服务工作中存在长期以来积压的问题,需要被重视并得到解决,借助互联网的技术手段解决在时代浪潮中涌现的挑战,是促进我国医疗服务工作不断推进和改善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医疗服务 互联网时代 问题 策略

在我国医疗系统中,社会保障问题依赖于医疗服务工作的开展,在建立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同时,应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全民提供较好的保健服务。互联网时代的社会生活面貌与传统的生活方式大有不同,日新月异的城乡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生活的迅猛发展,在居民医疗服务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新时代下,我国的医疗服务工作虽然有了发展,但在工作中还会有问题存在,這些问题在不同的社会形势下带来的挑战仍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解决。

1 我国医疗服务工作中的问题

1.1 资源配置不均

在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上,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是两个矛盾的因素,因此在现阶段的医疗服务工作中,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集中在大城市的医疗卫生资源又有优差之分,在一线城市的国有医院的资源更胜于其他城市的分配。在农村基层医疗服务工作中,资源极度匮乏的问题还存在于广大基层医疗建设中。这种不合理的资源配置带来的是一系列的后续问题,在地区分配严重不均的情况下,整个医疗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会受到影响,在缺乏医疗服务的地区会存在看病难的问题,同时会有更多涌向城市资源丰富地区的现象,这一过程中的损耗不仅是医疗上的浪费,同时也有对百姓身体健康的威胁。除此之外,在基层医疗体系中的小医疗机构和大医院的反差对比,是对基层医疗服务资源知识的误区,在大城市资源紧张的同时小医疗机构廖无人烟的情况在很多的地區都有存在。这种反差对待在人们的认识中和社会的认可上有一定的误区。

1.2 医疗服务体系更新滞后

在网络普及的社会生活状态下,每分钟的信息更新都会成为历史记录,在医疗服务机构同样是这样,及时有效的信息公开系统对提高工作效率是大有益处的。网络的普及,不仅是技术上的支持给医疗服务工作提供了便捷,同时在医疗信息交流上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但从目前的综合调查情况来看,医疗服务的信息滞后现象严重,在体系建设上没有规范和统一的标准是导致信息滞后的重要原因。

1.3 医疗网络体系与实际医疗服务存在差距

医疗服务在进入网络信息管理后,对病患的医疗服务情况进行详细的建档录入,这是在互联网时代普及的形式。在实际的医疗服务过程中,要建立及时有效的网络跟踪治疗,需要在医患病例档案信息中进行与实际相吻合的信息更新。在医疗建设落后地区,缺乏完善的病患档案网络信息录入,传统的医疗服务中存在的病例建档失误问题一直是医疗建设中的重点解决内容。建立网络医疗服务体系是对病患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的途径,在互联网普及的社会条件下,这一技术在医疗服务的实际操作中应该是同步的,但从基层的医疗服务建设情况来看,实现网络医疗体系的全覆盖还有很多的问题要解决,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情况与理想的网络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差距还很大。

1.4 医疗服务内部矛盾关系复杂

在医疗服务中,医和药的关系、挂号费和医疗服务质量的关系、医患纠纷等都是社会不断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利益关系的膨胀会影响医疗服务水平,同时和医疗服务水平不同步的是挂号费的不断上涨,在医院的服务水平和医疗建设发展的同时,“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这是在社会基础医疗服务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医疗服务的整体和谐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的保证,处理好内部矛盾需要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的内部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相协调。

2 完善医疗服务工作问题的对策

2.1 构建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体系

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体系是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对医疗服务进行整体的建设上,立足长远的体系建设有利于医疗服务工作水平的提升。在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体系下,医疗服务不仅有医患关系的互动,同时在医疗服务的层次上也会有所调整。基础医疗队伍建设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性举措,在团队建设中突出的是医疗水平的精神面貌,同时也是多样化和统一性的结合。在建立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体系上,对医疗资源和医疗队伍、医疗设备的不断升级是丰富医疗服务工作的重要任务。多元化与精简医疗流程并不矛盾,在多元化的医疗体系中,更多的资源可以进行医疗救治,这是在时代条件下实现的质的改变。

2.2 建立开放性的医疗服务体系

我国现阶段的医疗体系开放性尚未完全实现,在增强国内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竞争力上多做努力,是实现开放性的关键。长期以来的服务贸易远远落后于货物贸易,医疗服务领域的开放性落后于改革开放后的其他领域。不断提升国内的医疗服务水平,增强医疗服务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在吸引外来资源的同时,将自身优势推广到国际舞台上,这是在服务型行业中的竞争趋势。重视高端医疗服务工作的发展,在提升服务质量和层次上下功夫,对自身医疗服务的建设应该坚持专业的态度。在专业的高度和深度上体现高端医疗服务的特点和独特性。营造医疗服务的对外开放的新环境需要制定和完善各项扶持政策,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都需要发挥作用,在加快医疗服务开放性步伐的同时规范医疗服务工作的建设标准。

2.3 实施动态性调整的区域医疗服务

政府在开放性的环境下实施动态的区域医疗服务工作,在各地的区域性规划中将医疗服务纳入整体规划之中,适当放权给地方民营医院,在发展空间上留出足够的余地,对地方性垄断服务市场进行政府调控,在政策上进行调节和规范。医疗服务工作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尽管在地区差异上存在畸形的发展,但在政策上要给予相应的支持,多元化的市场需要更多的动态调整,在活性的市场成分中对区域医疗的服务水平有很大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能力对区域医疗服务的动态性调整具有强化作用,在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中,有利于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2.4 加强对医疗服务工作的监督

医疗服务工作离不开监督,来自社会、政府和个人的监督是平衡医疗服务关系的重要因素,在强化监督力度上,政府可以通过政策调整来进行,社会的监督可以是网络力量,也可以是群体的意见反馈,这是在多途径的环境下可以选择的多元化。互联网时代的便捷渗入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的是医疗服务行业的不断改变。个人的监督同样可以通过网络的力量来完成,在社交平台和软件越来越人性化的今天,足不出户的实时互动在悄然改变着医疗服务的形式和类型。

3 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淡化模式的生活状态和节奏对医疗服务工作的挑战有不小的影响,在现阶段对我国医疗服务工作的研究中,问题和矛盾并存,这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在不断完善医疗服务水平的过程中,将医疗服务的团队合作和素质培养放进医疗改革的内容中,对整体的医疗服务行业进行综合性的提升,解决问题的同时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给医疗服务工作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沈甦.我国智慧医疗建设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上海医药,2016,37(15):54-56.

[2] 于志奎,李芳颂,孙敬辉.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网络系统建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01(5):58.

[3] 李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系统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2(1):36-38.

[4] 李洪磊,王强.我国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7):54-55.

作者:孙岳

新时代医疗服务论文 篇2:

医疗事业必须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大判断同样适用于卫生健康领域包括医疗服务领域。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内涵极为丰富,在发展方向上,要更加注重体现医疗事业的公益性,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提高医疗服务的公平可及性;在发展方式上,要更加注重人才、技术、专科、学科等内涵建设和发展,控制好规模数量;在专业结构上,要更加注重适应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变化,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经营管理上,要更加注重成本管理、成本控制,追求成本效益、成本效率;在发展结果上,要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必须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对医疗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的医疗事业工作新思路,落实好这一根本要求,促进医疗事业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式发展转向质量效率效益型集约式发展。

一、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必须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明确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的基本方略。健康是人民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最基本的利益所在,人民幸福、民族复兴都离不开兴旺发达的卫生与健康事业,离不开保障有力的医疗事业,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人民谋健康,把人民的健康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就是新时代医疗事业工作的根本立场,就是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医疗战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责任担当和职责所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我们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医疗事业工作的第一位,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做到在医疗事业工作中以人民为中心看问题、想对策、抓落实,做到忧民、爱民、为民、惠民,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一是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坚持党对医疗事业工作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院属性,坚持新形势下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维护公立医疗事业公益性,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都要毫不动摇地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公立医疗事业要在控制医疗费用、调控医疗市场、引领事业进步、支持基层发展、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落实政府指令性任务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二是以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为导向,深化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医疗服务供给必须适应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更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医疗服务供给在优质资源总量、结构布局、服務模式、服务业态等方面与医疗服务需求不适应、不匹配的矛盾比较突出,亟须深化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的原则必须以需求为导向,而不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一切结构性改革都要有利于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这与经济领域有很大的不同。当前要适应老龄化、慢病化的发展趋势,高度重视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特别关注老年人、儿童和贫困人口等特殊人群的医疗服务。三是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努力改善医疗服务。在新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更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追求成为必然,不仅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看病更方便、更舒心,服务更人性、更舒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服务的人文环境、舒适程度存在明显差距。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医疗服务上,就是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努力改善医疗服务,让医疗服务更贴心、更人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清醒认识医疗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江苏医疗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在不平衡方面包括:区域发展不平衡,苏南三级医疗事业是苏中、苏北之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全部集中在苏南。城乡发展不平衡,优质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城市,县级医疗事业还不够强;按最低标准,江苏全科医生缺口在1.5万人左右,农村居民看病就医的可及性、公平性还不高。专业发展不平衡,儿科、精神、康复、病理、传染、护理等专业都是发展的短板,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群众疾病经济负担不平衡(或者医疗保障水平不平衡);职工、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差距很大;还有不少困难群众看不起病,因病因残致贫返贫现象客观存在。医疗事业发展与新的需求不平衡,健康养老需求、心理卫生、养身保健、智慧健康等新需求、新服务、新业态可及性差。公共卫生与医疗发展不平衡,政府更注重举办医疗机构,大医疗事业规模扩张,负债建设屡禁不止,而公共卫生机构包括院前急救、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机构人才流失、设施设备落后现象加剧。院内服务与院外服务不平衡,医疗领域普遍偏重于医疗事业内服务,适应老龄化、疾病谱变化新需求的社区、家庭、志愿者(义工)、医养结合、安宁疗护等服务十分短缺。硬件与软件发展不平衡,各级各类医疗事业在基础设施建设、大型设备配置等硬件发展方面变化显著,但在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等方面进展不明显。在不充分方面包括:医疗行业生产力发展不充分,表现为公立医疗事业乃至整个行业活力不足,医务人员积极性需要充分调动。医学科技和人才队伍发展不充分,呈现两头弱、两头凹,即高峰不高、基层较弱,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利用不充分,优质医疗资源效率没有达到最大化,公立医疗事业运行效率不高,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利用不足。防治结合不充分,重医轻防的现象客观存在,预防为主方针没有得到有效落实,防治经常脱节,防治结合很不理想。中西医结合不充分,中医与西医两个服务体系、两种管理体制相互分离,使中医药的传统优势在防病治病中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支撑不充分,医疗卫生单位信息化、省市县三级平台建设、信息化互联互通和务实应用、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等方面都比较落后,运用信息化手段为居民健康服务、为卫生计生监管服务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宣传引导不充分,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医疗事业发展的阶段性、广大医务人员的无私奉献等行业故事没有讲好,对公众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对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的合理预期引导等都做得不够。政策保障不充分,保障医疗事业发展的财政、医保、医药、价格、人事编制、绩效管理等政策和体制严重滞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医疗事业工作的着力点就是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切实解决医疗事业发展上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对更高水平医疗服务的新需求。

三、系统性推动江苏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江苏医疗服务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系统性推动江苏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规划发展高质量。“纲举而目张”,规划是医疗事业发展之纲,发挥着引领作用。能做并做好事业发展规划是一个合格领导者、管理者的第一基本功。医疗事业规划发展高质量,要求明确医疗事业自身功能任务定位,明确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明确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条件因素,明确中长期发展总体要求、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医疗事业建设发展的保障措施,发挥规划应有的引领发展、指导工作、凝聚人心的作用;同时在年度和日常工作中,严格以规划为指导、为约束。城市医院不能再盲目搞规模扩张,要把精力主要放在人才、质量、服务、管理上来,坚持走质量效率效益型的内涵发展之路。

人才队伍高质量。“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同志在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也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所谓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高质量,就是国际知名、国内顶尖的医学人才数量多;高层次人才队伍专业结构合理、年龄梯度适宜;在培养引进使用上符合人才成长规律,能留得住、用得上、用得好,发挥人才最大的使用效率;全社会尊医重卫氛围浓厚,高层次人才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引领示范作用强。当前医疗领域高层人才竞争十分激烈。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体制机制,采取超常规措施,实现高层次医疗人才队伍建设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学科专科高质量。医学学科、临床专科是医疗事业建设发展的基本单元。医学学科建设水平反映医疗事业医学科技创新能力、临床研究能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临床专科建设水平是反映医疗事业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医疗事业核心竞争力所在和内涵发展成效的体现。学科专科建设的高质量,主要体现在“三个适应、一个紧跟、一个转化”上。要适应居民健康服务需求,专业结构合理,当前应重点聚焦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技术上;适应医院功能任务定位,各三级综合医院、区域医疗中心重点应聚焦于区域疑难病症和危急重症的诊疗技术和救治能力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医学重点学科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数量和影响力,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国的地位要相当。要真正能够紧跟国内国际医学发展先进水平,缩短采取国内国际最先进的核心临床技术、先进药品、耗材、设备的等待期。同时要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医学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现实的生产力。

服务管理高质量。管理是一门真学问,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人才,管理出形象。历史和现实反复教育我们,在内外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医疗事业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医疗事业发展速度、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工作效率、职工待遇、社会形象和影响力。医疗服务管理高质量主要体现在科学化、法治化、智慧化、精細化、人性化这“五化”上,实现医疗服务成本效率效益高、医疗质量安全保障水平高、医疗服务规范化水平高、医疗服务对象满意度高、医疗事业职工积极性高这“五高”目标。医疗事业管理科学化,就是医疗事业管理的思想理念、组织体系、决策机制、运行机制、规章制度、干部队伍符合现代医疗事业工作规律、医疗服务规律。医疗事业管理法治化,就是坚持依法治院、依法执业,严格执行医疗事业工作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规范标准。医疗事业管理智慧化,就是在建成高水平的HIS等应用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成高水平医疗事业数据中心和集成平台,并善于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等信息化发展新成果和机器人等最新智能化设施设备,实现技术管理服务的自动化。医疗事业管理精细化,就是在科学的制度化、充分的信息化基础上,对医疗事业运营管理中的每一项业务、每一个岗位、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每一件物品实现目标化、精准化的管理,体现“工匠精神”,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和效益,目前江苏医疗事业成本效率、成本效益管理比较薄弱,急需推行精细化管理。医疗事业管理人性化,就是在医疗服务管理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提高病人的医疗服务获得感和满意度;就是在医疗事业工作安排中坚持以医务人员为中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医疗服务高质量。医疗行业是有一定特殊性的服务行业,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医疗事业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主战场,是医疗行业的主要窗口,医疗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服务的获得感,直接影响医疗事业和行业形象,甚至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不论医疗事业发展到什么程度,医疗服务质量始终是医疗事业立身之本。因此,医疗事业工作要始终把医疗服务高质量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医疗服务高质量从医疗服务体系的全局出发主要体现在服务可及、技术可靠、质量安全、服务人性、费用合理、效率较高六个方面。服务可及,就是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合理,人民群众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高。技术可靠,就是医疗技术成熟或相对成熟,实施医疗技术的人本领过硬,技术实施效果可达预期。质量安全,就是医疗质量安全保障的制度体系完善并严格执行,医疗服务符合相关规范标准指南的要求,达到理想的质量安全效果。服务人性,就是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业务流程、诊疗环境、非医疗服务、服务态度等方面,充分体谅、尊重患者,给病人以足够的人文关怀。费用合理,就是坚持“三合理”,严格执行医疗服务价格、医保等政策,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效率较高,就是服务及时性高,实现急慢分治,反映医疗工作效率的指标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接轨。保证医疗服务高质量,涉及体系体制机制问题,是医疗事业的职责所在,也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江苏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和医疗事业都要从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高度,充分认识医疗服务高质量的重要性,积极主动作为,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推动江苏医疗服务质量水平迈上新台阶。

文化建设高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同志在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了“文化建设高质量”的要求。医疗事业文化是一个医疗事业历史发展进程中长期形成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工风貌、职工价值取向、服务宗旨、服务品牌、社会印象等的结合,是卫生计生行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事业发展的软实力,也是医疗事业核心竞争力之一,关系医疗事业发展目标方向,关系医疗事业社会形象,关系医疗事业发展后劲。文化建设高质量主要体现在医疗事业党的领导坚持有力,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医疗事业职工的精神风貌好,医疗事业的服务宗旨和服务品牌好,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效果好等方面。实现医疗事业文化高质量就是从以上几方面入手,促进江苏医疗事业文化软实力提升。

(作者系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高 莉

作者:李少冬

新时代医疗服务论文 篇3:

“互联网+”背景下远程医疗服务发展研究

[摘 要]互联网作为新时代必不可少的应用工具,为远程医疗服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目前我国的远程医疗技术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远程医疗服务通过网络为医患之间搭建了无形的桥梁,打破了传统医患之间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采用SWOT分析法对远程医疗服务的发展做定性分析,探析远程医疗服务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远程医疗服务的良好发展。

[關键词]“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发展对策

1 远程医疗服务的发展现状

远程医疗就是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获取病人信息,专家借助通信网络向远距离之外的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我国的远程医疗服务是在“互联网+”背景下迅速发展的。2009—2015年期间,国家相继出台了积极发展远程医疗服务的政策,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目前我国的远程医疗技术已实现数字、图像、语音的远距离传送,专家对患者的远程监测与沟通很有必要,为现代医学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1]。我国的远程医疗服务主要包括远程医学教育、会诊、医疗保健咨询等服务。目前我国远程医疗服务的使用率在逐渐提高,需要培训更多的专业人才,医用资源较为紧缺,很多的远程医疗服务技术需要进一步实践。远程医疗服务发展的优势明显大于劣势,远程医疗服务的发展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它的快速发展需要不断地实践、规范和推广。

2 “互联网+”背景下远程医疗服务发展的SWOT分析

2.1 “互联网”背景下远程医疗服务发展的优势

2.1.1 服务范围广泛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此项技术带来了巨大发展空间,医生可以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在异地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病情,做出相应的判断,对患者进行异地诊断且实时监测病情变化。目前远程医疗服务应用于多种病例方向,一方面节省了患者的就医费用,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看病贵的问题。

2.1.2 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网络系统的开放方便了患者提前了解自己的病情,并找出专业的医生,通过网络发送相关的病情资料。可以通过网络提前预约医生和了解相关注意事项,增强病患与医生的沟通与互动,使得医生提前掌握病患的基本情况并确定会诊时间。这种诊断方式不仅可以节省医患双方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可以有效降低看病的成本。

2.1.3 医疗资源的相对合理分配

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存在区域性不合理的配置,优质的医疗设备及名医大多数分布在发达地区,落后地区特别是边远的农村地区难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互联网的应用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可以将发达地区的人力、物力资源与偏远落后地区的环境优势相结合。

2.2 “互联网+”背景下远程医疗服务发展的劣势

2.2.1 人们的认识程度低

互联网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垃圾信息,大多数人对网络存在着警惕心理,担心自己的重要信息泄露,造成财务损失。更重要的是,我国的远程医疗服务处于探索阶段,基层的医疗资源有限,医护人员技术生疏,大多数人对这项服务缺乏了解,对这项技术表示质疑。如今的患者越来越重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大多数患者还是会选择传统的就医方式进行治疗,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获得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安全感。因此,人们对远程医疗服务的接受度低,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2.2.2 信息安全问题

互联网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威胁。远程医疗是在互联网畅通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患者的相关信息会在医护人员之间共享,他们可以清楚掌握病人的病情,而同时与患者相关的病情资料很可能会被黑客窃取流传于网上,泄露患者的信息,侵犯患者的隐私权[2]。如果患者的隐私得不到安全保护,会严重影响远程医疗服务的公众信任度,使得从业者淡化法律意识,违背职业道德。

2.2.3 专业人才的大量缺失

从应对公共治理问题的现实情况中可以看出,我国需要培养各个领域的大批专业人才。在互联网盛行的背景下,医疗卫生行业也应该紧跟步伐,确立更高的发展目标,当产生危机的时候可以高效高质量的应对危机。在医疗资源丰富的情况下,远程医疗服务技术的专业人员缺失是行不通的。如今人们十分重视医疗卫生行业的服务质量,远程医疗服务的顺利进行需要多种技术做保障。专业人才的缺乏会严重阻碍远程医疗服务的质量,如何去培养专业的远程医疗从业人员,是很有必要考虑的问题。

2.3 “互联网+”背景下远程医疗服务发展的机遇

2.3.1 政策机遇

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服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推动远程医疗服务持续健康发展,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2018年对远程医疗服务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2020年前实现远程医疗服务要覆盖到基层等政策性文件。我国远程医疗服务的开展有政府政策的支持,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是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3]。

2.3.2 现实机遇

各个地区都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医院里人满为患。对于偏远地区的农民们来说:一方面需要支付看病过程中的交通费、食宿费等;另一方面需要承担大额的医疗费用。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的成熟发展可以使患者在家中就可以实现就医,减轻医疗费用负担,对于城市的上班族来说,既可以方便就医,也不会耽误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养生提上日程,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能满足更多人的医疗需求,将优质的医疗资源进行共享,同时有利于提高医院的名声和医生工作的积极性,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2.3.3 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远程医疗的发展需要有互联网的支撑,互联网的普及是远程医疗服务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目前我国的互联网技术服务范围十分广泛,随着人们的需要在不断地快速发展,影像图片的呈现效果更清晰,大数据分析越来越准确,通信速度越来越快,通信设备更加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远程医疗服务的发展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传染性疾病带来高效的治疗方案。比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有了成熟的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医生可以向患者提供远程治疗服务,减少医生被传染的概率,而且可以和世界各地的顶级专家进行沟通,尽快地研究出疫苗,为患者带来曙光。

2.4 “互联网+”背景下远程医疗服务发展的困境

2.4.1 政策法规制度不完善

远程医疗服务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国家颁布了许多政策法规,现实中不断有新的医患纠纷、医疗纠纷问题出现,各项规章制度所涉及的问题不全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从醫生层面来说,部分医院的医生存在多点执业及未能依法从业的情况。从医院层面来说,各种医疗设备的使用程序及方式没有明确规定,产生的费用等问题无法具体计算,容易产生责任不清的情况。从患者的角度来说,容易出现患者的信息泄露。规范相应的规章制度是促进我国远程医疗服务发展应努力的方向。

2.4.2 缺乏资金保障

与传统的医疗机构相比,远程医疗机构的发展需要完善的配套设施,所有的程序都将在线上进行操作,需要邀请专业的人员进行系统维护,各种医疗设备成本高,甚至有部分医疗设备或者药品需要进行进口,且大部分的医院都是租用的,方便的就医环境需要投资大量的资金,而且存在的风险比较大,投资者的参与积极性较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尚未实现。

2.4.3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各个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明显。发达地区的医疗设备先进,具备为大病患者治疗的条件。落后地区资源劣势明显,一些医疗服务项目达不到监测要求,技术服务操作不规范,而且会耽误患者的病情,大病患者被治愈的概率较小。大多数医生都会选择留在经济发展好的地区,落后地区的专业人才较少。远程医疗服务在落后地区的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多个投资主体的支持并慢慢地实践。

3 “互联网+”背景下远程医疗服务发展的实现路径

3.1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发挥政策导向

远程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规章制度的保障,严格把控资格准入条件,制定监管机制。将远程医疗服务所产生的费用纳入医保报销的范围,然后按各地区的标准进行报销,远程医疗服务的发展将为国家分级诊疗政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途径。各级医院应遵守远程医疗服务的相关政策法规,完善远程医疗的服务模式。制定远程医疗患者的信息安全制度,强化医护人员的法律认识,保护好患者的隐私。

3.2 促进多方参与,增加资金投入

远程医疗服务是一项民生大工程,在我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远程医疗服务需要不断地探索,需要线上线下相配合,需要多个投资主体的共同参与。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获得国家财政支持,多方参与才能办大事。制定各方利益分配机制,寻找知名企业合作,通过高级通信技术人员完善远程医疗服务与医院的对接系统,并运营和维护好此系统。通过多方的共同参与,促进远程医疗服务的良好发展。

3.3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认知程度

通过互联网平台加强远程医疗服务的正确引导,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不要放弃对生活的憧憬。远程医疗服务是缓解各区域医疗资源不均的措施,有利于分级诊疗制度的顺利推行,为患者带来诸多便利,节约医疗方面的支出,缓解家庭经济负担。宣传相关的规章制度及远程医疗服务的成功案例,让人们通过正确的方式了解远程医疗服务技术知识。采取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找最专业的医生,在某种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疼痛,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使患者对生活充满信心。

3.4 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提高公众满意度

我国的远程医疗技术正处于探索阶段,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可以通过知名专家线上授课,医护人员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进行实践,并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考核,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高效且广泛的培养大批专业医护人才,节省部分培训开支。如今的互联网技术基本实现了全球化,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基本实现了睁眼看世界。还可以和世界顶级专家进行各个领域问题的沟通交流,快速地推动远程医疗服务技术的发展,治愈更多的病人,改变公众传统的就医方式,提高公众就医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鑫,王晓华.“互联网+”背景下远程医疗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15):34-35.

[2]于佳佳.远程医疗对我国现行法律适用之挑战[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8(3):125-134.

[3]韦艳,徐赟.健康扶贫背景下的互联网+远程医疗发展路径[J].人口与社会,2019,35(5):81-91.

[作者简介]齐娜(1994—),女,甘肃庆阳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政策研究。

作者:齐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绞吸船施工工艺论文下一篇:中药师药学服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