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时代范文

2022-06-19

第一篇:互联网教育时代范文

《智能教育: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展望》

张志勇

大家上午好,我和大家一起在思考,我们的教育要怎样发展?教育让我们要到哪里去? 每次到创新教育研究院的会议上,我都要给大家汇报。他们光给我出题目,不给我写稿子,我昨晚是12点半休息,早晨6点起床后继续做。好在我们是好朋友。我今天给大家汇报的是《智能教育: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展望》。

今天,我向大家汇报什么?

深刻把握中国教育发展阶段的新特征:从发展阶段看,我国教育正在从生存型教育向着发展型教育转变;从发展形态看,我国教育正从农村教育翔城市教育为主转型;从发展内涵看,我国教育正从同质化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型;从发展特征看,我国教育正从手工教育向现代智能教育转型——2015年《中国青年报》

这些转型靠的是什么?靠学校的特色, 我们正在呼唤教育的智能化时代,为什么之前没有做到呢?因为云计算、大数据时代没有到来。实质上,我们现在的教育悄然发生着变化。

汇报一下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智能教育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普适计算之父马克•韦泽说:最高深的技术是哪些令人无法察觉的技术,这些技术不停地把它们自己编织进日常生活。

人类社会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正在加速向教育领域转移。

2010年11月,德国联邦政府启动“数字德国2015”战略,推动互联网服务、云计算、物联网、3D技术以及电动汽车信息通信。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在其新作《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新技术的形式。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教育形态。比如青岛市第二十四中学,语文课上用PAD开展主题拓展阅读。

青岛嘉峪关学校班会课上学生运用PAD搜集资料。 什么是智能教育?

有人说,智能制造不是简单的给机器装上大脑,那么,智能教育也绝不是给教师的大脑给装上机器,更不是要用教学机器人取代教师,二是将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教育技术嵌入教育教学过程,借助人类教育技术的革命,最大限度地解放教育的生产力。

第四次信息革命——数字革命 第五次信息革命——生物计算

信息技术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信息载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石头、木头、竹简、纸张、电话、电视、电脑、手机等与人越来越近。信息设备真正成了人体器官。

智能教育是智慧校园为基础,以智慧课程为支撑,以智能教学和智能评价为核心,以智能管理为保障的一种智能化教育形态。

(一)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不是传统的校园网和城域网和改造升级,而是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支持下,基于现代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建设的智能化校园。

智慧校园的构成:互联网+依赖的新基础设施可以概括为“云、网、端”三部分。 “云”是指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像水电一样为用户便捷、低成本地使用计算资源打开方便之门。涉及到强大的服务能力。 “网”:物联网就是把传感器装备到各种真实物体上。 智能校园——智能教育的技术环境

今年是互联网进入中国21周年,以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已超过86%。——“互联网+重新定义信息化”《光明日报》

OECD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报告:特别强调技术和教育的内容跟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先进的技术只能放大优质的教育,而不可能取代平庸的教育。”

如果用21世纪的技术装进去的是20世纪甚至以前的陈旧的内容,那只会稀释教学的效果。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在2015世界教育轮摊上发表的主题演讲所言,215年后15年教育关注重点已从机会专项质量。“教育2030”

教育需要培养的是电脑、机器人无法取代的人的能力和素养。 四年前富士康痛定思痛,决定把整个富士康机器人化。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物就是用机器人取代人,是“能思考会干活,能感知会筛选,能适应会实践的新时代机器。”不可避免的是,这样的机器将会在世界范围内取代数以百万的工作岗位。

未来社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

高概念化、高感性的人才。例子,麦肯锡是世界最大的企业,他们最喜欢用具有艺术类素养的人。这些孩子交往能力强、表达能力强,且具有创造性,我们很多行业用的是这些能力。

以幸福与自我实现为核心的职业生涯。中国和美国的GDP,2008年中国人均GDP是3400美金,2013年人均6470美金。

我们现在八千美金是经济学上一个公认的拐点,在这个点之后,幸福和经济收益没有显著的正相关。

(三)智能教学

教室环境从传统的“师生互动学习场所”到当前的“智慧学习环境”的发展演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学习资源变得更加丰富,从单一的文本向着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

金乡县AEO课堂,我最关注的是电子交互式课程,其开放性非常重要。 十大信息技术支持的创新教学模式:

1.远程专递课堂—为帮助偏远地区和落后学校的学生享受优质教师资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远程专递课堂为薄弱学校因缺师少教而无法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2.网络空间教学—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将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并利用碎片时间,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互补;

3.异地同步教学—以网络直播为主,在教学条件相当而教学优势互补的两个班级之间开展同步教学活动,实现校际之间、班级之间“理念共享、资源共用、优势互补、合作共进”;

4.双主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立了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双主教学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从而使培养大批创新人材的素质教育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5.翻转教学—对课内课外时间如何运用进行重新安排,从而把学习主动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

6.校园在线课程—学校通过开发或选用符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求的在线课程,并将这些在线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化学习体验; 7.基于设计的学习—作为创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体验和优化STEAM教育的教学过程;

8.引导式移动探究学习—不仅支持学生通过移动设备在课堂上开展内容探究,也支持学生在非正式学习情境(如博物馆、科技馆、生态园等)中开展探究学习;

9.协同知识建构—作为小组协作学习的一种典型形态,师生或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对话而产生新知识,能够促进高阶认知能力的培养;

10.能力导向式学习—该种模式采用全自主、能力导向的方式,不进行分科教学,围绕学生所需能力图谱开展系列活动。

(四)智能评价 发布课时和试题 历下区智能教室

(五)智能管理

建立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的现代教育管理智能体系。

威海的校车智能化管理,家长可以知道几点发车,车速等信息。 第二个问题:智能教育:用互联网技术重构教育 比尔盖茨的语言

现代学校的模式诞生于英国:

(一)课程供给主线

供给者——教师、学生、教学共同体、专业教育机构 教学不再是教师单枪匹马的问题。 “分享经济”也叫“协同消费”,是指资源所有者 互联网+——教育的协作与分工

信息技术革命为分工协同提供了必要、链接、高效的信息工具。 昨天,东平卜庆振和四川韩静的跨界协作不就是教育创造智慧的合成,没有技术怎么能够实现呢?现在可以实现了,打造了流行歌曲学习语文的好课程。

他们现在在组织了长歌行同频创作组,扩展了协同范围。他现在又在做东平文化行旅的研究。

当我们形成了很多课程开发共同体的时候,我们中国的教育会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时代! 课程呈现方式电子化:从教师的电子教案到学生的在线学习资源,中小学课程资源呈现的电子化时代已经开启。

交互式电子课程资源

共享式课程:区域电子课程资源建设

优秀的在线教育资源按理确实应该让更多的师生分享,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二)活动反馈线

例如青岛市实验小学的运动手环。建立数据采集系统,这个方向,我个人认为不会很遥远。

这个有什么好处?这是教育个性化、差异化供给的基础。

(三)教育流程再造

青岛市南区生物学科翻转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四)学习流程的再造

世界经济论坛20日发布的报告称,数字时代人们的上网时间已经超过睡眠时间。老师的权威受到动摇了。

“学习的范式”强化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体验,强调学生自我认识与自我实现,推崇学生自学习、自组织、自培养。

着力构建五个学习课堂——传统和显性的教室内课堂、校内课外社团、公益、兴趣小组等活动。

(五)考试评价线

智能考试系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传统的阅卷负担很重。

我们一直强调,把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到高考录取,要从冷冰冰的分数之外,看到活生生的人。

现在,我们把综合素质评价放到里面,就是因为纸笔考试主要是知识。 中国人对付考试是很有办法的。我们的考试评价用技术嵌入后,互联网使得信息数据成为教育生产力解放的最佳催化剂。

现在的很多老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分析学生,有些地方老师以排名来给家长,刺激家长与学生,而忽略了学生到底哪些知识不会,我们应该建立学习效果的矫正体系。

(六)教育管理再造

数字化技术使学校知礼层级更加扁平,应借助大数据,建立学生从入学、学习、生活的一系列的管理举措。

我们昨天看到了汶阳镇《指尖上的网络移动化管理》,用手机来做管理的做法很好。 教育还需要跨越千山万水,用技术来实现。

(七)教育跨界与协同 清平小学的家长QQ群

第三个问题:教育现代化的信息化战略选择 平台建设:区域集成化

我反对校校搞平台,反对县域搞平台,我赞成区域搞平台。否则就是浪费资金,就是反技术的。

平台使用:区域用户集约化

功能开发:基于学校真实需求的任务驱动

技术应用:最成熟、最普及、最便捷的现实技术。 我建议大家不要太赶潮流,我建议用好最简便的工具,我们支持泰安市智慧教育云平台和白庄矿小手机的用法。

存在的问题:

现在边远地方的教育信息化差距很大。城乡学校“数字教育”鸿沟日益扩大。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运营成本高、浪费大。

技术越发达,越呼唤教育的人文精神

顾明远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三个字:第一个字叫做“器” 陶西平先生 谢侃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李锋亮曾表示,互联网教育将有助于信息化浪潮中教育面临的三大挑战

师生之间更多是知识和信息层面的交互,教育的育人功能被弱化; 学习的碎片化让学生

虚拟世界越发达,现实世界越可贵。虚拟现实将每一个人“带回现场”,我们得以通过随意操控身体与环境来改变人的认知。

必须把实践类、探索类课程大大加强,体验教育是未来教育最大的价值取向。 走出教育信息化的陷阱 有着十余年在线教育创业经历的爱乐奇创始人潘鹏凯一针见血地说:“我们目前很多的在线教育企业,说到底,还只是在用互联网技术把应试教育做的更极致。”

我今天给大家讲这些,供大家思考,谢谢各位。

第二篇:职业教育如何步入“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带给职业教育改变,体现在企—校、校—师、师—生、生—资这四大关系的巨大转变。这些转变将直接影响未来职业教育的内涵与规模,甚至引发职业学校教育的系统变革。

从“教育+互联网”到“互联网+教育”,一个简单的顺序变化,却透露出互联网在教育领域地位的转变。

转变:“互联网+”时代与职业教育四对关系

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主要有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和学习资源,进而构成四对关系,分别为:校企关系、校师关系、师生关系和生资关系。互联网极有可能改变原有的职业教育关系架构,这四对关系将随着互联网的渗入发生系统化变革。

企业与学校——从合作与伙伴到共生与互助。校企关系是职业教育宏观层面最关键的一对关系,我们往往将其定义成“合作”关系或“伙伴”关系,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将二者相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制造的发展,产业结构逐步调整,职业更迭越加频繁,校企合作重点将向两个方面转移:一是围绕人才培养的共生关系深化,二是基于区域竞争的互助关系拓展。这是由于,职业人才动态化调整将增加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成本,大中型企业尚可自我培训员工,中小企业则寄望于职业学校。而“零时差”的培养学校难以独自完成,企业的配合和支持将逐渐转为自身主动行为,企业主动实施的学徒制等培养模式将更加广泛,使得校企关系将从“合作”走向“共生”。与此同时,互联网广阔的信息平台,使得跨国、跨地域的校企合作变为可能,基于全产业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有可能成为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员工的培养与培训将逐步走向精益化和系统化,校企关系逐渐从“合作”走向“互助”。(甘肃技校)

学校与教师——从管从与主仆到平台与舞者。在中观层面,学校与教师的关系是影响教育实施过程和效果的关键。目前,教师的工作来自并主要服务于学校整体的教学管理,而未来,基于互联网教学平台的跨校在线教学将广泛应用,使得教师有更多机会和精力提供专业教学服务,教师的教学服务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跨校、跨区域甚至跨国的教学将成为教学常态,而学校通过购买资源和教学服务来弥补校内教师不足也将不足为奇。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服务将不再指向单一的学校雇主,教师具有更广阔的专业发展空间,成为尽享其乐的“舞者”。

教师与学生——从直面与传授到多维与陌生。长久以来,教师和学生主要基于面对面的交流学习文本上的知识,体传身授职业技能和素养,从学习形式上说,师生关系是“直面”性的。从学习内容载体的角度讲,教师是学习内容的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在互联网时代,学习资源获取渠道多样化,链接师生关系的知识载体会发生本质变化。师生关系更多地向网络转移,并且多数集中于非教学行为,课余时间的互动将成为师生关系建立和维护的纽带,师生关系将从建立在学习基础上的“师徒”情感转变为“导师—助手”关系。基于互联网的优质在线学习资源以及在线答疑,使得职业学校的教师的专业水平面临巨大考验,同时引发师生面对面交流的逐渐减少,学生对教师的“陌生”感逐渐显现。

学生与学习资源——从单向与获取到情感与交互。学生和学习资源的关系是职业教育微观层面最核心的一对关系。由于每一种学习资源本身所能承载的内容是固定、有限、静态的,所以学习本身是学生对于知识获取和技能养成等“单向”的行为,也就构成了学生与学习资源的关系。新业态下,基于互联网的学习资源与学生之间是基于感情和交互行为的,缺少温度和情感体验的单向传递将不受欢迎,满足不了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学习资源将难以生存。

应对:“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办学转型

重视、适应和用好“互联网+”是职业教育的时代命题。拥抱“互联网+”,积极迎合互联网时代带来新要求,深化职业教育的内涵改革,尤其要在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和学习资源优化等方面进行系统变革。

开放办学,探寻基于共生与互助的多样合作。随着互联网时代校企“共生”关系的深化和“互助”关系的拓展,职业学校办学更加开放,在保持学历教育规模和质量的同时,积极融入行业企业的劳动力培训市场,通过与企业合作举办企业大学,与社区共建社区学院,发展远程教育,建设虚拟学校、网上学校,开发企业网络课程等途径,在学徒培养、员工入职培训、转岗培训、技术升级培训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准确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快速调整专业设置、培养规模、课程内容,实施学制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引进和培训成本,在协助企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扩展职业学校的内涵与外延。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职业学校应从培养学生单一的岗位能力向岗位群能力,甚至全产业链职业能力拓展,将人才培养、培训和技术服务作为融入产业链的切入点,作为产业链上游的人才供给方参与到整个产业中。(甘肃技工学校)

转变理念,形成基于学生和教师发展的管理制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平台的完善,职业学校要逐步由“办学校”向“办平台”过渡,即学校不仅是学生发展的平台,而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由此,学校的管理重心要从服务学校的发展转向服务学生和教师的发展,调整管理理念、机构设置、激励机制等。在技术层面,建设管理可视化、智能化、科学化的智慧校园管理体系;构建协同办公平台,动态呈现校园各项数据及工作进展;基于云平台技术开展智能化、人性化的信息推送、数据分析等服务;搭建身份认证、学习进程跟踪、教学进程监控等系统,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教师培训,提升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力。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是转变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互联网时代,职业学校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应侧重两大方面,一是计算机网络应用和网络课件制作,提高对网络教学资源的搜索、改造和使用能力;二是移动学习终端设备与软件的使用,提升教师远程操作计算机和学习终端设备的能力。其中培训形式尤为关键,教师只有亲身体验并实践才能形成上述两种信息技术能力,这就要求培训内容要基于现有的真实的学习内容,形式是通过教师的亲身体验和操作完成的。(甘肃职业中专)

资源改造,开发基于移动学习的信息化学习资源。职业院校开发了大量信息化专业教学资源,但使用效果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乏对学习者需求的考虑,因此必须及时完成对“教学资源”向“学习资源”的改造。一方面,改造要体现可视性和交互性,可将纸质文本转变为图表、动画或视频,在纸质教科书中或者在操作设备旁提供二维码,移动终端扫描即可拓展阅读材料或观看视频,从而将传统的“一维”资源改造成“三维”甚至“四维”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构建信息主动推送机制,将原来文本的、整体化的课程信息进行切割,依据教学进度向移动学习终端定时推送,改变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模式。

第三篇:互联网时代下幼儿教育的创新研究

随着互联网社会的出现和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家长对幼儿教育事业也越来越关注,所以我国必须改革我国的传统幼儿教育,以和现代社会发展并行。

关键词:互联网;幼儿教育;教育资源

我国时代飞速发展,互联网水平越来越高并且发展迅速,并且和我们的生活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也对我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影响,所以我国对幼儿教育的资源方面的利用和研究产生了新的需求和行径。本文结合笔者本身经验水平和幼儿教育的现状,深入分析了互联网基础下幼儿教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一、互联网对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在幼儿园教育领域的应用,对幼儿园的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拓宽了幼儿园教育资源开发的渠道,极大程度的增加了幼儿园教育的效果。

首先对幼儿教育资源开发有着巨大的影响。互联网的引入扩展了幼儿教育资源的进化渠道,大多数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对教育资源进行网上的下载和学习,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其他老师进行远程的视频学习,与他们互相交流教学经验水品,促进进步。例如之前我区组织各幼儿园远程观摩评课,远程视频教研等,让园与园之间增加了互相学习的渠道,更加便利第二是对教师技能水平的要求。我国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导致了我国教师不能接受和跟进互联网教学的步伐,对于互联网技术的使用不熟练,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会运用硬件设施,不能合理的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而且也应该跟进时代在教学方法上也应该创新。第三是在幼儿园管理方面。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对于幼儿园管理方面有着很大的良好影响,改变了我国幼儿园管理方面的很多方式。我国现今的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我们更加应该适应这个情况,把互联网技术和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创新结合起来,发现更多的教育资源,从而加快我国幼儿园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二、互联网对幼儿教育活动的影响

(一)互联网的空间性改变教育资源

我国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是我国的基本现状,这样的情况有很多,比如城乡教育资源不等,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教育资源不均等等层出不穷。由于在我国的幼儿园里,民办园和国际幼儿园越来越多,但我国大多数家长在幼儿上学的选择是公办幼儿园或者知名的民办幼儿园,所以由于家长的选择的影响,我国幼儿园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均匀的现象,导致了我国幼儿园整体发展失调的现象。但是借助互联网,则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使幼儿更好的实现成长的衔接

现今,我国很多的家长对于幼儿的教育都偏向于“提前教育”的观念,导致了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对于幼儿的教育方面设立了提前教育的教育方式,就是在孩子的幼儿阶段进行小学阶段一年级甚至是二年级的知识教育。但是在幼儿教育的领域没有具体统一的教科书的参与、一样的教育训练的问题导致了在不同幼儿园完成教育的孩子学到的知识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在一年级小学的老师又是按照学生的普遍程度进行教学的,这种方式导致了我国的另外一些家长必须进行孩子的提前教育才可以跟上小学进度,这种情况对我国的幼儿教育的发展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经了解,大部分一年级的老师反应,民办园出来的孩子在一二年级会相对于国办园的孩子能力强,老师也会根据班里的情况进行课程调节,导致了国办园的孩子在初期有些吃力,但后期会出现民办园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因而需要借助互联网将知识系统化,促进幼儿能够更好的成长。

(三)加强了不同的幼儿园之间、家园之间的交流

不同幼儿园之间更重的差异与优势各部相同,没有利用互联网时,园与园之间的学习交流都需要老师们到达某一地点进行共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不方便,在远程网络的使用后,解决了这一困惑,老师们在自己的幼儿园通过远程网络可以观摩其他幼儿园的教学教研,并能及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极大程度的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与学习质量。另一方面,家园合作开展存在问题,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存在错位。家园合作并不是一种单方面的教育方式,而是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相互结合的双向互动活动。当前不充分的家园合作也使得幼儿园教育效果难以提升。借助互联网,家长教师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密切,可以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对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幼儿教育的创新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已经显现出来,为了平衡我国幼儿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的情况,解决家庭互动难题,我国的幼儿教育能力应该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升,并且对我国幼儿教育的方法也要进行创新和改善,本文通过两个方面分析研究了幼儿教育的创新方面。

(一)以互联网为基础创建幼儿教育平台

在幼儿教育方面,我国可以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例如: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我们会利用PPT进行教育活动,在PPT中加入一些动画和相应的声音,尤其是小班的孩子会对这些会动,色彩丰富,有声音的东西更感兴趣,在我之前组织的活动《伞》中,我便用PPT展示了每种小动物的不同动作,不同叫声,让幼儿听声猜动物,模仿小动物的行走或者飞行方式,在诗歌播放时配上轻柔的音乐帮助幼儿体会诗歌的意境。此种活动打破了传统教育形式的枯燥、乏味,更难能调动幼儿的注意力,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让教育活动变成幼儿喜欢、感兴趣、更加适合幼儿园的孩子们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以互联网为基础构建教育资源共享

“互联网”的大局势就是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资源交流融合的时代。想要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有更好的发展,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摒弃我国幼儿教育彼此独立、缺乏沟通的状态。基于互联网的优势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帮助,对幼教专业学生信息和幼儿教师的信息进行不断的更新,并且可以保证其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再者,幼儿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必须依靠政府职能部门的力量。我区教育系统管理者也不断支持幼儿园对于教育资源进行交流分享,利用互联网平台,幼儿园教师可以对优秀的授课案例进行网络分享和发表优秀学术论文,以教育部门为核心、互联网为基础,开展互联网网上幼儿教师的教学交流会。在网上进行学术交流、学术研究等座谈会,可以让不同地域的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可以让专业幼儿教育非专业幼儿教进行充分的经验探讨,这样可以促进他们共同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降低了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分布不等的现象,成功促进了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创新和蓬勃发展。

(三)互联网交流促进家园共育

最原始的幼儿园与家庭进行交流的方式就是开展家长会和家访,这种方式的限制因素是非常多的,需要进行预约,约定双方都允许的时间,如果两方其中一方对于时间地点的不满足就无法进行,这就保证不了家园公寓达到最好的效果。但是现在互联网的存在解决了这个家庭——幼儿园互动的问题。

现今,幼儿园老师会和孩子家长创建一个家长群,一群聊的形式可以集合所有家长在一个环境平台上进行交流沟通,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和老师完成网络实时沟通交流,幼儿老师也可以在群中利用“群共享”的功能对儿童家长发布公告信息。而且,互联网基础创造的群聊功能可以方便各位家长之间的交流,分享教育方法心得,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达到了幼儿园和家庭对孩子的共同教育。

再者,微信公共平台也是一个交流方式,每个幼儿园、每个班级有自己独立的微信平台,在微信平台的朋友圈中,教师是其中作为维护者的角色,家长和教师可以再平台中发布教育过程、教育日记等各个栏目,幼儿班微信公共平台中的主体是教师、家长、学生,他们都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图片、声音、视频的交流,还可以对一个话题进行交流探讨,更近一步的进行交流。在微信的强大朋友圈功能的基础上,家长也可以更加便捷的阅读其他家长、老师的日志和分享,从而学习教育方法经验,交流教育心得,好友之间可以在朋友圈中进行留言,推进了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交流和共同合作。

结语

“互联网”时代到来了,它降低了时间和空间对我国幼儿教育资源的影响,促使幼师之间的交流,使其更加的方便快速,幼儿可以再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幼儿教师对幼儿有启蒙作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应在在结合教材进行教育的同时,和时代共同发展,对教育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同时,在幼儿教育领域引入互联网元素,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幼儿教师应该趋利避害,正确引导家长和幼儿共同为幼儿学习和发展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敏欢.

对“互联网+”幼儿教育创新驱动发展的意义及现状研究[J].

经贸实践,2018(17),335+337.

[2]付远红.

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J].

中国新通信,2018,20(15):188.

[3]冯璇坤、刘春雷.

互联网+学前教育的必然、概念与发展路径[J].

基础教育研究,2018(18),91-92.

[4]高原.

浅析幼儿教育的互联网时代[J].

亚太教育,2016(13),5.

[5]曾祥兰,陈文竹.

“互联网+幼儿园”:幼教活动新探索[J].

教师教育论坛,2016,29(06):37-39+44.

[6]郭晋丽.

“互联网+”时代下幼儿教育的创新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6(35),145-146.

[7]由文翠.

互联网技术与幼儿教育融合的实践模式探析[J].

现代交际,2015(05),255.

[8]格尔丽.

幼儿园幼儿教育方法改进策略研究[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

第四篇:“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评价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评价

质量评价是衡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价值实现程度的关键所在,科学的质量评价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价值引领至关重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及社会实践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它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的信息反馈、教育活动的调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把握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在满足大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的同时,还要满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建构美好生活的需要。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评价,“引导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适应人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确保教育活动高效有序的运行,

实现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逻辑内涵

研究“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评价,应当理解并把握三个基本问题,即“什么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评价?”“‘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面临的现实困境是什么?”“‘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改进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一般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会伴随着质量评价的介入,“互联网+”时代也不例外。“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评价,主要是强调在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进程中,在遵循“互联网

+”时代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中“+”的“化合和新生”,催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创新发展。本文认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评价就是按照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评价标准,采用适应“互联网+”时代开放性、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从教育者、教育活动本身、受教育者三个维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加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科学、客观的评定和预测。“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评价需要从教育活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三个维度分析其特征。

第一,从教育活动维度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评价应该体现时代性和实效性。“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不同,相对应地也会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与时俱进。因此,需要主动探索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評价的动态适应性规律,不断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鲜明的时代特征,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归宿。”

想要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最重要的是需要理清教育活动与教育目的的关系。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

任何教育活动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没有目的的教育,是盲动的,不能称之为教育;没有教育活动的具体开展,教育目的也不可能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在满足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的同时,还需要满足学生在健康成长过程中建构美好生活的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活动本身是否围绕着教育目的展开,最终与教育目标的契合程度达到多少,这是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标准。

第二,从教育者维度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评价应该考量教育者的认知水平和政治道德素养。教育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教育者自身对教育活动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质量,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因此,对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不仅需要衡量教育者自身对教育活动的认知情况,而且还需要判断教育者的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的水平。教育者作为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规律的人,其思想和行为代表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者能否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来传递、组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将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教师作为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教育者自身要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高尚道德的践行者,这样才能承担起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建构美好生活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第三,从受教育者维度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评价应该确保受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目的是在满足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的同时,还需要满足学生在健康成长过程中建构美好生活的需要。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体验者,还是活动的反馈者和活动效果的体现者。因此,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评价而言,受教育者应当是质量评价中最具有发言权的评价主体。从受教育者的成长角度来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评价应该突出短期发展评价与长期发展评价相结合,更加注重长期发展的可持续性。这样既可以满足受教育者健康成长的当下需要,还可以着眼于受教育者长期发展的需要,提升其构建美好生活需要的能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评价中还应该关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的实效性和及时性。这样既可以直接反映出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接受状况,及时反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实际状况,还可以促进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在自查反省中调整学习的方式方法。

二、“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现实困境

在“互联网+”时代下,由于网络新媒体开放性与交互性等特点,使大学生具有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模式,大学生急需展现自己独立主体的身份,在平等的基础上参与教学探讨、开展各种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评价如何从质量评价理念、质量评价功能、质量评价方式上吸纳和借鉴“互联网+”时代的优势,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创新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是当前“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第一,质量评价理念滞后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重塑需要。在“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具和载体,而是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时空和存在方式。由于移动网络的普及,彻底打破了教育者的课堂教学在时空地域和资源上的局限性,同时也意味着教育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知识权威被颠覆;网络媒介不仅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灵活,而且使得课堂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能量和意义不容小觑。因此,“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要致力于提倡一种新的评价理念,不能仅局限于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还要注重以学生成长的需要为导向,注重对学生课下获得感的效益考量,即考量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和外化程度。若忽视了对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的评价,那么既不能真实反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客观上也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应有的反馈功能、导向功能,最终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提升。

第二,质量评价功能弱化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动力发展需要。“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功能就是指质量评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效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主要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质”和“量”两个维度进行效果考量和价值判断。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纵深发展,互联网不仅成为人们新的生存和发展方式,而且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途径,充分激发了人内在的张力。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独立且多元化,追求个性化自由发展,因此,“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评价需要考量对学生的动力作用,即质量评价不仅要符合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且还要契合大学生建构美好生活的需要,增强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动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过多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等结果性评价,忽视了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知识接纳程度和内化程度的考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可持续性效用的发挥,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第三,质量评价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充分凸显学生为本。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效果需要通过其活动对象的改变来体现,通过活动对象改变的状况来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也不能仅仅通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环境等教育介体的状况来衡量,而是需要通过教育者思想行为的变化来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互联网传播媒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广泛深入运用,学生更加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的参与度,更加关注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持久度,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方式仅仅采用教育者的口头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成绩等方式,这些方式虽然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往往容易忽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本质,即能否满足以及多大程度上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所以無法达到受教育者预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要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就必须秉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考评其落实状况。

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优化的现实理路

“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嬗变,“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既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方式方法的继承和延续,也有在理念、功能等方面对“互联网+”时代产生的新问题和新形势的创新和发展。“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强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效益和动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效能,构建更广泛融合“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质量评价体系。

第一,“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更加注重构建以质量和效益相结合的质量评价生态。在“互联网+”时代,受教育者利用搜索引擎服务、知识共享平台可以随时随地获得信息、提取知识,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尤其是随着自媒体的出现,建立起了信息的全新拓扑结构,基于个人需要和兴趣的新兴教育平台蓬勃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评价不仅仅是对课堂和学校的评价,还更加以注重学生成长的需要为导向,注重对学生课下获得感的考量,即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内化和实践程度。“互联网+”时代的分布式网络拓扑结构,极大地冲击了以往课堂教学的满堂灌形式,顺应现代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有针对性的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对学生个性化、创新性发展的考核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保障。

第二,“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更加注重发挥伴随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质量评价功能。“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对于学生的学习轨迹、学习风格与能力、个性化需求等各个领域都可以进行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便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化水平,满足集体授课下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由发展的需要。对教育者而言,在“互联网+”时代,要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能,应克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功能的原有弊端,在做好大量的、多维的有关学生教育数据的收集、存储、整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大数据的数据采集、可视化分析等方式,及时追踪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系统掌握学生的动态性变化过程,探究其中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全面地、动态地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效、需要和不足,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等提供信效度高的价值参考。这种伴随性的质量评价有助于将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及时且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干预,更好地把握学生对建构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内容,主动顺应“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全面可持续性发挥。

第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更加注重回归“以学生为本”的质量评价方式。在“互联网+”时代,个人定制的服务、无处不在的网络链接等,都使得个人作为独立自主的个体参与到网络的大环境中,激发了个人自我表达的能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渴求教育活动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借此得到自我价值的认可。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方式要充分挖掘大学生学习的需要,充分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动力效能。恩格斯指出:“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且以这种形态变成‘理想的力量。”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对大学生进行学习成长评价的过程中,必须具有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持续提供“理想意图”的思想意识,不仅要关注大学生健康成长面临的现实问题,更需要充分挖掘大学生学习的需要,从而将需要转化为大学生自身不竭奋斗的“理想的力量”。“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要实现满足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就必须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方式出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方式应由两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满足评价标准或潜在的需要,这种“需要”可以是基于教育工作规范中规定的要求,也可能是在教育工作规范中未注明,但大学生在实践中实际存在的需要。这种“需要”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和相对的,随着时间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第二层次是在满足第一层次的前提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应加以表征,在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后将“需要”转化成有指标的特征和特性,为衡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导向和价值判断。

毋庸置疑,“互联网+”时代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需要把握机遇,在满足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的同时,还需要满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建构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方向和动力。

第五篇:浅析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学生教育的现状及措施

摘要: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铺天盖地般渗透到了社会和校园的每个角落,行走坐卧、课堂内外每个人都在注视着各自的手机屏幕,保持着随时在线,足以证明它的魅力。手机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每个人不同的使用习惯会创造出他们不同的未来。新的时代已经开始,新的矛盾也随之显现,我们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引导学生使用好手中的这块智能神器,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内容。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矛盾

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2017年5月17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国家互联网营运中心发布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安全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境内活跃的上网码号,数量达12.47亿,境内活跃的智能手机达23.3亿部。移动互联网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手机我们该如何生活,学生们该如何度日,它已经像我们的体外器官一样,成了无法割舍的基础设施。以前,我们处理很多事情必须移动身体,现在只需要滑动屏幕。各式各样的应用软件,节省了我们本该消耗的大量时间,提高了办事的效率。更多碎片化的时间,也因为智能手机的出现而得以开发,变成了可以高效利用的资源。随着网络设施的日益完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需求逐渐被激发。从基础的娱乐消费、社交沟通、信息查询到商务交易、网络金融,再到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似乎通过手机我们已经掌控了一切,足不出户就可以活的很好。但如果从下面几点看,其??手机也已经掌控了我们。

二、智能手机利弊矛盾

上面说到手机节省了我们的时间,那么我们真的获利了吗?答案可能不一定,就像通货膨胀一样,如果每个人的时间都多了,那么相对来说也就没有了优势,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力还是很公平的存在着。不仅如此,事实证明由于手机的各种诱惑力大于我们的自制力,因此很多时间又被手机所侵占,连本该用作其他事情的时间,也被手机抢走了,时间反而更少了。

我们甚至还可以发现学生们用大把时间,捧着手机就像掉进了温柔富贵乡里不愿出来,让太多学生不能自拔的主要原因是来自手机游戏和网络视频。特别是青少年,通过调查,他们购买手机的主要动因首先是手机游戏,然后才是攀比心。他们之所以对手机没有抵抗力,是因为相对于游戏和视频节目的精彩来说,工作和学习是很无聊的事。先说游戏公司的引诱,众多投资人花费巨额资金招募最好的研发团队,制作最精美的画面和刺激的体验,争夺着青年人本该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当然还有零花钱。他们通过专业团队的分析,通过你喜欢什么,就制造什么;你需要什么,就给你什么的方式,导致很多成年人也深陷在虚拟世界里的成就感之中。2017年5月,王者荣耀游戏注册用户规模超2亿,日活跃人数达到5000万,从小学生到大学生让家长和老师头痛不已。

其次手机还是一台便携电视机,各大卫视有不断上线的娱乐节目,看不完的网络剧每天在线更新,专业的主持,热闹的明星,表演出搞笑或感人的氛围吸引着我们,最后的结局往往是捧红了别人而耽搁了自己。现在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流量费用越来越低,以前必须守在电视机前才能看,现在可以随便看,游戏可以随时玩。这样一来,学生们本该用来学习的时间、运动的时间、休息的时间就这样被隐藏在手机屏幕后面的投资人抢走了。

集中精力才能办大事,或许很多人已经感觉到,现在集中注意力持续的专注于一件事的状态很难保持了。先从微信和微博这两大门户来看,一般人的手机微信里微信好友几十人,还有各种群组、公众号、微博关注上百人,朋友圈的帖子随时看不完。还要发帖、评论、回复、点赞以及其他软件的广告推送、快递信息等等都在我们心里惦记着。再加上正常来电和短信就构成了我们每天需要处理的干扰源。在我们的学习工作过程中,经常是刚进入状态就会被打断,坐下没一会就要翻看一下手机,更有人在过马路或驾车的时候眼睛都盯着手机屏幕不放,置自己和他人于危险之中而不顾。学生们当然也被困扰着,如果不能持续的保持注意力,最后的学习效果必然是打折扣的。我们无意中已经养成了这些习惯,手机不见一会就像被全世界抛弃了一样。

开始以为手机带给了我们太多的好处,后来慢慢发现有点得不偿失,新的矛盾好像又把好处抵消掉了。这就像煤炭一样,不烧煤就会电力中断没法生活,可是烧煤就必然污染空气破坏环境。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破解这个矛盾,把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带来的红利拿到手呢?我认为需要清楚一个道理:功能强大不重要,怎样使用才重要。所以就需要从我们自身来找出路,就是要拿到掌控手机的主动权,而不是被手机所掌控。

三、主动权在自己手中

选择掌控还是被掌控将深刻影响着每个人的未来,手机也一定会把青年学生分成不同的两拨人,我们应该让青年学生清楚这种区别。一拨是主动的,他们在使用手机过程中或许早已体察到了这些矛盾,充分利用手机具有掌上大学的功能,不断提升能力增长见识,让新技术为我服务。把手机娱乐只当做消遣,知道自己未来想要的是什么,有长远明确的目标做导航,能合理的安排好时间和精力的分配,把社交软件里的琐碎事情集中在碎片化的时间中处理,不会影响到工作学习上的正经事。不滥加无关紧要的群,不关心无关紧要的事,屏蔽大部分信息和广告的推送,保证有效的注意力集中到关键的时间段。另一拨是被动的,他们是新鲜事物的追随者,把时间耗费在一些虚幻的游戏中和明星表演的剧情里,快速发展的科技在不断地制造新式体验,每一个热点起来他们都会去凑热闹当粉丝,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目标和主见。任由各种社交软件所干扰,放任好奇心缺少自制力,止不住的翻阅、回复、点赞。两拨人的区别就在于,主动的人会把手机当做工具加速前进,被动的人会把手机变为负担止步不前。只有让手机为我所用才能破解这个矛盾,拿到互联网科技发展带来的红利;只有让手机成为自己的武器,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斩获一块立身之地。

习主席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说:“互联网虽然是无形的,但运用互联网的人都是有形的,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所以,每个时代的发展都会产生与之相应的文化,未来的中国,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正在蓬勃生长起来的网络新文化是愚昧无知还是智慧上进跟我们每个人相关。随着人工智能时代慢慢到来,智能手机的功能会越来越强,诱惑会越来越大,给我们的帮助也一定会越来越多,希望我们的青年一代不被眼前的一片树叶所诱惑就抛弃了后面的那片森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会计的就业前景范文下一篇:话剧队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