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维度评价标准

2022-08-02

第一篇:五个维度评价标准

五个维度评价标准

道德品质与公民素质

优秀:

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和较多的行为表现。真诚待人、言行一致、表里如

一、严于律已积极上进、守信用、不作弊。尊敬师长、乐于助人与同学友好相处。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很好的集体协作精神;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公共秩序、爱护公物、自觉维护社会、校园和教室等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善于同不良行为作斗争。

学习与创新

优秀: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实行有效的学习计划,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善于在学习中总结与反思,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能力,在包括综合实践活动在内的各类学习活动中具有创新动机、创新旨趣和创新情感等,具备从事创新活动的原理、技巧和方法。学习成绩优秀。

合作与交流

优秀:

能客观评价自己的行为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融入集体与老师和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能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交流和沟通,能与他人一起确定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能采取恰当的方法与他人进行合作。

运动与健康

优秀:

自觉参加《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具有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良好的体育道德。遵守游戏规则,积极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关心尊重他人。在体育活动中具有合作的意识和行为。

审美与表现

优秀:

对艺术实践活动有浓厚的兴趣,并有继续探究和学习艺术的愿望,善于和他人合作,积极主动与加各类艺术实践活动,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艺术作品的习惯,能正确选择自己喜爱的艺术表现形式,独立而自信地展示个人在艺术表现方面的才能。

其他

优秀:

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热爱生活和学习,在学习上有目标,有计划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不怕困难,敢于向学习上的困难发起挑战;

最终评价:

该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尊重师长、团结同学、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关心集体、保护环境。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在学习方面,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该生在思想道德上能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于律已,有很好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有较强的集体观念,担任学生干部能很好地完成各种任务。能与同学、老师进行良好的交流与合作,能积极主动的参加各项体育锻炼,能在生活中及时发现美,对美提出自己的适当见解,并通过一定形式加以表现。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能以乐观的心态积极应对。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该生学习成绩优异,在高中阶段表现突出。在思想道德上能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于律已,有很好的合作与交流能力。能与同学、老师进行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对待学习态度端正,具有刻苦的钻研精神,学习成绩好。身体健康状态良好,能积极主动的参加各项体育锻炼,能在生活中及时发现美,对美提出自己的适当见解,并通过一定形式加以表现。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能以乐观的心态积极应对。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第二篇:五个维度要求

1、第一维度:道德品质与公民素质

①学生自传材料(500字以上)(1份)(手写或word文档须自己签名)②

初中三年的期终评语,原始证据(5份),共5个学期③各类奖励、荣誉、证书原件和复印件(不超过5份),若比较多,选最有份量的5份(道德品质诸方面,除开音体美方面)④家长提供的学生在家行为习惯的记录文稿或证明材料⑤为集体争得荣誉的原始证据,如运动会集体比赛等原件或复印件(不超过3份)⑥社会公益活动原始记录(1份)(注明:x年x月参加x x活动)

2、第二个维度:学习能力

①五个学期的终结学业考试与考查成绩的原始记录,(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册或成绩报告单)(5份复印件)

②一个最能反映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的作业材料(一个完整的作业本)。③学习计划和反思(1份)(600字以上)

④课外阅读书目和反思笔记(1份)(800字以上)

⑤基础性学科获奖记录证书原件或复印件(不超过3份)

3、第三维度:实践能力

①初中理、化、生实验操作成绩(各1份)

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00字以上文稿)

③一份教本课程表现性活动测评作品、记录或评价卷,作品活动照片或文章小论文等。(主要是指第二课堂或兴趣小组方面)

④一个理科实验研究报告(600字以上文稿)

4、第四维度:审美与表现能力

①手工艺术、美术作品1件(作品照片或实物)

②初中三年艺术(音乐、美术)课程阶段性学习考查成绩5份(教务处提供成绩)

③参加学校或校级以上艺术活动获得成绩与奖励的证据(不超过3份),证书复印件或原件

5、第五维度:运动与健康状况

①初中三年的体育与健康(体育)课程阶段性学习考查成绩5份(教务处提供成绩)

②体检表1份(体检医院提供,在班主任处)

③体育活动获奖证书(不超过3份)

④初中终结性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即体育毕业考试)

附注:所有获奖证书级别越高越好

第三篇:“自恋”的五个精神分析维度

1、自恋:力比多的投注,快乐为本

这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自恋,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让自己活得舒服一些,开心快乐一些,所谓的“冷暖自知”,这是自恋的动力学特征。弗洛伊德比较重视这个维度,重视动物本能,所谓的“性驱力”;弗洛伊德把自恋分为“原发自恋”和“继发自恋”。原发自恋是指力比多投注于自身,这是新生儿的自恋特征,比如吸吮手指、性自慰等,通过自体刺激而获得快乐,不与他人形成人际互动关系。在后续的正常发育过程中,力比多逐渐地离开自身,投向妈妈的乳房等外部对象物。如果力比多外部投注时受到挫折,重新返回自身,就叫做“继发性自恋”。 这是弗洛伊德对于“自恋的动力学”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2、自恋:眼睛、理性、客观、自我意识,误把自身当作“他人(客体)”

弗洛伊德也曾经引用水仙花的故事,来说明自恋的这层含义。神话传说中,古代有一位英俊少年,爱上了水中自己的倒影,终于有一天,他要跟水中的倒影融合,扑进水中,被淹死;死后,水面上开出了一束美丽的水仙花。这个故事的含义是:人类把自身当作是“别人”、“对象物”、“客体”去爱,与客体的自身融合。每个人所爱的是客体的自己,而非主体的自己。当人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认识自己,更多的使用眼睛去观察自己,而非用身体去感受自己时,人把自己当作客体去爱,比如,自从那片树叶开始,人类发明了衣服,从此,人类爱衣服超过爱自身,很多人即便自己吃不上饭,也要买件漂亮衣服穿给别人看,死要面子活受罪。一旦人把自身当客体,爱上客体的自己,人就会忽略了主体,甚至是失去了主体的地位,形成假性自体,人生变成了一场人格作秀。人类进化到今天,人类的智慧发展了,理性增加了,具有了超强的自我意识,每个人心中都形成了关于“自体的表象”,人的主体地位让位于心中的客体表象,主体虽然也存在于心中,但是主体自然受到了客体表象、理性等的压制。自恋的这一部分特点,曾经是弗洛伊德所关注的重点之一,后续地发展出客体关系理论的观点。

3、自恋:自我中心,把“他人(Others, object)”当作“我的(Mine)”,把“我的”当作“我(I,subject)”

人类的肉身,本来只有一百多斤。每个人以身体为界,可以区分自身与他人。但是,人类自从进入社会群体生活以来,每个人“以人为镜”,通过他人的存在来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人的心灵,已经超出了肉身的界限,把身边的“他人”也当作是自我存在的依据。比如,人们经常会说“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家乡,我的同学朋友,我的孩子,……我的学历,我的工作,我的房子,我的汽车,我的财产”。每个人都倾向于把自己当作“坐标原点”,认为地球和他人是围着自己转的,把身边的人和物当作是自我的外部延伸或者是自我的附属物。这种“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经常表现为把“他人(Others, object)”当作“我的(Mine)”,把“我的”

当作“我(I,subject)”。一旦人类发展到这一步,人类已经远离了人自身,主体被客体所替代,形成了自体客体(self object)。 这时,个体往往会对他的这些“自体客体”(他人)强求,强求他人必须跟自己一样,围着自己转;否则就会失去“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存在感。自恋的这层含义,属于“自体心理学”所强调的自恋概念,尤其是自恋中的“夸大的自体”。

4、自恋:把“别人”等同于“自我”

人的潜意识“初级思维过程”,经常是忽略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强调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性。只要是能够产生同样感受的不同事物,人们宁愿在潜意识里当作是同一类、同一种事物。当人们“以人为镜”地认识自己时,经常会忽略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容易想当然地认为“别人跟我是一样的人”(投射、镜映移情的心理机制),缺少区分自身与他人边界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倾向于把自己的个人意愿、好恶投射给别人,认为别人肯定跟我一样,具有同样的想法、同样的感情、相同的需要和愿望。人类的这种“将心比心”的能力,是产生共情的潜意识心理基础。

从前有一位有钱人,花大价钱买了一只名贵的鸟,有钱人喜欢喝酒,就给鸟喝酒,自己喜欢吃肉,就给鸟吃肉。这样喂了三天,鸟就死了。这个有钱人,就是“自恋”的人,他把鸟等同于自己,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个人喜好投射给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对待鸟,不注意区分鸟和人的差异,结果就会导致鸟的死亡。有的妈妈,经常会像这位有钱人那样,把个人的好恶强加给孩子,自己喜欢唱歌,就给让孩子去学唱歌;自己喜欢跳舞,就让孩子去跳舞,而不管孩子是否真正地喜欢这些。

孔子说:己之不欲,勿施于人。其实,“己之所欲,亦不能施之于人!”

5、自恋:割裂好自体与坏自体,理想化自身与他人

在婴儿早期阶段(分离-个体化阶段),当婴儿的欲望和需要不能及时得到满足时,婴儿对于现实中的妈妈就会感受为“坏妈妈”,同时,婴儿会在内心创作、想象出一个“好妈妈”的形象,并期望着好妈妈的出现。这是婴儿遇到挫折时的“理想化防御机制”。在自我意识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婴儿也会把自己理想化,把自己想象为一个最乖、最可爱的“宝宝”。在这个婴儿发育过程中,如果婴儿能够得到好妈妈持续稳定的呵护、共情和及时响应,那么,婴儿就能够逐渐地将“好妈妈”与“坏妈妈”整合,也能把“好宝宝”与“坏宝宝”整合,并把“理想与现实”整合,并逐渐地形成“区分幻想与现实的能力”、“区分自身与他人能力”,使自己仰望理想,又能立足于现实,发展自己的实际能力,脚踏实地地、快乐地去生活。

如果在“分离-个体化阶段”,婴儿没有得到妈妈的持续呵护、共情和及时响应,那么,婴儿就会一直处在“好自体”与“坏自体”的割裂状态,其在内心保持着“好妈妈”、“好自身”的幻想,而在内心深处,却隐藏着强烈的弱小无力感、无价值感、被遗弃感,有着对自己的“坏自体”

的强烈憎恨与自我贬低,反向形成“好自体”,并理想化地去强烈追求这个“好自体”。婴儿可以一直使用这种理想化的心理防御机制,一直持续到成年,构成他“过度理想化的人格特征”,这样的人经常会对赞美成瘾,认为“自己的筐里没烂杏”,自己什么东西都必须是好的,必须超过别人,压别人一头,强求自己达到自我理想的程度,强求别人必须把我看作是 “十分完美的人”。

在人际互动中,这样的人,往往会把“好自体”留给自己,把“坏自体”投射给他人,经常是在显示自己比别人好,显示自己的优秀,对赞美成瘾,经常会在人际关系中贬低别人、剥削别人,指责别人多么的糟糕和差劲儿。这一部分心理活动,属于克莱因所说的“分裂-偏执(P-S)位态”。

为了让自己达到“完美的境地”,往往需要“头悬梁、锥刺股”地虐待自己,削足适履,让自己受苦,自我虐待,让自己达到“理想自我的状态”。如果自己能够达到这种自我理想的状态,就会沾沾自喜,但是,很快就会觉得自己仍然不够优秀,仍然会有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存在,会对自己构成威胁,为此而忐忑不安,甚至是“羡慕嫉妒恨”。如果达不到这种“十分完美的状态”,立刻就会变得自我贬低,自我憎恨,自我攻击,自残自伤,甚至自杀。其内心无法整合处理“理想自体与现实自体”之间的冲突。

在强求自己达到“十分完美”的过程中,还会对他人进行强求,强求他人认同自己的想法,强求他人赞美自己。如果别人不顺从,甚至不相应,就会对他人产生愤怒,并进行贬低和攻击。即使别人顺从了他的强求,他也会贬低他人,压别人一头,认为别人劣等,不如自己完美。在人际交往中,经常会剥削、压制他人。

例如,有一个中年女人,对着镜子问“我是不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当镜子告诉她“还有一个小姑娘比你更漂亮”时,她就会愤怒地派人去杀害这个小姑娘。这个自恋的女人,内心很没有同情心,缺少共情能力,缺少跟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尽管她表面上显得自己很阳光,很牛,很自信,其内心深处却被不安、恐惧、嫉妒的酸楚所占据。

受“自恋理想化”的推动,无论把自己想象成“最美丽”、“最有能力”或者“最有道德感”,所有这些“自我理想化”的共同特点是“委屈自己,讨好别人”。严重时,表现为“自恋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等。

关于自恋的这一层含义,属于“自体心理学”中的“自恋理想化的移情”和“自恋移情的愤怒”。

小结:健康的自恋

无论从“快乐”层面来说,还是从自我意识、客体关系层面来说,或是从“夸大的自体”、“理想化的自体”方面来说,人类是普遍自恋的。那么,健康人与病态者相比,在自恋方面,有哪些根本的区别点呢?

1、健康人能够区分自身与他人,而非“自我中心”。把自己和他人都当作是各自独立的个体,尊重每个人所具有的独立意志;在尊重自己的同时,也能够尊重他人,能够平等尊重的去与他人共情;给自己足够自由自主的空间的同时,也能够给别人以足够的自由和自主空间,能够看到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性,并能够尊重这种差异,能够做到不把个人意愿强加于他人,能够做到“君子和而不同”。

2、健康人能够区分理想与现实,即使心怀理想,仍能立足现实,特别是当理想无法兑现的时候,仍然能够不怨天尤人,能够安居乐业地生活。而非“自我强求”、“自我贬低”、“自我虐待”、“自我攻击”、“强求他人”、“攻击他人”。

3、整合“好客体”与“坏客体”,整合“好自体”与“坏自体”,好人与坏人,不再是两个人,而是同一个人,是同一个人的两个方面。能够接纳自己的“坏自体”,能够不再把坏的自体投射于他人,在人际互动中,不再投射性认同地去把别人互动成坏人,不再去贬低他人,最终,能够自我接纳,整合“好自体”与“坏自体”。

4、健康人能够冷暖自知,能够在塑造自己、满足他人的同时,也能够尊重自己的主体需要,既把自己当客体,也把自己当主体,在内心能够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灵活统一,能够以现实有效的手段,达成自己的愿望,满足主体的需要,让自己快乐地生活。“即使在这个世界上,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我也能快乐幸福地生活下去”。

第四篇:五个维度看中小企业管理问题

一个中小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决于经营管理能力的成熟度与适应性。中小企业在成长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此时,针对中小企业的管理现状进行管理诊断就显得至关重要。科学合理的管理诊断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准确系统认识企业现状,针对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和对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从而建立规范化的企业管理模式。那么中小企业应如何进行管理诊断呢?本文由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根据多年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经验,对于如何做好中小企业管理诊断提出指导性的思考维度,以期对广大中小企业家有学习、借鉴之用。

我国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小企业获得了有史以来的巨大发展。然而,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又存在许多问题。有关调查表明: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经营管理急需指导。那么如何才能做好中小企业的管理诊断呢?华恒智信分析员根据多年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经验,对于如何做好中小企业管理诊断提出指导性的思考维度。

企业文化诊断

企业文化是企业信仰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企业信奉并在实践中真正施行的价值理念。然而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企业文化建设出发点、认识水平、保障措施不完善的情况。一般而言是指没有创立出独具特色的企业价值观念,没有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实施机制,而只是公司老板在长期创业过程之中积累而成的信念以及行为准则,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零散不稳定。主要体现在:员工缺乏主人翁意识,对于企业文化建设不太了解,认为其是从思想上控制大家;企业文化整体性差,中小企业管理随意性强,权责不明,难以形成企业整体凝聚力;中小企业人本化管理较差,没有形成关注人、尊重人、理解人的氛围。

人力规划诊断

人力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内容中的重要环节,人力资源规划必须与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然而中小企业在人力规划上比较灵活,但是长远发展考虑不足,例如:企业的人力规划仅限于日常的招聘、薪资计算发放等事务,人力资源管理归战略的影响及联系不明显。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随意性强,岗位规划是从安排人的角度出发来制定的人员编制,存在大量岗位工作不饱满等岗位编制不合理的现象,而且缺乏人力资源补充等自主权,无法形成合适公司发展的人才梯队,对企业以后发展不利。具体表现在没有进行具体地工作分析缺乏清晰地职责描述与任务描述缺乏具体地职位要求,职位的安排和人员的使用主要凭经验,岗位职责不明,关键岗位人手不足;在招聘与录用方面,公司没有一个完整的招聘计划以及完整的人才储备计划,导致公司员工接替成为问题。 培养与发展诊断

对员工的培训及培养是提升员工素质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直接影响到员工能力的提升。然而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培训体系缺乏层次,缺乏对于培训需求的分析与总结,培训实施简单,不能满足员工的需求,导致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功能没有在中小企业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得企业不能整体上提升员工的知识与技能。

绩效考核诊断

绩效考核是使员工明确工作任务、提高工作热情的有效手段。但是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工作中出现诸多问题。诸如:没有工作计划或是工作目标,工作成绩及工作能力、态度等等均没有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从而出现管理人员竞争意识不强,危机意识不够,缺乏创新意识以及工作动力的情景时有发生。这种没有健全考核体系的中小企业,必然达不到考核的目的。

薪酬体系诊断

对于薪酬体系的诊断过程中可以发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没有合理的薪酬体系。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相关的体系不能很好的配合起来,甚至有时出现冲突,降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更加严重的是员工的薪资标准仅仅由老板根据但是的具体情况与经验判断,使得员工工资标准混乱,导致大部分员工谈判工资、薪酬决策的随意性强。其次,薪酬结构失衡。一般而言,中小企业薪酬结构主要是根据固定薪酬和可变薪酬两部分构成。固定薪酬是根据岗位以及员工的技能、知识、操作难度制定的;可变薪酬是员工的绩效、企业效益等综合决定的。中小企业一般以固定薪酬为主,缺乏可变薪酬的激励效应。最后,职业发展通道单一,结果导致薪酬提升通道单一。薪酬晋升渠道不畅,不利于员工有效激励,中小企业中“官本位”意识浓厚,企业管理岗位成为各类员工的生涯发展目标。单一的“官本位”通道,会诱导企业中拥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员工首先考虑将其全部的精力倾心于职务的晋升上,从而缩小公司高素质员工的生存发展的空间。对于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我国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 ,尽管如此 ,中小企业的管理诊断暴露企业的诸多问题,只有做好中小企业的管理诊断,针对问题,才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更大的合理的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本文从五个维度进行了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诊断的分析,指出管理诊断对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性 ,提出制度性的管理诊断是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的保证。

第五篇:从“五个维度”入手,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作为党执政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政治属性是其根本属性,政治功能是其基本功能。笔者认为,可以从“五个维度”入手,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扎实做好固本强基、凝聚人心的工作。

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发挥政治传导功能。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必?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发挥政治传导功能,使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展现新气象。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推行基层党组织书记讲党课制度,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针对基层党员思想认识上存在的疑虑困惑,科学确定党课主题,组织开展专题讨论,切实增强基层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自觉性。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挺起精神脊梁,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拥护者、忠实捍卫者和模范实践者。

优化健全组织设置,发挥政治组织功能。检验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强不强,党的组织覆盖面是首要指标。要紧扣优化组织设置这一主线推进党的组织全覆盖,健全基层党组织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使其成为强化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干部政治属性的坚强堡垒。针对一些传统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际情况,探索按需设置党组织的方式方法,把党支部建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经济发展的关键部位、社会稳定的重要区域。灵活划分党建区域,健全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等机制,坚持党员分类管理、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探索利用网络开展党组织生活,每年都要排查整顿后进党组织,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推动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发挥政治领导功能。基层党组织班子和党员队伍强不强、政治功能发挥得好不好,同有没有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密切相关。要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强党员管理,杜绝党员不参加党组织生活的现象,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的组织观念、纪律观念,培育基层党员干部践行科学发展的能力、驾驭发展全局的能力、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和善于改革创新的能力。要严格按照新党章要求落实好民主生活会和“三会一课”等基本党内生活制度,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使党内政治生活真正起到教育改造提高党员干部的作用,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领导基层治理的战斗堡垒。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发挥政治服务功能。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是其政治功能的集中体现。要创新载体,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干部骨干的带头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担负好发展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的职责,严把党员“入口关”,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总结推广积分制管理、星级创评、智慧党建等做法经验,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担负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认真落实联系服务群众各项工作制度,广泛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党员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中传播党的声音,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落实党的要求。

抓严日常监督管理,发挥政治监督功能。只有强化监督管理,才能使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发挥得更充分更有力。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作用,完善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扎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全面推进党务公开,适时更新公开内容和不断创新公开形式,广泛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建立基层党建巡回督查制度,严格调研督查,对党的领导不力、基层党建缺失、从严治党不力的党组织和个人严肃问责,决不姑息,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把管党责任一级一级压紧压实,把治党压力一层一层传导到位,倒逼各级党组织聚焦主责主业,扛起政治担当。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危化物品应急预案下一篇:文化节领导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