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过程范文

2022-05-19

第一篇:雷雨过程范文

曹禺《雷雨》的创作过程

《雷雨》是曹禺的成名作和代表作,饱受赞誉,影响广泛,它同其它的文学作品一样,符合文学创造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经历了发生阶段,构思阶段和物化阶段,创作过程复杂而细微。

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创作《雷雨》时他的人生经历已经十分丰富,积累了大量可用于从事文学创造的材料。

曹禺曾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参加过许多戏剧活动,曾担任易卜生《玩偶之家》等话剧的主角。1929年,曹禺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了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以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等的优秀剧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清华大学的学生们组织抗日宣传队开展抗日宣传,曹禺担任了宣传队队长,结识了许多不同阶级的爱国人士和思想开放的进步人士。因此,曹禺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或有意或无意地接受了许多似乎无用的刺激和信息,通过唤醒机制和联想机制的作用,这些刺激和信息直接参与了艺术构思,并通过无意识的“改头换面”之后,悄无声息地进入了《雷雨》中。

文学材料的大量积累引发了曹禺的艺术发现,他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从而得到了一种独特的领悟。

曹禺从见习的事务中独具慧眼地看出新成分和新特征,从别人熟视无睹的现象上察觉出潜藏于其中的非凡意蕴,从极平凡、极平淡的旧形式之间寻找到了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比如,曹禺从自然现象雷雨中发现具有“雷雨”性格的蘩漪,创造出陷入“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可悲境地的人物形象;曹禺从夏天闷热、潮湿、几乎令人窒息的气氛中见出人罪的意识和救赎意识,以及不可避免的人物命运悲剧;曹禺在两个家庭间安排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8个人物中竟有5组巧合的三角恋关系,即鲁贵—周朴园—侍萍,周朴园—侍萍—蘩漪,周朴园—周萍—蘩漪,周萍—蘩漪—四凤,周萍—四凤—周冲,这些都是曹禺独一无二的艺术发现。可以说,艺术发现是文学创造发生的契机和灯塔,没有艺术发现,曹禺心灵中的一切材料都将处于沉睡状态,没有艺术发现提供的思想火花,具有独特风貌和内在灵性的《雷雨》就不会诞生。

“在起首,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模糊的影像的时候,逗起我的兴趣的,只是

1 /

4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曹禺在《雷雨》的序中如是说。这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既文学创作的无意识动机,驱使着曹禺投入文学创作中,决定了《雷雨》选材和艺术沉思上的走向。

曹禺写《雷雨》缘于情感上的一种迫切需要,他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有一种无法言喻的憧憬,这种憧憬吸引着他去思考人类的命运,结果他发现了人的可怜,从而进入了一种无名的恐惧之中,正如他所说的那样,《雷雨》是一种情感的憧憬,一种无名的恐惧的表征。就这样,曹禺创作的主导动机形成了,内心开始了激烈的子动机冲突。曹禺的另一个创作动机即子动机是塑造一个让他心仪的女人——周蘩漪。他知道像蘩漪这类中国旧式女人有她的明慧,她的哀静,更有原始的一点野。蘩漪不是所谓的温柔可爱的女性,她是辛辣的、尖锐的、强悍的,她有她的魔,她的魅惑,曹禺将她写成了一柄犀利的刀——她愈爱,愈要划着深深的创痕。当时,全国上下掀起了抗日的热潮,这个外在机缘使曹禺的内在蕴藉和奔突的热情找到了倾斜的渠道,原先焦躁不安的盲目驱力变为明确而坚定的意图,于是乎,一部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悲剧《雷雨》应运而生。 随后,曹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文学创造阶段,即从观念上基本实现创作动机所提出的目标,为物化阶段准备好可以倾泻并保留在纸上的东西,文学创造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也是最重要的构思阶段。

作为一个创作者,曹禺是理智的,虽然在感情上他同情侍萍的悲惨遭遇,怜悯四凤和周萍绝望的爱情,很想给他们一个美好的结局,但是在理智的约束下他没有违背故事悲惨的事实,依然将戏剧矛盾推向高潮,让一连串的惨剧爆发。否则,我们看到的将是一个没有深远意义,仅供娱乐的《雷雨》。

曹禺生于20世纪初,当时正是中国社会新旧交替、激烈动荡的年代,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整个家庭的气氛压抑而沉闷,曹禺亲眼目睹了旧家庭家长统治的罪恶、妇女受压迫的痛苦和劳动者悲惨的遭遇。创作《雷雨》时,曹禺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在理性思维的参与下对自己的回忆进行了筛选和提取,经过整合、加工、改造和情感的浸润,一个描写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具有浓郁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大家庭中的罪恶统治、精神危机和最后崩溃的故事形成了。

《雷雨》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第三人称的叙事手法、双线发展的结构

方式提炼生活典型,组织矛盾冲突,推动剧情发展。为了创作《雷雨》,曹禺几经揣摩构思,用了将近5年的时间,而《雷雨》经过作者的濡染和驯化,多余的部分被不断剔除,不足的部分则被填充、改造、丰满、升华,所以《雷雨》充满了可玩味的盎然诗意,给人带来了审美享受。

五年间,无数灵感的火花支持着《雷雨》的创作。“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曹禺组织同学们到保定去做抗日宣传,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位姓赵的魁梧大汉,是长辛店铁厂的工人,他对学生们的抗日行动赞不绝口,说:“日本人霸占咱东三省,就像在咱国家身上割了一块肉。娘疼儿心酸,谁割咱娘的肉,咱就跟他拼!”曹禺十分钦佩那位工人大哥的爱国之心,再想起自己正在构思的话剧《雷雨》,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渐渐清晰起来。后来,曹禺与工厂的工人座谈,工人们吃苦耐劳,勇于反抗,纯朴善良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他,经综合、突出之后,《雷雨》中的鲁大海便诞生了。曹禺的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一个人,一段话,一件事都会成为他的创作素材,这和他长期积累,艰难思索有着密切联系。

曹禺在《雷雨》的艺术构思过程中充分运用了联想和想象。曹禺通过雷雨的意象,联想到审视、惩罚人世间一切丑恶和罪行,高高在上、超然物外的仲裁者,同时联想到表面屈从,内心却充满了仇恨和反抗,爱的爆发和恨的宣泄交织,拥有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的人物蘩漪,进而联想到了非人类之力可反抗,像宿命一样紧紧纠缠,无从逃避的雷雨式惨剧。为了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转化为可被读者感知的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曹禺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想象,有时候他是专制冷酷的封建家长周朴园,有时候他是精神上饱受摧残近乎疯狂的蘩漪,有时候他又是受尽侮辱和迫害却十分坚韧的侍萍,四凤、周萍、周冲、鲁大海、鲁贵,每一个性格鲜明,生动形象的人物都经过了作者的创造性想象,才成为让人过目不忘,反复咀嚼的经典形象。

曹禺通过6个月的时间把精神性的艺术构思转化成了物质性的文本。物化过程中,人物“活”了起来,开始按照自己的性格轨道行进,成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曹禺适时地遵从了人物性格逻辑的自由发展,于是才有虽然虚伪,残酷,专制,但是良知尚存,父爱依旧的周朴园,尽管歇斯底里,最终母爱觉醒的蘩漪。 创作之初,曹禺并没有显明地意识到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然而,在文学创造“形之于手”的过程中,曹禺产生了新的动机,“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

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这种情感支配了《雷雨》创作,使雷雨成为鞭笞封建社会的剧作。

《雷雨》以高度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写作,从它的台词里,读者能看得出各位角色的年龄、性别、地位、性格、心理,这都是“形之于手”的过程中反复推敲、语词提炼出来的。

曹禺的《雷雨》以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人物,和极为丰富的潜台词,如刀刃一般在读者的心弦上缓缓滑过,那抖颤而出的余音,至今未息。

第二篇:《雷雨》说课稿

《雷雨》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8课,课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促发了学生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

雷雨后的自然界是一首美丽的小诗,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为营造美的氛围,我让学生伴着轻柔的乐声,听着教师的导语,欣赏雨后的自然界美景:我相机展开想象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想象:如果你是一只快乐的小青蛙,你能把雨后看见的美景告诉大家吗?小青蛙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蜘蛛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还会有谁想说?这样,使想象能力的训练和说话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第三篇:《雷雨》说课稿

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雷雨》一篇是看图学文课。本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本课我从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

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感受雷雨前、雷雨时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后的景象。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雷雨前、雷雨时的情景。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联系生活感知,感情朗读雷雨前、雷雨时的描写。

二、说教学过程

《雷雨》一课描写的是夏天下雷雨时景物变化的内容。对这一课的教学预设,我预设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进行导入并组织学习生字词。第二环节组织学生初读课文并给课文分成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三个部分。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欣赏关于雷雨前后的一些图片,然后紧紧抓住了“乌云、大风、闪电、雷声、雨、彩虹”这几个词语,通过引领让学生给“雷声、乌云、雨、大风、彩虹、闪电”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从而让学生对下雷雨的整个过程有个更清晰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把课文按雷雨之前之时之后的顺序分成三部分。第三第四环节是对每部分内容进行精细的解读,引领学生抓住其他一些景物以及文本中的一些经典字词和句子,如“压、垂”等字和“雨越下越大……”等句子来赏读全文,读懂全文。这样的设计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难度,思路也很清楚。

三、说教学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看图与读文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雷雨的特点。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究识字、同桌合作检查、多形式的朗读感悟,从而获得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简约识字环节。由于本文涉及的生字不多,只有四个生字,而且“压、乱、垂、虹”四个生字识记简便,可以利用学过的生字通过加一加或减一减的方法识记,所以在识字这一环节,我以较少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读准字音说出识记方法再读相关词语既“一读二说三再读”的形式展开教学。从而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文本的理解中。

2.图文结合,朗读感悟。本教材中安排了两幅插图,在此基础上我又补充了几张关于乌云、闪电、雨、彩虹的特写图片,力图用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在初读课文之后,我安排学生对雷雨之前之时之后的一组图片进行课件展示,在赏完图片之后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哪些景物,从而再让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先后次序的排列,以此来理清课文的脉络,把课文分成“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三个部分。又如:课文第一段“黑沉沉”这个词学生不容易理解,要让学生通过看图,知道雷雨前的云很黑、很厚,所以看起来“黑沉沉”的。总之,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雷雨时的情境,使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感悟。

3.引导想象,加深体验。通过想象,加深学生对雷雨前后景色的感悟。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使学生边读边思,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再看课件。而不是采用图解文字的方法。如:在读到“……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不叫。”以及“……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两个句子时,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通过议论“叶子为什么不动,蝉为什么不叫?”“如果是你,当时你会怎样?”以及“蜘蛛逃走了,他可能去了哪里?”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让学生感悟出此时此刻天气的闷热。

4.体会悟趣,训练词句。这篇文章在运用词句方面非常准确、传神,值得细细体会。教学中我以各种形式唤起学生对词语的直观理解,体会这些词语的精妙。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一句中“压”字就用得很妙,满天的乌云是怎样压下来呢?我通过展示图像,然后追问:①从图中看“压”字怎样理解?天上的乌云压地面这么近,人们感受怎样?学生经过训练,不仅会弄清了“压”字具体含义,而且会揣摩出了人们当时的感受。又如“蜘蛛从网上垂下来……”一句中,对“垂”字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给“垂”字换个字,即找找近义词的方式从而得到正确解读。再如“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中“越…越…”就用得极为准确,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边看图边听雨声,学生自然体会领悟出雨是从小到大,慢慢变化的,从而会说出了很多“越…越…”的句子。并且以“乌云越来越( )风越来越( )闪电越来越( )雷声越来越()……”的词组练习加深对课文第一部分的理解(即雷雨前的理解)。可见,紧密联系视觉听觉效应等方式,在此基础上去体会词语读懂句子,学生自然会学得有趣,用得正确。

四、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分三个方面设计: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然后在精读课文的时候,分别整理并板书雷雨前有乌云、大风 、闪电 、雷声;雷雨时雨量由小到大,大到小来板书。整个板书简洁,条理清晰。

《雷雨》说课稿

河嘴小学 二0一四年四月

第四篇:《雷雨》教学反思

篇一:《雷雨》 教学设计及反思

1、课前布置

学生预习。

1、要求学生分角

2、展示学习色朗读。

2、给学目标。

生展示目标并提

1、

熟悉戏剧故事情节。

1、学生分角色朗

2、让学生了解和记住学读 ,体会角色情习目标,学完课文后自感及矛盾冲突。

己对照是否达到目标。

3、学生诵读出要求。

3、在学体会,然后生学习小组中巡

2、在小组学习讨

3、活跃思维,做中学,论中发言,和同学学中做,学做合一。

分组学习讨回,解答学生疑论相关的知难问题。

4、解答识点。

学生在学习中遇

一起探究学习。

4、锻炼学生提出问题、

3、一起讨论、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答同学在学习讨

4、老师和学到的问题,补充生一起解答相关的知识。 同学在学习

6、监督检查指讨论中遇到导。 的问题。

5、做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两对矛盾冲突

1.周仆园和侍萍的矛盾冲突(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矛盾焦点

2.周仆园和鲁大海的矛盾冲突(罢工与反罢工,阶级斗争)——本质冲突

4、完成老师布置

5、总结提高的过程。 的练习。

6、巩固所学知识 ,检测解决问题的能力。

力,养成合作互助的习

论中遇到的问题。惯。 篇二:雷雨教学反思

《雷雨》一课的教学反思----浅谈教育创新在路上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世界之林。同样创新教育对个人良好素质的培养和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现如今,樊城区如火如荼的课改,促使我们更应进行创新型学习,不断增强自己的创新精神、创新观念和创新行为。

今天是我讲公开课的日子,我讲的课文是《雷雨》,这是一篇写雷雨天气的散文。这篇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课文根据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分成三部分,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为达成这一学习目标,这堂课上我有几个方面的大胆创新。

第一,创新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兴趣。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雷雨是夏天很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细心的学生都会说出雷阵雨的一些特点,为了使学生整体感知全文,我设计了让学生听雷雨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又让学生欣赏多媒体课件,呈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让学生具体感受到了自然界的景象变化,因而学习变得很有趣。后来,我还让学生将自已观察的雷雨中的景象编成情景剧,让学生们演,学生们更是热情高涨,上课前他们积极投入到认真观察大自然的行列里,加之那一段时间天天都在下雨,学生们观察了雷雨天气时,天空,植物和动物的变化,我又让他们将这些观察所得记下来,把自已想象成它们,写一篇观察日记,

为自己分配一个角色,写一段台词,为演情景剧作好准备。正是因为学生的兴趣被老师激发出来了,因而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我的创新教学就是来源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二,创新教学要敢于打破常规。以往的学习,我们通常是墨守成规地完成“三究四学”的全部流程,这一次,我大胆地将独学和互学环节放在第一课时,此堂课就是一堂完整的展示课,在这堂课上我节省了很多独学,互学环节要占用的时间,以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为主,课堂变得更灵活,更自主。学生们也学得很从容,既能充分展示学习成果,又能暴露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而学生在学习中可发挥的空间也更大。这堂课上,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展示,比如在听的环节,学生听雷雨声的音效谈感受;或是听同伴展示,积极质疑补充;在说的环节,学生仿词造句,特别是学生在品味本课用词的准确性时,学生不仅会说,还会用动作来表演,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当学生们用好几个比喻句写“一条闪电像什么的”时候,孩子们写出了“像利斧把天空劈成两半”,“像利剑划破长空”,“像一双大手把天空撕成两半”……此时孩子们说出的话,让我感叹学生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真是惊人;读的环节,学生们有感情地读出了,雷雨前的沉闷和恐怖气氛;雷雨中的雨声由小变大到无;雷雨后心情变得轻松而又让人惊喜;在写的环节,学生们很认真的在田字格内进行书写,注意了字的间架结构和重要笔顺的占位,一改往日为了完成任务而书写潦草,不规范的毛病。正是因为学生没有了时间和课堂环节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也变得异常活跃,因此我认为真正的创新教学,就是不要拘泥于常规,让学生大胆地展示自已。 第三,创新教学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传统教育观是以传授知识和培养书生型人才为教育目的,必然导致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个性的发展,阻碍了学生的创新个性发挥和创新能力发展;创新教育观则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教育目的,倡导创新伴随人才成长的全过程。我们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要使学生感悟到:时时要优化自己的个性品质,时时要增长自己的创新能力。在这一堂课上,我基于平时对学生的了解,结合低学段学生学习的特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如下几个学习任务:认生字,写字,读文,以及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的兴趣。这几项任务,学生们发挥自已学习主动性的空间大,特别是在识字环节,孩子们平时就很喜欢玩识字游戏,就拿识字方法来说,这一课上学生采用偏旁归类法,换偏旁法,加一加法,还有编歌诀,猜字谜等方法就记住了14个字;还有在写字环节,学生还想到了用编写字歌诀的方法记住了很难写的“垂”字;在朗读环节,学生能据自已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读出表情,读出动作,读出情感;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这一环节,学生在表演情景剧时,演出了雷雨来临之前,天空中乌云向我们压下来时恐怖、狰狞的气势,小动物害怕风雨,逃跑时的慌乱;下雨时,小动物们不能出来的焦急;雨过天晴后,天空的明丽,小动物和植物面对清新的空气,表现出的喜悦与轻松,孩子们都把握得很准,演得惟妙惟肖。我想这就是这一阶段孩子的天性吧,他们很活跃,想表现自已,敢表现自已,而我们老师能做的,就是尊重他们的个性,给他们搭建一个学习的平台,让他们把自己大胆地亮出来就好了。实践证明能尊重学生个性的课堂,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课堂。因此我认为:如果要创新教学,就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以上既是我对自已这堂公开课的一点反思,也是自已对创新教育的一点体会,我坚信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扬弃,也是一个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而言,就是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并不断尝试,不断改进和优化自已的课堂,找到真正适合学生的学习策略,为国家教育大计贡献出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而矣。

篇三:二年级雷雨教学反思 《雷雨》是二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进大自然”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分三部分来描写这场雷雨,分别是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帮助学生图文并茂地感受雷雨前闷热,令人害怕的景象;雷雨中雨势凶猛;雷雨后空气清新,万物有生机的美景。

一、“读中感悟”而非“感悟后读”

在备课前,我花了大量时间研读教材,确定目标后,从文中的一字一句中找出教学点。 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压“,体会闷,喘不过气。在教学时,我重点抓住”压“,让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压”,从而体会“乌云压下来“这不束缚的感受。教学时,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理解“压”,可是在转移到文中,用朗读表达时,“味”还是没到。我觉得自己的设计思路是正确的,在课上我还是过于着急,应该让学生在慢慢体会中多读。这本身就是一篇写景的文章,重在读中感悟,我将其倒置为感悟后读,而且读得太少。

二、学生本身知道什么? 学生本身知道什么,也就是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

第二段中。“乱摆”,我让学生进入角色当一当小树,感受风大时的“乱摆”,这一设计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缺乏繁杂的语言表达能力,但他们能用行动展示内心的想法,当言语表达还跟不上内心的感受时,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能的方式表达,效果就好很多,学生通过自演自悟,朗读比较到位。

可是第二句,文中的重点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抓住重点词“垂”,体会蜘蛛此时的心情,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我为了让学生理解“垂”字写出了当时的风大,蜘蛛心里害怕的生动景象,设计了一个换词比较,将“垂”换成“爬”,学生在还没有理解何为“垂”时,我就已将换成“爬”的句子出示,结果学生在一片模糊,也就是在教师牵引下知道“垂”是很快,至于“垂”是东西一头往下,蜘蛛是倒着下来,都不清楚,重点词的理解目标偏离,没达成。

目标确立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清楚课文是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的。旨在让学生沥青课文脉络,这样写是很有条理性的,对学生平时的写作也是一个正确的引导,要按顺序写。在设计时,我脱离了二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把让他们稍做俩界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而且这一环节的设计,我经过几次试教改了几次,最后的设计,我更是离谱地把它作 为一个初读的问题让孩子思考。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毫无思考价值。他们的思维根本没有往这个方向"走”,问题回答不来是肯定了,而在我引导出示答案后,孩子们还是一片茫然,可见这个问题的“问题”了。

零碎的几点思考,总之这节课后,让我明白,备课前真的重在备学生,尤其是对于低段的孩子,教师拼命地深挖教材,剖析出一些根本不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思考的问题,课堂效率显然没有

第五篇:雷雨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他们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精神振奋,心灵受到震撼。下课后,不少学生还沉浸在《雷雨》的悲剧气氛中不断地咀嚼回味。回顾反思这节课,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深思:

第一, 要改变学生阅读中的被动局面,让阅读成为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让学生的阅读真正成为一个“不断质疑和不断释疑的过程”。阅读过程的质疑和释疑应该是多方面的,是因人而异的,教师应该适当地加以引导。质疑可由浅入深,由字句到篇,让学生自主感受、自主理解、自主鉴赏,那么他们的阅读能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拔高。就如本节课,通过立足文本、舞台展示到最后的受到悲剧精神的震颤,整个过程学生不断品读、揣摩、探究,既锻炼了能力,也感受到了戏剧文学的为大魅力。我们要还阅读以真面目。

第二, 要找准课文的突破口。对任何文章或人物的理解都需要一个突破口、一个切入点。例如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我们可以把“颇不宁静”作为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突破口,《药》中理解康大叔这个人物可紧紧抓住他话语里出现频率较高的一词“包好”作为突破口,《陈情表》中以题目中的“情”字为突破口等等。我们处理课文的时候就应该化繁为简,找到一个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这节课里,我抓住“周萍和鲁大海由于不能缓解的矛盾冲突而带来的悲剧命运”这条暗线作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到了《雷雨》的悲剧意识和价值。

第三, 要尊重、珍视学生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对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答案可谓丰富多彩,我并没有简单的予以肯定或否定,而是尊重他们的看法,正确引导,鼓励他们讨论辩解,探讨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我们要使学生觉得学语文是一种享受,而不是痛苦,这才是语文课的最大成功之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麦田守望范文下一篇:宁波老街范文

热门文章

雷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