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工商管理论文

2022-05-02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职专业工商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应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和本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改革原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为主要目标来设置课程和安排课程内容。

高职专业工商管理论文 篇1: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路实践探究

摘要:在高职学校工商管理专业中,《管理学属于基础理论课程,目的是为企业培养出优秀的高素质管理型人才。但是,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课程教学仍然有待完善。高职院校应重视这方面的教学,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努力进行创新改革,以培养出更优秀的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科技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势头有目共睹。但是,以社会发展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为标准,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仍有不足,所以,推进《管理学》的教学改革很有必要,能够有效提升相关教学水平,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一、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模糊

当前阶段,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不够明确,常常于本科工商管理混淆。在办学时,既有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子,又极受职业教育的影响。表现为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授,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或是单纯强调专业技能,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毕业生在各方面都可能存在不足,难以长远发展。

(二)学生缺乏兴趣

在高职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以教材讲解为主,学生也多是以记笔记的方式学习,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几乎是没有的。作为《管理学》本身,很少有复杂难解的内容,学生基本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进行理解掌握,没有太大的挑战性,使得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较低。但也有一定的抽象性。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接触过管理,很难理解管理相关活动。倘若学生不用心体会或是积极思索,也很难引发对管理课程的兴趣。

(三)教材内容脱离实际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材主要是参照国外教材编写的,基础理论内容较多,实践内容较少。这与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要求有较多的不符合。而又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管理学的快速发展,管理学教材中的很多理论已经落后于时代。除此之外,国外的部分理论与我国的实际国情并不完全符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教材為主,实际上已经脱离了社会现实,不利于学生发展。

(四)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在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学方法都适用于课堂,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课堂讲授法等,均取得了不俗的教学效果。但是,很多教师在实际使用这些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第一,教学方法使用缺乏灵活性,十分刻板。很多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堂讲授法为主,及时选用其他方法也多是生搬硬套,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优势。第二,教学方法使用缺乏针对性。《管理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重点必修课程之一。但是这门课程对不同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是有不同的侧重点的。教师也应因此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很多教师对于所有管理类的学生,都采用同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导致其无法满足不同的要求。

二、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应始终坚持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企业培养优秀的后备管理人才。《管理学》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应明确教学目标,科学组织教学内容,适当、合理的调整课程体系、教学环节。从而积极培养学生的管理才能和职业素质。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在教学时,应适当创新内容,更新教学计划,在讲解基础理论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正确使用教材

目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材是具有一定权威性的。但教师在教学时,也不能盲目的追随教材,应当依据社会实际,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内容,批判的眼光审视教学内容,让其不再具备神话性与权威性。教师在讲解时,应当把教材看做文本,结合管理学理论的进步及管理实际进行讲解,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学到最先进,最科学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职业竞争力。

(三)合理选用教学方法

《管理学》涉及内容非常广泛。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应根据具体的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应注意,第一,应以创新的思维设计课堂内容。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本身特点进行分组,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或模拟相关情境,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和机会。学生可以由此在课堂上实训,也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第二,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以工商管理专业的办学特点为基准,在掌握相关专业特征以及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综合选择教学方法,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第三,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辅助。应积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课堂。第四,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借助案例教学,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鼓励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共同协作,整体获得成长进步。

(四)加强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既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掌握相关基础理论,也需要培养学生相关的实践能力,两者互相辅助,缺一不可。高职院校领导、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在工商管理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加强实训教学,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标准,在规则制定、资金投入等方面保障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现状制定特别的培养方案,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平台和条件,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应加强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在企业中实际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可以把基础理论真正的转化为实践经验,在这样的锻炼中,真正获得进步。高职院校还可以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或企业家进入校园,开展座谈会或讲座,让学生了解到前沿理论知识以及实际管理问题。作为教师,也应做到与时俱进,结合行业现状,剖析实际案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教学改革很有必要,教师应针对教学现状,采用多种方式,创新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盛中华.浅析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23)

[2]郭邦顺,吕沁.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高职《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7

[3]李菁羚.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8

作者:陈律

高职专业工商管理论文 篇2: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摘 要: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应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和本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改革原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为主要目标来设置课程和安排课程内容。

关键词:工商管理 人才培养 改革

随着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社会对综合型战略管理人才和适应团队工作的新型操作层管理人才的需求,将相应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各个地区产业发展和经济管理活动对人才的需求差别很大,要求工商管理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综合实力确定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目标定位。

1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概况

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贴近企业实际。现实需求量大,潜在需求量更大。在现代企业中,一个优秀企业家的作用超过了100名优秀工程师、1000名优秀工人。据我国近三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外方代理人正以每年500%以上的速度递增。不管是外企还是国企,高层管理人员的价值越来越看涨。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必将进一步带动国内市场经济的繁荣,外来资本磨刀霍霍准备拓展中国市场,缺乏现代管理理念指导的中国传统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他们弥补缺陷的唯一出路就是引进人才,实现自我改造,向管理要效益也成了目前企业的共识。

根据对我国产业发展和企业管理现状的分析,工商管理毕业生能够作为现实工作中业务主管、部门经理等职位的后备人才,通过一段时期的适应和锻炼,胜任这些工作。

2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工商管理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的一门科学。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需要大量具备现代管理理念,掌握现代管理技能的工商管理人才。这为工商管理专业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系统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具有企业综合管理的基本素养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掌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方式、方法;熟悉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系统学习经济学、管理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收到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3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专业素质要求

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从业范围及人才素质要求,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及专业的特点,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规格要求。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专业素质要求:(1)掌握专业技术基础知识,能利用管理学和企业战略管理知识组织和执行对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利用生产管理知识、质量管理学知识分析解决一定的生产现场问题;能利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心理学知识解决员工团队问题;利用营销知识组织策划企业产品促销活动;利用物流知识管理物流的各个环节;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办公系统;掌握一定的外语知识,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能阅读、翻译本专业的外文资料。(2)具有认真、刻苦、勤学、善思、严谨、敬业的工作态度;具有价值意识、效率意识、分工协作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的工作意识。(3)具有再学习,提高和更新知识,不断发展和拓宽业务领域的素质。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融理论、技能于一体,专业性、应用性较强,而学生缺乏业务实践。为锻炼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系统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适应性,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高职院校应重视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育,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方向,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有长期合作关系,将现代企业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机地贯穿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注重突出企业管理能力的培养,拓宽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领域。

4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1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岗位能力需求分析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总体目标,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面向应定位为中小型企业、非营利组织、社会中介机构。

选择上述领域作为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就业面向领域基于双方的契合。一方面中小型企业等单位在管理工作中需要一大批既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职业态度,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团队精神,并且具有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管理职业人才,但由于中小型企业经济业务相对于大型企业、上市公司而言较简单,且自身发展空间不大,不能长久吸引本科等更高层次的会计人才,使其在人才选择渠道上更倾向于从高职工商管理专业选拔人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立足于企业管理职业岗位任务和工作过程分析,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职业性和综合性,能够满足中小型企业对人才的现时需求并具有较强的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将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就业面向定位于中小型企业、非营利组织、会计师事务所是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发展高职特色教育、保障教学质量和就业率的必然选择。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就业面向的定位要求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具备在中小型企业等单位一人多岗、多岗兼顾的能力。

4.2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打破按照学科体系、知识体系设课的惯例,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为主要目标来设置课程和安排课程内容。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和本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改革原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建设以项目为导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采取以问题、项目为中心的原则整合课程内容,根据课程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职业能力设定工作项目,以工作项目为轴心整合课程内容形成课程单元,课程单元要和职业能力相对应,课程内容由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扩展知识组成。要充分体现课程结构、课程定位和课程内容的职业性,形成理论教学+认识实习+教师导学+校内实训+校外实训的课程教学体系。

4.3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学习领域课程总体方案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职业能力分析结果将专业能力分解为基本专业能力和核心专业能力,并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知识进阶规律,形成了按照基础技能模块、专业能力模块、综合专业能力模块和拓展能力模块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政文,田刚健.面向全体探索以创新意识为培养主旨的创业教育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2] 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作者:张昭琼

高职专业工商管理论文 篇3: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校外实训项目建设探析

【摘要】本文论述了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校外实训项目建设所存在的困难,并结合实际进行探索分析,提出了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校外实训项目建设的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 工商管理 校外实训

工商管理专业在整个教育教学和培训过程中,必须做到教学与实训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而校外实训项目建设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和核心,也是高职院校完善和创新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

一、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根据北海职业学院对2010-2013年连续三年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统计分析,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大多以中小私营企业为主,一般以企业基层岗位为主,岗位划分不明确,从事的大多是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性工作。

因此,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重点针对企业需要的技术层面,以满足基层岗位要求作为学生能力及素质培养的目标,即所培养的从业人员应当拥有相关企业管理,尤其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综合知识,能够辅助战略和战术层面的管理者制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以及进行各种协调工作。

二、校外实训项目建设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校外实训项目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及其职业技能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平台。只有学生通过在生企业一线的工作和学习实践,在特定的企业文化、企业规范等企业环境熏陶与磨练之下,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在此过程当中逐步养成和适应所学专业发展所必须的团队合作、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为将来步入社实现角色的转换做必要的准备,“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缩短工作适应期”。

(二)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

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不断更新,使得企业的发展及其产品更新换代日趋多样化与科技化,这在客观上要求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教材与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以便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应用性人才。为此,学校必须合理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与实训方案,适度前移核心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块,使学生紧跟所学专业技术发展的步伐,掌握所学专业的核心技术与技能,使其能够跟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员工所需的技术与技能直接接轨,进而提升学生参与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岗位实训的工作能力。而要达到此目的,必须加强校企的交流与合作,强化校外实训项目对学习教学与实践内容的规导性作用。

(三)建立高职院校与社会机构沟通的桥梁

要大力发展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机制,合作办学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可以有效节省投资资金,使其在财力有限的条件下“实现高起点建设、低成本管理和高效率运营,有利于共建双方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双赢”。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投资建设实训基地,密切了高职院校与对口企业的联络,为学生获得了充足的稳定的实习、实训场地提供了保障;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实训过程中使用企业生产产品的同时,对企业产品也进行了宣传推广。

三、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校外实训项目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单一企业能容纳的实训学生数量较少

单一企业能容纳的实训学生数量较少,对实训基地的数量要求较高。基于工商管理专业方向工作的性质特点,每个企业所需要的工商管理类岗位,诸如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并不多,特别是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其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可能只有二、三个人。在业务规模不大、人员数量不多的情况下,企业不可能大量接收顶岗实训的学生,每个企业在正常情况下最多只能容纳三到四名学生实训。按一个教学班50人计算,安排学生同时去校外实训,至少要有10个以上的实习企业。如果是采用轮训的方式,也至少需要五个以上的实习企业,而这在目前很难做到。

(二)企业参与实训项目建设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在与企业接洽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部分企业不愿接纳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去相关部门实习,一是担心泄漏企业机密,二是担心影响企业的日常工作。企业觉得学生在企业实习,虽然一方面解决了企业用人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学校利用了企业的场地、设施以及企业专业人员给学生提供训练,也必然会给企业增加负担,从而不愿意让没有经验的学生接触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事务。即使有个别企业愿意接收学生实习,但也会提诸多限制性要求,“走马观花”可以,但是想参与实质性工作则不行,致使学生的实训过程多半流于形式。比如,本学院也曾和北海工业园区内的某企业就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赴企业实训达成协议,但是对方不会让学生了解核心业务并进行操作,再加上实训的时间很短,只有几天时间,这样的实训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靠个人关系建立的校外实训项目缺乏稳定性

由于资源有限,许多高职院校的校外实训项目多为靠私人关系而建立。经过追踪调查,发现这样的合作关系必然存在一定风险。因为在建立初期,企业方碍于个人情面,会重视校企合作,但由于校企合作双方没有相应国家政策支持及互惠利益机制,随着时间推移及市场经济的利益冲突,这样的合作方式必然进入“休眠”状态。另外,仅靠个人关系建立的校外实训项目对职业院校的学生实习、技能培训会存在短期行为,不可能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势必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健康有序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四、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校外实训项目建设的建议

(一)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项目

在校外实训项目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要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校外实训项目建设应选择在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水平高、具有一定规模、并对职业教育比较热心的企事业单位,经过校企双方充分沟通与协商,签订长期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合作协议,明确校企双方职责,以保证学生能在校外实训基地里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为毕业后顺利进入就业市场、适应岗位需要打下坚实基础。校外实训项目的建设不能靠“个人”关系,对于那些靠“个人”关系建立起来的校外实训项目,校方应根据实训学生的人数和时间的长短,支付适当的费用,利于校企双方能够持续稳定的合作。

(二)拓展“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校外实训项目能否做大做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其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在鼓励专业教师继续深造提高理论修养的同时,更要提供更多的下企业实践、锻炼机会来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应用能力。如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确定实习课题,到企业去了解企业现代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体验企业生产氛围,探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完成实践锻炼任务,提高专业技术素质。

(三)以校企联合导师制和以学生项目组为组织方式的校外实训项目模式探索

首先,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将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安排,将实际实践教学组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的专业实习教学环节集中在几周的方式,采取专业实习教学环节紧跟着专业理论教学的方式,在每个学期均安排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与专业理论教学相配套,使得在专业理论教学不断深化的同时,实践教学也不断地深化。

其次,将校企联合导师作为实践教学的指导者,根据校外实践教学的需要,成立校企联合导师组。校企联合导师组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组成,其中,校内导师方面,优选理论水平较好,社会实践水平较高的双师型教师作为学生小组导师,出台校内导师指导职责管理规范。

最后,成立学生项目组,实施以项目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将工商管理专业的班级,按照自愿组合、统一调配的原则,按每组6~8人的规模,将40人左右的班级分为5~6组,每组配备1名校内导师,由校内导师从校外实训基地库内选择合适的实训企业作为项目组实践单位,并与实践单位的企业导师组成导师组。各项目组成员在项目组导师指导下,结合各学期专业课程安排,在三年的专业学习过程,以企业导师所在的企业为样本企业,在校企联合导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开展管理实践活动及研究工作。

总而言之,在校外实训项目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校外实训项目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与功能定位,拓宽建设思路与渠道,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和深度,并对校外实训项目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保证校外实训项目能够顺利、深入、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吕钦.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网络财富,2008,(5).

[2]曹述蓉.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现状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9).

[3]李红立,游晋元.我国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11,(2).

[4]孙国淮.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8).

作者:张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城市旅游营销策略论文下一篇:光纤通信发展趋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