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课钢铁长城教案

2022-08-18

教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等进行的设想和计划。以下是小编的收集整理的《15课钢铁长城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15课钢铁长城教案

第15课《钢铁长城》教案

【学习目标】

掌握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及其发展壮大的史实;新时代的强军措施。 【教学重点】

现代化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过程;新时代强军之路。 【教学难点】

“钢铁长城”的理解、科技在人民军队中的作用和人民军队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视频播放。这是2017年建军90周年的阅兵视频,整齐强大的阵容,恢弘磅礴的气势,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展示了人民军队的军威,就是这支英雄的人民军队筑起了我国新时代的钢铁长城。今天,我们一起满怀敬意地走近他,学习他,了解我国的国防建设。

讲授:(展示图片)这幅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生: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凌晨,南昌城头一声枪响,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诞生。山河为碑,历史作证,从长征路上前赴后继到敌后抗日浴血奋战,再到解放战争以弱胜强。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到201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走过了91个春秋。90多年的时光,人民军队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有哪些新发展呢? (展示材料)阅读材料,思考: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阅兵到50-*/周年阅兵,中国陆军有什么变化?(生:从“步兵为主”到“多兵种合成”。)

教师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也比较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经历了从“步兵为主”到“多兵种合成”,从“小米加步枪”到“铁甲雄风”,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跨越式”发展,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力量。

过渡: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陆地大国,保持强大的陆军是国防建设、保卫家园的需要。同时,我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从北到南,我国有长达18000多千米的海岸线,可是近代我国的海防力量如何呢?

展示图片,1840年6月,危机从海上而来,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危机再次从海上而来,英法侵略者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大清国的都城沦陷,留下火烧圆明园的奇耻大辱;1894年,危机依然从海上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号称世界第

六、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未能御敌于海上,最终全军覆没。新中国成立后,这些血的教训历历在目,建立强大的海军迫在眉睫。

1949年4月,蒋介石集团土崩瓦解,有一部分国民党海军宣布起义,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投诚。于是第一支人民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了。此后不断地发展,建国以后又有了北海、东海、南海三支舰队。这是建国之初的战舰,50年代我国从苏联购来的,到了90年代以后,中国海军已成为一个多兵种组成的武装集团,现役兵力约24万人,以舰艇部队和海军航空兵力为主体,其中海军陆战队是一支能在近海进行水陆两栖作战的特种部队。导弹驱逐舰和核潜艇的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极大地壮大了我国的海军力量,核潜艇的诞生使中国有了第二次核打击力量,成为大国的象征。目前世界上能制造核潜艇的国家只有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它是我国的镇国利器。

更值得骄傲的是,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开始服役,它的出现弥补了中国远洋作战能力的空白,使中国的海军从近海防御,转向远洋作战。

就在前不久,4月12日,中央军委在南海举行海上阅兵,48艘战舰铁流澎湃,76架战机振翅欲飞,10000余名官兵雄姿英发。这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

过渡:在海军获得强劲发展的同时,我国空军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空军是在陆军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最初的情况简陋而艰苦。1949年11月,空军司令部成立,标志着人民空军正式诞生。然而,空军刚刚诞生,空军刚刚成立面临着什么重大考验?(参考答案:抗美援朝。) 面临抗美援朝的的考验,不足一岁的中国空军航空兵勇敢地登上了 空战舞台。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在朝鲜空中战场投入飞机1200多架,当时中国空军作战飞机不足200架,美军飞行员平均飞行时间1000小时,多的在3000小时以上,志愿军飞行员飞行时间最多不到100小时,志愿军飞行员刚刚会飞,没有打过仗,美军飞行员大都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战斗出动平均在300次以上。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空中角逐。然而,空战结局令世界震撼:年轻的人民空军先后投入10个航空师、2个轰炸师,共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航空英雄。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的精神成为空军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们继续来看人民空军建立以后,其发展状况如何,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后来,我国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更多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

教师:回顾前面,比较人民空军和海军的发展历程,说出两支军队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点?

学生:由最初的仿制逐渐走向了自主研发阶段,现代化科技含量不断增加;我国自主研制的武器不断增多。

过渡:除了陆海空三军外,中国还有一支长期鲜为人知的军种,你知道它的名称吗? 20世纪50年代末,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国际形势十分严峻,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而世界并不太平、局部战争不断,刚刚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受到各种敌对势力的威胁与挑战,特别是西方阵营的军事封锁和肆无忌惮的“核讹诈”。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审时度势,决心创建中国自己的战略核力量。为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我国决定建立自己的战略导弹部队。1966年7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宣告第二炮兵正式成立。当时出于保密的需要,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第二炮兵”,后来它被世人称作中国战略导弹部队。

1966年7月1日,第二炮兵正式成立。当时出于保密的需要,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第二炮兵”,后来它被世人称作中国战略导弹部队。198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庆阅兵,是第二炮兵成立以来首次参加的国庆阅兵,也是首次向世人公开展示我国自行研制的战略核武器。2015年9月3日抗战胜利日大阅兵,是第二炮兵展示武器型号和数量最多的一次,,各种形式的导弹系列应有尽有,现已形成液体与固体并存,核导弹与常规导弹兼有,近程、中程、远程、洲际导弹齐备的武器系列。

教师补充说明:2015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由陆军附属兵种成为与陆海空三军并列的第四个独立军种。

过渡:十八大以来,人民解放军面对强国强军的新时代要求,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队主建的新格局。 【小组合作,探究辨微】 材料一:

问题1:第二组图片与第一组图片相比,发生了怎样的根本性变化? 预设:图片类题目,从前后两组图片的变化,学生能够得出我国武器装备更先进,国防力量更强的结论。大家观察得很细致,总结的比较全面,能够通过两次阅兵武器装备的对比了解科技的作用,可见大家已经认识到了科技强国的重要性。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世界并不太平!先后爆发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告诉世界:霸权主义依然是世界和平的重大威胁。在此背景下,我国在1985年裁军100万、1997年裁军50万、2003年裁军20万、2015年宣布再裁军30万。 问题2:我国为什么要裁军?

生:我国的军队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不再需要以人数致胜。裁军后可以更好地集中人力财力进行现代化建设。 师:大家刚刚的发言非常精彩。结合课本知识拓展的内容,从不同角度提炼分析出我国裁军的原因,可见大家提炼材料信息的能力有进步。

材料三:中国维和部队,是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一个分支机构。中国自1990年开始,每年向联合国派遣军事观察员执行维和任务。1992年4月至1993年9月,中国先后派遣军事工程大队两批800名官兵,参加柬埔寨过渡时期联合国权力机构的维持和平行动。这是中国政府派遣第一支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部队。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作用是阻止局部冲突扩大化,或防止冲突再起,并帮助在战争中受害的平民百姓,为最终解决政治冲突创造条件。 问题3:我国派遣维和部队说明了什么?

生:支持联合国维持和平的工作,防止冲突、战争扩大,同时也是作为五大常任理事国的义务。

师:大家从各个角度阐述了我国参与维和部队的作用和出发点。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事务,正说明了我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我们愿意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材料四:1998年抗洪抢险斗争,是抗美援朝以来最大的一次非战争军事行动,也是渡江战役以后长江流域最大规模的兵力集结。当时长江、嫩江、松花江共投入兵力36万人,动用车辆23.68万台次、舟艇3.57万艘次、出动各型飞机(含直升机)1289 架次。广州、南京、济南、成都、沈阳、北京六大军区和海军、空军、第二炮兵都直接参与了抗洪抢险。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救援,全军和武警部队共投入兵力13.4万余人,民兵预备役人员7.5万人,动用车辆32.6万台次,出动各型飞机(含直升机)4549架次,空运、空投物资6731吨。灾情过后,各部队踊跃捐款捐物救助灾民,并派出人员、车辆、机械和医疗队帮助灾区重建工作,为夺取抢险救灾胜利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问题4:你从此则材料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战时打仗保家卫国,和平时期除了维护国家安全以外,还有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师: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岁月静好的和平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都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教师: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 “钢铁长城”包含哪些含义? 教师:大家通过探究案的几个题目可以分析出,新时期构筑的钢铁长城,不仅是国防现代化,而且还包含了人民军队为人民幸福筑起钢铁般的长城,更体现了中国军队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了力量。

最后,我们再通过一个视频,对我国历次阅兵进行回顾,感受人民解放军的军威!

第二篇:第15课钢铁长城教学设计

第15课 钢铁长城

【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以下知识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建立;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的国产化;空军的现代化;导弹部队的组建;导弹部队的装备;导弹的作战企图;当前我军的重大改革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收集课外资料、观看影像资料等,说明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过程的历史,培养学生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国防现代化即钢铁长城的形成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钢铁长城的形成,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日益强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坚固的国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从而使学生树立起为中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了解当前我国国防建设的新动向。

教学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这就是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万里长城,当初统治者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是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保卫国家安全。

教师:对,如今我们不再依靠长城来保卫国家的安全,古老的泥土城墙被现代化装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座钢铁长城所取代,但长城仍是国防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怎样成为钢铁长城的。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陆、海、空军的建设 (一)陆军 1.图片展示:

某重装陆军部队

2.教师提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是何时建军的?

提示:1927年8月1日。

3.教师讲述:新中国成立后,陆军的新发展。

新中国建立的时候,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也比较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4.教师过渡:陆军是人民军队中最早建立的军种,那么其后建立的军种是哪一个?(学生回答)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有关海军的内容。

(二)海军

1.播放2009年4月我国海上阅兵式的视频。

2.教师讲述:2009年4月23日,我国在青岛成功地举行了人民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多国海军阅兵式,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海军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海军阅兵式为什么要选在4月23日进行?

提示: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4月23日,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3.教师提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建立了哪几支海军? 提示: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4.史料展示:

1970年12月,中国自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服役后,加快了研制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步伐。1983年8月,中国自行研制、建造的第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正式服役。1988年9月27日,中国的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海上核反击力量。

5.教师提问:读材料和教材,说说20世纪70年代,我国海军有了什么新的发展。 提示:陆续装备导弹驱逐舰和核潜艇。

6.教师继续提问: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

提示: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7.引导学生思考:近代我国也曾经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请问这支海军是什么?最后结局如何? 提示: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

8.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

提示:旧中国国力很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侵略,曾先后败于法国和日本等。新中国制度先进,能够有效地集中国力投入国防建设,建成了强大的现代化海军。

9.教师小结、过渡: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不但在海军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而且在空军建设上也有重大突破。 (三)空军 1.史料展示:

“1956年国庆阅兵过程中,当飞机经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检阅时,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指着飞过去的飞机,高兴地对外宾说:‘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飞过去了。’”

2.教师提问:毛泽东这句话说明我国的空军有什么新的发展? 提示:我国空军装备的飞机走上了国产化的道路。 3.图片展示:

中国新型战机歼20 4.教师讲述:上图是中国最新型的战斗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的飞机,空军现代化建设有了新飞跃。

5.引导学生回答:建立人民空军的基本情况。 提示: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6.教师提问:人民空军建立后经历了什么战争的考验? 提示:朝鲜战争。

7.教师继续提问:人民空军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提示: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目标导学二:导弹部队的发展 1.图片展示:

早期DF-21中程弹道导弹

2.教师提问:我国的战略导弹部队是何时建立的?它主要承担什么任务? 提示:我国的战略导弹部队组建于1966年,它主要承担核反击的任务。 3.教师讲述:我国的战略导弹部队的基本情况。

我国的战略导弹部队开始创建于1957年12月,时属炮兵建制。1959年6月决定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教导大队第一教导营扩编为地地导弹战斗营,这是我国第一支地地导弹部队,也是今天战略导弹部队的“种子部队”。1966年6月,中央决定组建第二炮兵,直属中央军委领导,原地地导弹部队划归第二炮兵建制。同年7月1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正式成立,被命名为“第二炮兵”。2015年12月31日,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

目标导学三:新时代强军之路 1. 多媒体展示图片:

中国建军90周年阅兵现场

2.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图片之后有何感想? 提示: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表达了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日新月异的进步感到自豪和欣喜。这一方面与我们的军事装备的进步有关,还与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密切相关,那就是对军队的组织编制作出了特别的安排,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0页的内容,说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哪些方面做了调整。

提示:(1)军种建设上,出现了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五大军种。 (2)战区建设上重新划分为东、南、西、北、中部五个战区。 (3)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教师总结:同学们总结得很对,原来我们陆、海、空、二炮四个军种,现在变成了五个军种;原来我们是七个军区,现在是五大战区;而且对各自的职能作出了相应的安排,为的只是建设更加强大的人民军队。另外,我们人民军队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特别注重政治工作,课本中强调政治工作是新形势下能为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看来一支拥有强大战斗力的部队是需要全面建设的。

三、课堂总结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保卫祖国边疆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维护我国安全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钢铁卫士。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引导学生在新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根据问题要求重新归纳本课知识,并回忆所学相关知识,以深入理解和掌握本课知识。还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需要加强的方面是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这需要加强在情感领域的引导。

第三篇: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钢铁长城》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钢铁长城》精品教案 [内容分析]:

1.课程内容标准: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2.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的第一课,属于新教材增加的内容。粗看似乎相对独立,实际上本课内容与前面所学的新政权巩固、社会主义探索和改革开放,及后两课外交取得巨大成就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学习本课,首先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国防力量的增强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日益强大。其次,有利于认识国防的重要性,加强和平时期的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 [学情分析]:

1.男生对军事有较多的了解,少数男生甚至是军事发烧友,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能激发学习积极性。

2.女生对军事武器装备兴趣不大,知之甚少,需要努力调动她们的学习兴趣。 [设计思想]:

1.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参与探究中掌握知识。

2.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3.教师本人对军事有较浓厚的兴趣,军事知识丰富,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人民海军的建立和三大舰队、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和核潜艇、海军的多兵种和现代化、人民空军的诞生和现代化、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强大战斗力。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课外查找军事资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新旧中国海防的差异及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能力。

3.通过设计和辩论各自的军事设计,训练学生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人民海军、陆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历史的比较,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国威,体会国防力量的日益增强。

2.认识到钢铁长城的形成,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日益强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3.认识到坚固的国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4.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从而使学生树立起为中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现代化海军的建立。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强大战斗力。 [教学难点]:

1.国防力量的强大与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2.军事上的专业术语较多,学生较难弄清。 [教学方法]:多媒体直观教学、引导启发式教学法 [课前准备]:

1.查找军事图片、资料和相关的影像资料。

2.学生整理资料,制作部分幻灯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资料《开国大典》阅兵片段和《国庆50周年阅兵》片段。鲜明的对比,雄壮的气势引发学生极大兴趣,进入本课探究学习。(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师指出:过去的半个多世纪,我国的军队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今天,我们将学习第14课《钢铁长城》,主要了解我国海军、空军、二炮部队发展的简史及其现状。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学生按兴趣自愿分入陆军、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四组。每组选派代表介绍本军种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建设成就。

一、陆军

本组代表展示制作的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多媒体图片,简介陆军成长阶段和历

程。了解陆军正走向机械化和信息化,是祖国钢铁长城的重要军种。(补充内容,简介。目的:形成完整的军种认识。)

二、海军

1.海军的建立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人民海军建立初期状况,同时掌握海军的三大舰队。

2.海军的现代化

海军组选一同学展示收集的军舰图片,并介绍我国海军的突出成就:自行研制成功导弹驱逐舰和核潜艇。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引导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的问题,并能在比较中了解国家的强大与国防力量增强的关系。明确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同时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而突破本课难点。)

师过渡:我国海军正朝着多兵种、高科技、远洋化高速发展着。“善攻者,攻于九天之上”,现代化军队离不开空军。

三、空军

1.抗美援朝战火中诞生的空军

教师播放视频,介绍抗美援朝中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王海、蒋道平的事迹。

2.空军的现代化进程

空军组同学播放制作幻灯片,简介我国三代战机的性能和进步。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对历史现象进行比较与概括,再次增强理解国家的强大与国防力量增强的关系,进而再次是难点弱化。)

四、导弹部队

教师简要介绍导弹的基础知识。

导弹组同学派代表展示收集的导弹图片,介绍我国各型导弹的先进性和导弹部队在钢铁长城中的重要职能。

讨论答疑:

教师展示中国三次裁军资料,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1.中国裁军的目的是什么?

(适应世界军事变革、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集中有限的战略资源、加速军队现代化建设) 2.中国一再裁军说明了什么?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和平之师。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教师过渡:中国军队是和平之师,也是威武之师。当祖国统一面临严重威胁,外国敌对势力把战争强加于中国人民时,我们的钢铁长城能捍卫祖国么?

合作探究,学以至用:

模拟战场:收复岛屿的登陆作战。(各小组讨论如何使用本军种。选派代表发言,探讨军种间如何合作与配合,打赢现代合成战争。) 巩固小结

指导学生归纳概括《钢铁长城》的主要内容,投影知识网络,师生共同回顾所学的内容,完成本课小结。 课后作业:P75“练一练”和填充图册。 [教后反思]:

1、 学生课前准备充分,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师生互动效果良好。

2、 学生对设计如何打赢战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在今后教学中要多联系现实,关注学生兴趣。

3、 本节课教学内容重点突出,能通过多媒体课件及教师的引导较好地解决难点。

4、 课堂组织中,各组介绍部分的形式应该改进,避免重复

第四篇:15课教案

第15课 水上飞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两条绿线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为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为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学时间 】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飞机”,齐读一遍。

你能说说飞机在哪里飞行?

2、板书“水上”,连起来齐读一遍。

3、怎么读把这种飞机和其他飞机不同的地方读出来? 4读了课题,你是怎么想的?你想了解什么? 水上飞机是什么样子? 水上飞机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说对课题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注重引学生感受感悟,吸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字。

1、范读课文,了解内容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3、出示生字,学生自学 海鸥 货轮 喂 救护机 迅速 救援 佩服 森林 谈话 4指名分节朗读,思考提出问题 5检查思考情况,交流讨论研究

【设计意图】读课文有个要求,眼到、心到、口到,通过朗读把学生心里的想法读出来。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些什么?

2、了解学生朗读思考的情况 (1)告诉我们水上飞机的样子。

(2)告诉我们水上飞机是最新科技成果。

3“两个大翅膀”这形状与普通的船根本不同,你们有没想到相关的一些词语啊?(与众不同,截然不同)

4文中也用了一个词(奇怪),相机指导朗读第一句话(突出“奇怪”) 5小海鸥看到这条奇怪的船,你觉得它心里会感到怎样?(好奇)它为什么会“好奇”呢(突出“啥样,长翅膀”等)相机指导朗读。 6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究竟”

(1)小海鸥想去问个究竟,这里的“究竟”你懂吗?能不能换个词语,意思不变(清楚、明白)本来不知道,现在要搞个明白叫“究竟”。

(2)这“奇怪的大船”到底是船?到底是什么?就是要刨根问底,弄清楚事物的本来情况。

(3)可以用“究竟”说一两句话吗? 7朗读体会水上飞机的样子,小海鸥的好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字词理解句段,并逐步进行朗读的训练,从而达到理解课文的内容。

四、作业

一、抄写词语(课后第三项)

二、组词

援( ) 护( ) 讯( ) 森( ) 暖( ) 炉( ) 迅( ) 林( ) 难 nán( ) nàn(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

2、过渡:小海鸥想去问个究竟,它是怎么问?那条奇怪的船又是怎么回答的呢?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2至7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2至7自然段

1、自由小声练读

2、请人分角色朗读第2-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你从对话中知道了什么?

3、教师检查思考情况

(1)小海鸥怎么跟水上飞机打招呼的?你可以看出什么来? (2)从水上飞机的回答,你读懂了什么? (3)加动作练读,体会感情。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其语感。从中体会小海鸥和水上飞机真是非常懂礼貌。在引导学生理解的过程中安排了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深刻了解水上飞机的种类和主要用途。

4、学习课文第4-7自然段

(1)小黑板出示:“我还有很多兄弟。有的„„;有的„„;还有的„„ ①自由读

②海上救护机有许多兄弟(文中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介绍了它们的本领)

③你能给它们取个合适的名字吗?(学生边说边上台附板书)

海上战斗机[参加战斗] 海上运输机[输送物资] 海上灭火机[扑灭大火] ④师小结指导朗读

A、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许多具有各种作用的水上飞机)

B、思考:如果让你长大后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它发挥哪些新的作用? C、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评议(名称、用途)

D、小结:刚才我们让飞上飞机发挥了那么多新的作用,其中有一些水上飞机已经拥有了,还有许多新型的水上飞机只要大家从小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本领,长大以后就等着你们去实现。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既是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也是拓展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

5分角色朗读2-7自然段

6总结:通过水上飞机与小海鸥的对话,我们知道水上飞机有许多种类,还有许多特殊的用途。我们来看水上飞机在海上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三学习课文第8-9段

1、学生自读第8-9段

2、四人小组内汇报、交流自学所得 海上救护机{救援船只}(教师板书) 设备先进,救护速度快捷。

3、出示:“水上飞机渐渐地离开海面,向遥远的天边飞去。” “渐渐地”是什么意思?生答后,师“这不是与‘迅速’自相矛盾吗?表示海上救护机离开水面时有一个过程,慢慢上升,飞行时比在水面滑行更快。

4、指导用“渐渐”造句

5、指导朗读

四读写结合,加深认识

1、揭示话题:联系课文,说说水上飞机有哪些本领?如果让你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它发挥哪些新的作用?请将设计水上飞机的名字,用途写成一段话

2、四人小组交流

3、以“我是水上 飞机”为题写一段话

4、学生习作

5、组织交流 作业设计:

三、近义词

救援( ) 佩服( )

四、反义词

迅速( ) 降落( )

五、造句 究竟„„ 渐渐„„

六、填空

1读了课文《水上飞机》,我知道了水上飞机有(海上救护机),有(海上战斗机),有(海上运输机),还有(海上灭火机)它们的作用分别是(救援船只)、(参加战斗)、(输送物资)、(扑灭大火),从而激发我(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向)。

2通过课文的学习,我想造水上(

)飞机,它可以(

)。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紧扣课后习题,把握重点句段,引导学生内化知识点。

板书设计: 种类 用途

海上救护机 救援船只 15水上飞机 海上战斗机 参加战斗

海上运输机 输送物资 海上灭火机 扑灭大火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力求简洁,体现文章结构脉络。同时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有参与的愿望

第五篇:第15课教案

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桥山中学

吴亚萍

教材分析

大革命失败后,面对蒋介石的暴力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他们总结了经验教训,又继续对中国革命的道路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南昌起义的枪声,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井冈山上的红旗,犹如“星星之火”,燃成了“燎原之势”,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道路,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二万五千里长征向世人证明,中国革命的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是英勇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一定可以战胜千难万险,让革命烈火熊熊燃烧,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伟大任务。本课介绍了中共在探索革命道路过程中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 教学重点:了解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特殊历程及艰难曲折。 教学难点: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不畏艰难曲折探索出来的,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两万五千里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讲述这一部分的时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来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找到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所在。讲述红军长征的英勇故事,指导学生认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观看南昌起义录像、井冈山会师图片以及红军长征示意图等,引导学生讲述故事,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以及红军长征的基本事实。培养学生陈述历史事件的能力和读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南昌起义》片断,

2、围绕问题“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讨论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以毛泽东为代裹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先烈们排除万难、不断前进的坚强意志。 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革命前辈的英雄故事多是本课的一个显著特点。课前指导学生收集英雄故事,课堂上请学生演讲,但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所讲的各个故事串在一条历史主线上,即革命先辈们对中国革命道路的不懈探索与奋斗的过程,帮助学生由点到线、再到面地掌握历史知识,以立体地再现历史情景。

指导学生深情地朗诵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加深学生对红军长征的理解和崇敬之情。

五、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准备:

1、备课中首先应研究历史课程标准之“内容标准”,明确课标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包括课标规定的基本内容及其能力层次要求。根据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这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收集查阅有关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以及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包括多媒体资料、图片等,根据教学目标需要进行选择处理,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指导学生收集有关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创立革命军队,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有关故事,结合语文课本中所学文章等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

学生准备|:在老师的指导下,课外查阅有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处理。练习讲述故事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北伐战争》,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大大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就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然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今天我们学习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讲授新课:

一、八一南昌起义:

本目要从以下四方面让学生把握课文。

1、南昌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

教师指出: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暴力清党,以极端残酷的手段镇压革命人民,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达31万多人。

提出问题:你认为从大革命的失败中,共产党人应该吸取什么教训?(没有自己革命武装)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共决定用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2、南昌起义的过程:

首先,播放南昌起义的录像,要求学生讲述南昌起义的基本过程,包括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起因、经过、结果等让学生掌握起义的领导人。指导学生看书: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1927年7月下旬,中共派周恩来担任南昌方面的前敌委员会书记,负责筹划和领导这次起义。7月21日,周恩来由武汉秘密到达南昌。26日,贺龙、叶挺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和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开进南昌。27日,周恩来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成立了由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组成的起义总指挥部,部署起义计划。

然后,鼓励学生讲述南昌起义的经过。8月1日2时,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直接掌握和影响的军队两万余人在南昌宣布起义。由于部署严密,对敌军进行突然袭击,仅五个小时的激战,就全歼守敌,占领南昌。起义胜利后,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下辖三个军,任命贺龙为代总指挥,叶挺为代前敌总指挥。一支由无产阶级独立领导的军队诞生了。8月3日至7日,起义部队按照预定计划,相继撤离南昌,经过赣南、闽西,直奔广东潮汕,途中遭到优势敌军围攻而失败。保存下来的部队,一部分进人梅陆丰地区,与当地农民武装会合,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移到湘南开展游击战。

3、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 启发学生思考:

南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对于中共来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它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的武装斗争,是反抗国民党叛变革命、实施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人民军队的创建。 你能说出:为什么我国将南昌起义纪念日定为建军节吗?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的光荣节日。

4、南昌起义的教训:

简单介绍南昌起义的教训。受俄国革命模式的影响,起义以夺取敌人力量强大的大城市为目标,没有深人农村,发动土地革命,武装农民。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指出南昌起义失败以后,毛泽东等人又领导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出示秋收起义形势示意图,指图简述秋收起义的经过和结果,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果断决定将部队带往井冈山地区,并在那里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指导学生看书思考:井冈山在那儿?是一个什么样地区?为什么要在那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首先,学生通过看书中的小字介绍: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革命群众基础好,敌人统治力量薄弱;远高中心城市,四周都是产粮区,很利于军事割据。结合前面所了解到的中国革命失败的教训和井冈山地区的客观条件分析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

2、井冈山会师。

出示“井冈山会师”图片,鼓励学生讲述“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革命的第一支坚强的革命的武装建立了。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提出问题: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后,采取什么措施打退敌人的围剿?1928年5月4日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在根据地,红军采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迫”的游击战术,多次打退敌军对根据地的围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来进一步发展为湘赣根据地。 讲一讲:组织学生讲革命故事:“朱德的扁担”。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的影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它为大革命失败后继续坚持革命斗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它犹如中国革命的一点“星星之火”,终会形成“燎原之势”。

三、“红军不怕远征难”: 1.红军长征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思考: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认识到长征是红军在反击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失利后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

2、长征的经过 出示毛泽东诗词:《七律 长征》,引导学生齐声朗读,先感受体会红军长征的英雄壮举。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红军长征形势图,练习讲述红军长征的经过、其间所发生的故事。

首先要求学生指图讲述红军长征的经过,要求按时间顺序讲清红军长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事件:1934年离开了瑞金开始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突破乌江天险、占领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出奇兵;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到达吴起镇;会宁会师等。

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课前所收集到的材料,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 重点强调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的内容既影响。

指出长征开始后,中共中央继续执行“左”倾错误,使红军蒙受巨大损失,人员由近10万人减少到3万余人。在毛泽东的建议下,红军转兵贵州,强渡乌江,来到遵义。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挽救危机中的红军和革命事业,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提出问题:遵义会议被认为是红军长征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你知道这是为什么?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解决。

3、长征的意义。

在第一,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企图。长征保存了革命的骨干力量,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第二,长征的传奇故事传遍国内外,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最后组织学生讨论红军长征中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如何学习长征精神?

3、小结:

以问题的形式和学生一起重温课本的主要内容。为什么以“八一”作为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4、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南昌起义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为争取革命新局面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C.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D.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

2、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D.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3、毛泽东之所以选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地是因为①离大城市较运,敌人统治力量薄弱②群众基础较好③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④附近农产品丰富,便于筹粮筹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1927年,毛泽东在一首诗里这样写到:“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广州起义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回答:(1)这是什么时期的歌谣?(2)这首歌谣说明了什么?它反映出什么问题?

6、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板书设计:第十五课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南昌起义

二、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三、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课后反思:

本节课知识容量较大,包括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三大部分内容,以往都是需要两节课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现在要在一堂课中完成,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就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平均用力,胡子眉毛一把抓,课堂就会忙乱而无条理,也不利于学生的了解掌握。所以我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从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确定本课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明确一点,就是不能贪多、贪全、贪深,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有条不紊的进行,整体效果较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12月安全工作计划下一篇:广东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