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

2023-05-18

第一篇: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

大班音乐活动《礼貌歌》说课稿

南通市瑞丰幼儿园

邢志云

从设计意图上来说,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形成一个从真、从善、从美的良好文明礼仪氛围,我们瑞丰幼儿园从本学期已经开展了“讲文明,学礼仪”等系列活动,为了把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礼貌歌》。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很平凡的小事来教育幼儿学习正确的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学会相互宽容,引导幼儿做一个心理健康、行为文明、道德良好、活泼快乐的好宝宝。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熟悉旋律,理解歌词,初步学唱《礼貌歌》。

2、运用表演记忆法学唱《礼貌歌》

3、通过活动,知道讲礼貌的好孩子会更加受人欢迎。 根据目标,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初步学唱歌曲,并通过歌曲懂得在日常生活中 运用礼貌用语。由于本首歌曲较长,所以本课的难点是运动表演记忆法学唱歌词。为了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我作了如下准备:

1、经验的准备:平时经常使用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

2、物质的准备:情境表演、DV短片,摄像机、音乐磁带。

3、 空间的准备:情境剧场景布置(家、水桶)

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激励教学法这三种教学法和幼儿体验法、幼儿多感官参与法这两种学法,来达成我的活动目标。

在教学过程方面我设计了五大环节,分别是

1、观看DV短片,引出活动的主题

本环节我运用了电教手段拍摄幼儿在生活中的一些不良行为,一是贴近幼儿的生活,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二是幼儿观看之后,对幼儿有一种启迪作用,增强幼儿的明辨是非能力,同时也教育他们不要有这些不良的行为。

2、欣赏情境表演,学唱歌曲。

这首歌曲情节简单生动,故事内容完整,很适合排演情境表演。我通过让幼儿欣赏歌曲的前半段表演,加深幼儿对歌曲的理解。然后通过幼儿的猜测,锻炼幼儿遇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出后半段歌曲。利用这一方法,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3、角色表演唱。

分角色表演,更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表现欲。在孩子游玩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4、观看文明行为DV,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礼貌用语。

观看文明行为DV,与前面的录像相呼应,引导幼儿行动起来,做讲礼貌的好孩子。

5、一起宣誓,做文明好宝宝。

最后的宣誓是对这次活动的升华,教育幼儿不仅在活动中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宝宝,更要在将来的每一天都能成为真正的文明礼貌好宝宝。

以上这些是我本次说课的内容,恳请领导、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第二篇:大班音乐《小鱼的梦》说课稿

一、说教材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而寻找合适的歌曲教材是至关重要的。歌曲《小鱼的梦》就是一个适合幼儿学习的音乐教材。歌曲的内容生动优美,讲述小鱼游玩一天后,在星星照耀下的池塘里睡着了的美丽情景。歌曲旋律优美,音域也比较适合大班孩子来学习。同时歌曲中隐含着一定的教育价值,充分挖掘歌曲作品中促进幼儿知识经验及优良素质发展的核心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了解体会到相互关心,相互体贴的幸福感,比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基于上述原因,我设计了本次大班歌唱活动《小鱼的梦》。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表现能力,他们能较好的运用于语言与教师、同伴进行交流,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与体验。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现有的实际发展水平,结合教材内容,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个:

1.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学会歌曲。

2.创编部分图片,迁移使用图谱记忆歌词的方法对歌词进行创编。 3.在演唱歌曲中,体验互相关心、互相体贴的幸福感。

三、说重点难点

一个活动当中最能体现活动目标的部分便是活动的重难点部分,如果抓住重点就能使整个活动的进程有的放矢,并且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及顺序。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学会歌曲。活动难点是:创编部分图片,迁移使用图谱记忆歌词的方法对歌词进行创编。

四、活动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充分的课前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性。我准备了以下材料:

1.伴奏音乐,磁带、钢琴。

2.自制图谱《小鱼的梦》。其中歌曲的第五句“唔~唔~”和第八句“妈妈再亲它的嘴”。这两个地方留白,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进行绘画填空。

3.自制小鱼头饰若干,鱼妈妈头饰一个,星星宝宝头饰若干,风娃娃头饰等。 4.教师准备的各种小动物的图片和“妈妈”(草地妈妈、大海妈妈、天空妈妈、大树妈妈等)的图片。

五、说教法与学法

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要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音乐导入法、故事讲述法、图谱演示法、趣味游戏法、探索仿编等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再加上教师亲切自然的激励性语言、自由宽松的活动氛围等,让幼儿始终保持一种积极、轻松、愉快、自觉的状态参与到活动中。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操作法、游戏练习法、多种感官参与法等,在看一看、说一说、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想一想、画一画中来学唱歌曲。

六、教学过程

(一)、幼儿感受歌曲 1.幼儿欣赏歌曲旋律。

我会说: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音乐,我们来听一听。运用音乐导入法播放一段音乐让幼儿感受歌曲旋律,并用双手为旋律伴奏。

2.教师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我会说:这段音乐里还藏着一个很好听的故事呢!之后我会提问这个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小鱼、池塘妈妈、星星、珍珠被子等)。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引导幼儿提炼歌词内容。

运用了故事讲述法、提问法和讨论谈话法等教学法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的内容,是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因此提炼歌词内容。

(二)、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

教师:这么美的故事,我们还可以用歌曲唱出来呢,一起来听一听。我便范唱歌曲,由陆老师为我伴奏。

2.引导幼儿用填图的方法记忆歌词,并且学唱歌曲。

(1).教师出示有空缺的图谱, 我会用图谱演示法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图谱内容和刚才唱的歌有什么联系和刚才唱的歌有什么联系?“哦,是一样的,那我们试试看就用这种方式唱一唱歌曲”

(2)教师一边放慢速度演唱歌曲,一边指图,引导幼儿发现图谱中有几处是空白的比如第五句的“唔~唔”和第八句的“妈妈再亲它的嘴”并启发幼儿运用操作法根据歌词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将图谱补充完整。帮助幼儿加深对歌词的印象。

(3)教师引导幼儿看图谱完整的演唱歌曲。 3.根据歌曲进行角色扮演,深入体会歌曲情感。

老师为小朋友准备好了小鱼、星星、风儿、和小鱼妈妈的头饰,利用游戏法请小朋友们扮演他们,让下面的小朋友演唱歌曲,帮助幼儿深入体会歌曲的情感。

4.引导幼儿不看图谱演唱歌曲

我将图谱拿掉,支持鼓励他们不看图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引导幼儿创编部分歌词进行演唱。

教师运用提问法那小鱼做了这么甜美的梦,还有哪些小动物也在做梦呢?它们是在哪个妈妈怀里睡觉的呢?引导幼儿对歌曲进行创编。如:小兔是在草地妈妈的怀里睡觉了,那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小兔的梦。这一部分运用了探索仿编法引导幼儿创编歌曲。

七、活动延伸

继续进行创编和表演,也可以编成故事说给同伴听。

第三篇: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拨弦》说课稿

一、 说教材 设计意图: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向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是欣赏者,作为欣赏教材的音乐作品是欣赏对象,选择适合幼儿欣赏水平,有助于发展幼儿欣赏能力的教材是促进幼儿欣赏能力提高的关键之一。 我班幼儿已能把自己的经验与音乐结合,产生联想,体验音乐的情绪,而这些发展都以听为基础。大班幼儿听觉分化能力更精细,对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感知力逐渐增强,他们的发展方向是从音乐的表面深入其内部,听便音乐中有趣的变化,发展音乐感受力。基于以上对幼儿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分析,我选择了音乐作品《拨弦》。

该作品为德国作曲家德立勃所作舞剧中的一个片段,原为ABA结构。由于其A段是由小提琴用拨弦的方式演奏的,别具特色,加之旋律活泼,被称为“拨弦”,现在提供给幼儿的就是A段。该段又可分成四个大句,每个大句又可再分为小句,各小句一般都以带重音的跳音结束。其中的规律是:第一大句的第

1、

2、3小句有重音结束,第

二、四大句的第

1、

2、4小句有重音结束,第三大句只有两小句,它的第1小句有重音结束。本段音乐尤其能培养幼儿的听辨力。 我为该乐曲的欣赏编配了故事和游戏“聪明孩子和笨老狼”,目的在于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内驱力,萌发其感受和表现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这些是大班幼儿所需要的。

二、说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乐曲跳跃的性质,通过层层递进式的反复感知初步把握乐曲中的重音和乐句结构。

(2)启发幼儿尝试用个性化的动作或游戏结果表现对乐曲重音的感知。 (3)在游戏化的教学情境中,让幼儿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1、从音乐本身的角度分析,本首乐曲的教学价值就是让幼儿充分感知乐句中的重音,从而感知整首乐曲的特殊乐句结构,提高听辨能力。可以说化解了“重音“就化解了幼儿理解乐曲的障碍。

2、从幼儿的发展状况分析,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要让幼儿对乐曲有所感知、有所理解、有所想象、有所创造,首要的途径就是听,唯一可感知的就是各音乐要素的特征。虽然幼儿的现有水平已能区分音的重轻,但在本次活动中,要有从所有的跳音中感知带重音的跳音就有一定的挑战性。这就必须借助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手段方法来解决。我将运用反复欣赏感知与图示相结合、与操作参与相结合的方法,让幼儿逐步把握乐曲中的重音。

目标(2)的提出是为幼儿更好地、更丰富地表达自己对乐曲中重音的感受,也是艺术活动情感性的要求。

目标(3)具有整合性,因为紧张、兴奋而又冷静的情绪是一种积极情绪,也是活动主题带给人的情绪,可以让幼儿感知。

新《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所以,教学活动的过程必须注重幼儿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注重幼儿活动的过程。因此本次活动的设计遵循了儿童学习的心理过程,以聆听引导模仿,借模仿导致运用,以运用诱发创造。

三、说重难点 重点:感受乐曲跳跃的性质,感知初步把握乐曲中的重音和乐句结构。 难点:尝试用个性化的动作或游戏结果表现对乐曲重音的感知。

为了解决这个重难点,我以故事引入主题,借助故事中“狼”的形象来表现音乐的节奏旋律,用手指游戏来感知节奏和重音,激发幼儿的兴趣。结合图谱,让幼儿更直观的看出重音的间隔。

四、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学会看图谱以及图谱上所表现的各种符号。教师对乐曲的熟悉,根据乐谱画出节奏图谱,节奏图谱要能帮助幼儿感知,我用倾斜的脚印代表走路的狼,用相反方向的狼头表示狼回头看,即带重音的跳音。为给幼儿更明显的提示,我对表示音时值的横线也作了处理,用绿色表示可以走,红色表示停止动作,这是一种经验的迁移,也是对幼儿学习能力的尊重。

2、物质准备:音乐磁带、狼的头饰、配合故事内容的图片。

五、说活动过程

1、第一环节是情境激趣,初步感知。我用充满神秘感的故事为引子,一开始就为幼儿创设本次欣赏活动必须的良好气氛和乐于倾听的心情,同时解决音乐跳跃的性质问题,为进一步感知留悬念、作准备。

2、第二环节是理解内容,感知节奏与重音结束,分三个步骤。第一步,运用配图的演示将视听结合,让幼儿在观察中找到音乐进行和任务活动之间的规律。这个规律既是故事的悬念的答案,又是游戏的主要规则,更是音乐节奏的形象化表现,而且它来自于幼儿自己的感知实践,包含了形象感知、归纳内容等多元智能的培养。第二步,用形象的狼走和狼停下来回头看揭示节奏、重音及其特点,以提问:狼走的时候音乐是怎样的?狼回头看时音乐是怎样的?有什么不同?既而引入重音概念的方式引导并推进幼儿在音乐经验上的发展,让幼儿在反复感知乐句的过程中发现了音的力度不同。第三步,用手指游戏来感知节奏和重音,这既是对第二环节活动的总结,也是让幼儿体验探索发现艺术美的成功和乐趣,还是下面活动的难点分解。整个第二环节解决了句末重音这个难点。

3、第三环节是初步感知乐曲结构,是部分转向整体的过程。因为该段乐曲的结构规律不易为幼儿感知,所以只是初步感知。我将用“狼总是走一点儿就回头看吗?”自然地把幼儿的思绪和注意转移到全段乐曲的欣赏上来,并运用反复感知与图谱相结合的方法使全曲完整、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感知重音的间隔,了解乐句中有的地方没有句末重音,从而强化幼儿对重音的感知。然后用模声的方法让幼儿响应和表现全曲中的重音。

4、第四环节是充分感知,主要运用游戏帮助幼儿在动态中感知重音,表现乐曲结构。有了前三环节的铺垫,幼儿已产生了紧张、兴奋而又冷静的情绪,对句末重音和乐曲结构也有了一定认识,所以有游戏的基础,但他们在游戏中将脱离图谱的帮助,完全处于活动状态中,因此,对重音的把握,对情绪的控制都有了新的挑战。为此,我将安排两个层次的游戏帮助幼儿达到自主感知、自主游戏。第一层次是一般玩法的游戏,直接按照游戏方法进行,可以让幼儿再次感知句末重音,第二个层次是创造性的游戏,即在幼儿有一定水平的感知力后根据幼儿的反应,适时加入重音处造型、多个幼儿扮演狼等方式,既顺合幼儿的心理和活动的创新需要,也使本活动更有生命力。另外,整个游戏过程教师都将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参与到其中,发挥师幼互动、优化活动的作用。

5、延伸活动:继续让幼儿玩这个游戏,深入感知乐曲句末重音和特殊的结构。

六、说教法学法

1、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一下几种教法: ⑴情境教学法:这种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和场景,以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培养,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此活动,我使用故事引出话题,激发幼儿兴趣。

⑵图谱教学法:当幼儿初步感知了乐曲的节奏以及重音部分,再如图谱相结合,使全曲完整、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感知重音的间隔,了解乐句中有的地方没有句末重音,从而强化幼儿对重音的感知。

⑶提问法:适时的提问能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乐曲的节奏变化。 ⑷游戏法:以游戏的方式提高幼儿的兴趣,也可让幼儿更快、更好、更容易接受、巩固所要掌握的内容

2、学法:

⑴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想这次活动一定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印象,通过游戏,使每个幼儿都有实际的体验,获得新鲜感、成功感。

⑵多种感官参与法:活动中,我将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演一演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促幼儿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七、说亮点

1、纵观整个活动,始终以情境化的教学、游戏的方式,引领着幼儿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感知乐曲,体现着愉悦性、发展性。

2、横向分析各个环节,或给幼儿抛出问题,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或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层层递进,让幼儿在自身原有基础上进步和发展,体现了创造性和主动性。

3、剖析教学方法和手段,

二、

三、四环节中的手指游戏、模声和两个层次的游戏,都使幼儿从看和听的表面的活动转向了亲身的体验与感受,体现了操作性。

4、整个活动注重幼儿素质、能力和个性的培养,注重幼儿的主动活动,强调幼儿的活动过程,使幼儿在音乐的审美教育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与探索的乐趣,简单的技能和审美情趣,在与环境和教师的互动合作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思维主动感知、丰富经验和积极表现。

第四篇:大班音乐《打击乐--木瓜恰恰恰》说课稿

大班音乐《打击乐--木瓜恰恰恰》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木瓜恰恰恰》是一首改编歌曲,曲风来自印尼的热带雨林风情。旋律活泼流畅、节奏明快跳跃、段落清晰分明、意境优美,里面有很多幼儿喜欢的水果,具有较强感染力。本乐曲以AB两段构成,且分段鲜明,易于幼儿欣赏分辨,较适合以打击乐的形式来诠释对乐曲的表现。

2.随着大班幼儿对乐曲结构及对乐曲理解能力的提高,加上我班幼儿非常喜欢节奏表达方式,喜欢用各种乐器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有一定的演奏基础,因此以《木瓜恰恰恰》开展打击乐活动,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节奏活动带来的快乐,并提升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及和同伴间合作演奏的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

认知和能力目标:

1.能根据图谱和教师的暗示拍出相应的节奏,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木瓜恰恰恰》。

情感目标:

2.喜欢参加打击乐活动,感受和同伴合作演奏的快乐。

三、说重难点

重点:学习看图谱演奏乐器《木瓜恰恰恰》。

分析:图谱教学在打击乐中为幼儿带来直观形象的可视效果,幼儿通过观察图谱的、大小和颜色深浅不同来区分节奏型,乐曲间的相互配合以及相互合作的规律。大班初期可以在教师的提示下学习看图谱完整演奏较长的曲目。

难点:能看指挥进行分声部演奏,保持与集体的一致性。

分析:在打击乐中,除了自我感受、自我表达音乐的风格,分声部合作演奏是非常重要的,对幼儿的合作能力也有一定促进的作用。在器乐训练过程中,大家要保持一致,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注意倾听音乐和他人的演奏,并使自己的演奏与整体音响相协调。在打击乐演奏过程中学习看指挥,即努力使自己服从于整体音响形象。要使每个人演奏的音响服从于整体音响达到完善协调和一体的感觉,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四、说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木瓜恰恰恰》图谱一张、小铃、铃鼓、圆舞板若干。

2.知识经验准备:课前认识过木瓜。

3.场地准备:幼儿分成三大组,每组两个横排就坐。

五、说活动流程

欣赏音乐、自由动作——说说感受、了解乐曲风格——听音乐、看图谱、练习节奏——看指挥分声部打节奏——探索配器方案、看指挥乐器演奏

六、说活动具体过程

一、欣赏音乐、自由动作

1.直接引出

我带来一首好听的音乐,请大家欣赏,可以一边听一边用你喜欢的身体动作来表现好吗?

2. 幼儿自由动作。

师生一起随着《木瓜恰恰恰》的音乐动作一遍,可以用舞蹈动作表现也可以拍打身体的任何部位表现。

分析:活动一开始我选择让幼儿听着《木瓜恰恰恰》的歌曲:跳着欢快的舞蹈,让幼儿从中感受到乐曲明快的节奏,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二、交流感受,熟悉乐曲内容

1.熟悉乐曲的音乐风格

刚才的音乐听上去是怎么样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歌曲里反复出现一种好听的声音是什么?请幼儿拍手表示。教师小结乐曲的音乐风格。

2. 了解歌曲名称

请幼儿欣赏木瓜图片,引出乐曲名称《木瓜恰恰恰》

分析:通过交流感受、欣赏图片,帮助幼儿回忆整理乐曲的音乐风格,感受音乐的节奏特点,为接下去的打击乐中情感投入和打节奏做好准备。

三、听音乐、看图谱、练习节奏

1.看图谱,理解图谱,了解乐曲结构

看,这首《木瓜恰恰恰》有几段不同的音乐啊?图谱上有哪些水果呢?还有什么也用来表示节奏呢?恰恰恰是用什么水果表示的呢?练习恰恰恰。

2.点图谱,幼儿练习节奏三次

接下来,水果要和大家玩一个拍手游戏,当我点的快时,大家要拍得快,点得慢时,大家要拍的慢。

(1) 第一次教师清唱点谱,幼儿拍手

(2) 第二次听音乐点谱,幼儿拍手

(3) 第三次听音乐,一幼儿点谱,其他幼儿拍手

提示幼儿在拍到恰恰恰时可以用嘴巴念出来。

分析:这个主要环节是为目标1服务的。音乐活动除聆听感受之外,亲身实践更是诠释自己理解能力的最好体现。借助生动直观的图谱和教师的讲解,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了解乐曲的结构和相应的节奏,较快地掌握看图谱打出正确的节奏,并在念打“恰恰恰”的节奏时,感受到乐曲快慢节奏结合所带来的乐趣。

四、看指挥分声部打节奏

1.教师唱谱,幼儿看指挥完整拍节奏一次

下面我要来挑战一下你们,我来当指挥,看看你们这支小乐队能不能看着指挥马上拍出节奏。教师讲解看指挥拍节奏的要求。

2.听音乐,幼儿看指挥完整拍节奏一次。

分析:看教师指挥,分声部徒手练习,为接下去的乐器合作演奏作铺垫。这时要放慢乐曲的速度。练习时重点要求幼儿互相倾听、相互配合,提出明确要求:"请小朋友来看老师的指挥,指挥到你,你就来做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则要提高有意注意,保持自己的声部,并与其它声部协调一致。

五、探索配器方案、看指挥乐器演奏

1.出示乐器,共同探讨配器方案 共出示三种乐器:铃鼓、小铃、圆舞板。

我还带来了乐器为《木瓜恰恰恰》伴奏呢?看看都有哪些乐器呢?想一想,这几种水果分别可以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果篮可以用什么乐器来伴奏呢?最后的三个果篮和前面的果篮一样吗?为什么?请个别幼儿上来将乐器图片贴到相应的水果旁边。

2.听音乐,看教师指挥幼儿使用乐器完整演奏两遍

(1)完整演奏前请每种乐器练习乐句。如带飘带的果篮在用铃鼓演奏时应该怎样使用。

(2)第二遍完整表演幼儿互换乐器。

分析:这个环节我综合运用指挥法、练习法,通过以上多种演奏方式,复习巩固难点,在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培养幼儿的音乐理解力和表现力,感受到合作演奏的乐趣。

五、整理乐器结束

第五篇:大班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说课稿

一、 说教材

音乐欣赏这种借助旋律以诠释意境的艺术方式,必须通过静静地欣赏才能感受它特有的魅力,但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这一要求具有一定的难度。

本次音乐欣赏活动《狮王进行曲》是《动物狂欢节》中的一个片段,乐曲生动形象,为了使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刻的感受乐曲,活动设计时我巧妙地运用了故事贯穿全曲,并利用图谱、动作、合作游戏、打击乐器等让孩子们更形象的感知和表现音乐。使幼儿通过欣赏活动,感受乐曲的情绪,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幼儿体会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为此,我拟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2、活动目标 1)认知经验方面的目标: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和图譜提供的线索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

2)能力方面的目标:启发幼儿探索用简单的符号、动作、表情及嗓音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在游戏过程中,与同伴相互交流、相互配合的能力。

3)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让幼儿体验参与、创造和表演的快乐。

重点是:通过反复欣赏音乐,感知、理解乐曲的结构和它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内容。 难点是:探索用多种形式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4、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组织幼儿观看狮子王vcd,重点了解狮子的动作、声音及生活习性。 2)物质准备:录音带,录音机,投影仪, 自编故事,故事课件, 欣赏图谱,动物头饰。

3)环境的准备:我制作了森林幻灯片,利用投影仪让画面直接映在活动室的墙壁上,遮上窗帘,在周围摆上立体树木与花草,使整个活动室犹如美丽的大森林。

二、说教法

1、情境感染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给幼儿创设了森林的氛围,并引导幼儿扮演各种小动物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活动,使幼儿犹如身临其境,增强了幼儿的感知欲望。

2、图谱教学法

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来看,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图谱教学法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它以看形象的图案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由难变易。而幼儿在创编图形符号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也得到很好的发展。

3、听、视、动结合法

听,就是引导幼儿集中注意倾听;视,就是利用课件生动的画面帮助幼儿感受、理解、记住音乐;动,就是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进行游戏表演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印象。

三、说学法

随着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大班幼儿表现出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好学、好问、喜欢操作、乐于探索,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对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表现出兴趣。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多通道参与法

2、探索创造法

3、表演体验法

4、尝试法

这些方法贯穿并渗透于整个活动当中,能使幼儿得到不同的心理满足,体现了新《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说活动过程

活动分为四个部分:情境导入欣赏音乐游戏表演延伸巩固,这是一个层层深入的欣赏模式。

(一)设置情境,引起幼儿欣赏的兴趣。

《纲要》中指出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

这一部分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感染法。首先我让幼儿模仿小动物随音乐律动进入到我创设的森林环境中。同时我用语言把幼儿引入情境:小动物们,美丽的森林里充满着神秘,让我们进去一探究竟吧。进入到活动室后我用眼神和语言提示幼儿请你们找个舒服的地方坐下来吧。这句提示的作用在于提醒幼儿调整自己与他人的距离,同时请幼儿随地就坐还可以缩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给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

(二)完整欣赏,感知音乐。 这一部份包含了三个环节:

1、完整欣赏,初步了解乐曲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

1)我对孩子们说:在这黑洞洞的大森林里,居住着百兽之王,每当风吹树摇时,远处传来了什么声音?

接着播放录音《狮王进行曲》,让幼儿进行第一次完整欣赏。 2)欣赏完了以后我向幼儿发出启发性的提问:听了音乐后你有什么感受?允许幼儿自由发挥想象表述对作品的理解。

3)有的孩子说我听到狮子的叫声;有的孩子说我听到吹喇叭的声音;还有的孩子说,我听了想跳个舞&&这时,我对他们的回答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并引出活动课题: 你们真聪明,小耳朵真灵,这首音乐的名称就叫《狮王进行曲》,它里头还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从而激起幼儿的感知欲望。

第一次的完整欣赏没有借助其他的辅助手段而是让幼儿直接欣赏,那是因为儿童的艺术是儿童生命本能的自然突现。因此在欣赏中教师应尊重幼儿对作品的感觉和表述,而不是以自己的经验代替幼儿。

2、再次欣赏音乐,以故事和画面加深幼儿对乐曲的理解。

1)我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结合课件有表情地向幼儿讲述音乐故事。

2)随后,我向幼儿发出再现性提问:这个故事里有谁?故事里有哪些声音? 从幼儿的回答中我们得知故事中有吹号、狮王走、狮王吼叫、小动物为狮王表演等动作形象。 3)接着我启发幼儿创编这些形象的身体动作,通过动作的表演锻炼幼儿的类比联想能力。

3、启发幼儿探索用简单的符号制作图谱,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内容。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了图谱教学法,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获得对乐曲的经验。

1)第一步我请幼儿思考:你们能不能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表现吹号、狮王走、狮王吼叫及小动物为狮王表演的动作?启发幼儿想象并创造图形符号,以此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第二步我把幼儿创编讨论后选用的图形符号一一对应到相应的图画中去然后与幼儿随音乐共同制作图谱,通过图谱使音乐内容具体化。

皮亚杰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那么启发幼儿以图谱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就是让幼儿进行创新,赋予音乐作品更丰富的内涵。让幼儿在自我探索和尝试中突破难点。

(三) 尝试游戏表演,加深对音乐的记忆。

1、根据纲要精神我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根据音乐内容自愿担当角色表演,用不同艺术形[1][2]下一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的幼小衔接下一篇:幼儿园保育员考试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