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发展范文

2022-05-22

第一篇:丹阳市发展范文

丹阳市旅游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丹阳市旅游局 2011年4月15日

丹阳旅游业发展起步艰难,2001年11月才组建丹阳市旅游局。在“十五”期间是一片空白,并且全市上下对发展旅游的思想和认识极不统一。通过“十五”的积极努力、“十一五”的起步发展,全市共拥有旅游经营企业45家,其中A级景区6家、星级饭店9家、旅行社(含营业部)27家、省二星以上乡村旅游点3家。目前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四套班子领导发展旅游业思想认识高度统一,非常重视,全市旅游呈现全面发展、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截止 2010年年底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70亿元,旅游人次达375万人次,分别是“十五”期末的6倍、9倍。现就丹阳旅游经济发展情况及下一步发展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过去五年主要工作

过去五年全市上下对旅游业的发展思想认识还不是完全统一,市委、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也不够重视,发展旅游的条件是“几乎没有”,即几乎没有工作人员(连局长在内只有4人)、几乎没有办公条件(租了3间办公用房,没有一台电脑)、几乎没有工作经费、几乎没有旅游景区(只有3家旅行社和3家三星级以下饭店)。在这种情况下, 我局坚定旅游发展的信心不变,从基础工作抓起。

(一)抓思想认识的统一,确保形成共识。

早在上世纪末市政协就提出要发展旅游业,全市对丹阳“要不要发展旅游,能不能发展旅游”的观点也争论不休, 1 我局为了减少争论时间,一是采取从资源普查开始,系统性地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的普查,并组织多次召开地方名人、社会人士有关部门座谈会,邀请省市旅游局领导、专家来我市指导,赴周边地区学习考察,最后形成丹阳市旅游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呈送市四套班子全体领导审阅。二是邀请市人大、政协对旅游发展进行市内外调研,争取人大、政协向市委、政府进行呼吁。三是从景区发展开始,2003年我们从九里季子庙入手,开始筹建丹阳首家景区发展事宜,因季子庙当时是九里村筹集资金百余万元重建的供老百姓烧香的庙宇,我们首先做通村委一班人的思想工作,帮他们请来专家进行规划,帮他们筹集资金进行前期建设,帮他们开展2A级景区创建等工作,2005年九里景区规划获评审通过和政府批准,同年获国家2A级景区,并举办了首届季子文化旅游节活动,九里景区从此有了收门票游客,并以成培的人次增长,历史上的“上茅山、徊九里”线路得以恢复,圆了许多香客的心愿。通过以上工作,那些本来对丹阳旅游发展持不同意见的人开始默认,我们就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地展开工作。

(二)抓基础工作的到位,确保奠定基础。

我市旅游发展是一片空白,要做的事很多。一是从规划编制入手,确立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从2004年开始分别编制了九里、嘉山、文化科技产业园、中国(丹阳)眼镜城等几十个旅游规划。目前,丹阳所有涉旅项目在建设前都自觉地进行项目策划和规划。二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启动我市旅游发展,根据上级精神和周边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结合丹阳实际,我们积极调研起草了关于加快我市旅游发展的

2 相关政策性文件草案报市委、市政府研究。市委、政府十分重视,先后研究出台了《丹阳市旅游发展三年(2009-2011)行动计划》、《关于鼓励和扶持旅游发展的意见》、《丹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设立市级旅游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我市旅游发展的积极性。三是积极争取市委、政府对旅游业的投入。从2006-2007年的每年宣传经费10万元,到2008-2009年的每年80万到2010年120万,今年的500万,2009年市设立旅游业发展引导资金500万元,每年增幅20%,市财政“十一五”期间投入旅游景区的资金达到6亿元,“十一五”全市旅游业综合投入资金达到60亿元。工作人员由原来的4人到现在的18人,办公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三)抓关键措施的落实,确保顺利发展。

(1)抓发展目标确立。我们从 2007年开始就着眼于制定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从周边地区的调研和上级要求,制定了创优工作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听取汇报后,于2008年3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组长。通过“创优”工作的开展,明确了我市旅游工作的新目标,2009年在镇江市政府旅游三年行动纲要的基础上,结合丹阳实际,及时制定了《丹阳市旅游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我市旅游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措施。

(2)抓项目建设推进。首先要加快旅游重点项目的建设,根据市旅游总体规划和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要求,确立了我市近期旅游重点项目任务,重点推进九里风景

3 区、嘉山风景区等项目,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旅游景区的建设。从财力、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去年市政府成立了文化科技产业园建设专门班子,并投入3.6亿元建设了天地石刻园项目,该项目主体工程已经结束,正在进行场馆布臵和道路环境等基础建设。高星级宾馆建设步伐加快,2006年,金陵(丹阳)饭店成为我市首家4星级饭店,2008年新世纪国际大酒店又被批准4星级饭店;水中仙大酒店五星级标准改扩建工程全面结束,去年下半年已投入正式运行;香逸皇朝大酒店以“五星级”标准建设主体工程今年底可以完工。近年来,我市乡村旅游点建设步伐加快,我们积极主动地做好政策引导和业务指导工作,目前,有省2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点3家,3星标准在建乡村旅游点8家。

(3)抓宣传推介效果。早几年,我市旅游宣传经费紧张,我们把现有的经费用在刀口上,取得了最大的效果。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并与报纸、电视、网站等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推介工作。去年4月13日在上海举办了大型丹阳旅游推介会,上海市旅游局作为支持单位,局长道书明同志到会讲话。特别是2007年—2010年分别邀请央视一套《科技博览》栏目组、四套《走遍中国》栏目组、十套《百科探秘》栏目组来丹拍摄了十节专题节目,在央视作为一个县级市是拍摄最多的。同时邀请中国旅游报、扬子晚报、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等周边地区主流媒体来丹制作旅游节目进行宣传,常年与华东旅游报合作宣传。在沪宁高速公路丹阳和河阳出口处新建四块旅游高炮常年宣传丹阳旅游形象。2008年我们对“季子故里”、“梁武帝”商标在国家商标总局进行全方位45大类的注册。

4 (4)抓行业管理提升。每年年初,我们制定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多次邀请专家来我市讲座,从2003年至今已举办各类培训班18期,培训人员达1600余人次。对旅行社我们每年组织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业务检查,同时,建立健全旅游监督机制,规范旅行社旅游合同。积极组织指导旅行社开展各类创优评优活动,激励旅行社做大做强,提升服务质量。

(四)、目前存在问题

应该说我市旅游近几年来的发展是很快的,取得的成绩也较为明显,为我市旅游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厚实的思想、物质基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旅游业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旅游要素建设还不到位,旅游形象宣传还不够深入,旅游发展中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与人民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与先进地区相比、与旅游目的地城市标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一)发展目标:打造“江南水乡文化体验区”、“眼镜购物商务旅游区”、“水晶山齐梁文化旅游区”、九里季子吴文化旅游区”,将丹阳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以齐梁文化、江南水乡、低碳生态为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市旅游接待人数年均增长24%左右,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4%左右。到201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达到9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左右。打响“齐梁帝王故里、中国眼镜之都”城市品牌。

(二)主要措施:

1.完善规划体系,推动旅游业科学发展。

5 按照我市城乡一体化规划要求,我市旅游规划形成“一环两线两点五区”的旅游空间结构。“一环两线”指主要的旅游联系轴。“一环”由丹西公路和丹东公路组成,是“两点五区”的主要联系轴;“两线”是由大运河、丹金溧漕河组成的南北向水上联系轴和香草河、九曲河组成的东西向水上联系轴;“两点”是白龙寺、吴塘水库;“五区”是水晶山齐梁文化旅游区、季子庙吴文化旅游区、吴国城遗址文化旅游区、都市风情旅游区、滨江风貌美食旅游带。

2.突出品牌打造,推进重点旅游区建设。

(1)打造以中国眼镜城为核心的“眼镜购物商务旅游区”建设。立足眼镜城二期建设和区域大运河景观升级改造,不断提升游客接待功能、完善市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全力打造“世界第一视觉城池”。

(2)打造以水晶山齐梁文化为核心的“中华齐梁文化旅游区”建设。利用天地石刻园市场运营契机,加速区域内齐梁陵墓遗址公园、皇业寺、温泉度假酒店、嘉山风景区、管山旅游度假区和其它旅游设施建设,实现丹阳品牌旅游项目的不断扩大升级,全力打造“齐梁旅游第一品牌”。

(3)打造以“季子文化、吴文化”为核心的九里风景区建设。以季子庙为核心,形成弘扬季子精神,展示吴文化传统的文化旅游区。同时积极加强旅游接待设施建设,提升景观建设水平,全力打造“华夏吴氏第一祖地”。

(4)打造以都市风情旅游为核心的“江南水乡文化体验旅游区”建设。贯通内城河水上游览线路,保护开发西门历史文化街区和名人故居,恢复练湖,以练湖水为宝石,以内城河为项链,串联起丹阳古城美景,全力打造“城市即旅游、

6 旅游即城市”。

3.抢抓配套服务,提升旅游业综合效应。

到2015年全市星级饭店达20家,其中四星级以上饭店8家,星级饭店床位数达到3000个;按照市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重点建好丹东公路旅游环线建设和通往各景区的主干道,完善旅游线路道路标识系统;抢抓城际高铁、京沪高铁开通机遇,在城际站附近建设市旅游咨询集散中心和民航候机大楼;利用大运河“四改三”之契机,做好运河城市风光带文章,打造运河沿岸美食、休闲娱乐区;在做好眼镜购物游的同时深入开发丹阳黄酒、床上用品、医疗器械、农副产品等地方特色旅游商品;重视挖掘和包装丹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地方戏曲“丹剧”等的吸引力,开设文化剧场,培育“月光经济”,提高我市旅游的吸引力。

4.创新市场营销,扩大城市品牌知名度。坚持“立足沪宁、面向长三角”的市场营销战略。大力实施“区域联动、行业联合、企业联手、媒体联姻、电子联网”的大旅游宣传战略,唱响“齐梁帝王故里、中国眼镜之都”旅游品牌。一是致力“办节”。以节为媒、以节促旅,每年定期举办《中国丹阳旅游文化节》活动,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致力“造势”。加大旅游宣传促销投入,“十二五”期间要到长三角主要城市去举办丹阳旅游推介活动,注重加强与主流媒体和旅游专业媒体的协作联系,开展全方位、主体式宣传促销;三是致力“结盟”。加大与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的旅游局、旅行社、景区、媒体的结盟合作,实现资源互享、优势互补、游客互通、线路互接、不断完善和拓展客源市场。 5.强化市场监管,不断优化旅游环境。

7 6.注重人才引进,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7.坚持政府主导。调整成立以市主要领导任主任、相关部门参与的“丹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立“丹阳市旅游发展专家组”,成立市旅游发展总公司,负责对全市旅游景区(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开发建设和管理。被列入市重点旅游项目的,市委、市政府将成立以市领导挂帅的开发建设领导小组,落实开发建设主体和年度目标、任务,加大考核力度,确保建设进度。

三、对全市发展的建议

1.建议成立以市主要领导任主任、市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参与的“丹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立“丹阳市旅游发展专家组”;适时成立市旅游发展总公司。

2.制定和下发《丹阳市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3.加大旅游营销经费投入,做响丹阳旅游品牌

第二篇:揭阳市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揭阳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三大产业取得较大成就,然而其经济发展模式与宏观经济方面仍不容乐观,需要加快经济转型,拉动内需,完善经济管理规则与严格执法来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关键词:发展模式,宏观经济,经济转型,拉动内需,经济管理

引言:揭阳建市22年来,经济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对比广东总体水平,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仍有较大差距,揭阳经济的增长方式是怎样,未来的经济走势又如何,都是涉及经济发展问题。因此,全面了解揭阳经济发展状况,掌握其经济动态是相当重要的。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宏观经济稳步向好,第二产业强力支撑经济增长。

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672.75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4.2%,较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其中,第

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5.8

1、413.95和192.99亿元,分别增长4.0%、18.5%和8.9%。工业强力支撑经济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8.6%,拉动经济增长11.2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工业生产快速增长。

一是农业经济发展稳定。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2.17亿元,增长3.7%。其中,林业产值增长较快,实现产值8.70亿元,增长7.2%,超过农林牧渔业平均增速3.5个百分点。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5.81亿元,增长4.0%。

二是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26.16亿元,增长24.1%,增速较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

(三)投资需求增势明显,内外需求稳步增长。

一是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上半年,全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84亿元,增长106.%,增速较一季度提高4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75.83亿元,增长36.8%,增速较一季度提高6.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完成投资175.78亿元,增长38.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46.62亿元,增长23.2%,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0.1个百分点。

二是商贸市场持续兴旺。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66亿元,增长15.1%,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

三是对外经济稳步发展。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增长快速。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7063万美元,增长136.6%;全市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7319万美元,下降12.2%。外贸出口总值小幅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外贸出口20.8亿美元,增长0.9%。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揭阳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较好,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值得关注。

(一)工业持续快速增长难度大。目前我市工业经济运行面临两大困难:工业企业经营困难。在国际市场萧条、人工成本提高的环境下,企业赢利空间减小,经营难度不断加大。传统产业增长放缓。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占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65%左右,但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知名品牌较少,产能过剩现象突出。

(二)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上半年,全市亿元投资项目76个,仅占全部投资项目总量的5.3%,其中只有4个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入库统计,其他均为去年续建上报项目。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为48.32亿元,仅占投资总量的14.8%,落后全省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以上。

(三)房地产销售持续低迷。最近几年,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开发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有效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的新增长点。但近年来,在国家加强房地产调控、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下,我市房地产市场运行一直不理想。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7.68万平方米,下降48.0%,商品房销售面积呈现负增长运行态势。

(四)出口增速继续回落。今年以来,我市外贸出口增速总体呈现逐步回落态势,从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看, 1-2月、1-3月、1-4月、1-5月和1-6月的增速分别为37.5%、5.5%、

7.6% 、1.9%和0.9%,上半年,我市外贸出口总额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了17.3个百分点,出口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三,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基于以上问题,建议要加大后进地区工作力度,在“促转型、抓项目、拓市场、增效益”上下功夫。

(一)突出重点,确保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在国际市场萧条,外需增长乏力的背景下,积极引导重点企业(特别是重点纳税企业)通过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升生产效率,实现提速提质发展。在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建设的同时,继续优化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深挖传统产业潜力,努力培植我市传统工业发展新优势。

(二)加强督导,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项目是建设“粤东发展极”的地位所在、希望所在、实力所在。我市应建立完善“项目建设年”的监管和考核机制,确保在建项目能加快进度,力争早竣工、早见效;新上项目能抓紧落地,使项目早日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三)注重规范,积极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根据我市房地产市场需求情况,合理确定全市新建商品房住房总量,完善住房供应结构。一方面,关注房地产市场开发总量;另一方面,要对低收入人群提供居住保障,形成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公租房和廉租住房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让各种层次经济水平的群体都能找到适合自已的住房,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四)内拓外展,高度重视消费市场培育。当前,内外市场需求都出现了新情况,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主动开拓市场。一方面,继续做好“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这篇文章,积极开拓新的商业模式,特别是电子商务,拓展内需市场。另一方面,要把“拓市场、抓订单”作为稳定外贸增长的首要工作,努力稳住和扩大发达国家市场特别是欧盟的市场份额,大力开拓东盟、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积极推动企业参加境内外各类国际性展会,抢抓出口订单。

参考文献:

[1]揭阳统计信息网:2013年上半年揭阳经济运行情况分析(http:///Article/ShowInfo.asp?ID=6422)

[2]南方日报:大兴招商引资热潮 强势推进跨越发展(2013)

[3] 揭阳县域建设投资(2009)

()

第三篇:辽阳市钢铁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一、基本现状

辽阳市的钢铁产业有着20多年发展历史,经历了起步、发展和改造三个阶段。进入21世纪,我市按照国家、省关于整顿钢铁企业的有关要求,在关停取缔100多户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小轧、铸钢企业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向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钢铁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到2008年底,全市钢铁企业共有27户,其中,钢材加工企业16户,铸钢企业11户。主要产品有型材、异型材、锻铸件、板带材等,钢材及深加工产品总产量238万吨。

资源状况。我市铁矿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铁矿储量资源有26亿吨,每年可生产精矿粉1500万吨以上,同时,我市每年回收100-120万吨废钢铁,目前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废钢铁集散地。

产业基础。我市的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建筑用材、预应力钢绞线、异型材、特钢、螺旋、直缝钢管深加工等产品在国内外都有很强的竞争力。

人力资源。全市冶金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钢铁企业家,同时,拥有一大批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特别是鞍、本钢及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500多名专家和科技人员受聘于

我市企业,使全市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都有很大提高。我市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和积累,造就了大批民营企业家,同时也积累了较为雄厚的民间资本,这些民间资本投资灵活,效率较高,为我市钢铁工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我市钢铁工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企业规模小,能耗高,技术装备落后。大部分轧铸钢企业是横列式轧机,铸钢企业平均公称容积5吨以下,每吨钢材耗电都在900度左右,不符合目前国家规定的能耗标准。

改造升级步伐缓慢。我市大部分轧铸钢企业虽经过一定的改造,但仍存在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差等问题。大部分轧铸钢企业环保设施还不够完善。 产业结构布局也不尽合理。由于历史原因,原来我市钢铁企业发展缺乏科学规划指导,至使目前钢铁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布局也存在着合理规划等问题。

二、指导思想及发展思路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重组改造、技术升级、优化布局为重点,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不断推进全市的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我市区位和产业优势,利用我市铁

矿资源、废钢资源、鞍本钢原料资源,努力提高钢材加工度,与鞍本钢错位发展,重点发展管、板、带、材四大类产品,尤其是发展冷轧薄板、精品钢材等高附加值产品,管类产品要以新品开发为主、板类产品要以高科技产品为主、带钢类产品要以特、优产品为主、材类产品要以稀、缺产品为主。加速我市钢铁产业升级,提高综合竞争力。

三、规划目标

总量目标:我市将大幅度削减钢铁产能,大力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优势的钢铁深加工产品。到2010年,全市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企业总生产能力500万吨,全市建筑钢材生产能力100万吨;各种型材、异型材50万吨、特钢制品及锻铸件30万吨;板带材100万吨;管材150万吨。全市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54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05亿元,利税60亿元。

淘汰落后产能:按照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在2007年底全市关停取缔高耗能、高污染钢铁企业164户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的钢铁企业关停力度,到2011年,低档次建筑钢材比例将大幅减少。

优化产业布局:结合我市总体规划,把辽阳县、太子河区、宏伟区做为发展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业的重点。其中,辽阳县的向阳工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型钢、板材及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兴隆台、刘二堡工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建筑钢

材、锻铸件、特种钢及制品;太子河区祁家镇工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各种管材、精品板带材;辽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铝材精深加工产品。

降低钢铁企业的能耗:到2010年,每吨钢材加工耗电由2007年的900度下降到500度。全年节约用电10亿多度以上;二氧化硫排放由6900吨减少到4298吨,减排2601吨,削减率37.7%;烟粉尘排放由2006年的6200吨减少到3245吨,减排2954吨,削减率47.6%。

四、产业调整和振兴的重点

我市在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业方面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立足地方产业特色,与鞍、本钢等大型企业“错位”发展。

1、 调整钢铁产业结构。以大力发展钢铁深加工为主,提升钢铁企业的科技含量,由粗放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针对09年钢铁企业不景气,亏损、停产面积较大的有利时机,一是关停一批生产低档次建材企业。二是鼓励具有发展优势的企业兼并重组小的钢铁企业。三是支持企业新上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钢铁项目。四是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钢铁产品,鼓励企业投资技术含量高、品种稀缺的钢铁深加工项目。争取到2011年底,我市钢铁产业结构得到较大改变。

2、优化钢铁产业品种。针对我市钢铁产品少,科技含量不高的现状,发展技术含量高的钢铁产品。大力开发高强

建材、异型材、涂镀板等新品种,采用均质化冶炼、超纯合金、高精度轧制等先进技术。重点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种钢、合金钢、轻质板材、高强度预应力钢纹线和大型钢管等新产品。大力发展汽车用钢、特别行业用钢以及工业模具用钢,积极引导企业向大型铸件及锻材方向发展。

3、重点打造“三个”产业集群:工程用钢材产业集群。依托鞍、本钢热轧板卷、带材、高速线材等原料,重点支持辽宁北方冷弯型钢有限公司等20多户企业,大力发展钢铁精深加工产品,重点发展大口径冷弯型钢、异型钢、汽车小型钢、钢结构、钢绞线、各种锻铸件、高精度冷轧薄板、冷轧平板、冷轧中宽带钢、精品窄带钢、热镀铝锌板、彩涂板等精品板材。

建筑用钢材产业集群。对现有建筑用钢材生产企业,依托我市钢材及废钢资源优势,实施“四个一批”加速调整。即:关停取缔一批。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轧铸钢企业,关停10吨以下电炉铸钢企业、关停横列式轧钢企业、关停铸铁高炉。改造升级一批。对现有在质量、环保和产业政策等方面不适应国家政策要求的一批企业,积极引进高炉煤气余压发电、高炉富氧喷煤等国内节能减排新技术和新工艺,改造升级一批轧铸钢企业,使其达到质量、环保要求。联合重组一批。对已关停取缔的或不符合产业布局,但有投资欲望的一批企业,通过政府引导,进行联合重组,引导企业向国

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一批。对我市现有高加工度、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的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加强协调服务,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做大做强企业。

钢管加工产业集群。钢管产品向多品种、大口径螺旋、直缝方向发展。重点支持辽阳石油钢管厂、辽阳钢管有限公司等5户企业发展 UOE直缝焊管、中直缝焊管、大口径螺旋焊管、方矩形管等产品,螺旋、直缝钢管发展到150万吨。

五、钢铁企业发展建议

1、应制定鼓励钢铁企业产品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的优惠政策。鼓励钢铁及深加工企业技术升级,提升产品科技含量。鼓励钢铁企业购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进行产品升级。鼓励钢铁企业向装备制造业转型,充分利用金融危机时机,收购国外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鼓励铸造企业向高、精产品发展。对三年内改造升级的钢铁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和奖励。

2、应进一步加大鼓励企业出口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钢铁对外出口,充分利用我市钢铁建材出口优势,鼓励现有出口钢铁企业做大做强。支持现有企业与国外合作,生产出口国外急需、短缺品种。对出口超额完成的钢铁企业给予奖励,对新上钢铁项目且产品出口的企业给予贷款支持。对于填补国内空白的钢铁产品,将向国家和省申报支持资金。

第四篇:洛阳市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

洛阳历史文化厚重,山水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强力实施“旅游强市”战略,旅游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洛阳旅游业现状

(一)基本状况。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历史人文景观众多:龙门石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石刻艺术宝库,中国四大石窟和全省仅有的三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白马寺是佛教传入我国后兴办的第一座官办寺院。关林是国内唯一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建筑遗存。北部邙山遗存有东周以来诸朝皇陵为主的中国最大的古墓葬群和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馆。天子驾六博物馆、汉光武帝陵、龙马负图寺、千唐志斋、王铎故居、白居易墓、狄仁杰墓等众多文物遗址不胜枚举。沿洛河自东向西依次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和周王城五大都城遗址,史称“五都荟洛”。

洛阳山川秀美,自然景观独具特色,北有黄河及小浪底-西霞院风景区、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西有世界地质公园黛眉山和国家森林公园花果山、神灵寨;南有“北国第一溶洞”鸡冠洞和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龙峪湾、天池山,“北国水乡”重渡沟,以及木札岭、老君山、陆浑水库、伏牛山滑雪场等风景名胜。长达20多公里的洛浦公园宛如一幅丹青长卷镶嵌在城市中心。面积达3000多亩的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与城市周围的周山、龙门山、小浪底、上清宫等森林公园相互拱卫,构成了巨大的城市生态网络。

洛阳牡丹国色天香,名甲天下,现有各类牡丹观赏园11个,种植和观赏面积达到3万多亩。洛阳从1983年起,每年举办集旅游、文化、经贸活动于一体的牡丹花会,至今己历28届,是全国著名旅游节会活动之一。

近年来,我市着力抓好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旅游产业规模扩张、旅游经济效益提升工作,努力使旅游业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从政府主导向市场化运作、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2.27亿人次,年均增长20.96 %。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59.62万人次,年均增长19.43%;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25亿人次,年均增长20.97%;旅游总收入亿1114.4亿元,年均增长21.61%。2009年,我市旅游创汇1.17亿美元,年均增长21 %,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今年1—8月份,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4079.5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35%;旅游总收入202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接待入境游客31.32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3.97%;旅游创汇9044.34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7%;接待国内游客4104.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67%。国内旅游收入195.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5%。 1 旅游景区(点)接待游客3018.86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5.36%,旅游景区(点)门票收入5269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62%。

(二)产业规模。目前,全市共有旅行社95家,其中具备出境资质的旅行社10家,导游员3331人;星级饭店80家(其中待评13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9家,三星级32家;旅游景区(点)62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4家、3A级景区10家;旅游汽车公司6家,旅游车辆1800台;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301家,旅游商品39大类、2000多个品种;有龙门、小浪底西霞院、汉魏故城、隋唐遗址四个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和龙门、交通、航空、餐饮四个旅游集团;旅游专业村4个,特色旅游村镇29个;旅游直接从业人员7万人,间接从业人员36万人。

(三)重大旅游在建项目。

1.栾川生态旅游产业园区。总投资10亿元,包括伏牛山栾川游客服务中心项目、伏牛山世界地质广场项目、老君山景区深度开发项目、九龙山温泉深度开发项目、伏牛山滑雪场升级改造及室内滑雪项目等。

2.龙门文化旅游区修复改造提升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包括龙门石窟环境研究保护展示中心工程、园区规划编制和申请意大利贷款建设龙门石窟保护修复中心项目。

3.偃师玄奘故里文化旅游区扩建工程。总投资10亿元,包括休水河河道治理工程,停车场、玄奘故居、西行广场、玄奘寺建设工程,景区内部植物景观绿化工程,景区大门(含游客服务中心)工程,古村落改造工程,玄奘浮雕墙和地雕工程等。

4.嵩县白云山5A级景区提升工程,总投资1000万元。

5.嵩县天池山5A级景区提升改造工程。总投资1300万元,包括道路安保工程、飞来石步道改造、景区宾馆提升改造、旅游公厕提升改造、景区导示标识提升改造等工程。

6.嵩县白云山铜河换乘中心二期工程。总投资5500万元,包括职工食堂、宿舍楼、综合办公楼、司乘服务中心、广场绿化、美化、硬化、购物街等工程。

7.嵩县白河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工程。是省政府确定的伏牛山旅游开发重点项目,总投资4900万元,包括综合服务大楼、云龙雅居宾馆等项目。

8.新安县龙潭大峡谷5A级旅游区提升改造项目。总投资1.26亿元,包括道路工程、景观水系工程、休闲长廊及景区内服务区改造项目、休闲娱乐项目、标识系统及其它配套设施建设工程、专业拓展训练基地、停车场改造工程、污水处理厂、度假酒店区建设等。

9.新安县青要山旅游景区建设工程,总投资2亿元。

10.洛宁星级酒店建设项目。包括投资2亿元的4星级酒店希桥酒店和投资6000万元的4星级酒店紫竹大酒店。

11.西泰山景区提升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包括西泰山风情小镇拆迁、配套工程建设等。

12.恐龙遗址馆建设项目。总投资1.8亿元。以白垩纪恐龙化石为主题,融科普、娱乐、休闲为一体,包括恐龙游乐园、遗址馆、博物馆、服务中心等项目。

2 13. 洛阳市游客服务中心项目。总投资1.5亿元,在洛阳高铁龙门站建设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预订、投诉、票务代理、散客自助游、车辆协调和旅游推介等全方位综合型服务,让游客享受到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的高档次服务中心。

14.洛阳旅游观光巴士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开行通达洛阳市各主要旅游景区(点)、旅游购物市场、文化娱乐场所的旅游环线和旅游直通车,并逐步扩展到周边城市旅游景区(点)。

(四)主要旅游产品。近年来,我们加大旅游新产品开发力度,实现了四季有节会、四季看牡丹、四季能滑雪、四季泡温泉的旅游产品新格局。开发了“春有牡丹花会、夏有小浪底观瀑节、秋有河洛文化旅游节、冬有伏牛山滑雪节”的四季旅游节会产品。每年河洛文化旅游节,与北京、上海等城市共同举办世界风情大型巡游表演,邀请来自世界各国的众多文艺表演团体和数千名艺术家来洛表演,该活动已成为河洛文化旅游节的主要活动和特色旅游产品。

以神州牡丹园等重点牡丹园的四季牡丹观赏为卖点,推出四季牡丹旅游产品。围绕伏牛山滑雪场的高档次室内滑雪馆,推出四季滑雪旅游产品。依托龙门山温泉、栾川九龙山温泉等,推出四季温泉旅游产品。依托我市的牡丹画特色村、唐三彩特色村、青铜器特色村、黄河奇石特色村等特色旅游村镇开发特色生态游产品进展明显。围绕郑西高铁开通,打造了集历史文化游、牡丹赏花游、休闲度假游为一体的洛阳高铁旅游产品,叫响“乘高铁、游洛阳、赏牡丹、品杜康”旅游品牌。加上原有的以十三朝古都和龙门、关林、白马寺、天子驾六为主的历史文化游,以伏牛山生态度假区、黄河小浪底风景区为主的生态游,以十大厂矿和郊县农业观光园、农产品采摘节为主的工农业文化游,以洛浦公园,新区风貌,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周山等四大森林公园为主的都市风光游等产品,使得洛阳的旅游产品体系更加完善和丰富,能够适应不同群体游客和市场需求。

(五)市旅游部门基本情况。市旅游局机关下设办公室、行业管理科、市场开发科、计划财务科、人事教育科、信访科、监察室和机关党委,现有工作人员30人,其中局长1人,副局长4人,纪委书记1人,副科级以上干部10人。另有机关后勤服务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旅游监察大队、旅游培训中心、旅游年票管理办公室、假日旅游信息中心(旅游信息中心)6个二级机构,工作人员54人。

为加强对全市旅游工作的领导,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中共洛阳市委于1999年成立了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现任旅发委主任是市委副书记、市长郭洪昌,成员包括宣传部、团市委、发改、文化、宗教、旅游、文物、园林、交通、林业、水利等40个市直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旅发委办公室设在市旅游局。

二、近年来主要工作

(一)抓好旅游市场开发。一是做好宣传营销。加强主流媒体宣传。长年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旅游报、新浪网、通用旅游网等主流媒体高密度播放洛阳旅游形象和产品广告。旅游交易会促销。组团参加各类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宣传推介洛阳旅游产品。每年举办旅行商采购大会促销。2009年,邀请主要客源地旅行商1700家,集中考察我市及周边旅游产品和线路,签订向我市输送游客的组团意向突破1000万人次。制作洛 3 阳旅游宣传品。制作了包含中、英、日等八国语言的洛阳旅游宣传片光盘30万张,编印了《闻香识洛阳》、《丝路起点看洛阳》、《洛阳旅游指南》等宣传书籍30万册,洛阳旅游交通图50万份,各类洛阳旅游宣传折页、专项活动招贴画等100余万份。

二是推进区域旅游联合。联手江苏常熟、山东菏泽、四川彭州成立了中国牡丹行旅游合作联盟,共推“中国牡丹行”精品旅游线路,打造牡丹文化游品牌;与陇海兰新沿线25城市联合,共同打造丝绸之路旅游产品;与中原9城市合作打造中原城市群旅游共同体;与黄河沿线城市共同打造大黄河旅游联盟。

三是做好客源地市场开发。每年都组团赴北京及京津唐地区、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广深珠地区、郑西高铁沿线城市、本省周边及800公里半径以内城市特别是省会城市,开展有针对性旅游促销,走访当地旅行商并签订组团意向。

(二)编制各类旅游规划。先后编制了《洛阳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等10余部旅游规划,争取到 “十一五”国家安排编制4部大区域旅游规划中的《丝绸之路旅游区总体规划》和《中部地区旅游发展规划》将洛阳纳入其中。目前,正在修编《洛阳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十二五”洛阳旅游发展规划》、《洛阳旅游交通物流规划》、《洛阳大新区旅游规划》等单项规划。

(三)组建旅游集团,打造龙头企业。以整合优势旅游资源,打造旅游旗舰企业,提升洛阳旅游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为目标,以景区为核心组建了洛阳龙门旅游集团、以交通为核心组建了洛阳交通旅游集团、以酒店为核心组建了洛阳航空旅游集团、以餐饮为核心组建了洛阳餐饮旅游集团。

(四)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开通12301全国统一旅游公益热线,以人工应答为主,为中外游客提供各类旅游咨询服务。在全国首家推出旅游电子门票。河南移动用户通过手机积分、M值或者扣话费即可购买包含龙门石窟在内的我市20余家主要景区及牡丹观赏园电子门票。洛阳旅游网改版升级,实现打折门票查询,旅游线路查询、房价查询等实时信息发布和搜索功能。开通了英文、日文、韩文、法文、德文洛阳旅游网站。建设洛阳旅游体验网,运用交互式多媒体技术和三维立体动画等多种高端数字技术为中外游客提供网上游洛阳的独特体验。

(五)发行洛阳旅游年票。于2006年 7月1日面向全市市民正式发行洛阳旅游年票,共包含20个旅游景区,定价60元,可在一年内不限次数使用,使广大市民得到了实惠。目前共发行年票64万张,持年票进入景区游览的游客达400万人次,纳入年票的景区达到24个,全市年票发售点达140个。今年7月,济源市4A级景区王屋山风景区正式加入洛阳旅游年票。

(六)推动县域旅游发展。栾川县打造“绿色栾川·健康乐园”品牌,获得“中国旅游强县”和“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称号,发展农家宾馆经验由省旅游局向全省推广。嵩县率先在全省旅游行业制订并实施了《农家宾馆管理规范》,荣获“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称号。目前,我市共有栾川、嵩县和新安县获得“中国旅游强县”称号,是全国拥有旅游强县数量最多的城市,拥有偃师市缑氏镇唐僧寺村等10个省级“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重点旅游村。

4

(七)持续开展全市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邀请外省市旅游专家对我市旅游服务质量进行随机暗访,举办全市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服务质量和业务技能大奖赛,召开旅游管理与服务现场会,实行旅游业发展巡查督办周报制度,提升了全市旅游行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八)做好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龙门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修复改造提升工程项目、洛阳黄河小浪底西霞院生态休闲度假基础设施项目、洛阳玄奘故里旅游区扩建工程基础设施项目进入国家发改委项目库。借助旅游节会平台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工作,2009年全年共签约项目36个,约定项目投资额248亿元。今年上半年,组织参加郑州2010中国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大会,会上共签约旅游项目5个,总签约额达171.2亿元,占本次论坛总签约额的1/3以上,其中合同金额11.2亿元。

(九)加强与旅游院校合作。与中国旅游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人民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旅游学院紧密合作,围绕洛阳旅游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专业课题研究,以理论促实践,建设旅游教学实践基地,实现了合作共赢。

(十)转变机关职能。市旅游部门先后将旅行社门市部和二星级以下旅游饭店的审核、管理,旅游餐饮、商品等定点企业的审批、管理,辖区旅游市场管理、旅游安全等的管理权限下放到县(市)区旅游局和旅游协会,达到了权力下放、管理下移、扩大覆盖、加强服务的目的。成立了市旅游景区业协会、旅行社业协会、旅游星级饭店业协会、旅游车(船)业协会、旅游商品业协会等5个专业协会,发挥协会的行业自治、自律作用,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架起沟通桥梁。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洛阳旅游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旅游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旅游业发展氛围不浓。

全市上下对于发展旅游业的认识还不到位,没有把旅游业摆到应有位置和高度,全市全民发展旅游的合力还不够强,相关政策和措施还不到位,特别是没有出台扶持旅游产业的专项政策,旅游投入相对不足。

(二)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不顺。

我市旅游行业条块分割严重,各自为战,无序开发,没有将我市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进而扩展到市场优势,升华为产业优势,严重影响了洛阳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旅游工作覆盖面广,涉及文物、宗教、园林、林业、水利、文化、交通等众多部门,且分属于不同市领导主管,不少工作协调起来难度较大,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影响工作开展。旅游发展委员会由于职责不明晰,缺少约束力,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旅游景区体制、机制不活,我市的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和部分生态景区是财政供给事业单位,市场意识和新产品开发意识不强,服务意识低下,旅游市场占有率和发展后劲不足。

(三)旅游开发存在误区。

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造成我市在旅游开发中存在重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轻视旅游宣传营销,轻视旅游产品开发;重视外在形象建设,轻视旅游市场开发,轻视优化旅 5 游环境,轻视旅游管理的现象,没有按照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的要求来开发旅游资源,进而影响到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如我市花费巨资建设的定鼎门遗址、市博物馆新馆建成后,游客稀少,没有产生应有的效益。在城市建设开发中不注重游客需求,旅游基础设施和功能不完善,如缺少停车场和旅游公厕,旅游、交通等公共标识系统不完善等。

(四)历史文化产品开发不够。

相对于北京、西安、南京等同类型城市,我市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和产品转换力度远远不够,存在重保护轻开发,开发不系统,规模小,实力弱,吸引力不强等现象,与洛阳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地位不相称。

(五)旅游整体质量效益不高。

2009年,我市接待游客总量高于西安、烟台、青岛等国内主要旅游城市,与杭州相当,但旅游总收入却不到杭州的1/3;游客人均消费不足500元,郑州、威海、青岛、烟台等城市均是我们的2倍以上。2009年我市旅游业总收入约占GDP的12.5%,与南京、杭州等旅游城市20%左右的比重差距仍然较大。客源结构中入境游比重偏小,2009年我市每百名游客中境外游客还不到1人次,杭州、桂林、青岛等城市分别是我们的6.3倍、10.1倍、3.6倍。在旅游产业规模上,我市的旅游星级饭店、旅行社、导游人员等人数与主要旅游城市也有不小差距。

(六)部分旅游项目进展缓慢。

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我市部分旅游项目进展相对迟缓,存在项目已经签约的还没有落地,已经落地的资金没有到位影响开工,少数项目建设缓慢等情况,影响了全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洛阳旅游产品不能适应当前旅游市场需求。目前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需要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娱乐等多类型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产品,而我市的产品体系仍然以龙门、白马寺、关林等单纯观光型产品为主,属于旅游产品的初级阶段,不能满足中高端游客的需求。我市缺少夜间旅游产品,仅有的音乐喷泉表演仅在节假日和有重要贵宾时开放,不能定期为外地游客表演,文化娱乐项目缺乏,没有市场化运作的旅游演艺节目,游客来了留不住,留下了又缺少能让游客消费的项目。商务会展活动开发不够,商务游客比例低。生态游产品虽然很红火,但是种类单一,养生游、探险游、体验游等高端产品还相对缺乏。虽然开发有温泉度假区,但是规模较小,还不成气候。缺少特色化、便携化的旅游商品,价格高,制约了旅游购物消费增长。

二是交通瓶颈制约明显。突出表现在航线、航班少,没有国际航线;列车始发车少,软卧严重不足,制约了我市高端游客、商务游客、远程游客、境外游客的增加。

三是整个旅游队伍的素质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求。突出表现在:观念落后,作风不过硬,事业心、责任心不强,管理服务水平低,发展速度不快。

四、近期工作及下步打算 近期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办好河洛文化旅游节主要旅游活动。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确保世界风情巡 6 游活动较往年有新提升、有新亮点,成为我市又一旅游名片。组织好旅行商采购大会,向与会旅行商推出我市旅游产品,签订更多组团协议,为2011年旅游市场开发打好基础。办好河南省第二届旅游商品交易会暨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提省我市旅游商品研发水平,进一步开拓市场。

(二)做好受灾景区灾后重建工作。向省、市汇报受“7.24”特大暴雨袭击的景区受灾情况,积极争取上级援助。做好受灾景区重建规划,组织受灾景区想方设法开展生产自救,早日恢复正常营业。

(三)做好入境航线工作。积极向市政府汇报航线工作,争取相关扶持政策,积极联系航空公司和旅行商,争取我市入境航线实现突破,确保我市一类航空口岸资格,推动入境游增长。

(四)抓好旅游规划工作。做好《洛阳旅游产业规划》修编和《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旅游交通物流规划》等各项规划编制工作,定稿后送市评委会审议。

(五)提高旅游信息化建设水平。建设提升洛阳旅游体验网,加快建设洛阳无线旅游平台,实现洛阳旅游WAP网站、手机看牡丹、电子门票、手机旅游信息查询等功能全覆盖。

(六)抓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深入开展“2010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以游客满意度为基准,全面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针对游客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组织开展全市旅游服务质量专项治理和检查活动。对全市现有旅游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强化培训。加强联合执法,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治理专项活动,推动我市旅游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七)抓好2011年旅游宣传营销准备工作。一是做好央视2011年旅游宣传广告投标准备工作,二是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客源城市旅行商,签订2011年旅游组团合同。

今后以将洛阳打造成区域旅游中心城市和国际最佳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以旅游业发展为龙头,带动全市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提高旅游运行效益和质量。大力推进洛阳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会展等复合型旅游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规模、质量、效益型转变,延长游客在洛停留时间,增加游客人均消费,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提高旅游整体效益。

(二)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洛阳市游客服务中心,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游客集散服务网络。开行通达洛阳市各主要旅游景区(点)、旅游购物市场和文化娱乐场所的旅游观光巴士。重点推进龙门文化产业园区国债项目、玄奘故里旅游区、伏牛山白河游客服务中心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缩小我市与旅游发达城市之间的差距。

(三)不断完善城市旅游功能。着力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按照“吸引游客、方便游客、服务游客”的标准,进一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和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加快航空、铁路、公路、客运码头、城市公交、出租车、长途客运等交通环境建设,优化、美化城市综合环境,完善城市旅游标识系统,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 7 水平,提升居民文明素质,树立鲜明的城市旅游形象,提升洛阳的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

(四)推进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积极申报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和全国文物旅游示范区,努力将龙门、西霞院、汉魏故城、隋唐城遗址等四大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及栾川旅游产业集聚区培育成为省级旅游产业集聚区,引导各种旅游要素向园区集聚,着力打造功能完善、要素齐全、服务优质、效益良好的精品旅游文化经济区。将鸡冠洞、老君山、白云山、神灵寨等景区培育成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将伏牛山滑雪度假区、重渡沟、养子沟、西泰山、龙潭峡等景区培育成为国家级旅游扶贫试验区;将我市4A级以上景区培育成为国家级国民旅游示范区。

(五)做好旅游招商引资工作。做好嵩县陆浑度假区综合开发项目、洛阳市栾川县蝴蝶谷休闲度假庄园项目、洛阳市龙门站米兰旅游集散中心及配套五星级酒店建设、洛阳河洛文化产业园-神龙苑旅游开发项目、黄河西霞院旅游区(吉利区)整体开发项目、偃师市玄奘文化产业园区玄奘修学院建设项目、洛阳西马沟农业旅游观光生态园、中国(洛阳)春华秋实生态酒店(二期)、马兰河漂流项目、龙门西山温泉度假村项目、洛阳古城一日游项目等旅游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和资金到位工作,完善项目前期手续,能开工的抓紧开工建设。

(六)着力发展生态旅游。以“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为载体,做好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工作。引导有关县(市)区对列入省“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的特色旅游村镇抓好长期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深挖特色旅游村镇文化内涵,突出鲜明特色和差异化,走品牌化发展道路;抓好特色村镇延伸拓展,吸纳周边村镇农村劳动力,带动周边村镇脱贫致富。

(七)加快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加强旅游与节会、商务、会展、体育、娱乐业的结合,大力发展节会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体育赛事旅游等旅游新产品。加强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打造精品文化旅游演艺项目。加强旅游与文物融合,按照“使地下的文物走上来,书本上的文物走出来,古代的文物活起来”和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把洛阳丰富的文物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为洛阳旅游和经济发展服务。积极探索发展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的交叉产业。

(八)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制定洛阳旅游商品产业扶持政策,加大对开发牡丹、青铜器、唐三彩等洛阳特色旅游商品的扶持力度,鼓励引导旅游商品企业积极开发特色突出、便于携带的优质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定期在牡丹花会、河洛文化旅游节期间举办旅游商品展销会和旅游商品设计大赛,策划举办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

五、几点建议

一是召开高规格的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出席并做重要指示,对旅游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进一步提高全市上下对旅游业的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合力。

二是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导,打破旅游管理政出多门的现有格局,探索整合文物、旅游、园林、林业等部门涉及旅游的管理职能,改变旅发委有名无实的现状,明确职责,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形成全市旅游工作一盘棋。如果条件暂不具备,可将 8 旅游工作相关部门相对集中地划归一位市领导主管,以便加强协调。

三是出台旅游发展扶持政策,加大旅游投入,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将旅游业发展目标任务列入县(市)区和相关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考核,除常规指标外,还要增加旅游景区的门票收入,旅游星级饭店的客房出租率,旅行社组织的来洛旅游团队,旅游包机、大巴和专列等旅游企业考核指标,由市绩效考核部门、市旅游部门统一评价、考核,实施奖惩,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五篇:莱阳市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查

一、我市设施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市设施农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在龙大、吉龙、鲁花等龙头蔬菜加工企业的带动下,莱阳市已成为全国蔬菜生产加工大市,蔬菜、大樱桃、养鸡、草莓等设施农业生产等都各具特色。

目前我市共有蔬菜日光温室10000个,塑料大棚10000个,塑料拱棚70000个;大樱桃塑料连栋温室20个;各类养鸡塑料大棚5000余个;草莓塑料连栋温室30个,塑料拱棚30000个。并配套了各种形式的电动卷帘机达4000多台,田园管理机达100多台,温室机械土地耕翻达80%以上,节水滴灌设备达3000多套,二氧化碳发生器达1000多套,植保机械达100000 多台(套)。我市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正在为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主要类型

我市的设施农业以设园艺为主,设施养殖相对较少。

(一)设施园艺方面以种植蔬菜为主,少量种植果树、草莓等。设施园艺生产是通过人为有效的调控果蔬生长环境(温度、湿度、水份、肥料等),达到果蔬生长的最佳理想状态,满足果蔬不同生长阶段的要求,并能有力地改善生产条件,实现人们所需的目的(如: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控制果蔬成熟期等)等优点。其缺点是: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

在我市的设施园艺生产中,蔬菜主要以种植黄瓜、芹菜、芸豆、西红柿,辣椒等,林果主要以种植大樱桃和草莓等,设施园艺生产可分为塑料拱棚、塑料大棚、冬暖式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四种模式的园艺生产。

①塑料大棚:根据地块大小和种植菜品种的不同大小也不同,一般宽9—12米,长50—80米不等。因为塑料大拱棚的蓄热保温性能较差,所以一般在初春和初冬季节种植对温度要求不高的蔬菜,如:芹菜、小油菜、菠菜、菜花、洋香瓜、西瓜等。

②塑料拱棚:这种拱棚与塑料大棚基本相同,只是面积较少,一般宽约7—9米,长约50—70米,其管理方式和种植方法也基本与塑料大棚类似。

③冬暖式日光温室:这种温室大部分在600-1200平方米(宽约10—12米、长约60—120米),后坡墙厚度大,底部3.5米左右,顶部1米左右,这种温室蓄热保温性能好,深冬季节的覆盖物一般是一层5—8厘米草帘,适宜深冬季节种植各种喜温作物,如黄瓜、茄子、辣椒等蔬菜的栽培。

④连栋温室:一般在2000—4000平方米,各种调控设施(暖气、喷灌设施、补光等)比较齐全,这种温室投资较大,一般都用作种苗培育,大樱桃和草莓栽培等高效农业种植。在设施应用方面,根据各方面的条件不同,应用的种类和数量也不相同,在我市的设施

园艺生产中,所应用的设施主要包括:田园管理机、电动卷帘机、节水滴灌设备、小型电动喷粉器、二氧化碳发生器、遮阳网、防虫网等,上述设施一般应用在冬暖式日光温室的园艺生产上。

经营形式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少量采用公司与农户签订种植购销合同的方式(这种购销合同多限制在某一种果蔬的一个收获期)。

(二)设施养殖主要以养鸡、养猪为主。设施养殖的主要形式以塑料大棚居多。我市现有养殖用塑料大棚 5000余个,其中绝大部分以养鸡为主,每年可出栏鸡1500万只左右。从业人员25000余人。

三、投入构成和经营状况

(一)投入构成。无论是园艺设施还是养殖设施除连栋温室外都是农民个体投入。而建造连栋温室的投入主要分三种型式:一是有限公司集体投入(兼示范园作用的有部分政府投资);二是农民合伙集资投入;三是农民个体投入。

(二)经营情况。设施农业的经营情况绝大部分是好的,设施情况不同,种植或养殖的品种也不同,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自然也不一样。设施园艺业每年年产值可达1.5亿元。设施养殖业年产值可达5亿元。

四、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我市设施农业发展起步较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农民不认识到认识也是经历了曲折过程,为尽快发展设施农业,我市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树典型,搞好示范推广。树立良好的典型,让广大菜农看的见、摸的着,有非常直观的认识,为他们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2、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举办各种形式的设施农业培训班,使广大农民掌握有关的技术知识。

3、每年我市将设施农业的发展任务指标分解到各乡镇,各乡镇再细化到各村,年底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把设施农业的发展情况列入镇街政府年终考核的重要目标,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奖惩政策,根据任务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奖惩兑现。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的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科技含量低,虽然在种子、肥料方面政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生产、管理等各环节仍然主要依靠手工作业,机械化程度还很低,因此,提高设施农业机械化程度,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是当前广大农民所迫切需求的。二是要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生产绿色无公害产品的意识。相关科研部门要尽快研制出效果好、残留低的高效低毒农药,适应人们对食品的新要求。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农民的知识更新培训,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设施农业的新知识和市场的新需求等,帮助他们生产出市场需求、效益可观的农产品。

六、设施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整体推进。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设施农业发展规划,

充分考虑农民的经济水平和自然条件,突出特色,切忌脱离实际、贪大求洋、盲目发展。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这项工作作为目标责任制的重要指标进行考核,层层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设多元化经营机制。要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和社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特别是要建设水平较先进的设施农业示范基地。一是鼓励农民投入。农民作为散兵作战的中小投入者,资金缺乏,技术落后,信息闭塞,所经营的农业设施结构简单,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设施产品质量较差,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要从政策上鼓励他们,技术上帮助他们,为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服务,保护和培育好各类市场。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和鼓励社会团体投资兴办设施农业。要制定一套完整的保障机制,以帮助农户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设施农业科技管理水平。农机部门要经常举办专题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现场指导,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技术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要注重考察研究,搞好设施农业项目管理,把各级政府安排的设施农业项目管理好、实施好。

4、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搞好示范基地建设。要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走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子,采用先进的设施农业生产方式、技术,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加速设施农业向生产工厂化、水利微灌化、耕作机械化、管理微机化的方向发展,巩固建设已有设施农业发展示范区,积极申报省、市级设施农业工程示范项目,形成自己的机械化设施技术管理体系。

5、搞好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实现设施机械与栽培技术配套。按照因地制宜有选择发展的路子,重点改造设施种植的塑料土大棚,注重发展高档次的无立柱大棚、温室。在此基础上,积极引进、示范、推广大棚适用的机械化技术和机具,主要做好耕整地机械、电动卷帘机械、气肥增施机械、微滴灌设施技术的推广应用,抓住设施农业发展方向,做好典型示范,实现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做好技术指导,规划服务,不断提高设施农业机械发展的档次和水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读师德心语范文下一篇:打油诗搞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