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雷锋精神的大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培育研究

2023-01-04

当代的大学生党员作为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承担者, 加强对他们的责任意识培育, 既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如何找到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党员责任意识的培育途径, 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代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知情况

雷锋精神作为一种道德范式,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但是, 随着价值观念的日益多元化, 雷锋精神正在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为详细了解新时期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知情况, 笔者在2015 年3 月对辽宁省的三所高校进行了书面形式的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总计发放600 份调查问卷, 收回有效问卷521 份。问卷对各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随机抽取, 其中一年级学生251 人, 占48. 2% , 二年级学生163 人, 占所有受访者31. 3% ; 三年级学生为90 人, 所占比例为17. 3% ; 四年级学生17 人, 所占比例为3. 2% 。调查结果如下:

在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方面, 当代大学生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方面, 在雷锋精神是否过时这个问题上, 大部分同学持肯定态度, 认为雷锋精神没有过时, 且64. 3% 的同学表示“从没质疑”过雷锋精神; 另一方面, 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认为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没有必要学习雷锋, 甚至认为我们今天仍旧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的原因是政治的需要。

在关于践行雷锋精神的方式中, 学生对雷锋精神的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很认同, 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雷锋的相关活动。但是由于目前高校开展的学雷锋相关活动比较少, 且开展活动的方式渠道单一, 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 大学生对此比较反感。

二、雷锋精神对大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培育的德育价值

“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 过去具有、现在仍然具有重大价值和时代意义。”[1]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 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2], 这些都是对大学生党员进行责任意识培育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 具有极其重要的德育价值。

目标引领。雷锋精神既体现了当代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 又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认同的价值向导。将雷锋精神与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教育有机统一起来, 可以发挥雷锋精神的目标引导价值, 对于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和责任意识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行为示范。雷锋本身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他所做的事也是极其平凡、极其普通的事, 并不需要付出流血和牺牲的代价, 甚至可以说是一次又一次的“举手之劳”。但在一次次现实和具体的行动中却蕴藏着最高层次的道德标准, 雷锋精神作为一种现实的行为典范, 他的群众性、实践性、开放性、朴素性, 对大学生党员更具示范作用。

道德约束。2013 年, 习近平在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辽宁代表团审议时, 指出雷锋身上具有“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3], 雷锋精神体现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 他不仅关注人的内省和自励, 有着正确的是非观念, 而且重视道德践履, 具有极强的道德选择能力。雷锋精神所体现的责任意识, 对于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培育具有永恒的德育价值。

三、大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培育的对策探析

( 一) 健全大学生党员责任意识的教育机制

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而机制建设具有长期性、根本性、全局性, 因而必须尽快建立、逐步完善大学生党员责任意识的教育机制。

首先, 建立健全领导体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 “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4]高校要把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教育工作纳入到工作计划和议事日程之中, 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应明确职责, 分工负责, 齐抓共管。其次, 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责任意识教育的运行机制。各院系要从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 结合大学生党员的成长规律和特点, 制定大学生党员责任意识教育的具体实施规划、细则和方案, 建立起全员参与的大学生党员责任意识教育的运行机制。最后, 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责任意识教育成效的评估机制。建立以弘扬和培育大学生党员责任意识为主要内容的评估体系, 制定出具体的量化管理细则和评估指标, 使大学生党员责任意识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长效持续。

( 二) 以雷锋精神强化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

大学生党员具有双重身份, 他们既是学生, 同时又是党员, 而责任意识是大学生党员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他们不但要有在各方面做好榜样和示范的自我责任意识, 还要有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身边责任意识。而雷锋精神无论是从人生追求、政治觉悟, 还是在意志品质、工作态度等方面, 都是能得到全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取向。因此, 以雷锋精神为引领, 可以更好地将责任意识内化为大学生党员的自身素质和自觉行动。

( 三)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育人效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创新思路、改革内容、拓宽手段, 深入挖掘责任意识教育的题材, 有意识地培育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例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可以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国史、国情教育, 培养他们深厚的民族情感, 从而激发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的责任意识。

摘要:大学生党员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未来建设者和接班者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 随着学生党员数量的不断增长, 其责任意识淡化的现状日益严重。而雷锋精神作为一种道德范式, 对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培育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

关键词:雷锋精神,大学生党员,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 http://www.gov.cn/jrzg/2012-03/02/content_2081558.htm.

[3] 廖言.为梦想铸魂[N].人民日报, 2013-3-8.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2004-8-2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分析论文下一篇:我国城镇福利依赖实证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