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案

2023-04-03

教案是一种相对程式化的教学设计方案,体现了设计者精心预设的较为完美的活动流程。教案是开展教学的凭证,教案设计是否符合学情,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效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平均数

第八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 90、第 91页的内容及第 92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 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 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 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移多补少” “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

一、情境导入 ,引入新课

师 :我们班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成立了几个兴趣小组:有环保小组、体育小组还 有美术小组等。这是我们班环保小分队的队员们在利用课余时间收集饮料瓶,下面我们一起 看一下他们在上周的表现怎么样?

二、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

1、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 90页例 1情境图 ) 师:这是环保小分队的同学们收集饮料瓶的统计情况和他们提出的问题,借助刚才的视频和 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信息和问题) 师:那么你能解决“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饮料瓶?”这个问题吗?每人都有这个图,请同 学们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小组交流你的想法。 (预设:两种方法。 ) 师:这个小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饮料瓶?(13个) 师:大家都同意这个算法吗? 13是怎么来的? (1) “移多补少”的方法。 指名学生说自己用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口述和学生动手操作,用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师:这种方法对吗?为什么要把小红的一个给小兰,把小明的两个给小亮?(为了使他们每 个人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指名学生试着回答总结) 师:像这样把多的饮料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饮料瓶的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 “移多补少” , (板书移多补法)这里平均每人收集了 13个,这个“ 13”是他们真实收集到的 饮料瓶吗?(不是)而是 4个人的总体水平。 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学生口述算理并说算式,老师板书。

师:像这样先合并然后再平均分的方法同叫“先合后分法。 ”

无论是通过移多补少还是先合后分, 其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使原来几个不同的数变得同样多, 这样得到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13就是这 4个数的平均数,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内容。 (板书课题:平均数) 它引导学生利用“移多补少”或“平均分的意义”理解,平均数并不是每个学生收集到瓶子 的实际数量,而是“相当于”把 4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总数平均分成 4份得到数,可能同学 们收集到的比这个数量小,也可能比这个数量大。平均数是为了代表这组数据的总体水平而 创造出来的一个“虚拟”的数。

2、内化拓展、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体育小组的活动 (课件出示照片和 91页例 2情景图 ------踢毽比赛) 对于比赛,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哪个队赢)那就是想知道哪个队的成绩好?现在老师让你 们当裁判,一定要公平公正地裁决。 (1)出示表一:(男女生各一名同学) 师:如果你是裁判,你认为哪个队赢?你是怎么知道的? (19>17) (2)出示表二:(男女生各加入三名同学) 师:现在哪个队赢了?你怎么知道?(指名学生说是通过计算总成绩知道的)现在男生算你 们队的成绩,女生算你们队的成绩。 通过计算得出:68<76(女生队获胜) 引导学生体会,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可以用求总数的方法比较输赢。也可以求平均数的方 法。

男生:68÷4=17(个) 女生:76÷4=19(个) 17<19 (3)出示表三:(男生加入一名同学) 师:看来女生队暂时领先,男生队还有一名队员要加入进来,请各位裁判独立思考后给出最 终的裁定?并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比总数男生对获胜,比平均数合理。 师:怎样列式解答呢? (学生口述,老师板书) 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18+17)÷5

(18+20+19+19)÷4 =85÷5

=76÷4 =17(个)

=19(个) 17<19 答:女生队的成绩好些。

三、探究结果 ,回顾小结

1、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师: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什么?(预设:平均数)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样的数?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求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 ) ①当个数不同,用总数量比较结果时有失公平,可以用两组数据的平均数来比较。 ②平均数能较好的反应出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③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 .

2、回顾求平均数的方法。 ①把多的瓶子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 ②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法求平均数时,平均数 =总数量÷总份数

四、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做一做(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

,并指名学生板演并说方法。

2、判一判(课件出示) 指名学生读题,独立思考后判断并说理由。

3、说一说(课件出示) 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

五、实践作业、课后延伸

参照十岁儿童身高正常, 测量本班同学的身高, 判断一下同学们的身高是否正常。 140cm 女生:141cm) 板书设计: 平 均 数

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方法 :移少补多(有局限) 找基数,分多余数 总数÷份数 =平均数

特点:最大值﹥平均数﹥最小值 平均数≠实际数。

第二篇: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平均数》教学设计

市育英小学

2019年1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平均数》教学设计

市育英小学

俊玲

学习内容:教科书第

49、50页的内容,练一练、练习八

1、4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2.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

一、自学展示

1、出示例3主题图。

谈话:四年级第一小组的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你想了解他们的比赛情况吗?

出示:男女套圈成绩统计图,你认为男生套的准一些,还是女生套的准一些?你是怎样比出来的?

2、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成果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提前使用学习单预习以后所填的自己的比较方法)

3、学生讨论后,集体组织交流,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以下几种方法,明确: ①比较每个组的最好成绩,只反映了小组里某个人的套圈成绩,不能反映整个小组套圈成绩的总体水平。

②由于男、女生人数不相等,比套中的总个数也不能反映小组套圈成绩总体水平。

③比较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比较合理。

4、揭示课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人们经常用平均数来表示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像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要看哪个小组套得准一些,可以比较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也就是男、女生套中个数的平均数。 (得到结论,并填到学习单上。)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

二、合作探究

1、求男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学生使用学习单,交流已填好的自己的方法。)

学生活动后,指名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介绍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并组织讲评。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方法:

(1)移多补少的方法——利用统计图说明把多的移给少的,使4人比赛成绩相等的过程,得到平均每人套中7个。

谈话: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移给少的(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板书:移多补少),求出了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这里的7表示什么?

让学生说说7表示什么?指出7是

6、

9、

7、6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追问: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是表示每个男生都套中了7个吗? (2)先求和后平均的方法——先求男生套圈的总成绩,再算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提问:求平均每人套中个数的平均数,要先求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先求和再平均分。

比较: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了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请大家比较这两种方法,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男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表示男生套圈成绩的总体水平,求一组

数据的平均数,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也可以用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计算。(得出结论,填到学习单上。)

2、 求女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

看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谈话:我们再来看看女生的套圈成绩,你能估计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吗?

追问:女生套中的平均数,可能大于10个吗?可能小于4个吗?为什么?(在交流中体会平均数一定介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特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平均数的感知,同时渗透了估计平均数的方法)

谈话:怎样求出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平均数呢 ?先自己试一试,小组交流自己在方法。

(学生使用学习单,交流已填好的自己的方法。)

指名汇报两种方法求出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的过程,并组织讲评。 提问:这里求出的6表示什么?

(6是

10、

4、

7、

4、5这5个数的平均数)

3、小结:现在你知道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了吗? 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一问题的?

再问:和同学说说,平均数有什么特点?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平均数一定介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可以用“移多补少”或者“先合后分”的方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小结: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出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学生在学习单上将所得结论完善、修改。)

三、 当堂检测

研究学习单上的检测题。(学生交流纠正)

四、 课堂小结

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在实际生活中,当遇到求平均数的问题时,如果操作简单,我们可以

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如果不方便操作,我们更多地使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求平均数。平均数能较好的反应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学生在学习单上进行自我评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八6—10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过程性目标,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学习数学的过程,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去发现。结合这节《平均数》,谈一谈自己的思考与认识。本节课的内容是帮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及算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创设了各种活动情境,充实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猜想、验证、实践的过程,锻炼数学思考能力,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两点体会:

一、数学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习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容易形成知识结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 平均数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平均数”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例,感知平均数,通过进行不同方法的验证、辩证揭示平均数的含义。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所倡导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向学生提供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有价值的、富有趣味的教学内容”这一基本理念。

二、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本课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空间。例如:在教学猜测“谁更准一些?”这个问题时,我先让学生充分思考比较的方法,然后通过小组发言、全班辩论自己的猜测,交流各种比较方法的合理性。这样学生全面、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加深了学生对平均数含义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与合作意识。

上课时,我以生动的游戏情境引入:男生、女生套圈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很快地引入新课。然后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比较方法,让学生多种思路参与学习活动,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初步形成对平均数的需求。接着让学生认识求平均数的两种主要方法。这部分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互相交流,积极参与创设过程,既实现了探索过程的开放,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找到求男生套圈平均成绩的方法后,再应用所学方法独立去求女生套圈的平均成绩。最后再来解决上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得出结论。

这节课上完后,自己也发现这课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比较学生的不同比较方法的时候,没有充分辩证不合理的方法。在探索男生套圈平均数的方法时,应用多媒体多演示几次。在用不同方法,求出平均数后帮助学生理解一组数据中有的数比平均数大,有的比平均数小,有的和平均数一样大。教学时要让学生参与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第三篇: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练习课》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平均数练习课

课型: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审题 第45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并板书课题。

二、完成书上练习。 1.练习八第5题。

学生独立思考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2. 练习八第6题。

先让学生看图回答第(1)题,明确:平均每个小组植树的棵树在6棵和10棵之间。

再让学生看图进行估计,并通过计算检验。

组织交流,让学生具体说说估计一组数据平均数的方法,以及这样做的理由。 3. 练习八第7题。

引导学生讨论:题中的5个橘子是怎样得到的?任意取出5个橘子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可以根据任意取出的5个橘子质量的平均数,来推算一箱橘子的质量?

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交流。

说说算出的一箱橘子的质量表示什么,它与这箱橘子的实际质量有什么关系。 4. 练习八第8题。

先让学生说说表中的数据表示什么。甲、乙、丙三人在这6场比赛中各上场多少场,怎样比较三人在6场比赛中的表现。

学生分别口算出三人每场比赛得分的平均数。 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 5. 练习八第9题。

先读一读第53页的“你知道吗”,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比赛时是怎样计算选手成绩的,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出示题目,找出7位评委评分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按规 则算出吴萌诗歌朗诵比赛的最终得分。 反馈交流。

算一算,如果不用这一方法计算,吴萌的平均成绩应该是多少分。 说说两次计算的成绩相差多少,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6. 练习八第10题。

先让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算出平均数,再和小组里的同学比一比,看自己每天做家庭作业所用的时间在小组里所处的位置。

组织交流。

三、课堂总结。

第四篇: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反思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很广泛的,例如,跟学生息息相关的一项就是平均分问题。而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许多机会接触到数与计算,统计初步知识,应用问题等较为丰富的数学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分析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与能力。因而在本学段的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主动参与中学会数学思考,在获取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解决数学问题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四(1)班有30人,数学月测试总分是2496,四(4)班有35人,数学月测试总分2687。问通过以上信息哪个班成绩好?为什么?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情境,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经历、感悟到了求平均数的重要性,在交流、合作中认识到了平均数的本质意义,这一点我深感欣慰,孩子们在自学的应用数学解决问题。比起以前单纯地教给孩子们解题方法,更让孩子们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

其次,这节课与以往教学平均数的呈现方式不同。在这节课上我注重了让孩子们在数学活动中学习,首先让孩子们产生对平均数的强烈需求,在经历了平均数产生的过程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平均数的本质意义,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然后再去解决问题。

再次,关注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改提出:“数学要体现生活性”“学有用的数学”。本节课我在设计练习时设计了“小河游泳”: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10厘米,小明身高150厘米,他下河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使孩子们在讨论中加深了对“平均水深”的理解,从中体会到了应用数学知识要灵活。

本节课的遗憾:课堂上未能对每个学生举出的平均数实例进行探索、拓展应用,课结束时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时只是泛谈体会和收获。

学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更深入地投入,因为: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本节课的遗憾:课堂上未能对每个学生举出的平均数实例进行探索、拓展应用,课结束时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时只是泛谈体会和收获。

学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更深入地投入,因为: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其次,这节课与以往教学平均数的呈现方式不同。在这节课上我注重了让孩子们在数学活动中学习,首先让孩子们产生对平均数的强烈需求,在经历了平均数产生的过程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平均数的本质意义,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然后再去解决问题。

再次,关注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改提出:“数学要体现生活性”“学有用的数学”。本节课我在设计练习时设计了“小河游泳”: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10厘米,小明身高150厘米,他下河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使孩子们在讨论中加深了对“平均水深”的理解,从中体会到了应用数学知识要灵活。

本节课的遗憾:课堂上未能对每个学生举出的平均数实例进行探索、拓展应用,课结束时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时只是泛谈体会和收获。

学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更深入地投入,因为: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第五篇: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平均数》教学设计

田心小学 杨乐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游戏吗?那我们来玩一个记忆挑战的游戏! 比赛规定:1:每三秒呈现10个数字,看看每次可以记住几个数字: 2:三秒过后,校对并记录下来。

师:我们班谁的记忆力最厉害,请他到前面记录。全班帮他校对怎么样?不要提醒哦,游戏继续进行。

全班收集数据、记录在表格里。游戏结束。 师: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评价

师:那知道他能记住几个数字吗?

二、互动交流,探求新知

问题1:他能记住几个数字呢?(两人一组开始讨论1分钟)

生汇报交流结果

师:你的意思是算出记住个数的平均数,就能判断他们记住数字的水平。 问题2:那怎么能求出记住数字的平均数呢? 同桌合作交流完成:

1:利用作业纸用箭头在图上移一移,也可以动笔算一算,求出淘气记住数字个数的平均数。

- 12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下一篇:三年级学困生个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