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与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2022-04-13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人文精神与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把人文精神的培养应用于地理教学中,这种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尤其是精神层面的需求。地理学科以丰富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完美结合,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起到了科学的作用。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重视地理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

人文精神与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篇1:

试论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构建与作用

摘要:随着国民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受到关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有限,高中地理教学应该注重对人文精神的构建,使教学更有效果。高中地理知识与其他科目相比有其自身优势,它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而且与我们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所以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应该紧密把握人文教育带来的益处,让学生把握地理学科的灵魂,提升学习地理的动力,这更能促进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作用 教学有效性

1 前言

对于学生来说,高中地理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它能够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但是,由于与大多数的学科教学一样,教师在进行知识的讲解时偏重于知识本身的讲解,忽视了它在生活中的表现,导致知识理论化,枯燥乏味,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所以,强调在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构建,能够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地理的动力,让学生主动学习对未來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和能力,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所谓人文精神,就是指个人在发展时能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追求自身的价值,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同时,人文精神还需要树立良好的道德品格,在生活中要尊重他人,维护自身的尊严,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弘扬人文主义精神,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地理学科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有独特的优势,所以在地理课堂上构建地理人文精神,有利于学生更主动的学习和认识地理原理,提升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

2 人文精神在地理教学应用的意义

人文精神的关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在学习必修二系列人文地理知识中,会深切感受到当今紧张的人地关系,自然环境破坏严重、资源日益枯竭、气候变暖等现象不断发生,最终都会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些问题无不显示出人文精神的缺失给社会与自然带来的伤害,所以人类急需树立人文精神,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调节人地关系,从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人类人文素质的提高,需要从学生时代构建起来。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环境息息相关,教师在地理课堂上讲解地理知识的同时应该将人文知识贯彻到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去,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做到爱好自身、爱护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在人文精神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能够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在未来,发挥人文精神的作用,促进我国社会更好的进步与发展,人地和谐发展。在学生人文精神构建的同时,学生对地理学科原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和全面,地理学习动力和应用地理能力也会提升,这样教师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明显提升。

3 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构建

3.1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倡导人地和谐

在高中必修二的课程中,不管是人口、城市,还是工业、农业、交通等内容,人地关系是贯穿整个课程的主要线索。在课程的最后更是系统阐明: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人类要想长期的发展就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这些都是教育学生最好的材料。高中地理课堂上要树立人文精神,要实现人地协调,首先就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它是人文精神的基础,能够保证地理环境良好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来越严重,它不仅会影响到生态环境,严重时会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还主要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人文主义观念。比如上世纪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中国今年年初的雾霾事件,无不显示着自然环境的破坏。所以,教师在进行必修二:人文地理知识的讲解时,要注意构建学生人文素养,渗透正确的人地观念,应该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例如在讲解环境资源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讨论如何保护自然资源、怎么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哪些能源是新型能源,这些新型能源又有什么优点等。学生通过学习讨论能够认识到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存在的环境问题,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等。

3.2 尊重世界文化地域性,建立科学地域观念

地理存在地域性,在人文地理中,人类的所有活动,不管是人口分布,还是工农业的区位布局等都有典型的区域化烙印,所以地理文化也就会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教师讲解地理知识时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地理知识的讲解,让他们树立区域多元化意识,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树立地域文化多样性的意识。世界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与生活习惯,所以地域上的差异也就逐步演变为文化上的差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就是要尊重不同民族的习惯与风俗。高中地理课堂上的人文主义精神能够教会学生认识到世界地域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能够理解各地区域文化和发展的不同,建立科学地域观念,理解世界的发展是区域化、多元化的。建立了科学地域观念,对于提升地理学习效果将是非常有利的。

3.3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知识用于生活

高中地理课堂是一个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的课堂,所以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会感到枯燥和乏味。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即便是地理学科的考试,也强调要考察学生运用人文地理的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分析中国为什么主要是硫酸性的酸雨,学生就可以通过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主要能源为煤炭,它所排出的气体为二氧化硫,这些气体与水结合后就会形成酸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相应的环境化学实验,通过实践来得出相应的结论。中学生在学习地理时,需要教师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帮助他们将地理知识转化成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就需要教师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实践能够更好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内心认同建立和谐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4 人文精神构建对提升地理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的构建,不仅能够更加便捷地找到人文教育的切入点,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效果,其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4.1 让学生高度理解地理科学思想的精髓

高中地理是一门兼跨文理的科目,其中分为人文地理知识和自然地理知识。人文地理部分建立于自然地理部分的基础之上,人文地理也是自然地理的最终落脚点,而必修二就是这个落脚点。从人文精神的角度来看高中地理,其中每个知识点都能结合起来,进而便于地理学科中人与自然的教育。只要能充分理解可持续发展观、和諧人地关系的深刻内涵,就能把握地理科学思想的精髓,在此基础上去融会贯通各方面的地理知识,去实际解决各种地理问题自然就得心应手了,学生的地理能力就会有了质的提高!

4.2 增强学生学科知识体系整合的能力

高中地理是一个系统的教学知识结构,课堂上人文教育渗透于每一个小节的内容,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体会生活环境同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成为完善的知识体系架构。学生也在学习和整理中得到了提高。学生能够有效整合学科知识体系,我们课堂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

4.3 让学生把握对未来发展有用的道理

地理学科具有一定的发展性,贯彻人文精神教育能够将这种发展性转化到学生自身的发展过程。很多地理问题都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所以在课堂之上也应当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象、总结地理原理的能力,使之最终获得对其未来发展有用的道理。例如人地关系的各阶段认识都是呈现不断实践进步的过程,真理是在实践中慢慢接近的,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这种发展的知识更能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推动自身发展。

5 总结

地理学科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蕴涵极为丰富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精神的教育因素。然而受教育功利思潮和教学现状等因素的影响,地理教学的目标往往集中于对学生考试成绩或地理科学素养的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相当程度上被忽视了。但教学要更有效发展,需要相关方面相辅相成的共同作用。因此,作为当代的地理教师,要明白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也符合世界发展的要求。在这样的精神指导下,学生能够提高自我,用行动来保护自然环境。人文精神与地理发展相结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两者结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在探求地理知识过程中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而且可以将地理学问题与社会文化相联系,促进地理教学效果的提高。在地理学教育中构建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素养,从而培养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相结合的优秀人才,这也是地理教育所应达到的最高境地。

参考文献:

[1]朱小勇.中学地理教学中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渗透:必要与实现[J].教育科学论坛,2010,3(8):6-7.

[2]刘瑞栋.中学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1,10(5):29-30.

[3]张华兵.试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2(3):23-24.

[4]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曾仕文,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广州 510050

作者:曾仕文

人文精神与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篇2:

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与训练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把人文精神的培养应用于地理教学中,这种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尤其是精神层面的需求。地理学科以丰富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完美结合,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起到了科学的作用。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重视地理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因此为了科学地学习地理知识,就要改革地理教学模式,以人文性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本文主要就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与训练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培养人文精神的地理教学措施。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人文精神;培养;训练

一、 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发展的精神动力。人文精神是一种意识和观念,主要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还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人民的人文修养。

二、 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 对人文精神培养不够重视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注重对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地理教学只是在乎学生的成绩和对地理事象的识记、理解,对地理价值观及地理情感的培养不在授课范围,过分强调对地理基本技能的指导,缺乏对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提高。

(二) 传统的教学方式阻碍了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课堂教师注重对地理教学任务的完成,要求学生对地理学的基本结构、基本地理知识和技能等知识死记硬背,教学内容单一、枯燥,地理教学课堂气氛沉闷,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主导位置,忽略了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阻碍了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实现人文精神的培养,就要对地理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变,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地理价值观。

(三) 地理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健全影响了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对地理教学的评价中发现,教师过分注重对学生的地理理论知识和地理技能方面的考核,忽略了学生在地理情感及地理价值观上的态度,对地理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缺乏相关的评价体系和科学的标准,因地理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健全,也直接影响了人文精神的培养。

三、 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措施

由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加强了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地理教学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和培养应用能力的同时,促进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 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作为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者,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注意正确的引导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经常用鼓励的语气夸奖学生,给予学生肯定和认可,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地理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通过对学生的积极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的参与地理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设置一些问题,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互相的争辩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要通过在地理教学中涉及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地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学习《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时,可让学生测量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观测、记载不同日期的昼夜长短。学生通过实践记录,不但理解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精神。

(二) 地理教學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的内容

一直以来,在我国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中,人文精神的教育在大纲中体现的较少。为了在地理教学中能够融入人文精神的培养,要在地理教学中增加人文精神教育的内容,要让学生认识到地理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以及环境问题的表现,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师在地理教学的内容上可按照“提问—分析—解决”的步骤,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给学生思考时间,提供发言的机会。如在学习《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时,教学步骤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数据整理,了解环境问题的真实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意见。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培养。

(三) 加强地理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实施人文精神的培养就要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的提高,要让教师认识到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建立具有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及创新教学理念的地理教师队伍。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经常组织教学观摩及讲座,对教学方案进行讲评,使教师逐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要扩大教师的业务范围,进行多学科的学习,使教师在地理意识、地理态度及地理价值观等人文地理方面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进行讲述,有助于教师创造性水平的发挥,能够完成各项教学目标。

(四) 建立人文精神教育评价体系

要使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得到有效落实,就要建立符合人文精神教育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考核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其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还要针对地理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要以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有人文精神的体现,是否能够挖掘地理教材内涵的人文精神并把现实中变化发展的地理融合人文精神中。是否对学生有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理念,是否把地理教学与人文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要看学生人文素养是否得到提高。

四、 结语

在高中地理课堂实施人文精神的培养和训练是社会发展的趋势,通过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的改变,重视对地理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文精神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阐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充分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 胡金霞.浅谈如何提高舞蹈教师的素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

[2] 闫小飞.舞蹈艺术的文化效应解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8).

作者:俞睿

人文精神与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篇3:

高中地理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探析

摘 要:本文通过明确高中地理中人文精神渗透的重要性、挖掘对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元素、树立了高中地理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理念、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及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高中地理人文精神教育评价机制,在高中地理中渗透了人文精神,旨在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人文素养,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高中地理;人文精神;渗透策略

新课改下,可发现传统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即较多学校和教师方面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能正确看待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工作。针对于此,本研究明确了高中地理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意义,通过转变以往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联系学生实际情况等方面出发,编制相应的对策,旨在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体情况如下。

一、明确高中地理中人文精神渗透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学科和人文教育关系紧密,涉及的人文元素非常多,将相关的人文元素有机利用起来,有助于丰富地理学科教育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求,吸引性学生参与到该项活动中,深入了解历史人文相关内容[1]。趋于我国工业化改革的背景下,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重,尽管我国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但是仍旧无法避免发生环境污染状况。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比较重视个人利益问题凸显。因此,环境保护教育可作为人文教育内容,提出问题:人们为什么要进行环境保护工作?有哪些好处?如此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到地理学科知识学习中,将高中地理人文精神渗透于其中。人文精神基础下,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由此可见,人文精神的渗透有助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人文精神时,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学科原理的影响较大,可以逐渐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学生高中地理的学习成绩。

二、挖掘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元素

地理学科为构建与自然科学之上的学科,涵盖的人文元素非常多,要求高中地理教师深层次挖掘。教学活动可联系当地状况组织,比如:地理风貌,这就需要教师对学校基本情况、当地情况进行了解,遵循校本原则出发和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应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挖掘人文信息,涉及的内容包括:城市发展、社会问题等。

三、树立高中地理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理念

组织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时,融入人文精神教育内容极其必要,要求将人文精神渗透于地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地理教师需要树立基本的理念,然后于该理念下开展地理教学活动,对地理风貌、人文特点、人类和地球的相互作用等加以深入分析,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人们的行为加以评判。讲解高中地理人文知识期间,应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正确看待环境污染问题及环境污染对人们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2]。如:进行环境资源教学活动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保护自然资源?你知道哪些新型能源?新型能源存在什么特点、优势?这时,教师可将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并寻找问题的答案。而通过小组讨论方式组织教学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进而持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思维受到限制易形成固有思维模式,对于事物的认知比较片面,所以需要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进行资源和生态保护教学活动,教师没有直接讲解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软件展示濒临灭绝野生动物图片/视频,旨在使学生了解珍稀动物情况,激发学生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3]。在此之后开展了地理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确生物的形态为多样性的,鼓励学生说出通过何种对策保护野生动物、生物,从而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关爱生物。

为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可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作用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知识,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在生态保护、生物保护学习之上,引导学生关注全球生态方面的问题,从小事、身边事做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精神属于人文精神中的重点、核心素养教育主要部分。高中地理教学除了实行基础地理知识学习,需要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基本技能。通过收集人文信息、判断及处理人文信息等,不断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环境意识,以及创新方面的能力等。建议实行探究性高中地理学习,主要的目的为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其在遇到问题时主动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总结问题等[4]。需要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同时,应促使学生有良好的体验,转变以往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此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体验,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综合能力。

六、构建高中地理人文精神教育评价机制

为切实做好高中地理中渗透人文精神工作,构建人文精神教育评价机制非常关键。学生考核不单单为地理知识的考核,同时需要对学生对于地理情感、态度进行考核。故此,要求地理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合理运用专业知识、深层次挖掘地理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此外,应将地理教学、人文精神有机联系起来,客观评价地理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不但为书面知识的培养,同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进行当代面临环境问题教学活动时,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走进工厂,感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了解工程废水排放所致水污染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危害[5]。此外,可通過视频方式了解大气污染、噪音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等情况,对学生的心理构成直接的刺激,使其能提高自身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欲望。

结语:高中地理中渗透人文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可促使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人文元素,加强对资源、环境、野生动物等的保护意识、责任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其日后的整体发展,如:工作、学习、生活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蒙.浅谈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策略有效性探析[J].2017(24):98-98.

[2]李纯纯.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保护教育[J].2017(13):134-134.

作者:吴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中学生主体性物理教学论文下一篇: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