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稻在重庆市大足区的示范及推广应用

2022-09-11

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目标,围绕以推广高产优质超级稻为核心,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开展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构建科技与生产良性互动、产学研紧密衔接的超级稻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运行机制,促进超级稻生产技术进村入户,近年我们在重庆市大足区棠香、智凤2个街道办事处开展超级稻的示范推广,取得了667 m2增产100 kg以上、节本增效100元即“双增一百”的效果。

1 示范推广情况

2014—2015主要在棠香、智凤2个办事处的10个村、30个社、2856个农户中示范推广了超级稻837hm2,农户覆盖率达90%,超级稻推广面积覆盖率达95%。对超级稻的产量我们在推广区域内实行了定点抽样调查,每年收获后,定点抽取3个村、15个社、150户进行实产调查,其结果是:2014年,150户实际推广种植超级稻30.07 hm2,实收稻28.19万kg,平均667 m2产量625.1 kg;2015年,150户实际推广种植超级稻29.24 hm2,实收稻谷27.68万kg,平均667 m2产量631.1 kg。调查户2 a平均628 kg,与当地常年大面积水稻平均667 m2产量500 kg相比,单产提高128 kg,增产率25.6%。

2 采用的主要集成技术

2.1 选用优质高产超级稻品种

根据示范推广区所处的温、光、水等自然资源条件和当地水稻生产的栽培技术水平,选择了‘Q优8号’‘准两优527’‘II优602’3个国审超级稻组合作为主推品种。2 a间,Q优8号示范推广面积376.67 hm2,占超级稻面积45%;准两优527示范推广321.33 hm2,占超级稻面积38.4%;II优602示范推广面积138.67hm2,占超级稻面积16.6%。

2014年,在棠香三合村进行了超级稻与普通杂交稻II优838的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播期、栽插密度、施肥及管理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以超级稻II优602产量最高,667 m2实产686.5 kg,比对照(II优838)增产150.3 kg,增产率28%;Q优8号产量居第二位,667 m2实产655.3 kg,比对照增产119.1 kg,增产率22.2%;准两优527产量居第三位,667 m2实产635.2kg,比对照增产99 kg,增产率18.5%(见表1)。

2.2 采用水田湿润育机插秧

2.2.1 秧地选择与整理

宜选择排灌方便、背风向阳、土壤肥沃、秧苗生长无障碍、运秧方便的浅泥脚沙壤田块作秧田。在春节前,视秧田土壤肥力情况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和磷肥培肥秧田。在播种前5~7 d,进行浅水旋耕至糊状待其沉淀备用。备用的秧田应耕整到烂、熟、平,尽量不含杂质。按秧田与大田比例为1∶(80~100)准备秧田。

2.2.2 制作苗床

播前3~5 d,在耕整好的秧田内精做苗床。按2 m开厢,厢面净宽1.5~1.6 m,沟宽50 cm左右,厢沟深10~20 cm,并在秧田四周开围沟,确保水系畅通。苗床厢面应平整光滑,高低一致,无凸凹,无杂物,做到“实、平、光、直”,同时灌半沟水晾晒苗床,使床面板结,铺盘时床面湿润、沉实。

2.2.3 适时播种

当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2℃时开始播种育秧。示范推广区内一般在3月8—15日播种。

2.2.4 铺秧盘

在作好的秧田苗床上纵向整齐横铺秧盘,使秧盘与秧盘之间相互对齐靠紧,软盘飞边重叠,盘底紧贴秧床泥面,尽量保证平直,空隙处用泥土填实,防止秧盘变形影响秧块尺寸。

2.2.5 装盘泥

先从厢沟中取出淤泥装入秧盘2/3厚,再按每667m2移栽大田(15~18个秧盘)用壮秧剂0.25~0.5 kg加适量细泥沙拌和匀后,均撒于秧盘内,最后再用厢沟内淤泥填满秧盘为度。装入育秧软盘的淤泥应剔除石子、植物根茎等硬物杂质,然后用工具刮平。

2.2.6 精量播种

装秧盘完成后,应待盘内淤泥缩水净皮,最好晾晒12~24 h后再行播种。实行分厢定盘、定量播种,按每盘精量播50~70 g杂交稻种。可采用手工分次撒播、细播、匀播,也可用播种器进行精量播种,保证播种均匀。

2.2.7 踏谷入泥

播种后对露出泥面的种子用踏板踏谷入泥,用70%的敌克松600~800倍液均匀喷布杀菌,确保稻种发芽整齐,不烂秧死苗。

2.2.8 拱棚盖膜

稻种踏谷入泥及喷药后,用竹片在秧床上搭建均匀一致的拱棚,拱棚顶高40~60 cm,拱棚四周农膜用泥土压实。可根据需要采取双膜覆盖保温(内膜平铺,外膜起拱)。拱棚搭建完毕,整理两厢之间排水沟和秧田四周围沟,确保水系畅通。

2.2.9 苗期管理

2.2.9. 1 温度管理

播种至出苗期以保温控湿为主,膜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当膜内温度超过35℃时应揭秧厢端膜通风降温。出苗至一叶一心期间以调温控湿为主,促根下扎,膜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逐步通风炼苗降湿,膜内温度保持在20℃左右。

2.2.9. 3 炼苗揭膜

二叶期,应按照先揭开两头、次揭一边、最后逐步全部揭的方法进行炼苗揭膜,若遇低温天气,可延迟揭膜。

2.2.9. 3 水分管理

播种后至秧苗1.5叶期间厢沟保持半沟水,在秧苗1.5~3叶期间保持厢面薄水(水深1 cm),三片叶后放干厢沟积水,实行水育旱管,促进盘根。移栽前3~5d灌半沟水控湿炼苗,增加秧块拉力,便于卷秧与机插。秧苗机插前遇雨,必须要盖膜遮雨,以免秧盘内泥土水分过多,不利于机栽时卷秧和分秧。

2.2.9. 4 施肥管理

秧苗2.5叶施“断奶肥”,按每667 m2秧田用500kg沼液或腐熟清粪水+2.5~3 kg尿素泼洒施用。移栽前5~7 d施“送嫁肥”,按每667 m2秧田用750 kg沼液或腐熟清粪水+8~10 kg尿素泼洒施用。

2.2.9. 5 病害防治

在秧苗生长到1.5叶时,用3%广枯灵水剂1000倍液或70%敌克松600倍液均匀喷布防治立枯病。栽插前1~2 d,用20%的三环唑750倍液喷苗,预防稻瘟病。

2.3 运用机械插秧

2.3.1 机械插秧的优点

2.3.1. 1 省工省力

一般人工插秧,每667 m2需2个工日;机器插秧,每台机器每天工作8 h至少可插秧(10×667)m2,即栽插667 m2大田约只需0.8 h,工效是人工栽秧的20倍。

2.3.1. 2 节约生产成本

以每栽667 m2大田为例,若是雇人栽秧,需支付人工费200元,若采用机器插秧只须支付机手插秧费70元,约可节约生产成本130元。

2.3.1. 3 增产增收

2014年在智凤登云村一社试验,在栽培条件(品种‘II优602’、土壤、播期、施肥、病虫防治等)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机插秧稻谷平均667 m2实产618.3 kg(表2),比人工秧增产11.1%,按稻谷价格2.2元/kg计,可增加收入135.96元。

水稻机插秧增产的主要机理是:实行精确化栽培,单位面积密度增加;小苗(3.5~4片叶)早栽,早生分蘖多,有效穗增加(见表2),充分发挥了主穗和分蘖穗的增产作用。

2.3.2 水稻机插秧作业要点

2.3.2. 1 耕整

根据土壤性状采用相应耕整方式,一般用旋耕机浅耕,耕深不超过20 cm。大田耕整后,泥土上细下粗、上烂下实、细而不糊,面层无残茬、秸秆和杂草等,埋茬深度应在4 cm以上,地块表面应平整,地面高差不超过3 cm。

2.3.2. 2 沉实

沉实即农民俗称沉田,指耕整后的田块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泥浆沉淀结实才能进行机插秧,以达到插秧时不陷机、不浮秧、不倒秧、不壅泥。泥浆沉实的标准是泥水分清,沉实不板结,水清不浑浊,水深保持2 cm左右(实际上全田保持花花水)。一般沙壤土沉实1~2 d,壤土沉实3~5 d,粘土沉实5~7 d。

2.3.2. 3 试机

插秧作业前,机手须对插秧机作一次全面检查调试,各运行部件应转动灵活,无碰撞卡滞现象。转动部件要加注润滑油,以确保插秧机能够正常工作。

2.3.2. 4 调节株(窝)距和窝苗数

插秧前调试好插秧机之后,要根据栽插田块的肥力、水稻品种特性(主要是分蘖和穗粒性状)、适宜栽培密度等相关农艺性状,调节好株距和窝植苗数。以东洋、久保田插秧机为例,一般行距固定为30 cm,通过使用株距调节手柄可改变插秧密度(万穴/667 m2)。株距调节手柄使用主变速在【中立】位置,主离合器手柄在【连接】位置并低速运转时容易切换。穴距15.7 cm、13.8 cm、12.2 cm分别对应1.4万穴/667 m2、1.6万穴/667 m2、1.8万穴/667 m2。窝苗数主要通过取苗量调节手柄,从取苗调节手柄固定位置左右变更,可以一次更换取苗量。

2.3.2. 5 调节插秧深浅

根据水田及苗的条件适当调节插植深度。把插植深度调节置于【4】位置后开始作业,前进4~5 m后,确认插植深度,若需要再作调整。把插植深度调节手柄置于“浅”位置,插植深度变浅,置于“深”位置则变深。

2.4 测土配方施肥

2.4.1 确定施肥量

超级稻示范推广区的土壤以红棕紫色水稻土、大眼泥田为主,土壤自然含钾量丰富,但有效养分不充足,根据这一特点,结合超级稻的需肥要求,总的施肥原则是:按N、P、K=1∶0.5∶1的比例和每生产100 kg稻谷需纯氮1.5 kg的标准来确定施肥量。按超级稻750 kg/667 m2的产量指标计算,667 m2应施纯氮11kg、纯磷(P2O5)5.5 kg、纯钾(K2O)11 kg。

2.4.2 平衡施肥

2.4.2. 1 施足基(底)肥

基肥667 m2施7 kg纯氮折尿素15 kg,占总氮肥量的60%。具体用肥种类及数量:667 m2施有机肥1500kg+40%(N 20%、P2O510%、K2O 10%)沃津牌水稻专用复合肥35 kg+硫酸锌2 kg,或有机肥1500 kg+加尿素15 kg+过磷酸钙30 kg+氯化钾8 kg+硫酸锌2kg。基肥于稻田耕整前全田均施,施后用旋耕机浅耕并整平。

2.4.2. 2 早施分蘖肥

栽后5~7 d,667 m2施40%沃津牌水稻专用复合肥20 kg或尿素5~7 kg作分蘖肥。

2.4.2. 3 巧施穗肥

水稻拔节期(本地中熟品种约在6月下旬),667m2用尿素2~3 kg+氯化钾10 kg全田撒施作穗肥,增花增粒促大穗。

2.4.3 水稻平衡施肥法与常规施肥法效果对比

2015年在棠香三合村试验,结果表明,在田块、品种(II优602)、播期(3月10日)、栽期(4月5日)、栽插方式及密度一致的条件下,采用“基肥+蘖肥+穗肥”水稻平衡施肥法比常规施肥法(即“一道清施肥法”)水稻667 m2增产111.6 kg(见表3),增产率20.2%。水稻平衡施肥增产的主要机理是:能保证水稻一生中不同生育时期的不同需肥要求,达到前期(苗期)攻得起,中期(拔节孕穗期)稳得住,后期(灌浆结实期)不脱肥;通过营养调节,最大限度地优化水稻植株的经济性状,实现穗大、粒多、粒重夺高产。

2.5 病虫害综合防治

根据田间病虫测报,严格掌握防治指标,确定防治田块和防治适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重点防治水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虫害和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防治方法与大面积水稻病虫害防治相同。

2.6 采用机械化收割

在超级稻示范推广区内全部实行了机械化收割,水稻机收率达100%。每667 m2机收费用120元。

3 推广效益分析

3.1 概况

推广面积836.67 hm2,每667 m2增加稻谷产量128 kg,增加收入307.2元,节约生产成本(机插+机收)610元。

3.2 社会效益

新增粮食产量=836.67×15×128=160.64万kg

3.3 直接经济效益

新增产值=160.64万kg×2.4元/kg=385.54万元

3.4 省本节资效益

省本节资金额=836.67×15×610=765.55万元

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大足区2年推广超级稻累计为社会新增粮食产量160.64万kg,节本增效1151.09万元,平均667 m2节本增效917.2元,社会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4 小结

超级水稻是采用理想株型塑造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等有效途径育成的产量潜力大,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后比现有水稻品种在产量上有大幅提高,并兼顾品质与抗性的水稻新品种。

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的杂交超级稻品种,同时必须通过与之配套的一系列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才能实现超高产。

推广超级稻应坚持走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商品化之路,以实现效益最大化。

摘要:2014—2015年,在重庆市大足区棠香、智凤2个街道办事处示范和推广应用超级稻‘Q优8号’‘准两优527’‘II优602’,对适宜的品种及其集成技术进行探索完善,观察分析了产量和经济效益。大足区2年推广超级稻累计为社会新增粮食产量160.64万kg,节本增效1151.09万元,平均667 m2节本增效917.2元,社会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关键词:超级稻,示范,推广应用,产量,经济效益,重庆市大足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下一篇:关于化工工艺流程中萃取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