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程序设计技术》课程改革研究

2022-09-13

《程序设计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所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必修课, 重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应熟悉C语言基本结构和算法, 对代码编程入门, 能够独立编写简单程序。结合大数据的时代背景和多年的c语言课程教学, 我也有了一些体会和反思。

一、问题分析

(一) 学习兴趣不高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 对于我们的高职学生来说, 大家对《程序设计技术》这门课程的普遍认识是枯燥, 烧脑, 学生还没开始学习就有畏难情绪, 很多同学在上课时仅仅是应付了事, 没有学习的动力。通过调查交流和课堂观察, 在一个学期当中, 前面三分之一的时间, 基本上同学都能积极参与, 中间三分之一的时间, 有三分之二的同学能跟上节奏, 后面三分之一的时间, 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还在坚持。

(二) 教材案例普遍偏难, 缺乏算法引导

我们高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数学基础普遍偏弱, 一般教材当中, 数学问题偏多, 而且案例例题和习题基本全部带有源代码, 这就导致学生觉得困难自己搞不定而不加思考, 直接照抄源代码, 长此以往, 课堂听课人数渐渐减少。从选择结构开始到后面循环以及函数等内容时, 很多时候, 学生表示上课时能够听懂老师所讲, 但是到自己动手编写程序时, 却无从下手, 学生无法进行算法的设计。

(三) 程序改错能力差

学生在写完程序之后出现的错误, 一种类型是上课反复强调的错误, 比如变量在定义时有的字母是大写, 到后面使用时变成了小写, 输入函数scanf忘了加取地址&符号, 输出函数printf写着写着变成了print。有较少的同学能够根据错误提示进行正确的修改, 大部分同学看不明白错误提示, 也无法正确修改程序。另一类错误是针对于某个知识点的出错, 这类错误改正的一个难点是依赖于课堂新讲解的知识点, 而且程序往往会通过编译, 并不会报错。比如, 在if或循环语句当中, 如果不是空语句, 条件的小括号后面是没有分号的, 再比如, 数组的越界, 程序运行并不报错, 但是往往结果显示是不正确的。

二、改进措施

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课前备课和课堂教学时, 也做了相关调整和改进, 并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 课堂趣味化

还是那句老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课程开始时, 可以先给学生演示几个C语言编写的程序, 比如, 贪吃蛇游戏、掷骰子赌大小等, 让学生在开始学习之前, 先感受C语言的精彩和魅力, 改变以往对程序枯燥无聊的看法。

在每次上课过程中, 通过设置每节课实训任务, 把课堂变成游戏的课堂, 欢乐的课堂。比如, 第一个介绍C语言的编程案例往往是实现输出“hello, world!”, 学生先照搬程序, 保证结果正确, 树立信心, 进而启发学生进行模仿, 修改程序, 输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让学生找到成功点, 慢慢激发学习的兴趣。再比如, 在字符数组这里, 课堂前十分钟设置词语接龙游戏, 按照位置分成两组同学进行PK, 几乎所有同学都能参与进来, 学生在做完游戏之后趁热打铁, 演示字符数组的拼接。还有在讲循环时, 先给学生演示商品猜价格流程,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老师拿物品让学生来猜价格, 可以是笔记本、苹果、巧克力等等, 猜中奖给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游戏结束之后, 引导学生分析游戏当中的逻辑关系, 渗透循环的内容, 让学生在趣味化、欢乐的氛围当中接收新知识, 学生听课效率明显提高。趣味化课堂也是我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亮点。

(二) 降低课程难度, 加强算法设计引导

课堂教学时应该设计不同的案例对同一知识点反复练习, 然后对学有余力的同学, 实训任务完成的快可以添加提升案例。

对于学生听得懂但是编不出的问题, 反思自己的教学, 老师是有基础有经验的, 觉得题目比较简单, 很容易正确完成代码, 就会导致算法的设计过程讲解不到位, 但是对于学生来讲, 就会有不同的思考角度, 就会出现各种错误, 中间有任何一点知识没有衔接上就会卡壳, 换位思考没有做好。老师在备课时, 对于一个程序也是经过了问题的分析、算法的设计、自顶而下的结构化程序代码编写、运行和调试的过程。在问题分析阶段, 老师要扮演好启发的角色, 在算法设计阶段,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 先组内把幼稚问题解决, 最后出现的瓶颈问题每个小组几乎都是相同的, 然后老师集中点评解决瓶颈问题, 算法设计始终贯穿结构化设计思想。

(三) 加强学生改错练习

学生除了能够独立编写基本的简单的程序之外, 程序改错能力也是《程序设计技术》这门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虽然平时上课也有这部分改错练习, 但是编写程序练得更多一些, 后面要注意在课堂当中加大改错练习。学生在练习时遇到的出错比较多的地方, 平时要注意搜集整理穿插在课堂当中进行练习, 上课学生写完代码之后可以先演示执行错误代码, 尝试看懂错误提示当中的关键词, 引导学生去分析语句发现错误, 进而改正错误, 提升自信心。

三、改革方向

每个学生都是个性化的主体, 理解能力不一样, 接受能力不统一, 尤其是对于程序编写, 入门的同学很快能够完成任务, 没思路的同学花很多时间也不一定能够完成, 但是老师无法进行一对一的教学, 势必在课堂当中会出现进度不统一的矛盾。所以, 在练习阶段可以引入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云平台, 分析出每个学生的类型和学习特点, 自动分配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任务, 而不是所有同学做同样的练习。

摘要:大数据背景下, 对高职院校《程序设计技术》课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详细分析了存在的几个问题, 提出了课堂趣味化、加强算法设计引导和改错练习, 并指明了今后改革的方向, 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分配个性化题目进行教学练习。

关键词:大数据,趣味化,个性化

参考文献

[1] 朱建平, 李秋雅.大数据对大学教学的影响[J].中国大学教育, 2014 (9) :41-44.

[2] 王艳兵, 李琼.高校计算机类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以徽商职业学院为例[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7, 33 (9) :99-101.

[3] 范迎迎, 汪江桦.大数据环境下的C语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 (3) :136-13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64层螺旋CT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下一篇:作文,因仿写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