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药物因素引起的不良反应

2022-10-06

按照WH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 药物不良反应ADR (adverse drug reactions) 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该定义排除有意的或意外的过量用药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引起不良反应, 只是反应的程度和发生率不同。据WHO统计, 国外文献报道, 因药物不良反应急症入院者占3%左右;约有15%~30%患者在住院期间, 因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而延长住院时间, 甚至引起死亡[1]。据有关部门报道, 我国每年约有250万人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 死亡约19万人。药源性死亡人数是主要传染病死亡人数的10倍以上, 药源性疾病发生率也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以下主要谈谈药物因素引起的不良反应。

1 药理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治疗量的药物被机体吸收后, 选择性在某个或某些器官组织产生药理作用, 而对其它器官组织则不产生药理作用, 这是药物作用的选择性[2]。选择性高的药物作用针对性强, 而选择性低的药物作用广泛, 相对产生的副作用就多。如:阿托品属非选择性的M胆碱受体阻断药, 能够抑制唾液腺、汗腺及支气管腺体等的分泌作用;能阻断虹膜括约肌和睫状肌M胆碱受体引起散瞳、眼压升高、调节麻痹和畏光;对节后胆碱能神经支配的平滑肌均有松弛作用;对心血管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其作用广泛, 不良反应也较多。常见的有口干、便秘、视力模糊、心悸、皮肤潮红等。

2 药物中杂质引起的不良反应

药物中杂质是指药物中存在无治疗作用或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3]。药物杂质的来源主要是药物在生产和存储过程中产生的及原料中的副产物。通常药物中的杂质具有潜在的生物活性, 有的甚至与药物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药物的效能和安全性, 严重的可能产生毒性作用。如:青霉素的过敏反应, 青霉素类本身并不是过敏原, 引起患者过敏的是合成、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杂质青霉噻唑酸等高聚物, 这些聚合物有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和五聚体, 其聚合程度越高, 过敏反应越强[4]。

3 辅料引起不良反应

药物制剂中辅料是指除“活性成分”之外所含的各种其他重要组分。但有关研究报告表明, 辅料可根据它们的化学性质和宿主因素, 产生各种不良反应。下列一些常用辅料在临床应用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乳糖, 乳糖不耐受病人会出现呕吐、腹泻、营养吸收障碍;调味剂, 含可可巧克力有拟交感神经样作用, 会有心动过速和失眠等作用;着色剂荧光黄会引起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晕厥、休克和荨麻疹;喹啉染料会发生接触过敏。

4 剂型不同引起的不良反应

剂型不同药物从制剂中溶出的速度不同, 故而影响药物吸收速率和生物利用度。如吲哚美辛片剂溶出速率慢, 影响吸收, 每日所需剂量大刺激性大。为减少此不良反应, 后采用胶囊剂, 改善药物的溶出速率, 促进了药物的吸收, 用较少剂量即可, 不良反应大大降低。又如清开灵制剂有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 二者的吸收途径、代谢排泄、作用机理等均有差异。口服剂型相对较安全, 注射型致敏反应较多, 对于症状较轻的可以选择口服型, 重症者可选注射型。所以在应用药物时, 同种药物要选择较安全的剂型。

5 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临床常联合应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 达到多种治疗目的或利用药物间的协同作用以增强疗效。不恰当的联合用药往往由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而使疗效降低或出现毒副作用。如布洛芬与抗高血压药物同用会降低降压药的作用效果;与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杨酸类药物同用, 增加胃肠道副作用及出血倾向;与抗凝血药同用, 会增加出血危险。再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呋塞米和万古霉素合用可增加耳毒性和肾毒性, 听力损害可能发生, 且停药后仍可发展至耳聋。联合用药越多, 产生的不良反应就越大。据报告2种以上药物合用,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5%, 6种以上药物合用,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 15种以上药物合用,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所以医生或药剂师在为病人用药时应熟悉配伍禁忌, 了解病人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当然, 造成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除了上述药物因素外, 还与机体因素有关, 比如说年龄、性别、病理情况、遗传因素、精神因素、个体差异等;环境因素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气候寒暖、饮食起居、昼夜节律等。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多, 较难避免, 在药物的选择上要把握安全性这个首要条件, 这时就要根据疾病种类、病人状况和药理学理论进行选择, 在适当的时间, 以适当的剂量、途径和疗程, 达到安全、有效地防治疾病的目的。

摘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需明确其发生的原因, 本文从药理作用、药物中杂质、药物剂型、药物赋形剂、药物相互作用方面阐述了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原因。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I RalphE dwards, JeffreyK A ronson.药物不良反应:定义、诊断与管理[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1, 2.

[2] 美国药品监督管理体系简况和对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医药情报, 2002, 8 (3) :15.

[3] 刘国卿.药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 2:18.

[4] 刘文英.药物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6:2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延长油区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下一篇: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