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好的政治学习习惯

2023-05-16

第一篇:养成好的政治学习习惯

如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包括: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交往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应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学习计划,并且应该有按计划进行学习的习惯。计划可以调整,但不可放弃。计划应该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明确了,这样的学习就会有的放矢。 第二包括: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有些同学,学习“磨(洋工)” 磨得厉害,平时看书作业,心不在焉,算算时间到是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真正要做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学们应该记住,一旦你坐到书桌前,就应该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每次学习之后,要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必要时要得到老师及家长的督促。坚持下去,就能形成专时专用的好习惯。做到该学时学,该玩时玩。 第三包括:独立钻研、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独立钻研、善于思考、务求甚解的习惯。首先,应该学会站在系统

1 的高度把握知识。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注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臵,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其次,应该学会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最忌死记硬背,弄清楚道理更重要,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了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再次,应该学会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

2 第四包括:自学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主动查阅工具书和资料,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第五包括:合理把握学习过程的习惯。

学习过程包括听课,预习,复习,作业等多个环节,只有合理把握,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要养成专心听课的习惯。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力求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力求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重的重要原因。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

3 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上课时如果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要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期预习的重要性。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

要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要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知识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

4 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抄作业是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杜绝。作业可以使思维能力在解答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学习中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细致观察的习惯,积极探究的习惯、练后反思的习惯等等。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才会变得轻松,学习的效率才会不断提高。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地作一次反思,看看自己的学习习惯究竟如何。

第二篇: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之时,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回答,直接明了地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最近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通常我们说一个人素质不高,往往就是因为这个人有许多坏习惯。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孩子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的一些家长非常看重学习成绩,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的外语、美术、音乐等多方面的能力,而忽视习惯的培养,这恐怕是我们现在一些家长最大的误区。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关键在于了解孩子。任何教育都应以了解教育对象为前提。作为成熟的父母,应当善于与孩子沟通,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当孩子做出一些成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时,父母不是当即质问或训斥,而是平心静气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经过这样的思考,

父母就容易了解孩子,就能慢慢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一般的情况下,通过奖励和惩罚(注 意:绝不是体罚,“惩罚”孩子是一门艺术!)反复几次,一个好的习惯就可形 成了。

二、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由于习惯实际上是指通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某种动作的一种需要,从生理机制上来说,习惯只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易言之,习惯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一定的刺激情景与个体的某些动作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连锁系统。这样,当个体在同样的刺激情景作用下时, 条件反射的连锁系统就会自动地出现,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或自动地进行同样的有关动作。

培养孩子在学习中勤于思考、敢于攻关破难的习惯。有的孩子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遇难而退,或转向教师或父母寻求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或家长不要代孩子解答难题,而是要用坚定的神色鼓励孩子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孩子敢攻克困难。此时,教 师或家长任何一种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都可以使孩子产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还可以跟孩子讲一些中外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使他懂得一个人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是很重要的。就是说,在辅导孩子学习时,不能只对一题一文进行辅导,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学会用脑,帮助孩子克服内部 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使孩子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 对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也有重要意义。有浓郁学习兴趣的儿童能自觉学习,由学习兴趣产生克服困难的决心的动力。要使学生明白,一个人在前进的路上会碰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失败是成功之母,有志气的人不会被困难吓倒,应以坚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战胜困难。

培养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力戒拖延和磨蹭。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是有严格时间规定的,在家里也应该有固定的学习时间。例如,放学后应先写作业后玩,或者在晚饭后稍稍休息一下,立即做功课。有关调查表明,学习好的学生,一般都在严格规定的时间内准备功课,这样做主要是使学生形成一种时间定向,一到什么时候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愿望和情绪。这种时间定向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开始投入学习的准备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孩子能够很快地专心学习。同时训练学生的专注能力,集中精力学习,而不是学习时摸摸这儿、看看那儿或迟迟进不到学习状态中,有的在学习时总有许多毫无意义的停顿,写着写着就站了起来,或者说几句闲话等等。这些孩子貌似学习,但实际上学习效果极低,既白白浪费了时光,又会养成做事心不在焉的坏习惯。久而久之,会造成思维迟钝,注意紧张度降低,影响智力发展,使学业落后,以至形成拖沓的作风,学习、工作都没有效率。所以在对孩子的要求上,不要只满足于孩子“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而要教育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精神专注, 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帮助孩子学会控制干扰,训练他们高度的专注能力。培养孩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孩子有不懂的地方,教师和家长不要埋怨孩子为什么不懂,更不能加以斥责,要鼓励孩子提出什么地方不懂,找出不懂的原因,然后积极启发他们,帮助他们动脑筋,切忌烦躁、死记硬背或放下不管。培养孩子养成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经常督促孩子按时复习当天课程,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是帮助孩子巩固当天所学知识,为第二天上好新课 打下基础的好办法。如果当天所学的知识不巩固,甚至没有学会,日积月累,在学习上就会产生积重难返的大困难。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总结的系统学习方法。

教育孩子养成做完作业细心检查的习惯。做作业时一般都是整体知觉在发挥作用,不少孩子只顾赶进度、出思路,很少顾及到一些细节问题:在作业中常常出现差错,不是写了错别字,就是、看错运算符号或者少做了习题;做完作业之后,应该教孩子及时从整体知觉调整到部分知觉,从细微处检查是否有漏洞。因此,家长、教师最好教会孩子检查的方法,如看看是否漏题、漏答、漏单位等,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一般说来,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来形成,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地形成,这是学习习惯与一般习惯的根本区别。因为, 相对于其它习 惯而言,不良学习习惯形成以后,要改变它将是十分困难的,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拿破仑•希尔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 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 惯改变人的一生。一句话,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推荐

好习惯受益终身,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加以培养,在平时与孩子们的接触中, 我发现班级上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的学习习惯、 生活习惯需要加强, 我觉得好习惯

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要家长全力支持,

更要同学们自己自觉的去做, 就一

定会养成好的习惯。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好习惯的培养:

1 .帮助孩子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有的孩子由于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不

容易集中。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经常提醒孩子在上课时,一定要用心听讲,聚精 会神,不要做小动作,更不要说话影响别人听课。回到家时,要给孩子创造一个 适合孩子学习的环境,让孩子养成放学及时做作业,按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之后, 整理书包、

书桌以及房间等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果,

你的孩子边看电视边写作业,

就帮助孩子关掉电视机,监督他专心致志地做完作业再做其它事情。特别提醒: 家长更不能在孩子作业或吃饭时唠叨不停,孩子会很反感的。

2 .帮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父母对孩子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采取诱导 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问题。

如果孩子在遇到难题时候来请求家长的帮助, 作为家

长重要的不是教给孩子一道题目的答案, 而是要教会孩子这道题怎样解决, 告诉

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他们的提问进行恰当的鼓励与表扬, 并能及时更正孩子 的错误想法。

千万不要对孩子的提问不理不睬, 这样会使孩子有问题也不敢再问 了。

3 .

帮助孩子养成认真细致的习惯。

孩子的作业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去完成,

不能草率马虎。这就要求内容正确,书写工整,按时完成等方面。为使孩子养成 良好的习惯,提高正确率与责任感,要求孩子养成检查的习惯。家长回家,无论 多忙,

请抽出时间帮助孩子检查一下作业, 不一定要检查作业的正误, 可以看看

孩子作业是否已经完成,字迹是否工整清晰„„

4 .帮助孩子养成看书读报的习惯。家长需要为孩子购买、订阅适合的的图

书报刊,创设一个阅读环境,但书最好不要订得过多,书要少而精。为防止“走 马观花”,

家长可以与孩子们一起阅读, 共同讨论书中的问题, 并指导孩子做读

书笔记。在习惯养成之前,需要我们共同的配合,督促他们读课外书,让他们和 好书交朋友。 5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生来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提高学 习成绩固然要在学习上着力, 如果通过其它的途径再进行教育, 或许会有更好的

效果。我们不妨从劳动教育入手,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让孩子适当做些家务, 拖地,擦桌子,洗碗,洗自己的衣服等,一旦他们爱上了劳动,有了良好的劳动 习惯,那么他们的学习也会受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篇:中学生要养成的好的学习习惯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 一个班级, 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如此,对于人的一生,更是如此。生而为人,每个人都需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而良好的做人习惯正是帮助我们构建成功人生所必需的。好习惯是一个人终身的财富。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你有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你有了坏习惯,你一辈子有偿还不了的债务。

管得住自己,你是习惯的主人,管不住自己,你是习惯的奴隶.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全在于自己的选择.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自然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习性。

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便会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续下来,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

二、中学生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1、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我们老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2、自学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

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3、专心上课的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4、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我们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

5、善于提问的习惯

我们要积极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6、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

1 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7、独立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做作业的同时也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学的作业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书面的,二是看书思考或实践操作的。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有的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8、仔细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詞,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9、练后反思的习惯

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第

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第

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第

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第

四、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第

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10、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复习是有规律的,复习必须及时,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须有计划的不间断地复习。

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对记忆性知识的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但是反复的遍数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11、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12、客观评价的习惯

学生应养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考试分数的好习惯。若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是一种健康心理的体现。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同学们,好的学习效果、好的学习成绩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开始,这几乎是一个人人皆知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尽快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诺贝尔奖获得者、智利诗人米斯特拉尔说:“许多需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等待;但是学生不能等,他的骨骼正在形成,血液正在生成,心智正在发育,对学生我们不能说明天----他的名字是今天!”

那么,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情做起,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自己一个又一个好习惯,让好习惯伴随我们终身,成为我们走向成功、走向辉煌的一个又一个五彩的阶梯!

2 中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要求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好习惯。”这是因为养成了好的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象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为帮助市属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迅速提升学习能力,真正“学会学习”,市教研室特提出市属中小学生“学会学习”具体要求,学校可结合“中小学生学习规范”认真施行。

(一)、制定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如果在学习之前能先拟定一个计划,那么成功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1.根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合理支配时间,按学期、月、周、天制定学习计划。学期和月计划可以定纲要性的;周和天计划就要订得具体可行。 2.计划中要有明确的学习要求和具体的时间安排,便于督促自己。

3.计划既要突出重点,又要防止偏废。着重学好基础学科;不能以自己的兴趣好恶偏科;应把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弱门和某学科中掌握不够牢靠的部分作为主攻对象加以突出。 4.计划里一定要安排锻炼身体、参加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时间。 5.争取得到老师的指导,根据学习的进展情况随时修订学习计划。

(二)、 课前预习

学生如果能怀着强烈的探求知识的愿望做好课前预习,对将要学习的新教材有个总体了解,就可以有目的地听讲,就可以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就会怀着极浓厚的兴趣去探索新知识。 1.可以今天预习明天的新课,也可以提前一周预学下周的新课;还可以对新教材按章节或按单元自学一遍,然后在上新课前再自学一下即将学习的内容。

2.通过精读、细读、精读的过程,尽量弄清新教材中的新概念及其含义,掌握新课的基础内容,找出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明确学习新课需要集中力量解决的主要问题。

3.新知识与旧知识是连续的、渗透的,新知识是建立在对旧知识深透理解的基础上的。要求能学会运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课前自学中如果发现有与新知识相关而又未能牢固掌握的旧知识时,应先回头来重温旧课,并弄懂旧知识。

4.课前自学要充分利用已学知识,借助各种学习手段(包括工具书、参考资料、各类仪器等)。理科要加强必要的观察、实验和调查。

5.对于新教材的难点、疑点在自我思考之后,也可以和别人共同切磋,并要在教材上做好标记,以利于上课时更好地把握听课重点。

6.对新教材进行思考、议论、消化的过程中,要做好自学笔记,自学笔记仍要突出重点,有详有略。 7.在自学教材的基础上,可以自选练习,一方面验证自己对新教材掌握的情况,另一方面还可以深入地发现新教材的难点。

预习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逐步养成预习习惯。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行的。需要坚持每天预习。

二、预习要看、做、思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预习仅当作任务完成,而要将它作为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

第三、各门课的预习要有侧重点,难度大的科目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的就可以少预习一些时间。对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讲新课的科目要进行重点预习。

四、预习应在当天作业做完之后再进行。切不可每天学习任务还未完成就忙着预习而打乱正常的学习秩序。

(三)、专心上课

“学然后知不足”。在专心上课的过程中,会更加懂得也只有在这时,才会更欣喜地体验到做课前预学的乐趣和认真听课的重要。

1.应使自己的学习情绪在整堂课中处于稳定的兴奋状态并激发自己的学习欲望,用自己坚强的意志使自己的思维始终紧跟老师的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才能提高学习质量和思维的品质。

3 2.把自己自学的心得和老师对新教材的阐述加以对照比较,加深或更正自己的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若有疑问,可以及时提出或课后探讨。

3.课堂上要积极思考,勤于发问,争取当堂理解和消化新知识。

4.认真做好课堂笔记。不必逐字逐句地把老师说的、写的都记下,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将老师讲的重点内容、典型事例、疑难分析、思维方法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精华要记下,并尽可能条理化。

5.实验课、音、体、美、劳、计算机课等活动和操作型课程,要特别注重观察、遵守规程,积极动手,注意安全。

(四)、及时复习

如果在课后马上动手做作业,这是不科学的。在没有全部解决新课程中应解决的问题、没有取得对新课条理化的认识之前就动手做作业,是很容易出差错的。即使做完了作业,在头脑里对新知识也不可能形成一个系统的更高层次的认识,而且往往是事倍功半。如果课后能够及时复习,在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使其系统化的基础上再去做作业,就能达到灵活运用和牢固掌握旧知识的目的。 1.在阅读材料的时候,应检查新课中遗留下的知识障碍,通过独立思考,查阅资料,向老师、同学请教,就会使课堂教学中未曾弄懂的问题得到解决。

2.抓住新教材的主要问题,对照课本和听课笔记,把所学的新知识与相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进一步加深巩固对新教材的理解。

3.在消化新课的基础上,要下功夫对一些必须记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事实加以理解记忆。 4.一边复习,一边将你的复习心得写在复习笔记上,还可以在课本上批注。

5.每晚睡前,对当天所学知识象放电影一样回顾一遍,可以提高当天的学习效果。 在复习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复习要及时。要想获得良好的复习效果,就必须抢在遗忘之前及时复习。当天复习效果最好。

第二、要重视初次复习。初次复习的效果越好,以后再复习时节省的时间就越多。

三、复习要突出重点。有重点的复习指重点学科复习和重点内容复习。哪一门功课薄弱,就集中力量进行复习,哪一方面内容是弱点,就多下功夫。

四、要注意系统复习。单元结束后要及时进行系统复习,使知识条理化、结构化,达到查漏补缺、融会贯通、强化记忆的目的。系统复习时要特别注重中间部分知识即最容易忘记部分知识的复习。

第五、要重视学习方法的回顾和总结。通过学习方法的不断总结和完善,就可以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五)、独立作业

独立作业,并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而是经过独立思考,主动地、带有创造性地完成作业。

什么叫创造性地完成作业呢?就是能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新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各种作业都应独立完成,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作业应当精练,不是做得越多越好。所谓精练,就是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提高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也可以根据教材,搞清概念,弥补知识缺陷加以解决;如果属于马虎、不认真等方面的问题,就应在培养自己的学习作风上下功夫。

4.把做错了的作业重新做一遍。着重分析自己做错的原因,在时间允许时,还可再选做一些同类型的题目,以加深对新知识的深刻理解。

5.对那些经过反复思考仍然不能纠正的错误,就要请教老师、同学或家长等,直到弄懂为止。

(六)、系统小结

学习规则表明,系统小结非常重要。它能使学生把所学到的零散知识整体化、结构化和条理化,以便找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

1.小结一般可按单元小结(或按章小结)和阶段小结(按月、季、学期小结)进行。

2.小结时,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找出教材中的内在联系,通过对这一联系的重新认识,使这一单元或阶段的知识系统化。

3.要注意发现知识的薄弱环节,加强对重点知识部分的深入理解。

4.小结时,可用表格、提纲、提要等形式加以提炼,用准确的语言把所学的知识归纳表达出来。 5.小结时,也可以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体会,写一些小论文或做一些科技设计和试验。

4 6.通过小结,可以“薄化”教科书。这样,在迎接各种考试时,便会心中有数,镇定自若;由于小结把知识梳理得有条不紊。所以在参加考试时能做到得心应手。

(七)、课外学习

课外学习活动是课内学习的必要补充。它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巩固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1.课外学习的内容要健康有益,涉及面可以尽可能地广泛些。 2.课外学习的时间安排要以不影响课堂学习和身体健康为原则。

3.要争取得到内行者(专家学者、科任教师、家长等)的指导,努力提高课外学习的效果。

4.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主动承担义务劳动、公益服务等社会工作,自觉参加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社会活动,广泛获取有益知识,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情感。在实践中锻炼工作能力,增长才干。 5.积极参加课外文娱体育活动,不断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增强体质

第四篇:养成好的理财习惯先立正确理财观念

理财是一门永恒不变的学问,但是在面对保险销售、银保客户经理或是理财师的时候,大多数的人们还是抱着怀疑和谨慎的态度,觉得自己的钱还是自己打理比较好,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不过你可能也为此错过了很多理财之道。所谓的这些理财师,是擅长帮你分析你目前的财务状况,然后给你指明一套适合你自己的理财方式。理财师说,要做好理财,好的理财习惯很重要,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理财观念一:比金额更重要的是习惯

不爱理财的人通常是两类人,一类是认为自己的资产还没累计到一定程度,无财可理的;还有一类是钱够用就好,不用大费周章去打理。其实这两种观念都是不正确的。现在无论是在银行做基金定投、7天的复利存款、买卖国债,保险定投,只要坚持做上5年、10年都应该会超过4.35%收益。所以在理财中养成好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有什么样的理财习惯,就决定什么样的理财结果。

理财观念二:留住青山比砍柴造富更重要

有句古话是“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也应验了我们现在要谈及的一个理财观念:留住财富比创造财富更重要。从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再到最近的全球经济危机,做了大量投资的富翁们,资产应该已经缩水了不少,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道理不是说给每一个人听的。举个例子,拳王泰森从21岁到37岁总计赚了4亿美元,这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公民要用7600年才能赚到的钱,可是因为他的不当投资现在却落得一无所有,甚至还欠下一屁股的债等待偿还。这凸显了家庭理财的核心应该是:留住财富!

理财观念三:分流理财可以分散风险

“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是理财上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但是面对投资收益的诱惑,可能很少人真的能够把握住分流的原则。理财师送给大家四句话:即将要花掉的钱,放在您的储蓄账户;暂时不用的钱,放在您的国债、定投账户;一直不用的钱,放进您的投资、理财账户;将来一定要用的钱,放进您的保险账户。拥有不同的个人账户,就很好很有规划的分散了投资风险。

理财观念四:放眼未来,不要局限于现在

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加快带来的其中一个后果就是“未富先老”。要儿女完全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千万不要以为“今朝有酒今朝醉”是一种潇洒,我们还是最好趁国家形势好,自己年轻能赚钱的时候为自己多留一些吧。

(作者:胡利佳)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第五篇:培养好的习惯

好习惯益终生

记得作家巴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可见,好的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是多么的重要!而作为老师,特别是一位小学的英语老师,如何培养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好习惯,从而终身受益,的确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这两年里,我从事小学五六年级的英语教学,更是深深的感受到好习惯的养成对这些马上就要迈入初中的孩子们的重要。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面对这群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子手中的人生画卷,或许老师稍加点拨,便会是一张张繁花似锦、光彩夺目的美丽的人生答卷。那么在英语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以为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给孩子自信,让他们相信自己能行。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里,我没有让孩子们进入到课本的学习,而是尝试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知道他们的小脑袋瓜里在想些什么,走进他们的心灵。并且告诉他们“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会消逝。”告诉他们不要轻易的对自己说“不可能”、“我不行”,帮助他们克服对英语的恐惧,重拾自信心。而这些,对于进入初中的学生同样重要,初中的老师同样也应本着“一个也不能放弃”的理念实施教学。在转化“学困生”时更是应该时时激励,以鼓舞“士气”。

二、常竖大拇指,让榜样无处不在。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课堂上也不例外。课堂上如何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做好笔记,也要费不少功夫。除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外,老师还得独具慧眼,对那些身边的榜样,及时发现,常竖大拇指,让周围的孩子跟着榜样学,也很重要。小学生大都没有课堂上随手记笔记的好习惯,但身边总还是会有那么一两个学习的榜样。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和培养,现在已进入六年级学习的他们几乎已不再需要我任何的提示,便知道课堂上该记下些什么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习惯的养成并非能一蹴而就,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这些方面也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培养和监督。

三、让兴趣为课堂导航。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如果没有兴趣,学习就会变成永无止境的黑夜,而学生就好比狱中的囚犯,终**饱受折磨。所以,要想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之后,学生就会愿意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则只能事倍功半。小学生天真活泼,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良好的习惯。比如: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爱做英语小游戏、爱唱英语歌曲的习惯。我觉得这些习惯在初中应该得到保留和进一步强化。因为这些好习惯正是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动力。也只有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才会如鱼得水。学生乐学好学,老师的教学也才方可得心应手。

我认为小学阶段就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重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大声说英语的好习惯。多进行**常口语训练,鼓励他们将所学英语灵活运用到**常生活中,变机械的模仿为灵活的运用,进而增强他们的英语语感。平时抓好书写基本功,帮助他们比较、区别英语与汉语拼音书写的异同之处;在学习新单词时时时渗透音标,以及拼读规则,使其初步养成自拼单词的能力,逐步改掉用汉字或拼音代替英语音标的不好习惯;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老师应当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为学生多创造一些学习和练习的机会。如表演英语课本剧,说英语小笑话、小幽默,课前五分钟的英语小表演或唱英语歌曲,使学生养成自觉说英语的好习惯。

凯恩斯曾说过“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生。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形成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让我们每一位英语老师从娃娃抓起,从课堂课外的点滴做起,为孩子们形成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而努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要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下一篇:烟草党建工作典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