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医学化学教学质量

2022-09-12

《医学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专门讨论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化学实验在内的基础知识。医学化学能为今后的医学实践工作提供必需的知识积累。15、16世纪, 欧洲以帕拉塞斯 (P.A.Paracelsus) 为代表兴起的“医学化学”把化学和医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所以古代的化学和医学是密不可分的。虽然现在化学与医学是两门分列的学科, 但它们又是相互关联的两门学科[1];化学实验课程的同步开设, 可以发挥和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 提高动手能力;同时, 还可以为后续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的进一步学习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

笔者面对的授课对象是医学院校医药营销专业的大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 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生中文理生各半, 基础参差不齐, 甚至有的学生对于高中部分的化学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因此, 一部分学生觉得化学很难理解和掌握, 认为学化学就像是听“天书”。久而久之, 对这门课程最初的新鲜感和热情也会丧失。

(2) 学生的重视度不够, 学习主动性较差。医学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 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 吸引力远远不及专业课。因此, 学生抱着“可学可不学”的敷衍态度, 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3) 这门课程概念繁多, 内容抽象, 理论性强。这些特点都是不利于学生高效率地学习和掌握的, 这就对于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既要使学生保持兴致昂扬的学习劲头, 又要清晰准确地传递学科信息。

(4) 教师虽熟悉本专业知识, 但对于在医学方面的一些应用还知之甚少, 因此在备课过程中, 感觉讲解二者联系或在医学方面的应用时未免有些肤浅和牵强。这种生硬的地讲解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不利。

针对以上情况, 结合教学实践, 通过不断探索, 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1) 分层次教学, 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 有所侧重。依据素质教育中全体性和差异性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 才能“对症下药”, 分层次进行教学[2]。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分层施教、分层辅导、以优帮差”的教学模式, 尊重差异, 鼓励学生奋进, 使基础好的同学有所提高, 基础差些的也不落步!

(2) 结合实例, 提高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一切事物的源动力。在教学过程中, 适时地穿插一些运用化学知识的医学实例, 提高学生的关注度, 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医学化学的学习兴趣, 启迪思维。如为什么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是9g/L;为什么长时间游泳眼睛会感觉胀;为什么有些老年人会发生血栓, 而有的新生儿会发生溶血?这些现象的解释, 都是要以“渗透压”作为理论基础的。通过这些常见现象的列举, 激发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对其原因的探索学习, 启发学习兴趣。

(3) 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既不能将大部分时间埋头于板书的书写, 也不能只做幻灯片的放映员。现代教学方法的出现, 很容易使教师将所有教学内容照搬于幻灯片, 造成整堂课“老师围着电脑转, 学生盯着屏幕看”的单调局面。这样会使学生学习疲劳, 而且没有足够时间记录重要内容, 降低学习效率。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 应该是重点内容放慢速度, 在黑板上详细讲解, 对于一些抽象的内容, 则需要通过多媒体给学生一个直观映像。例如, 在讲解丁达尔现象时, 可以插入一个动画, 从“光源照射”到“光带的出现”, 清晰地呈现于学生面前, 再结合讲解, 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 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在讲授方法上, 有效合理地安排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PBL法、类比法、联想法等等, 必要时还要借助教具甚至是肢体语言和表情, 同时注重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引导他们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 按照逻辑顺序, 推导出下一个问题, 使学生也积极参与到教学思路的设计中来, 并使得前后内容连贯, 衔接自然;在教学内容上, 本着“化繁为简, 便于理解;归纳总结, 返简为全”的教学思路。首先从学生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角度入手进行讲解, 观察学生反应, 待他们理解之后, 再引导其回到完整的概念和定义, 使学生完成“从理解到准确”的学习过程。同时利用风趣幽默的语言, 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5) 重视课后习题。习题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检验, 有的学生反映“上课听得懂, 课后全不会”, 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课后习题没有跟上。根据人的遗忘规律, 对于知识的遗忘是由快到慢的, 如果课后不及时复习, 新学的知识很快就会忘掉。而习题的作用正好是起到了巩固已学知识的作用。因此, 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是对他们学习的有效敦促。

(6) 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素质的高低, 直接决定授课的质量。各学科的迅猛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普遍提高,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 要擅于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 加强学习, 拓宽视野, 以弥补自己学科之间交叉渗透领域知识缺乏的不足。同时淡化学科意识, 注重实际应用, 使学生学到本学科以外的知识, 提高他们的求知欲及对交叉领域的兴趣, 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努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7) 教书育人, 沟通心灵。俗话说:先成人, 后成才。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 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还不稳定, 因此, 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 也要注重德育、美育等方面的正确引导, 真正做到关心、爱护学生, 使学生在健康快乐、积极奋进的心态中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活。

摘要:医学化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针对当前医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并提出了提高医学化学教学质量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医学化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枫.化学教学中交叉领域医学知识的传授[J].医学教育, 2003, 5:33~34.

[2] 胡宗球.课堂教学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物理化学卷) [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 1998, 3:1141~142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信息化教育与研究下一篇:沉默的螺旋机制在社交媒体中的演进——基于新浪微博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