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情感和主题概括

2022-10-22

第一篇:散文情感和主题概括

如何概括散文主题(已发表)

如何概括散文的主题

总说

散文最基本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指散文选材自由,写法灵活;“神不散”是指散文中心明确,主题集中。散文运思落笔看似毫不经心,散漫随意,但实际上是用一根思想的红线把生活海洋中的贝壳珠粒,穿缀成闪光的项链。这根红线即是作品的主题。所以,在散文阅读中主题的把握十分重要,它犹如人的神经中枢,所有的阅读题都像是它的神经末梢。阅读鉴赏,必须有主题意识,必须从标题、首尾、文眼句及议论抒情语句中迅速把握主题,从而深入领会散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散文的艺术魅力。

授之以渔——方法技巧展示

散文阅读是从阅读开始的,不是从做题开始的。而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通读全文,把握主题。把握主题的内容包括两点,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概括、把握主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

1.解读题目法

我们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很多散文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题旨,也往往是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所以阅读散文时先看标题,想一想:这篇文章会写什么内容,表现什么主题,采用什么写法。如果我写,打算写什么,怎么写。这样预想,便于集中心神,调整状态,迅速进入正常的阅读轨道。然后快速阅读全文,粗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周国平《记住回家的路》、张笑天《上善若水》等,是以句子为标题的,这类标题常常就是主旨的表达或哲理的启示。理解前者,需联系定语“回家”,读出它的表层和深层含义,更好地把握其哲理;理解后者,需进一步弄清此“水”的宽泛意义和具体环境,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认识。

2.分析首尾法

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杨振声《书房的窗子》在文章开头就告诉我们“一句话,它打通与你天然的界限”,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书房的北窗的作用,再联系下文中作者所谈的具体理由,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态度,从而顺利概括出全文的主题。再如冰心的《生命》,开篇第一句话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而第二小节第一句话又说:“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第三小节第一句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大家看,如果我们抓住文章开头和每一小节起始句这些关键的语句,得出这篇文章的主旨之一——“生命的内涵”还困难吗?而篇末点题、卒章显志是我国散文的传统手法,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苏轼的《赤壁赋》。现代散文家杨朔善于用卒章显志的手法来结构散文,如他的《荔枝蜜》、《雪浪花》等就是。和谷的《司马祠》结尾“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用一个形象化的表述表达作者对司马迁的敬佩与仰视。

3.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

散文一般都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如果文中出现一些抒情、议论的语句必然就会有它的特殊作用。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意图,要传达给读者的思想感情,就是用这些句子来表达,也就是来点明文章的中心。而且这种句子往往是精当的、要言不烦的、“画龙点睛”的,我们可以在阅读时把这些语句都划出来,然后等全语段阅读完以后加以筛选和选择。比如《风景谈》这篇文章,它是茅盾先生在1940年5月到10月访问延安后回到重庆写的。茅盾先生在延安亲眼见到了根据地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于是他用六幅画面,把它们记叙、描写出来。在每一幅画面叙述以后,他都用饱蘸感情的笔写了这样议论的语句:“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乃是伟大中尤其伟大者!”“他们是民族精神的化身,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这些句子很好地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歌颂了在党领导下北方抗日军民的崇高、伟大。再如《司马祠》文末的抒情性语句:“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共舞。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神道,再读弧形的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把司马祠当成历史的大书,强调它特别值得解读,同时引发读者对司马迁人格与精神进行深入思考。

4.联系背景法

一般文章主旨有显隐直曲之分。对于主旨比较隐曲的文章,只有了解它产生的背景,才有可能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准确地概括出它的中心思想。除了对作者和作品的写作年代予以关注外,我们还要特别注意在文后出现的注释等说明性文字。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是主旨比较隐曲的一篇。在文章最后有作者的落款: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华园。很明显这是点明文章写作背景的信息!联系所学历史知识,我们应该知道: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大量共产党员被杀,全国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作为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面对这一情景,心中十分苦闷、忧愁。文章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就很好地点明了这一点。所以他想在晚上到荷塘上去散心,排解郁闷之情。在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当然这样朱先生可以暂时“喜悦”一下,但终究排解不了心头的阴影,“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们也没有”。如果我们抓住刚才这句点明时代背景的关键语句再结合刚才的简单分析,那么作者在荷塘散步中所表现的“淡淡喜悦”以及终究逃脱不了现实的“淡淡的哀愁”的主旨不就清晰地突现出来了吗?

再如,林清玄的《阳光的香味》,读后发现李乐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与之相似,思想背景是一样的:在工业化后期,反思工业文明的不良的一面,对都市文明的厌倦,渴望与大自然的亲近。此外,张晓风的《春之怀古》也是如此。再如,余秋雨的《阳关雪》其中关于古代文人命运的思考,我们可以找出例证,如课文《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写作背景,李白为什么离开长安?他在长安有哪些经历?李白的命运怎样?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知识积累来解读一些陌生的文章。这些类似的文章互相印证阐发,就可使散文主旨显明了。

5.因文而异法

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作出评价和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朱自清的《背影》表达对父亲的感恩等。再如林清玄《阳光的香味》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评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同时作者也肯定了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思想认识程度也深广些,更富于理趣。

写景散文是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等当做主要描写对象,写出它们的形声色味、情态特征,充分展示其风采魅力,以实现传递作者情意并吸引人、感染人的阅读目的。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为依托,情为魂魄。如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借山中小屋的纤尘不染的唯美境界表达对优美自然成为自己心灵栖息之所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状物散文,是以某一种物件作为表现主体,通过对物件的描摹刻画来为物件传神写貌,从而达到体物寄意、托物言志的写作目的。在这类文章中,作者往往要描述事物的突出特点,并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这种突出特点之中,达到托物言志的目的。如《白杨礼赞》借对白杨树结实、坚强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陕北军民的讴歌。再如丰子恺的《杨柳》通过赞美杨柳“贱”而有用、高而能下的品质,体现了作者在处世待物上超越世俗名利欲念的人生观念。 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尖锐的揭示或率直的评价,这类散文颇有论文的味道。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熔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鲁迅先生的杂文、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都是典型的议论性散文。

学以致用——边练边思边悟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沙家浜记 贾平凹

沙家浜是常熟的一个古镇,以建在芦荡之中而与众不同。镇不大,人家相对筑屋,后门通河,前门是街,街巷就极其幽深。路面又全然铺就了石板,石板与石板并不严实,故意留着空隙,能看见下面活活流水,似乎整个镇子就浮在了水上。从街往里走,看两边屋舍,大都两层,木头横七竖八,结构巧妙,人多各倚栏临窗,软语呼应。有旧寺数座,混杂于商铺之间,唯独门前蹲有石狮,石狮不威严,喜庆状可掬。也有老桥,连扯左右,荷就钻出石罅,近旁就是茶肆饭店。进去坐下,茶要碧螺春,饭要卤汁面,正端详灶是不是七星灶,壶是不是老铜壶,忽后窗外咿呀声响,一小船靠近,船上人和屋里人打情骂俏,便得一篓鳑鮍鱼递进来。鳑鮍鱼是稀罕物,水质好才能生长,鳑鮍鱼也正是这里的特产。连呼煎炸一碟来呀,却有黑鹳白鹭就站在后门栏上,而三朵四朵芦絮飞进,上下飘浮,用手不可捉拿。

时不时听人唱阿庆嫂,京剧味不足,但极投入。循声步入一条短巷,唱却息了,而巷外湖荡汪洋,风正紧,水面微皱,芦絮起落如云。岸边排列无数船,其状似偌大的鞋。顺脚上去,摇橹的大嫂问去哪儿,说句船到哪儿人到哪儿吧,船就箭一般驶进芦荡。进了芦荡才知神秘莫测,河道密布,港汊纵横,沿一处深入,芦苇愈来愈高,凉气袭身,万籁俱静,只听得橹声和蜂鸣,有几分惊奇也有些许紧张,想武陵桃源莫过如此吧。七拐八拐,已迷失了方位,却恰遇骤风,一时芦苇前呼后拥,一尽线乱。在乱中,却看见了远处栈桥和桥端的芦亭,亭中有人吃茶说话,只听得一团嗡声,分辨不出话语。约几分钟,风软下去,悄没声息。继续前进,道越来越窄,水越来越深,湖苇倾斜得不能摇橹,江苇扑撒在船头,便看清了水中游鱼,而头顶上水鸟乱飞,一时有了奇思,这鸟入水为鱼,鱼出水为鸟,是相互转换的吗?得意自己不是诗人却有了诗情。

游了一次沙家浜,再也忘不了江南的这个古镇,记住了这片可能是中国最干净的水和水中浩浩茫茫的芦苇。

选自2006年第7期《美文》

【思考题】

1.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描写了沙家浜的哪些景观?请用简练的词语加以概括。

2.作者通过记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1.古镇建筑、古镇生活、芦荡河道、浩茫的芦苇

2.表达作者对沙家浜最干净的水和水中浩浩茫茫的芦苇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对沙家浜古镇闲适、平静生活的无限神往。

第二篇:散文阅读导学案——概括主题 教师版

现代文阅读——概括主题

一、学习目标:能准确概括作品的主旨或思想感情。

二、真题体验:P143《木车的激情》。

三、考点解读:P142。

主题指作者的思想、观点、意图在文中的体现。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此考点是现代文阅读的重点,在近十年的高考中出现率达百分之百,且分值较高。

概括作品的主题可以遵循从文内到文外、由主观到客观的原则,它主要考查两个方面:

1、概括文章的中心。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写了什么。二是文章为什么要写。

2、揭示文章的意义、价值或目的、用意。归纳概括中心,提倡整体阅读,只有把握了全文内容,掌握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才能抓住本质,进行联系。

四、知识储备及答题规范:P144基础

二、P147答题规范三。

(一)概括作品主题类答题模式

1.本文描写了„„(记叙„„事情,借„„事物),抒发了„„的感情(揭示了„„哲理,寄寓了作者„„的愿望)。

2.文章通过„„的描写(本文以„„为主线,描写了„„),揭露了(赞扬了、表扬了)„„,启示(呼唤)人们„„

(二)“概括作品主题”解题要领

1、整体锁定。即将重点锁定在主要“形象”上,即主要物象,主要意境,主要场景等。

2、综合句意。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重点段(句),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内在的“公因式”,由面而点,概括出内容要点。

3、去粗取精。即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重点段,由点带面,概括出作品的主题。

4、整体透视。有些文章(特别是写景抒情类的文章)其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或“潜台词”来表达。这时就必须统观全文,整体把握,概括出主题。

5、关注文末注释。

五、课堂讲练 (2010广东卷)

面包

沃尔夫冈·博歇尔特①

(1)她突然醒来。两点半。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哦,原来是这样!厨房里有人碰了一下椅子。她仔细地听着厨房里的声音。寂静无声。太安静了,她用手摸了一下身边的床,发现是空的。这就是为什么如此特别安静的原因了——没有他的呼吸声。她起床,摸索着经过漆黑的房间来到厨房。在厨房两人相遇了。表针指着两点半。她看到橱柜边上有个白的东西。她打开灯。两人各穿衬衣相对而立。深夜。两点半。在厨房里。

(2)在厨房餐桌上是一个盛面包的盘子。她知道,他切过了面包。小刀还放在盘子旁边。桌布上留下了面包屑。每晚他们就寝时,她总把桌布弄干净的。每天晚上如此。然而现在桌布上有面包屑,而且小刀还在那里。她感到地上的凉气慢慢地传到她身上。她转过头来不再看盘子了。

(3)①“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他说,并环视一下厨房四周。

1

(4)“我也听到了什么。”她回答,这时她发现,他夜晚穿着衬衣看起来这是老了。跟他年龄一样老了,六十三岁。白天他看起来还年轻些。他看起来已经老了,他在想,穿着衬衣的她看起来相当老了。不过也许是头发的原因。夜里女人显老总是表现在头发上。头发使人一下变老了。 (5)“你应该穿上鞋子的。这样光着脚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6)她没有注视他,因为她不愿意忍受他在撒谎。他们结婚三十九年之后他现在撒谎了。 (7)②“我原以为这里有什么事。”他又说了一遍,又推动了自制,把视线从一个角落移到另一个角落。 (8)“我也听到了什么。于是我想,这里出了什么事了。” (9)“我也听见了。不过,大概什么事也没有。”

(10)她从桌上拿起盘子,并用手指弹去桌布上的面包屑。 (11)“没有。大概没什么事。”听到他不安地在说。 (12)她赶紧帮他说:“过来,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 (13)“走,睡觉去。站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14)他向窗户望去。“是的,一定是外面出了点什么事。我还以为是在这里。”

(15)她把手伸向电灯开关。我必须现在就关灯,否则我必定还会去瞧盘子的,她想。我不能再去瞧那个盘子。“过来,”她说,同时把灯关灭。“这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刮风时檐槽常常碰墙壁。这肯定是檐槽之故。刮风时它总是哗哗乱响。”

(16)两个摸着走过黑黢黢的过道来到卧室。两双光脚在地板上拍击作响。 (17)“是有风,”他说,“已经刮了一整夜了。”当她睡在床上时,她说“是的,刮了一夜的风。刚才大概就是檐槽在响。” (18)“是呀,我刚才还以为是在厨房里。大概就是檐槽吧。”他说着话,仿佛已沉入半睡中。 她注意到,当他撒谎时,声音多假。 (19)“真冷,”她说,并轻声地打着哈欠。“我可钻被窝了,晚安。” (20)“晚安。”他回答,又说了一句,“是呀,可真冷啊。”

(21)随后就是寂静无声。许多分钟后她听到,他在小心、轻声咀嚼。她故意深沉又均匀地呼吸,使他不致发觉,她尚未入睡。然而他的咀嚼节奏均匀,倒使她慢慢进入了梦乡了。 (22)当他第二天晚上回家时,她分给他四片面包;平时他只有三片。 (23)“你可以慢慢吃,吃四片。”她说着离开了餐桌。“我吃这面包消化不了。你多吃一片吧。我消化不好。”

(24)她注意到,③他把头深深埋在盘子上。他没有摔跟头。就在此刻她对他非常同情。 (25)“你可不能只吃两片面包。”他对着盘子在说。 (26)“够了。晚上我吃面包消化不好。你多吃吧,吃吧!” (27)过了一会儿,她才又坐在桌旁的灯下。

(选自《外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包智星译)

[注]①活尔夫冈·博歇尔特:西德废墟文学的先驱和重要代表作家。小说《面包》写的是一战后人们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

1.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

答:①妻子发现丈夫偷拿面包。→②丈夫撒谎掩饰。→③妻子替丈夫圆谎。→④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2

2.文中的划线部分分别表达了丈夫怎样的心理?(6分)

答:①撒谎想掩饰自己偷拿面包的行为。②感觉妻子可能发现,继续撒谎时慌乱不安。③面对妻子的宽容,感到羞愧。

3.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答: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理解、宽容、尊重,并无私奉献,才能度过困境。 分析:(1)在深夜的厨房,结婚三十九年的夫妻突然都发现对方“老了”,表现出相互之间的爱怜之情。(2)丈夫偷吃面包后撒谎,是不想增加妻子的精神负担。(3)妻子发现丈夫偷拿面包,本可当场“揭露”,但为了维护丈夫的尊严而替丈夫圆谎。(4)第二晚餐,妻子善意撒谎,多分给丈夫一片面包,进一步传达了对丈夫的爱。丈夫深感愧疚。

六、课后作业

双琴祭

梁晓声

⑴那两棵树,是生长极慢的树,其材最适合做琴。那位老制琴师呢,他的经验是,一棵那样的树,只能锯取一段,做成一把音质优良的小提琴。所以他打算用那两棵树同时做两把小提琴,使它们在音质上不分轩轾。

⑵琴取于材,材取于树。老制琴师当年亲手栽下的两株小树苗,在十余栽里,不但增加着年轮,也像少年和少女渐渐长成健壮的青年和标致的女郎一样,深深地相爱了。它们彼此欣赏,彼此赞美,永不厌倦地诉说着缠绵的情话。

⑶但是,琴还没做,老制琴师却病倒了。他临终前对儿子说:“我一直想要制成两把音质同样优良的小提琴。我想做的事是做不到了,你一定要替我做到„„”

⑷后来,他的儿子伐倒那两棵树,锯取了它们各自最好的一段,制成了两把音质同样一流的小提琴。他把琴送到了琴店,郑重地交代:“如果有谁在这两把琴中反复比较、挑选,那么无论他最终选择了哪一把,都不卖给他。如果有人说它们是同样好的琴,那么可以将两把琴都送给他。如果是两个人,那么一人一把。”

⑸有一天,琴店来了两位父亲,带着两名少年。两位父亲是好友,他们是陪儿子来选琴的。两名少年不约而同地看上了那两把小提琴,于是店主取出琴让他们试一试。

⑹他们各拉一曲后,都说以他们的耳听来,两把琴的音质同样优良。为了使大人们相信他们所选的不后悔,他们还毫不犹豫地交换了琴。于是他们幸运地接受了赠予。

⑺后来,他们果然都成了“家”,声名鹊起。无论何时何地,他们一直合奏着。

⑻世人欣赏并赞美他们的合奏,但世人的心理是古怪的。不久,就有了他们之间孰高孰低的种种说法。而寂寞的传媒则一口咬住那纷纭众说,推波助澜。

⑼最后,他们不能再合奏下去了,只能迫不得已地分开,各自独奏。但他们都是那么眷恋合奏,因为他们觉得只有合奏才能发挥出他们的演奏天赋。

⑽比他们更眷恋合奏的是那两把小提琴。只有合奏的时候,它们才有机会相见。

⑾但自从分开后,,它们再没“见到”过对方。它们被思念折磨着,它们的琴音里开始注入了缕缕忧伤,正如苦苦相思着的情人的信上有泪痕一样。

⑿然而两位由合奏而独奏的演奏家,心里竞渐渐地相互生出嫉恨来。他们不知不觉就坠入了别人的“阴

3

谋”。他们曾经的珠联璧合引起了别人的嫉恨。别人想要离间他们,想要看他们成为仇敌。

⒀终于,他们中的一个心理崩溃了。他摔毁了他心爱的小提琴,跃下阳台,一命呜呼。

⒁那时,另一个正在舞台上演出。他提琴的几根弦,随弓皆断。弦断之际,小提琴发出类似哀号的最后一声颤音„„

⒂悲剧的发生使人心趋于冷静,对死者的同情超过了人心对其他一切的表现。有同情就有憎恨,另一个还没来得及从惊愕中悟到什么,已然懵懂地成了罪魁祸首。最后,他疯了。

⒃他那一把琴被按了弦,又摆在琴店里了。然而,无人问津,因为它已被视为不祥之物。只要琴弓一搭在弦上,便会发出号哭一般的声音。

⒄是的,那真是一把小提琴在号哭——在为它不幸的爱人而号哭。 (选自《2011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有删改)

1.小说的结局是悲剧性的。造成悲剧的外在原因有哪些?请概述。(4分) 答:①“世人”妄评两位演奏家演技的高低;②“传媒”对世人的各种评论推波助澜;③“别人”嫉恨两位演奏家合奏的珠联壁合;④“世人”将悲剧归罪于活着的演奏家。 【解析】注意本题强调的是“外在的原因”。外在的原因自然应归咎于外部的环境,本文所指的外部环境为世人对两位演奏家的评判和看法,故只要筛选出有关世人对演奏家的行为的句子加以分点概括即可。

2.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6分) 答:①惋惜双琴一毁一废;②同情两位演奏家一死一疯;③哀叹美好的事物被世人的“古怪心理”毁灭;④悲悯世人毁灭了美好事物而始终不自知。

【解析】这是一个探究性的,很开放的题目,理解可以是多元性的。答题时可从琴、演奏家、世人、社会等角度挖掘和思考,透过文学性的语言,发掘作者隐含在句里行间的深层含义,进行合理的想象与联想,结合文本,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三篇:散文情感的“鱼”和“熊掌”

情感的“鱼”和“熊掌”《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对于我们的情感套用一下虽然是有些牵强,但是也可能不为过吧?

对于“鱼”老夫子比喻为生命,熊掌比作大义。我们不妨将这两个元素放到情感中比作家庭和浪漫,我个人以为也算是一个较比贴切吧!

人是一种很贪欲的的动物,他们总是欲望这所有的一切,不愿意去舍弃什么,这样才会有了很多的烦恼。有了烦恼就会闷闷不乐,接着就是大放厥词,和世界对他们的不公平。其实你我都是有这样的想法,谁也不要自谈圣洁。但是人也会为自己找到一个自我约束的法则,这就出现了文明和道德。文明和道德又衍生出了我们现在的行为规则——法律,这样人们就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在自己不能自持的情况下,一个可以矫正自己原始贪欲的规则约束。

但是随着人们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变化,为了证明自己的地位与常人不同,这些人们就回去有益的违背这些原则,以显示自己的显赫。这样想将“鱼”和“熊掌”全部兼得的想法就产生了,接着就是不顾一切的去实现。

情感也是一样,许多的人们当自己的社会赋予的地位发生了改变,不再为一时的温饱担忧,有充足的条件去奢侈的时候,就想起了自己情感上也是需要一个贪婪的,那就是既要有一个是自己安慰的安乐窝,也需要不断的满足自己的所谓的精神浪漫的需要。也就是说,既要一个与自己海誓山盟的爱情故事,也要不断的艳遇激情满足自己的情感贪欲(在这写人们的眼中浪漫就是艳遇的异性交合)。一是显示自己的情感能力,在自己的同伴面前嚼一嚼风流的舌头;二是满足自己原始的“性”冲动,在这些人的眼中这才是人生。

其实我觉得这不是人生的享受,只是人生的放荡个放纵,他污秽了生命的本来意义,使情感变得千疮百孔,难怪我在前一篇文章中的留言中很难看到对爱情赞美,大多都是一些怀疑和忧郁。

所谓的浪漫并非我们现在人们所谓的概念,现在又许多的人们人们,人有了一定的能力就要有靓女帅哥陪伴左右,呼风唤雨对自己的异性召之即来挥之就去好不惬意。岂不知在正直的人们眼中,你……

我以为我们如果真的是正是人生的价值,将人生个情感看作是人生的浪漫,那就要真是自己的感情。安乐窝里面不是没有浪漫,情感的放纵不是你情感的欢乐港。燕窝鱼翅吃多了也会倒胃口,五谷杂粮做精了也会回味无穷。恪守你的情感世界,在你的情感港湾中会有无尽的的情感宝藏,只是你没有去深刻的挖掘和体会。

这情感的世界里,为什么不能再你的安乐窝——家中找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可兼得的奇迹呢?!

第四篇:我和婆婆之间的情感散文

写过很多的文字,却从未想到要为婆婆写点什么,前天给婆婆买了一只流感疫苗,想找人给她带过去,就是先给她打了电话,婆婆接了我的电话,竟语无伦问我你怎么了啊?怎么很久也不回来了,我说我从烟台回来没多久就又回去了一趟。我和婆家不在一个城市,相距300多公里,虽说在铁路上工作,坐火车很方便,也不用花钱。可我还是很少回去,结婚到现在20多年了,没有在婆家过上一个春节,因为的是工作的性质所决定吧,在售票窗口工作,每年春节就是春运的高峰期,单位都不会批准春节休假的。

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出自于我老公本身,婆婆不是我老公的生母,而是他的亲姨,婆婆当初就是因为不生育才领养了自己妹妹的孩子,领来是已经三岁,刚来时我婆婆和公公对他很好,可是多年后有了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对他就不那么好了。我老公说在家里没少受他妈妈的欺辱,他爸爸为此也没少和他妈妈干架,他爸爸是个很善良和蔼的人。但因为妈妈的蛮横无理,还是让他受了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委屈,所以他发誓长大再也不回这个家。我见到婆婆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点都不慈祥,长得人高马大俨然就像一个刁钻的继母。他们母子之间的关系一直不融洽。

记得我生儿子那年,天气很冷,岁末年初,老公在家伺候我月子,奶水不够吃,孩子整夜的哭,婆婆也不管,婆婆一点也不和气,经常会为一点小事摔摔打打,我哪受过这种委屈,执意要回娘家去,妈妈和爸爸一遍遍的打来电话劝我,怎么也要凑乎到满月啊,不然邻居也会笑话的。我对爸爸说你的女儿不开心很难过,邻居知道吗?求求你们快来接我吧,否则我就自己回去;妈妈拗不过我也担心落下月子病,就来婆婆家把我接了回去。看到妈妈那一刻,我委屈的就像是和妈妈分开了一个世纪。妈妈说你都做母亲了怎么还这么任性?我说妈妈我好想你和爸爸,也好想家,你就带我回去吧。就这样在孩子出生12天,就和妈妈一同逃难似的离开了我的婆家。也根本没有顾忌我走了之后婆婆心里会有什么想法。现在想来,我当时也很自私,从心里抵触婆婆,从未体谅她内心的感受。本就是养母,儿媳妇没满月就回了娘家,周围的邻居会怎样的看她。

回到家里,心里舒服了很多,爸爸早就买好了营养品和鸡鸭鱼,孩子基本不用我操心,由妈妈全权管理,我只是到点给孩子喂奶,爸爸戏称我就是奶牛。爸爸把猪蹄煨在沙锅里,随时想吃就吃,吃饱了不是看书就是睡觉,全然没有了坐月子的感觉;妈妈每天都换着花样给我调养,孩子的奶水充盈,孩子也不那么爱哭了,因此就更不想回到婆婆家;打心眼里更多了一份对婆婆的抵触。

很快五个月的产假结束了,必须去上班,孩子还没有断奶,!妈妈说实在不行她就跟着我去带孩子。我知道爸爸的工作很忙,车站的工作根本离不开他;妈妈跟我去带孩子,爸爸吃饭就是问题。问了婆婆,婆婆也以种种理由不愿来带孩子,我知道婆婆一定还是在为我没满月就离开家的事耿耿于怀。妈妈说雇保姆吧,保姆工资我们来出,就这样,妈妈帮我给孩子雇了保姆,我们一家的吃用以及保姆工资都是父母给我的,夫妻两地分居,大部分的重担都在我的身上,很快我的体重就从生孩子之前的104斤,掉到了82斤,走路就像是在水上漂,父母都很心疼我,妈妈说给孩子断奶吧,不然你的身体也就垮了,万般无奈就给孩子断了奶。记得有一段时间保姆不做了,婆婆来带了几天孩子,不到一周就突然走了,害的我只好把孩子带到我工作的播音室,电话一响,或是一播音孩子就醒了,唯恐孩子会哭或是孩子的声音传出去,我只好把孩子抱到走廊里,不想回忆那段时间我是怎么过来的。

婆婆依然是那么的刚毅,从来对孩子们都是横眉竖目,或许是因为为两个小叔子太淘气,或许是因为当时的家境不够宽裕,日子过得很艰辛,很难在她的脸上看到笑容。老公公虽然是很善良也很无能为力,因为在家没有地位,只能多婆婆的话言听计从。稍有异议就要吵架,直到孩子三岁时,公公去世,婆婆都是飞扬跋扈的不可理喻。回到婆家永远也见没有祥和宁静的氛围,所以我就很少的回去,回去之后也会向客人一样,住上一宿第二天就匆匆离去。尽管不回去,我会按时把养老的钱给她带回去,遇上过年过节我都会给她买些东西。每每这种事都是我来操心,老公根本就不管。我自己也是做母亲的人了,有了养育孩子的经历,知道养育一个孩子,是多么的不易,我总是想生恩没有养恩大,无论怎样我们也要回报她。

生活就这样平淡无奇的过着,记得是1999年婆婆患了白内障,在家没人管她,我就把她接到我居住的城市,为她做白内障手术。婆婆住在医院里,就是我和老公轮流做护理。记得有一天,是因为单位很忙我脱不开身,就让我妹妹去给她送饭,旁边床的一位老太太跟我妹妹说,姑娘,她的女儿好女婿不行,女儿来了又干这又干那的,女婿来了把饭盒一撂,理也不理。我妹妹说她的女儿女婿都在外地,来送饭的小伙子是她是儿子我的姐夫,女的就是我的姐姐,是她的儿媳妇。临床的老太太说儿媳妇比他儿子好啊!

婆婆好了之后,回到自己的家里,仍然没有改掉以前的脾气。可是我也渐渐的发现,婆婆已经没有了往日的锐气,渐渐地对我很依恋,只要我回去,就会滔滔不绝的和我说东说西。和我拉拉家常说说心里话,一会说二儿媳是如何的不懂事,一会又说小儿子怎么让她生气。她说的事我也并不了解,但我还是会认真地听,因为很少回去,家里的事我基本上都不搀和。但我也会很婉转的劝劝她,帮她解解气。她跟我说,邻居说她跟前的两个媳妇都很好,她说再好也比不上大儿媳妇。其实我们离得很远,琐碎的小事都是两个小叔子和妯娌操心费力。两个妯娌和小姑子也说,嫂子你在老娘面前的地位是最高的。但我深深的感觉到,是我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婆婆,是她刚毅的性格,也不愿在我的面前表露吧。生恩没有养恩大。想想养育了我老公的婆婆也真的很不容易。

我会像孝敬自己的母亲一样孝敬她,每回回去,我都会给她买些日用品和常用药,三八妇女节和母亲节,也会给婆婆买礼物。或许是我的所作所为,真的感动了她,我两次手术都没有告诉她,她知道后就愧疚地说,应该告诉我一声,也让我伺候伺候你。听了这话我心里也暖暖的,我说不用啊,妈,有你这句话我心里就很满足了,只要你的身体好好的,就是我们做儿女最大的福气。

那天她接了我的电话,就激动地说过两天你就回来啊!来家住上一段时间吧!这两天还不行,一楼不供暖气很凉的。听到老人家语无伦次的话语,我就体会到她是多么渴望我能回去。我说好的,妈,我回去之前给你打电话。因为不能轻许我回家的话,她会早早的告诉街坊邻居,大儿媳妇要回来了;每次我回去邻居们都会说,你可回来了,你妈早半个月就跟我们说了,她的大儿媳妇要回来。所以我都是明天要回去,今天再告诉她。每回我去看婆婆,回来时她都执意要送我去火车站,问我什么时候再回来,看着她依依不舍的样子,再看看她蹒跚的步履,苍老的身影,心里也很难受,我就会说,妈我有空就回来看你。心里也在默默的说,妈妈我理解了你的不易;生恩没有养恩大,你永远都是我们的母亲。

都说最难处的就是婆媳关系,是的,那是她没又把你当最自己的闺女,你也从未把她当做自己的母亲。人心换人心。是我对婆婆的好,才换取了婆婆对我的依恋。现在婆婆老了,她需要的不再只是金钱,而是那份亲情和交流,我真的要回去陪婆婆住上一段时间了。我哪强悍的婆婆曾经为儿女们撑起了一片天,现在婆婆就像是夕阳西下,渐渐的老去,我们做儿女的要为她撑起这片天,很想对婆婆说那句难以启齿的话-----妈妈我其实也很爱你。

我们居住城市和婆婆家相距300多公里,公公20多年前就去世了,一直是婆婆自己单过,两个小叔子和她在同一个城市。我们已经快一年没有回家看望老人家了。

春节将至,总觉得该回去看看。前两天我和老公回去去看望了婆婆,因为是提前告诉了婆婆,她一直在家等着,看到我们回去非常的高兴,年近八旬的老人,身体很硬朗。看到我们回去,高兴地就像个孩子似的,嘘寒问暖,里里外外的紧忙活。不知道给我们弄点什么吃的合适。

婆婆家住一楼,房间里温度不是很热,我们居住的小区是地暖,室内温度都在26.7度。婆婆家室温也就18.9度左右,我总是觉得冷,身上穿的羊绒大衣都不敢脱,婆婆说你上床盖个小被暖和暖和就不冷了,我上床婆婆拿来个小被盖在我的身上,慢慢的就不觉得冷了。

她一边和我唠着家常,一边在忙乎着晚饭,问我想吃点什么,我说不要那么麻烦,随便做点什么吃的就可以,可能是因为暖和了,我竟然眯着了,睁眼一看,老太太在忙活着。毕竟是年事已高,昔日手脚麻利的婆婆,忙活了半天,就是把鸡腿剁了剁,还把她忙的够呛。我赶紧起来搭手炒菜,不到半小时,饭菜全上了桌。炒菜的时候婆婆就说,你就别回去了,在这过年吧,我说您这里太冷了,婆婆说不冷啊,住两天就习惯了。我说我什么也没带,过年的时候我再回来吧。婆婆还是不太高兴的说就在这过个年吧,我说下回吧。

饭后婆婆不让我洗碗,又让我上传躺着暖和,给我身后放了个靠枕,端来自己炒的瓜籽,又把烟灰缸放在床边,让我放瓜籽皮,给我切脐橙放在果盘里,叶端到我面前,我说,妈你就别忙乎了,她说,吃吧,坐在那也没事。好温馨啊!

说句心里话,在娘家,被爸爸、妈妈、老公这样的呵护是常事,在婆家让婆婆这样的呵护着我,心中有说不出的感动。老公弟兄三个,我们排行老大,三个儿媳妇当中,能享受到婆婆的这份礼遇的也只有我。看过我写的《婆婆也是妈》的读者都知道,原来我们婆媳的关系不是很好,因为彼此都很要强,婆媳关系处的不是很好,但是我还是付出了努力,来修复我们之间的感情,因为我的老公是她的儿子,和她的关系处理好了,夫妻的感情才会更好,逢年过节我会为婆婆买礼物,平时婆婆家的大事小情,我也都会事无巨细的想得很周到。或许就是这点点滴滴感动了老人,渐渐的老人对我很依恋很依赖,家里的事总爱和我商量,每次我跟她通电话,她都会滔滔不绝的总有说不完的话,说说家里的琐事,说说她的身体状况。完全没有长途电话的概念。每一回也都是我说,妈!先这样吧,你自己多保重,注意身体,过两天我再打电话给你。她才会说,好吧!你也注意身体。

生活就是这样,婆婆细小的动作感动着我,或许,也是我哪一个不经意地小节感动了婆婆,婆婆才会像待女儿一样待我,我决定不再以“冷”为托词,过两天一定会去陪老人住一段时间,满足婆婆的愿望,享受天伦之乐。

第五篇:爱人结婚了却不是和我情感散文

一个女生突然决绝的跟相爱五年的男友分了手,闪电般嫁了他人。她说她要结婚,她实在等不起了,而他虽然爱她,却根本没有一点这方面的意思。过了几年,男人也结婚了。那个新娘其实未必比她出色多少,或者这一次他的爱有多么深,只不过她出现的时机实在太合适,刚好在他想安定下来的时候。于是,不需要什么更好的理由,她来得正是时候,那么,就是她了。其实我们寻寻觅觅了那么久,遍尝每一次爱情的甜蜜与艰辛,什么青梅竹马,什么心有灵犀,什么一见钟情,都不过是些锦上添花的借口,而最后选择的爱人,不过就是在我们心意动时,经过身边的那一个。回首往事时,想起那些如流星般划过生命的爱情,时间才是冥冥中一切的主宰。我们常常会把彼此的错过归咎为缘分。其实说到底,缘分是那么虚幻抽象的一个概念,真正影响我们的,往往就是那一时三刻相遇与相爱

男女之间的交往,充满了犹疑忐忑的不确定与欲言又止的矜持,一个小小的变数,就可以完全改变选择的方向。如果你出现的早一点,也许他就不会和另一个人十指紧扣;又或者相遇的再晚一点,晚到两个人在各自的爱情经历中慢慢学会了包容和体谅,善待和妥协,也许走到一起的时候,就不会那么轻易的放弃,任性的转身,放走了爱情。

在你最美丽的时候,你遇见了谁?在你深爱一个人的时候,他又陪在谁身边?在你心灵最脆弱的时候,又是谁在与他同行?爱情到底给了你多少时间,去相遇和分离,去选择和后悔?

如果爱一个人而无法在一起;相爱却无法在适当的时间相遇;如果你爱了,却爱不对时间,除了珍藏那一滴心底的泪,无言的走远,你又能有什么选择?时间的荒野,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于千万人之中,去邂逅自己的爱人,那是太难得的缘分,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在彼此不断的错过,错过了杨花飘飞的春,又错过了枫叶瑟索的秋,直到漫天白雪,年华不再,在一次次的心酸感叹之后,才能终于了解。即使真挚,即使亲密,即使两个人都已是心有戚戚,我们的爱,依然需要时间来成全和考验。

这世界有着太多这样那样的限制与隐秘的禁忌,又有太多难以预测的变故和身不由己的离离合合,一个转身,也许就已经一辈子错过。多年以后,才会参透所有的争取和努力,都抵不过命运开的一个玩笑。上帝在云端只眨了一眨眼,所有的结局,就都已经完全改变。

有人说,人的一生会遇见四个人;第一个是自己,第二个是你最爱的人,第三个是最爱你的人,而第四个是与你共度一生的人。首先你会遇到你最爱的人,然後体会到爱的感觉;了解了被爱的感觉,才能发现最爱你的人;当你经历过爱人与被爱,学会了爱,才会知道什么是你需要的,也才会找到最适合你,能够相处一辈子的人。

但很悲哀的,在现实生活中,这三个人通常都不会是同一个人;你最爱的,往往没有选择你;最爱你的,往往不是你最爱的;而最长久的,偏偏不是你最爱也不是最爱你的,而只是在最适当的时间出现的那个人。

你,会是别人生命中的第几个人呢?没有人是故意要变心的,他爱你时是真的爱你,可是他不爱你时也是真的不爱你了,他爱你时没办法假装不爱你;同样的,他不爱你时也没办法假装爱你。 当一个人不爱你要离开你,你要问自己还爱不爱他,如果你也不爱他了,千万别为了可怜的自尊而不肯离开;如果你还爱他,你应该会希望他过得幸福快乐,希望他跟真正爱的人在一起,绝不会阻止,你要是阻止他得到真正的幸福,就表示你已经不爱他了,而如果你不爱他,你又有什么资格指责他变心呢?

爱不是占有,你喜欢月亮,不可能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脸盆里,但月亮的光芒仍可照进你的房间。

换句话说,你爱一个人,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拥有,让爱人成为生命里的永恒回忆,如果你真爱一个人,就要爱他原来的样子;爱他的好,也爱他的坏:爱他的优点,也爱他的缺点,绝不能因为爱他,就希望他变成自己所希望的样子,万一变不成就不爱他了。

真正爱一个人是无法说出原因的,你只知道无论何时何地、心情好坏,你都希望这个人陪著你;真正的感情是两人能在最艰苦中相守,也就是没有丝毫要求。毕竟,感情必须付出,而不是只想获得;分开是一种必然的考验,如果你们感情不够稳固,只好认输,真爱是不会变成怨恨的。两人在谈情说爱的时候,最喜欢叫对方发誓,许下承诺我们为什么要对方发誓,就是因为我们不相信对方,我们根本不相信情人,而这些山盟海誓又很不切实际:海枯石烂、地老天荒,都不能改变我对你的爱。明知道海不会枯、石不会烂、地不会老、天不会荒;就算会,也活不到那时候。许下诺言的时候千万注意,不要许下可以实现的诺言,最好是承诺做不到的事,反正做不到的,随便说说也不要紧,请记住:“不可能实现的诺言最动人”在爱情里,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讲的人不相信,听的人也不相信。

你呢?找到了第几个?茫茫人海中,你遇见了谁?谁又遇见了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下一篇:四项基本原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