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应用

2022-11-14

滤过性手术应用于临床以来, 一直是治疗青光眼的典型术式。它的应用挽救了上千万青光眼患者的视力。但传统的滤过性手术往往会出现滤过过畅、低眼压、浅前房、脉络膜脱离、黄斑病变等并发症[1]。在滤过性手术中, 巩膜瓣缝线的张力极其重要, 因此出现了许多改良巩膜瓣缝线手术。如schaffer的松解缝线等。我科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使手术更简单、快捷、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40例 (40眼) 青光眼患者中, 男18眼, 女22眼, 右眼21眼, 左眼19眼, 年龄最大的68岁, 最小40岁,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5例,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0例,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5例, 40例 (40眼) 对照组青光眼患者中, 男15例, 女25例, 右眼16眼, 左眼24眼, 年龄最大70岁, 最小38岁,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2例,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4例,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4例。

1.2 病例采集

收集我院2003年8月至2006年10月间80例青光眼患者, 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 观察随访18个月, 观察其疗效。

1.3 手术方法

手术均由高年资、经验丰富的眼科医生在显微镜下进行。

2%利多卡因约4m L球后麻醉后, 作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 (11~13点) , 分离结膜下筋膜组织, 巩膜面烧灼止血。于12点处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梯形巩膜瓣, 基底宽约5mm, 厚约1/3~1/2巩膜厚度, 用刀片潜行分离至角膜透明区约1mm, 穿刺入前房, 缓缓放出房水, 切除2mm×3mm包括小梁在内的角巩膜组织, 用10-0尼龙线缝合固定梯形巩膜瓣一角, 另一角做可调缝线。方法如下:自梯形巩膜瓣未固定一角进针, 过巩膜浅层组织, 再穿过结膜瓣近穹窿部处, 由此出针。在结膜瓣下打活结。剪除结膜外缝线, 并打结固定以免脱入结膜内。间断缝合结膜瓣两端。术毕, 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40mg+地塞米针2.5mg, 敷料覆盖, 无需绷带加压包扎。

1.4 手术后拆线时机

根据术后眼压高低、前房深浅而定。若术后第1天, 眼压>13mm Hg, 前房深浅正常, 滤过泡扁平, 可以按摩眼球, 使眼压降至8mm Hg左右, 滤过泡更隆起些, 暂不拆线。若眼压不易降, 则第1天即可拆线。若术后眼压、前房及滤过泡均较理想, 可在术后10d再拆可调线。

2 结果

2.1 眼压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构成, 经统计学分析, 无显著差异。试验组40眼术前眼压平均38mm Hg, 术后10~18个月随访眼压在12~21mm Hg者37眼、占92.5%, 对照组40眼术前平均眼压40mm Hg, 术后10~18个月随访眼压在12~21mm Hg者25眼, 占62.5%, 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前眼压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术后10~18个月随访眼压<21mm Hg者, 试验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2.2 前房深度

前房深度用spaeth分类法, 浅前房Ⅰ级:周边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浅前房Ⅱ级:全部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 仅瞳孔区晶状体与角膜内皮之间存在间隙, 浅前房Ⅲ级:虹膜、晶状体与角膜内皮接触, 前房消失。试验组术后3d内仅3眼发生浅Ⅰ级前房, 无浅Ⅱ级、浅Ⅲ级发生, 占7.5%, 对照组术后3d内发生浅Ⅰ级前房8眼, 浅Ⅱ级3眼, 浅Ⅲ级0眼, 占27.5%, 2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2) 。术后10~18个月随访试验组浅前房Ⅰ级1眼, 无浅Ⅱ级、Ⅲ级发生, 占2.5%, 对照组浅Ⅰ级前房5眼, 浅Ⅱ级前房2眼, 无浅Ⅲ级前房发生, 占17.5%。

2.3 滤过泡

参考kronfeld法分型, Ⅰ型为微小囊泡型, Ⅱ型为弥散扁平型;Ⅲ型为缺如型、Ⅳ型为包裹型。Ⅰ、Ⅱ型为功能性滤过泡, Ⅲ、Ⅳ型为非功能性滤过泡。10~18个月随访, 试验组功能性滤过泡38眼, 占95%, 对照组25眼, 占62.5%。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3 讨论

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 采用可调缝线, 是近年来不少眼科医生推崇的一种术式。此术式缝合巩膜瓣相对严密, 确保术后早期滤过不至过畅, 以减少术后低眼压、浅前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巩膜瓣可调线拆线时间一般为10d。主要根据术后前房深浅, 眼压及滤过泡情况确定。术后前房恢复正常, 滤过泡好, 眼压维持在12mm Hg左右, 手术后10d拆线, 若术后出现前房浅, 无滤过泡, 眼压超过17mm Hg, 则将可调缝线线结放松, 若眼压仍高, 可将可调线松解并按摩眼球, 眼压下降后再打结, 此后应推迟拆线时间, 若术后眼压低、前房浅、滤过泡大而隆起, 则需将线结适当收紧, 延迟拆线时间。拆线前可先松解线结, 观察2d, 无异常变化再拆除。

总之, 可调缝线在滤过手术中最大优点是能有效控制术后房水的滤过, 使术后前房很快形成, 从而避免或减少了滤过手术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滤过性手术的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改良可调缝线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疗效。寻求提高青光眼手术疗效新途径。方法 将80例各种类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组, 实验组40眼行小梁切除术应用巩膜瓣可调缝线, 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及随访;对照组40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 所有病例术前术后视力不变或增减1例, 视野基本不变。试验组的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过泡比例均较对照组高 (P<0.05) 。浅前房的出现比例比对照组少, 有显著差异性 (P<0.01) 。结论 在滤过性手术中, 用可调缝线能减少手术并发症, 提高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改良可调缝线,青光眼,滤过性手术

参考文献

[1] 唐忻, 张舒心, 刘磊, 等.滤过性手术后持续性低眼压及治疗眼科[J].1998, 7:2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型项目管理模式在煤化工项目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下一篇: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