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2022-05-01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大学教师职业素养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提高,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本研究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培养路径进行研究。文章首先分析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和意义,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并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现状及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

大学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篇1:

浅议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的构建

摘 要: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水平对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根据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内涵,分析教师职业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以期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职业素养;评价指标;教学能力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对高职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高,但与当前高职教育发展对教师的素养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高职院校要通过培养教师的职业素养,提高教师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内涵

教师职业素养是指教师通过自身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进行教育教学,其效果对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有直接或潜在的影响。近年来,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学生的培养依靠教师,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对人才的培养起着决定性影响。因此,高职院校要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职院校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面向社会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高学历、高素质、高创造性、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及批判反思能力,是高职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高职教师的服务对象是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高职教师在敬业爱生、职业教育理念、专业实践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要有较高的素养。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

爱岗是指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并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而付出不懈的努力。敬业是指教师拥有甘于奉献、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部分青年教师到高职院校工作的初衷并不是出于对高职教育的热爱,而是因为看中学校的优越条件。这种思想背离了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同时,部分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教学质量,没有从高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和学习能力弱的实际出发,只是为了完成教学工作任务,不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2.缺乏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但部分高职教师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不够透彻,只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授和培训。高职教师要在提升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且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高职教师要结合企业岗位的技术能力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创新自身的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学到实用的岗位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缺少实践操作技能

实践操作技能是高职教师区别于普通高校教师的最明显的职业素养。由于大部分高职教师缺乏工作经历,在实践教学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但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职院校应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趋势,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更多实践操作技能扎实的教师。同时,教师也应认识到这一发展趋势,通过深入企业,联系实际,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

4.缺乏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是高职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高职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将自身的专业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部分高职教师没有接受过师范专业系统的教师技能培训,虽然知识丰富,但语言表达、课堂设计、教学安排等能力稍弱。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与考查,提高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

5.缺乏服务社会能力

高职教育的生命力源于服务社会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全日制在校学生的同时,还应该参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推广、专家咨询、公共学术事务等方面的工作。如果高职院校不注重这些方面的工作,会导致自身服务社会能力的不足,难以吸引社会的关注,影响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的构建

为解决教师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有必要通过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师职业素养提升评价指标,为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形成明确的规范指标和要求,达到教师职业素养逐步完善的目的。

1.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的构建过程

(1)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一级评价指标的构建

职业信念、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行为习惯是构成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职业信念主要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的职业心态和较高的对职业的认知、理解能力;职业知识技能是教师做好职业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职业行为习惯是指教师在工作中逐渐形成的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工作习惯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无法量化,难以作为指标来评价职业素养。综上所述,根据职业素养三大核心内容并结合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一级评价指标应具备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两大核心要素。

(2)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二级评价指标的构建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學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结合高职院校自身性质和特点,其教师职业道德应由政治思想、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和为人师表六个方面构成。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和专业素养。专业素养主要指职业精神,与教师的专业水平、能力高低没有直接关系,却影响甚至决定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高职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以满足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另外,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科研与教学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两条生命线,科研能力是教师素质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要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应用到企业中,带动校企深度合作。反之,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增强教师在企业实践中的作用,能够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高职院校要吸引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共同培养人才,高效实现培养目标。因此,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评价指标应由专业理论水平、专业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科研水平与能力四个方面构成。

(3)制订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实现效果的评价指标

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应根据二级指标的相关内容,结合其自身特点和教师队伍现状,提出每项二级指标实现效果的评价指标,依据二级指标实现效果的评价指标制订提升的具体措施。措施的制订要遵循SMART原则,即措施是具体、可度量、可实现、有相关性和有时限的。高职院校在逐步按计划落实措施的过程中,使教师的职业素养得到切实提升。

2.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具体实施

职业素养提升工作对高职院校战略发展的重要性、过程复杂性和对教师本身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提升方案的实施提出如下设想。

(1)加强组织领导

高职院校实施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工作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要成立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在工作小组的领导下,做到思想统一、职责明确、任务落实、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使素养提升工作有序进行,达到素养提升的目的。

(2)制订实施计划

提升工作分四个阶段实施:一是宣传发动阶段,全员学习讨论,统一思想,加强认识;二是分步实施阶段,围绕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二级指标和预期实现效果,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三是整改提高阶段,对照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工作任务,逐项查漏补缺,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及时解决,确保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到位;四是总结阶段,全面总结提升工作,形成物化成果。

(3)落实工作责任

为了落实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工作,做到每项工作具体到人,根据二级指标提升的内容,高职院校要结合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责任人一般由责任单位的主要負责人担任。

3.评价指标的积极作用

(1)指明工作的方向

高职院校应根据本文设置的指标,在一定时期内逐步提升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实现现阶段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同时,高职院校应指引全体教师向学校整体战略目标不断前进。

(2)完善教师培养体系

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工作涉及教师职业教育意识的培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加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要促使全体教师认识到职业素养提升工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教师培养制度、考核评价方法等,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师培养体系,促进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

(3)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

高职院校根据二级指标内容来开展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工作,应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将考核的内容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教师为了自身的发展,会主动参与到活动中,进而促进自身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四、结语

总之,构建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为高职院校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只有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升了,高职院校才能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办出令家长、学生满意的学校。为保证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取得良好效果,学校领导要重视,实行过程管理和监督,定期考核;牵头单位和责任人要真正负起责任,稳步推进提升工作;全体教师应积极参与其中,并付诸行动。

参考文献:

[1]王向红,丁金昌.高职院校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职业素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168-173.

[2]宋维君,张艳,杨英辉.试论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12):181-184.

作者简介:姚敏(1980— ),女,江苏徐州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

作者:姚敏

大学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篇2:

培养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路径探讨

摘要: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提高,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本研究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培养路径进行研究。文章首先分析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和意义,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并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现状及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文章最后提出培养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路径,为高校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及职业素养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路径;探讨

一、前言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关键,其决定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更深刻影响到体育育人作用的发挥。当前,随着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不断提高。但是,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体育教学以及高校体育教师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师开始呈现年轻化趋势,年青老师的职业素养处于发展初期,需要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培养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影响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大局。因此,本研究在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构成及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培养路径,为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增强高校体育教学效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构成要素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作为高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提高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成为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为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进行培养,势必需要明晰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构成要素。本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学者研究文献及有关书籍,结合本人多年的研究实践,总结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构成要素主要为:教育理念、职业道德、知识结构、能力体系和身心修养。

(一)职业道德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职业道德是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第一要素,是教师其他职业素养发展的根本和基础。教师职业道德包括职业责任感、事业心以及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等。教师作为一个高尚的职业,人们对教师这个职位的职业道德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期待。当前,师德师风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师德建设也成为当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将通过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包含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教师对教育事业以及教师这份职业的认识,是教师对教育价值的追求和从事教师职业的重要动机;另一个层面是教师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理性认识,在新时代社会主义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要具备“健康第一”“以学生为主体”“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

(三)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结构即教师所掌握的知识系统中各学科之间的组合方式及其比例。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其知识结构的核心为体育运动技能知识、教育教学只是,但是还包括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另外,这些知识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的更新和调整之中。相当而言,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面越广,有关体育教学的核心知识越深入,则其知识结构越好。

(四)能力体系

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教师的职业能力体系即完成教学所必需的各个方面的能力综合体。能力及高校体育教师的能力体系包含三个方面,一个是教学能力,包括体育运动技能、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二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即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三是学习能力,即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接受新观点、新思想、新事物的能力。

三、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现状

通过对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现状进行调查,采取与学校体育教育管理者、学校体育教师、学生进行访谈的方式,详细了解当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现状。

(一)高校教师队伍不断年轻化、高学历化,教育理念更新快

伴随着高校不断扩招,高校体育教师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并且,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学历不断提高,大多具有本科及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随着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不断年轻化、高学历化,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能力更新快。比如在调查中发现,很多体育教师由于接受了系统的教育学知识教育,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也不再光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二)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得到树立

在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爱岗敬业,热爱教师这个岗位,在教学中,倾注了自己全部精力。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很认可,都认為自己的体育教师符合心目中的好老师形象,部分学生甚至将体育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对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较高。

(三)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较为合理

大多数新进的高校体育教师为体育院校或者师范类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他们通过系统、全面的体育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教育,具备了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调查中发现,体育教育专业不仅包含了运动技能的学习,还包括普通心理学、教育学原理、人体康复学、人体解剖学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全面的知识,这样也为体育专业毕业生成为高校体育教师提供了扎实的知识基础。

(四)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也还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

一方面表现在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年轻教师而言,虽然具备年龄优势,且大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教学基本功不扎实,教学能力有所欠缺,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不够,课堂趣味性不足,学生积极性调动不够。二是学习能力未充分发挥。学习是不断提高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主要途径,但是在调查中发现,相当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在工作之余未花时间进行充电,每年甚至一次培训都没有参加过,也很少参加教学研讨等活动。三是教学方式方法仍然有待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是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能力体现。调查中发现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由于受行为习惯定势的影响,其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仍然较为陈旧,对基于现代教育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应用较少,影响到教学效果,并影响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

四、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培养路径

(一)提高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整体的重视

在以往的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往往只重视到教师的职业素养的某个方面,比如教学能力、师德师风等,这种单一的、孤立的对教师的职业素养的某个方面给予重视,一方面造成无法整体提高教师的整体职业素养,一方面造成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培养的欠缺,比如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等方面。职业素养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决定教师教学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中,要拓宽视野,对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给予足够的重视,包括职业道德、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等各个方面。

(二)改革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体系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作为高校体育教师的主要来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体系则是决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关键,因为所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将来就会有什么样的高校体育教师。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体系存在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未明确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培养目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将来的体育教师,这就要求课程体系、培养体系方面与之相适应,但是当前部分高校强调培养所谓综合性的人才,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从而在培养方式方法上针对性不足。二是未将体育教师职业素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培养,导致各部分整合度不够,比如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运动技能培养较为重视,但是对学生的教育理念及职业道德的培养不够重视,从而导致培养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也是残缺不完整的。三是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不足,作为未来的体育教师,其教学能力必然是职业素养的核心成分。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很多高校年青体育教师虽然运动技能和知识结构很好,但教学能力较弱,不能上出高质量的体育课。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体系需要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建立与培养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相配套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体系,为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高校体育教师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在职培训、交流

加强对高校在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是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提高的另一个主要途径。在高校体育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只有通过继续开展在职培训和交流才能继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在上文的调查中发现,当前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在工作之余未进行有效的学习,每年参加的培训次数也微乎其微,这将造成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不进反退。因此,一方面,通过举办高校体育教师培训,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进行有针对性又比较全面的培训,并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开展教学竞赛、教学研讨的交流活动,拓宽高校体育教师的视野,学习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推进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提高。

(四)建立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考核评价激励体系

建立与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相配套的职业素养考核评价体系,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进行科学的考核评价。一方面,通过评价,让学校以及体育教师本人掌握其职业素养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另一方面,将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纳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从而引导高校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五、结语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决定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和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决定性因素。在当前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目的下,提高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至关重要。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及体育教育工作者都要顺势而为,对高校体育教师職业素养极其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积极采取措施,主动作为,不断提高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建设一支与教育改革发展相匹配的高校体育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殷和江.高校体育专业教师职业素养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0,11(09):112–113.

[2]汪雅莉.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升探究[J].运动,2018(10):10–11.

[3]杜彦志.提升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7):138–139.

[4]何智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课程对策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12):186–187.

[5]谢冰.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浅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09):15–16.

[6]蒋菠,易连云,赵婉如.重庆市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现状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06):253–256.

作者:刘晓瑜 周子琳

大学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篇3: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构建高职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摘要:传统的评价体系是通过定量分析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机制存在着很大的主观片面性,不利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此,本文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复杂性及其评价指标模糊性,提出采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技术建立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模型中各项指标的权重,以实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克服了传统评价体系主观性,相信一定程度上会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和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判;高职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一、绪论

面对国内外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任务,社会对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师职业素养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原有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明确当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组成,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本论文综合应用了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和对偶加权三种方法,在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过程中,既注重了专家意见,同时又采用次序两表、等距量表等方法减少了专家意见的主观偏差。由于该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并对所确定的权重进行严密的一致性检验,避免了传统的量化计分考核的弊端,提升了对教师考核的公平、公正和科学性。该模型适用于对高职教师职业素养的考核测评和教师绩效考核测评等,因而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基于模糊综合理论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采用文献检索法、层次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调查咨询法等,经过多次的修正,最终确立了针对高职院校教师所需素质标准的指标体系,为了便于对教师的素质进行综合评价,该指标体系是一个递阶层次结构,它有4层:第1层为目标层,教师职业素质,第2层为主因素层A,第3层为子因素层B,第4层为子因素层C。主因素层A由职业道德、知识素养和职业能力三个维度组成。本文采用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中定性与定量指标是并存的,而且评价对象差异很难分明,建立评价指标的关键在于解决上述问题。美国加利福尼亚贝克利大学L.A.Zadeh创立的模糊数学理论,客观的描述了能力差异过渡的不分明状态,避免非黑即白的极端效应。运筹学家T.L.Saaty发明的层次分析法,又名AHP法,为定性问题做定量分析提供了简洁实用的方法。简言之就是把复杂问题层次化,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又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成递阶层次结构。以此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有效的将定性与定量结合,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学形式表达。

这些现代的手段,有助于提高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客观性和可行性。因此,本文采用AHP法和模糊综合理论来建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为了反映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对各项指标需要赋予不同权重值。本文采用AHP法与对偶加权法,首先由专家对不同指标利用对偶加权例表得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再综合每一位专家的不同排序为次序量表资料,用公式转换成等距量表来比较指标的顺序及差异程度。然后查正态分布表,将P值转换为Z值,把各评价指标之间的Z值转换成比例,调整后得出各级指标的权重值。最后对指标进行排序,得到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表如表1所示。表中的权重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三)高职教师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为了能对高职教师职业素养做出比较科学、准确的评价结论,就要解决教师的综合素质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多层次的因素,并且有些指标难以量化的问题。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解决了评价指标难以量化与模糊性的评价因素等问题。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主因素层A)、二级指标(子因素层B)和三级指标(子因素层C),因此,采用三级别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

从一项指标出发进行评价,来确定评价对象对评价等级的隶属程度。假设,由N个人组成的专家组,对综合素质指标体系中的第i项指标进行评价,其中有nj个认为属于等级j,则有:rij=nj/N,■nj=N,其中i=1,2,3…..m,(m为评价指标数);j=1,2,3……n,(n為评价等级数)。rij表示评价对象的第i项素质(指标体系中的第i项指标)经过专家的综合衡量后,认为属于第j种等级的可能程度。同理,可以得到某项指标的各个因素在评价等级上的隶属程度所组成的矩阵,即单因素评价矩阵:R=r11 r12……r1nr21 r22……r2n… … ……rn1 rn2……rnn

则,单因素综合评价向量为:

B=W·R={W1,W2……}r11 r12……r1nr21 r22……r2n… … ……rn1 rn2……rnn={b1,b2,……bn}

单因素综合评价得分为

F=B·VT={b1,b2,……bn}·{V1,V2,……Vn}T=■bi·Vi

采用同样方法,可以得到一级综合评价向量为:

B=W·R={W1,W2……}·b11 b12……b1nb21 b22……b2n… … ……bn1 bn2……bnn

一级综合评价得分为

F=B·VT={b1,b2,……bn}·{V1,V2,……Vn}T=■bi·Vi

三、结论

采用本文介绍的高职教师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借助Access数据库和Visual Basic 6.0软件平台,本项目组构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系统》。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本文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及相关参数的设定,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评价是比较客观、全面和公正,减少了传统评价标准的主观因素,实现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较科学评价。教师的评价体系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基础、关键和最终目标,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高职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相信会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有助于稳定教师队伍,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良性的、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系列研究内容之一,基金项目名称:模糊综合评判法在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10SJD880014。并且得到2013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国际化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资助。

作者简介:宋维君(1967-)女,辽宁省丹东市,本科,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

作者:宋维君,陈松,仰枫帆,张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小企业营销管理论文下一篇:企业档案管理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