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随笔

2023-05-08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随笔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沙湾县金沟河镇中心学校红星分校王莉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提问要具有针对性,要具体明确,要抓住关键,正确认识课堂提问的价值与作用,才能真正地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关键词:课堂提问 针对性 具体明确 抓住关键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既是教师素质的体现,更是教师教学观念的体现。好的课堂提问能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畅所欲言,言而不尽,言而有意。

一、提问的针对性

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注意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和个别化的提问,从而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获取成功的可能,从而让每个主体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些都要求我们在课堂提问中,要面向全体,因人而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问要“量身定做”、提问要“量才而问”。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比较专业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差等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二、提问要具体明确

有个新教师为了使学生搞清6元、0.6元、0.06元这三者是不相同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三个6是否相等?”结果学生回答为:“是相等的”,搞的教师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问题搞的不明确,学生对这样的提问摸不着头脑,当然就不能按照教师的意图去答了。结果浪费了时间,打乱了教学进度。其实这个问题只要提出“这三个数量关系是否相等?”学生是不难回答的。

三、提问要抓住关键

首先要找出教材的关键问题,也就是教材的重

点和难点。在教材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破,在教材的难点处提问,难点就会突破。例如:在教小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时,其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分数,老师可以拿出一个月饼小丽和小强分着吃,并且问到:你们认为怎样分才合理?学生答;平均分。老师就把月饼切成大小相等的两块,每人得半快。老师问:你们手里的半块月饼是几份当中的几份我们就叫它几分之几好吗?小丽看着手里的月饼说:我的月饼只是两份当中的一份,是不是该叫二分之一啊,小强也抢着回答:我的月饼也是两份中的一份,是不是也叫二分之一啊。老师立即答道:对,我们就用1/2来表示。参考文献:

[1]鲁献蓉《对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提问技能的思考》[2]陈腾水《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功能与技巧》[J].福建教育,2003(4)

[3] 蒋志荣《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成功•教育》 2008年第8期

[4]陈贤丽《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09年第5期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研修日志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是师生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信息反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手段。设计课堂提问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问题具体些,结合学生的做法走向重要之处。老师提问要具体一些,而且要结合着学生的做法,走向重要之处。提高设计问题的技能,小学数学教师提高问题设计能力,主要包括设计问题的数量、难度、切入点控制三个方面。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把握设计的原则、策略和步骤的精心谋划,做到问题精当、难易适度、思维含量高、切入点准确。问题数量要求少而精,难易控制要求适度合理,切入点控制要求切中要害。

2、 问题具有挑战性,引领学生由具体走向抽象概括提高发问技能。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选择恰当时机,采用适当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提高课堂发问的艺术性,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思维。具体而言,有以下四个方面: (1) 把握发问时机;(2) 选择发问句式;(3) 确定答问对象,遵循普遍性原则和量力性原则;(4) 安排候答时间,教师安排候答要注意两点:一是时间适宜。学生答问需要时间酝酿。过于急促会阻遏学生衡情酌理、慎思明辨能力的发展,导致思维结果草率;过于漫长,学生思维重心发生偏移,进而导致注意力涣散。这两种情形都会降低提问的效果。具体安排候答时间时,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学生个人的认知风格,从教学实践效果来考虑。候答时间一般应控制在 1 分钟左右比较适宜。同时候答时间长短还和问题的性质及学生的学习基础有关。二是减少重述。一些教师在等候学生回答时,多次重述问题,其本意要么怕学生没有听清楚问题,要么想通过重述引起学生注意,但实际效果适得其反。过多的重述容易使学生不认真听讲,产生期待教师再说一遍的不良习惯,还可能干扰学生正在进行的思维活动。

3、问题指向背后的道理提高对学生回答评价的技能。这是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及表现给予的明确、有效的评价,其实质是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理答的态度及行为方式,对学生答问的质量与积极性有直接影响。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注意倾听、尊重学生;二是注意期待、信任学生;三是注意鼓励、赏识学生;四是注意宽容、理解学生。其外在表现为,学生答问时教师微笑的脸庞、期许的目光、专注的神态,学生答问后教师由衷的赞美、中肯的建议、细致的指点、耐心的辅导。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一门精深的艺术,每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好问题,掌握好发问的策略,恰当处理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从而走出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和谐发展,提高教学的质量。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师要学会课堂提问

小学数学教师要学会课堂提问 桂林逸夫小学 吴天林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突出“六性”:

1.提问的思考性。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

2.提问的明确性。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

3.提问的灵活性。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应变。

4.提问的多向性。首先要让学生的思维多向。教师所提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能是唯一的,学生回答这类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学生的思维要跃出线性思维的轨道,向平面型、立体型思维拓展。

5.提问的逻辑性。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

6.提问的巧妙性。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教师要善于激疑促思,或于“无疑”处设疑,或在内容深处、关键处、结合部设疑,使课堂教学时有波澜。

此外,提问时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偏爱”希望生。

第四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策略

摘 要:教学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提问,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自我探索,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尤其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本文着重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同时阐述了如何提高课堂提问效果及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问; 策略

1、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提问,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几乎在每堂数学课中都有所采用。它是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引导出学生的反应和回答,再通过对话和交流,引出教师希望得到的答案,并对学生的回答给出分析和评价。课堂提问的作用在于:首先,可以激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利用已获得的信息,主动地开展联想,积极思维。其次,可以获得教与学的反馈信息,同时通过师生之间对话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让自觉地去质疑、探究、发现,并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取知识、经验。

2、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提问分析

课堂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以及控制课堂节奏基本手段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随着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教学的目标及手段均要随之改变,因此课堂提问的作用、方式方法也将随之改变,原先的课堂提问模式已远远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2.1、提问忽视创新,无法凝神激趣

课堂教学中提倡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同时,要积极构建良好的学习创新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创新。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忽视了提问的创新性,比如在教学计算时,只是让学生计算,那样,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也就无法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提问忽视难易,无法启迪学生思维

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合作、探究,逐步培养了学生自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工作。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并有所发现和领悟,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提问往往忽难忽易,让学生很难把握。太难的问题,学生很难找到思考的方法,不利于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太易的问题,学生无需思考,便可脱口而出,对学生来说毫无挑战性。 2.3、提问忽视获取信息 无法及时反馈

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了解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因此,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渠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进度。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意的是自己的教案,而当面对学生不一样的回答时,只是一句“你回答的很好”便匆匆了事。例如在解决“明明和小丽家相距80米,绿化队要在他们家的小路一旁栽树,相邻两棵之间的距离是4米,一共要栽几棵树?”的问题时,学生出现了“80÷4=20和80÷4-1=19”的答案。有些教师就会直接否定了前者的做法,对后面错误的做法置之不理,使得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到部分学生的解题思路,因材施教。

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学生从小打好数学基础,对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抓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如何设计好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可以根据以下三个原则来考虑课堂提问的设计。 3.1 提问的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学生进行自我调控学习,并在学习中向自己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启发式提问要问到理解教材内容的关键处,问到知识的要点上。即问在知识的连接点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上,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猜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提问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明确理解所提出的问题,问题提出后,适当地停顿,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通过提问、解疑的思维过程,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 3.2、提问的层次性原则

提问要遵循层次性原则,所提问题既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有基础问题,也要有高深或灵活的问题,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高深或灵活的问题问优生,优生经过思考回答出来,有助于启发全体学生思维;基础题、综合题的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成绩中等的学生,这样可以吸引大多数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成绩差的学生,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复习和思考能够回答出来的问题,可以帮助这些学生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3.3、提问的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推动学生思维的强大动力。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越高。因此,教师应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更广阔的开展课堂教学提问活动,让学生通过主动积极的获取知识,将实际生活与内心体验结合起来。如果教师所提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即使去思考了,也只不过是一种被动的思维,学习的主动性就不能充分调动起来。提问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可以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而不是机械的接受问题答案。教师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巧妙的设计提问方式,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体味到思考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接触新知识。

4、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学的核心,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诱发学生探索性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主体的发挥。因此,提高教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认真研究。 4.1、根据教学需要,在关键之处设问

数学教学课堂提问并非越多越好,过多的提问显得没那么必要。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和特殊性,问到关键点,才能起到提问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围绕“点”设置提问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围绕教学“关键点”设问。所谓教学内容的关键是指那些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有重要作用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设计问题,既能突出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师的意图,又能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

例如,在什么是周长的教学中,理解和认识周长是整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生理解认识周长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直观操作,将课前准备好的实物拿出来,如树叶、卡片等,用彩笔沿着它们的边线描出它的轮廓。教师提出问题:谁说清楚你所画的图案的起点在哪,终点在哪?你有什么发现?起点和终点两点重合了吗,教师说明“不管起点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两点重合所形成的图形是封闭式图形,这个封闭式图形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周长(两点重合形成的图形是封闭式图形)。教师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在关键处设问,使学生对周长的定义已经很明确,完全能对自己头脑中储存的信息加以整理运用,能独立找出其他图形的周长。

(2)、问到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处。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就是指学生认知过程中最感到困惑的地方,往往也是教材的重点或难点之处。在此处创设情境、设疑提问,注意找出新旧知识的“接触点“与”结合部“,容易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学习的兴趣。

例如,“等腰三角形”的教学,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如下的问题: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3厘米与2厘米,那么第三边是多少?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7厘米与2厘米,那么第三边是多少?为什么第一个问题有两个答案,而第二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

这样的提问问到了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处。在一个边长分别是2厘米与3厘米的等腰三角形中,第三边既可能是2厘米,也可能是3厘米,等腰三角形及其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条件均能满足,这就是思维的 “结合部”;但是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就只能是7厘米,如果是2厘米的 话,那么2+2<7,将违背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这就是思维的“接触点”。这样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与矛盾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理解。

(3)、问到貌似无疑实则蕴疑之处。貌似无疑是学生的认识停在表面,并不是真的没有问题,只是还没有发现深蕴其中的问题。如果恰好在此处提出问题,就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更深入,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刻,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捏住一个用木条制成的长方形的对角,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和原来的面积相比有没有发生变化。”有多数学生的回答肯定是没有变化。这时老师就问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一样吗?它们的高一样吗?它的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学生很容易判断出长方形的面积变小了。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就把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点了出来,使学生拓展了思维。 4.2、问题结构要明确合理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简洁明了、准确清楚,不能让学生曲解题意从而产生答非所问的情况。比如,我们在教学“纯小数与带小数”这一内容时,出示“0.7、2.

16、0.8

39、6.8

3、0.0

38、1.2、0.060

6、126.08„„”后,提出问题①这些小数有些什么特点?问题②这些小数根据整数部分的数可分成几类?问题①虽然开放,但没有指出明确的思维方向,学生的回答可以有多种结果,例如“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四位小数” 等等;而问题②由于设计的简明易懂,学生可以很快地回答出分两类,即:一类是整数部分大于1或等于1的小数(带小数);另一类是整数部分小于1的小数(整数部分为0的小数,即纯小数)。

4.3、设计恰当的问题难度和坡度

设计恰当的问题难度是指教师的提问要根据学生认知的规律和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并且不能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课堂教学中提问过难小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只能死记硬背,超过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提问过于简单浅显,学生一看便知,又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课堂提问应难易得当,既不要超越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过深过难的内容强加在学生身上,同时也要注意提问要略高于学生发展水平的内容,给与学生一些挑战,这样的提问才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4.4 、注意停顿,留有思考的空间,问题要具延展性

教师在备课之后的思维速度显然比学生快。提问时应留给学生考虑问题的时间,要注意两个重要的停顿:一是提出问题后的停顿,以便于学生能有时间思考。二是学生回答后的停顿,以便学生判断和记忆。另外,课堂提问要有延展性。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能解决全部学生的所以疑虑,因此,教师让学生提出课堂上没能理解或存在疑虑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作出自己的推想,然后再求教于老师、同学。这样能促进学生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并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教学工作很自然地延伸到课后,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4.5、 对学生回答的有效评价

教师在学生回答完毕后应对其做出适当的评价,这一做法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

有效评价分两种:一种是肯定性的、激励性的。对回答正确又有自己见解的学生,教师当然应该充分肯定,并给予一定的表扬。而对于回答不够全面的同学,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并进一步启发学生全面考虑问题;一种是否定性的,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在不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应明确指出其不正确,并启发这些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再一次站起来回答问题。教师应注意将激励性和否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关爱理解学生为出发点,达到有效提问后的有效评价。

5、总结

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技巧要求教师既要关注教学目标又要关注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师认真学习科学理论、按照教学规律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结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解疑者、组织者,要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动机,引导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霍德华·加德纳 《多元智能理论》 [2]李如密 《教学艺术论》(M)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5年9月第一版 [3]王光明 涂荣豹 宁连华 《新编数学教学论》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9月

[4]李继秀 汪昌华 陈庆华 《教育理论》(M)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8年3月

[5]曹才翰 章建跃 《数学教育心理学》(M) 北师大出版社 2006年6月底第二版

[6]叶良军 《数学课堂教学激活学生思维若干方法浅议》(J)数学月刊 2000年7月

[7]伍新春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8]夏瑞庆 王守恒 《教育学》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3年 [9]《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J)(实验稿)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旧中求新、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生动曲折、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处于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

在当前如何实施好素质教育,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如何使课堂提问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这都需要教师掌握好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课堂提问的整体性。

提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目的要求,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二、课堂提问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应变。

三、课堂提问的趣味性。

提问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教学。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儿童文化,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游戏、比赛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形成悬念问题。如果一堂课的提问都是平平淡淡,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定消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应注意到他的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

四、课堂提问的思考性。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

五、课堂提问的逻辑性。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

六、课堂提问的巧妙性。

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教师要善于激疑促思,或于“无疑”处设疑,或在内容深处、关键处、结合部设疑,使课堂教学时有波澜。 总之,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技巧课堂上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功夫在“课堂”之外,它要求教师既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是教师认真学习科学理论、按照教学规律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结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教研下一篇:学校述职述廉述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