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改革下的中学体育论文

2022-04-12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中学体育改革下的中学体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课程改革已深入推行多年,并以方兴未艾之势指导中学篮球教学。目前,中学体育教学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已取得不少成绩,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本文将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主体参与模式、终身体育思想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这四方面进行探讨。

中学体育改革下的中学体育论文 篇1:

刍议如何做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体育教师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开展实施,中学体育面临着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教材和评价,对广大中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俄国教育之父乌申斯基指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综观国内外课程改革的历史,教师的综合能力往往成为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和前提条件,体育教学以体育技能和健康知识为主,是开放性的教学方式。本文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新课程下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等几个方面来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 改革 ;体育教师 ;新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只有全面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领悟其改革方向与指导思想,感悟其注定的课堂本义及对新型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才能变革体育课堂教学,履行好体育教师的应尽职责.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以及对中学体育教师的新要求。

一,重新定位自身角色,重视体育课程资源开发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在课程内容方面,重视改造传统运动项目和引进新兴体育项目,从培育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新课标还强调:“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都要遵循不同的角色要求,都要处理不同的角色关系。然而个体固有的思想观念,通常已经成为某种心理定势,在新的环境条件下继续发挥惯性作用,在新角色的认同之前,由于新旧角色间的差距,往往易发生角色冲突,产生各种矛盾,从而产生不适应感。新体育课程对中学体育教师传统角色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对中學体育教师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能否及时转变,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将会对新体育课程的顺利实施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中学体育教师应该通过自身角色转化、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课堂、课余体育锻炼中、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塑造终身体育思想。此外,体育教师还应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思想上重视、行动上积极,设计、开发体育课程资源。体育课程资源包含课程组织、实施、开发、设计、评价等整个课程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环境资源的总和。通过改造传统项目、挖掘民间体育、引进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新兴项目、合理利用学校及周边自然资源与地理环境,扩充体育课程资源。

二,更新体育教师新观念

第一,指导思想的更新 :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新课标确立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体系,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一门课程,突出健康是唯一目标。

第二,体育意识的更新: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体育意识:由职业型“教书匠”转变成事业型“教育家”、由教师为本转变成以学生为本、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体育教师要了解学校体育不单纯是学生在校期间体力的增强和运动能力的提高,而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了解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前提。

第三,知识结构的更新,当今社会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系统知识结构包括:“多媒体”知识是结构的综合,它不仅是教师综合能力的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普通基础知识是结构的基础,它既是教师形成教学能力以及其他能力的基础,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学科专业知识是结构的重心,它制约着教学、训练、科研、保健能力的高低;教育学科理论知识是熟练地驾驭教材,科学的组织课堂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地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有力保障。有了这类知识,教师才能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使学生的兴趣得以提高。

三,新课程改革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首先是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业务;工作能力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中培养新时期人才的重要保证,也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关键性因素。优良的教学能力有助于教师提高传授知识、技术、技能的效率和在教学活动中主导作用的发挥。因此,它是教师能否出色地完成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有效地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使其全面协调发展,更好地搞好体育教学工作,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全面体育运动技术,还要有专长,而且专项方面要有较高的理论和技术水平,以适应当前中学运动队训练和高年级选修课教学的需要。同时,要理解《新课程标准》,创造性地落实新课程标准;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能根据本地区学校学生的实际,懂得课程开发、课程设计,科学合理地制订初、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体育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体能、运动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合理设置课堂学习目标;编写的教案明了实用;教态自然,示范动作正确、轻松、优美,能辅之以体势语言;口令宏亮果断明确、哨音雄厚有力,灵活全面地指挥队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合理;在课堂上学生的情绪表现活跃,自主学习的机会多;师生互动的情况充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情况好;熟练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练习方法和裁判法;普通话正确流利,语言清晰、简练;音量适中,语速适当;场地器材布置,利用安全、卫生合理;能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性别、年龄、体质强弱、季节气候来决定其适合的运动量;布置课外练习内容数量适当。此外,要尽量多掌握一些娱乐体育和休闲体育的项目,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才能搞好本职工作。

其次是课余运动队的训练能力,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是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重要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为我国竞技运动培养后备力量和体育院校培养高质量学生,还有助于培养一支骨干队伍,推动学校群众体育活动广泛持久地开展,并在训练和比赛中,扩大体育传播,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集体的荣誉感。因此,体育教师应具备学校运动队的科学选材、制定实施计划、协调学习与训练的关系、训练的指导、比赛的指挥和运动队日常管理的能力。

小结:中学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参与是体育课程改革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更高的挑战。新课程基本价值取向,中学体育教师要从更深层次认识、理解新课程标准,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改变旧有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开发体育课程资源、加强学习、重视体育科研,不断完善、不断提升自己,唯此才能适应新形势,在体育教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作者:陈伟

中学体育改革下的中学体育论文 篇2:

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体育篮球教学的实践及优化

【摘 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课程改革已深入推行多年,并以方兴未艾之势指导中学篮球教学。目前,中学体育教学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已取得不少成绩,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本文将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主体参与模式、终身体育思想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这四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 中学篮球教学 探讨

在体育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背景下,中学篮球教学更加体现人文关怀,贴近学生实际,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这一要求的体现。篮球作为普及较广的体育运动之一,更应发动全体师生的力量探索教学方式和内容,改善教学质量,因此,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开展篮球教学成为一线篮球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新课改的实行,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中学生的篮球兴趣的关键就是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中学篮球教学也如此。如何提高篮球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

1.展示魅力法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各种激烈的NBA篮球比赛画面或者视频片段,让学生在专业篮球运动员们运动气氛的感染下,对篮球运动逐渐产生兴趣,并体会到体育道德与篮球活动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竞争观念提高学生的篮球学习欲望。

2.艺术激励法

教师注重语言、手势和动作方面的艺术性,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例如,在投篮示范动作上,标准而优美的篮球动作能够带给学生美的享受,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运用合理的练习方法和手段,可以让学生在篮球课堂中获得乐趣,进而产生较高的学习意识。

二 利用主体参与模式丰富中学篮球课堂

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传统的“拴羊式”教学已不能适应教学发展,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才是必经之路。中学篮球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主动把握教育改革的方向与进程,做好思想的引导与教学工作。鉴于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差异性教学也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并找到合适学习方法的途径,教师可以利用差异性的特点来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运动形式。

2.建立良好的篮球教学环境

学生在良好的篮球教学环境中会产生运动欲望,所以集体荣誉感和上进心可以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欲望得到激发。比如团体投篮比赛、投篮接力等等,学生在競赛形式中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可以把学生个人与集体联系在一起,有效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帮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参与性和教学实效性上得到提高,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体育精神。

三 重视终身体育的道德教育

终身体育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意志品质、个性发展、锻炼习惯的培养与教育,要求转变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教学现状。目前,我国中学教育中的终身体育意识相对淡漠,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完全的凸显出来,明显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针对此,学校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体育道德教育。(1)重视篮球教育的长期性,拓宽篮球教学的内容,增加学校篮球器材的更新与补充,为重视终身体育教育做足准备。(2)还要落实中学篮球课堂的道德教育,积极宣传“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赛出风格,赛出有益”等体育思想,并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体育道德思想形成自己的理解。(3)教师还需要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以身作则,成为学生道德学习的榜样,让学生在浓厚的道德氛围中进行体育学习。

四 坚持课内外一体化教学

丰富多彩的课外练习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对篮球的喜爱之情,实际教学中,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认可。实践证明,只有将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结合起来,学生在拥有了相互配合、齐头并进的经历之后,便能在理论知识和锻炼实践的有机结合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锻炼能力。因此,实行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对于篮球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要想让学生充分消化大量的练习,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助于课外体育。这就要求教师在重视课堂技术和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固定的器材和场地,抓紧学生的课外练习。

总之,篮球运动作为普及较广的运动,既简单又实用,而且兼顾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五方面的内容,最适合在中学开展。在新课标背景下的篮球教学实践中,以吸引学生对篮球学习产生兴趣为基础,开展丰富多彩的篮球教学内容,从而达到锻炼身体、放松身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肖宏亮.在新课标背景下中学篮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搏击(体育论坛),2012(11)

[2]施卫国.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3)

[3]陈永英、杨绅.初中体育教师实施新课标的影响因素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1(3)

〔责任编辑:高照〕

作者:管振华

中学体育改革下的中学体育论文 篇3: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 要:在素质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当前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体育这一学科承载着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任,在初中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基于此,初中体育教师必须立足于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优化体育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以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体育;教学现状;改革措施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9.085

新课程改革理念中明确指出了初中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必须满足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确保体育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面对这一要求,教师必须紧紧围绕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立足初中体育教学现状,优化和更新体育教学手段,努力完成高效体育课堂的构建。

一、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一)重视程度不够

受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的制约,一些教师对体育课的认识程度不够,认为体育课仅仅是一种放松课程,对于学生是否通过体育课堂的学习获得了知识和成长则不够重视和关注。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教师在初中人才培养体系中,常常将教学重点放到文化课程教学中,忽视了体育、美术等课程。在这种教学理念下,体育课程常常成为放松课程,没有发挥出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另外,体育教师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也逐渐丧失了工作热情,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初中体育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理念滞后

通常情况下,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结果等。就目前而言,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滞后,例如一些教师对体育新课程标准理解有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不够,认为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就意味给学生无限自由。在这种错误的理念下,教师在设计体育教学的时候,给学生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游戏,使得体育课堂教学节奏非常欢快,学生的参与热情也非常高涨。但是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并未学到相关的知识,无法体现体育教学的价值。还有一些教师由于教学理念滞后,在教学中采用“统一”标准开展教学,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性别等的差异,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发展需求[1]。

(三)教学方式单一

高品质、高效率的体育课堂与教师的教学方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教师的教学方法科学与否、恰当与否,直接决定了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目前,一些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落后。以体育技能教学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讲解,演示的次数相对较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是少之又少。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导致初中体育教学效果低下,无法满足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

(四)教学内容缺乏新意

新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学必须拓展学生的视野,更新和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最终满足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需求。但就目前而言,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依然以跳绳、跳远、短跑、接力等为主要内容,这些体育教学内容非常简单,无法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严重制约了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2]。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改革途径分析

(一)彻底贯彻生本教育理念,凸显学生的主體地位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结合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更新和优化体育教学理念。首先,教师必须结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目标,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优化初中体育教学设计,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和核心素养,真正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教师要贯彻生本教育理念,围绕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征等,精心设计体育教学目标,并优化和选择最佳的教学内容,使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再次,具体的体育教学中,在遵循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教师应将传统“重视讲授”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在体育实践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体育意识和技能,最终提升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最后,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放养式”“统一标准”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学生体育知识的差异性、性别等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最终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3]。

(二)正确认识体育教学,加强师资建设

初中体育作为初中阶段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承担着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任。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必须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初中体育课程。首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适当增加初中体育课程的课时比例,或者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初中体育第二课堂。同时,要避免其他学科占用体育课的现象出现,保证所有的学生均有机会和时间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其次,学校还必须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不断增加体育学科的投入力度,用以修缮体育场地、更换体育器材等,确保初中体育教学能够顺利展开。最后,学校还必须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引导家长以身作则,使家长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进而为体育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

另外,为了保障初中体育的教学效果,在优化体育教学的时候,学校还必须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以满足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体育教学需求。具体来说,初中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体育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指导体育教学顺利展开。体育教师也应当积极通过网络等途径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学校还可以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途径,积极鼓励体育教师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4]。

(三)更新体育课程内容,优化体育教学

面对初中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的时候,必须加强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性别、实际水平、学习需求等,对当前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确保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使得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其次,教师在优化体育教学内容的时候,应在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具有娱乐性的体育项目,使得体育教学内容更加有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最后,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优化体育教学内容的时候,还必须将体育教学内容与德育内容有机结合到一起,引导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积极的人生态度等,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优化和改革体育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改进体育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优化和改革,最终完成高效体育课堂的构建。

1.互动教学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一方面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借助自身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加学生的体育学习参与程度;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与学生共同完成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2.游戏教学法。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将体育游戏融入体育教学中,促使学生在激烈的游戏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训练中。例如,在长跑训练中,教师可以设计“计名跑”“接力跑”“追逐跑”等多种体育游戏模式,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体育游戏中,主动展开体育训练。

3.情境教学法。以“田径”为例,为了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的体育参与欲望,活跃体育课堂氛围,教师可充分借助情境教学模式,例如介绍“飞人刘翔”这一故事情境,使学生在模拟运动会的情境体验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训练中。同时,在这一情境体验中,学生自身的动作规范性也会随之提升,从而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4.层次化教学。新课程标准下,为了促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全面发展,教师在优化体育教学的时候,必须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以及性别差异等,实施有差异化的体育教学,保证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学习中。

(五)优化和完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

科學、良好的教学评价是构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关键,对学生的性格、品质塑造等具有重要的正面引导价值。基于此,针对当前初中体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和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一方面,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的时候,必须对教学评价的内容进行拓展,不仅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体育学习中的心理表现、态度、情感、道德、精神等内容,使得体育教学评价的指标更加多样化、多元化,确保体育教学评价内容更加全面、客观。另一方面,教师在对体育教学进行评价的时候,必须丰富评价主体,在以教师为中心的基础上,将学生、家长等纳入教学评价中,促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中,强化评价效果。最后,教师在优化教学评价的时候,还必须注意学生的差异性,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年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实施有差异性的教学评价,不断提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承担着更重的育人任务。但是,在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制约,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效课堂的构建,无法有效实现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基于此,面对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目标,各地学校和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重视体育教学,强化师资建设,更新体育课程内容,优化体育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从而不断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任女.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6):118.

[2]郑万红,姜丽琴.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20(2):76.

[3]张永福.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207.

[4]夏伟.实践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体会[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216.

作者:张玉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环境工程论文下一篇: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法律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