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扶贫攻坚调研报告

2023-02-02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关于扶贫攻坚调研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关于扶贫攻坚调研报告

关于扶贫脱贫攻坚工程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委 雷文臻

(2012年5月9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2年度的工作安排意见,为了更好的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扶贫脱贫攻坚工程工作的报告》,在县人大分管领导的带领下,调研组于4月23日至27日开展了全县扶贫脱贫攻坚工程工作的调研。现就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研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采取听取情况介绍、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个别走访与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分别深入到全县七乡两镇和扶贫办等相关部门,以及相关重点项目实施地,就种植业、养殖业等发展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听取情况介绍9次,召开座谈会1次,走访乡村干部和群众116人,收集意见和建议35条。

二、全县扶贫脱贫攻坚工程工作推进情况

(一)2011年扶贫项目有序推进,成效明显。 先行先试“减贫摘帽”。根据国家的扶贫政策,结合江口实际,编制完成了《江口县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围绕“规划”,坚持开发式扶贫,坚持产业化扶贫与整村推进、防灾减灾、科技扶贫、信息扶贫相结合,找准了发展出路,加快了扶贫开发进程。以二类贫困乡镇闵孝镇先行先试“减贫摘帽“工作为契机,狠抓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闵孝镇农村人均纯收入3976元,同比增长32.5%;贫困发生率较2010年下降4.08个百分点,为8.11%;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大幅度得以改善,农村发展后劲增强,闵孝镇“减贫摘帽”工作通过了省、地的验收。

稳步推进扶贫产业。围绕“人均1亩茶、1头萝卜猪、1棵核桃树”和“一园四带”目标,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稳定增加困难群众收入。全县新建规模养殖(场)7个,生猪、牛、羊、禽存栏分别达到125160头,35230头、45560只、322500只,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17%、1.2%、30.69%、4.81%;新建油茶基地0.6万亩、水果基地0.35万亩、中药材基地0.834万亩、核桃基地2.4万亩、楠竹基地2.64万亩、茶叶基地1.4万亩、蔬菜基地3.01万亩、藤茶基地0.9万亩;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四带”产业布局初具雏形。建立12个村级扶贫互助社,扶贫资金总量达205万元;增加小额贴息财政扶贫资金至86万元,解决了部分农户发展资金紧缺问题;实施了“雨露计划”,树立智力扶贫典型;加快推进了“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各记其功、各负其责”的集团帮扶工作,2011年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649.8万元,筹集社会帮扶资金80万元。2011年减少贫困人口0.88万人,贫困发生率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达到3918元,同比增长24.3%。

(二)2012年“减贫摘帽”整县推进、扎实开展 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江口县2012年整县推进“减贫摘帽”实施方案》的部署,七乡两镇都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明确了每个班子、每位班子成员及全体乡村干部的工作任务,建立了工作业绩考核办法,责任明确,任务具体,措施得力。如民和乡建立了村级干部工作目标考核机制,有效地解决了乡镇干部力量不足和调动村级干部工作积极性问题,土地流转工作扎实有效,就烤烟移栽面积已完成5300亩,中药材生产面积3000亩,茶叶基地新建1300亩等。县级编制完成了《江口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各乡镇根据县的总体规划,相应制定了“十二五扶贫工作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规划》符合地方实际,符合地方长远长足发展要求。乡镇在编报项目上力度前所未有,如双江镇已编制项目13个,其中已上报2个,镇党委书记亲自抓,并以省扶贫挂帮江口为契机,抽专人3名成立了镇项目办,专门负责编报项目建设工作,着力项目争取工作不放松。

“减贫摘帽”重点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势头强劲。县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身体力行向上争取项目,争取资金;身体力行招商引资,安商扶商;身体力行到一线调研,督促产业扶贫工作的落实。乡镇干部蹲村抓点,全力以赴。目前,烤烟生产已突破2.2万亩,中药材、核桃、楠竹、油茶、绿茶已基本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计划数,夏粮生产、蔬菜产业、精品瓜果、猪、羊、禽养殖,以及大鲵、七彩山鸡等生产发展工作有序推进。在粮食生产上,怒溪乡投入资金35万元,大力推广玉米肥球育苗、水稻旱育浅植,建水稻高产示范点2000亩;德旺乡抓优质米生产基地1000亩等。在茶叶生产上,坝盘乡仅都村发展茶叶生产户200余户,面积达3000亩,并建茶叶加工厂1个,官和乡建白茶基地1400亩,茶叶加工企业1个等。在油茶生产上,桃映乡已新植9912亩,全乡油茶面积已达1.59万亩,在楠竹生产上,太平乡已栽植2万亩,且乡村旅游已达130余户,床位1300余张,接待能力增强。桃映乡小屯村村支两委在本村大力发展了花卉产业,已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发展400亩,带动农户30余户,发展以紫薇树为主,预计可增收620万元。在烤烟生产上,闵孝镇仅双屯村就连片栽植了1800亩,且100%的地膜覆盖等等。每个乡镇都按照县的统一部署和总体要求,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安排计划,正在一件一件的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迈进。

三、扶贫脱贫攻坚工程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值得思考的问题及建议

(一)如何解决“没有产业发展的规模就不能真正走向市场,与没有市场平台的拉动又难以形成产业发展的规模”的思考。

在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在扶持发展养殖业、蔬菜业等方面的失利情况,也回顾过去,在大力发展无核蜜桔、青麻、桑蚕以及规模化养猪、养羊方面,亦可谓是下来了一番功夫的,但最终,不仅没有发展起来,也因反复地做类似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了老百姓的怨气、老百姓对政府的不信任,也带来乡镇工作的难度。通过了解、探讨、分析,这些产业没有发展成功的原因,除了一部分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不高、思想保守和一部分干部能力不足、服务意识不强外,一是没有因地制宜发展对路品种,介于行政干预而不得已为之。二是在抓产业的方式上,多为“产前”工作强硬,“产中、产后”的跟踪管理薄弱。三是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严重滞后。四是产业发展的后续缺乏扶持政策的支持。一项产业,没有市场或没有打入市场,就不可能持续发展,长足发展。

目前,我县在茶叶生产上,企业+农户+技术的模式已见成效。哪里的茶叶长势好、面积多,那里一定有茶叶加工企业和技术人员的经常性精心指导。但,也存在如太平乡月亮坝养殖场(法人刘兴达)养蛋鸡达3.8万只,民和乡龙宿姚福清户养蛋鸡达7千只等养殖大户,虽有养殖的技术,而遇到了生产的蛋鸡销售难的问题等。同时,全县已栽植楠竹、油茶、核桃数万亩,绝大部分栽植于新垦地、荒地,且

三、五年都见不到经济效益。发展起来了,应该说是一项长效产业,可持续见效的产业,甚至可以带动其产业链的延伸发展,但栽后的管理十分堪忧,有的缺乏资金难以加强管护,有的只管栽不管管理,特别是核桃和楠竹。

建议:政府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既要抓好“产前”的各项工作,也要把“产中、产后”的跟踪管理和服务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予以研究抓落实。制定产业的后续扶持政策,建立专业技术队伍的继续教育培训机制和市场信息平台,强化技术服务和市场信息服务工作,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使之发展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壮大财政财源。

(二)抓住政策性机遇,谋划项目建设方面亟待整合力量。

国发2号文件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面对的是贵州省,面对的是武陵山片区,项目的编报和争取工作亦可谓百舸争流。江口百业俱兴,工作千头万绪,全县上下抓发展的劲头十足。在项目的编制、呈报、争取工作上,不论是县直部门,或是乡镇,由于职能不同,力量不足,加之部门之间,乡镇与部门之间的衔接、协调无形中会影响到争时间、赶进度等工作,以及对研读、用好、用活政策上有差异。虽然,县委、政府已安排,且多次督促抓好项目的编制和向上争取工作,肯定的说是有成效的。也可以说,该项工作还有差距。在调研中了解到,乡镇在编报项目上一定程度的存在局限性,有的部门因编制项目人员单薄而显得力不从心。如果,我们没有一班人熟知本地实情,熟知项目编制业务,熟知政策信息就会失去先机,失去加快加速发展的助推器。

建议:政府组建一个项目编报办公室,专门负责项目的编制、呈报和向上争取工作。抽调项目编制业务熟悉、项目谋划能力强、协调工作能力强三方面的人员力量,组建项目编报办公室。加强领导,解决必要的工作经费,统筹做好全县大、中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的工作,保障获取和传递项目建设信息快,项目编制呈报快,挤进国家相关项目建设规划快,推动项目落地建设快,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

(三)关于2012年“减贫摘帽”的数据统计工作的建议 介于“减贫摘帽”工作,在切实抓好各项产业、“十大工程”的基础上,最终体现在实业的发展和数据的统计上。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科学性和逻辑性应是统计工作的根本要求。目前,各乡镇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特别是综合分析强化统计的能力有待加强。所以,建议: 政府提早安排,总结和借鉴闵孝镇2011年“减贫摘帽”的工作经验,强化各乡镇的“减贫摘帽”统计工作。

(四)关于土地整治中涉及耕地质量问题的建议 全县2011年前在闵孝、太平等乡镇实施了土地整治项目,将极大地推动农业机械化耕作,提高劳动效率;也有利于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但整治后,出现耕地质量问题,即大部分耕地的耕作层沙石偏多,如太平乡平南经整治的200亩土地;耕作层较浅,如闵孝镇峰坝村经整治的土地有的田块耕作层不足10厘米,同样砂石偏多。建议:

从2012年起,政府要加大该项目实施中的监督力度,必须要承建方将原耕地的耕作层的泥土起放在一起,待土地整治平后,夯实泥底层,再回填原有的耕作层泥土,并耕作层深度应达28-30厘米以上。且在项目完工验收时,应邀请当地部分群众代表参加。2011年底前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所涉及土地质量问题,希望政府妥善处理。

第二篇:关于龙陵县民族村扶贫攻坚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着力反映民族村扶贫攻坚情况。经政协六届十三次常委会议研究决定政协民族、宗教、华侨联络委近日组织部分常委、委员对全县七个民族村乌木寨、花椒、木城、大寨、安乐、黄连河、蛮麦“十五”以来的扶贫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族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八七”扶贫攻坚以来我县民族村也和全县人民一道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齐心协力、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是扶贫攻坚成效明显。县委、政府通过《云南省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贯彻落实和边境民族村综合扶贫开发工程的全面实施以及小额信贷、安居温饱工程、易地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科技扶贫等一系列措施的有力推进加大了民族村扶贫攻坚工作的力度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

二是经济有了较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七个民族村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5年七个民族村总收入2267.46万元比2000年的1057.06万元增114%粮食总产量达704.06万公斤比2000年的691.7万公斤增0.98%。2005年七个民族村人均收入1160元比2000年的978元增182元。2005年粮食人均417kg比2000年的402kg增15公斤。2005年七个民族村总人口为14476人比2000年的14347人增1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内。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十五”期间政府不断地逐年加大投入七个民族村2000年带帽固定资产投资仅为9.43万元“十五”末达285.44万元。除此以外岔河水库、小河水库、木城大沟、勐糯倒虹系、河头公路、边境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民族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社会进步明显。2000年我县实施“三免费”教育以来七个民族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完学率明显上升实现了“普九”和“两基”目标。县、乡、村的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体系已基本建立。村民治病难的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基本实现了乡镇中心医院为枢纽村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七个民族村的村庄道路、饮水、沼气、电网、通讯设施日臻完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节日活动、文明向上的民族艺演受到了中央、省、市的好评具有民族特色的《欻豆》、《阿昌汉子》荣获省级金奖反映彝族人民生活的“牛头琴”、“酒醉筒”乐器荣获国家专利。

四是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把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法律的宣传教育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实施民族团结目标责任制加大了缉枪缉毒和反邪教的工作力度阻止了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妥善处理了各种复杂矛盾维护了边疆的稳定、民族的团结。

二、民族村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因素

一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我县民族村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相邻的乡镇村相比无论在生产、生活方面还是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除勐糯镇大寨村人均收入2024元其余六个民族村人均收入参差不齐有的户人均不足300元高一点的户人均也达不到全县的平均水平。贫困面都还很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过程中居住在民族村的少数民族仍处于劣势的弱势群体。

二是地处边远交通、通讯不便与外界经济、社会交流联系少。我县的七个民族村都分布在边远、高寒、贫瘠地方山高坡陡、峪深无平地可耕地面积少、土壤贫瘠地质灾害频繁有的地方已被人们界定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落后。2005年末7个民族村105个村民小组有33个不通自来水其中黄连河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有10个不通自来水29个不通生产用电42个不通程控电话仍然是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死角。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的制约给民族村的扶贫攻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也因这些制约因素的存在削弱了民族村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三是民族村社会发育程度低。在民族村中不同民族之间和同一民族之间发展差异大多数群众住房简陋、人畜混居、人畜饮水困难、缺衣少被、生活艰苦信息闭塞。在有的村寨仍然还停留在“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通讯基本靠吼娱乐基本靠酒”的落后状况中社会发育程度相当低。 四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缺乏经济支撑。2005年七个民族村人均收入仅为1160元相当于全县的67%黄连河村仅为613元是全县人均收入的40.4%在七个民族村中人均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占20%600元以上的占60%500元以下占20%。除勐糯的大寨外其余六个村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都处于全县的低水平多数村地处深山区、石山区和冷凉高寒山区是贫困程度最深、扶贫工作难度最大的地方。多数地方仍然是小农经济停留在低投入、低产出、粗放式生产方式没有形成区位的特优产业也没有商品交换、信息交流的手段。现代商品经济发展所必需的金融机构信用社、供销社也因为经济总量低、业务少而撤并。造成了当地村民依靠金融机构融资和就近采购农资难。虽然民族地方资源富集但因没有企业的拉动、财力的支撑和政策的支持无力开发利用。 五是教育、卫生、科技落后文化素质低生活水平差。2005年末民族村人均受教育仅为3.03年比全县低3.97年由于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差民族村的少数民族就业十分困难。在校点建设上“十五”期间虽然作了一些收缩但教学设备简陋师资水平低不少地方“普九”举债较多职业技术教育、科普知识培训难于伸向民族村。 六是当地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普遍陈旧“等、靠、要”思想严重商品经济意识淡薄民宅卫生条件差“因贫致病、因病返贫”现象交织发生。 七是民族村反渗透任务重、情况复杂。民族地方的群众由于素质、思想意识偏低一些敌对势力和邪教组织往往从中入手所以民族地方就形成了反分裂、反渗透反邪教的前沿。民族地方的党委、政府和村级“两委”班子既要考虑经济的发展、群众的脱贫又要考虑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团结。经济社会的每一点进步都需比其它地方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三、建议 一认真领会和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 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县人民的小康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就没有全县人民的发展没有民族地区的稳定就没有全县的稳定”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事业的本质要求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它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必须提高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认识。 二要按照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和“五个统筹”的要求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因族举措着力解决民族地区生产、生活问题克服“重稳定轻发展”的思想把省、市安排到我县的扶贫重点村的“整村推进”计划有重点地覆盖到民族村和散杂居聚集村。 三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整村推进”、“兴边富民”工程为载体将农水扶贫、交通扶贫、林业扶贫、以工代赈、农业科技、畜牧养殖、沼气能源建设等项目资金进行整合。做到扶一项见效一项扶一村见效一村努力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各级政府对民族村扶贫工作要建立领导机制层层抓落实帮助民族村分析、研究可行的发展思路。各挂钩单位要以助农增收为目标沉到村寨与村、社干部一起研究、论证产业带动、人才培养、基础设施、资金筹措等问题。政府应建立相关的考评管理机制。变过去的“输血”式扶贫为提高民族地区“造血”功能的扶贫机制。 五用好、用活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要把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集中用于解决民族村教育中的特殊困难和问题集中用在解决民族村交通不畅、饮水困难上切勿撒“糊樵面”或挪作它用。 六提高民族村土地产出率。各涉农部门对民族村要加大科技推广力度要把适应民族地区土壤、气候、环境的抗旱抗涝品种和生产技术介绍和传授给他们。要强化一个科技指导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推广新机制努力提高涉农部门自身的指导水平使民族村在土地产出率上有一个大的飞跃。七教育、卫生等部门应对民族村“上学难”、“治病难”问题给予关注切莫让民族村“新文盲”、“因病返贫”的现象发生。 八建议对民族村“两委”班子成员的补贴提高20%。 二OO六年六月十三日

第三篇:xxx 县扶贫办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报告

尊敬的边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政府委托,向县人大常委会作脱贫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20xx 年以来,xxx 县委、县人民政府按照中央、省、市扶贫脱贫工作部署,深入落实“六个精准”基本方略,摸清贫困户底数,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和贫困户帮扶责任人,落实各项帮扶政策,瞄准脱贫摘帽目标,举全县之力做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脱贫攻坚工作,20xx 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在全省率先脱贫摘帽。下面,我向县人大常委会汇报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一、脱贫攻坚主要工作及成效

xxx 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组织动员全县各方面力量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贫困人口由 2014 年的19941 户 61133 人下降到 20xx 年底的 1272 户 3249 人,贫困发生率由 23.9%下降到 0.98%;贫困村由 84 个下降到 6 个;一举摘掉戴在头上23 年的贫困县帽子。xxx 县成为全国 26 个率先脱贫出列的贫困县之一,并获得了全国唯一的“全国试点县脱贫评估验收样板示范县”的荣誉称号。

1、狠抓精准识别,着力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

xxx 县严格按照中央、省、市要求部署,分别于 2014、2015、20xx年开展了建档立卡、建档立卡“回头看”、第二次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由 2014 年省分解下达贫困村数量、贫困人口数量到 20xx 年省出台贫困人口标准、县乡村按实际评定贫困人口的转变。特别是 20xx

年 8 月下旬开始的第二次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动员县乡村干部和各驻村扶贫工作队,按照“两公示、一比对、一公告”程序精准识别贫困户,摸清了全县共有 1272 户 3249 名贫困人口的贫困底数。

2、构建责任体系,着力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

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责任落实要到人。为压实责任、激发干劲,从县级干部抓起,建立“一对一”帮扶责任制,对识别确定的真贫村、真贫户,全部落实“县级干部包乡镇、乡镇班子成员包片、县直部门包村、工作队包户、机关干部包人”的“五包”责任制,并专门制作贫困户帮扶联系卡和脱贫工作责任牌,详细写明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和联系方式,并在贫困户家上墙公示,构建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的“一对一”帮扶体系,切实做到人人肩上扛责任,个个身上有担子,农户不脱贫,责任不脱钩。

在此基础上,我们坚持“治病找病根,脱贫找穷根”,由县级领导带队,分乡镇组织各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登门入户访贫问苦,详细了解贫困户致贫原因,并对这些贫困户挨个建立工作台账,制定具体帮扶计划和脱贫举措,切实做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为全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绘出了作战图。

3、坚持靶向治疗,着力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

工作中,我们按照“缺什么补什么、没什么给什么”的思路,充分利用现有产业、资源优势,因户制宜,全面开展精准帮扶、靶向治疗。

一是依托特色产业抓扶贫,让贫困群众腰包鼓起来。

xxx 是中国五金机电产品生产基地和进出口基地,企业家数多,覆盖范围广、用工空间大。基于此,举办用工招聘与务工就业对接洽谈会,为群众就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让贫困群众通过入企务工,获得稳定工资收入。20xx 年累计有 1000 多名贫困群众通过入企打工或从事零活加工稳定脱贫。

二是依托农业产业龙头抓扶贫,让扶贫资金活起来。

发挥县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优势,以xxx 温氏集团、大北农畜牧公司为等龙头企业为依托,整合 2400 万元财政涉农资金在乌马营镇大坊子村建设全自动智能化养猪场,建成后年出栏 3.6 万头商品猪,年最低收益 240 万元,用于贫困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分红。

三是发展光伏产业抓扶贫,让贫困群众的生活富起来。

20xx 年,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抓手,积极探索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径。通过联村共建模式,推进光伏电站扶贫项目。20xx 年,我县建设30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23个,共带动贫困户1380个,户年收益3000元,村集体每年也增收 2—3 万元。20xx 年我县还将建设 39 个 300 千瓦的村级光伏电站,可带动贫困户 2340 个,每户年可增加收益 3000元,为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添了又一保障。

四是依托教育培训抓扶贫,让贫困群众致富技能强起来。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着眼提高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能力,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一是利用村办夜校,开展会计、电子商务、中医按摩等技能培训,先后培训群众 1083 人,其中贫困人口 556 人。二是发

挥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平台作用,积极开展贫困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培训,累计培训贫困群众 1150 人次,650 多人凭借学到的技术技能发展起畜禽养殖和蔬菜种植以及转移就业。三是认真落实“三免一助”贫困助学政策,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不让一个家庭因教育问题返贫。“三免一助”政策落实率达到 100%。

五是依托金融服务抓扶贫,让银行扶贫资金动起来。

以我县被确定为省级“金融扶贫产业贷示范县”为契机,将 600万元省级专项资金和 400 万元县级配套资金作为风险保证金,以 1:5的比例撬动农商行“两免一贴”贷款资金,扶持贫困户自主创业。同时,积极推行落实“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政策,建立“政银企户保”担保服务中心,拨付风险补偿金 3000 万、担保资金 1 亿元,为扶贫龙头企业、贫困农户发展生产提供相关资金保障。

六是依托社保政策抓扶贫,把稳定脱贫的底兜起来。

广泛宣传医疗养老保险政策,进村入户动员贫困群众参加医疗、养老保险,将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将最高保障限额提高到50万元,并全部落实“先看病后付费”政策,门诊治疗费用一律减免 50%,市县医院住院救助补偿比例上提 10%,贫困群众第一次报免后,还能享受大病保险报免和民政、红十字会等社会救助。此外,县委、政府为2014年以来的3925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缴纳了医疗商业补充保险费,在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保险”的基础上,给贫困户又增加了第四道保险,从根本上防止了贫困户因病再致贫、再返贫。

4、破解瓶颈制约,着力解决好“退得出”的问题

贫困地区的最大发展瓶颈就是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水平低。为加强薄弱环节、补齐工作短板,对照《河北省贫困退出工作实施细则》要求,将有关基础设施建设的贫困退出指标,梳理成安全饮水、街道硬化等 15 项具体工作,并逐一明确分包县级领导,细化分解到相关县直部门,统筹推进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20xx 年,累计为贫困村新修水泥路 19.9 万平米,安装路灯1800 盏,新建文化广场 38 个,科普长廊 83 个,配备完善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多功能室 110 多个,改造危房 131 户,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环境面貌明显改善,30 个村达到了美丽乡村标准。

5、用心用情干工作,解决好“群众认可度”问题

社会认可、群众买账是检验脱贫工作的最高标准。我们以群众满意为目标,饱含深情做工作,尽心尽力解民难。去年以来,所有包户责任人每月至少入户 1 次,访贫问苦,宣传扶贫政策,帮助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同时,在全县集中开展“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深入贫困户家中送米送油、捐衣赠物,帮助贫困户打扫庭院、整理内务,用真情真心拉近彼此关系,增进相互感情。同时,面向贫困群众开展认可度调查,由贫困户对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包户责任人的工作及帮扶成效进行测评。对群众不满意、帮扶成效差的,要求立即整改,直至群众满意为止。20xx年以来,无论是国家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中残联和省、市组织的 6 次评估和 9 次核查验收,还是国家审计署、沧州市政府组织的两次审计,群众对脱贫工作的认可度都达到了 90%以上。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县做了大量工作,已脱贫摘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我们深知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还没完胜,还存在一些问题:

1、帮扶效果参差不齐,扶贫项目不平衡。扶贫开发重点村,因有较大数量的资金投入,村容村貌有较大的改观,而帮扶资金投入不足的扶贫村和非贫困村,则效果不甚明显。且不同程度存在重基础设施建设,轻项目后续管理的现象。

2、对驻村干部的管理有待加强。一些单位选派的驻村干部水平不高,责任意识不强,作风漂浮,不能够真正扎根基层,个别队员还存在走读现象;一些村的扶贫档案整理不规范;派出单位对工作队的后勤生活保障不到位的问题。

3、后续帮扶和巩固提升仍需加大。一些贫困村的基础设施依然薄弱,项目的后续管理运营乏力,一些特殊群体“两不愁、三保障”还不稳定,贫困户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仍是脱贫难点。

4、村集体收入薄弱,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强。我县贫困村集体经济普遍乏力,目前有的村虽然开始重视村集体经 济的发展,但发展缓慢,经济效益尚未突显,村集体收入依然十分有限,部分村干部存在等、靠、要思想。贫困对象文化素质较低,思想封闭保守,虽有发展意愿,但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只等输血、不会造血。贫困户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仍是脱贫难点。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20xx 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巩固脱贫成果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为此,20xx 年抓好以下几方面重点工作。

1、整合资金,精准立项,加大扶贫项目平衡推进

一是全盘统筹,应整尽整。坚决落实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政策要求,做到应整尽整全部用于脱贫攻坚。目前,整合到县财政涉农资金1.08 亿元。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县制定了《xxx 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坚持“渠道不变、集中分配,统筹协调、权责匹配,精准发力、注重实效”的原则,明确了各部门在资金整合中的任务责任,保证了整合涉农资金使用规范高效。二是结合实际,科学立项。按照统筹协调的原则,由各乡镇、各涉农部门谋划项目报县扶贫办建立脱贫攻坚项目库,为投资建设做准备。县扶贫办根据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和各地建设轻重缓急需求,在项目库中筛选出 20xx 年建设的项目反馈乡镇和县直单位,并与乡镇县直部门沟通实地查看后由乡镇县直部门确定。将确定的建设项目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后,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确定项目实施单位后,由项目实施单位组织建设。三是强化监督,公开透明。为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杜绝暗箱操作和贪腐现象的发生,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开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来源、用途和项目建设等情况,并实行扶贫项目行政村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2、因村选人,精准派驻,确保驻村干部能干事

我县将选派驻村干部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按照省委组织部有关文件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做好驻村干部选派和帮扶工作。一是

充分动员,扎实选派。在驻村干部选派中,扶贫办与县委组织部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驻村干部选派和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帮扶工作,做到队员当代表、单位做后盾,“一把手”负总责。既保证把优秀干部选出来、派下去,又保证驻村能干事、成效好。20xx 年全县共派驻 84 个驻村工作队,选派驻村干部 252 名优秀干部。二是强化保障,落实待遇。强化驻村生活工作保障。84 个驻村工作队全部具备了“有住房”、“能取暖”、“饮食起居有保障”的入驻条件。三是强化管理,高效运行。加强对驻村干部日常工作的督导检查,组成专门督导小组采取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进村入户对驻村工作队的驻村及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看是否真正住得下、干得实,对作风飘浮、表面应付的干部除对本人进行通报批评外,还要约谈派出单位“一把手”,从而形成高压态式,促使驻村干部和贫困户帮扶责任人真扶贫、扶真贫,确保村户真受益、真脱贫。

3、做好后续帮扶和巩固提升工作。20xx 年,继续落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等扶贫政策,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不脱政策。在落实扶贫政策的同时,做好以下几项脱贫攻坚工作。一是抓好扶贫项目的监督管理公开公示工作,要加强对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扶贫产业项目监督管理和公开公示,做到项目全程公开透明,督促加快推进项目的施工进度,确保到年底之前完工并报账 90%以上。二是做好金融扶贫工作,乡镇设立金融扶贫工作站,各村设立金融扶贫工作室,确保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政策落到实处。三是做好 39 个贫困村光伏电站帮扶工作,选好土地,处理好机

关单位和农户的关系,确保 6 月 30 日前并网发电。四是做好贫困户的分红工作,组织动员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按照入股分红协议给贫困户分红,做到分红全覆盖,对不守信用不给贫困户分红的提交司法机关强制分红。五是做好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和驻村工作队的培训工作。

4、因势利导,激发贫困对象内生脱贫动力。创新帮扶形式,为村两委和群众选路子、上项目、教技术、筹资金、供信息,变输血为造血。积极探索增加村集体收入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公司+ 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实现以企带村、以村带社、以大户带贫困户,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的产业参与度和受益度。同时加大对贫困村贫困户的正面教育,引导贫困对象树立崇尚致富、脱贫光荣的理念,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充分激发自身原动力。加强思想动员、文化教育和典型引导,推动贫困地区移风易俗,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脱贫致富的主动性。

第四篇:2015关于扶贫攻坚的讲话稿

同志们:

首先,我要感谢省委宣传部喻xx副部长为本次会议所作的重要讲话。xx部长从尊重历史、把握未来的角度,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指出做好扶贫宣传对于推进扶贫攻坚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当前扶贫宣传工作实际,就如何抓好扶贫宣传,如何推进文化扶贫,宣传干部如何带头参与扶贫开发作出安排部署。他的讲话虽然很简短,但精练生动,寓意深远,对于我们抓好扶贫宣传,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抓好贯彻落实。

会上,印发了xx同志的书面工作报告。这个书面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一是传达全国扶贫宣传信息工作座谈会精神;二是总结我省2014年扶贫宣传信息工作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三是从扶贫开发大局出发,安排部署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宣传信息工作;四是就加强扶贫宣传信息工作组织领导提出了要求。在这个报告的基础上,我想借本次会议的机会,就扶贫宣传信息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深刻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四个全面”战略部署,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的根本目的。党中央向全世界、向全国人民庄严承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十八大以来视察过的贫困地区遍布全国各地,有关扶贫开发的讲话多达23次。习总书记多次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把扶贫开发作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习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精准。要做到“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省委、省政府领导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的安排部署,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6月19日,召开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总书记在贵州召开的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研究部署我省精准扶贫工作。7月6日,全省分三片,由省级领导分片负责传达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7月14日,省委、省政府组织召开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和全省扶贫攻坚动员誓师大会,省委书记李鸿忠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长王国生主持会议并作工作部署,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村两委主要负责同志全部参加会议,主、分会场参会人数接近10万之众,吹响了我省精准扶贫攻坚战的战斗号角。根据会议精神,省委、省政府加紧研究制定精准扶贫“1+N”政策支撑体系,其中贫困县约束机制和考核机制已经制定出台。这些都是湖北的行动。我作为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和省扶贫办主任,从2008年起就一直在省扶贫办工作,一路走来,我深切地感受到,扶贫开发到了领导空前重视、气氛空前热烈的时期。

古人云:“育人者必先学。”从事扶贫宣传信息工作的同志,要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激发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决战贫困的信心,大力营造合力攻坚、决战决胜的强大气场,就必须带头加强学习,必须认认真真、原原本本地学好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无论是扶贫部门,还是宣传部门的同志,都要将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作为我们推进扶贫攻坚,开展扶贫宣传的思想灵魂和行动指南。省扶贫办已在会议材料中将《党的十大以来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系列指示》印送给大家,请大家学习学习再学习,学在前,领会透。

二、站在全省工作大局的高度,做好扶贫攻坚总战役中的宣传信息工作

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将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中心任务和工作大局,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强力推进。我们一定要站在全省工作大局的高度,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整合力量,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做好扶贫宣传信息工作,为打好扶贫攻坚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是政策宣传要落地。再好的政策,如果不与群众对接,就不能落地生根,就不能发挥作用。扶贫宣传既要“通天”,借助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中央大型媒体,扩大宣传影响力;更重要的是要“接地”,要积极运用各种网络新媒体扩大政策宣传阵地,充分发挥粉刷标语、悬挂条幅、制作宣传栏、发放宣传活页等宣传形式“接地气”的优势,让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以及中央和我省的扶贫政策在贫困地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加强扶贫政策宣传,使贫困地区的基层干部能够熟练掌握政策,严格遵守政策,合理运用政策;使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众能够充分了解政策,能够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扶贫政策积极参与各项精准扶贫项目。

二是宣传力量要集结。扶贫宣传的力量怎么集结?如何形成合力?这是需要各地去探索实践的大课题。有些地区的扶贫部门认为宣传工作不是扶贫业务,可搞可不搞;有些地区的宣传部门把扶贫宣传当作扶贫部门的一般性工作,没有从大局的高度去认识和落实,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各搞各一套,各唱各的调,做不好扶贫宣传信息工作。宣传力量的集结,离不开宣传和扶贫两个部门同志的共同谋划、通力合作。我在与省委宣传部万贵、茂亮、xx等多位部领导的具体工作接触中,深深地感到省委宣传部是非常重视扶贫宣传信息工作的。两个多月来,根据省委常委扩大会和全省扶贫攻坚动员会的安排,省委宣传部认真研究制定扶贫攻坚宣传工作机制和精神支撑机制,组织召开了多场精准扶贫专题新闻发布会,多次策划组织媒体记者赴贫困地区开展采访,督促指导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等省内主要媒体开设“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专栏和专版。省扶贫办大力加强与省委宣传部的合作,所报送的《关于加强精准扶贫宣传工作的意见》已被省委宣传部吸收到即将出台的扶贫攻坚精神机制中,同时积极提供我省精准扶贫各类典型材料,向省委宣传部输送“炮弹”。宣传和扶贫部门在省级层次上的沟通合作做的很不错,但两个部门更重要的协作点在县这一级。有鉴于此,今天我们召开全省扶贫宣传信息工作培训会,第一次把宣传、扶贫两个部门的同志都请过来。我们让各重点县的宣传、扶贫部门的同志坐在了一起,目的就是要从县一级做好沟通合作,共同研究探索集结扶贫宣传力量的方式方法,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先进典型要挖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鼓舞人心士气,凝聚正能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树立先进典型、宣传先进典型。去年,我们的扶贫宣传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在挖掘典型上相对乏力。湖北也有类似文朝荣同志那样的先进典型,只是我们没有挖掘出来,没有推介出去。在全省扶贫攻坚动员誓师大会上,鸿忠书记四次讲到恩施州建始县的王光国同志,赞扬他是当代的扶贫愚公。昌尔副书记来省扶贫办调研时,要求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推出5个左右的县、50个村、500户的典型,出一个文本式的集子。各级宣传、扶贫部门的同志一定要按照领导的指示,深入基层,深入扶贫攻坚战的战斗一线,去挖掘、培育精准扶贫各类先进典型,并向全省、全国宣传推介。

四是信息意识要增强。扶贫攻坚动员誓师大会后,全省大部分地区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及时上报落实情况,但是有些地方反应迟钝,动作迟缓,迟迟没有报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信息。出现这种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那些地区的同志严重缺乏信息意识。从事扶贫宣传信息工作的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信息工作意识,不断提高政治敏感性、全局意识和洞察能力,加大信息收集力度,提高信息报送数量,增强信息采编质量,为领导了解各地精准扶贫工作动态,研究指导我省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参考。

三、聚焦扶贫攻坚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加大宣传信息工作力度

当前,省委、省政府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扶贫开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在这个时候,从事扶贫宣传信息工作的同志一定要充分认清当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聚焦扶贫攻坚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加大宣传信息工作力度,全力助推我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一是要聚焦“六个精准”。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精准。扶贫宣传信息工作要围绕“精准”二字做文章,做大文章,聚焦各地落实“六个精准”情况,大力宣传各地学习贯彻全省扶贫攻坚动员誓师大会精神,推进精准扶贫的新探索、新做法、新经验、新典型。

二是聚焦需要研究和重视的倾向性问题。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精准扶贫的气氛在不断升温,但是热力传导并不均衡,部分地区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还有差距,在工作推进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宣传信息工作要聚焦这些倾向性问题,加强宣传鼓动和教育引导,督促那些地区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必要时也可以采用内参的形式迅速上传上报,争取让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置,防止问题扩散、发酵。

三是聚焦资源整合。当前扶贫开发最大的难点之一就是资源整合。省委、省政府即将出台的“1+N”政策体系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就是资源整合机制,阻力最大的也是资源整合机制。省委、省政府下定决心要出台资源整合的文件,该文件力度之大,革命性之彻底是前所未有的,对我省精准扶贫工作的推动力度将是前所未有的,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也将是前所未有的。宣传和扶贫部门同志,一定要高度关注即将出台的资源整合机制,聚焦各级各部门的落实情况,聚焦各地整合扶贫资源的主要做法和工作动态。

四、以责无旁贷的心态,开创扶贫宣传信息工作新局面

扶贫攻坚,宣传当先。扶贫宣传信息工作既是扶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我省中心工作的有力举措。各级宣传、扶贫部门的同志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责无旁贷的心态,把扶贫宣传信息工作抓紧抓实。

一是强化宣传部门和扶贫部门的深度沟通合作。扶贫宣传信息工作,扶贫部门是责无旁贷的。根据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的决定事项,省委宣传部负责制定落实精准扶贫宣传机制和精神支撑机制,所以宣传部门也是责无旁贷的。各级宣传部门、扶贫部门的同志要集中力量,整合资源,深度沟通,密切合作,利用多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唱响扶贫攻坚的“湖北好声音”,共同把扶贫宣传信息工作做好。

二是打好扶贫宣传信息工作攻坚战。2014年我省宣传、扶贫部门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扶贫宣传信息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去年中央电视台没有关于我省扶贫开发的宣传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每日电讯、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和国内知名网站关于我省扶贫工作的宣传报道也不多。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对各省、市、区扶贫宣传成果的汇总统计,我省扶贫宣传信息工作在全国的位次相对靠后。这与我省科教大省、宣传大省的地位十分不相称,与国务院扶贫办对于湖北扶贫开发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评价十分不相称。我省的扶贫宣传信息工作也要打攻坚战,打翻身仗。

三是既要做,也要说。今天的会议上,我们已经反复强调扶贫宣传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大家要充分认识到不搞好扶贫宣传也是掉队的,不搞好扶贫宣传就不能说我省的扶贫开发工作要走在全国前列。我们既要善于埋头苦干,也要善于总结挖掘;既要抓好扶贫开发业务工作,也要学会与多媒体密切协作,共同开创扶贫宣传信息工作新局面,为我省全面打赢扶贫攻坚决战决胜大战作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关于制定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文化扶贫实施方案的通知] 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关于制定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文化扶贫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文化站、文图两馆、各科室: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扎实做好文化扶贫各项工作,根据省市文化主管部门和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有关要求,结合我委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为契机,提升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重点,进一步搭建好农村文化传播平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到2018年底实现图书馆流动人次和文化馆(站)服务人次各项指标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二、工作措施

1、制定实施方案计划。各乡镇街道文化站、文图两馆要做好文化扶贫工程的实施监督和管理等工作。

2、出台考核办法。文化委按照市区要求出台考核办法和评分标准,每月20日对各乡镇街道进行一次调度打分,排出名次,年终实施考核。

3、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和文图两馆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要围绕文化扶贫的总体目标,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完成任务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圆满完成脱贫攻坚文化扶贫目标任务。对工作推动不力、履职不到位的将与目标考核挂钩问责。

附:1、2018乡镇(街道)文化扶贫考核评分表

2、村级精准扶贫档案预立卷目录

区文化委员会

2018年8月7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公安警察面试技巧下一篇:给幼儿园领导的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