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环境工作总结

2022-08-10

时间的流逝很快,我们在季节的变化中,也积累了众多工作佳绩。回首看不同阶段的工作,个人的业务水平也有着提升,为了更好的了解自身工作水平,可以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优化环境工作总结》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优化环境工作总结

乡镇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总结乡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

20xx 上半年是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节点,宝山镇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为了打赢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这场硬仗,宝山镇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镇长担任组长,其他领导为成员的营商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召开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题会议,主要领导亲自动员,将任务分解到村。同时,强化监察力度,对各村集中整治行动进行督导检查。加大问责力度,对问题查找不深入、问题解决不到位、群众满意度低的村,启动调查、通报、问责程序。在此基础上,多形式广泛宣传,利用政府微信群广泛宣传落实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学习动员,逐步形成"人人关心营商环境,人人维护营商环境"的舆论氛围。

在落实情况上,我们通过深入查找和攻坚解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体制机制改革,倒逼营商环境改善。重点针对我镇机关内部存在着未将停车场对外开放、机关干部工作态度不端正以及企业生产运营中遇到的困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镇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实行了中层以上干部"三公开"制度,将我镇机关全体中层干部职务、姓名、办公电话、工作分工等信息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布,镇政府调拨资金制作机关干部在岗信息栏安装在各站办门前,在上面公布了各站办的职责与所有的机关干部个人信息,另外又在政府入门处制作了各站办楼层示意图,极大方便了前来办事的群众,并在政府明显位置设立举报信箱一个,

公布举报电话,为群众的监督提供了保障,切实改变了我镇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镇政府将后院空余场地进行整合划分出近 20 个停车位,全部供外来办事群众免费使用,在醒目位置告知群众并安排专人进行管理,使办事群众更加方便。企管办、安监站等相关站办深入企业内部,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进行现场指导,并将相关的政策告知企业,在宝山境内打造出一流的营商环境,促进全镇的和谐发展。

二、我乡营商环境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营商发展中,我镇还存在一些问题,成为制约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一是营商环境要素缺乏竞争力。创业意识淡薄、与先进乡镇在思想、观念上的差距较大,"走出去"意识不强,忽略科技、依赖资源等观念阻碍改革创新、解放思想。二是政府支持企业力度还缺乏实打实举措,一些文件规定的支持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三是招商引资缺乏一盘棋思想观念,各级各部门推动签约项目的后劲不足,服务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成为地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三、下步措施

一是找准找实问题。通过来访群众的意见反馈以及一些垂直部门对我镇营商环境进行客观评估,以民主生活会剖析问题的态度和标准进行自查,同时广泛征求全社会各方面对我乡营商环境意见建议,找出找准我镇营商环境的关键问题、关键环节。二是坚持开门搞活动,注重与社会各界的公开互动,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吸引广大群众和各企业积极参与到意见征集、问题整治、满意度评价等活动中来,广泛征集市场主体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三是坚持边查边改、边找

边治,对征集到清单上的问题,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像化解信访积案攻坚一样,采取领导分包、限时办结等方式千方百计加以解决,做到一项一项整治、一件一件销号、一个一个突破。四是坚持标本兼治,用制度固化整治效果。

宝山镇人民政府

乡镇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总结乡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

市营商办:

按照市委、市政府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新任务、新要求,陈仓区区委、区政府坚持优化提升投资发展环境既是生产力又是竞争力的理念,工作紧扣"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这一主线,以降成本、优服务为方向,努力做强促进投资发展的"硬环境",同时着力做优保障投资的"软环境",工作扎实有序推进,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举措

1."五合一"推进,全方位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坚持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为目标,将"放管服"改革、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四项工作与优化营商环境"五合一"推进,设立"五合一"工作秘书处,统筹安排五项工作,细化

工作任务,强化监督检查,及时协调解决五项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区上下形成合力,全方位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2.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区政府及工作部门多次组织召开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

议,研究部署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动员全区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夯实责任,切实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制定印发了《陈仓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实施方案和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10+3 行动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措施和责任。成立了 8 个专项办公室和 4 个工作组,把综合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干部集中在工作一线,对具体行动方案再次进行细化分解,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效。

3.优化企业开办审批流程,压缩办结时限。

通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打开创业"路障",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一季度以来,全区新发展市场主体 918 户,较去年同期增长 68%,累计在册市场主体达 15594 户。一是积极推进全程电子化营业执照改革。去年 8 月,全市首张微信电子营业执照在我区成功颁发。全程电子化登记,实现了企业名称申请与核准、市场主体申请、受理、核准、发照、公示等各个环节全程网上办理,申请人足不出户即可通过微信办理登记注册,把过去 8 小时服务延伸为 24 小时不间断服务。二是全面普及"政银通"业务。随着商事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市场主体增长迅速,我区切实把准服务企业新路径,充分利用银行网点多、覆盖面广、"互联网+"应用优

势,与区内四大银行联手,签署"政银通"合作协议。群众、企业可就近选择银行网点,由其免费进行网上登记申请,实现了"信息申报、登记审批、代理发照、开户结算、综合金融"的一站式服务。三是建立健全信息查阅机制。依法保障投资者、企业享有的咨询、查阅、

复制等获取相关信用信息的权利,设置档案查询"三个一"时限,即书式档案查询 1 个小时内办结,电子档案查询 1 刻钟内办结,机读档案查询 1 分钟内办结。

4.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聚焦行政审批体制创新,着力推动相对集中许可试点改革,一是规范行政许可事项。按照省市统一规范县(区)行政许可项目的要求,印发《区审改办关于调整完善行政许可事项汇总目录和权责清单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宝陈审改办发〔xx〕1 号)文件,组织 18 个区级部门,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对照《陕西省市县(区)行政许可通用目录》,对所承担的许可权开展修订,为集中许可打好坚实基础。二是规范行政许可中介服务。实行行政许可中介服务清单管理,严格依据法律法规设定,清理规范中介服务环节,印发《宝鸡市陈仓区区级部门行政许可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确定中介服务事项 27 项,并清理中介服务事项 5 项。三是探索行政审批体制创新。主动承担省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改革试点任务,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深入结合我区区情实际,研究制定《宝鸡市陈仓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组建机构、充实人员,统筹推进改革试点相关事宜,着力构建审管分离的新机制,实现"一颗印章管审批"的集中审批。

5.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以群众、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为目标,优化流程,改进服务,切实推进服务群众新举措。一是梳理公布事项清单。按照"全面梳理、分批公布"的工作思路,从与群众和企业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

和事项入手,着力突破一批难点、打通一批堵点、去除一批痛点,实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二是健全政务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区、镇(街)政务服务大厅和村(社区)便民综合服务站,构建"横向整合、纵向到底、上下联动、运行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集中办理政府所有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探索全程代办、易地办理等新模式,最终实现"办千件事、进一扇门"。三是拓展服务方式。在"五证合一"改革中,开通电话热线,提供全程指导服务,减少企业因程序不明而来回跑路的负担;在健康证办理中,充分调研、审慎论证,推出"谁体检谁发证",既落实责任,又让群众少跑路,极大缩短了发证时间。

二、工作成效

一是跑一次就解决问题。继续梳理群众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第一批公开区级 117 项、镇街 23 项"最多跑一次"清单,目前正在梳理第二批"最多跑一次"事项,通过代办、网络、邮递、上门等方式,持续改进群众企业办事体验,服务对象表示满意。

二是政务中心一窗式办结。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建设,高标准完成了政务大厅建设,6 月 20 日区级部门进驻,实现"一窗式"集成受理,极大地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目前区政务服务中心共进驻区级部门 11 个(发改、教育、民

政、市场监管、农业、林业、水利、住建、环保、国土、卫计),承担办理许可事项 152 项。同时,按照《陕西省简化企业开办和注销程序行动方案》要求,在全市率先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了印章刻制窗口,减少了中间环节,压缩了刻制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

三是干部登门服务解决难题。积极动员全区联企干部主动作为,切实做好项目陪跑、手续陪办等工作,先后为企业办理实事、难事70 多件,协助 66 个重点项目、18 户涉农企业对接融资需求,将 30户企业列入规模企业培育行列。持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项目,加强对收费清单的动态管理,调整公布《陈仓区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专项收入清单》,确定保留项目 34 项,严格执行"照单"收费,切实规范收费行为,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企业很满意。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区将按照大方案及"10+3"行动方案,全面推进"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为手段,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目的,以缩短时间、简化手续、提高服务质量为抓手,切实把优化营商环境放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位置来抓,进一步简化各项审批流程,竭力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一是抓好常规政务服务。按照时间表、线路图稳步推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和"10+3"行动方案全面落实,建立健全计划报告、督查考评、座谈走访、定期通报、信息报送、工作联络等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点评工作进展,推动工作落实,着力构建营商环境建设长效机制。

二是积极为企业和投资者排忧解难。健全政企沟通机制,拓宽企业反馈、交流问题渠道,结合县域营商环境监测评价,定期组织相关部门深入企业开展座谈,了解企业实际困难,听取意见建议,建立跟踪问效机制,主动调整工作方向,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经营面临的

实际困难,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三是精简审批程序和时间。抓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探索决策、审批、监管分离又协调的改革新路径,协调指导审批职能移交、审批标准规范、审批流程优化等工作。扩大"最多跑一次"覆盖面,在群众、企业最渴望解决、最难办的事情上寻求新突破,分批次梳理并公布群众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清单,最终实现覆盖全部权力和服务事项 90%目标,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的改革获得感。

四是推动行政审批公开透明。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公开试点工作,完成行政审批服务局挂牌,加强与市政务服务中心沟通,加快推进网上审批系统和网上办事大厅建设,以"五公开"为重点,全力推进政务公开试点,以公开促服务、以服务促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宝鸡市陈仓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代)

乡镇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总结乡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

为持续抓好营商环境建设,扎实推进工作不断深入,我镇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部署,深入查找问题,积极抓好整改落实。现将整改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严格落实整改工作

为了确保整改落实工作有序开展、执行到位、取得实效,我镇及时召开党委会传达县上会议精神,专题研究此项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安排专人制定整改工作方案,并将整改任务层层落实到人,明确整改要求和目标,进一步抓实问题整改落实工作。

二、对照问题,切实推动工作进展

深入推进群众"最多跑一次"简政便民服务工作,不断加强对村级业务经办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坚持坐班制度,针对查找出来的两个问题,切实抓好整改工作,为镇机关政务服务大厅新添置饮水机、休闲椅等设备,针对窗口人员因业务下乡导致群众多次跑的问题,设置了工作人员去向牌,建立委托代办登记制度、首问负责制度,安排专人进行代办,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三、强化措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下一步,我镇将进一步增强整改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全面强化责任担当,细化工作措施,堵塞工作漏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切实抓好窗口服务质量,完善监督举报投诉机制,彻底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干部服务形象。

内容仅供参考

第二篇:优化发展环境总结

党委发(2011)号

王坝乡2011年优化发展环境活动总结

2011年,我乡以“三个有利于”原则为指导,以转变职能、规范行为重点,从加强领导、强化服务、集中整治、信用建设四方面着手,全民动员,多策并举,实现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全面优化。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促优化。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地区形象的总代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乡党委政府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专门成立了优化发展环境工作领导组,并建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鉴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二)强化服务促优化。一是定期开展企业走访调研活动、召开企业座谈会、向企业发放联系卡。为了便于服务,我乡党委班子成员都定点联系单位和企业,形成了办事有处咨询、遇事有人联系、困难有人帮忙的良好格局。开辟了政府与企业的绿色通道,听取企业呼声,解决企业困难,使服务经常化、制度化。二是实行领导分包项目制。对项目实行蹲点服务,驻地指导,指导工作在一线,发挥作用在一线,出现问题就地协调,现场解决。为项目建设从前期洽谈,选址

征地、办理证照,直至开工生产,全程提供“贴身服务”,遇到特殊困难,乡党委书记、乡长都亲自参与解决,真正做到“宁愿我们千辛万苦,不让企业一事为难”。三是快速、及时、高效解决企业投诉的热点、难点问题。对待企业投诉的热点、难点问题,能独立解决的决不推脱,需要上级有关部门配合的及时联系、尽快协调,不推诿,不拖延。

(三)教育整顿促优化。优化发展环境,是每个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优化发展环境,需要全民都参与,上下齐努力。因此,教育整顿就显得尤为重要。

1、开展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以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主线,积极开展了“文明村组、文明家庭、文明公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群众中开展讲文明、讲诚信、讲法制,关心环境,建设环境,维护环境的素质教育。另一方面,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采取专题面授、电化教育和集中讨论等形式,在党员中广泛开展党的宗旨、党性观念和永葆先进性的教育,培养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开展党员干部作风整顿。以行风评议活动、三评议两规范活动和“双千”工程为载体,通过学习教育、集中整顿、完善制度等措施加大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和作风整顿力度。达到了规范党员干部行为,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的目的。

3、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干扰企业经营的行为。5月份,全乡开展了集中整治活动,针对扰乱社会治安、影响大局稳定、破坏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和横行乡里、强买强卖、堵路断电的“四霸”分子进行了集中整治。为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乡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治安协管队,开通了投诉举报电话,并推行农村“十户联保”。

四、树诚立信促优化。为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在全社会建立良好的信用体系,塑造新村诚实守信的新形象,乡党委政府在全乡开展了“信用村”建设工作。包括建设信用政府、信用企业和信用个人三个方面。争取在三至五年内,在我乡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政府、企业、个人信用体系。围绕“信用村”建设目标,按照“抓教育,树信用意识;立规范,建信用机制;攻重点,治突出问题;推典型,扬诚信风尚”的工作思路,达到政府和各站所部门依法行政、高效廉洁的目的,企业大部分达到较高的信用等级,城镇居民自觉遵守诚信规范的目标。

1、开展信用政府建设。推行乡政务公开、规范和提高村务公开力度,在乡办公大楼大厅设立了岗位公开牌、办公室设立岗位牌、各楼层均设立了卫生制度牌,在优化发展环境办公室门口公布了监督电话。规范政府非税收入及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2、开展信用公民宣教活动。结合小手拉大手活动,在

全乡中小学校开设信用道德教育课程,培养“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观念,弘扬诚信美德,倡导诚信新风。使诚实守信思想融入家庭教育之中。

3、开展企业信用建设。在全乡企业建立“六不”承诺公约。把“不逃避债务、不制假贩假、不违反合同、不走私贩私、不逃税骗税、不做假账伪账”作为企业基本经营守则,加强对企业经营思想的引导,推动了企业内部信用建设。

二、主要成效

(一)营造了氛围,树立了形象

通过一系列优化经济展环境的举措,全乡党员群众思想观念明显转变,“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第一竞争点”和“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新村形象”的理念正在树立;干部队伍中谋发展、抓项目、优环境的劲头在加大,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地区形象明显改善。

(二)加快了项目建设

优良的发展环境加快了项目建设速度,完成了中石油工程用地征收、“独一味”制药公司废渣处理纠纷调解、农贸市场雨棚建设协调、环保氧化塘用地调剂、兴源土特产公司建厂协调、白望路建设遗留问题的解决等工作。

(三)促进了经济发展。

环境的优化集中体现在经济的发展,2011年经济社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新增入住企业2家,解决群众就业110

人,和中石油管道工程用工合计解决就业400余人,增加收入800余万元。因企业带动增加的餐饮、日用品零售、车辆运输收入达50余万元.

三、存在问题:

一是对环境的认识还不到位,服务意识还不够强。部分干部群众对环境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层次还比较低,对优越环境的认识还停留在不偷、不抢,不到企业滋事,不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的层次上。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重招商,轻服务相象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对企业落地以后的服务工作还有缺陷。

二是还存在小团体主义。部分干部群众还存在小团体主义,缺乏大局意识和牺牲精神。

总的来看,我乡今年的优化发展环境活动开展的较有实效,但也存在以上两个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继续努力,力争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三篇:优化环境工作总结

东营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2010年度优化

发展环境工作总结

在市发展环境办公室的指导下,市法制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法制办工作实际,认真开展优化发展环境的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办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 明确指导思想,加强组织领导

2010年,我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对权力运行、工作作风、服务质量等情况的监督检查,把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以主任李竹辉同志为组长,调整充实了副主任尹玉增、副调研员李存松为副组长,法规(综合)、政府法制监督、复议应诉科长为成员的东营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研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及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不利因素,制定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施方案,并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在具体工作中,以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考核奖惩为抓手,以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实现更快更好发展为目的,进一步规范机关行为,切实解决各种影响发展环境的问题,努力为优化我市经济发展环境,构建和谐东营做出积极贡献。

二、精心安排部署,落实工作责任

1 一是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法制办工作实际,制定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施意见。二是召开了优化发展环境动员大会,全面安排部署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三是结合转方式、调结构大讨论及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工作制度、工作纪律等方面的规定。通过学习,使我办全体人员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形成了合力,进一步明确了开展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总体要求、方法步骤和工作重点。在此基础上,结合优化发展的具体要求和每个科室的工作职责,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工作责任,使法制办的日常工作与优化环境紧密结合起来,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认真落实职责任务、取得明显成效

(一)政府制度建设质量得到新提高

2010年,我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研究利用政策规定,建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政策库”的要求,立足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大局,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一是积极争取立法创新和突破。在学习考察先进地市工作经验和深入分析研究我市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打破没有地方立法权的制度创设瓶颈,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主战场地位,积极向上争取区域及专项立法支持。我办代市政府起草了《关于报送立法建议项目的报告》,并上报省政府法制办。今年3月,在市委常委、副市长吕雪萍同志

2 的亲自关心和指导下,该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果,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印发山东省人民政府2010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鲁政办发[2010]12号),《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条例》已列入条件成熟时争取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立法项目之一,《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列入抓紧调查研究、起草的立法项目之一。以上两个立法项目已列入我市“三争”工作目标任务,现有关后续推进工作正在市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这两项规章的制定出台,必将实现有关国家优惠政策和我市重要改革创新成果立法转化,提高我市综合竞争软实力。

二是审查制定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年初,我办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将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所急需,以及事关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东营市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东营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东营市矿产资源管理办法》、《东营市广利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东营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等12个文件项目列入完成计划,将《东营市海域占用补偿办法》等5个文件项目列入争取完成计划,将《东营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暂行办法》等5个文件项目列入调研计划。按照计划安排,我办通过进一步完善规范性文件会签、协商、合法性论证、会议研究审议等审查制定程序,健全调查研究制度和公众参与机制,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截至目前,已制

3 定发布市政府令及其他市政府规范性文件7件,完成审核工作并提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3件,完成审核工作正在按程序会签运转6件。同时,制定发布有关黄河口相关水域治理、城市建设整治、土地征收、维护德大铁路等重点项目施工建设、规范客运经营等方面的市政府通告、公告15件;对《山东省电力设施及电能保护条例》、《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等省级立法草案,从我市实际及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大局出发,认真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74条。

(二)行政审批监管工作取得新进展

2010年,为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根据法律、法规规定,我办对照《国务院第五批关于取消和下放184项管理层级的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10]21号),结合我市机构改革实际,依照合法、合理、效能、监督的原则,对市直各部门、单位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进一步的清理调整,收集、整理、汇总部门上报行政审批事项195项,涉及市政府43个行政执法部门、单位。

对各部门、单位上报的行政审批事项调整事项,我们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文件的相关规定,对照2009年公布的《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进行了认真审核、研究,提出了取消、下放、新增和调整等处理意见。并对所有新增、调整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规范,依法审核确定了每一个行政审

4 批事项的名称、法定依据、审批条件、申请材料、受理和审批机关、审批程序、审批期限、行政收费及政策依据、审批事项审验等相关内容,确保行政审批事项的准确无误。经依法审核确定,取消行政审批事项6项,部分下放行政审批5项,新增行政审批事项10项,职能划转行政审批事项11项,内容调整行政审批事项138项。

目前,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调整工作已经完成,《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部分行政审批事项的通告》已经市政府批准并发布执行。

(三)政府法制监督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是推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为有效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解决“同案不同罚、合法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对全市56个市级行政执法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的604部(件)执法依据进行了认真梳理,将带有自由裁量幅度的2042个行政处罚条款,按照不同的适用范围、行使条件、裁量幅度和实现种类,细化分解为8951个条目,形成了《市级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从执行和操作层面上对执法者给予明确的指导和有效的规范,在源头上防范行政执法人员滥用自由裁量权,避免行政执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行政处罚不当或畸轻畸重等显失公平情况的发生。同时,配套制定了《东营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若干规定》,以市政府令形式发布实施,强化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的

5 监督和管理,建立起严格的行政处罚内控机制,有效地改善了行政执法环境,提高了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行为的满意度。

二是探索推行行政指导工作。为适应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形势需要,我市积极推动行政管理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我办在全市范围内推行行政指导工作。在学习外地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召开了市直主要执法部门法制机构负责人会议,对《推行行政指导工作的实施意见》及在我市开展推行行政指导工作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探讨。将修改完善《推行行政指导工作的实施意见》,并以政府文件下发,全面推行行政指导工作。

行政指导工作的全面推行,将引导各级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实现由“管、审、批”向“扶、帮、助”的转变,积极采用行政辅导、执法提示、行政警示、整改告诫、行政建议、案件回访等柔性手段行使行政职能,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协作的和谐型行政管理关系。为提倡和指导部门在行政管理中转变执法理念,创新执法方式,进一步改善我市投资软环境。

三是加强了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审查和管理。为加强行政执法队伍正规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树立和提升行政执法队伍良好形象,我办加大了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工作力度。8月23日-8月28日,举办了全市行政执法人员

6 培训班。培训班分新申领行政执法证件人员培训和审验行政执法证件人员培训。新申领证件人员共544人,分三期培训;审验证件人员2590人,分十一期培训。培训班内容主要包括依法行政理念、公共行政法律基础知识、《公务员法》有关知识、公务人员行政纪律知识等。这次培训班既有理论宣讲,又有案例讲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听讲互动,生动灵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创新考试模式,在市级行政执法人员中开展计算机考试试点工作,提高了考试质量,实现了行政执法证件资格考试的无纸化、规范化、标准化在线测试。试题内容涉及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复议等公共法律知识及公务员执业道德等其他知识内容,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能力考查更权威、更全面、更科学。该种考试模式将于明年在全市范围展开。

四是积极开展行政执法检查活动。为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以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为主要形式,由市和县区政府法制机构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检查活动,重点围绕执法主体、执法程序、法律适用、文书格式等方面,对各级各部门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卷宗进行评查。达到以评查促提高的目的,有效地促进了行政执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同时,积极拓宽执法检查投诉工作平台,在东营政府法制信息网设立专门的行政执法网上投诉栏目,全面启动行政执法监督程序,及时纠正违法行政行为,“有

7 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法治原则得到更好地落实。

(四)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取得新成效

坚持“以人为本、复议为民”的宗旨,广泛宣传行政复议法律法规,畅通行政复议渠道,使更多的企业、群众知晓并学会运用行政复议这一法律救济手段理性表达有关利益诉求。我办今年共接收行政复议申请21件,涉及社会保障、城市建设、土地征收、政府采购等诸多领域。在对已受理案件进行审理的过程中,我办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对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坚决予以撤销、变更,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积极采用当面审理、公开听证等多种审理方式,增强工作透明度,提升复议公信力,合理运用调解、和解等多种办案手段,增进当事人的理解和信任,促成案件的妥善处理,并建立了与审判机关和有关行政机关的定期联系制度,合力化解行政争议及纠纷,切实做到案结事了。在已审结的17件案件中,撤销、变更、确认违法案件占案件总数的13.2%,以公开听证方式审理的占案件总数23.1%,调解、和解结案的占24.7%,达到了群众权益与政府利益双保障、人民满意率与社会认可度双提升的良好工作效果。另外,建立了行政复议法律建议书制度,法律建议书径送有关行政机关负责人,点出问题,提出建议,受到了高度重视,达到了以案件处理促部门执法水平提升的工作目标。

(五)政府法律事务工作达到新水平

紧紧围绕市领导关注、矛盾困难突出、社会注意力比较集中的工作,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认真细致地做好法律咨询和服务,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出谋献策。今年以来,我办积极融入高效生态区开发建设的各个工作领域,通过开展代政府出庭应诉、文件合法性审查、合同法律论证、事务工作法律咨询等工作,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和黄河三角洲开建设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目前已直接或协助办理市政府民事诉讼案件5件、行政诉讼案2件,撰写诉讼答辩状、法律意见书、民事代理词等法律文书25份,为政府挽回或减少经济损失3千余万元,有效保护了政府利益,维护了政府形象。已对涉及“三争”工作、中心城区企业搬迁、东营港管理权限理顺、加强行政审批服务等方面的25件非规范性文件从合法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了审查把关,提出意见和建议80余条;已对10余件有关市政府重大开发建设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航空客运合同、垃圾处理及污水处理特许经营协议、征地补偿安臵协调书等进行合法性审查和法律论证,提出法律意见和建议87条;指导县区政府及市直部门单位处理重大法律事务5件次,保障了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争取政策、争取资金、争取项目,做出了积极努力。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九日

第四篇: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方案

为落实优化发展环境年的各项任务,进一步提高机关工

作效能,优化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环境,按照《XX区优化发展环境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工作要求,制定XXX局优化环境发展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以解决损害群众利益和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严格落实责任,强化监督检查,深化源头治理,加大惩处力度,为贯彻实施“围绕一个目标、建设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实现XX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活动,强化“发展、责任、创新、求实求效”的意识,把“四个是否”作为这次活动的重要内容和验收标准:问题是否解决,行政行为是否规范,服务是否到位,企业和群众是否满意。做到四个突破:解决企业、群众反映问题及解决自身问题要有新突破,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要有新突破,规范执法行为和提高行政效能要有新突破,建立优化发展环境长效机制要有新突破。力争达到五个提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进

一步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便民高效的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知名度进步一提升。

三、工作任务

1、营造服务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树立全心全意为发

展服务的意识,坚定不移地鼓励和支持企业的发展。树立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把改善对企业的服务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点,努力为企业提供更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2、建设廉政高效的政务环境。正确处理政府和企业之

间的关系,切实把职能转变到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努力打造开明政府、诚信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充分发挥行政审批中心的职能,完善“一厅式”办公,修订审批业务流程,实行一门受理,合并联合审批,有效解决厅内外“两头办公”的问题。二是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真正为企业排忧解难

3、开展民营科技企业情况调查,找准影响企业发展的

技术瓶颈。加强有关企业与科研院所的联系,搭建技术共享桥梁,形成院企联姻,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质量效益的提高。

4、建立公正公平的执法环境。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

化服务意识教育,把教育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坚持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正确处理执法和服

务的关系,协调好在执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矛盾,创造公正、廉洁、严明的执法环境。

5、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指导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

构,鼓励发明创造,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四、工作措施

1、切实加强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领导。为保证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能够深入持久地开展,并取得实效,成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纪检组长任副组长,各股室长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优化经济环境的组织实施工作。根据区优化办的要求,我局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纳入局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和评价体系,把工作作风、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执法情况纳入考核内容,作为衡量工作成效、评比先进、干部奖惩、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2、积极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大讨论,进一步提高对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在全局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树立XX部门良好形象”的大讨论,引导大家找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进而提高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强化“人人、处处、事事都是发展环境”和环境是发展的第一要素的观念,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全

区经济发展的大局意识,从思想上、行动上切实增强为实现郾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3、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干部队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使之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依法办事,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不断通过教育、培训和工作实践,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行政效能、服务质量,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目标,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第五篇: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县深入实施“环境立县”战略,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永不竣工”的系统工程来抓,为扩大招商引资、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文章-http:// 帮您找文章]

一、搞好调研,理清软环境建设整改依据。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加快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外资、聚集人才、争取项目的优惠政策和文件,采取了放宽政策、降低门槛、安商抚商等措施,减费让利的空间和余地已经很小,只能在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上做文章。为此,为切实摸清我县软环境建设存在的瓶颈问题,我们于年初,选调精干力量,采取召开座谈会、调查问卷、到企业调研等方式,多层面征求了对各执法和服务部门的意见及建议,并据此探索出了软环境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二、抓住关键,集中实施软环境整治工作。县委、县政府专门组织召开了全县优化发展环境动员大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关于机关效能建设的若干意见》、《机关效能建设考核评议办法》、《关于严格控制对企业进行检查的通知》、《关于加强培训办班管理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强力开展了软环境整治工作。一是督促各部门、各单位认真执行有关文件的各项规定,选准各自职能转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积极改进为企业发展服务的措施,目前全县已有33个部门相继主动制定了为企业发展服务的超常规举措。二是针对行政管理中存在的违反程序执法、自由裁量权过大、以权谋私、乱施处罚等问题,在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实行了“一个窗口进,一个窗口出,统一收费,集中受理,内部协调,限时办结”的工作模式;同时,对行政审批的使用范围、设定、实施程序等进行了规范,进一步精简了行政审批事项。三是针对行政服务中存在的履行职责简单粗暴、文明程度差等问题,在全县行政执法部门普遍推行了服务承诺制和阳光政务制,并编制了《部门服务承诺汇编》。目前,找上门来马上办、重大项目优先办、克服困难想法办的“三办”服务模式在全县范围内得到推广,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开始施行。

三、强化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条件。企业是振兴地方经济的主力军,我们坚持把维护企业发展作为软环境建设的着力点。一是为了善待投资者、惠及纳税人,向各企业逐一发放了《便企(民)投诉卡》,并设立了网上投诉信箱、公布了投诉电话,为企业反映问题提供便捷服务。二是健全完善企业保护政策,实行了进企业检查许可证制度和重点企业运输车辆绿色通行证制度,调动了企业积极性。三是以全面解决“两为”(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四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四难”(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问题为目标,定期对重点园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进行回访,查找软环境建设的薄弱环节,对各行政执法部门进行综合评议,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全社会通报。今年以来,重点对县属骨干企业和重点招商引资企业进行了回访,对企业反映的问题逐一落实了整改措施。四是认真受理企业、业户的投诉和反映,积极协调解决各类涉“软”问题,保护了企业合法权益。

今后,我们将紧紧围绕上级有关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推进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努力构筑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宽松开明的政策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和谐稳定的投资环境,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搭建新平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英汉互动翻译教程下一篇:员工责任感的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