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教学论文

2022-05-06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体育教师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目的:在职业教育的体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师自身教学技能与职业素养,有利于体育教师随着体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努力做好教学工作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体育教师教学论文 篇1:

新课程下农村初中体育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为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后,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发生变化的状况,我们于2008年深入上饶市部分县(市、区)农村初中学校进行了调研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的策略,并在实践中予以操作,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效果。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涉及到教师、学生两个层次,调查范围涉及了上饶市的上饶县、铅山、婺源、鄱阳、广丰、玉山、弋阳、横峰等八个县,每个县选择不同级别的初中学校四至六所,每所学校随机抽取初三年级一个班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学校共38所,学生人数2125人,体育教师人数125人。调查工具包括: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各一份。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到如下两个方面: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及教学方式的转变情况。调查共发放体育教师问卷125份、学生问卷2125份。问卷全部收回,其中有效问卷:体育教师问卷125份、学生问卷2108份。数据采用Excel、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们主要从体育教师所具有的教学观、课程观、教材观和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行为表现,来评估农村体育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的转变情况。

1.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教师内隐的意识形态,无法直接进行评估。我们主要从体育教师对新课程下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看法、对好体育教师标准的确定以及自己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依据三个方面来进行推断。

调查显示,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基本上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相一致。我们列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一节课优劣的八个方面的内容供体育教师选择,并要求其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绝大部分体育教师能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学习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也能以学生的需要及实际为主,选择“依据学生的实际”的体育教师占85%;选择“依据教材的实际”的体育教师占63%;选择“依据教学条件”的体育教师占52%,选择“依据教师实际”的体育教师占34%。

但在关于好的体育教师标准问题的看法上,体育教师所反映出来的教学观与上述结果并不相符。在开放性的问题中,要求教师就“一个好的体育教师具备的主要素质”谈自己的观点,排在前六位的依次是:驾驭教材的能力;课堂组织、调控能力;教学基本功,与学生的亲和力;专业知识深厚;指导学生的能力。排在前三位的都是反映体育教师基本素质的,着眼点还是主要集中于体育教师自身,从学生角度考虑的成分不够。

2.课程观与教材观的转变

体育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对课程与教学关系、课程与教材关系的认识,对课程资源的理解,影响着课程实施的程度。我们主要从体育教师对教材处理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两个方面调查,希望能够映射出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的课程观和教材观。

《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体育教师要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教材的能力。调查显示,有45%的体育教师能依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较好的自主选择,有35%的体育教师基本能自主选择教材,但不是很合理;有20%左右的体育教师基本按旧教材走,认为自己不会自主选择教材。

对课程资源理解、鉴别与开发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调查显示:农村体育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含义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不仅认识到条件性的课程资源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也认识到素材性的课程资源如学生的感情、生活经验以及教师的知识储量、知识的整合、发掘能力对课程实施的影响作用,但认识的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对素材性课程资源概念外延的认识需要深入。但是,实际动手开发与利用的能力较差。

3.教学行为及方式的转变

体育教师教学行为及教学方式的转变情况,一方面反映出他们教育观念的转变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反映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成效。我们主要从体育教师的自我反思、课堂的心理氛围以及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评价三个方面调查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方式。

自我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方法,是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首要目标。调查显示,部分体育教师对反思的作用认识不足,故不能很好地进行。有45%的体育教师认为教后反思很重要,每节课后都写;有28%的体育教师说没有时间,只能偶尔进行;另有27%的教师认为对自己没有帮助,故从不进行。

课堂心理气氛是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侧面反映,有53%的体育教师认为他们的课堂气氛活跃;有37%的体育教师认为只有部分学生表现活跃,有10%的体育教师认为他们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对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为,有60%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尊重学生的运动爱好,组织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25%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师能坚持上课,但教学内容枯燥,方法不好,因此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有15%的学生说体育教师上课不认真,只是给点器材让他们自己活动。

上述结果表明,部分农村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方式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也能够意识到自我反思对他们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并能积极进行,但是相当数量的体育教师还没有积极投入到课程改革中去,消极怠工现象也时有出现。

三、对策与效果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后,农村初中体育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对造成的原因也做了仔细的厘定,并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与措施,并付诸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

(一)加快农村体育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对策与效果

农村体育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它既需要接受新的东西,同时还需要与自己长期形成的旧观念作决裂,是短时间难以完成的。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为农村体育教师创设内外持续研修的环境,让他们较长期地接受教化与熏陶,逐渐接受、消化、融合新的教学理念。我们采取的主要对策与措施是:

1.建立了定期培训制度,培训深入到微观层面

我们从调查结果反思的结论是:农村体育教师培训不足和培训效果不佳的问题,在于培训缺乏制度化和有效的培训方式。为此,我们通过设(区)市、县、连片、校四级教研网络,搭建了让农村体育教师系统接受《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理念、实践知识与技能培训的平台,让所有的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在这个培训网络中每年都能接受2~3个层面的培训,接受连续的新

的教学观念的洗礼。同时,在每个层面的实际培训时,改变以往过于理论化的操作形态,更多地结合农村学校体育实际,用具体的案例诠释理论、解决好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问题,培训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一些微观层面的操作方法,具体案例的教学引领价值发挥了非常有效的作用,不少的老师学成后回去就能实际操作和落实。

2.用校本教研的方法,引导农村体育教师持续学习

农村体育教师参与外面学习的机会较少,而不断学习的需要却很迫切。为了解决好这对矛盾,我们在农村体育教师中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通过引导农村体育教师运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循环研修的方式,提高了农村体育教师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热情,现在我市农村体育教师中思考体育教学新理念、贯彻体育新理念、实践体育新理念已经有了相当的普及面,这种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与实践的措施,促进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的学科专业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得到较快提高。

(二)加快农村体育教师课程观与教材观转变的对策与效果

新课程观与教材观是本次课改农村体育教师遇到的两只拦路虎。以往的历次体育课程改革主要改的是教学理念及教材内容的调整,而这次却是课程建设与教材选择权完全下放给了学校和体育教师。如何培养农村体育教师具有正确的课程意识与选择教材的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尝试性地做了以下工作:

1.制定课程与教材设计范本,让农村体育教师从模仿开始

农村体育教师缺乏课程意识与教材选择能力,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一时难以彻底解决。我们就采取了提供标准化范本,供农村体育教师模仿学习的做法,使他们先建立一个基本的框架,能够初步制定本校的体育课程方案,并根据课标选择各年级教材。这样,农村体育教师有了范本这根拐杖,第一步就能迈出去,能原则性地完成课程建设与教材选编工作。

2.举办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推动农村学校形成特色课程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还依托华东师大季浏教授主持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课题,支持一部分学校参与该课题的研究,自己地市也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课题研究,积极推动农村体育教师开展体育课程的深度研究,加深对课程内涵的理解和实际课程、教材的编制能力的提升。

经过上述措施的锻炼,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初中体育教师树立了正确的课程意识,初步具备了课程方案制定和教材选择编制能力。

(三)加快农村体育教师教学行为及方式转变的对策与效果

转变农村体育教师教学行为与方式,是教学理念得到落实,课程教材得到贯彻的根本渠道。但是,却又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下列对策:

1.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是农村体育教师实施日常教学的依据,也是对农村体育教师教学行为与方式的最基本要求,要想转变农村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方式,重新制定符合新课程的教学常规最为重要。为此,花大力气重新制定了新的教学常规,由市教育局印发给各级学校执行,对初步改变农村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方式起到了规范与引领的作用,解决了农村体育教师第一步怎么走的问题。

2.举办各种比赛活动,发现典型经验

在教学常规实施了一段时间后,我们通过举办优秀教学计划评选活动、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发现了一批在课程编制、教材选编、教学行为与方式转变上做好的学校、教师,我们予以表彰,并举行经验展示与介绍活动,使优秀的典型经验发挥了榜样的引领作用,带来了一批学校和教师的进步,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行为与方式,逐渐在我市农村初中体育教师身上开始出现,并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

总之,面对新课程的农村初中体育教师,既有符合新课程的变化与进步,也还有没有褪去的旧的教学理念、行为与方式的痕迹,这种过程将比较漫长,非常需要各种干预行动,促进转变的加速。我们也将与农村体育教师一起进行探索,不断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服务与帮助。

作者:俞小珍 方建新

体育教师教学论文 篇2:

体育教师教学技能与职业素养对教学影响的研究

摘要:目的:在职业教育的体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师自身教学技能与职业素养,有利于体育教师随着体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努力做好教学工作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内容: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对教学影响,主要体现在普通教学技能和体育运动技能等方面;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对教学影响,关键体现在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职业意识、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针对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和职业素养对教学的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研究。结论:体育教师要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职业素养,在具备专业学识的同时还应具备人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技能;职业素养;教学影响

一、研究目的

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传统教育的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发生了质的变化。为此,我们通过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职业素养对体育课堂教学影响的研究,认为体育教师不仅需求人文素质和掌握技能的不断提升,而且在教学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需要按照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和社会对其提出的特定要求,不断地提升其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职业素养,才能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健康为首要目标,去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目标赋予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1]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利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搜集体育教师教学技能与职业素养对教学影响研究找到约8226条相关结果。

(二)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制定调查表。重点对眉山市大中专职业教育体育教师共126人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126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为95%。

(三)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并进行数理统计。

三、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是影响教学的主要因素

教学技能是职业教育教师影响教学运行的主要因素。体育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2]因此,作为本学科的教师,除了要具备一般教师的普通教学技能还要具备体育学科所特有的技能即体育运动技能,见表1。

1.普通教学技能

普通教学技能按性质和表现特点分,基本界定为动作技能(操作)和心智技能(智力)两个大的方面。

(1)动作技能(操作):从调查发现有71.7%的教师非常重视动作技能。体育教学工作中的技巧性技能是教师们必备的条件。通过教学而获得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达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具备的是熟练技能,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心智技能(智力):从调查发现有28.3%的教师比较重视心智技能。在新课程教学全面实施的过程中,能否做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是关系到新课程教学改革能否得到贯彻落实,学生体质能否得到增强的重要保证。[3]通过教学对动作技术的认知,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动作技术的全面了解,在学生熟悉动作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出言语要求,这给教师心智技能带来新的挑战。

2.体育运动技能

体育运动技能按性质和表现特点分,基本界定为教学技能和运动技能两个大的方面。

(1)教学技能:从调查发现有38.4%的教师对教学技能较为重视。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与技能显然力不从心;要适应现代教学行为系统是否完好,这就需要必备新的教学技能;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去体验、运用新的教学成果,去实现教学创新,才能真正发挥积极的作用。

(2)运动技能:从调查发现有61.7%的教师对运动技能非常重视。大多数教师对运动技能特别强调的是娴熟优美的动作示范,灵巧协调的身体姿态,健壮自信的言行举止,洪亮高效的调控口令,机智敏锐的观察反应等,是体育教师所特有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这对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和机能的活动能力尤为重要。

(二)体育教师职业素养是影响教学关键因素

体育教师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养,包含职业心念、职业知识、职业行为、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作风、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等方面,见表2。

1.职业心念:调查发现有14.2%的教师对职业心念,认为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大多数教师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意识,能正面积极的调整心态,这是一个成功教师必备的核心素养。良好的职业心念由爱岗、敬业、忠诚、奉献、正面、乐观、用心、开放、合作及始终如一等关键词组成,使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心念技能不断提升,为体育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2.职业知识:调查发现有16.7%的教师对职业知识,认为大多数教师是重视职业知识的发展,将职业知识技能做好,是教师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没有精湛的职业技能,就无法把体育教学工作做好,否则其根基就会失去应有的地位。

3.职业行为:调查发现有11.7%的教师对职业行为,认为不仅是对自己的教师职业行为负一定的道德责任,而且在体育教学特定范围内对自己的职业行为负有责任。所以,教师的职业行为是体育教学活动和课堂管理、评价中,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的有效保障。

4.职业道德:调查发现有10%的教师对职业道德,认为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中的个人素质或道德修养。教师要以诚信的精神对待本职工作、廉洁自律,严格遵守职业规范和制度、忠诚体育教育事业、克服自私心理,树立职业意识、培养自身职业美德、缔造人格魅力,使教学处于不败之地。

5.职业意识:调查發现有8.3%的教师对职业意识,认为教师思想(意识)体现在创新意识、敬业意识、竞争意识、忧患意识、超前意识、合作意识、自律意识、现代教育意识和终身教育的意识。[4]教学团队就是个人与他人的合作意识的集中表现,面对教学问题,要学会借力与合作有待于提升,否则影响教学。这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这一职业的心理准备和思想基础。

6.职业技能:调查发现有15%的教师对职业技能,认为教师不仅要善于学习、适应变化,突破传统思维,具有创新精神,做好本质工作,而且在体育教学实践运用中要有新的教学目标,做到学以致用,把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日渐成为专家型教师。

7.职业作风:调查发现有5.8%的教师对职业作风,认为教师要严于律己高标准要求自己,养成思想进步、道德高尚、遵纪守法、言行一致、以身立教,在思想、道德、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应成为学生的表率。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就会严重影响教学。

8.职业精神:调查发现有6.7%的教师对职业精神,认为主要体现在敬业、勤奋、创新、立足本职工作等之上,努力“用心”去做好教学工作,为新课程教学发挥出实力、尽職尽责,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重要的因素,这样才不会影响教学。

9.职业态度:调查发现有11.7%的教师对职业态度,认为合作的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体现在个人的兴趣、能力、抱负、价值观、自我期望等为重要因素。好的态度对教学认真负责、积极向上、感恩社会;正确对待薪水待遇、工作环境、发展机会等;自信的,建设性的,欣赏的,乐于助人等决定新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体育教师教学技能与课堂教学影响的分析,作为一名职业教育中的体育教师,应该从专业的多个方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在课堂上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目标、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及活动量,使得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并对部分学生进行特殊指导。

(二)建议

职业教育中的高职院校高度重视教育的大力发展,同时要重视体育对学校的特殊影响,为此,应积极支持体育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种教研、教学活动,以提升教师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职业素养。对中青年教师,学校要创造条件,加强教师与外界的交流,鼓励教师进一步深造,或者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开拓教师的视野,扩大教师的知识面。

参考文献:

[1]陈绿波.广东省高职院校实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 (6):115-119.

[2]施晓鸿,韩萍,左元海.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 (12):183.

[3]潘家根.面对新课改体育教师应如何应对挑战[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 (7):36.

[4]潘如勤,李桂森.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十种职业意识[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 (4):81-83.

作者:韦立欣 谢小平

体育教师教学论文 篇3:

PCK 视角下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探析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和数理统计法了解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实际应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在课堂教学准备阶段编写教学文件和组织教学安排,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欠缺;在课堂教学实施阶段体育教师教学中涉及到的基本教学技能,教师自评和学生评价基本一致,但在选择和评价教学方法应用时,教师和学生意见不同;在课堂教学总结阶段教师能依据课堂情况进行总结并调整教学方案,但也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情况。

关键词:高等学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PCK

体育教师作为学生体能训练的“建筑师”,肩负着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建立其终身运动习惯的重任。教师的教学技能是保障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1]。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舒尔曼提出“包括学科知识和它的可教性方面在内的新的知识形式”—学科教学知识[2],也可以理解为教师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和技术知识组合形成的一种知识网络 [3]。本研究基于PCK理论分析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

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2 PCK视角下分阶段教学技能调查分析

2.1 课堂教学技能调查分析

2.1.1 课堂教学前准备阶段的教学技能

PCK理论强调教师知识的系统性,课堂教学前准备阶段表现在体育教师对指导性文件的理解力、规划教学的统筹力。教学计划是教师授课的根本,也是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基础。调查显示有70.33%的体育教师能根据教学大纲的标准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究其原因:学校制定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可供体育教师参考和借鉴的教学文件数量多。

2.1.2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阶段的教学技能

课堂教学中的实施阶段是体育教学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的规范性是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基本准则。

2.1.2.1 教学导入技能

体育教师应重视教学导入技能,恰当运用教学导入方法可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刺激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通过调查发现,体育教师选择开门见山法、演示导入法比较平均。41.62%的学生喜欢演示导入法,34.82%的学生认为开门见山法更适合体育课堂。在教学导入技能评价方面,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导入方法的选择基本相同,都更倾向开门见山法和演示导入法等视觉直观的上课方式。究其原因,处于18-23岁青年期的大学生,身心发育基本成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基础,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 [4]。

2.1.2.2 教学方法应用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是确保体育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查发现:讲解示范法、完整与分解示范法的综合得分远高于其他教学方法。究其原因,这两种方法都要求教师结合语言讲解和动作示范进行教学,便于学生观察模仿。学生对讲解示范法、完整与分解教学法这两种方法的认同度较高。

通过调查发现:体育教师的新型教学方法中目标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注重个性教学法使用率较高,有24.08%的学生喜欢注重个性教学法、22.51%的学生更倾向分层教学法、21.47%的学生倾向目标教学法,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多样化,还要尽可能多的关注学生需求,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

2.1.2.3 纠正错误技能

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分为泛化阶段、分化阶段、自动化阶段。在分化、泛化阶段,学生都极易产生动作错误,教师及时准确地纠正错误,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最优化方式完成学习目标[5]。调查发现,94.51%的体育教师使用个别纠正法,84.62%使用集体纠错法,80.22%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巡回指导纠正法。47.12%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师总是能及时准确地纠正学生错误动作。学生对目前体育教师纠错能力持肯定的态度,认为大部分体育教师可以及时准确地纠正错误动作,帮助其正确掌握运动技术。

2.1.3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后总结阶段的教学技能

2.1.3.1 落实教学评价技能

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要衡量一名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及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技能是评价的重要环节[6]。调查发现:有90.01%的教师利用评价来了解学生上课状态和促进学生的课外学习,98.17%学生认为评教环节能真实反映课堂教学情况和教学成效。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作为反思的实践者,积极参与自我评价的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自我改进、自我教育的过程。

2.1.3.2 提高体育教学研究技能

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应具备体育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综合能力。教学研究技能是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调查,90.67%的高等院校体育教师把教学研究的重点放在教法、教材研究上。教师从事科研工作能够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改革动向, 积极推动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从而提升其教学能力 。

3 结束语

PCK不仅是教师知识体系的结构还是体育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去完善的理论框架。体育教师的系统化知识结构和规范化技术能力是PCK理论结合体育学科开展教学的必要条件。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体现在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认真反思和总结每一节课,才能掌握適合自身的教学方案,有效提升个人的教学技能,同时应重视职后教育,促进其教学技能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郭晓娇.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现状及对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4.

[2]张晓玲,张庆文.PE-PCK:提升职前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基石[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6,40(1):85-87.

[3]高鹏,李玉超,于江川.PCK视域下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实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5).88.

[4]杨华灵.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测评标准与评价方法[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9(4):88-89.

[5]王瑞元,苏全生.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6]查萍,毛振明,李海燕.体育教师素养之绊与解决之策:对全面深化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建言(2)[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0(05),428-431.

作者简介:欧阳婷(1995.06-),女,汉,江西萍乡人,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艺术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排舞、健美操、广场舞。

作者:欧阳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程现场管理论文下一篇:证券仲裁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