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社会调查报告

2022-08-24

一份优质的报告,需要以总结性的语录、合理的格式,进行工作与学习内容的记录。想必你也正在为如何写好报告而发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残疾人社会调查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残疾人社会调查报告

关爱残疾人社会调查报告

菏泽学院 专业:学前教育 系别:学前教育 年级:11 级本2 班 学号:201119150 姓名:张艳霞 暑假关于残疾人的调查报告 这个暑假,走出校园,踏足社会,给自己一个充实的假期,去做一些一直想做的事儿。大学给了我太多的时间胡思乱想,给了我太多的时间天马行空,给了我太多把可能实践为现实的机会,可当真正把想法付诸于行动上时,才真正验证了那句流行语——梦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 总的来说,我认为我们的暑期实践活动其实是在种种磨难中,由一颗大大的白菜慢慢的被剥蚀、剥蚀,到最后就成了一根菜梗,但谁说这菜梗不是最最精华的部分呢! 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是党和 政府关注民生的重要体现,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也是广大残疾人过上更好生活的殷 切期待。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残疾人的生存状况,我开展了这次的调查活动。 可是随着活动一天天的开展,与残疾人的一些接触,却让我真的非常想走进他们的生活,真正地了解他们。虽然以前遇到过残疾人,却未曾接触过,没有什么感觉。可是经过这次调查,与他们交谈,我感到了生命的可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不能因为某个人有某些的缺陷就否定他们。 社会实践活动是我广泛接触社会,增长见识、锻炼成材的有效途径,是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的必由之路。加强我思想道德修养,培养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广素质拓展,此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通过此次活动,我利用专业知识帮助残疾人,发扬爱国热情,积极为社会、人民服务,宏扬“崇得尚能”的精神;让我全方位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努力锻炼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益、对人民有用的当代我。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提高我的综合素质,也为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吹了新风。按照“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指导思想,我在服务残疾人实践中真切的认识到我国的社会现状和残疾人的实际情况,促进了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我认真,扎实,深入地学习在求真务实的实践中牢固树立了勤于学习、乐于助人,重视实践的的精神,在求真务实的实践中接受教育,经受考验,不断提高个人素质。 在此期间,我服务残疾老人,聆听他(她)们倾吐心声,服务了其中的四户残疾老人,聆听了老人们心声,带去了老人平时很少听到的新鲜事,并帮助老人做了家务。 我采访了先进残疾个人, 学习自强精神。 残疾人虽然身体残缺或有功能 障碍,但他们却有强烈的参与社会意识,有平等投身社会的愿望,许多的 残疾人不甘沉沦,与厄运抗争,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学习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用大学生的眼光发掘了他们的闪光点。 这次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对残疾人的关注度,更加理解关心、关怀对残疾人的重要性。很好的帮助了参加人,同时也令我获益良多。我国法律充分保护残 疾人的权利。尽管残疾人有种种不同的残疾情况,保护、实现残疾人的权 利我国的一贯政策。我还了解了许多关于残疾人的政策,感受到了他们对于生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对我说是极大的鼓励。 从社区残联处,我们得知了一个很让人忧心的消息,一个市竟有2 万余残疾人,残疾人群该怎样生活残疾人群对社会有怎样的影响,如何才能让残疾人生活的更好,社会能怎样来帮助残疾人群,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去思考的。而残联负责人表示要真正解决残疾人问题,主要还是培养他们的一技之长,让他们能够自力更生,正如他说言——靠别人的救助是不能靠一辈子的。这不也正想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嘛!现在什么都是靠父母,想寄生虫一样生活过一天算一天,可是靠别人真的可以靠得了一辈子吗?父母总归是要先你离去的。这些都是自己一时思绪的外张。 随后,我又走访了几家从残联得到残疾人家庭,我们都想亲眼看看残疾人的现实生活状况,通过面对面的聊天交流感受残疾人的内心渴望及他们对社会、对生活的期待,并且把自己亲眼所见的真实情况反映给社会大众知道。采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南苑小区的萧阿姨,跨进萧阿姨家时,我们就能感受到萧阿姨家境并不好,聊天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萧阿姨家的月收入只有唯一的900 元月收入(丈夫月工资700 元和自己200 元的残疾人补助),但要支付一家三口人的日常生活所需以及一个儿子的上学费用,每月都捉襟见肘。不过诚如萧阿姨所说:“一家人开开心心的生活在一起,苦点儿也无妨。”后来我们又走访了几家残疾人家庭,我们强烈的感觉到——他们虽不富裕,但都很知足,生活得很开心,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们也为之动容,就让我们祝愿他们的明天可以更美好吧。 除外,我还学到许多东西,这里面主要有强化服务理念,为残疾人服务的意识有了大幅度提升我通过积极开展各式活动,树立了服务意识,把服务理念渗透到活动中,通过活动促进服务理念渗透到每一名残疾人工作者的头脑里。

一、树立“先进服务”意识,开展了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开展保持共产党 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深入开展了以“扶贫 济困”为主题的“六个一”党性实践活动。

二、树立“高效服务”意识,开展了“创建和谐效能机关”活动。实行了 首接首问全程服务。 根据残疾人工作的特点, 确定直接或被电话问询的残 联的第一位工作人员为首接首问责任人, 为残疾人办事提供全程服务。实 行了“一站式”服务。针对残疾人大都行走不方便的特点,残联在实行电话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的同时,在一楼大厅内,把就业、培训、康复、办 证等所有工作程序和各项优惠政策编成了一套电脑控制、 电子大屏幕显示 的自动化办公系统, 机关干部在办公室外为残疾人办公, 残疾人无须进办公室就可以办事。

三、树立“科学服务”意识,开展了“订单式”系列调研活动。市残联紧 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永恒主题,增强服务的前瞻性和实效性,针对残 疾人生产生活难、教育培训难、就学就业难这三大问题,市残联组织近 30 名机关干部包乡包村,开展了 3 个月的大型调研活动,根据残疾人的 “所急、所盼、所求、所愿” ,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政策和举措。

四、 创新服务模式,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根据残疾人事业 3 不断发展的新需要, 任丘市残联以创新的意识、 创新的精神、 创新的思路, 创建四大服务模式,创造性地做好残疾人工作。

五、创建了新的培训模式。针对很多残疾人不能接受培训的现实,在全国率先把贫困残疾家庭健全成员纳入培训范围;针对残疾人就业难现状,把 残疾文体人才作为重点培训对象,使他们有一技之长,为残疾人开辟了一条新的就业途径;针对残疾人工作者服务水平亟待提高的现象,举办了为 期三天的乡镇残联理事长培训班。

六、创建了新的康复模式。积极探索无偿康复和有偿康复新领域,与“福 安康” 残老用品店联合建立了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站,建立了残疾人用品用具需求、 产品监督检验等信息管理系统, 为残疾人提供优先、 优质、 优价服务。帮助 60 多名贫困残疾人建立了家庭病床,在就医、训练和功能恢复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上门服务,初步形成了具有任丘特色的康复模 式。

七、创建了“三先”宣传模式。用先进的宣传手段和宣传方式,对在先进 性教育活动和各条战线上涌现的各类残疾人先进典型,进行了高密度、 高 强度、 高档位的重点宣传, 为形成强大的社会扶残助残合力营造了浓厚的 社会氛围。

八、残疾人就业工作继续向纵深发展。推出了残疾人就业“免费套餐”服 务,残疾人可享受六项免费服务,并可以自愿选择培训学校和培训专业;开通了福利企业、个体开业、文体人才培训三条残疾人就业帮扶“绿色通 道” ,壮大集中就业阵地,为他们提供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残疾人个体开 业,为他们免费提供就业工具,激励文体人才成长,为他们提供生活和训练保障;拓深了服务领域,推出了残疾人就业跟踪问效服务,建立了就业 人才库,在推荐上岗后,继续定期与残疾人、残疾人监护人和用人单位三方见面,掌握残疾人的工作情况、福利保障、思想动态,及时解决问题;认真完成了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征收工作,主动服务、主动协调、主动争取,最大限度地用于残疾人就业开发,积极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在提升自我的同时, 我针对残疾人工作的发展现状,自己也思考了许 多,有了一些浅薄的想法和建议。

一、政府应该大力开展残疾人“遵纪守法、自尊自强”教育,树立 残疾人自强典型,宣传残疾人守法模范,引导残疾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 我个人可以做关于残疾人的宣传工作,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给予残 疾人更多的关爱。

三、政府应该创新残疾人康复新途径,开展残疾人心理健康咨询,把身体康复和心理康复结合起来, 逐步改变残疾人因身体残疾造成的心理缺 陷。

四、 政府应该加大残疾人扶贫解困力度,帮助更多的残疾人个体就业,动员鼓励乡、村两级安排残疾人在公益岗位就业。

五、 这次在残联的暑期社会实践改变了我以往许多对残疾人的错误认识, 也真正让我理解了残疾人的不易与艰辛。 虽然在残联做公益工作的时 间并不是很长, 但我的收获是颇丰的, 对我以后人生的启迪也是立杆见影 的, 同时我也要呼吁广大社会大众,在我们面对残疾人的时候,要真正 “攻 三关” ,做到“关注,关心,关爱“残疾人,只有我们一起努力,残疾人 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和谐社会才有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我还到我们社区参与了实践,社区残联工作职能:

(一)办公室综合协调区残联党务、政务及事务,协调组织重要会议活动及议定事项的督办,协助 领导组织本会保密、信访、综合治理、档案、残疾人文体活动、残疾人协会活动 等工作。

(二)康复科负责组织全面完成上级残联下达的各项康复工作,协助组 织纪检、精神文明、党务、财务工作及残疾人证办理等工作。

(三)教育就业中 心(负责组织全面完成上级残联下达的各项就业教育工作,协助领导组织残疾人 按比例就业工作。 ) 来到单位的第一天,同事热情接待了我们,为我们解决生活上的问题,然后 带领我们来到工作的办公室。在这里,开始了我们的实习生活。 实践期间,我在区残联教育就业中心工作, 该部门主要负责组织全面完成上级残联下达的各项就业教育工作,协助领导组织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有 2 名成员。 在这儿,我学会了在办公室里工作需要注意的礼节问题,还有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是要按时上班,不能迟到, 迟到要说明理由。 进门之后要和大家打招呼, 微笑待人。工作的时候,要对来访的人客气,讲话要有礼貌,做事要有耐性。特 别是我们和残疾人打交道,很多是老人、低智力人士,还有一些是听力或言语有 障碍的人。我们协助那些残疾人填写表格,说话都要注意用词,不能刺激他们。 还有,我们作为办公室里最小的,要懂得做事,忙完工作空闲的时候,要主动收 拾一下东西,时间允许的话就要打扫一下办公室的卫生。而离开的时候也要和大 家说一声,最后离开的话要关好门窗和一切电源。 在这里同事们教我学会了怎么判定残疾人残疾类型及级别, 残疾人分成视力 残疾、言语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所有残疾类别按 照残疾的程度分成了四级。其实刚开始的时候,自己也很不熟悉怎么评定,看着 表格上的评定标准,仔细考究,很久才能做出判定。而且有一些不懂的问题自己 还是要问经验丰富的同事,我不能自己做决定,因为我毕竟是外行,只是去实习 而已。实习的我不熟悉工作,有不懂的问题一定要问清楚其他工作人员,不能冒然草率行事, 否则做错了事后果很严重。而同事对我悉心指导, 教我怎么盖章、 审核表格、输入资料及打印证件,还有整理档案。使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作为实习生的我们真的有太多的东西不知道。”我曾经以为领导很清闲,其实他们也是要干活的,我们做事的时候他也不会闲着,他也忙着和我们一起做事。 社会实践对于我的锻炼真的是很有必要,不仅锻炼了自我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接触这个社会,了解社会,了解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艰辛,从而激发学习和工作 的拼搏精神 我觉得在学校学的知识真的不够用。 真正的办公室的工作是非常繁琐和需要 极强的专业知识的。所有残联的文件都有严格的格式和要求。不容许有一点的出错。否则整个区的残疾人就有可能拿不到贫困补助。所以所有的材料输进电脑都需要检查很多遍以确认无误。同时平常我们都学习过 windows office,但是真正到办公室,我发现我学到的东西真是太少了,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工作经验,干起工作真是捉襟见肘。 在如此特殊的单位实习,接触的人群都是残疾人及其亲属,心里的体会也甚多。不少智力残疾的人是先天性的,他们一出生就如此,让家长非常的头痛。不少人因为小儿麻痹症导致肢体残疾,给日后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家人也费 尽了苦心。精神残疾多数都是因为离婚、失业或者其他外界刺激而导致的,多数 为精神分裂症。不管是什么类的残疾人都会给家庭带来很多的麻烦与烦恼,来填表的不少家长说着说着都忍不住心酸。我不能帮他们什么,只能默默地倾听他们的诉说。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区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受客观和主观因素的限制,我区广大残疾人生活还普遍比较贫困,残疾人生活保障层次不够高,康复医疗力度不够大等问题还有待解决。农村残疾人生活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农村贫困残疾人生活保障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1、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过低,和社会平均消费水平相差太远。今年我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从去年的每人每月130 元,调整到140 元。按现在的物价计算:一个人每月的费用,大米消费计30 元;蔬菜消费计60 元;有线电视费14 元;电话月租费20 元;其它费用:包括生产投入,生活必需品穿衣、药品、交通费等只能是16 元。一个人享受这样的消费标准,能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呢?

2、还存在一大批低保边缘人群,生活不稳定。受政府财政限制,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残疾人没有纳入低保,通过对全区范围的调查,生活相当贫困的低保边缘残疾人有426 人。如残疾人汪素琴一家三人,她本人长期吃药,儿子上学,丈夫务农,一家生活相当困难,但在本村还有3 户比她家困难,因此,没有被纳入低保范围。为此儿子上学的费用减免以及“教育救助”等低保户政策不能享受。一家人的收入在减去儿子的教育费用后,生活就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3、重度残疾人的生活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全区生活在农村的重度残疾人有160 人,其中无家人照顾的有65 人。如大木坑村的王美云四肢严重畸形委缩,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父母都已亡故,又无子女,无兄弟姐妹,独身一人,政府虽然每年给予3360 元的救济金,但她的生活照料还是不能解决。现在只能靠她的一个远房亲戚送来一日三餐,挪动一下身子,看一眼天空,洗一次澡,都成了她很难实现的奢望;又如池如华重度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独身一人,现在只能靠曾让池如华的母亲当过奶妈的,邻居照料生活。

4、遇到突发事件的抗拒、承受力较弱。农村贫困残疾人这一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在文化水平、法律知识、社会信息、社会关系等各方面都很贫乏,遇到一些突出事件,很难实现自我保护,而使贫穷加剧,甚至出现悲观消极的念头。如宁溪镇的残疾人谢连琴,夫妻都是残疾人,两个女儿上学,在一起交通事故中,谢连琴头部受伤,花去药费七千多元,又因此失去在福利企业上班的工作,在交通事故处理中,又没有得到人道、公正的赔偿,谢连琴的治疗费和一家人生活费无着落,一时陷入了极度的绝望之中。

(二)农村残疾人就业困难。

1、福利企业集中就业处于饱和。首先,我区原有的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岗位基本上处于已饱和,现在省民政厅限制新开办福利企业。其次,受年龄限制女40周岁,男45 周岁进不了福利企业。再有,农村残疾人无技术,已就业的工资较低,生活保障困难。

2、个体就业处于弱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社会,残疾人受身体条件和资金等限制,市场竞争力弱,现在我区又缺乏对残疾人个体就业的具体有力的保障措施,因而个体就业难度很大。

3、种植、养殖业就业不稳定。农业生产由于本身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影响较大,同时又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三)农村残疾人康复缺乏有效措施。

1、残疾人康复工作落后。康复是一项抢救性工作,其实绝大部分的残疾人是可通过各种措施,得到康复。如聋儿可通过语训、配助听器成为一个正常人;脑瘫病人可通过科学的功能康复训练,恢复大部分功能,甚至康复;部分肢体畸形患者,可通手术矫正。但由于没有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我区农村残疾人康复事业几乎还处在“荒漠化”状态,人为的造成了很多“残废人”,留下了很多不可挽回的人间悲剧。

2、精神残疾人就医、康复困难。去年开展精防试点,通过线索调查,精神病患病率占总人口的6‰,仅一个街道需住院治疗的重度患者就有11 个,需服药治疗的有35 个。由于精神病有其特殊性,如:发病年龄大都在青壮年;复发率高;深受社会歧视;治疗费用高;患者大都家庭贫困。因此,工作难度较大,至今还未能开展防治。

3、医保数额小,限制多,不能解决残疾人“因病返贫、因病致贫”问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返保率一般只在30%左右,加上其它一些必要的费用和出院用药开支。再有最高保额为2 万元的限制,农村医疗保险对农村残疾人的保障作用不是很大。

三、在当前新形势下,解决农村残疾人现存问题的对策。 根据我区目前农村残疾人现状特点、存在问题以及现有的保障体系,解决对策如下:

(一)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保障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第一,随着物价上涨和人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可将各级政府每年在预算中提前列支用于救济的专项资金和慈善总会的资金合并,建立规范“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救助体系。并加强监督力度。做到“应保尽保,应保真保”。 第二,各级政府、各部门在出台政策时,对贫困残疾人应有特别的帮扶政策,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保障其基本生活。如实行电费保底免费,设定差额收费标准;免缴有线电视收视费、电话月租费等。以保障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提高贫困残疾人的社会参与程度,以缩小广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同社会主流的差距,这是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需要。 第三,建立一所集托养、康疗为一体的托养所。可以运用“政府引导,社会操作”的方式,建立一所全区性的规模较大、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管理科学,集托养、功能康复、生活护理为一体的托养所。实行托养收费,以保证经营者的利润。对于分散在社会上的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残疾人,由政府为主导发动社会力量给予埋单,以解决生活不能自理,又无家属照顾的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二)加强就业工作力度,提高残疾人自身的生存能力。 第一,依托社会,面对市场需求,免费对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残疾人自身的职业技能。 第二,进一步加强分散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力度,将残疾人纳入政府举行的就业供需见面会,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平台。

(三)推进残疾人康复医疗工作,减少残疾障碍。 第一,政府重视,建立机制。依托现有的卫生系统的组织网络和技术力量,开展医疗康复和功能训练康复。如在防保系统和儿科医生中,建立“残疾儿童首报制度”,实现残疾早发现、早介入、早康复。对于各种不同的残疾类别,通过疾控中心在乡村的基层卫生网络,开展康复需求调查,采取主动引导、介入的方法,开展康复知识宣传、转介、康复训练指导等服务,以提高全民的康复知识和健康水平。 第二,投入资金,开展工作。康复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工作,需要有大量的资金作保障,各级政府要在基础设施、医疗补助方面加大投入,以保障康复工作出实效。如精防工作上,由于对象的特殊性,没有政府资金投入就无法开展。 第三,规范机制,促进实效。康复工作是一项讲求实效的民心工程,他关系到广大人民最直接的切身利益。必需要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开展“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使广大残疾人真正得到康复。减轻残疾人参与社会的障碍。 残疾人自我意识不强 更严重的是,残疾人自我意识不强,不愿接受救助或在就业方面 眼高手低, 给社区工作造成障碍。 我们都明白生理残疾是无法改变的, 因为,生理上的残疾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这种心理上的障碍的形成 实际上仍与他们在参与社会生活时产生的相对剥夺感、自卑感有关。 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生理残障者可能会产生自卑感,从而产生逃避心理。所以,只有通过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与其在周围的社会环境的 协调性来帮助他们。 因此,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重之又重,残疾人社区服务的权利和 尊重只有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才能得到彻底的保障。因为,心理学对社会工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仅以其对社区工作的影响来反映这种关系。 社区工作是从社区低层入手了解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或需要、动员社区内外资源以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需要、促进社区福利的过程。社区残疾人工作以社区残疾人组织、社区残疾人事业发展为手段,它追求社区助残意识的觉醒、社区凝聚力或共同意识的强化 和社区一致行动的达成。在社区残疾人工作过程中,社区各残疾人的 需求表达及形成是有效推进社区残疾人工作的起点, 也是形成残疾人 社区工作之关键,此后才会有社区残疾人发展计划和行动。同时,只有社区助残意识的觉醒和社区扶残、助残凝聚力的形成,社区发展的 动力才是内在的、主动的,这种发展才是扎根于本社区土壤内的,因 而才是有生命力的。街道残联工作者心系残疾人所需,他们实行多种 惠民措施在生活、就业、出行等方面帮助残疾人,很大程度上体现了 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 我街残联发动社区专职人员及志愿者利用休息日帮助贫困残疾人,如免费理发、修理自行车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更体现社区对残疾人服务的人性化,加强了社区凝聚力,满足了残疾人士的需要。从个人、群体及社区心理层面上开展工作是社区工作的基础工程,这是社区组织的最深层的基础,社区发展的深层内涵及 其持续发展的依托。改善社会环境、改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调整资源分配格局,改造不相适应的社会文化,以推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公平为己任,残联的出色工作对那些生理机能较差,社会地位较低的残疾人给以特殊的关照,以保证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维持了整个社区的 稳定。当然,这也正是社会工作者的社会价值的真正体现。 残疾人的致残原因给了我一些警示: 第一,男女双方结婚之前一定要进行婚检,减少遗传疾病影响胎儿的因素。有些智力残疾的家庭就是一家出现好几 个智力障碍的人,这样的家庭是令人同情的。 第二,母亲在怀孕期间一定要好好 照顾自己,减少生育畸形婴儿的可能性。新生儿窒息导致智力障碍,还有先天性 的发育畸形、小儿麻痹证等都是母亲对孩子的影响。 第三,工人在工作的时候要 注意保护措施,减少工伤的损害。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以及 注意安全,避免伤害。 第四,要注意交通安全,开车要小心,过马路也要小心,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导致肢体残疾。 第五,要保持乐观向上的 精神状态,提高抗压能力和抗刺激能力,减少精神分裂证的可能性。有个言语障 碍的叔叔,他的致残原因就是因为孤独症,所以我们拥有一颗良好的心态是很重要的。 我们在调查中看到他们好多人都渴望别人的关心,抱怨社区对他们的关怀不够。其实这不仅仅是社区的问题,我们每个人似乎都会忽略他们的存在,关注残疾人应从你我做起,在爱的路上才能相随。通过了这次调查,我觉得对于残疾人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补救措施: 一. 扎实开展残疾人的康复工作。 残疾人康复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根据我县的财政状况,本着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开展康复工作。 二.鼓励支持残疾人创业就业。大力支持有劳动能力或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创业。 政府要在土地调剂、信贷支持、政策优惠等方面予以扶持,鼓励他们自食其力。 三.鼓励支持企业、社会各界,关心扶持残疾人事业。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扶持助残活动,发 挥慈善协会的作用,宣传扶残助残的先进典型,在社会上营造关心残疾人、为残疾人献爱心 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开展为残疾人捐助活动,鼓励社会人士及企业积极伸出援助之手,献出一份爱心,捐款捐物,资助残疾人,让广大残疾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爱。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 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 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现人的意志。 从学校走向社会,首要面临的问题便是角色转换的问题。从一个学生转化为一个单位人,在思想的层面上,必须认识到二者的社会角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学生时代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而社会实践则意味着继续学习,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时代可以自己选择交往的对象,而社会人则更多地被他人所选择。诸此种种的差异。不胜枚举。但仅仅在思想的层面上认识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角色的转换。 实习期很快过去了,是开端也是结束。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片任自己驰骋的沃土, 也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 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创造业绩,继续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最后感谢单位领导和同事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我会继续努力的。 现在重新回来收拾当时的心情,看看当初自己写的活动计划,想想当初的目的,我们想借着自己的力量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内心,把他们的渴望、对社会的期待带来到社会大众的面前,让更多的人重新记起他们,关心他们,关注他们,可是,当暑期实践渐入尾声,我在思考,我们真的做到了吗?我们做的够吗?那天在看《鲁豫有约》采访文章的那集,讲的是一部讲述智障人群的故事,文章说:他们有他们的小世界,我们真的该去打扰吗?我想我们的出现是不是只是一次打扰,一次有始无终的来访!太多的东西我们想做却做不了,我们做的太少。 短短的暑期实践,收获的是什么?或许就是懂得吧!懂得把想法带入现实,懂得在思索中前进,懂得如何在困难面前做到在沟通中解决,懂得召唤自己内心对社会的责任对人的爱,懂得,痛并爱着并快乐着,懂得其实还有很多要去懂得。懂得,不要纠结在队员之间的矛盾,懂得在很多事上学会释怀,懂得给心灵留一份宁静,一份净土。

第二篇:关注残疾人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注残疾人寒假社会

实践调查报告

系部名称:物理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年级:2012级

班级:214班

姓名:杨君

学号:2012412501 实践时间:2014年2月关爱残疾人,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就业是国之根本。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势下,保障和促进残疾人的健康生活已经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且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关注身边的残疾人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残疾人现状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又困难的群体,残疾人占全国人口总数5% 其中:视力残疾人877万,占残疾人总数的14.6%;听力语言残疾人2057万,占残疾人总数的34.3%;肢体残疾人877万,古残疾人总数的14.6%;智力残疾人1182,占残疾人总数的19.7%;精神残疾人225万,占残疾人总数的3.8%;多重残疾人782万,占残疾人总数的13%。

二、调查意义

我国目前有残疾人6000多万,关联到大约2亿家庭人口。残疾人是最需要关心、扶持和帮助的特殊困难群体。我通过参加“残疾人状况调查”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了解到了我家乡关于残疾人的情况。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关注残疾人的重要意义,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关爱残疾人,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三、调查方式

活动中我采用的调查方式:实地调研问卷调查

四、临沂市关于残疾人的有关政策

1.临沂市残联出台的关于残疾人的政策:2009年12月22日,临沂市临政政办发〔2009〕126号文件出台《临沂市残疾人优惠扶持规定》,详细规划全市残疾人临沂市残疾人优惠扶持规定。

凡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户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享受本规定有关优惠扶持政策。户籍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可以享受本规定第四条第二款、第七条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有关优惠扶持政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采取优惠扶持措施,改善残疾人的生存发展环境,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级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优惠扶持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据职责分工,依法做好优惠扶持残疾人的相关工作。对符合义务教育条件的残疾学生,应当免除杂费、寄宿费、教科书费,并对在校贫困残疾学生的生活费予以补助;符合借读条件的残疾学生,与所在城市残疾学生享受同等待遇;成人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招收残疾学生,并放宽残疾学生的奖学金评定标准和贷学金审核条件;普通高级中学及成人教育机构在录取条件上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给予残疾学生适当照顾。残疾考生和在校残疾学生,可以免试体育。对就医的残疾人,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减、免收专家挂号费、急诊挂号费、门诊挂号费、门诊诊疗费、急诊观察床位费、普通病房空调费、普通病房取暖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免收门诊挂号费、普通门诊诊疗费、门诊出诊费。减收的检查治疗项目由医疗机构确定,减收比例不得低于20%。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扶持农村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脱贫列入扶贫开发计划,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予以优先照顾。在小城镇建设、异地搬迁和异地扶贫等项目实施中,优先安排贫困残疾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到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指定的培训机构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合格后,可以凭残疾人证、培训合格证书和收费票据向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申请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所需费用由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列支。每个残疾人可以享受一次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享受低保的城镇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当地人民政府从社会救助金中足额代缴,对其中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特殊困难家庭和重病残疾人患者超出报销封顶线由个人承担部分再给予救助。重度残疾的少年儿童、中小学阶段学生、在校大学生基本医疗费按每人每年100元的标准筹集,政府补助90元,个人缴纳10元等等一系列对残疾人的优惠项目。

2.临沂市出台的关于残疾人的就业政策

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财政部门在安排财政扶贫资金支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扶贫示范基地建设等扶贫开发项目时,应当重点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倾斜。各级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按不少于10%的比例安排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就业;残疾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按规定免收属于登记类和证照类的收费及行政事业性收费,还可以按市有关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按规定享受就业优惠扶持政策。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所属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定期将残疾人失业、求职、就业登记等有关信息报同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各类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向残疾人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政府设立的各级就业服务大厅和其他就业服务平台应当设立残疾人专用服务窗口;残疾人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优先 ;核发营业执照。对经营困难的残疾人免收年检费,并在场地、摊点、摊位等方面提供方便;残疾人申请个体行医,符合条件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优先核发医疗机构执行许可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人事部门所属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应当设立残疾人就业服务窗口,向用人单位推荐残疾人,并减免未就业残疾人人事档案、人事关系委托保管;各类用人单位在人员录(聘)用中不得拒绝接收符合录(聘)用条件的残疾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人事部门所属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应当设立残疾人就业服务窗口,向用人单位推荐残疾人,并减免未就业残疾人人事档案、人事关系委托保管费;各类用人单位在人员录(聘)用中不得拒绝接收符合录(聘)用条件的残疾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以及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单位应当有计划地开展本地区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

五、具体案例

我走访了几家残疾人家庭,我亲眼目睹残疾人的现实生活状况,通过面对面的聊天交流感受残疾人的内心渴望及他们对社会、对生活的期待。调查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爷爷家,跨进他家时,就能感受到他家境并不好,聊天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老爷爷家的月收入只有唯一的900元月收入,由于当时没有办理残疾证,所以如今也不能领取残疾人补助金。但要支付一家5口人的日常生活所需,每月都捉襟见肘。通过走访调查,我强烈的感觉到——他们虽不富裕,但都很知足,生活得很开心,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们也为之动容,就

让我们祝愿他们的明天可以更美好吧!

短短的暑期实践,收获的是什么?或许就是懂得吧!懂得把想法带入现实,懂得在思索中前进,懂得如何在困难面前做到在沟通中解决,懂得在人世间仍需要每个人的爱,懂得召唤自己内心对社会的责任对人的爱,懂得,痛并爱着并快乐着,懂得其实还有很多要去懂得。懂得,,懂得在很多事上学会释怀,懂得给心灵留一份宁静,一份净土。懂得!留念!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六、实践报告总结

社会实践活动是我广泛接触社会,增长见识、锻炼成材的有效途径,是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的必由之路。通过社会实践加强自我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广素质拓展,此次社会实践使我受益匪浅。在调查过程中,我的心灵无时不在受着震撼。虽然残疾让他们失去了自由,但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对幸福的渴望让我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残疾人是社会中不可忽视的群体,虽然党和政府已经制定了相关法规来维护残疾人的利益,但我们每个人要给与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生活中有着诸多的困难,希望全社会都能理解残疾人,关爱残疾人,多一点尊重,少一点偏见,全社会每个人都能伸出自己关爱的手,奉献自己的爱心用我们真挚的心来抚慰残疾留给他们的伤痕,让生活多一点奉献多一点爱,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充满更多爱和关怀。

通过此次活动,我全方位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努力锻炼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益、对人民有用的当代我。通过这次社会实践,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提高我的综合素质,也为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吹了新风。

我认真,扎实,深入地学习在求真务实的实践中牢固树立了勤于学习、乐于助人,重视实践的的精神,在求真务实的实践中接受教育,经受考验,不断提高个人素质。残疾人虽然身体残缺或有功能障碍,但他们却有强烈的参与社会意识,有平等投身社会的愿望,许多的残疾人不甘沉沦,与厄运抗争,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学习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用大学生的眼光发掘了他们的闪光点。我还了解了许多关于残疾人的政策,感受到了他们对于生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对我说是极大的鼓励。在提升自我的同时,我针对残疾人工作的发展现状,自己也思考了许多,有了一些浅薄的想法和建议。

一、政府应该大力开展残疾人“遵纪守法、自尊自强”教育,树立残疾人自强典型,宣传残疾人守法模范,引导残疾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我个人可以做关于残疾人的宣传工作,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给予残疾人更多的关爱。

三、政府应该创新残疾人康复新途径,开展残疾人心理健康咨询,把身体康复和心理康复结合起来,逐步改变残疾人因身体残疾造成的心理缺陷。

四、政府应该加大残疾人扶贫解困力度,帮助更多的残疾人个体就业,动员鼓励乡、村两级安排残疾人在公益岗位就业。

五、这次在残联的暑期社会实践改变了我以往许多对残疾人的错误认识,也真正让我理解了残疾人的不易与艰辛。虽然在残联做公益工作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我的收获是颇丰的,对我以后人生的启迪也是立杆见影的,同时我也要呼吁广大社会大众,在我们面对残疾人的时候,要真正“攻三关”,做到“关注,关心,关爱“残疾人,只有我们一起努力,残疾人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和谐社会才有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第三篇:中国残疾人调查报告

一.残疾人的生活现状。

目前中国残疾人的生存发展状况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一是因为我国残疾人人数众多,有8300万,而且70%以上的残疾人都生活在农村,很多人生活还非常贫困。二是由于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一些残疾人应该得到的保障还没有得到。残疾人生存发展中遇到很多的问题,公共服务不足、无障碍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以及特教学校建设的力度不够,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稀缺,就导致一大部分能完成基本体力劳动残疾人无法从家里走出来,未实现交通的、信息的无障碍。人道主义思想不够浓厚,只有一小部分的人能够积极主动地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爱。 二. 残疾人贫困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残疾人工作的力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我市残疾人生活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仍有部分残疾人由于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差,社会竞争力不强,抵抗风险能力弱,因残因病返贫比例仍然大,我国部分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仍然处在低水平,扶残助残任务仍相当艰巨。

据调查,我国残疾人贫困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文化素质低,再加上有的处于贫困山区,信息不灵,交通不便,生产、生活受到极大限制;二是劳动能力差,只能从事简单的生产劳动,缺少技能,就业竞争力较弱;三是由于意外残疾或因病致残,再次返贫(如,某镇炭窑村肢残疾人张龙义,因车祸致残,不能劳动,又身患脑血栓,常年吃药,一家三口人家庭收仅有3200元,家庭处于贫困状态);四是社会助残仍有差距,由于大部分处于贫困乡镇经济发展不快,残疾人较多,资金不充足,政策落实难以到位。 三.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的建议及对策。

(一)加强领导,完善组织

目前,我国农村残疾人基层组织基本建立,特别是2008年,各市、县两级配备了一部分乡村的残疾人专职委员,这些村基本上是残疾人工作有人管,但还有极少部分村既没配备委员,也没有残疾人工作机构,因此要加大力度解决好村残协建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了组织机构,残疾人工作才能有人干、有人管。

(二)出台制度,完善政策

近年来,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法律、法规、政策,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但地方性残疾人优惠政策尤其是县、乡具体相关配套政策还未出台或不够完善,一些优惠政策落实还不到位,因此亟需进一步健全、完善落实各项政策,确保国家的优惠政策在基层能够全部落实到位,使之成为农村残疾人脱贫解困的有效载体。各级要真正把残疾人脱贫致富纳入政府扶贫工作大盘子,统筹考虑,同步实施,要针对残疾人的特殊性,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在政策、资金、物资、信息、技术等方面重点给予倾斜。

(三)深入调查,摸清底数

结合我国第二代残疾人证发放工作,各县(市、区)残联要深入摸底调查,将贫困残疾人造册登记。要根据残疾人身体状况、技术特长,残疾人需求,因人因地制宜,制定扶贫解困办法,落实到户到人。

(四)加强培训,多方扶持

坚持以培训促就业,做到项目、技术、资金扶持的有机结合。项目、技术、资金是困扰残疾人自谋职业的三大难题。要采取政策引导、单位帮扶方式,指导残疾人树立自主创业的理念、创业技巧,帮助他们因地制宜选好项目,项目最好是不出村就可以搞的种植、养殖、维修、小加工作坊、小服务等行业,由帮扶单位与残疾人签订帮扶协议,通过项目技术支持、资金扶持,引导、帮助残疾人找到创业项目和服务到位途径,实现由“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的转变,变输血为造血,力争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摆脱贫困,走向致富。

(五)建立扶贫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近年来,各大,中,小城市采取建立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带动残疾人脱贫致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已扶持残疾人通过种植业、养殖业脱贫致富。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引导残疾人脱贫致富,这是一种好的模式,应该推广。贫困地区的贫困残疾人因素质低、条件差,靠自身一时难以摆脱贫困,走公司+基地+农户(残疾人户)的形式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如:选择有实力的能人带动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选择有沟通能力的经济人和龙头企业协商牵头,为残疾人提供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一条龙服务,消除残疾人的后顾之忧。

(六)加大扶持力度,提高保障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弱势群体,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帮助、自主创业,帮助有文化素质和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逐步摆脱贫困,走上富裕。对部分残疾人因病因残无法参加劳动或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建议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加大政府对残疾人贫困户的保障水平,加大补助力度,采取多元化补助,不断提高保障标准;二是建立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基金,与财政、民政、慈善、红十字会、残联等部门单位联合建立农村残疾人扶贫基金会,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的扶持,使农村贫困残疾人都能够得到扶持,增收致富。

四.残疾人也有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周舟是一个无论从外貌、举止,还是智商检测方面看,都属于“弱智”的智障少年,然而,他却具有音乐指挥的天赋,曾多次指挥大型乐队演奏。2000年,周舟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访问美国,他的乐曲指挥引起了轰动。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获得《作家报》1996年十佳小说奖。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主席。

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 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和孩子们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五.为残疾人分配社会工作

医疗模式。这种观点将残疾视为疾病,认为通过医疗手段或辅助医疗方法及器具,可以解决病者的困难。在这种模式指导下,社会工作者应对现代医疗科技的进展有基本认识,并在适当情况下协助残疾人取得合适的服务,这包括转介病人前往有关的医疗机构,及在病人有需要时帮助申请经济援助等。

个人模式。这种模式将残疾视为个人的不幸,而康复工作的重点就是致力使个人适应残疾带来的影响,并从心理方面接受残疾的现实和限制。在这种模式指导下,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就是从旁协助,让伤病者渡过关口,接纳自己残缺不全的现实和重新适应环境。个人模式的缺陷在于,第一,它使个人位于被动的位置,把病人对残疾的反应必然化和固定化,忽视了具体的环境因素,倘若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接纳残疾并提供充分的保障,病人对残疾的反应便会缓和许多。第二,医疗和心理辅导在康复过程中固然很重要,但是毕竟凭此二者是难以完全解决问题的。

社会模式。这种模式将残疾问题的焦点由临床诊治或个人调适,转移到客观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康复工作的重点在于改善残疾人的周围环境,而社会工作者的任务除了帮助残疾人恢复功能外,还致力于消除限制残疾人的外在环境和社会因素,协助残疾人获得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和发展机会,以达到自强和自主的境界。

残疾人社会工作除了在上述医疗模式和个人模式指导下运用具体的方法如心理辅导、个案工作、寻找资源、转介等开展服务外,更注重在社会模式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行动为残疾人提供服务。这些行动包括四个层面,它们之间构成一系列从微观到宏观的介入方法。具体而言,这些行动和方法是:

1、让残疾人充分运用其可以运用的资源和能力

工作员尽量从残疾人及其周围环境中去了解服务对象自己已有的能力和可资利用的资源,帮助残疾人改变态度或学习某些技术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具体的工作方法是:

(1)辅导,即工作员解释某些看法及教导残疾人,使其建立自我意志和发挥潜在能力去解决问题。

(2)支持,即帮助残疾人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里可以运用的资源及其途径,然后,就着重残疾人的困难,工作员安排提供援助服务,如残疾人家务助理、残疾病人短期照顾,等等,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在这期间,工作员要不断地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残疾人从中获得经验和能力去面对困难。

(3)保护,这是一种强化的支持,以防止残疾人受到伤害。保护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工作员应该就残疾人情况采取不同的禁制及安全措施去避免伤害出现,比如在迫不得己的时候送残疾人至院舍照顾,以及在一般情况下安排亲友、家务助理及健康护士护理和照顾病弱的残疾人等。

2、减低残疾人运用资源的环境阻力和矛盾

残疾人在求助过程中会因为周围的人事和环境的许多阻碍和误解而得不到足够支援,如残疾人的家庭成员对其应接受怎样的服务有不同意见、机构人员对残疾人情况并不了解,等等,工作员的介入就是要调解这些矛盾和澄清误会,使残疾人获得应有的支援和帮助。具体的工作方法是:

(1)调解,即工作员通过斡旋以消除或减少残疾人、家人及服务机构人员之间出现的不协调和冲突,促进各方的沟通和合作,为残疾人提供有利援助。

(2)商议,根据残疾人的需要,为残疾人磋商及协调以便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服务。

3、发堀并有效运用社区资源

在大多数情况下,残疾人需要的帮助较诸于社会服务机构所能提供的资源为多,因此,工作员要为残疾人发掘及调动更多的服务资源,以照顾残疾人的需要。为了达成这些目标,工作员采用的服务方法有:

(1)调动资源,具体的步骤是:a.协助残疾人辨认社区内一些潜在而有帮助的人际网络及服务资源,如家人、邻居、志愿服务人士等;b.鼓励及激发这些人际网络发挥作用;c.调动不同的可运用的资源和支援网络去帮助受助人,如针对独居而行动不便的残疾老人,工作员可以因应社区内可以调动的资源为受助人编织一个合适的支援系统,例如安排家务助理协助处理家居事务,调动义工人员定期探访和组织活动,联络邻居在受助人遭遇危机时提供照应等。

(2)创造新资源,工作员协助发展和设立一些新的互助或支持团体,以加强对残疾人的照顾和支援。这些团体可以有以下不同形式:

a.遭遇类似困难和问题的残疾人所组成的互助或支持团体,如残疾老人互助组、残疾妇女自强小组,等等;

b.一些照顾者的团体,比如残疾人支援小组、弱智人士家长组,等等; 给对方。

c.服务性的义工团体;

d.倡导性团体,如残疾人权益促进会、残疾人关注组,等等。

(3)社区联络,即是要与社区内不同组织和人士建立和保持一个合作的网络和关系,从而为残疾人的问题解决创造一个良好的资源和人员环境,大致有二方面的联络和合作形式:

a.短期性针对某些残疾人,事件或问题解决的联络和合作;

b.长期和持续性的联络和工作关系的建立,如定期接触和会议,转介,合办残疾人服务计划等。

无论是那种联络和合作形式,工作员都要对社区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了解的内容包括:

a.社区有些什么特色?社区结构、动力和资源情况怎样?

b.社区内有多少残疾人士?分布如何?

c.这些残疾人士在社区内怎样生活?有些什么困难?有哪些特殊需要?

d.社区对这些人的关心怎样?有否一些热心居民参与非正式照顾工作?是些什么人?

e.社区有些什么服务机构和社会团体?他们对残疾人及其相关问题看法怎样?提供什么服务?

六. 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现状

一、康复:截止目前,中国建立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近两万个,实施白内障手术复明、聋儿语训、精神病防治康复等一批重点康复工程和社区康复项目,使一千五百二十四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

二、入学:盲、聋、弱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百分之八十点七,特殊教育学校发展到一千六百六十七所,建立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十四所,近两万名残疾人在普通高校就读;

三、就业:城镇残疾人就业四百三十四万,农村在业残疾人稳定在一千八百万人,建立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三千一百二十七个,七百多万城乡残疾人得到职业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四、最低生活保障:六百三十六万残疾人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六十多万残疾人享受集中供养和五保供养,三百七十多万人得到政府不同形式的救助;

五、基础建设:扶贫开发帮助一千多万农村残疾人解决了温饱,对二十八点七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危房改造;大中城市普遍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设置和改造了一大批无障碍设施,一些公共服务机构提供了无障碍信息服务;

六、维权:设立残疾人法律维权服务机构二千六百多个、维权示范岗三千二百个,三千三百个律师事务所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

七、文体活动:群众性残疾人体育快速发展,参加残奥、特奥、聋奥等运动的残疾人二百六十多万;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和服务,定期开展残疾人艺术汇演并打造了《千手观音》等经典文艺作品;

八、志愿者:建立助残志愿者联络站十万多个,登记在册志愿者一百三十九万名;

九、表彰:建立优秀残疾人表彰机制,四百三十六名残疾人被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五十多名残疾人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十、国际事务:积极参与国际残疾人事务,发起并推动《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制定和通过,与三十个国家的残疾人组织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

十一、参政议政: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代表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中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残疾人及其亲友中有一千一百七十九人担任县级以上人大代表、二千九百二十六人担任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广大残疾人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融入社会,参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实现了人生价值。

七. 我们应为发展残疾人事业所作出的努力 一是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提升残疾人保障水平。通过举办城市社会福利机构和农村五保供养机构,为无法定抚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实行集中供养。

二是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努力保障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城乡实施最低社会保障工作中,积极推行分类救助,对存在特殊困难的残疾人按残疾程度不同,分别享受待遇不同的重点保障,使其救助水平与一般的低保对象有所区别。

三是推动社会福利企业发展,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

四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推动发展慈善事业,让残疾人感受到社会的关怀。 八.促进残疾人的权益

很多时候由于社会资源的匮乏和社会人士的忽视,残疾人的困难和需要未必都会引起社会的

关注和可以得到充分的解决,对此,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两种方法:

(1)倡导,即为一些备受忽视的残疾人争取合理的照顾和利益,它包括工作员在机构及社区内为残疾人争取更佳的服务提供,及向社会建议合理的政策修订,以改善残疾人的困境。

(2)社区教育,社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育社区人士通过明白和体会一些身处困境的残疾人士的苦况,以消除他们对残疾人存有的偏见和歧视,从而争取更多的社区人士对残疾人扶助工作的支持和参与。社区教育包括工作员直接解释和游说,举办社区教育的宣传活动去提升社区互助和容纳的气氛。

九. "全国助残日" 每年一次的"全国助残日"活动,动员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及数以亿计的群众参 加,形成了强劲的声势和规模,为众多残疾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帮助和扶持,有力地推动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其意义广泛而深远。

通过与有关部门共同会签下发"助残日"活动文件,不仅加强了文件的权威性,而且广泛调动了有关方面的积极性,保障了"助残日"活动在各地的顺利开展。通过协调有关部委、单位参与"助残日"活动,使各职能部门更加全面地了解残疾人的需求,贴近残疾人,加大了 政府各个领域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力度。

通过充分动员公共传媒积极反映残疾人生活,报道残疾人事业,团结和激励了一大批理解 残疾人、热爱残疾人事业的新闻界朋友,利用各种传媒在社会上大力宣传人道主义,在全国 形成了宣传报道残疾人事业的热点,营造了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在基层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重在实效。各省、市、自治区残联根据每年"全国助残 日"活动主题,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残疾人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切 实可行的各种助残活动。其主要方法:一是依靠当地党委和政府,组织党政领导人在 "助残日"期间参加走访慰问残疾人家庭的"送温暖"活动,发挥他们的榜样力量,带头扶残助残;二是充分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社会各界与更多的残疾人"帮扶结对",走进残疾人家庭,为他们排忧解难,并提供家政、医疗康复、职业培训、家教辅导等切实有效的服务;三是建立、健全基层志愿者助残联络站和残疾人服务社(站),形成服务网络,发挥职能作用;四是基层中与残疾人密切相关的部门和窗口服务行业,设立助残服务岗,逐步形成助残服务网络,提供各种无障碍服务,把"残疾人优先"落到实处;五是把志愿者助残活动纳入社区服务总体工作,倡导邻里互助,实行分片包干,社区单位与残疾人签"助残协议书","一帮

一、结对子",落实责任,帮扶到户;六是农村以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为重点,解决生活困难,传授生产科技知识,帮农、帮牧、帮副;七是在残疾人中倡导互助并采用多种形式鼓励残疾人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会提供志愿者服务,在助残日期间组织残疾人上街为群众义务服务,回报社会。

十.我国残联做出的努力

中国残联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经过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智力残疾人的残疾预防、康复、教育、文化生活、就业等各项工作,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一、残疾预防与康复

国家采取制定法规、为特需人群补碘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智力残疾的发生。通过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和家庭为重点的,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为智力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和服务。十年来共有9000多万特需人群服用了碘油丸;14万余名智力残疾儿童在康复机构和家庭中得到训练。

为了预防智力残疾,国家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制定了《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规划纲要》,召开了“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动员会议”。中国残联参与了“纲要”的起草和会议的筹备,并具体承担了特需人群补碘的组织协调工作。 ·

中国残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智力残疾康复“八五”实施方案》、《智力残疾预防“九五”实施方案》、《关于在缺碘地区开展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婴幼儿补用碘油工作的安排意见》和《智力残疾儿童系统康复训练工作要求》、《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评估标准》等文件,并组织实施。协调有关部门成立了专家技术指导组,对特需人群补碘工作、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工作进行技术咨询、业务指导、专业培训和检查监督。依托全国医疗预防保健网、社区服务网、残疾人组织和社会力量,全面开展智力残疾预防和康复训练工作。

中国残联向”62个缺碘县发放了《迎接生存环境的挑战——碘缺乏的危害与防治》录像带2300盘,《预防碘缺乏危害》宣传画30万张,宣传折页10万份;编写并出版发行了《智力残疾儿童系统康复训练》、《智残儿童的早期训练》、《/乙童智力残疾预防》、《怎样预防碘缺乏病致残》等科普读物10万多册;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公共媒体广泛宣传碘缺乏的危害,提高了防治意识,普及了智力残疾康复知识。

二、教 育

随着国家普及义务教育的进程,在有关部门、社会各界以及各级残联的共同努力下,智力残疾特教学校已由1987年的90所增加到383所;特教中心建成228所;在普通学校附设智力残疾特教班4865个;大量智力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入学率由1987年的0.33%提高到1997年的72.l%。

国家相继颁发和制订《残疾人教育条例》、《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残疾人特殊教育的目标、保障条件和发展特殊教育的基本方针。目前,全国已形成了以一定数量的特教学校为骨干,以大量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发展特殊教育的格局。中国残联与国家教委通过在师范院校开设课程、举办短期培训班、召开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场会、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培养、培训了大量特教师资,并不断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全面推动智力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工作。

特教学校对智力残疾儿童采取分类教学、个别指导的方针,开设职业培训课,根据不同残疾程度进行培训。经过长期训练,使他们掌握简单的基本生活技能,有的还掌握了比较复杂的如缝纫、编织、烹饪等技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认知和适应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北京、杭州、大连等地培智学校通过职业培训,已使一部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

三、就业与扶贫

国家通过开展按比例就业、扶持参加生产劳动等措施,使智残人的就业和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截止到1997年底,全国城镇智残人就业人数43.5万,比1987年的26万增加了17.5万;通过扶持和社会保障已有近1400万贫困残疾人解决了温饱,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智力残疾人。

中国残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残疾人就业实行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以分散为主,多渠道安排就业的方针。智力残疾人是残疾人就业领域内困难较大的群体, 目前各地正在积极探索智力残疾人就业的方式,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中国残联与挪威残联合作,在北京通州区兴办的中挪毛纺织厂,吸纳30多名智力残疾人就业,产品行销海内外。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解决贫困残疾人的温饱问题,《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以及《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已将贫困残疾人纳入其中。国家设立康复扶贫贷款,对贫困残疾人子以专项扶持。1998年又制定了《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1998—2000年)》,召开了“全国残疾人扶贫攻坚电视电话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各地也积极采取措施,将贫困残疾人纳入地方政府的扶贫攻坚计划和生活保障对象中,统一安排、同步实施,并予以特别扶助。

四、文化生活

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首次选送了由弱智人演出的26个节目,参加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并获得“汇洋杯”启智奖。在专场汇报演出晚会上, 由弱智儿童表演的舞蹈受到了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鼓励。中国弱智人艺术团应香港圣雅各福群会邀请,于1997年5月赴香港参加《“心连心”弱智人士妙舞星辉迎’97》活动。在由香港、澳门、内地共十六支代表队参加的弱智人舞蹈邀请赛中,取得前三名和“最佳合作奖”、“评委会奖”两个大奖。

我国第一部反映弱智儿童命运和生活,并由16名弱智儿童参与主演的影片《启明星》,于1992年摄制完成。影片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该片在全国放映后,受到了数以千万计观众的热烈欢迎。

十年来,中国弱智人体协积极组织、引导弱智人参加特殊奥林匹克运动,开展与国际弱智人体育组织的交往,调动各级弱智人体育组织、社会福利院、培智学校、智力残疾人亲友会的积极性,目前参加特奥运动的人数已达5万人。1996年上海举办了首届亚太地区特奥运动会;全国举办了两届特奥运动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举办了36次特奥运动会。在14次国际特奥比赛中,我国智力残疾人共获得金牌420枚,充分展示了中国智力残疾人的精神风貌。

五、国际交流

中国残联于1992年正式加入“融合国际”(前称“国际智力残疾人联盟”),与该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融合国际”主席率高级代表团对我国进行了友好访问,与中国残联及北京、天津等地智力残疾人亲友会进行了广泛接触, 了解了我国智力残疾人的状况及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与成就。与瑞典政府、残疾人组织合作,开展了智力残疾调查与预防项目。与挪威政府、残疾人组织合作,建立了北京通州毛织厂,为智力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

亲友会工作

几年来,智力残疾人亲友会在代表智力残疾人的共同利益、反映智力残疾人的特殊需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智力残疾人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智力残疾人亲友的代表出席了“融合国际”三届国际大会和亚洲智力残疾人组织会议,向国际社会介绍了中国智力残疾人各项业务发展状况,并进行了广泛交流。

中国智力残疾人亲友会召开了以“如何加强亲友会工作,对智力残疾人进行职业培训、康复医疗、社会保障”为主题的,有智力残疾人家长及有关专家参加的座谈会和交流活动;组织北京、广州等地方智力残疾人亲友会在北京进行了参观、座谈和交流;世界妇女大会期间,组织部分智力残疾人家长与美国智力残疾儿童家长协会主席史密斯夫人进行了友好座谈。

北京、哈尔滨亲友会,为设立智力残疾人特种养老保险,曾多次协调保险公司等单位,为智力残疾人加入商业保险制定优惠政策;在北京地区,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出台了《智力残疾人特种养老保险》,受到智力残疾人亲友的欢迎。北京智力残疾人亲友会还组织部分委员,参观北京房山区韩村河村,看到了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对未来充满信心。

十一.残疾人事业任重而道远

发展残疾人事业是一项长期的民生工作,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充分考虑我国残疾人生活的实际情况,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务实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好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工作,让我市的残疾人生活状况早日得到改善,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残疾人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刘业成

2012年8月10日

第四篇:关于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调查报告

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的社会救助体系,是岱山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残联组织以及广大残疾人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各级残联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的稳定,构建海岛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我县残疾人的基本状况

我县目前共有残疾人1万多名,占全县总人口的5%,涉及

到五分之一的家庭,其中持证残疾人3718人,分类为肢残2156人,听力言语残454人,视力残381人,精神残389人,智力残338人,其中特困残疾人144人(涉及到78户家庭),低保残疾人540余人,低保边缘50余人,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处于亚贫困状态。而且在当前的社会分化过程中,还有新的残疾人贫困群体还在生成,比如抽样调查过程出现的老年残疾人群体。

二、 我县开展残疾人社会救助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岱山县针对残疾人生活

中存在的不同困难,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1、 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实行“应保尽保”。

为解决残疾人基本生活难的问题,我县将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实行“应保尽保”,把低保作为残疾人社会救助的一种主要形式,至2006年6月底,全县的低保残疾人家庭,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目前,我县的保障标准为城镇225元/月/人,农村135元/月/人,低保工作在保障困难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方面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

2、 残疾人养老、康复医疗、教育、住房、法律等专项救助

体系逐步建立,作用日益强化。

1)建立了对残疾人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进行补助的制度

2001年,我县制定出台了《岱山县对残疾人实行照顾扶助规定》,该规定第七条:“对城镇(非农户,下同)残疾人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县残联结予适当补助,补助金额一般为社保机构规定的最低年缴费额的三分之一”。至此文件公布之日起,我县就开始了对残疾人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进行补助的政策。2002年5月县人劳局出台的《关于做好社会弱势群体劳动和社会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四类弱势群体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按低于本县正常缴费比例的五个百分点缴纳,使残疾人的社保缴费政策进一步优惠。2004年10月,县政府《关于印发岱山县扶持残疾人事业若干意见的通知》的出台,残疾人养老保险补助金额调整为15%,但补助扩面到农村残疾人,使所有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残疾人个体工商户、种养业户、自由职业均可享受以上补助政策。自以上政策实施以来,累计74人次享受补助,补助金额为5.3万余元;有807人享受了交费率的优惠。

2)实施了残疾人康复补助及医疗救助制度。

“十五”期间,我县开展了以下康复工程:开展白内障复明550例;低视力配用助视器25例;聋儿康复语训17人次;安装普及型假肢42名;安装矫形器26例;系统训练肢残人30名,脑瘫儿童6名;康复治疗精神病20人,并对以上康复对象进行了康复补助,累计补助金额达100余万元。此外,我县在2004年4月,制定出台了《岱山县贫困群体大病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对包括低保残疾人在内的几种对象的5类大病予以救助,该制度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残疾人家庭的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对我县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有效保障了残疾学生及贫、特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的入学

“十五”期间,全县通过助学结对共资助86名残疾人及残

疾人家庭子女圆了大学梦,输送了6名残疾人到省残疾人职业学校学习,还对8名获得中专、大专、本科学历的残疾学生进行了补助。此外,还积极出台有关政策对残疾人及低保残疾人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结予免费或一定的减免,使我县残疾人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4)实施了对残疾人的就业培训援助

“十五”以来,我县采取特别扶持措施,多渠道、多形式安排残疾人就业:按比例安置就业75名;集中就业250名,其中异地就业17名;个体就业53名。全县共有有劳动能力残疾人1950名,其中就业的1790名,就业率达到91.8%。为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共举办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班16期,培训残疾人1000余人,投入培训费15余万元;还重视盲人的按摩培训工作,共向省有关盲人按摩学校输送培训人员5人,全部获得结业证书并进行了异地安置就业。加大了对扶贫基地、种养殖和个体工商户的扶持力度,共投入资金30余万元,对237户种养殖和个体工商户进行了扶持,对6个扶贫基地进行了新建与扩建。

5)开展了贫困残疾人的“助居工程”

为改善贫困残疾人的

什么样的救助,我们就采取什么样的救助措施,让所有需要救助的残疾人都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救助。

5、加强队伍建设。要求加快各乡镇的残联机构和残疾人工作者的队伍建设。在全县七个乡镇建立专门的残联办公室,配足一定数量的有一定业务知识的残联干部,形成一定的工作制度和工作体系,为残疾人事业甘心奉献。

第五篇:关注身边的残疾人调查报告

为全面掌握地区残疾人生活状况,了解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更好地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12年7月下旬,由政协地工委党组书记带队,组织有关政协委员和专家顾问,深入安徽省砀山县、灵璧县,宿州市两县一市城镇乡村,对地区残疾人生存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地区残联、民政、卫生、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应邀参加了调研。

调研组先后前往8个乡(镇、街道),14个村(社区),16户残疾人家庭,听取县(市)政府残疾人工作汇报,实地考察特教学校、各级残疾人托养中心、福利企业等机构,召开残疾人座谈会,走访残疾人家庭,就城乡残疾人就学、就业、就医、住房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特别对残疾人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和了解。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地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以下简称:两个体系)的发展思路比较明确,基本框架已经具备;但与改善残疾人生存状态的实际需要和国家对“两个体系”建设的高标准来衡量,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有许多问题需要加快研究解决。

一、残疾人基本情况

就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本地区共有各类残疾人26803人,占总人口的4.91%,略低于全省5.31%的比例;涉及家庭人口9.2万人,占总人口的19.31%。

二、地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主要成绩

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历来关心残疾人群体,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残疾人事业发展方面增加投入、强化服务、落实现有政策,为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加快起步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地区和两县一市均依托医院建立了残疾人康复中心,本市建立6个乡镇级社区康复站。积极争取资金援助,建立残疾人康复中心(特教学校)。

——重视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其中本市特殊教育学校已收训残疾儿童300多名。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组织实施“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每年资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残疾儿童少年310名,累计拨付助学资金27.6万元。制定《贫困残疾大学生救助办法》,对考入大学的贫困残疾学生进行救助,累计为20名考入大中专院校的残疾学生发放教育补助金4万余元。

——努力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积极争取公益性岗位指标安排残疾人就业,全地区公益性岗位共安置186名残疾人。

广大残疾人自强精神也在增强。不少残疾人虽然身体残缺,生存状况堪忧甚至极差,但却意志顽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令人钦佩。宿州市区居民于志文,双手致残,但喜爱绘画、书法和剪纸,作品被选送上海世博会。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残疾人自身条件和社会条件等因素,广大残疾人和健全人相比,无论在经济收入、生活状况还是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

1.残疾人生活状况普遍较差,生活水平普遍偏低。残疾人因残疾需要治疗和康复支出很大,而就业或农村劳动都处于弱势,大多数残疾人比较贫困,生活水平普遍偏低,而且与健全人生活水平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从全省

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看,城镇的低46%,农村的低58.2%。20.25%的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低于683元。

2.针对残疾人的特惠政策少。目前,相关民生保障政策仅针对贫困人口做出优惠规定,而专门针对残疾人的却极少甚至没有。例如:各级廉租房申请,只针对享受低保的贫困人口;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报销项目中没有残疾人必需的康复内容,在报销比例上也没有针对残疾人的特优规定;公益性岗位的安置和工资标准,没有健全人和残疾人的区分;

(二)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

1特殊教育起步虽早但发展制约较大。本地区2006年建成特殊教育学校,现有在册学生142名,专任教师34名,其中特教老师19名,是全疆起步较早、起点较高、规模较大的集聋儿、弱智儿训练与教育于一体的特教学校。目前,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尤其是康复训练老师严重缺少,师资短缺和经费不足制约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今后的进一步发展。

2.残疾人就业困难,就业不稳定。主要表现在残疾人就业层次低、门路窄,就业待遇较正常人低。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举办的培训项目大多不适合残疾人。部分企业还存在用残疾人的残疾证换取税收优惠而不按规定保障残疾人就业与生活的现象。

四、几点建议

根据中央要求,为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有较大提高,在安排援建项目时优先考虑,重点扶持,在全地区实现“把重度残疾人养起来,把中度残疾人扶起来,让轻度残疾人走出来”的目标,切实保障残疾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一)加大残疾人工作宣传力度。

以“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为重点,加强对残疾人事业的集中宣传工作,在全社会弘扬人道主义精神,营造关心、帮助、支持残疾人事业的良好

社会氛围,改变那种“不是不人道而是不知道”的局面。与团委、少工委等有关方面密切配合,加强残疾人助残队伍建设,形成相对稳定的助残志愿者队伍。

(二)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

1.适当提高地县两级康复经费标准。根据《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关爱工程实施方案》(新政办发〔2009〕133号)文件精神,地区财政要积极落实配套经费。每年安排地区残联的康复经费从目前的10万元增加到20万元,并按每年5%的比例增加。各县(市)财政也要根据辖区人口和当地残疾人康复任务的实际需要,按本区人口每人每年1元的标准安排日常康复经费。

2基层残疾人康复服务基地建设。特别是社区、村一级的基层残疾人康复站建设。加大资金扶持,加强人员培训,切实提高康复服务能力。使广大残疾人就近、方便地得到康复服务。

(三)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

1.扩大残疾人低保参保范围并适当提高补助。对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应保尽保,靠父母或兄弟姐妹供养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单独立户的,按规定纳入低保范围。对享受低保的残疾人在保障标准的基础上要给予更高的补贴。

2.适当提高残疾人建房购房补助,加快改善其居住条件。在城镇,制定残疾人贫困户优先享受廉租房规定,同时,在费用上制定减免特惠规定,对特殊困难者的租赁费用可由县(市)财政适当补助;在农村,加快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除享受抗震安居房补贴政策外,对确有困难无法承担自筹部分的,可据困难程度由财政再予一次性补贴。

(四)发展残疾人特殊教育。

1.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建设。建议在本区师范学校开设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以本土学员为主,有计划地定向招收特教专业教师,输送给特教学校,缓解其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适当提高特教岗位津贴标准。大力支持地区特殊教育学校

建设工作,在设备、经费、培训上给予更多的支持,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和规模,最大能力使更多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2.制定并落实更加有力的残疾学生助学政策。进一步完善残疾学生助学制度。在全面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基础上,建议对本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困难学生免收住宿费。对困难家庭的残疾学生,按月发放生活补助。参加中考的残疾学生,凭考生所在县(市)残联证明,体育免试,并按体育合格分数计入升学总分。地区中等专业以上学校应积极招收残疾学生选择适宜的专业入校学习 (五)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

1.尽快落实行政事业单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规定。要加强和规范残疾人保障金征收管理。加大税务部门征收工作力度,实现应收尽收。

2.做好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将难以实现就业的残疾人列入就业困难人员范围,重点提供就业援助

(六)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

1.建设并完善各级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加强托养中心工作力量,配备带编的、专职的康复医疗和训练技术人员.

2.加强对15—59周岁智力、精神、重度残疾人的托养工作。全面开展机构托养和居家安养,并在中央、地区补助的基础上,地区财政也给予适当的补助。要从政府补助的力度上鼓励居家安养。

外语系2010级3班

李贤

2012-7-2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常见求职者自我介绍下一篇:参加校长座谈会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