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山地城市停车场后评价研究

2022-09-12

0 引言

进入21世纪后, 重庆市国民经济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人民收入大幅提高, 居民出行需求不断增加, 加上近年来对汽车产业的扶持和优惠政策, 居民购买私人汽车的能力和需求上升, 导致私人轿车拥有量剧增。重庆市主城区汽车保有量平均以每年15%-18%的速度增长, 汽车保有量最高增长速度甚至达到21.8%。与之相比, 重庆市的停车泊位增长速度却比较缓慢, 造成停车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因此, 重庆市政府于2016年5月正式批准《重庆市主城区停车专项规划》, 大力推动主城区公共停车场的建设。主城区共规划公共停车场1329处, 可提供公共停车泊位约31.8万个。为了避免规划建设出现问题, 尽快尽早的建设好公共停车场, 有必要开展公共停车场建设后评价, 为公共停车场改进问题汲取经验教训, 也为今后公共停车场的规划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

1 评价体系建立

停车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之一, 它一方面为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 另一方面与城市的其他组成部分共同存在和协调发展。要科学地对其进行评价, 就必须建立详细可行的评价体系。建立停车场后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能全面反映建设运营效果;二是尽可能地以定量指标为主;三是重视定性指标的作用;四是指标要具有通用性;五是指标要具有独立性。此外, 由于评价主体不同, 人们关心的问题、评价目的和评价指标也有所差异, 因此本文从投资者、使用者、周边交通状况和环境影响四个方面来构建评价体系。

使用者效益, 由通达性、停车诱导系统、泊位需求满足程度、步行距离四个评价指标组成, 显示了满足公共停车场的停车者的使用要求情况;

投资者效益, 分为总成本、总收益、回收期三个评价指标, 其中, 总收益包括配建商业收益和政府补贴等;

城市交通总体效益, 由区域道路交通运行车速、区域交通量、违法停车率三个指标构成;

环境效益, 包括噪声和废气影响两个指标, 车辆的集中停放过程产生了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比较重的废气以及较大的声音污染, 会对周边居民造成较大的影响。

因此, 本文试图基于上述不同的评价主体来构建城市公共停车场后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

2 模型建立

从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看出, 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评价是一个多层次、多指标、多属性的复杂问题, 评价过程中既有精确信息又有模糊信息, 而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在模糊环境中, 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 实现复杂的非结构性综合决策。因此, 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 构建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评价模型。

3 实例分析

3.1 直港大道高架桥下停车楼后评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为缓解停车难, 解决路边停车乱象, 规划建设了直港大道公共停车场, 位于直港大道北侧嘉华大桥南延伸段二期工程主线桥下方, 新增停车位1008个。这是我市首次尝试在桥下建整体框架式大型车库, 这也是全国最大、全市第一个市政桥下空间利用项目。为了方便市民步行进入车库, 还修建了连接直港大道和车库的圆形人行地通道, 地通道的地面距直港大道地面约9米, 形成上中下的一个立体通行模式 (即上层是车库顶的路面;中层是原直港大道;下层是地通道) 。

根据直港大道高架桥下停车楼的实际运营情况, 并结合专家经验对直港大道高架桥下停车楼非定量化的指标因素进行打分, 确定项目各指标值及权重, 最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后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可分成四个二级评价指标, 分别对这四个细分二级指标进行评价。根据权重标度方法, 得到对应的二级指标 (使用者效益) 的因素两两相对重要判断矩阵如下:

其对应的特征向量经过归一化处理后得:

评价体系的以及评价指标权重为:

第二步, 二级评价

加权平均法

则停车楼使用者效益评价结果为B1=W10R1= (0.450, 0.350, 0.133, 0.067)

同理计算可得投资者效益、城市交通总体效益、环境效益等评价结果并合成矩阵

第三步, 一级评价

第四步, 计算总体得分和各项一级指标得分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 得出结论:直港大道公共停车楼规划建设总体评价好。根据加权平均值原则, 计算总体评价得分C=B·FT=78.48, 同理计算各分项一级评级指标得分:C= (83.67, 64.89, 81.54, 86.56)

3.2 结果分析

评价结果总体来看, 评价结果较好;另外, 从分项指标来看:

(1) 使用者效益, 直港大道公共停车楼一共有四层, 共设置三对车行出入口, 两对位于车库第四层, 分别在华润三支路与南北干道交接处及直港大道高架桥下, 另外一对在车库第一层, 通达性较好;直港大道公共停车楼设置1008个停车位, 可以满足周边停车需求;安装了全智能的停车管理系统, 可以在自助查询机上输入车牌号就有清楚的路线指引找到车辆停放位置;但是停车场距杨家坪商圈距离在500米左右, 步行距离较远, 规范要求公共停车场服务半径不应大于300米, 服务水平较低, 需要进一步考虑如何做好引导入库停车;

(2) 投资者效益, 此指标得分偏低, 本项目作为政府投资项目, 考虑更多的是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能够基本满足项目建设要求即可;

(3) 城市交通总体效益, 既有效缓解直港大道区域餐饮停车需求, 提高直港大道的车辆运行速度, 又减轻杨家坪商圈的停车压力, 并安装了明显的提示标志牌, 极大地避免了对周边区域交通的影响, 同时减少了区域内路边违法停车的乱象;

(4) 环境效益, 车库内较大的空高和巨大的通风口对噪声及废气有较好的扩散效果, 对周边居民影响不大。

4 结论

本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能够有效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特点, 建立了公共停车场后评价体系, 将专家的丰富经验、调查数据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可以得到较为可靠、直观的评价结果。以重庆市直港大道公共停车楼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为重庆市公共停车楼的建设运营提供了科学而可靠的借鉴, 有助于提高重庆市公共停车场规划以及建设运营效率, 优化公共停车场地块的选址以及出入口的布置, 从而为重庆市公共停车场项目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

摘要:城市公共停车场后评价是在停车场运营一段时间后, 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等方面满意程度, 本文在借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实际, 初步探索建立了公共停车场后评价指标体系, 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公共停车场建设项目进行后评价研究, 为公共停车场规划选址和方案决策提供支撑。

关键词:公共停车场,后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

参考文献

[1] 唐伯明, 曾超, 刘唐志, 陈坚.城市中心区路外公共停车场停车选择行为模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5, (06) :116-122.

[2] 张毅, 邢占文, 郭晓汾.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评价指标体系解析[J].城市问题, 2007, (07) :40-42.

[3] 蔡家明.城市停车场模糊评价研究[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9, (04) :304-307.

[4] 王勇智, 马佳.我国城市公共停车场后评价理论研究[J].城市公用事业, 2008, (01) :13-15.

[5] 谢志明, 邓兴栋.基于AHP的公共停车场优惠政策决策模型评价指标权重的研究[J].交通标准化, 2009, (07) :193-19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时期高职院校现当代文学教学分析下一篇:CRD法施工中隔壁拆除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