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探究,培养创新——浅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022-09-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繁荣, 知识经济也被提出并迅速发展。为了顺应时代潮流,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成为广大学生认可的成功教师, 我汲取了传统教法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和现代教学法的长处, 在“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初步探索, 实际教学效果较为显著, 其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1 启发学生自学

古人云: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自学能力泛指学生个体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我们能够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使他们逐渐具备自学的能力, 那么对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将是大有用处, 对学生将是终生受益的。

第一步, 激发求知欲。不会说话的阿拉伯数字和那无生命的点、线、面、体使数学课枯燥无味, 我在教学中一般从三方面出发, 激励、启发学生去求知、去探秘。

(1) 利用我国古代数学成就和现在中国在世界数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如讲《解直角三角形》时介绍:《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数学著作之一。此书记载了我国秦汉期间的数学成果, 其第九章专门讨论了直角三角形边长与边长的关系, 共22道题, 生动地介绍了有关直角三角形中一些计算。美国学者F.Gajori所蓍的数学史记载, 《九章算术》出版几个世纪以后, 印度数学家才有关于这方面的论述。这充分说明中华民族在古代对数学研究的贡献是先进而巨大的。中国人在世界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的优异成绩, 使世人预言:世界数学的中心将移居中国。作为即将肩负起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跨世纪新人, 有责任学好数学知识。

(2) 利用数学在日常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存款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 把一块长方形木板裁成最大的正方形而不浪费材料, 防洪固堤既省人力、物力、财力而不是豆腐渣工程等等都需同学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解决, 那么, 好好学数学吧。

(3) 利用数学美。毕达哥拉斯声称:“万物皆数, 美是数的和谐”。形式简单而思想意义深远的数学美几乎无所不在。公式的守恒与对称也给人一种圆满、匀称的美满。对称是形式美的重要标志, 在代数和几何中, 就有着无穷无尽的数的对称和形的对称, 如:圆、正方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1+2+3+……+100利用对称来计算既简单又方便……充分挖掘数学规律中的科学美, 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形成求知气氛, 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质。

第二步, 出示自学提纲, 学生通读全文。明确应学习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以及突破难点的关键, 让学生有目标去自学。

突破难点时, 做好循序渐进的习题安排或方法引入, 让学生掌握数学中“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 以及猜想、归纳等数学方法。

通读全文时, 要求学生把所学内容通读一遍。重点弄清要学什么, 了解哪些属于新知识, 对于主要的概念、定理、公式或法则要用记号标出, 觉得不易看懂的地方记下来, 不必急于思考或去解决它。这两步都要求在课前完成。

第三步, 逐句细读。要求在课堂上来完成, 大约5分钟。要学生具体、细致地逐句阅读课文, 主要对教材中的重点逐字逐句地琢磨, 理清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的来龙去脉, 把握好教材本身的逻辑结构和知识的系统性, 最后把有疑问及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2 带疑探究, 分组讨论

对疑难问题的议论和争辩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透彻、更具体、更准确、更全面, 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求异性。

一般说来, 学生经过自学, 对课文中的知识大体上都能理解和掌握, 但也会遇到一些疑点、难点或理解不太透彻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拿到小组来讨论。小组都有1~2名数学程度好的学生, 学生之间便于沟通、理解。

在各小组讨论时, 我统观全局, 发现带有个性的问题及时予以点拨, 争取在小组内化解掉。对于带有共性的问题要留作精讲时处理。

3 精讲引申, 促成迁移

这既不是一般的照本宣科, 也不是无重点、无目的地少讲。所精讲的内容包括:本节教材的重点、难点或突破难点的关键;教材内容蕴含的知识结构;学生议论质疑中尚未解决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对有关知识的稍加扩展或引申;初中数学最常用的思想方法“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渗透和训练等。

精讲时语言简练, 采用启发的方法和技巧, 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讲到重点时, 语气要重若千钧, 如“移项要——变号”拉长到“变号”时猛一加力, 恐学生一辈子也忘不了;结论引申时, 丝丝入扣, 令人回味悠长;启发思考时, 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运用新知识时, 坚决克服利用旧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定势……

4 认知巩固训练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说过:学习数学不做练习, 等于入宝山而空手归。所以, 我要求学生必须做够足量的练习。练习应是与新知识有关的基本题, 目的是用来复习巩固本节所学的新知识。习题大部分可以根据定义、定理、法则或例题等仿作或稍加思索就能解决的, 作题时,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除练习之外, 就是要做好小结, 将本节所学知识与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串线归类, 使之系统化。如:在讲完“平行线的判定”之后, 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5种:一个平行公理, 三个判定定理, 还有一个练习后得到的“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待学生掌握了小结方法后, 就可以由学生自己小结。小结是认知巩固训练中的重要的一环。

5 猜想探究, 升华创新

为了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索以赢得思维活动的不断升华, 我遵循科学的思维规律, 决定对学生长期的系统的思维训练。 (1) 启发、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训练, 使学生逐渐具备思维的独立性; (2) 出示有关的综合练习题, 启发学生从知识结构的不同方向去寻觅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培养学生思维的连动性; (3) 利用一题多变或一题多解的变式训练, 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4) 利用与本节内容有关的较难的题目, 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归纳、探究, 启迪学生的“灵感”, 促其“顿悟”, 久而久之, 学生就逐渐具备了良好的思维习惯, 从而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启发探究教学法中所体现的教学思想, 既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又适应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征。只要我们恰当地运用它组织教学, 一定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创新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富有活力优秀人才。

摘要: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是许多中学数学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 如何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实现这一目标却并非易事。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和较强的中高考压力仍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学生的创造思维, 面对既要成绩又要素质的双重要求, 汲取传统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的优点, 融合现代教学法中的长处, 采用“启发探究”式学法进行数学教学不失为一条两全其美的良策。

关键词:数学,启发式,现代教学法

参考文献

[1] 徐标.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几个问题的认识[J].抚州师专学报, 2002, 2.

[2] 农秀丽.中学数学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2.

[3] 郭立昌.构建中学数学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体系[J].教育科学研究, 2000, 3.

[4] 殷丽霞.数学教学原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J].池州学院学报, 2008, 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如何培养中职学生自我情绪管理下一篇:让师生更加和谐